- 相關推薦
手術專項績效管理辦法
績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續提升個人、部門和組織的績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手術專項績效管理辦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建立手術收費項目的標準化評價體系
手術專項績效管理,需要對醫生的每項手術操作準確量化,且量化結果相對科學、客觀、公平,這是手術專項績效的根基。RBRVS的點值較好地體現了手術項目的勞務和技術價值,明顯好于按臺次或按手術費用進行手術項目評價。依據手術項目RBRVS點值進行手術專項績效的核算與分配,點值高,手術績效水平就高,反之績效水平低,與“績效核算與分配應與服務質量與數量掛鉤,實現優勞優酬”的目標相契合。
點值的確定是手術績效開展的基礎性工作,為以后不同專業、不同科室、不同醫療組之間的績效評價確定了客觀的評價尺度,手術科室醫生容易接受這個第三方的評價體系。如出現確實需要根據院情修改個別項目點值的情況,可以提請由外科醫生組成的績效專家委員會通過后修改。若有些醫院不適合原表引進現有的量表,可以組織外科專家委員會以打分的方式決定手術項目的相對點值,但此項工作耗時長,由于醫生之間的無休止的爭論和對組織程度、評價方法要求較高,在實踐中不推薦。
2、確定手術專項績效考核范圍
根據醫院對手術的發展方向和要求,確定手術專項績效核算范圍。并不是對所有手術項目一并進行獎勵,而是有選擇的、對符合特定條件的手術項目進行考核。要求手術類型和難度必須與醫院的戰略目標一致。在明確手術激勵范圍后,由醫務部門對所有手術室的記賬項目進行篩選,確定手術專項績效的目錄范圍。醫務部門確定范圍的標準既有基于全院的普遍性的篩選標準;也有針對個別科室的特定項目的選擇,如使用腔鏡類的手術項目、部分移植類手術項目等。手術績效核算目錄的確定,決定了醫院手術績效的激勵方向,保證風險程度大、技術水平高的手術項目優先得到激勵,實現優勞優酬。
3、手術專項績效的核算辦法——超額累進制
績效核算的目標和激勵方向決定手術專項績效的核算方法。在保證醫療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通過專項管理辦法增加手術數量,提高手術難度,同時兼顧專業和學科建設平衡發展是手術專項績效的目標和方向。采用超額累進制的核算辦法,對科室的手術總點數采取階梯式核算。根據科室一定歷史時期的情況(總手術點數、床位數量、醫生數量、資產占用等),設置基礎手術點數指標稱為基數,超過該基數的部分,按照所處梯級進行分段式、累進核算。
4、非工作日手術專項績效(周末手術與節假日手術)管理辦法
建立手術專項績效管理辦法,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周末與節假日手術績效如何體現的問題,本文稱之為非工作日手術績效。非工作日手術績效不可激勵過度,否則會導致科室刻意將正常開展的手術挪移到非工作日進行,賺取非工作日獎勵,進而造成手術室資源不合理使用;非工作日手術績效也不可不獎勵,尤其在大型公立醫院,手術需求猛增,手術間不夠使用、病人術前等待時間較長的現象都普遍存在,利用非工作日開展手術也是緩解病人手術等待時間過長的可行途徑。
非工作日手術專項績效必須要設置科學合理的核算條件:第一,先完成正常手術點數指標,則在非工作日的手術點數才能予以獎勵;第二,非工作日獎勵設置封頂限制,核算點數最高不能超過全月手術總點數的一定比例。
5、手術專項績效管理辦法的二次分配建議
手術專項績效,醫院層面應該出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二次分配方案,以區別于月度績效工資的分配辦法,鼓勵適當拉開檔次。
手術活動是一項嚴謹、復雜的團隊合作過程,通過信息系統,記錄醫生參與手術的角色、貢獻度、風險,可在手術專項績效的核算過程中分別得到體現。科室的二次分配,應遵循“按工作量取酬,按崗位取酬,按服務質量取酬”的分配機制。設定主刀醫師、第一助手、第二助手、指導帶教醫師的分配權重,將手術主刀者和帶教者與助手的分配比例拉開檔次,向主要貢獻者傾斜。同時要兼顧公平,在依據工作數量、工作質量分配的基礎上,年資、職稱、崗位等因素也要統籌考慮。手術專項績效的分配直接量化考核到醫生個人,能夠極大提高醫生的積極性。
【手術專項績效管理辦法】相關文章:
績效管理辦法怎么設計09-12
績效管理辦法該怎么設計08-07
部門員工績效考核管理辦法10-14
學校職工績效考核管理辦法08-05
城市建設專項資金的績效審計05-28
績效管理的靈魂是績效溝通10-15
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關系11-28
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區別05-20
績效管理與績效考核的聯系、區別06-27
任務績效和關系績效的探究(精選5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