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年級語文下冊《城市的標識》公開課教案
城市的標識》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主體課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現在的城市已經逐漸變得雷同,失去自己的個性,唯有那充滿活力而又各具特色的樹是城市唯一不可被置換的標志。表達了作者對環境、對我們生存城市的文化的珍惜。
一、 設計思路:
1、指導思想:
本節教學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熱愛樹木,珍愛城市文化特色,重視城市人文建設的情感。教學中要帶領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仔細體會文章用比喻、擬人、反襯等寫作手法抒發思想感情,并在城市的“同”與樹的“異”的比較中領會文章的主旨,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熱愛大自然、珍愛城市文化的教育。
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獨立閱讀和抽象思維的能力,能夠自讀自悟、標寫批注、查閱資料、小組交流,課堂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力求達到輕松地學習氛圍,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重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完成對文本的領悟體驗和升華內化。
2、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積累文中描寫精彩的片段。
過程和方法:自主探究、質疑批注、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樹是“城市的標識”,讀中感悟、交流發現、領會本文的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城市文化,自覺保護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
3、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城市的“同”與樹的“異”, 分析感悟樹是“城市的標識”的內涵;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珍惜城市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的情感。
二、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自主預習清單。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天上課前,老師想帶同學們觀看一組《大美鄠邑》圖片,請大家注意觀察戶縣都有哪些特色文化,如果讓你推薦戶縣的標志,你會選哪個?學生觀看富含戶縣文化氣息的圖片,然后作答。
(預設匯報:鐘樓,重陽宮,農民畫,戶太八號葡萄等等)
你們的眾說紛紜,到底哪個更合適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現代女作家張抗抗的《城市的標志》,學完課文你就能明確用什么作為戶縣的標志更合適。
設計意圖:課前設疑,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文化特色,促進理解“城市標志”的內涵。
(二)課前預習檢測:
1、作者資料簡介。(學生簡要介紹,課件重點補充作者的作品風格)
【作者簡介】張抗抗,當代女作家。1950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72年發表作品, 1988年被英國劍橋大學收入“世界名人錄”。1998年獲首屆女性文學創作獎。代表作有《愛的權利》、《分界線》、《橄欖》等。她的作品中不僅洋溢著青春的朝氣和純凈的詩意,還包含著更多的理性思考,很多作品以深邃而獨到的思索見長。
2、補充詞語。(課件先打出補充提示,指明學生回答后補充完整內容)
茫然(無)(措),(川)(流)不息,(蔚)為(壯)觀
(蕓)(蕓)眾生,忠心(耿)(耿),(婀)(娜)苗條
千姿(百)(態),各具(風)(韻),(似)(曾)相識
3、請簡要概括文章的內容。
課文描述了現代化城市嚴重雷同的現象,進而列舉了樹才是各個不同城市的唯一標志,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
(三)新課學習:
課件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作者稱樹是“城市的標識”。
2、體會樹作為“城市的標志”的內涵;領會本文的寫作方法。
3、激發自己熱愛大自然,珍惜城市人文精神和傳統文化的感情。
1、 獨辟蹊徑,梳理內容:
(1)課件提示獨學要求,完成自主探究后交流。
【自主探究提示】默讀課文,解決以下疑惑:
(1)用筆在文中標畫城市的“同”;
(2)羅列城市中樹的“異”,并填寫表格(課前預習時發放);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樹,有感情地讀一讀。
(3) 大膽質疑,求助幫扶。(先自學,然后同桌交流。5分鐘內完成)
(2)指明學生匯報“雷同”現象,對照表格中城市樹的“異”。
預設補充:城市本該各具風韻,然而快速的現代化城市進程卻使得城市之間“似曾相識”“大同小異”,雷同現象大到建筑住房,小到生活垃圾。
師:只有各個城市的樹如同旗幟和火炬般標志著各自特有的氣質。學生齊讀14自然段,然后一起來欣賞不同城市樹的神韻。
(3)重點品析描寫杭州,北京的段落。(課件出示相關城市樹的圖片,學生欣賞感受各種樹的不同特點)
A不失時機點撥,因為作者是杭州人,所以杭州文章的第一個描寫對象
B北京是我們的首都,代表著我們的民族氣質,民族精神,注意作者的用詞,老師范讀,學生體會。
城市
標志
特點
城市
標志
特點
杭州
香樟樹
端莊遒勁,王者風度
長春
油松
挺拔蒼勁
南京 上海
法國梧桐
浪漫氣質,蔚為壯觀
xq喀什
圓冠榆
玲瓏精致
福州 廣州
榕樹
枝條茂密
北京
國槐
秀氣而堅韌(民族精神)
?
椰樹
婀娜苗條
2、群策群力,研讀交流作者把樹稱為城市標識的原因。(課件出示合作交流的建議)
小組研讀15——17自然段,建議交流:(1)樹被稱作城市標志的原因。
(2)“樹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記,不可被置換的標識”是不是太絕對了?
(3)文章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組交流后匯報,師預設補充:(學生的匯報可能僅限于文章的字面內容)
(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只有樹會隨著生長環境氣候的不同而變化,所以城市中樹代表了城市的不同個性,所以作者說樹是“城市的標識”。
(2)正如“東方明珠也是上海的標識,冰雕也是哈爾濱的標識,秦始皇陵兵馬俑是西安的標識……”作為一個作家,真的不明白一座城市有多種特色嗎?那是因為很多的城市特色是很容易被再次復制的。
(3)提示全班齊讀課文最后兩段,然后補充:“橘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所以作者以樹的不可被置換性質作為城市標識的代表,呼吁人們珍惜樹,其實就是呼吁人們珍惜城市文化,珍惜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相機板書:鮮活生命、不可替代、不可置換、獨特個性)
(4)指導感情朗讀課文15自然段,感悟作者抒發的情感,體會“城市的靈魂”的內涵。(課件出示相關段落,學生配樂朗讀)
3、聚焦寫法,練習仿寫:
師:這幾段都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你能寫出這樣的句子嗎?(課件提示句式,學生隨機口頭練習)
仿寫: 的城市,因為有了樹而 ; 的城市,因為有了樹而 ; 城市,因為有了樹而 。
師:你還發現了這篇文章有用到了哪些獨特的寫作方法。
A生匯報:先寫“雷同”現象,后寫樹的“異”用了反襯的寫作手法體現出作為城市的標識的樹的珍貴;
B生匯報:課文中有多處側面描寫,正面描寫都非常細膩,感情真摯。
4、小結全文,升華主旨:
每一棵樹都是鮮活的生命,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是一個城市不可替代、不可被置換的印記,甚至會成為一個城市的靈魂,所以作者才這么喜愛樹,才認定樹是城市的“標識”。
四、拓展延伸,內化情感
城市的標識,其實就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蘊;保護標識,就是要保護城市的傳統文化。你認為我們的城市標識用什么更好呢?
(1)學生匯報,師點撥:戶縣又稱“畫鄉”,“鼓舞之鄉”……所以,在我們戶縣,農民畫隨處可見,因為戶縣農民畫主要反映我們北方農村的生活,線條粗獷質樸,色澤艷麗的特點而在全國獨樹一幟,所以,農民畫作為戶縣的標識無可厚非。
(2)暢所欲言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城市標識。
結束語:這些代表著每個城市的不同文化、不同地理特征的事物,都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標識,不論這些事物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還是我們的祖先遺留給我們的,我們都應該細心呵護,世代傳承。
五、作業:
請用你的筆來寫一寫家鄉的標識,如果能像作者描寫香樟樹一樣寫出家鄉的標識的特點來就更好了!
(設計意圖: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與生活對話,把書本知識與已有的生活經驗相聯系,深化學生體驗的同時也深化了學生對主題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
城市的標識——樹
《城市的標識》教學設計鮮活生命 不可替代 珍惜
不可置換 獨特個性 保護
七、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亮點:
1、開課創設 “戶縣標識”為話題導入課題,引導學生理解“城市標識”的內涵,感悟作者的寫作目的,教學最后再回到本節課的開始,解決“戶縣標識”的問題,以設疑解疑貫穿始終,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教學課件及時提示探究交流的建議,梳理不同城市的樹簡潔清晰,有效指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抓住關鍵點來交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結合抒情散文的特點,整節課以不同形式的讀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自讀全文感知文本,研讀重點理解文意,配樂品讀升華感情。
4、這節課從自主探究到合作交流,再到提煉升華,層層推進設計教學環節,教學重難點在循序漸進中突破,也給學生以充足的品味內化時間,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存在不足:品析課文中城市標識的“異”時,應該更多的關注弱生,幫扶他們理解城市標識的內涵。
【六年級語文下冊《城市的標識》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城市形象標識06-20
語文公開課教案《爭吵》01-23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放小鳥》公開課教案01-24
小學語文《奇異的琥珀》公開課教案01-23
語文公開課《蒲公英的夢》教案01-23
小學語文公開課《陽光》教案01-23
小學語文《詹天佑》公開課教案01-23
《慈母情深》語文公開課教案06-10
小學語文公開課教案《球王貝利》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