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前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建議
根據中國證監會及各地證監局、財政部監督局及各地專員辦、中注協和省級注協對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結果情況的綜合分析,目前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當前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建議,歡迎閱讀。
當前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要概念理解欠準確,風險導向理念形象化
2007年實施的與國際趨同的審計準則引入了風險導向審計理念。風險導向審計理念要求審計執業人員保持合理的懷疑態度和批判思維,審計各階段工作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構成邏輯嚴密的方法體系。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執業人員對作為執業標準的審計準則學習不夠,對審計方法論的理解和運用還存在欠缺,普遍存在重會計處理、輕審計取證的現象。風險導向審計理念的運用,形似而神不至,主要表現在:一是沒有完整理解各審計階段工作之間的邏輯關系,或者認為除實質性程序之外其他工作可有可無,忽視初步業務活動、風險評估以及控制測試階段工作,導致底稿存在較大的欠缺,風險導向審計理念尚未完全有效貫徹;二是在運用重要審計準則概念時存在較多錯誤。如不清楚重要性、明顯微小錯報臨界值及未更正錯報的關系和區別、不同報表項目的認定及其含義、穿行測試與控制測試的不同作用等,導致審計工作不完整、不嚴密、不完全符合執業規范要求;三是職業判斷運用不當,如項目負責人進行項目分工時不加分析、判斷地選擇底稿和科目,項目組成員在執行具體工作時一次性選擇所有可供選擇的程序;四是對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形勢走向心中無數,具體實施審計時,忽視極易隱藏風險的特定項目,對關聯交易、并購重組、企業合并、遞延資產、資產減值、期后事項等關注不夠。
2項目承接風評不完善,審計計劃編制形式化
目前有的事務所還存在業務至上的發展導向,既沒有建立完善的項目承接審批制度,也沒有對承接前應實施的風險評估工作做出嚴格要求,合伙人甚至項目經理都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承接項目,未能從源頭上控制高風險項目。在唯業務收入觀的`指導下,饑不擇食,利益至上,同業競爭,相互壓價,有的超越自己專業勝任能力承接業務,有的甚至屈從客戶不正當要求,缺乏應有的專業精神,犧牲自身的職業尊嚴。
作為對審計工作總體把關指導的審計計劃,也存在編制形式化的問題。如對項目本身存在的風險缺乏警惕性或者揭示不夠,缺少對重要信息提煉加工。有的項目審計計劃更多地是為了應付外部檢查,復制拷貝,草草了事,千作文一律,流于形式,沒有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充分評估項目所特有的風險,認真思考應采取的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導致審計計劃缺乏統馭和指導意義。
3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審計結論形成格式化
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的情形主要是:
1、函證,表現為函證信息不完整、函證過程未能有效控制、回函差異未能進一步查實,在未取得回函樣本的情況下沒有執行恰當的替代測試等;
2、監盤,表現為對重要資產項目沒有實施監盤或監盤比例過低、資料獲取不充分、監盤記錄不完整甚至有虛假嫌疑,如某個項目的存貨監盤表上記錄的監盤人為同一個人且只有一個人,但監盤地方有三處不同城市,而監盤日期是同一天,難以合理解釋相關人員是否真實地實施了監盤程序;
3、分析性程序,表現為對異常項目或變動不敏感、偏重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沒有取得相應證據證實分析的結論;
4、截止測試、期后測試,表現為缺乏進行截止測試和期后測試的意識、測試樣本選擇不合理、對已發現的錯報未能合理應對、偏重于測試記賬憑證等。
4審計證據獲取不適當,獲取證據方法簡單化
發表恰當審計意見的前提之一是審計人員已獲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實務中部分執業人員對重要事項的取證不夠重視,導致審計證據的充分性、適當性存在欠缺。較為常見或突出的問題包括對明顯缺乏商業理由的交易未能充分核實其真實性、對大額虧損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時沒有考慮未來是否有足夠應納稅所得額、特殊業務收入確認時點的合理性沒有進行深入分析、明顯出現減值跡象的資產未作減值測試或測試方法不合理、綜合性政府補助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依據不夠充分等。
與此同時,審計取證工作方法簡單化,有的執業人員審計取證過程不加取舍、不加分析,如大量復印合同、記賬憑證,卻沒有相應的審計說明對這些資料進行分析、核對,導致底稿龐雜臃腫、功能無效;部分項目的測試記錄缺乏明確的識別特征等,甚至個別執業人員不執行測試就得出審計結論。
5意見類型運用欠恰當,審計報告格式標準化
現行審計準則規定:注冊會計師應在評價取得的審計證據的結論基礎上,發表不同類型的審計意見,出具相應審計報告,包括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含強調事項段或其他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否定意見審計報告和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統計資料,截至2015年5月4日,40家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共為2667家上市公司的2014年財務報告出具了審計報告,其中標準無保留審計報告2569份,占96、3%;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71份,占2、7%;保留意見審計報告18份,占0、7%;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9份,占0、3%。
審計意見類型運用不恰當主要表現在以強調事項段代替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眾所周知,帶強調事項段的審計報告仍然是無保留意見報告,即前提仍然是注冊會計師認為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并實現公允反映,只不過根據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該事項對財務報表使用者理解財務報表至關重要。根據審計準則規定,可以考慮增加強調事項段的情形包括:1、異常訴訟或監管行為的未來結果存在不確定性;2、在允許的情況下提前應用對財務報表有廣泛影響的新會計準則;3、存在已經或持續對被審計單位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的特大災難;4、在持續經營假設成立的前提下,可能導致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事項或情況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而非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運用條件符合以下兩種情形之一:1、根據獲取的審計證據,得出財務報表整體存在重大錯報的結論;2、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不能得出財務報表整體不存在重大錯報的結論。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帶強調事項段報告與非無保留意見報告的運用前提條件有著本質區別。
此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目前標準化的審計報告已經難以適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標準化的審計報告雖然可以增強審計報告的可比性,降低審計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注冊會計師避免法律訴訟,但千作文一律、套話過多的審計報告內容與措辭又降低了報告使用者的閱讀興趣,嚴重縮減報告有用信息,無法滿足報告使用者個性化的需求。
審計實務改進建議
針對上述審計實務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現狀,切實提高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社會公信力,從長計議,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1誠信為本,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誠信是為人之本,立業之基。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要求注冊會計師應當遵循誠信原則、客觀和公正原則,在執行審計和審閱業務以及其他鑒證業務時保持獨立性。我國《證券法》第二十條規定:“為證券發行出具有關文件的證券服務機構和人員,必須嚴格履行法定職責,保證其所出具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钡谒氖鍡l規定:“為股票發行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證券服務機構和人員,在該股票承銷期內和期滿后六個月內,不得買賣該種股票。除前款規定外,為上市公司出具審計報告、資產評估報告或者法律意見書等文件的證券服務機構和人員,自接受上市公司委托之日起至上述文件公開后五日內,不得買賣該種股票!币虼耍袌虡I人員應當保持獨立性,并以審計準則和各項執業規范為標準,謹慎、規范執業,同時誠信、客觀、公正地記錄所完成的審計工作。上述關于審計工作底稿真實性的問題,雖然是極少數現象,但是足以向執業人員提出警示,這些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很可能會給事務所帶來重大的法律風險。在事務所新生代員工數量比例加大、執業領域延伸、業務規模擴大、管理難度有所上升的情況下,職業道德建設不是大道理、也不是可有可無的說教。建議事務所和執業人員重視職業道德,加強自身建設,培育和弘揚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制度、不出虛假報告的良好的工作氛圍。
2規范執業,樹立法律風險意識
常言道,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立為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其中“全面性”表現在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就是使得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注冊會計師也必須牢固樹立法律意識,尤其是要強化學習和自覺遵守公司法、證券法、注冊會計師法等法律相關規定,使從業人員頭上三尺有神明,做到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心中有敬畏。
大家都知道,注冊會計師的鑒證業務風險包括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前者我們無法控制,后者的高低取決于我們實施的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因此是相對可控的。而我國資本市場上諸多的審計失敗案例,包括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外部檢查發現的各種問題,都表明一旦規范意識、質量意識和風險意識淡薄將使檢查風險失控或大幅上升。部分執業人員沒有從控制風險的角度看待規范執業的重要性,例如:把執行審計程序和取得審計證據理解為只是為了應付政府職能部門和行業協會各種檢查;執行過程看重表面功夫;重要程序看起來都執行了,實際上蜻蜓點水;重大事項則滿足于表面的形式證據,對明顯不符合常理的現象和異常的審計證據未能引起應有的關注等等。這對整個注冊會計師行業執業質量的提升、專業形象的建立和專業權威的構建都有著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因此,建議事務所和執業人員進一步強化和提升法律意識、規范意識、質量意識和風險意識,并將這種意識落實貫徹到具體工作中,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3風控前移,強化項目現場控制
風險控制是事務所內部質量管理的重點。事務所質量控制是一個完整的、多環節的`體系,需要執業人員及各級復核都盡職盡責才能有效控制風險。其中,業務承接階段的風險評估是控制審計風險的源頭。經濟新常態、互聯網的發展給審計帶來新的挑戰,選擇高端、誠信和具有發展前景的客戶是控制審計風險、規避審計失敗的最有效的辦法。因此建議事務所將風控工作前移至承接階段,建立并完善有效的風險評估和承接審批制度,對難以控制的高風險項目進行篩選、排除。
現場控制是業務承接之后風險控制的最重要關口。但實務中部分項目的現場控制存在欠缺,執業人員執行審計工作缺乏監督,導致重要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等問題頻頻發生。部分復核人員缺乏責任心或風險意識,也導致報告出現文字不通順、數字有矛盾等低級錯誤。再好的制度規范,如若缺少監督問責機制,也是一紙空文。不能將規范執業完全寄希望于每個執業人員都有高度的自覺性,需要建立切實有效的監督檢查體系,并予嚴格督導落實。建議事務所的經理和合伙人細化強化對現場負責人的具體要求,做好現場管理工作以及自身的復核、督導工作。做到睜開眼睛看世界,回到“原點”再出發,規避審計風險,嚴防審計失敗。
4加強培訓,提高專業勝任能力
培養和造就一支年齡結構合理、職業道德優良、專業素養卓越的執業隊伍,是完成注冊會計師神圣使命的組織保證。西方有句諺語,會計師事務所是大專院校的延續。事務所需要完善員工培訓體系,包括新員工上崗培訓、業務助理人員培訓、注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培訓、部門經理培訓、合伙人培訓的多層次培訓體系,并切實提高培訓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例如,在新員工上崗培訓中,要從基本及具體的執業規范著手,結合案例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的授課,包括具體科目的審計、基本審計程序如函證、監盤等的執行,使新員工在這些基本操作技能方面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的操作習慣。除了專業學習以外,還要有政治理論、職業道德、企業文化、信息技術、財經運用文寫作等非專業層面內容培訓。加強對新員工的業務督導,發揮傳幫帶等方式在員工職業規劃和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為新員工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指導,讓新員工及早轉變工作角色,明確工作職責,掌握工作技能,提高上手速度。在新生代員工比例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加強和改進新員工上崗培訓,培育和鍛造敬業樂業的職業精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勤勉盡職的專業品格顯得尤為重要。
學習是進步的階梯,專業判斷是注冊會計師活的靈魂。審計準則是執業人員實施審計工作應遵循的規范,為了適用不同企業、不同業務的要求,必然要考慮內容的完整性和普遍適用性,同時也給予執業人員相應的職業判斷空間。《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判斷指南》指出:財務報告編制者和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是財務報告的核心。沒有職業判斷對知識、經驗的靈活運用,僅靠機械執行會計和審計程序,財務報告機制無法有效運作。因此注冊會計師為滿足審計準則的要求和收集審計證據的需要,在確定所需實施的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時,需要大量運用職業判斷。執業人員應該更加深入掌握執業規范的精髓,充分、合理運用職業判斷,不斷提升專業勝任能力。
5與時俱進,改革審計報告內容
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是時代潮流,是進步方向。由于現有審計報告存在不足,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IAASB)已針對這些不足進行了改進。在所作的多項改進中,最大的變化是要求審計師在為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出具的審計報告中,就關鍵審計事項進行溝通。關鍵審計事項是審計師認為對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報告和審計工作至關重要的事項,審計師需要指出在審計中是如何處理這些事項的。這不僅會改變審計報告,還能夠為報告使用者增加更多的審計信息,增強審計報告的使用價值。再如,這次改革加強了審計師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假設的關注,包括財務報表對持續經營的披露,以及在審計報告中增強審計師就持續經營所做審計工作的透明度。國際審計與鑒證準則理事會規定,改進后的審計報告適用于會計期間截止日為2016年12月15日及之后的財務報表審計工作。為保持審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提高審計報告的可理解性和使用價值,建議準則制定機構加快我國的審計報告改革,并制定具有切實指導意義的實務指南,促進我國審計報告質量進一步提高。
【當前注冊會計師審計實務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建議】相關文章:
醫院績效考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方式07-07
社會工作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措施05-24
MPA評估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08-09
公路監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29
我國資本運營存在的主要問題11-07
審計信息化的存在問題和對策06-22
企業內部審計存在問題及對策10-14
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08-26
現代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