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大學生村官”已成為社會熱門話題。這一舉措在各地已開始探索,有成功的經驗可以總結,但更重要的是應及時解決這一舉措中的實際問題,其主要問題是要解決好能留在農村的大學生村官的后顧之憂,激勵他們能留在農村創業、就業,當好一名稱職的大學生村官。
近年來,各地通過多種形式選聘了大批高校畢業生到最基層的農村任職,擔任村支書、村主任助理等,人們因此稱之為“大學生村官”。然而,農民究竟需要和歡迎什么樣的大學生到農村來呢?
筆者在與這些大學生“村官”和農民打交道的過程中了解到,大學生到農村擔任“村官”,很多人是迫于就業壓力大而作出的無奈選擇,至于擔任“村官”能干些什么,干多長時間,他們并不很在乎。并且,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學文科的,而農村、農民真正需要的具有一定技術專長的實用性、科技型的大學生卻很少,而這恰恰是當前我國廣大農村最缺乏、農民最為迫切需要的。
比如:對于搞種養的農民來說,光有理論上的引導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需要的是能有種養方面的技術人員為他們提供經常性的、面對面的解疑釋惑或技術、信息指導,從而幫助他們提高生產效率、增加收入。而不僅僅是當村干部的“小跟班”。
筆者建議各地在選聘大學生下農村時,一定要根據其所學專業,并結合農村發展實際,有針對性地加以選聘,寧缺勿濫。并且,要著力選拔那些有志于扎根農村、貼近農民,真心服務“三農”的科技型大學生,讓他們最好以技術員而非“村官”的身份深入到農村、農民中去,使他們在帶領農民增收致富、建設新農村、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方面實現他們的理想和價值;其次,要賦予他們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樹立“服務農民,造福一方”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