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農人”朱利鑫小步慢跑的創業故事
朱利鑫捕捉到的商機,正是對外拓展市場,將經銷渠道與本地葡萄對接,中間差價十分可觀。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新農人”朱利鑫小步慢跑的創業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從浙江杭州高鐵站出發,還沒坐熱,就到了鄰市湖州下轄的長興縣,再驅車二十多分鐘,“新農人”朱利鑫的安信家庭農場便可輕松抵達。這個距離縣城僅3公里的農場,若是在水果成熟時節,每到周末,附近定是游人如織。來采摘的人群中,不乏許多從杭州、上海特地趕來的。
論人氣,安信在周邊一眾農場中,絕對屬得上佼佼者,但若論資歷,它還僅是個創立未及三年的新秀,就連農場主朱利鑫,也不過而立出頭。何以后來者居上?據了解,依靠一本土地承包流轉經營權證,朱利鑫連續兩次累計獲得了480萬元的貸款。正是這筆融資,解決了朱利鑫的燃眉之急,讓農場實現了跳躍式發展。
新春伊始,專門前往朱利鑫的農場,一探他的創業故事。
1
不坐辦公室非要去種地
朱利鑫的農場,地理位置十分好找,從村口到場口,一路都有指示牌,整體規模雖然不大,僅有120多畝,但是幾十個大棚連片搭建,看起來還是頗為壯觀的。1984年出生的朱利鑫,本是家族里為數不多的大學本科生,盡管跳到農門已有七八年光景,但依舊散發著一股書生氣,只不過皮膚早已是農人固有的黝黑。
采訪剛開始,就來了兩位“不速之客”。一問,竟是從河南洛陽遠道而來,兩人同為80后,也準備回老家種火龍果,前兩天在央視《焦點訪談》看到朱利鑫種火龍果頗有門道,便一路從洛陽尋至長興。讓朱利鑫上央視的,緣于土地承包流轉經營權證的兩度抵押貸款。
朱利鑫2007年畢業于江蘇南通大學,學的是人力資源管理,畢業后如愿進入長興當地的一家知名私企,從事辦公室行政工作。盡管起薪不高,但由于朱利鑫踏實肯干,又極富活力,很快就被委以重任,兩年中,年薪翻了好幾番。正當事業風生水起,他卻辭職不干了,準備回家“務農”。
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又升了職,為啥要跳回農門?朱利鑫可不是瞎胡鬧,他看到了一線商機。父親從2000年開始種葡萄,起先幾年中,效益確實喜人,賺得盆豐缽滿,但眼瞅這幾年,周邊種葡萄的農戶越來越多,由于大多缺乏營銷意識,葡萄價格不斷走低,滯銷時有發生。
朱利鑫捕捉到的商機,正是對外拓展市場,將經銷渠道與本地葡萄對接,中間差價十分可觀。由于缺乏資金積累,朱利鑫就先拿親戚朋友的葡萄作供應。幾個月里,他跑遍了山東、安徽、上海等地,沒想到,頭年就賺了二三十萬。兩年下來,朱利鑫嘗到了甜頭,但光“倒買倒賣”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他想到了創業,于是和家人在長興泗安鎮流轉了500多畝土地,投資種水果。除了主栽葡萄,園內還種了無花果、獼猴桃、楊梅等十來種水果。品種看似豐富,可也帶來了諸多弊端:管理技術復雜、人工成本高等等。最終,這次創業伴隨著2014年朱利鑫的股份退出,而宣告失敗。
不過,四年的創業經歷,讓朱利鑫既買到了教訓,也尋找到了另一創業新機。教訓就是,做農業必須定位清晰、準確;新機就是,火龍果作為時下新品,未來“錢景”無限。朱利鑫準備擇機再次出發,種火龍果。
2
經營權抵押貸款解了困
再辦農場,首先就得選址流轉土地。一次偶然的機會,畫溪街道徐家浜村一片120畝的土地進入了朱利鑫的視野,盡管面積較預期大出一倍,但這里的優勢也無與倫比:水道縱橫、環境優美,關鍵距離主城區3公里,距離最近的高速出入口僅有2公里。
朱利鑫決定從這里開始二度創業。這次,他明確農場定位,就種火龍果和葡萄,以前者為主,兩種水果套種。建大棚、修基礎設施、購買種苗,再加上土地流轉費用,朱利鑫前期投入了將近一千萬,用光了家里積蓄不說,還欠了不少債。收獲一季之后,朱利鑫發現了一些問題。
“老品種需要人工授粉,而且容易裂果,品質達不到最好。”朱利鑫告訴記者,人工授粉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一旦集中花期時,每天晚上都得叫20多名婦女來授粉,“不光是成本問題,關鍵到哪兒去找這么多人。”
幸運的是,一次赴臺灣旅行時,朱利鑫發現,當地有個火龍果的新品種可以自花授粉。可一盤算,若大規模地更替新品種,至少得60多萬元,這對剛經營一年、入不敷出的農場來說,是筆不小的數字。怎么籌?朱利鑫發了愁。
正當朱利鑫躊躇萬分時,縣里農業局工作人員找上了門,意外地送來了“橄欖枝”。原來,縣里早在2010年就開始試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貸款,起初由于國家政策法律所限,銀行放貸比較謹慎,但后來發現對這項貸款,銀行和經營主體都很叫好,2014年,長興深化試點,重新縷清了思路和構架,并整合部門資源,大力推動政策落地。
“我們瞄準的對象,就是像安信這樣的家庭農場,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抵押貸款,解決短期融資需求。”長興縣農業局農經站王勛告訴記者,當主體提出貸款申請,一般由農業局有關專家和銀行共同開展貸款調查審查,并進行抵押價值的測算,進入審批和辦理階段后,前后只需兩三天,就可放款。
記者看到,農業經營主體可領到農村土地承包流轉經營權證以及他項權證登記證,均由縣政府蓋章發放,前者注明流轉方式、期限、用途、面積等信息,后者則注明抵押物面積、評估價值、貸款金額等。一般來說,評估價值參照基礎設施投入、農作物及地面附著物價值、年均或當年凈收入等。
就這樣,朱利鑫用土地的經營權做抵押貸得180萬元,用于購買新種苗、改良土壤等。新品種引進之后節約了不少成本,而且火龍果的品質明顯提升,銷路也更好了。一年時間,朱利鑫順利還清了貸款。
3
“回頭客”再貸300萬元升級農場
由于是新生事物,且農業經營過程中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在所難免,為了降低不良貸款帶來的風險,長興在推廣經營權抵押貸款之初,就合理確定了貸款金額和期限,放貸一般控制在測算價值的30%~60%,周期多為一年,最長兩年。
此外,長興還建立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一旦發生不良貸款,縣小微企業風險補償資金將補償實際損失部分的30%。同時,為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加大推進力度,該縣專門設置獎勵制度,每年由縣財政對金融機構進行考核獎勵。
2016年,在前兩年的深化試點基礎上,長興縣被確立為全國首批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專門針對前期問題,進一步解決合同不規范、價值評估不科學、抵押物處置難等問題。數據顯示,截至上一年底,長興土地承包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余額達2.11億元,當年新增近1.03億元。
主要承接貸款業務的長興村鎮銀行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在貸款客戶中,不少都是貸過一次的“回頭客”,因為手續便捷、放款及時,再加上政府部分貼息,如今大伙兒一有資金需求,便立馬想到用抵押貸款來融資。
像朱利鑫,在不久前,就第二次辦理了經營權抵押貸款,這次,他貸得了300萬元。
朱利鑫告訴記者,第二次創業,他不急速快跑,而是采取小步慢跑,掌握好每個節點,有條理、有計劃地用好每一筆投資,譬如添置自動卷膜系統,安裝LED燈進行植物補光。兩年中,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所提供的融資,一路為其保駕護航。
“我打算把農場升級為農旅結合園區,引入觀光采摘,建設親子游樂區、農事體驗區、農業文化長廊、自助餐飲區、垂釣等配套設施,為了提高游客舒適度,我還準備建設外遮陽系統和溫控系統,加起來,又是數百萬元的投入。”不過,朱利鑫對發展形勢信心滿滿。2016年,他的成績單是,純利潤達到近100萬元。今年隨著農場進入旺產期,利潤肯定會更加好。
【“新農人”朱利鑫小步慢跑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80后楊鑫淼自主創業成功故事12-14
關于央視”名嘴”王利芬的創業成功故事02-07
“風投女王”徐新的創業故事03-26
王利芬:創業成功歷程03-09
朱敘國的跨界創業12-08
朱新禮:白手起家創“匯源”02-21
中國新女首富周群飛精彩創業故事11-23
廣州創業新點子03-21
2015創業新點子精選12-25
2015創業新點子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