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哲學論文寫作的第一步
哲學論文寫作的第一步
時間長了,我都被迷惑了,仿佛寫論文是為了結課、參評、畢業,哲學論文寫作的第一步。然而,上述目的的順利實現不過是一篇優秀論文的副產品,論文寫作的根源和歸宿從來只有一個,那就是解決問題,而無論這個問題是什么樣的。
那么問題從何而來?冥思苦想、翻閱經典、親身遭遇,這些都是得到問題的途徑,但殊途同歸,問題的根源只有一個——個性體驗,即個體在投身世界與周遭相遇的過程中的體驗、經驗、實踐。論文必須源于生活,論題必須來自生活。
所以寫論文,不需要到哲學史中去尋找論題,以往所有的概念、理論、人物和著述只能通過明晰你的思路、加速你的思想而提示出或者催化出你的問題,但它們本身無法孕育問題。真正的問題來自于真實的、具體的存在。當你面對生存、經歷生存時,你的不解、你的無力、你的迷茫就是你的問題,論文寫作《哲學論文寫作的第一步》。論題的原初形態是體驗,然后才能被你的哲學史積累、哲學思維能力、哲學素質修養共同提煉出來成一個立足生活又超越生活的問題。此后,哲學史才能被拿來當做資料庫和參照物來不斷豐富、延伸你的哲學問題,最終,源于個性化生存體驗的純粹的發問和本能的質疑被上升為一種自覺地思考、批判地審理和嚴密地發揮。整個過程如果進展順利,最終成果會以理論的形式呈現,即使不夠順利,你也會得到一條或者若干條具備普遍性的哲理名言作為你上述思考過程的半成品。但理論并不是最終歸宿,寫論文從不是為了理論而理論,理論只能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理論也只有完全承擔了這個功用,它才是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傊撐膩碜杂趥人體驗而非哲學史,論文服務于個人體驗而非哲學史。
有位老師曾痛心中國的理論產出和經驗成果十分不成比例。中國是經驗大國也是理論小國的論斷不僅僅是揭示了中國經驗與理論發展的不平衡現狀,更暗示出我們的經驗和理論之間存在著嚴重的脫節和斷裂。這種脫節和斷裂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經驗沒有上升到理論,另一方面,理論沒有服務于經驗。體現在哲學論文寫作中,就是從哲學史中做論文,為哲學史而做論文。理論被異化成了自己的目的。
哲學問題要從生存體驗中尋找,但如何尋找以及如何把問題意識落實到文本寫作,這中間存在著諸多操作上的困難。比如:1、學科專業化和精細化人為地為思考者們制造了限制、規則,這些無形的限制和規則怎樣影響了我們的寫作?2、思考的過程中少不了發明觀念,就此而言,哲學乃是人類最繁復最精妙的作品,哲學成為一門創造性的藝術,同時,哲學作為一門學科又具備部分的規則性甚至科學性,那么這兩者如何協調?3、哲學寫作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哲學寫作也不僅僅有一種方式,寫作可以是描述思考者的思想理路,也可以表達思考者的觀念凝結,前者描述的是過程,后者表達的是成果,概念式寫作便于呈現歷時性經驗,表達式寫作能夠說明抽象性實存,前者的代表人物諸如海德格爾,后者諸如羅老師。是否還有其他寫作路徑或者風格?4、更進一步,哲學寫作咋多大程度上會塑造或者構建哲學問題都哲學理論的上升過程?
【分享哲學論文寫作的第一步】相關文章:
分享法學論文寫作03-10
論文寫作技巧分享11-16
教學論文寫作經驗分享03-28
分享金融論文的寫作技巧03-10
對哲學的看法論文03-08
學習哲學論文01-01
關于哲學性的哲學教育論文02-12
哲學方面的論文03-08
與哲學有關的論文模板11-23
有關教育哲學的論文05-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