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微文化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
微博,微信,微公益等的出現(xiàn),昭示著一種新的文化---微文化的產生。要想利用微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通過宣傳,溝通和引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拓一片新領地。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微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討其帶來的挑戰(zhàn),并對微文化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深刻剖析,從而彌補不足,提高教育實效性。以其開放、便捷的獨特優(yōu)勢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平臺,方便有效的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微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zhàn)
一、概述
網絡時代的快節(jié)奏和即時性醞釀了微文化的產生。目前,微文化正以其無“微”不至的影響,引發(fā)人們的廣泛關注。微文化使信息的傳播與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它可以通過文本、圖片、視頻的方式促進信息公開、資源共享和全員參與。微文化關注社會熱點,擅于將新聞事件迅速改編為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信息對我們的生活改變如此巨大。因此,作為高校,在微時代下,合理運用微博,微信等媒介,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傳統(tǒng)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
1.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在實踐中政策理論性強,枯燥,讓學生缺乏興趣的課程,學生們一致認為該課程與生活的聯(lián)系性不強,于是在思政課堂上,埋頭打游戲,看電視劇,聽音樂、睡大覺的學生大有人在。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不知所云。
2.學生不關心政治理論及國家政治政策,每到期末考試,才會因應付考試復習,將老師的重點內容復習總結,F(xiàn)在90后的大學生追求的都是實際的東西,以追求利益為目的,愿意將時間分配到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上。
3.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與所學專業(yè)課程脫節(jié)。當前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安排多為在公共教室上的大課,雖然也是必修,但屬于相對獨立的課程,與學生本人所學習的專業(yè)課程關聯(lián)性幾乎沒有,不利于學生本人在所學專業(yè)領域將其發(fā)揮,也容易引起部分學生的反感。4.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過分強調灌輸。傳統(tǒng)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很大程度上屬于硬性規(guī)定的“填鴨式”教育,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很少,使得本來對這一課程抱有極大興趣的同學也可能產生反感與抵觸情緒,從而開始討厭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出現(xiàn)逃課等現(xiàn)象,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展開。
三、微時代下對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1.微時代下信息繁雜,讓學生接觸面廣,難以辨析在微文化下,互聯(lián)網尤其是微博、微信產生普及之后,學生接觸對象帶有廣泛性,只要學生關注了某一個人,就相當于訂了一份報刊,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特別是接觸到思想道德惡劣、語言低俗的用戶可能被價值觀容易動搖的大學生視為偶像。在微博微信興起的背景下,高校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權威者形象可能被模糊和邊緣化,原有的影響力存在被消除的危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絕對權威者的時代也將一去不復返。
2.微時代的出現(xiàn)大學生思政方面出現(xiàn)多領地 微文化下,由于微博微信具有碎片化的特點,發(fā)布的信息缺乏認真的思考研究,將海量信息把關的難度增加。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領域越來越廣、“盲區(qū)”越來越少,高校政治工作不得不面臨尷尬的局面,一方面這有利于開闊大學生視野,培養(yǎng)大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由于一些問題的復雜性給教師和學生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迷茫。
3.受外界影響大學生思政教育存在極端難以引導大學生步入大學,遠離家庭,思想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特別涉及不良的風氣,多種社會思潮共存的背景下,處于價值觀形成階段的大學生,目前思想行為尚未完全定型,網絡上良莠不齊的信息會給大學生帶來思想沖擊,影響大學生的價值選擇和判斷,導致大學生思想出現(xiàn)混亂,帶來迷茫微妙的心理,引發(fā)認知偏差。
四、有效利用微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分析
要想利用微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通過宣傳,溝通和引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拓一片新領地。
1.貼近學生實際宣傳有價值,正能量的熱點,主動占領學生微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其一,通過活生生的事例,大學生只有將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才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主動遠離社會的不正之風。特別是作為高校輔導員及思政教師,時常圍繞當前新聞熱點、重大政治問題發(fā)表客觀的評論,對大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對錯誤思想及時開展批評討論。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二,作為班級,每個班級開通自己的微信微博,學生可以圍繞專題展開討論互動,輔導員監(jiān)督引導,樹立學生主人翁的思想,加強班級管理。
2.學校開通微博同時學校領導老師與學生建立線上聯(lián)系溝通,反應學生的心聲,將突發(fā)事件遏制在萌芽狀態(tài)。同時學校在微博平臺上積極宣傳社會熱點問題,并對問題加以評析,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認知能力。
3.針對學校的黨員學生,樹立榜樣示范模范作用帶領同學在班級開展黨員幫扶活動,積極開展微公益活動。比如,參照“壹基金”理念,構建特殊的貧困生資助平臺,幫助貧困生,使學生自身以微小付出成就大愛心,提升其自我認知感。
五、結束語
微博,微信,微公益等的出現(xiàn),昭示著一種新的文化---微文化的產生。在大學生群體中也代表著一種流行,一種生活方式。怎樣合理利用微文化也是當今大學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一個話題。若能將微文化寓教于樂學生的思政教育中,融入課堂和主題活動中,迎合當代大學生的需求,樹立對新型文化批判性接受的態(tài)度,更能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參考文獻:
[1]楊立淮,徐百成.“微博”網絡生態(tài)下的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國青年研究.2011(11).
[2]王艷.論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與提升.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3]林群.理性面對傳播的“微時代”[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
[4]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與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1,(2)
【談談微文化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