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論文(薦)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學術界進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寫論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跨文化交際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跨文化交際論文1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旅游英語翻譯活動 跨文化意識 文化侵略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和世界其他各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中聯(lián)系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際下的旅游英語翻譯活動也日益增多。由于和外國人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上的不同,導致在翻譯時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探討它們的解決辦法。不管我們采取何種方式來處理這些問題,我們首先要有跨文化意識。同時,堅決制止不法分子的文化侵略活動。著重強調只有在跨文化交際下的旅游英語翻譯,才能發(fā)展得更全面,更深人,更完善。
隨著我國和世界其他各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中聯(lián)系日益密切,很多國人迫切地想了解外國,反之亦然。于是,之間的來往就更加頻繁,旅游英語就應運而生。如何既讓外國游客更好地對我國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明有所了解,又要使得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接受我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詩詞典故,景點傳說等,這就涉及了跨文化交際下的旅游英語翻譯。
一提到這個主題,對旅游英語有所涉獵的人們首先會考慮的問題可能是:竭力使它歸化,還是盡量保持洋化?關于這個問題,德國語言學家威廉·洪堡分析得非常透徹:“依我看來,所有的翻譯工作都不過是在試圖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譯者必然要觸到兩個暗礁中的一個而遭到失。夯蛘哌^于嚴格地遵守原著,結果損害了本國人民的興趣和語言;或者過于嚴格地遵守本國人民的特點,結果損害了原著。兩者之間某種中性的東西不但難以達到,而且簡直是沒有的。
可是在我們人類文明的前進過程中不可能沒有翻譯,所以,我們必須來嘗試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既然如此,翻譯本質又是什么呢?“翻譯是跨語言、跨文化的交流。翻譯是把具有某一文化背景的發(fā)送者用某種語言(文字)所表述的內容盡可能充分地、有效地傳達給使用另一種語言(文字)、具有另一種文化背景的接受者。
鑒于上述理由,我們在翻譯時能盡量做到把一國的語言翻譯成另一國相應的可接受的語言,對方通過自己的文化水平來感悟其真諦,并對其有更深的理解,可以更充分地領略其中的韻味即可,旅游英語更是如此。
1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導致外國人無法理解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名詞
我們在進行翻譯時,肯定會碰到這個問題:外國人和我們在思維和表達上的不同。思維上的不同暫且不論,但在表達上的不同直接涉及到了我們的譯文一般要比原文長,因為要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意思,可能還要借助一定的補充說明,有時甚至根本無法表達。由于兩國的物質文化差異造成的詞匯空缺,導致翻譯困難是合理的。如在農歷五月初五,我們?yōu)榱思o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會在當天賽龍舟,吃粽子。因為這是漢語中特有的詞匯,在英語中找不出與之相對應的詞語。那我們如何讓外國人在吃到粽子時懷有這種感情,我們肯定要加上必要的說明和解釋。又如SpringFestival,對外國人而言,它是春天的一個節(jié)日,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而已?伤[含的包餃子、貼春聯(lián)、放鞭炮等關鍵信息都沒有了。那是因為他們的文化中沒有這樣的內容,自然而然地把它忽略了。如果我們要向外國人傳遞這種信息,那肯定要加上注釋。再說龍,在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它是至高無上的皇權和高貴的象征,可在外國文化中,它是邪惡的代名詞。那我們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不就成了魔鬼的傳人啦。因此跨文化交際的深刻含義和它所帶來的不同影響力,必須要仔細領會并融會貫通。
2應該采取的翻譯策略
2。1在跨文化前提下,對景點和景區(qū)采用的譯法
旅游英語中部分景點和風俗的直譯和完全意譯使他們失去了原來蘊含的內在意義。相對來說,人名、地名、朝代直譯的話,還可以接受,詩詞典故如果直譯的話,由于外國游客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識,會使他們一籌莫展,不知所云。在翻譯時可采用一些方法,把需要的'資料補充進去加以說明,以便外國游客能很好地理解它的意義和淵源,引起在情感,觀念及行為上的互動。這樣外國游客能更好地產生興趣,對我們國家的歷史了解得更深入。如云南傣族的“潑水節(jié)”,Water—Sprin—kungFestival,不僅僅是互相潑水而已,而是游客通過潑水,祈求生活快樂,祥和。我們要把這個言外之意讓外國游客領會到,他們潑水時會更開心,然后更喜歡我們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對于景點和景區(qū)的翻譯,我們不能采用完全意譯的方法。如天安門廣場:Heavenly—peaceSquare,譯名如果完全西化,就無法傳遞出地名的信息,也不利于外國游客來理解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我們可以試著采用音譯十意譯的方法,即前半部分采用音譯,后半部分采用意譯,這樣有利于外國游客理解我們所要傳遞的信息和文化。如八達嶺長城,13adalingGreatWall,承德避暑山莊ChengdeSummerResort。又如,外國游客去參觀紅樓大觀園時,肯定會涉及到《紅樓夢》中的人物,里面有幾百號人,如果都采用音譯的話,譯名沒有任何內涵,聽者肯定是如一頭霧水,大倒胃口。其情形正如我們讀外國作品一樣的感覺。這也可以解釋我們小時候一看到外國影片就調臺的緣故。實在是太多沒有任何意義的姓名,縱然情節(jié)曲折,內容豐富,可由于一點都記不住紛繁復雜的人名,根本談不上對文學作品的深層次欣賞了。因此作為譯者,我們有義務幫助沒有任何文化背景的讀者來理解譯文的內涵。
三潭印月是被譽為水上仙境一蓬萊仙島之我們經?吹降淖g名是:XiaoyingIsland,XiaoyingzhouIsland,LesserYingzhou等。其實這種譯法是采用的最簡單處理一音譯法。但是這種處理使得外國游客根本無法領略西湖美景的絢麗,更不用說給人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意境了,只留下一堆拼音的拼湊。對旅游景點的翻譯最終的目的是讓外國游客看到譯名不僅能產生出美妙的聯(lián)想,而且對旅游境地更有向往的想法。其實我們可以按照這個構思,把它譯成FairyIs—let(海上小仙島)。這里面就涉及到了意義對應問題。在翻譯過程中,如果為了翻譯簡單,進行懶惰的處理,這樣不僅是對外國游客的一種敷衍。使得譯名沒有任何內涵,而且對本國的旅游文化傳播也極為不利。關于旅游景點翻譯,不應該是逐字逐句地譯,關鍵是要把它所包含的內涵顯示出來。因此這類翻譯是講究活譯,讓讀者能夠領略到其中的意境之美。
2。2對于詩詞典故中的人物,盡t采取類比法
對于詩詞典故中的人物,我們如何來診釋?其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設法把我們文化中的內容類比成西方文化中的內容,這樣外國游客可以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深刻含義。如把梁山伯與祝英臺比喻成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孔夫子即希臘的亞里斯多德,濟公為中國的羅賓漢,觀音菩薩為中國的圣母瑪利亞。這樣,外國游客頓時感到很親切,很容易接受眼前的中國古代文化。我們在進行此類旅游翻譯時,要盡可能地考慮到這種情況的轉變性。
2。3在處理特殊情況的旅游翻譯時要進行必須的刪減和增添,和意義的聯(lián)想
中國人在介紹名勝古跡的時候,大多數情況是有感而發(fā),主要取決于自己的主觀思想。一般它的脈絡是景點的歷史,歷代名人和景點的關系。景點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才會吸引這么多的文人墨客爭相一睹其風姿,當然此次游覽也有所值,增添了游客對旅游景點的吸引力。如果把這些都翻譯為英語的話,就顯得拖沓冗長,不著重點,外國游客也不知我們到底想要表達什么概念。所以我們一定要采取相應的變通手法,刪去漢語介紹中主觀性比較濃的詞匯,著重進行客觀介紹,語言層次分明,結構嚴謹,主要是讓外國游客體驗異域的不同歷史變化和風土人情。
兩種文化背景下的人用語言進行交流時,一般來說,只有聽懂或讀懂對方所表達的內涵時這次交際的目的才能算達到,而且內涵中所具有的聯(lián)想意義也是非常重要的。外國游客一聽到北京,馬上會聯(lián)想起theGreatWall和theForbid—denCity等;一說到杭州,就會想起WestLake等;一聽到少林寺,馬上會摩拳擦掌地來比劃幾下。為什么他們會有如此反應呢?理由很簡單,他們知道這些蘊含中國文化特色的專有名詞所具有的意義。所以景點的翻譯應盡可能地讓對方知道它們的內涵意義,甚至是聯(lián)想意義。讓外國游客看了此類翻譯能理解該名詞的基本內涵,能產生出我們所希望達到的效果,這種跨文化交流應該是良性循環(huán)的。
2。4體現(xiàn)在中西方文化差異上的功能對等,從而引申出適宜原則和對等原則
我們根據當代翻譯理論得知,由于兩國語言和文化方面存在差異的原因,使得我們無法做到全方位的對等,但功能對等的提出應該是一種新思路。它要求譯文盡可能的在多方面進行對等。因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更何況我們人類語言的診釋呢?
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強調的是天人關系,天人合一,愛護自然,維持生態(tài)和諧。西方人所看重的是克服自然,戰(zhàn)勝自然。同時中國比較重視人倫,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人倫的原則;西方重視個人,自由,強調個人獨特性。這些都會在譯文中碰到,我們怎樣把這兩種思想在不同文化中的出現(xiàn)演繹得真實自然。
當我們在看到松、竹、梅的時候,自然會聯(lián)想起歲寒三友,斗霜熬雪、高風亮節(jié)的情感?捎⒄Z中的相應詞語卻不能使操這種語言的人引起聯(lián)想,也沒有類似的聯(lián)想意義。這就涉及到了翻譯中的適宜原則和對等原則。我們的譯者一手要拉兩個朋友,讓他們進行默契的交流。因此必須深刻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對這兩種文化差異所持的態(tài)度,都會在旅游翻譯文本中得到最真實的體現(xiàn)。因為我們在進行文本翻譯時,肯定會無意識地對兩種文化進行對比,這也是情理中的事。只要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產生了生活上和思想上的往來。那肯定會在各方面進行不同文化間的溝通和互動,當然也包括文化的融人和分離。
象有些有歧義的詞如“同志”,在翻譯時應該很謹慎,要考慮到適宜原則。在國外,該詞一般有同性戀之意?稍谖覈,它僅僅是一個稱呼用語。如果涉及到此種場合,那應該是區(qū)別對待的。再者,“小姐”這一詞,在國外,它僅僅用于對年輕女子的尊稱?稍谖覈,它有著漫長而又復雜的歷史。在古代,一般用于大戶人家的女兒,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之后的幾十年,這詞竟然成了貶義詞,成為某種不正當行業(yè)的代名詞?稍谧罱呀浻械胤桨阉袨檎泻羧说奈拿饔谜Z之一了。這其實也可以說明我國為了與世界文化的接軌,正逐漸以自己的方式來演繹著這種文化的遷移。
我們進行旅游翻譯時主要的目的是:第一,把祖國大好河山的安靜態(tài)變?yōu)榛顒討B(tài),使得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古跡徹底蘇醒;第二,使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工藝品栩栩如生,恍如轉世;第三,領略當地風土人情,從而使旅游者感到旅游生活妙趣橫生,對旅游景點戀戀不舍。同時,旅游翻譯要注意現(xiàn)場效果,氣氛調控。處理一些詩情畫意的名勝古跡的譯名時要簡潔,明快,不可拖沓冗長,并盡量把內涵體現(xiàn)出來。
3注重翻譯對旅游的輻射作用
另一方面,我們要有意識地注意翻譯對旅游的輻射作用。因為只有在翻譯文字本身漂亮,講究市場效果的前提下,才能使得游客對這個旅游地產生興趣,該旅游地也有了被別人觀賞,甚至在當地進行消費的可能性。這一系列的輻射效應應該是屬于正態(tài)分布的。如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一云南,它的標語是七彩云南一ColorfulYunnan,氣勢磅礴又瑯瑯上口。我的家鄉(xiāng)無錫一魚米之鄉(xiāng),ALandofFishandRice,原文很直白,譯文也非常通俗易懂,使得外國游客有興趣到此一游。我們再也不能讓這些旅游境地“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一定要充分利用旅游英語的輻射效應,讓它們聲名遠播,創(chuàng)造更多的人文影響和經濟效益。
4文化交際始終貫穿于旅游翻譯全過程
薩姆瓦等在《跨文化交際》中如此陳述交際的定義:“一種雙邊的、影響行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信息源)有意地將信息編碼并通過一定的渠道傳遞給意向所指的另一方(接受者),以期喚起特定的反應或行為!憋w其實,不管我們采取什么方式來處理旅游翻譯中的問題,我們首先要有跨文化意識。(1)愿意尊重和理解外國文化,通過書本上的描述和實地考察能得到相應的感受;<2)初次接觸一種全新的異國文化,必定會產生文化沖擊;(3)從認知角度來接受異國文化所描繪的情境;(4)深層次來理解異國文化,并能在內心和言語中“人鄉(xiāng)隨俗”,這樣在進行旅游翻譯時可以少走許多彎路,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
在我國進人WTO,經濟全球化時代,跨文化交際就越發(fā)顯得重要。既然是跨文化交際,那兩種文化必然都在起著作用。我們只有將它們進行比較,才能感覺出其中的差異,才能揭示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個性,把握事物的本質特征。同時,我們要用動態(tài)的觀點來處理跨文化現(xiàn)象。因為社會正進行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旅游文化也相應地發(fā)生著變化。如果我們用靜止的觀點來看待跨文化交際的話,那肯定是有局限性的,得出的觀點是孤立的,研究不可能深人,甚至到了僵化的地步,也造成了交際上的障礙。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并不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應該首先對該地區(qū)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有大概的了解,作全盤性的考慮。要考慮到時尚的元素,充分利用既有的旅游資源,盡可能地挖掘具有潛能的旅游資源,爭取與國際標準接軌,貫徹跨文化意識。
我們的跨文化研究目的并不是為了評判中西方文化的優(yōu)劣,而是為了相互促進與溝通,有益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進一步了解雙方文化的精髓。在此其中,有個問題千萬不能忽略:部分不法分子極力鼓吹外國文化,在與之交流的過程中,外國文化也以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方式在中國開展各項活動,當然也包括旅游行業(yè)。表現(xiàn)在進行旅游翻譯時,為了迎合外國人的價值取向,一味地無原則地宣揚外國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來麻痹國人的神經,達到文化侵略的目的。這種行為應該堅決制止。其實,為了外國游客能容易地理解我們所講述的旅游內容,把我們的文化類比成他們文化中的一部分是可以接受的,但前提是必須保留我國文化特色,要有自己文化的特定內涵。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采用一切旅游宣傳手段來弘揚我國文化中的精華部分。21世紀是多學科交叉研究的世紀,跨文化交際活動如火如茶地開展著。當然在此基礎上的旅游英語翻譯也相應地有所發(fā)展,同時,會涉及其他領域的文化,使得它們的發(fā)展相得益彰。我國的旅游英語翻譯事業(yè)在這個大環(huán)境下,肯定會得到逐步發(fā)展,更加完善。
跨文化交際論文2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遷移和語用失誤
語用語言失誤緣于兩種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是對交際意圖的錯誤理解;社交語用失誤則起因于對話語社交條件的錯誤認識,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社交語用失誤表現(xiàn)在對社交條件的限制過大、不能滿足以及濫用、誤用上。針對兩種語用失誤造成的負面影響,托馬斯說道“:語法錯誤可能使人不愉快或影響交際,但至少在規(guī)則上,它是一清二楚的,聽話人會立即感覺到它的存在,而且一旦意識到說話人的語法能力較弱,對其是容忍的。然而,語用失誤則不然,如果一個非本族語說話人語言流利,對方通常不會把其明顯的不禮貌或不友好的行為歸因為語言缺陷,而會認為是粗魯和惡意的自然流露。語法錯誤可能顯示出說話人還未掌握一定的語言能力,而語用失誤則可能反映出說話人的人格有毛病!保═homas1983,參見何自然1997:206)由此可見,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失誤往往被認為是說話人在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比較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和諒解;而語用失誤由于觸及了目標語國家的個人隱私或文化禁忌,不但不能為人接受,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亦難以消除。譬如,日語專業(yè)三年級學生A在日本某公司實習,在她專注于自己工作的時候,上司突然來到身邊讓她去處理其它事務,由于手邊的工作尚未結束,于是A對上司說了句“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ださい(請稍等)”。沒想到,上司聽到這句話后非常生氣,而A認為“我正在處理的工作很快結束,而且已經說了請稍等了,上司為什么還要發(fā)火?”絲毫不清楚上司發(fā)怒的原因。確實,從語法層面看,A使用的日語沒有任何語法錯誤,而這句話翻譯成漢語也是“請稍等”的意思,但在語用規(guī)則上,這種表達形式在重視縱向關系的日本是不能用于尊長或上司的。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一葦可航,同為漢字文化圈國家。長期以來,中日同文同種的認識似乎成為一種常識。然而,實踐證明,這種似是而非的錯誤常識,正是阻礙中日雙方相互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事例也充分說明對目標語國家文化知識、語用規(guī)則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際中是何等重要,正確的語言形式并不能確保交際一定成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加強。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如前所述,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不僅僅在于掌握正確的語言形式,在全球化空前發(fā)展的今天,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怎樣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內實現(xiàn)這一目的,不少學者進行了頗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Billmye(r1990)曾以贊美表達為例,就課堂內教師有關贊美語用規(guī)則的指導效果進行了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接受了語用規(guī)則指導的學生對贊美表達形式的`使用基本接近于母語說話者,從而有效證明教師在課堂內進行語用規(guī)則的指導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大有裨益。Kaspe(r1996)也在自己的論文中援引了五個事例,說明教師在進行語用規(guī)則指導時,明示的教學方法更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習得。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一直以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培養(yǎng)為中心,忽略了對文化知識和語用規(guī)則的指導,從而導致學生語用能力低下,語用失誤頻頻。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語用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將文化知識、語用知識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認識到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文化差異與負語用遷移現(xiàn)象,在發(fā)展語言技能的同時,提高語用能力、減少語用失誤。其次,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必須得到加強。Bardovi—Harlig(1992)曾向英語教師提示了一種旨在提高教師語用能力的方法。該方法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時,教師研讀一些有關語用學的文獻;第二階段時,認真觀察自己的語言使用并收集相關數據;第三階段時,教師們相互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就此展開討論,之后重新收集數據;第四階段,教師以各自著重研究的言語行為為對象,對教材進行分析、評價;最后則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和教材分析結果,對教材加以改進或開發(fā)更理想的教材。該研究對教師語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個頗具可行性的訓練方法。不難設想,倘若教師不具備相當的語用能力,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只能淪為一種空談。第三,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對負語用遷移的恐懼心理,培養(yǎng)學生使用外語的習慣。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是一個漸進的、動態(tài)的過程(Scarcella&Oxford1997:264),只有經過初步適應、產生沖突和重新認識幾個階段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對不同文化的理解。由于我們的學生都是在外語環(huán)境中學習外語,沒有太多接觸和使用目標語的機會,這個適應、沖突和再認識的過程會相對較長,學生目標語水平的提高也就相對緩慢。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對負遷移的恐懼心理,努力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用多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結語
以上對語用遷移、語用失誤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考察,并對怎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建議。雖然語用遷移是導致語用失誤的重要因素,但是,只要教師能夠提高對語用遷移的認識,意識到加強自身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調整課程設計,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此外,鼓勵學生多用外語,克服對語用負遷移的恐懼心理,在實踐中積累成功交際的經驗亦不容小覷。
跨文化交際論文3
關鍵詞:跨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學
摘要:英語專業(yè)師范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低與他們在校期間接受的相關跨文化交際培訓程度存在著直接的關系,因此提高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進行相關的跨文化培訓是培養(yǎng)英語教師過程中的首要任務。作為一名準教師,筆者提出除了具備交際意識和對比意識以外,教師角色轉換的意識以及保留本土文化的意識更要深入準教師們的心中。文章從文化知識和文化能力兩方面入手,提出了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切實可行的方法。
近幾年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已經成為跨文化交際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做了大量的實證調查研究,為跨文化教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教學意見和建議。在這些調查研究中,研究對象大多數為在校大學生以及中學生,針對外語教師本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卻非常少,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外語教師的研究更少。
筆者對鎮(zhèn)江市外國語學校的英語教師進行了一次關于小學英語文化教學的初步調查,結果表明許多小學英語教師較注重小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語言技能的提高,而沒有充分重視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很多小學生缺乏對中英文化差異的起碼了解,語用能力差,在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常常導致語用失誤和交際障礙,筆者認為,這與小學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自身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不足存在一定的關系。
據調查數據顯示,這些小學英語教師70%畢業(yè)于師范院校,其中25%的教師表示自身缺乏足夠的跨文化意識,31%的教師意識到了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卻不知如何處理課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內容,而83%的教師表示自己在學習期間并沒有受到相關的培訓。因此,提高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進行相關的跨文化培訓就成了首要問題。
一、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最終目標
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在成為正式的英語教師以前首先需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根據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式即知識、技能、態(tài)度三層模式,具體來說,在知識層面上,教師應該掌握普遍文化知識,即文化的基本概念、構成、特點及其對社會和個人的作用;掌握一定的具體文化知識,即了解目的文化、本族文化和其他文化群體的特點和彼此之間的異同。在能力上應該做到:能夠用目的語言在真實的跨文化交際場合中進行恰當有效的交際;養(yǎng)成對一些文化問題思考的習慣,善于總結自己的跨文化交際體驗,并摸索出一些學習方法。就態(tài)度層面,要敢于面對挑戰(zhàn),不斷學習和探索外國文化,對不同文化行為和思想保持一種寬容、理解和移情的態(tài)度,及時反思本族文化和自己的文化參考框架及言行。我國的外語教學由于長期以來受到教育體制和相應的考試制度的影響,過分注重語言教學而忽視了外語教學的本質就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如果以跨文化意識來對外語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就能將所授的語言知識與其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更好地融會貫通。
二、培養(yǎng)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提高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意識。Hanvey將“跨文化意識的層面”(levelsofcross一culturalawareness)分為4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只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第二個層次是對于對方文化與自己文化有著顯著差異的某些有意義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覺;第三個層次對于與自己文化有著顯著差異的異文化特征,在理論上或是理性上能夠理解;第四個層次是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真正理解對方的所作所為。
筆者認為,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應對跨文化意識有更深的理解。作為一名準教師,除了具備交際意識和對比意識外,教師角色轉換的意識以及保留本土文化的意識更要深人心中。
1.交際意識指的是在真實環(huán)境下能夠應對各種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隨著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地位的鞏固,各民族之間的交流也在不斷深化,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們,在學校期間利用或創(chuàng)造與nativespeakers進行交流的機會,可以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2.對比意識能夠分析目的語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區(qū)別,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通過擴大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學生必須了解到侮一種文化的價值觀都是其最深層的部分,它是人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例如,在英語國家人們崇尚個人和獨立,而在中國人們重視的是集體和和諧。因此,要想真正理解跨文化交際就必須理解價值觀方面的差異。擁有這種對文化價值觀的鑒別能力,才能夠自覺區(qū)分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以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中外文化差異,并吸收西方合理文化價值觀的科學價值體系。
3.教師角色轉換的意識也應該在這一階段就深人準教師們的心中,也就是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權威和中心,而是一名指導者、監(jiān)督者,幫助所教的學生掌握知識,并了解其掌握的.情況。由于受到一系列政治、文化、經濟因素的影響,我們教育的核心主要以知識的灌輸為主,教師在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努力提供各種學習材料,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灌輸,而學生的主觀意識的能動作用及其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往往被忽略。教師角色的轉換就是要提醒師范院校的學生拒絕這一陳舊的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學習過程,強調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發(fā)展,在教育實習過程中不斷實踐,培養(yǎng)自己這樣一種教學能力。
4.保留本土文化意識強調的是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們不應該僅僅被動地學習異文化,還應該培養(yǎng)自己解釋介紹本國文化的能力。特別是在課堂上,外語教師作為英語文化的傳遞者,起到一個溝通英語文化與學生自身文化的作用。小學英語教師更值得注意,小學英語教學基本上是在學習者對英語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開始的,由于此時小學生尚未完成第一語言和本族文化的社會化過程,對母語和本族文化還未達到一個基本的完整的認識,如果這時過分地強調外國語言和文化,而沒有適當地講解本國文化知識,很可能會影響小學生的母語學習,對第一語言和本族文化造成負面影響。
三、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訓
如今,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是一個從被忽略發(fā)展到逐漸被重視,從關注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發(fā)展到對教師專業(yè)化的內在素質的提高,從注重群體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轉移到關注教師個體的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過程。一個缺乏跨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足的教師只能培養(yǎng)出語言結構單一,語言交際能力弱的學生,遠不能滿足21世紀對優(yōu)秀的高、精、尖外語人才的需要。
1.文化知識?缥幕浑H之父Hall認為文化存在于兩個層次中,即公開文化及隱蔽文化,公開文化的知識可以通過大量籠統(tǒng)的、概括性的文化知識系統(tǒng)地學習,通過介紹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政治、傳統(tǒng)與習俗等等方式。在我國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一般都設有文化教學課程,如英美國家概況和英語國家背景知識等等。通過書本上一些介紹性的知識和閱讀材料來使學習者體會同母語文化存在差異的目的語文化現(xiàn)象。
但是就隱蔽文化特別是深埋其中的價值觀念卻非常難以把握。人們的行為準則、思維方式、處世哲學、道德標準等等無不受其價值觀的影響。由此可見,將文化深層結構中的隱蔽部分揭示出來才是跨文化培訓的重點。那么,針對師范院校的準教師,該如何挖掘隱蔽文化層面的知識呢?比較容易找到一個民族隱蔽文化層的途徑主要有兩個:一是通過文學寶庫,因為語言文學歷史悠久,文學作品蘊涵豐富的文化內容,這其中必有各個民族思想觀念的痕跡;另一個途徑是在語言寶庫中尋找,無論是口頭語還是書面語都能夠體現(xiàn)一個民族文化的深層結構。這就要求師范院校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開設專門的心理學、文化學、社會學等課程,系統(tǒng)地講述語言、文化、社會和交際之間復雜的關系。
2.文化能力。對于師范院校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訓可以從文化沖撞開始,目的是讓受訓者通過經受心理和情感上的震蕩,對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文化沖突有一個強烈的感性認識。除了通過講座,還可以借助現(xiàn)代技術互聯(lián)網或者看錄像,觀察并分析實際案例來吸取經驗,避免跨文化交際的誤區(qū)。此外,角色扮演、戲劇表演和辯論更能夠調動受訓者的積極性并使其親身體會到跨文化交際的經歷,還能夠進行反思或相互之間分享這種經歷。一些有條件的師范院?梢詣(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這些準教師到外國人家中做客,或者到外企實習,以便提高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除此以外,著手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把語言放在人類特別是文化這一系統(tǒng)中進行研究的科研能力,因為這些研究能夠更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語言系統(tǒng)本身的研究,而不是單純地理解語言系統(tǒng)內在的規(guī)律,同時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語言教學實踐。
總而言之,師范院校的任務是為了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教學能力。因此,師范院校的課程設置就可以以這三個方面為標準來展開。語言能力是最基礎的部分,教學能力更是不可缺少,它是師范教育的重點,而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這個時代一名優(yōu)秀的外語教師所必備的品質之一,這三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我國學者戴煒棟認為師資培訓(或者說教師發(fā)展)是構建一條龍體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英語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師范院校對于準教師的培養(yǎng)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如何培養(yǎng)他們先進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如何使他們掌握有效合理的教學模式,等等,這些問題還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跨文化交際論文4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英語教學 工科大學
論文摘要: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通過給學生適時適量介紹英美國家文化、英語眾多變體文化及合理處置本土與異域文化的關系,引起非英語專業(yè)工科學生對跨文化意識的注意,幫助學生在以英語為媒介的跨文化交際中正確使用語言,從容應對文化差異。
“跨文化交際”這個概念是從英文的“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翻譯過來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個人之間的交際,即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以前,這主要是文化人類學、民族學所關心、研究的問題,隨著信息時代的發(fā)展,更隨網絡的誕生,人類生活的距離變得越來越小,中國的崛起吸引了全球的眼光,這一切使得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跨文化交際也成為我們時代的一個突出特征。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按照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對“文化”所下的廣義的定義,我們所說的“文化”是指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目標和技術的總模式。語言是文化的一個載體,承載著文化的豐富內涵,是傳承文化和傳播文化最重要工具,語言也是一個社會群體標記,體現(xiàn)語言使用者的民族文化特性。是語言創(chuàng)造了文化,而文化也影響語言和語言的使用,豐富語言的表達方式。
文化具有鮮明的的民族特征,不同文化之間自然會產生差異,這些差異有宗教、哲學、道德方面的表現(xiàn),更有世界觀和價值觀上的表現(xiàn)。文化差異反映到語言上,就成為語言上的差異,這就是語言的文化特性。在中國文化中,人們推崇謙虛內斂,追求中庸,受到稱贊和表彰,必有一番自謙之詞或歸功于集體,而西方文化中,人們推崇個人至上,追求自由主義,受到贊美和稱贊,總是用“Thankyou”坦然承受。在中文詞匯中,凡涉及“豬”和“狗”的,多數用于貶義,因而有“狗仗人勢”、“豬狗不如”的貶義詞,而西方文化中,豬是聰明、文雅的象征,狗有忠誠、勇敢的特性,“dog”極少用于貶義,也不會有“stupidpig”的詞匯。在英語中,常用狗來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為,習語“aluckydog”(幸運兒)、“topdog”(重要的人)、“myolddog”(我的老朋友)、“l(fā)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Everydoghashisday”(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時候)等等。這里舉的例證并不證明不同文化的孰優(yōu)孰劣,只是說明語言的文化特性。在當今時代,隨著文化交流的加強,不同文化會相互滲透與融合,形成了大量的外來語詞匯和局部族群的語言變體,如黑人英語(BlackEnglish)、墨西哥英語(ChicagoEnglish)和亞洲美國英語(Asian-Americandialects)等,這些也都說明語言的文化特性。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的使用一定要遵循文化的特性,否則對方可能不了解你要表達的意思,甚至會因誤解而產生誤會。
二、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
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英語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他們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從這個意義出發(fā),可以將英語教學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環(huán)。雖然現(xiàn)在跨文化教育得到重視,跨文化意識加強,但十幾年應試教育下我們的學生普遍存在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把學習語法和詞匯當作英語學習的全部。實際上,語法和詞匯只是語言學習的基礎,不是語言的全部。二是學習方法陳舊。學習中只注意詞、句的理解,不注重章節(jié)。三是語用能力強,文化素養(yǎng)低。只注重口語的訓練,忽略語言的文化內涵。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制約了英語學習的效率,也會影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從前述我們知道,語言承載著文化的豐富內涵,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因而學習一種語言,必須掌握這種語言背后所體現(xiàn)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也同樣需要掌握英美文化的內涵,在英語教學中,單純的語言學習是枯燥的,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誘人的。
1·在教學中注重英美文化的導入
桂林工學院已經將《當代英國概況》、《當代美國概況》和《跨文化交際》等課程作為選修課提供給非英語專業(yè)的工科學生,這雖然對學生理解英美文化有積極促進作用,也能幫助學生更有效的使用語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英美民族的發(fā)展歷史、宗教道德、風俗習俗、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識,慢慢去了解熟悉英美的文化,用所學語言傳承文化和表達文化,讓文化融解于語言之中,但教師在英語課教學中積極的導入英美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當課文內容涉及到DifferentIdeasaboutFoodandDrinks時,可引導學生自己來對比中西方在飲食方面的差異。學生了解有關中國人和西方人飲食習慣的信息是:中國人喜食雞肉、魚和海鮮,美國人愛吃牛排;茶在中國和英國都是thena-tionaldrink(舉國飲用的飲料),但英國人喜歡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檸檬。如果提問學生:“‘紅茶’英語怎么說?”學生都不假思索地答道:“redtea”。其實“blacktea”才是正確的,學生會感到不可思議。那是因為中國人和英國人著眼點不同,同是茶,我們中國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顏色,故稱“紅茶”;而英國人注意到茶葉本身的顏色是黑的,故稱“blacktea”。詞與詞之間的搭配往往是約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語的搭配規(guī)律套用到英語學習中。
當課文出現(xiàn)music話題時,可以給學生介紹音樂的大致發(fā)展歷程,介紹音樂的派別和風格?梢灾亟榻B美國音樂的發(fā)展:如何從blues經歷countrymusic,jazz,rockmusic,rap,hiphop發(fā)展到現(xiàn)代音樂,特別介紹美國鄉(xiāng)村音樂發(fā)源地——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并播放幾首經典的鄉(xiāng)村歌曲,如:約翰·丹佛的《CountryRoad》《TakingMeHome》,卡彭特的《YesterdayOnceMore》和“貓王”埃爾維斯·普萊斯利的《LoveMeTender》等,在課文背景中出現(xiàn)的有關美國內戰(zhàn)知識,可以給學生講解有關美國內戰(zhàn)的起因、背景以及林肯的一些生平軼事,讓學生知道美國的歷史以及林肯在歷史上的影響和地位。再如,在學習Romance這一主題時,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的故事情節(jié),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欣賞作者的修辭藝術和表現(xiàn)手法,增強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和文學水平。
教材里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如:西方節(jié)日習俗、中西方對待老人的不同態(tài)度、西方人探索自然奧秘的科學精神等等,在學習有關課文時,除了運用“對比法”、多媒體手段以外,還可以采取讓學生討論或上網查找資料等方法,逐一讓學生了解。同時,通過這些方法也培養(yǎng)了學生有意識地運用文化背景知識的能力。實踐證明,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越豐富,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就越強,學習英語的信心也就越足。 2·揭示詞匯的文化內涵
英語詞匯在許多方面與漢語詞匯存在著不對應現(xiàn)象,除了詞匯的本義,還在詞匯中蘊涵了豐富的內涵。如你知道“Friday”,而如果你不了解英美民族的宗教背景,不清楚耶穌蒙難的日子,你不會了解“BlackFriday”的內涵,更無從理解“Fridayface”的意指(意指“愁眉苦臉”),與此相似的還有“Sunday”,學生了解其文化內涵,也會理解為什么“Sunday”是每周的第一天?為什么“Sunday”要做禮拜?因為沒有這樣文化背景的漢語詞匯“星期五”“星期天”是沒有這樣內涵的。還有如“Chairman”為什么是“主席”?“Chairman”和“主席”又有何不同?這能從中英兩民族的演化進程中得到答案,使學生領悟不同民族在演化進程中所衍生的語言構造的不同。類似的詞匯比比皆是,信手拈來都可引出一些典故,教師有豐富的資源可以利用。
3·語法中的文化內涵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獨特的語法體系,且差異頗大。我們不但要探究其邏輯形式與結構的不同,而且要探究其形成的內在因素,才會發(fā)現(xiàn)其中所包涵豐富的文化因子。如漢語說“一塊面包”,而英語說“apieceofbread”,盡管漢語中沒有名詞單復數的變化,但在概念上“面包”是一個可數名詞。在西方,人們把面包當成主食之一,吃的時候把一塊面包切成數片,有時還會在面包片上抹上奶油,再佐以煎雞蛋或一杯牛奶。因而在英語中“bread”是一個不可數名詞。再如這樣一句:“Myknifeandforkismadeofsilver.”這里的謂語動詞怎么用單數形式呢?原來西方人用餐時的禮儀是左手拿刀,右手拿叉,雙手齊下。在西方文化中,刀和叉是不可分的用餐工具,是一個整體。因而,句中的謂語動詞要用單數形式。
總之,我們應該認識到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育不是空泛的,實施跨文化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社會發(fā)展也必將使跨越不同文化的人類交流愈加頻繁,外語教學的任務就是要培養(yǎng)高素質、有著較深厚文化修養(yǎng)的外語人才。在教學階段,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強不同文化的認同感和包容性,從而更好地促進語言和文化的發(fā)展,以及不同語言、文化間的交流和溝通。
參考文獻:
[1] 許果,梅林·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重慶大學學報(社科版),20xx,8(6)·
[2] 顧江禾·東西方文化對比小議[J]·外國語,20xx,22(4)·
[3] 華厚坤·試論跨文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6)·
[4] 程曉莉·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
[5] 楊自儉·英漢語比較與翻譯[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xx·
跨文化交際論文5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正向著全球化、國際化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來到我國求學,我國眾多高校中匯集、體現(xiàn)著多元文化,而在多元文化的交叉碰撞中,不僅充滿了由于多元文化對話帶來的活力,也存在著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留學生跨文化交際障礙及隨之而來的跨文化適應問題,因此,培養(yǎng)、提高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之建立起與中國社會、中國人正確的溝通交流通道,化解文化沖突,順利度過跨文化適應階段,度過有成效有意義的留學生活,這對促進我國高校國際化發(fā)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很多學者對跨文化交際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本文嘗試從文化習得的角度談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
談到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必然涉及到跨文化交際。交際是一種交流、溝通,是交際雙方信息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跨文化交際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雙方信息交流的過程?缥幕浑H學興起于美國,其奠基人是美國人類學家霍爾(Edward T. Hall),他在1959年出版的《The Silent Language》中談到旅居海外的美國人和當地人之間的交際,后來隨著跨文化交際學研究的深入,跨文化交際所指擴大到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由于跨文化交際雙方文化背景不同,其語言、思維方式、思想觀念、風俗習慣、交際規(guī)則等方面也不同,這樣會使雙方在交際中產生文化誤解、文化沖突等交際障礙,為了有效解決這些交際障礙,跨文化交際雙方需要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越強,就越易正確、恰當地處理跨文化交際中面臨的種種問題、困難,保證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
二、文化習得
“習得”的概念最早是在語言教學理論范疇內提出的,語言習得是與語言學習不同的掌握語言的方式,七十年代美國語言教學理論家克拉申(S.Krashen)在其輸入假說理論中進一步系統(tǒng)地提出學習與習得的`假說,認為習得是潛意識的、日常的、暗含的學習,之后學者們發(fā)展并豐富了語言習得的研究領域。海姆斯提出“交際能力”包括了語言能力和語言使用能力,該概念的提出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習得任何語言都要習得其語用規(guī)則和文化”(劉潤清1999:167)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語言知識蘊含著文化因素,語用規(guī)則的形成也與該語言社團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文化因素密切相關,學習一門語言,也就是學習該種語言所屬的文化,同樣,習得一門語言的過程,也是習得該種語言所屬的文化的過程。第二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是獲取跨文化交際能力,而“跨文化交際的根本特征是如何發(fā)現(xiàn)、認識和對待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劉珣,20xx:124)可以說,發(fā)現(xiàn)第二文化與母語文化的差異,并適應這種差異的過程,也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獲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第二文化習得起著重要作用。以下談的文化習得主要指第二文化習得。
三、文化習得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一)文化習得與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
來華留學生在中國學習漢語或其他專業(yè),生活中與中國人交往,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障礙,漢語中的漢字、詞語、語法等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難。不少留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課堂上完全聽懂教師的講授,也掌握了相關的語言知識,但在日常生活與中國人及交流中,經常發(fā)生聽不懂甚至誤解的情況。原因就在于,在課堂上學習的詞句,教材對詞語的釋義缺乏跨文化語境,同時留學生們也很喜歡利用詞典等工具書通過翻譯法來獲取對詞句的理解,不僅大大降低了對詞句含義理解的準確性和詞語的運用能力,而且因為他們在運用所學的詞句與中國人進行交流時,受自身文化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交際規(guī)則等的影響,而非中國文化的影響,從而造成了信息傳遞的誤差,對跨文化交際造成了干擾。只有在具體的跨文化交際語境中不斷運用所學運用詞句,經過不斷的文化習得過程,才能排除母語文化的干擾,理解所學詞句的文化含義,正確進行跨文化交流。
(二)文化習得與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
人們的交際渠道除了語言渠道,還有非語言渠道。非語言交際是語言以外的交際行為和交際方式,最早的分類是魯希(Ruesch)和基斯(Kess)提出的,他們把非語言交際分為手勢語言、動作語言、客體語言三類(Ruesch and Kess,1956),之后不斷有學者對此進行歸納和區(qū)分。國內學者畢繼萬先生借鑒西方學者比較統(tǒng)一的認識,把非語言交際分為四大類:體態(tài)語,包括基本姿勢、基本禮節(jié)動作及人體各部分動作提供的信息;副語言,包括沉默、話輪轉接、各種非語言聲音;客體語,包括人體的衣著修飾、個人用品等提供的信息;環(huán)境語,包括空間信息、時間信息、聲音、燈光、顏色、標識等(畢繼萬,20xx:339)。非語言交際也是人們重要的交際手段,薩莫瓦和波特研究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研究專家認為,在面對面的交際中,信息的社交內容只有35%是語言行為,其他都是通過非語言行為傳遞的(Samovar et al,1981:155)。非語言對語言交際有輔助作用,如強調、重復、補充、調節(jié)等,在語言交際發(fā)生障礙時可以挽救甚至代替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與文化密不可分,一種文化下的非語言交際行為是在人們在該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習得的,是文化習得的結果,人們在交際中根據一定的文化規(guī)約來使用。在同文化的交際中,人們自然、無意識地使用非語言手段來進行交際,而在跨文化交際中,人們對異文化的非語言行為則非常敏感,容易產生文化誤解甚至文化沖突,如OK的手勢,在中國,習慣表示“零”,在美國,是“好、行”的意思,在巴西,則是一種令人厭惡的動作;又如交談中的目光交流,中國人出于禮貌、表示尊敬的心理而避免長時間直視對方,歐美國家的人們則認為目光交流時間過短是缺乏誠意、自信的表示。可見,不同文化背景的非語言行為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體現(xiàn)出不同文化下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在跨文化交際中,與語言一樣,同樣會因為文化差異而引起文化誤解和沖突。
(三)文化習得與跨文化適應能力
畢繼萬(20xx∶22)認為跨文化適應能力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部分,“指跨文化交際雙方相互之間交際適應能力和對異文化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币岣呖缥幕m應能力,要在跨文化認知、跨文化意識等方面加以培養(yǎng)提升。
跨文化交際論文6
摘要:以我院15級國際貿易實務專業(yè)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對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揭示當前正在建設中的基于網絡的視聽說資源庫對英語學習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為之后如何進一步完善資源庫的建設提供依據。
關鍵詞:視聽說資源庫;跨文化交際;問卷調查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xx~2020年)》明確提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需求使跨文化交際成了英語教學的重點。這要求英語學習者不僅要具備語言能力,更要兼具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英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的必經之路。
1問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以來,多媒體技術開始被廣泛應用于外語教學。多媒體技術的出現(xiàn)給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帶來了革命性的改革,使得跨文化交際的障礙逐步縮小。王小鳳、肖旭華(20xx)認為:Internet不僅具有巨大的語言與文化的學習資源,也是最大的跨文化交際網絡。許多高校已經普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多年,但是我院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上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1]。因此,進行了以我院跨文化體驗區(qū)的多媒體設備為基礎的網絡視聽說資源庫建設。網絡視聽說資源庫建設的主要目標就是利用其豐富多樣的語言文化資料為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有效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根據學院學生的英語能力和學情分析,初步建成的網絡視聽說資源庫主要涵蓋五大版塊:基礎語言資料庫、網絡視聽說資料庫、本地資料下載、個性化學習平臺以及視聽說論壇;A語言資料庫分為三個訓練:發(fā)音訓練、節(jié)奏訓練、語調訓練。網絡視聽說資料庫主要以英國BBC和美國的VOA為素材,另外還有探索發(fā)現(xiàn)及國家地理的內容作為補充。本地資源下載目前有繞口令集錦、演講訓練營和詩歌散文集。個性化學習平臺分級自主訓練、網絡學習日志和學習成果展示三個部分組成。最后視聽說論壇,主要用于團隊內協(xié)作、團隊間交流和師生間溝通。前三個版塊更多的是知識儲備的輸入,后兩個版塊則是用來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習反饋,五個版塊都有所側重,相輔相成[2]。為了對前期建設成果進行檢驗,并持續(xù)不斷地完善本資源庫的建設,選取我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yè)15級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在為期16周的授課過程中以此資源庫輔助教學。對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旨在通過調查結果來分析網絡視聽說資源庫對跨文化交際學習是否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以及對之后如何完善資源庫提出一些建議。
2問卷調查及分析
2。1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我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yè)15級的在校?茖W生,總人數為39人。接受調查問卷的學生在過去的一個學期都接受了以此網絡視聽說資源庫為輔助手段的英語課堂教學,對此資源庫有一定的了解。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共計39份,回收問卷39份,回收率達到100%,其中有效問卷為39份,有效率為100%。
2。2問卷調查結果及對策
本次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網絡視聽說資源庫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第二部分是跨文化交際知識調查問卷。問卷的第一部分共10題,采用四級評分制(非常同意、同意、無所謂、不同意),第二部分是25道跨文化交際知識題(形式為單項選擇),內容主要包括跨文化交際中常見的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思維模式、行為模式及價值觀差異等方面;調查問卷結果見表1。通過表1中問題1、2、3的數據得知,網絡視聽說資源庫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生興趣,對知識的掌握起到了比較明顯的促進作用,并且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及教學內容。在網絡視聽說資源庫建設前,一般課堂教學都是以書本知識為主,稍微添加一些背景知識,即使有多媒體設備輔助教學,但仍然略顯枯燥。
網絡視聽說資源庫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它為教材提供了強大的知識儲備,且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多種多樣,與以前傳統(tǒng)的講授不同,更多是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幫助記憶,同時增添了趣味性。通過表1中問題4、5、6、7的數據可知,課后學生自主使用基礎語言資源庫的頻率較高,說明學生的學習重心還是以語言學習為主,這與高職學生語言基礎較為薄弱有直接關系。網絡視聽說資源庫和本地資源下載兩個板塊的使用情況僅次于基礎語言資源庫,在訪談中學生也提及這兩個板塊中的內容與時代信息息息相關,圖文并茂,引人入勝。目前使用頻率略低的為個性化學習平臺及視聽說論壇,但經常使用的學生反饋其能對課堂學習知識起到很好的鞏固作用。通過表1中問題8、9、10數據可知,目前的網絡視聽說資源庫中選擇使用的資料難易程度上是為大部分學生所接受的,但是在選材的`豐富性上還可以提高,可以向更多領域擴展,并結合潮流文化等。問題10的數據顯示,近90%的受訪學生希望使用網絡視聽說資源庫來豐富課堂教學。
這說明第一階段的實驗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網絡視聽說資源庫的使用得到了廣泛認可?缥幕浑H知識調查問卷評估顯示,語言交際能力相關問題正確率為73%;非語言交際能力相關問題正確率為55%;思維模式差異相關問題正確率為59%;行為模式差異相關問題正確率為61%;價值觀差異相關問題正確率為56%。數據更為直觀地揭示了網絡視聽說資源庫的建設使用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幫助。受訪學生在本次實驗前,基本沒有接觸過跨文化交際的知識,但在經過網絡視聽說資源庫輔助教學后,跨文化交際知識問卷中的回答準確率較高。學生在語言交際能力方面強于非語言交際能力。這個結果也與之前表1中基礎語言資源庫使用頻率最高這一點相吻合。東西方思維模式存在明顯的差別,西方注重邏輯和分析,而東方更多傾向直覺和情感。這一部分的正確率處于正常水平,學生若能更高頻地絡視聽說資源庫中的材料,便能有效改善中西文化思維模式知識的缺乏。
2。3改進意見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和訪談結果來看,經過短短的一個學期的實驗,網絡視聽說資源庫已經發(fā)揮了直觀作用,但是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知識還有進步的空間。我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完善網絡視聽說資源庫:
(1)每板塊每月都進行一次材料的增刪,根據對已有材料的點擊量進行統(tǒng)計,及時淘汰點擊量最低的材料;
(2)每月對學生做一次訪談,根據學生的需求增添新的材料;
。3)邀請更多的老師加入論壇互動環(huán)節(jié),及時答疑解惑,并延伸知識點;
。4)通過公眾號,將每月更新的內容在線介紹,以期吸引更多學生自主地使用資源庫;
。5)除了對資源庫的內容改進之外,還會逐步增加一些板塊來滿足學生新的學習需求,如歐美電影及電視劇板塊、歐美流行歌曲板塊等。
3結束語
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之一,而網絡多媒體技術是當代英語教學的重要手段;诰W絡的視聽說資源庫的建設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加科學、系統(tǒng)和有針對性地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可知,筆者網絡視聽說資源庫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更為直觀、靈活、自主體驗式的英語教學模式,更大程度地為學習者提供了最為便利和輕松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無限延長了學習時間,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段保晶?缥幕浑H與高校英語教學初探[J]。英語廣場,20xx(7):99~100。
。2]高潔;诰W絡視聽說資源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xx(3):93~95。
[3]劉華。淺論英語網絡視聽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J]。教學與管理,20xx(30):99~101。
跨文化交際論文7
【論文關鍵詞】高職 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交際
【論文摘要】教育部要求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尤其是交際能力。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普遮薄弱,尤其是其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將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做初步探討。
1.背景和現(xiàn)狀
隨著經濟的高度全球化,互聯(lián)網絡的迅速發(fā)展,世界各國人民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廣泛,文化沖突不可避免的日益彰顯。因此外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問題也更加突出。20xx年5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中首次提出了“注重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寬容性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20xx年1月,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在教學性質和目標以及教學要求中也提出了跨文化交際方面的內容。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似乎沒有明文規(guī)定這方面的內容,但是20xx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頒布了《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提出了“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教學思想和“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基本原則,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要求》中,強調“英語課程不僅應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yǎng)實際使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yè)務活動的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尤其是交際能力,就是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因為,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實質上就是跨文化交際?缥幕浑H能力的強弱對交際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實際上,高職高專的學生基礎較差,跨文化意識不足,跨文化交際能力尤其薄弱。最典型的例子之一,每次在第一節(jié)課和學生打招呼時,絕大多數學生總是用Good morning,teacher來回應。而英語文化中,teacher基本上是不能作稱呼用語的。那么怎樣才能比較切實的增強高職高專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呢?本文將就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2.高職高專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2.1詞匯教學
詞匯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第一基礎。一般來說,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主要是通過母語(主要是漢語)來學習英語。但是英漢兩種語言的對等翻譯很少,由于文化的差異一個詞的翻譯,概念上可能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詞匯教學方面尤其要注重這些差異。使學生在第一次認識單詞的時候就形成較為客觀的認識。比如說,dragon,學生認識這個詞往往從“龍”這個翻譯開始。但是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對龍的概念理解差距很大。在中國文化中,“龍”往往是權勢、高貴和尊嚴的象征,與皇室緊密相連,而在英美文化中,龍往往象征著兇殘,其形象往往是有翅膀,能噴火,常是珍寶或王子的`守衛(wèi)者。像這樣的文化負載詞,在教學中一定要多花精力,解釋清楚,盡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才有利于這些詞在交際中的正確理解和使用。
2.2聽說教學
聽說是高職高專學生更為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中,跨文化意識和知識的不足更常常構成聽說能力培養(yǎng)的障礙。比如英語文化中,對于建議往往以間接方式提出,避免強加于人,以表示禮貌。比如,提建議的常見表達有:Why not do…?What about……? Shall wew? Would youlike to do}二?而中國文化中人們,尤其是朋友之間更傾向于直接表達:千萬不要做·……這事應該這么做等等。如果學生知道這一現(xiàn)象.在對話中可能就會避免出現(xiàn)使用‘`You should eat more.”這樣的句子,而用更加禮貌的說法“Would you like to eat more?"?傊,這些跨文化的知識,會促進學生進行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際,避免出現(xiàn)尷尬和交際失敗的情況。在聽說教學中,能更為直觀的讓學生感受跨文化差異的形式就是英美電影。但是在放映電影過程中,需要教師及時提醒和評注來讓學生注意英美文化差異在語言上的表現(xiàn)形式,才會收到更佳效果。
2.3閱讀與寫作教學
閱讀是教學中最大的模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保證學生詞匯和語法能力基礎上,文化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補充必要的英美文化知識,比如典故,宗教知識等。此外,篇章結構的文化差異也會對閱讀和寫作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一些與文化相關閱讀技巧會提高學生的理解及寫作能力。比如:英美文章往往有主題句,放于段首,而漢語文章卻往往是歸納式的,最后總結。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中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尋找主題句快速和準確地了解文章主旨,同時寫作當中也可以效仿,使學生寫作更符合英美文體風格。
2.4開發(fā)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教學的延伸。光靠課上教師補充英美文化知識,是難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一目的的。最好的是以課堂補充為誘因,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豐富多彩的異域文化,讓他們自己去領悟其中的真諦。這樣才能產生更好的移情效果,讓學生主動高效地了解消化英美文化,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給學生提供參考書籍,電影等文化大餐等來實現(xiàn)這一目的。使學生真正能夠提高實際應用能力,做合格的跨文化交際者。
3結語
由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更注重英語應用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極為重要。課堂上從詞匯開始,在聽說讀寫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采用各種手段補充英美文化知識,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能做合格的跨文化交際者。
跨文化交際論文8
論文關鍵詞: 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能力
論文摘 要: 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在全球化趨勢明顯的今天,正確認識跨文化交際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英語教學應該實行語言教學和文化背景知識傳授相結合的方式,認識和加強學生跨文化意識。
一、引言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缥幕浑H不僅是語言形式的溝通,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間的溝通。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的代表,而英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種文化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使得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由文化差異引起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現(xiàn)象屢屢出現(xiàn),成為跨文化交際順利進行的一大障礙。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因此,我國的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體驗和實踐,培養(yǎng)他們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開闊視野,加深對世界的了解,借鑒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華,提高文化素養(yǎng)?缥幕浑H能力是語言能力(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和社會文化能力的總稱(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合適交際的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也是目前每個英語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
1。加強教師自身文化修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教師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是關鍵。因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主要還是依靠英語教材、課堂和英語教師的傳授來獲取知識。所以,英語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了解語言和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意識,時刻明確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除此之外,英語教師還要利用周圍一切條件,不斷為學生組織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2。對比文化差異。
董亞芬指出,任何一種民族語言都是該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語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個詞無不包含著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通過文化對比提高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文化差異包含的內容龐雜繁多,下述四方面尤其值得重視。
(1)詞匯差異
詞匯是英語表達的基礎。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的時候喜歡把每個單詞都與一個漢語詞匯聯(lián)系在一起,以便記憶。然而我們在使用某個英語單詞時不能只注意其語意層面,還要從跨文化的角度進行揣度。比如“red”(紅色)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崇尚色,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在精神和物質上的追求,被賦予喜慶和吉祥之意。而在西方文化中,紅色帶有很強的貶義色彩,帶有“危險”、“激進”、“流血”、“暴力”的意思。翻譯家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在翻譯《紅樓夢》時,為了保留“紅”在漢語中的文化內涵,把標題直譯為A dream of Red Mansions,引起英美讀者對“red”一詞產生不好的聯(lián)想。后來英國漢學家霍克斯將該標題意譯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頭記》)。因此,在平常的詞匯積累中注意從文化異同的角度加以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語用差異
任何語言都是某種社會文化的反映,有著深刻的社會文化內涵?缥幕浑H失敗的原因就在于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所引起的語用差異。中國人在彼此見面時常常會問對方:“吃了嗎?”“去哪兒?”這樣的問候在中國人看來非常親切,然而在西方人看來卻非常難以理解甚至是氣憤。中國人認為這樣的問候能體現(xiàn)對對方的關心,而外國人則認為中國人想要了解他們的隱私。還有“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不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習俗,很難理解它的文化內涵,就會導致交際失敗?梢,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必須先了解該語言民族的社會文化。
。3)思維差異
文化的不同通常引起思維方式的不同。中國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含蓄、謙讓、儒雅,而英美人崇尚自由,勇于表現(xiàn)個性。所以,對別人的贊美,中國人會說“哪里哪里”“不敢當”“過獎了”,西方人一般說“謝謝”;表示感謝時,中國人往往會說:這是我應該做的,不用客氣等,英美人則會說:It’s my pleasure/Thank you。這都反映出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兩種文化,一個是以“你”為中心,一個是以“我”為中心。
(4)體態(tài)文化差異
肢體語言也是人類進行交際活動的重要工具,中西方不同的肢體語言體現(xiàn)了不同的體態(tài)文化。如擁抱、握手、親吻、手勢語等屬西方人的體態(tài)語言,而中國的體態(tài)文化不包含這些過于親昵的動作。了解并學會運用體態(tài)語對文化交際是大有益處的,如聳肩表示“I don’t know”;掌心向上伸開雙臂則表示無能為力或無可奈何。
3。重視本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敏銳度。
了解并熟知本民族文化是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敏銳度的前提。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劉潤清教授曾經指出:“文化教學,這不僅僅是讓學生懂得西方文化,而且要懂得本族文化,二者并重!边@是因為跨文化交際是雙方的。作為中國的英語學習者,我們必須在了解和熟知中國文化特點和表達方式的基礎上,學習和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并學會用英語表達本族傳統(tǒng)文化,宣傳本族優(yōu)秀文化,讓西方人了解更多的中華文化,比如中國的太極拳(Taiji)、武術(Wushu)、功夫(Kongfu)、氣功(Qigong)、衙門(Yamen)、曲藝(Quyi)、二胡(Erhu)、麻將(Mahjang)等。我們要夯實本族文化的功底,不失時機地傳播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西方人了解中國文化,這樣有利于雙方的相互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時效性。
中西文化的比較性學習是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敏銳度的關鍵?缥幕庾R敏銳度是一種對有別于母語文化的他國或他族文化的反映度和感知度,它是以母語文化為參照體系。敏銳度的加強有賴于母語文化和異國文化的同步提高。然而敏銳度的高低并不與文化知識的多少成正比,而是有賴于對中外文化的對比性研究學習。
4。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多種方法進行文化滲透。
。1)講解法
講解法是課堂文化教學最為直接的方法。教師直接結合教材內容對相關的文化知識加以講解。
。2)對比法
對比法是文化教學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對比,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母語和目的語的語言結構與文化之間的異同,了解異族文化的特殊性。比如從稱呼、招呼語、告別、做客、謙虛、道歉、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將中西文化進行對比,可以加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敏銳度。
。3)閱讀法
閱讀文學作品是文化學習的一個主要方法。因為文學作品是社會文化的反映,所以,要想了解英語國家文化,閱讀一定量的文學作品會有很大的幫助,從中可以找到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和信息。
。4)實踐法
實踐法是實現(xiàn)文化教學目的最直接的方式,文化教學的目的是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所以教師可以借助各種資料讓學生對中西方不同民族在價值觀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會準則、道德標準及思維方式等方面有所了解,然后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進行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
三、結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土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脫離一個國家的文化背景孤立地教授語言知識。英語教學的目的是既教授語言,又傳播文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使學生跨越文化差異障礙,減少文化休克現(xiàn)象,增加交際的有效性和成功交際的體驗。
參考文獻:
[1]徐冰。試析跨文化交際與高校英語教學。英語教學,20xx。
[2]王宗華。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 提高外語交際能力。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xx。
[3]譚玲?缥幕浑H意識與大學英語教學。中國成人教育,20xx。
跨文化交際論文9
[摘要]在跨文化交際中,除了語言行為之外,非言語行為也發(fā)揮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空間距離,目光注視,姿態(tài)動作,面部表情等。非言語交際教學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所需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語教學面臨的一個新任務。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非言語行為 外語教學
前言:
隨著國際間的交流日益頻繁,我國需要越來越多的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但由于受傳統(tǒng)語言教學的影響,長期以來,傳統(tǒng)語言教學與研究往往只注重語言本身,即只強調語音、語法和詞匯的練習和掌握,很多學生的交際能力常存在缺陷。非言語行為包括言語行為之外的一切由人類和環(huán)境所產生的刺激,這些刺激是語言反應連續(xù)發(fā)生的必要條件,對于信息發(fā)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潛在信息價值或意義。如不能順利排除文化差異的干擾,不能準確理解非言語行為,會引起誤會,造成事與愿違。在外語教學中介紹有關非言語行為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非言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是培養(yǎng)進行國際交流所需的復合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外語教學面臨的一個新任務。
一、常見的非語言交際行為
(一)空間距離
這里指的空間,是社會學上的概念。人類的任何活動,都是在一定的空間進行的。當人們進行交際的時候,交際雙方在空間所處位置的距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告訴我們交際雙方的關系、心理狀態(tài),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點。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一個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的大小會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環(huán)境、行業(yè)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談話時,對雙方保持多大距離有不同的看法。據研究,歐美人生活中有四種距離表示不同情況:
。1)一般距離(360cm~750cm),適用于非正式的聚會,如在公共場所、聽演出等。
(2)禮貌距離(120cm~360cm),用于處理非個人事物的場合中,如進行一般社交活動,或在辦公、辦理事情時。
(3)私人距離(45cm~120cm),朋友、熟人或親戚之間往來一般以這個距離為宜。
(4)親密接觸(0cm~45cm),交談雙方關系密切,身體的距離從直接接觸到相距約45厘米之間,這種距離適于雙方關系最為密切的場合,比如說夫妻及情人之間。
從這四種分法可以看出,人類在不同的活動范圍中因關系的親密程度而有著或保持不同的距離。不同民族與文化構成人們之間不同的空間區(qū)域,多數講英語的人在交談時不喜歡離得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談會湊得很近,拉美人交談時幾乎貼身。更有趣的是英國人與意大利人交談時,意大利人不停地“進攻”,英國人不斷地“撤退”。實際上他們交談時都只不過是要占據對自己適當的、習慣的實際距離。西方文化注重個人隱私,東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電梯、巴士或火車上,素不相識人的擁擠在一起,東方人可以容忍身體與身體接觸的那種擠,西方人無法容忍。在對個人空間的要求方面,中國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數亞洲人要比西方人小得多,這是因為不同的文化習俗的緣故。
空間的觀念是立體的,不僅包括領域的'大小距離,還包含領域的高度。“拉開距離”具有保持身份的威嚴的功能,而保持空間領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權利的一種方式。法庭、教堂、禮堂、會議廳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間距離來發(fā)揮這一功能,以表現(xiàn)優(yōu)越感與從屬關系。
在中國,長輩和領導面朝南坐,在西方則坐在橢圓桌子頭的位置,等等。這些都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空間的運用和安排都有著各自的模式,從而構成無數文化差異,讓空間的使用具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功能。
。ǘ┠抗庾⒁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與交往對象保持目光接觸是十分必要的!把劬κ峭嘎度说膬刃氖澜绲淖钣行У耐緩,人的一切情緒、情感和態(tài)度的變化,都可從眼睛里顯示出來!睅缀跛械娜祟愔g的活動和感情交流都依靠眼神,某些文化所特有的傳播實踐也體現(xiàn)在目光接觸的運用之中。
兩個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時會用非常熱情的目光凝視對方,因為他們認為雙目是個人存在的鑰匙。如果從美國文化角度來看,這種目光是不適用于兩個男人之間的,這種長時間凝視常常是同性戀的亞文化群使用的非語言代碼的一部分。有教養(yǎng)的英國男子認為直接凝視與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種紳士風度,而瑞典人在交談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數多于英國人。法國人則特別欣賞一種鑒賞似的注視,這種眼光看人就是傳達了一種非語言信號: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我從內心里欣賞你的美,所以法國男子在公共場合對婦女的凝視是人們公認的一種文化準則。日本人與人交談時的目光一般落在對方的頸部,而對方的臉部和雙眼要在自己眼簾的外緣,他們認為眼對眼是一種失禮的行為。中國人則對緊盯著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
。ㄈ┳藨B(tài)動作
手勢在各國有不同的表達意義,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了手勢不同的交際功能。中國人豎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壞”;美國人將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車,將拇指朝下則表示“壞”;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卻表示“情人”。在美國,人們用揮手來表示再見;而在南美,人們見到這種動作時不但不會離去,反而會向你跑過來。在美國,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余三個指頭分開向上伸直,則表示“OK”一詞;在日本,這種手勢則表示錢;在阿拉伯國家,這種動作常常伴以咬緊牙關,表示深惡痛絕。用手指在太陽穴旁邊轉圈兒,中國人表示動腦筋,美國人和巴西人則表示發(fā)瘋。俄國人把手指放在喉嚨上表示吃飽了;日本人用此動作表示被“炒了魷魚”。美國人、日本人抿著嘴吃東西才算得體,而印第安人卻以張口大嚼為禮貌。美國人用手指著太陽穴表示用自殺,反映的是美國私人擁有不足為奇的社會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殺,反映了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武士道精神。不同文化在姿態(tài)動作上的這些微妙的差別常常容易導致交往失當,甚至會使交際完全中斷。了解這些差異并采取必要的補償手段,對于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互相理解,避免誤會,對于填平文化溝壑,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面部表情
相對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別對方心情、態(tài)度的線索。面部表情對于交際的重要性是公認的,但表情中的多種文化內涵卻難以估量。微笑,是最有益于人際交往的面部表情。笑臉不只是快樂和友好的表示,也能傳遞道歉與諒解的信息。中國人習慣用面部來遮掩感情,而不是顯露感情。
二、外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跨文化非言語交際能力
外語教學應重視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非言語交際行為的形成是一個學習和模仿的過程,所以在其培養(yǎng)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ㄒ唬┙處
首先,教師應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充分認識到非言語行為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作用和獲得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其次,要注重外國文化和習俗的學習,通過搜集資料、系統(tǒng)研究、比較差異,使自己具備對目的語和本族語非言語交際行為的理解能力,具有較高的英文和漢文化修養(yǎng),并積極參與到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當中,來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要使自己成為兩種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釋者,教學中有意識地使用非言語手段傳遞信息,并做到行為得當、舉止規(guī)范。
。ǘ┙虒W內容
在教學內容上,應增加目的語文化背景的知識含量,注重俗約、習慣及文化禁忌的介紹,要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使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語言交際實際。多采用音像教材,增加交際內容,將非言語交際知識滲透到教學內容中。
。ㄈ┙虒W方法
教師要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如課堂交流教學法、場景教學法等,使教學過程形象化、交際化。在教學手段上,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和技術,使學生在真實、自然、有趣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領會語言交際與非言語交際及其文化差異。
。ㄋ模⿲嵕殭C會
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際鍛煉機會,當然是最好的學習途徑。將學生送出去和聘請高質量的外籍教師都是捷徑,但教育成本高,不可能滿足所有普通高校學生的愿望。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各國交往頻繁,外籍人士增多,應鼓勵學生走向社會,尋找機會,盡可能參加一些跨文化交際活動,如與外國留學生的各種聯(lián)歡及其他交流活動,參加涉外導游活動或涉外賓館的接待活動,以及中外學校之間正式或非正式的學生交流活動等。
三、結語
言語交際手段和非言語交際手段相結合,組成了人類完整的交際系統(tǒng)。非言語交際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是感情的不自覺流露。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言語教學和非言語教學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在交際中理解不同文化的體態(tài)語的具體含義,并能夠恰當合理地使用對方文化的體態(tài)語,避免跨文化交際沖突。
[參考文獻]
[1]胡文仲.文化與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64
[2]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65
[3]華厚坤.試論跨文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6)
[4]程曉莉.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版).20xx(5)
跨文化交際論文10
摘 要:詞匯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詞匯作為英語語言重要的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面對基礎薄弱的藝術生,如何通過在詞匯教學過程中導入文化知識,培養(yǎng)其英語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藝術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高中藝術生;詞匯教學
英語詞匯教學在高中語言教學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高中英語教師歷來對它較為重視。但令人沮喪的是,許多學生學了六年甚至更長時間英語,到了真正交際時卻找不到合適的詞,根本無法實現(xiàn)暢通的跨文化交際,或是經常出現(xiàn)交際失誤。導致這一理由的理由有很多,其中詞匯學習方式不當,以及文化輸入的不足顯得尤為突出。筆者任教于一所普通的江蘇省三星級高級中學,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盡管很多藝術生學習了近6年的英語,但是上課時的“老師好”表達都不準確!癎ood morning,teacher”在國外這樣說實際上是不對的,應該是Miss.X 或者Mr.X。諸如此類的文化反差,讓我們不得不深思語言與文化的相輔相成攜手提高的理由。文化意識作為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與知識技能一樣理應成為我們高中外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在搞好語言教學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這也是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需要。
一、當前高中藝術生英語詞匯教學中的目前狀況
從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來看,忽視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大部分教師十分強調英語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卻認為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有可無。他們認為英語學習應該以語法和詞匯為中心,在學生掌握好單詞和短語的基礎上強化語法訓練就可以學好英語,至于跨文化意識的滲透,好像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以本校為例,在藝術班的日常英語教學中,由于藝術生自身文化基礎薄弱這一特點,多數教師的教學步驟為先講單詞和短語,接著講課文,教師往往不厭其煩地列出所有知識點和大量例句,甚至發(fā)學案讓學生背誦,最后做練習題來鞏固知識點。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甚至根本不會提及詞匯的文化差異和語用原則,更談不上跨文化意識的滲透。這種做法使學生的語用錯誤層出不窮,詞匯使用不當的情況頻頻出現(xiàn)在學生口頭交流和書面作文中。最后造成幾年英語學下來,這些藝術生記住的往往是一些干巴巴的詞匯和短語,卻不知道用在哪些具體的情境或場合中。他們在日常對話中常常張口結舌,感到滿腦子的詞匯、短語,不知該選哪個最合適,這使很多藝術生喪失了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信心。
二、高中藝術生英語詞匯教學中跨文化意識滲透的途徑
針對高中藝術生整體基礎薄弱的目前狀況,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要從記憶的策略角度培養(yǎng)學習興趣,講策略的同時要把詞匯的文化背景講出來,所謂追根求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一)在培養(yǎng)興趣的同時要注重詞匯文化背景的傳授
眾所周知,高中藝術生基礎文化知識普遍不高,不提高他們學習英語詞匯的興趣無法達到文化的滲透。大部分高中藝術生對詞匯學習很厭倦,學習詞匯的動機不高,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跨文化滲透的同時要注重詞匯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當重視詞匯的背景知識講解,認真積極地向學生導入詞匯文化。此外,英語詞匯的文化背景知識還可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近幾年高考英語試題所負載的文化信息比例正在不斷增加,高考愈發(fā)著重測試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而非語言知識的掌握情況。
。ǘ┚o密結合高中英語教材,進行文化意識滲透
現(xiàn)行的英語教材均涉及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以教材作為媒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語言交際的跨文化元素,這些元素涵蓋了多種方式,其中包括:打招呼、告辭、打電話、請求、邀請問候、致謝、道歉等用語的規(guī)范使用,談話時話題的選擇、委婉語、禁忌語、社交習俗及社交禮節(jié)。例如:《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第二單元Word power中colloquialisms學習,如all thumbs指笨手笨腳,a wet blanket指一個掃興的人;模塊六第二單元Word power中提到了表達情感的詞匯,如over the moon,on cloud nine;模塊九第三單元Word power涉及顏色詞和colour idioms。學生通過這些課文的學習,逐步了解英語國家語言文化的不同方面,進而提高了對跨文化意識的了解,逐步增強的語言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加深了解和體會中西方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上的差異性。
(三)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增強詞匯學習的時效性
在不同民族語言文化背景下,同一個詞匯會有截然不同或者相差巨大的文化含義與聯(lián)想含義。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適當擴展介紹相關背景知識,并選擇有代表性的本族文化與外語文化進行對比分析,增強學生跨文化意識。例如:在中國文化中“ ”代表著土地和中心,象征權勢、地位及威望,是被賦予最高特權的顏色,也是中國古代皇族專用的顏色。在西方文化中人們賦予 反面的象征作用,“yellow dog”指卑鄙的人、“yellow-livered”指膽小懦弱的;在中國,人們常把“南”置前,自古就有“南尊北卑”的傳統(tǒng),而英語中“從南到北”則為“from north to south”;漢語諺語“貓哭老鼠”英語則譯為“shed crocodile tears”。
現(xiàn)代社會日益發(fā)展的步伐,國際交流頻繁,這也對高中英語藝術生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提供了豐富的內涵,當前高中英語藝術生詞匯教學中忽略跨文化意識滲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廣大教師只有認識到跨文化意識滲透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才能有效提高英語詞匯教學的成效,從而為提高整體英語水平及高中藝術生的整體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嚴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xx.
2.陳俊森.外國文化與跨文化交際[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3.林立.英語新課程與學科素質培養(yǎng)[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xx.
跨文化交際論文11
從跨文化交際視角窺視日本文化中的委婉
摘 要: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一衣帶水的經濟大國日本,無論是在文化交流上,還是在經濟交往中的聯(lián)系都日趨密切。日本文化中的委婉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滲透在日本人日常生活和商務活動的方方面面。研究其產生原因及表現(xiàn)形式和特征,對避免跨文化交際中的摩擦和交往中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 日本文化 委婉
在歷史的長河中,大和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民族文化,其中的委婉文化就以一種獨特地味道存在于日本文化中。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文化中委婉性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委婉,只不過是表現(xiàn)程度與表達方式不盡相同而已。但是日本文化中的委婉展現(xiàn)的如此具體、如此細致,表現(xiàn)得如此極端,以至于被世界公認為第一委婉民族,甚至被認為是日本民族性的“品牌”,確是異常罕見。其形成、表現(xiàn)形式及其特征值得研究。
1、日本委婉文化的形成
探討日本委婉文化的形成,首先要從日本的地理位置談起,日本位于亞歐大陸的最東端,屬于亞洲,使它在東亞冊封體系中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其國際地位介于宗主國與藩國之間。日本四面環(huán)海,被包圍在遼闊海洋中,自東北向西南呈弧狀延伸,與其他各國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介于封閉與開放、狹窄與遼闊之間;在多發(fā)的地震、火山、海嘯、臺風等自然災害面前,迫使日本人形成了對于自然災害的無奈和與其相抗爭的順從命運和搏擊命運的雙重性格。
日本的歷史是日本形成委婉文化的另一主要原因。日本的文化基本上是外來文化,自古以來無論是在文字上,還是在文化上都受中國的影響。之后,日本接受了大量的歐美文化,現(xiàn)在主要是受美國文化的影響。從外人的角度來看可能就顯得很模糊,到底哪個是日本本國的文化、哪個不是;到底是模仿性創(chuàng)造,還是創(chuàng)造性模仿,難以分辨。日本為形成本國獨特的文化,將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斷融合,更形成了一種委婉。
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人與人之間擁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活的日本人人際關系單純,人們的思想,生活習慣以及風俗人情也大致相同。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比較熟悉,養(yǎng)成了一種敏銳的觀察力和理解力。日本人之間有著豐富和細膩的感覺,可以通過微小的眼神、語氣的變化,甚至是肢體上的細微動作來傳神達意,彼此之間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認為很多事情彼此不說也心照不宣,長期下來,單刀直入的說法變少了,漸漸地養(yǎng)成了外人眼中的委婉。
2 、表現(xiàn)形式和特征
2.1 語言
日語特有的表達方法非常適合這種委婉,他們講究的是“以心傳心”。有的時候,日語中的委婉體現(xiàn)的是一種含蓄,特別是在感情方面,日本人比歐美人要來得婉轉。日本的公共場所經常會看到或聽到“遠慮”這樣一個詞,比如“電車中使用攜帶電話時請遠慮”的告示。盡管這個詞的第一層含義同中文一樣,都是“深思遠慮”的意思,但在這里卻應該理解為“請最好不要在電車內使用移動電話”。日本人喜歡用“遠慮”這樣婉轉的勸告型語氣,來表達在其它語言中本應該用“強烈和直接”的語氣來表達的句型,而“遠慮”這樣含混不清的句型恐怕只能適用于日本人。又如:在日本車站等人流集中的場所常設有賭場,但在賭場門口常常是掛著“十八歲以下人員者入場請遠慮”的告示牌子。這就要求青少年自己判斷究竟可不可以進去了。反正,賭場方面已經履行“告知義務”了,而日本人也會很快地判斷出是不可以進去的意思。
2.2 面部表情
日本人不僅在語言表達上非常委婉,在面部表情上,也會令外國人覺得日本人很委婉、甚至無法理解!靶Α笨煞Q為日本文化中的委婉里面部表情中的典型具體表現(xiàn)。日本人的笑分為許多種,其中,微笑陪伴著日本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走進日本社會,無論是日本航空的空中小姐,還是各大商城的服務人員,永遠是一副笑臉。日本人的笑臉已不局限于對于喜悅的表達,日本人的笑甚至可以作為掩飾生氣、悲傷、厭惡的手段。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先生在作品《手巾》中,描寫到一位婦女在面對兒子的死的那一刻,竟然會很平靜地露出微笑。正如新渡戶稻造先生在名著《武士道》中所描寫的:“日本人在遇到最嚴峻的考驗時,經常會有做出笑顏的傾向。笑容或許就是悲哀或憤怒的平衡錘!卑。但這些日本人的“笑”,對于外國人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很容易遭人誤解。大多數外國人無法理解日本人在遇到逆境或挫折時,怎么還會流露出這種含蓄地一笑。
3、日本文化的委婉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
日語中“沉默是金”“不言為花”是日本國民生活信條的現(xiàn)實反應。日本人很注重“和”,很少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交往中,日本人在決定自己的意見和行動時很在乎別人會怎么看自己,怎么想自己,經常會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日本人擔心如果把自己的想法赤裸裸地說出來會遭受社會的批評,日本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經常使用委婉的語言。
日本人經常在不傷害對方的感情的條件下委婉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避免交際中的矛盾和沖突,保持之間的友好和和諧。這種做法在人際交往中避免了摩擦,和諧了人際關系。日本文化中的委婉不僅給日本社會帶來了積極影響,也帶來了消極影響。諸如日本人經常使用的“hai”,直譯是好的、可以的意思。在實際應用中,這是詞語還可以表示不贊成對方意思,不需要的意思。日本人的原意是用婉轉的詞匯與表現(xiàn)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以達到不傷害對方的目的,但在國際交流、跨文化交際中,因為日本人的委婉很容易引起誤解,產生誤解,在相同文化下生活的日本人即使能夠明白本已,但是對于不是很了解日本文化的外國人來說,就會覺得很為難,與日本人的交流變得困難。
日本文化中表現(xiàn)出的委婉可以理解成對他人的尊重,對于那些可能對他人產生傷害的話語難以啟齒。日本人內心隱藏著羞恥意識,喜歡和習慣使用委婉表現(xiàn)巧妙的語言說明自己的請求。兩國間的順利交流,必須建立在相互理解他國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這有這樣才能取得兩國之間的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 真田信治.日本社會語言學[M].中國書籍出版社,1996
[2] 劉齊文.從日本委婉語看日本人的交際心理[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2004
[3] 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花與刀[M].九洲出版社,2005
[4] 崔美玉.日語委婉表現(xiàn)形式及其蘊含的文化背景[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
[5] 大江健三郎.我在曖昧的日本[M].南海出版社,2005
跨文化交際論文12
一、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教學理念建構的復雜性
盡管跨文化交際課程的重要意義已經得到英語教學界的普遍認可與重視。然而,大多數英語教學者對該如何開設這樣一門全新的英語學習課程仍感困惑,常常疑惑究竟用什么樣的教學理念來建構這門課程。困惑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課程本身的復雜性。它既不同于一般語言技能學習類的課程,也不同于一般語言習得和文化素養(yǎng)提升方面的課程。嚴格意義上講,英語教學界所言的“跨文化交際”不是溝通與傳播領域的“跨文化交際”問題,它首先是建立在語言學習基礎上的。而這種課程本身的復雜性使得其課程的教學理念建構也同樣具有復雜性,需要考慮更多因素。
二、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教學理念建構的綜合性
1.學術理性主義教學理念的滲入。跨文化交際課程,作為英語語言類課程的延伸。盡管其涉及傳播學、文化學、社會學等諸多學科內容,但從根本上看,仍服務于語言教學,其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從而更加自如地應用英語同英語世界的人進行得體有效的溝通。其課程是大學英語培養(yǎng)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就是說,在英語語言習得的語境下強化文化學習。從這個角度上看,其語言教學的載體意義不能忽視?缥幕浑H課程的教學者,始終要明確我們是在進行更為深入的語言教學。那么學術理性主義教學理念就仍然具有重要意義。學術理性主義十分強調學科內容,強調其對于學生智力、價值觀和思維等方面的影響,主張語言教學中應該大量加入文化與文學的比重;谠摻虒W理念,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建構不僅需要考慮跨文化交際理論方面的內容,即文化理論與現(xiàn)象等方面的設計;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培養(yǎng)方面的內容,即詞匯、語法、段落、篇章等方面的設計。
2.關注社會和經濟效益教學理念的滲入。跨文化交際課程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與應用價值。當今社會,我們普遍認同不可能彼此孤立地生活,需要學會與他人溝通,而交際水平直接影響到現(xiàn)代人在地球村中的生存質量。可見,跨文化交際能力既是學術能力,也是生存能力,與社會及自身經濟效益相連。而關注社會和經濟效益的教學理念強調課程能夠給學習者帶來的經濟價值,并且認為經濟價值源于知識的獲取,而英語則被視為獲得知識的重要工具。由此說,追求經濟價值是學習英語的理由。這也符合哲學意義上的功利主義思想,即“衡量教育的標準是實現(xiàn)價值與創(chuàng)造價值,教育是為職業(yè)做準備,社會的需要就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的需要”。基于該教學理念,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建構需要考慮教學的實務性與功能性,不僅不能單一介紹理論,還要加大交際實務,讓學生理解、體驗、反思進而了解跨文化交際語境下如何成功且得體地完成交際事件,在授課中要重視課堂活動設計。
3.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理念的滲入?缥幕浑H課程不是一門單純理論介紹類課程,也非一般語言文化類課程,它要求學生對文化現(xiàn)象的體驗和對文化理論的.理解,同時還要求學生將這種體驗與理解內化為自身對于文化內容的領悟,以此來進行跨文化交際。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在知識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強調學生生活經歷對其學習的影響,注重自我意識和批判性思維以及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培養(yǎng)。這也符合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自我實現(xiàn)論”理論,即強調學習中人的因素,認為必須尊重學習者,把學習者視為學習活動的主體,主張必須重視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觀,相信正常的學習者都能自己指導自己“自我實現(xiàn)”潛能;谠摻虒W理念,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建構需要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表現(xiàn)以及其與社會需求緊密相關并具有實際意義的活動,即重視學生對于文化問題的體悟與感受,尊重每一個學習個體的需求。課程還需要根據不同個體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活動方式,并且在內容上做必要調整。
4.社會重建主義教學理念的滲入?缥幕浑H課程涉及不同文化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以及社交禁忌等問題,其中最為核心的是世界觀與文化價值觀問題。學生在學習他國世界觀與文化價值觀的同時,也會審視自身世界觀、文化價值觀,從一定意義上看,可以加深學生對于人生的體驗與領悟。而社會重建主義的教學理念主張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符合要求的公民,強調學校幫助學生重新看待某些社會問題進而去改變原有的生活。重建主義,也稱改造主義,實際上是“對社會危機的一種態(tài)度和教育對策并且把教育視為社會變革的工具”。基于該理念,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建構必須重視學生的批判式思維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反思現(xiàn)實,敢于質疑。而且其課程的建構還需謹記“賦權”,即在授課時,給予學生一定權利,使其真正走出象牙塔參與社會人事等問題的查問,并且探尋解決途徑。這能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成為社會中的理性公民。
5.文化多元主義教學理念的滲入?缥幕浑H課程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背景下形成并得以發(fā)展,最終解決的問題也是多元文化背景下人際溝通的問題。因此,課程主旨應該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接觸不同文化,面對文化差異,學會欣賞不同文化的價值。而文化多元主義教學理念主張學校讓學生接觸不同文化,面對文化差異,提升少數民族自尊心,學會欣賞不同文化的宗教信仰和價值觀。文化多元不僅指不同文化共存,還要求在承認不同文化差異的同時平等地對待差異。其理念實質就是促進多元文化社會中人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谠摻虒W理念,跨文化交際課程的建構必須明確態(tài)度問題,即零評價的態(tài)度與尊重的態(tài)度。前者指對待不同文化,尤其是出現(xiàn)較大文化差異時,盡量不要貿然評價;后者指對待所有文化都要尊重,即使出現(xiàn)不能欣賞、接受和理解的文化現(xiàn)象,也要做到真心尊重。在講授跨文化交際課程時,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環(huán)節(jié)去幫助學生減少偏見與歧視,教會他們尊重和理解并且主動保護不同文化的特性。
三、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教學理念建構的整體建議
跨文化交際課程旨在語言學習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視野、跨文化意識、自我反思能力、批判性思維與歷史性評價等綜合素質。高一虹曾指出,“跨文化意識與自我反思能力是基于‘人’的內在素質,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尤為重要。具有這種素質的人,能夠敏銳地意識到文化差異和差異的可能性,意識到意義、習俗、價值觀念的相對性,從本群體中心主義中超脫出來,用多元視角來看待世界、看自己、看其他人、其他群體的關系”。具體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擴大接觸目標語文化的范圍,拓寬文化視野,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從而進行真正得體而有效的交際。
綜上所述,我們在建構跨文化交際課程的教學理念時,需要注意以下五點:一是以內容為依托,即通過學習文化知識來提高語言技能,融合文化教學內容與語言教學內容。二是以實務為依托,即通過學習文化理論來提高文化實務能力,融合文化教學內容與文化實踐內容。三是以學生為依托,即首先關注學生,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充分發(fā)揮其學習主體作用。四是以反思為依托,即通過學習文化理論與分析文化現(xiàn)象來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可以反思社會問題,同時也指導自身生活。五是以體悟為依托,即通過學習文化理論與分析文化現(xiàn)象來培養(yǎng)學生正確對待文化差異現(xiàn)象,使學生可以更加理性、更加客觀地看待他國文化,并且能夠發(fā)自內心地尊重與欣賞他國文化。
跨文化交際論文13
一、突破語言關,克服語言障礙
語言是人類進行交際的主要工具,是思想文化的載體。在同一環(huán)境下進行交流、從事貿易活動,就必須使用同一種語言,語言是市場營銷中的首要一環(huán),也是企業(yè)開拓國外市場的一大障礙。熟練掌握并應用這種語言對市場營銷中的交流合作至關重要,可以避免由于語言障礙引起誤解或沖突?朔Z言障礙是進行市場營銷管理的基礎和關鍵。
。ㄒ唬┢占笆澜缤ㄓ谜Z
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已被廣泛使用。到了九十年代末,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人在使用英語,且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人們從中獲取大量信息,這其中百分之八十是英語信息,可見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已經得到世界的認可和重視。對于一個即將或已走向國際市場的企業(yè)來說,普及英語語言知識和強化語言訓練刻不容緩。掌握交際對方的語言,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等等,市場營銷活動才能順利進行。
。ǘ┝私庹Z言特點與表達方式
語言的使用和習慣也隨地域的不同而各異。由于語言文化的背景和習慣不同,即使語言的使用準確無誤,有時候也會產生誤解。如不注意表達上的差別有時候就能鬧出笑話或失去良機。如聽到夸獎贊美之后,美國人愛說“謝謝”來回應,而中國人卻愛客套。有這樣一則笑話,一位軍官攜夫人去機場接一位美國顧問,美國人見到這位夫人便處于禮貌稱贊道:“你的夫人真漂亮”。這位軍官對此夸贊沒有按英語習慣的回答“謝謝!”,而是客氣地順口說:“哪里,哪里”。哪知這位美國人先是愣了一下,隨后只好馬上回答說:“從頭到腳都漂亮”。換言之,如果是在貿易活動交易時外國商人稱贊你的商品好,你若不了解其語言特點,順口說了“哪里,哪里”,就會被誤解為你對自己的產品信心不足。再比如,一位中國學生要去美國人家里當家教,主人問他:“你中文水平怎么樣?”,那人回答說:“還可以”。一句謙虛的話讓他失去了機會。所以,企業(yè)要進入國際市場進行市場營銷,企業(yè)管理者和企業(yè)員工還要了解其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克服母語習慣帶來的干擾,避免由于語言習慣引起的誤解和沖突,進而影響市場營銷的成功,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ㄈ┮虻刂埔,恰當選用語言
在市場營銷的過程中,我們會和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打交道;即使是同一個國家,語言的使用亦不盡相同。而且,談判地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比如在加拿大,英語為其主要官方語言。但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與其法國后裔談生意,使用英語就不很適宜,而如果你能說上幾句法語,那么你的生意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處。再比如,比利時雖然屬于法語語系,但當需要你給比利時寄商品目錄時,如果你寫的是法語,那么就會遭到弗拉芒人的非議,因為那里講弗拉芒語的人要比講法語的人多,雖然二者都是比利時官方語言。所以要注意了解其語言特點,投其所好。
二、熟悉文化差異,避免文化沖突
學者竇衛(wèi)霖教授認為,在市場營銷中,文化因素是其成敗的關鍵。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尊重彼此文化是市場營銷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文化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交際對方的文化是任何個人和企業(yè)都改變不了的,但文化差異卻是引起各國間交際障礙和矛盾沖突的'根本原因。歷史上由于企業(yè)管理者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不能更好地與對方合作國之間進行有效地交流和合作而導致營銷失敗以及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例子舉不勝舉。所以要去了解這種文化,熟知這種文化,進而融入這種文化,使這種文化成為我們市場營銷的促進因素。
。ㄒ唬┝私馍鐣曀缀臀幕
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社會習俗和宗教信仰,也有各異的文化禁忌。要和某一國家有商業(yè)聯(lián)系,就必須悉通這一國家人們的習俗、信仰和文化禁忌。以避免由于犯忌而影響正常的生意往來。比如,在數字方面,中國人忌諱數字“4”和“7”,而加拿大人忌諱“13”和“星期五”,這也是墨西哥人所忌諱的,認為它們是不祥或災難。在摩洛哥,“13”被認為是一個消極的數字,而“7”則包含有積極地含義。再比如,各個國家對于花的顏色喜好也不盡相同,在中國人看來,紅色代表喜慶,黃色代表富貴,紫色代表尊貴;而紫色在西方國家則代表死亡,在日本代表悲傷;在墨西哥送花就應該注意了,在他們那里,紅色代表詛咒,黃花代表經濟廣角死亡,紫色花為不祥之物,白色為驅邪之色。比利時忌用墨綠色,阿聯(lián)酋人喜愛棕色、深藍色,禁忌粉紅、黃和紫色;再比如,波士頓人喜歡綠色的龍須茶,而芝加哥人卻青睞同類中白色茶。在美國南部藍色系列的服裝是女人們喜歡的。在顏色禁忌方面導致的生意失敗就有兩個活鮮的例子。比如有一次日本向美國進口鋼筆,在包裝上犯了禁忌,遭到美國的反感,進而營銷失敗,因為日本廠商在銀色的鋼筆盒內使用的掛里兒是紫色的天鵝絨,紫色可是美國的禁忌色。另一個例子就是在加拿大,有一個廠商接收了一份訂貨單,內容是給加拿大生產一批毛線手套。由于廠家只顧完成既定任務卻忽略了色彩上的考慮,所以生產出的大紅色毛線手套遭到加拿大人的反感,生意宣告失敗,究其原因才發(fā)現(xiàn),加拿大人最喜歡的是深紅色。
。ǘ┱莆丈虅斩Y儀與商談禁忌
商務禮儀體現(xiàn)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在市場營銷活動中,了解各個國家的不同商務禮儀和商談禁忌相當重要。比如,中國人在一些正規(guī)場合,認為早到是一種守時和禮貌或者是誠意;而加拿大人則認為在談判場合不宜過早到達,稍晚幾分鐘他們也不會介意;再比如,南非的商人做生意喜歡直來直去,說話大膽坦率,如果在南非做生意時手段過于細膩或者兜著圈子說話,他們會很不理解,而且這樣的生意多半會以失敗告終。在被稱為人種大熔爐的加拿大做生意時要因人而異,否則就會吃虧,因為在加拿大的商人中,有90%的人是法國和英國的后裔,做生意相對來說比較保守,在價格方面不喜歡頻繁波動。但是和英國后裔做生意與和法國后裔做生意手法也不同。比如和英國后裔做生意,其過程相當麻煩,從進入談判一直到價格決定,既耗時又艱辛,但一旦簽約,就代表百分之百成功了,一切盡可放心?墒呛头▏笠嶙錾庥质橇硪磺榫啊7▏笠釋腿撕吞@可親、關懷備至,但一旦進入談判則判若倆人,讓人難以琢磨,而且即使簽了約也會讓人感覺不放心。另外加拿大人不喜歡客人拿加拿大和美國相比,而喜歡客人談他們長處。如果你不了解各國家民族的特殊性,你的市場營銷等商務活動就會失敗。
。ㄈ┰鰪姺梢庾R和跨文化觀念
法律是保障人們合法權益的法寶。進入跨文化國際市場,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和跨文化觀念。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之前,確保自己產品的專利權。事先對產品進行專利檢索或注冊,或到法律部門進行相關咨詢,或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查詢,做到有備無患。以避免由于不懂對方國情或法律而影響正常的營銷活動;也為了在營銷活動中一旦利益受到侵害而能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盡一切可能避免由于文化差異帶來的各種不必要文化風險。
三、注重企業(yè)文化,提高市場營銷管理水平
企業(yè)文化是一種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理論,是一個企業(yè)特有的文化。西方學者羅伯特·布萊克與簡·穆頓提出,企業(yè)領導人的風格決定企業(yè)的經營風格?梢娖髽I(yè)管理者在企業(yè)生存發(fā)展中的核心地位。所以,市場營銷管理要把跨文化交際策略用于企業(yè)文化,以提升企業(yè)員工的整體文化素質和水平。在開拓國際市場之前,企業(yè)管理者要選派外語語言能力強的人到海外市場實地生活一段時間,一方面可以彌補語言不通造成的思維隔閡,另一方面還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充分發(fā)揮當地華人的作用,聘用其子弟到國內工作,以便更好的打入國際市場,促進市場營銷,推動企業(yè)發(fā)展?缥幕浑H作為企業(yè)走向世界的橋梁,在市場營銷中起著積極地推動作用,其策略在市場營銷中的正確使用能有效地為企業(yè)發(fā)展服務,使市場營銷順利進行,最終實現(xiàn)互惠雙贏。
跨文化交際論文14
一、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的模式
基于以上當前大學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我們可以看到當前中國大學英語教育的體制已經呈現(xiàn)出的種種弊端。一方面,老師為了追求成績讓學生死記硬背、搞題海戰(zhàn)術,另一方面,學生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只能著眼于成績的提高,二者相互影響、惡性循環(huán),最終導致大學生畢業(yè)后,英語單詞記住不少,卻沒有幾個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用的上的;語法背的滾瓜爛熟,等有一天在大街上碰到一個問路的外國友人時卻突然語塞,抑或發(fā)現(xiàn),外國友人視乎也有一些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這種英語教育體制導致當代的大學畢業(yè)生在英語的運用能力上更多的體現(xiàn)在讀和寫,在聽和說的方面有所欠缺,從而出現(xiàn)了我國特有的“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性
1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定義
語言作為文化的承載體之一,也是文化最重要的承載體。同時語言也是人們交流和交往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交流和交往最重要的途徑,所以,語言、文化、交流三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全球一經濟體化的程度越來越高,漸漸的局限于本族內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不能滿足經濟的需要,所以,要學習其他民族的語言。不同的語言必然會蘊含不同的文化,和其他民族之間的交流就是我們所指的跨文化交流。過去,我們曾經有一個誤區(qū),那就是認為語言學習就是語言學習,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能和其他民族的人進行語言交流。說這是一個誤區(qū)是因為,語言和文化是“捆綁”的,文化不可能失去語言這一載體傳承和發(fā)展,語言也不可能單純的作為交流的工具而絲毫不蘊藏文化在其中,所以這種割裂語言和文化的方式是錯誤的。只有掌握了該民族的文化,才能在交流的時候講語言運用的嫻熟。例如,有些國家是以右為尊,有些國家是以左為尊的。除了禮節(jié)方面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帶來的不同之外,還有些在語言的交流之中是不完全按照語法規(guī)則去講話的,所以,在掌握其文化,有助于對其的理解,因此,社會文化背景是語言交流的前提和基礎。綜上所述,跨文化交際是一個多方面、多角度的概念,除了語言的交流,還有相互習慣的尊重與思考,自身文化與他族文化在不斷的接觸、沖擊、融合。而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能力就是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體現(xiàn)在對語言的運用的嫻熟的程度,還包括情感能力、認知能力、行為能力等多層次的能力。
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語言之一,說英語的國家也有很多,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我們在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宗教信仰等方面都不一樣,這些不一樣都屬于文化的范疇,我們在與之交流的時候掌握其文化,有助于我們隊其所表達的意識的理解,同時,可以提高在交流時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并可以展現(xiàn)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的素質。此外,擁有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可以在與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時候,潛移默化的彰顯我國文化的精髓,并感受外國文化,這樣可以更好將我國的文化發(fā)揚和傳承,同時可以在吸收外國文化的時候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因此,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尤其重要性。
三、大學生英語教育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
1大學生英語教育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的基礎
我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自古以來就有學以致用之說,學習英語也不例外。最初學習英語的目的也是為了在經濟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在文化傳播和發(fā)展的過程中和世界接軌。而要想和世界接軌,就要對世界有一定的認知度、對各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在交流的過程中有一定的交際能力。所以說,大學生英語教育是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
2跨文化及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育的`最終走向
英語教育在我們當前的教育當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即便從初中開始算起,到大學畢業(yè),我們有十年的時間在學習英語,在這十年的時間里,單詞量可能會不斷的豐富,但是語法規(guī)則是固定的就那么幾種,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從最初的簡單的對話,到后期的學習外國名著的片段,已經是一個不斷向其文化層面深化的過程。所以說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育的最終走向。
四、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在大學生英語教育中的滲透
1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
要想在大學生的英語教育中潛移默化的滲透跨文化的交際能力關鍵在于教師。首先,教師要樹立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理念。教師畢竟是教學的主導者,學生學什么?怎么學?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制定內容,并根據自身和學生的基本情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其次,教師要有相應的國外化素養(yǎng),在講課時候,將一些外國的風土人情適當的穿插在課堂上,這樣既豐富了學生對外國文化的理解程度,又可以經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在課堂之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改變學生的英語學習觀念
改變學生以應試為主的學習觀念。當今我國教育體制使得當今的學生學習,單純的就是為了升學、拿證。這種教育體制下的大學生學習英語卻不說英語,學習十幾年英語卻不會說英語,所以一定要改變當今學生的思想,把學生從應試的誤區(qū)里拉回到現(xiàn)實的生活中,讓學生知道并懂得學以致用的道理,幫助并鼓勵學生建立提高學生學習外國文化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有意識的去了解英語所承載的文化。
3教材編寫
在英語教材的設計上應該注重英語文化的融合。我們課以通過閱讀我國古代的小說了解我國的古代的社會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同樣的道理,我們也可以通過閱讀英文小說來了解英語國家的誰會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所以,我們在教材的設計上可以選擇英文小說中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篇章,同時,還可以選擇一些劇本中的節(jié)段作為英文教材中課文。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多媒體、新媒體等先進的科技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找一些基于國外名著編寫的教材的部分的應試資料,讓同學們更加形象直觀的了解國外的文化。
4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改變原有的教和講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的攝取英語文化的意識和和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和教育大綱的要求給學生找一些相應的電視劇、電影和歌曲,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與同學一起觀看,并在學生不懂得時候給學生講解,使學生輿情娛樂,在放松的狀態(tài)即可受到英語文化的熏陶。教師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分享一些好的英文歌曲、電影、電視劇給學生,這樣可以不把英語化的熏陶局限在課堂上,利用學生的業(yè)余時間去學習英語、品味英語文化。這種課后的學習方式也不用擔心會失控,因為微博、微信等都是具有很好的互動性的。教師可以把英語課文改編成劇本,或者將英文名著改編成劇本,給學生設計相應的角色,在劇本的排練和演出的過程中,使同學設身處地的感受英語文化的內涵,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教師還可以把一些藝術品的照片及其產生的背景介紹給同學,讓同學們了解英語國家的審美觀,因為審美觀也是文化的概念之一。學校和教師可以請一些外國教師或者是外國留學生來到學校里近距離的和學生接觸和交流,增加同學英語實踐的機會,讓同學體會到跨文化交際的實際應用。
總之,當今的大學英語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為目的,教師要提升自身的英語文化修養(yǎng),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的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英語文化的滲透,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的素養(yǎng),這樣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專業(yè)知識和跨文化交流的多元化需求。
跨文化交際論文15
摘要:在外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已經日漸顯現(xiàn),教學大綱中對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提出了明確要求。本文通過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容及培養(yǎng)要點進行研究分析,提出了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的構建途徑。
關鍵詞: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框架構建
一、引言
高校的外語教學綱要里提出了對于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塑造,這部分的能力是允許學生對于不同文化具備包容心,并且能夠意識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從而在交際環(huán)境里采取不同的措施來使得自己不會變得尷尬。當然這并不是說說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我們需要對跨文化差異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才能讓我們明白跨文化交際的時候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這樣才能夠對癥下藥的去培養(yǎng)我們的學生,彌補他們的不足。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的構建
1.跨文化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觀點,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從我們的外語教學角度來看是對等存在的概念,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解,但是這也是符合我們教學環(huán)境的理解。所以我們的外語教學并不能單純的進行語言能力的培訓就足夠了,我們的語言是用來交際的。如果學生不能將自己的語言能力在不同的場合下充分的表示出來,那么我們的外語教學可以理解為是失敗的。同時我們的交際能力也絕對不僅僅只是語言交際的培訓,交際能力也包括了非語言的交際能力。
2.跨文化交際能力組成部分
(1)全球概念全球概念是要學生意識到各個地區(qū)的文化是不同的,但是差異性并不是單純的優(yōu)劣的對比,這一點認知也是我們的學生總是會產生誤解的存在。所以在全球概念的塑造上我們要從兩個角度入手,跨文化的意識和跨文化的思維。首先我們強調的是跨文化的意識,這種意識是相對和獨立的有機結合,我們要對自己本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有著充分的理解,樹立起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和獨立意識。在此基礎之上,我們通過以母國文化為對比基礎,來評價和判斷其他民族文化跟自己母文化之間的差異。而跨文化的思維則是要求我們的學生能夠主動的接受并理解跨文化,我們只有思維上接受可跨文化,才能在交際中立即各種自己之前并不了解的文化細節(jié)。(2)文化適應文化適應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對于不同文化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因為不同文化的認知并不一樣,有時候可能會讓一部分人覺得極為的不舒適和不理解。這里也是分成兩個方面來講: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有時候我們在面對陌生的文化環(huán)境會不由自主的覺得拘束和緊張,這就需要我們主動的進行心理調節(jié)才能夠適應這種陌生的環(huán)境。而應變能力則就指的是我們在陌生文化環(huán)境里進行交際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誤會和錯誤,那么我們就要有足夠的應變技巧能夠即使的化解尷尬。(3)文化積累無論是上面所說的應變能力還是心理調節(jié),基礎上都是要求我們擁有足夠的文化積累才能夠付諸實踐的。因為不同環(huán)境下的差異是千千萬萬的,我們不可能單憑心理調節(jié)就能夠全部臨時接受,也不可能每次都靠應變能力來化解我們的尷尬局面。我們的學生要對一些主流外文化有足夠的了解,這種了解應當是方方面面的,社會結構、宗教信仰、人文環(huán)境、歷史習俗等,尤其是那些跟我們不同的,一定要有額外的關注。一個合格的交際者在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時候,是對所面對的外文化有一定深入了解才能展開的,他能夠于交際環(huán)境足夠的交互,同時也能夠充分的尊重對方的各種文化差異。但是目前來說,我們的跨文化交際教學對此方面是很缺失的,老師只是單純的將國外的文化灌輸進來,而不會跟我們的學生講解那些差異,這樣我們的學生也就僅僅是熟悉了那些知識,而不能將其用于實踐環(huán)境。(4)實踐交際的訓練在具備意識、思維和知識儲備之后,更重要的是實踐交際的訓練,沒有訓練僅僅是紙上談兵也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高素質人才,我們的實踐訓練要注重多個方面的訓練:語言交際、非語言交際和交際策略。語言交際算是一個中心,講究的是對于語言知識的運用和技巧上的把握,在語言交際中嫻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讓人顯得落落大方不拘謹。那么這就需要我們的學生有足夠的.口語交流能力,在日常的課程上我們就需要注重讓學生大膽的開口。其次,非語言交際雖然學術界沒法給出一個定論,但是這并不是說我們就不進行訓練了,我們的老師更要在沒有一個定論和討論的地方下功夫,神態(tài)、姿勢和行事方式這都是一點一點的細節(jié)卻能夠影響最終交際效果的關鍵因素。而無論是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終究都是要符合一定的交際策略才能夠很好的展開,這也是我們的跨文化交際一個重難點,因為不同文化的交際策略是有差異的,尤其是在一些宗教氛圍濃厚的國家,如果我們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可能就會讓對方覺得受到了冒犯。同時教師應該清楚教材中所涉及的有關跨文化知識,并針對具體的課文進行更廣泛更深度的導入,挖掘更多的有關跨文化知識。教師要做到的是使自己在跨文化方面變得強大,不會使學生的理解受限,接受能力受限,開拓學生的眼界。教師在教授學生詞匯方面的知識時,不但要擴展他們更多的詞條或短語,更要注重講解他們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了解文化內涵以及來龍去脈,這樣他們會更加感興趣。針對教材中介紹關于西方節(jié)日或非言語行為時,我們可以按照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開展一系列活動或者是利用情景教學,體驗一下不同國家的人在交談時,他們的言語行為、非言語行為,包括空間距離都是有差別的,讓學生體會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并接受容納它。
三、結語
跨文化交際能力從很早開始就是我們外語教學中的一個有關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上文我們從四個方面論述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素質和培養(yǎng)的著力點,這四個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四個方面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能夠形成完整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我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并不是某個學期的幾門課就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而是應該貫穿在大學生的整個外語教育過程中,隨著大學生外語能力的不斷提升,我們進行不同程度的能力培養(yǎng),這樣就能讓我們的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隨著其外語表達能力穩(wěn)步上升,在不刻意的環(huán)境下,就能夠穩(wěn)穩(wěn)的塑造出一批批優(yōu)秀的人才出來。
參考文獻:
[1]劉正光.大學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途徑與隱喻教學[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3):121-12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定位[J].外語界,20xx(6):2-8.
【跨文化交際論文】相關文章:
跨文化交際論文05-17
關于跨文化交際英語小論文05-05
跨文化交際論文優(yōu)選(15篇)05-18
跨文化交際與人格重塑的論文03-08
關于跨文化交際論文(通用6篇)06-26
最新關于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論文提綱11-29
最新的跨文化交際知識論文提綱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