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跨文化交際英語小論文
摘要:
隨著的中國不斷對外來文化的接受度逐漸提高,使得來華留學生逐漸增多。由于不同文化之間的人際交往方式、行為習慣、思維方式等的不同,導致來華留學生與中國人之間的交流障礙增大。文化沖突,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正視的問題,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積極促進跨文化交際的重點和難點。本文同過研究跨文化研究中的文化沖突的表現,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解決跨文化交際中文化沖突的幾點對策。
關鍵詞:
文化論文
“跨文化交際”這個概念起源于英文,是由“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翻譯過來的。跨文化交際的范圍較為廣泛。人們通常理解的跨文化交際是不同文化的人之間的交流。不同的地域文化是不同地區、國家文明發展的結果。文化的差異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文化差異是不同地區不同人文特色的體現,它體現了世界文化的豐富內涵;另一方面,文化的差異導致異域人與本地人之間的隔閡,也是跨文化交流的絆腳石和障礙。很多研究表明,文化沖突深層次的原因就是文化之間的差異。文化的重要性于人類而言,就如空氣對于人類,人類必須活在由空氣的環境中,沒有空氣人類就無法生存。同一事物對不同文化的人而言,其象征意義是有差別的,不同文化的人之間對這種差異的表現在交際中,就容易形成文化沖突。
一、文化沖突的表現
1、人際交往及傳統習俗第一,心理方面的沖突。
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和沖突的首要表現形式是不同的文化心理和不同的文化思維方式。文化是決定社會距離的首要因素,文化差異與社會距離成正比,文化差異越大,不同人之間的社會距離也就越大。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人的心理上自然會有本土文化優越感,不可避免的對異文化產生排斥。
第二,隱私方面的沖突。中國人隱私觀念相對弱,對隱私的保密性重視程度遠不及西方人。西方人則非常注重隱私,不愿外人提及及干涉。如,中國人喜歡與別人攀比個人財富;但西方人則認為是他們的隱私受到侵犯。
第三,家庭觀念沖突。來自不同文化的社會人群對家庭觀念截然不同。穆斯林人群認為離婚是無法接受的事情;西方人戀愛婚姻與否是自身的自由,外人甚至是父母都無權干涉;中國人的家庭觀念介于前面兩者之間,即可以接受離婚但是家庭觀念又很強,子女與孩子是一種共生的關系,子女大多要“百姓孝為先”,父母永遠關心子女的一切事情。西方人則認為子女成年后,則應自立于社會;中國人自立于社會后,更希望自身的行為能夠“光宗耀祖”,個人榮耀與家庭的榮耀僅僅聯系在一起。
第四,傳統文化、習俗方面的沖突。長期的歷史積淀,不同的社會倫理道德準則,使各國的風俗習慣有極大的差異。風俗習慣是指不同人類群體的生活方式,包括人民生活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藝術等方面。例如:中國人喜歡稱自己是炎黃子孫。而西方卻將龍視為惡魔,龍最終是給正義之神所消滅的。又如,中國人喜歡謙虛,這令西方人覺得中國人虛偽。另外,不同文化中的禁忌也是導致跨文化交際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2、時間觀念第一,霍爾(1959)在《無聲的語言》中提到“時間會說話,它比有聲語言更坦率&rdquo,時間觀念差異直接影響跨文化交際的效果。
由于文化背景、思維方式的不同,西方國家留學生對時間的感知、理解和安排,與中國人有極大的差異。對于約定時間的理解,中國人與某些國家的人還是存在差異的,如西班牙語的留學生認為在約定時間遲到半小時之內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中國人更追求效率,如果遲到則是認為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第二,中國古詩用“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比喻來反映時間的珍貴。然而,中國人更多是從個人利益出發去看待時間的價值,在社會交往中,時間觀念往往就變得沒有那么強烈,所以中國人的社會性時間觀念對比西方來看,就顯得比較薄弱。中國人注重私人時間價值輕視公共時間價值的做法顯得很矛盾。例如,在醫院掛號、車票售賣處經常會出現不排隊即插隊現象;會議上毫無意義的冗長報告等無不反映著中國人在公眾時間價值方面的缺失。美國人則對公共時間價值極其珍惜。拜訪的時候絕對會提前預約。說話辦事會直入主題,不喜歡繞圈子。大家在公共場所總是有序的排隊。
3、空間觀念第一,不同民族對空間地域的感知和利用是有差異的。
中國人的空間地域觀念是十分強烈,但是西方的地域觀念則較為薄弱。從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中可以看出,中國詩歌中一直反復中出現的一個主題就是思鄉。中國人的集體觀念比較重,他們的著眼的地域范圍比較大。中國人注重溯源,注重尋找自己的“根”。而且,這個“根”除了地域觀念,還有一層意思表示自己的社會地位,扎根在越大的城市表示社會地位越高,生活也就也穩定和滿足。對中國人而言,空間意味著希望,同時,他們也歡迎外人到自己的空間去觀賞和玩樂。于外國人而言,他們會驚訝我們詩詞中的濃濃思鄉情,他們更注重個人觀念,空間觀念更多指的是個人所處的空間范圍。外國文化中私人空間是他們比較隱私和不可侵犯的地方。當有人在他們的私人空間出現的時候,他們更多表現出抵觸情緒。
第二,不同民族對人與人之間交談時的距離差是有差異的。外國人的人際之間的接觸距離比較講究。根據美國人的交際習慣,豪爾把空間交際距離劃分為四個區域:①親密區:親密的人的交際距離一般為0—45cm,雙方可以互相親吻擁抱等親密接觸。②熟人區:熟人之間交際距離一般在45—80cm內。雙方盡量避免身體接觸。③社交區:距離在130cm—300cm之間,兩人之間認識但不熟悉。④公共場合:距離在3米以上,如在公共場所,會議者或者陌生人之間的距離。中國人之間的交際中很少有親吻和擁抱等方式,甚至是親人之間的交際在外人面前還是有一定距離的。但是,在上述的后三種交際區域內,中國人接觸明顯比外國人多。
例如:在中國,兩個同樣性別的人在公眾場合互相搭著肩膀行走很正常,但是在美國則會被認為是同性戀。中國人對一些公眾場合的擠擦、貼身、挨靠等肢體接觸都習以為常。
二、文化沖突的原因分析
1、中西核心價值觀不同人的交際能力必然與價值觀有著緊密的關系。
價值體系受到不同文化的影響,影響著人們的處事哲學、道德品質和行為規范。價值體系存在于文化,每種文化中又存在差異。無視不同文化影響的不同價值觀的跨文化交際是徒勞無功的。
2、思維模式的差異不同的文化背景、個人經歷導致了中西方思維模式的不同。
西方文化的影響下,西方人更注重培養思維的邏輯性;而東方文化更多的是感性體驗和領悟,因此,東方人的思維模式最突出的是直覺整體性。中國人有著明顯的模糊性思維,會直接對感知識別到的外界陌生的事物,根據自我文化認同的方式進行分類。這就有了一定的狹隘性,會直接導致交際失誤。
3、文化的負遷移文化負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干擾或者抑制的現象。母語文化對人的影響根深蒂固,容易導致人們對新文化的接受障礙和文化負遷移現象!跋热胫姟焙汀懊褡逯行闹髁x”常常就使得跨文化交際者智接受和自己原文化相同的部分,排斥相異部分,或者導致其用原有文化的接受方式去代入新的文化之中。無法套進部分則用原有語言進行改造。在此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語言錯誤、文化誤解,被我們稱為文化負遷移。文化沖突強度與文化負遷移強度是成正比,文化沖突越強,文化負遷移的影響也就越大。
三、對策
1、掌握跨文化交際的慣例國際慣例獨立于任何語境是可預測的,是作為協調沖突的重要手段。在跨文化交際中,國際慣例進行文化融合是常用而且有效的手段。交際者了解的國際慣例越多,交際沖突則越少,交際則更為順暢。
2、轉變觀念,消除“文化本位主義”思想,培養第三種文化要學會轉變觀念,打破定勢思維,消除“文化本位思想”,嘗試產生“第三種文化”。要完全消除不同文化之間交際的差異,實現不同文化之間的全面融合是不可能的,所以折中的“第三種文化”會使得交際者更為寬容及靈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求同存異。如果人們能夠都擯棄固有的思維定勢,用“求同存異”的態度來面對文化沖突,勢必能夠使跨文化交際更為順暢。
3、理性認識西方文化文化差異產生的文化沖突在我們的跨文化交際中是不可避免的。要從根本上緩解文化沖突,就必須加強對不同文化的學習。為此,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無所顧忌地發表言論,學習西方文化知識,了解其文化的禁忌和內涵,提高自身跨文化溝通的能力。但是,學習西方文化一定要有理性的思維,要正確汲取其中的精華,不能忘掉自己文化的“根”,要合理地吸收和接納不同的文化。
四、結語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正確認識文化沖突是我們進行跨文化交際的必須要正視和面對的問題。不同文化的交際沖突,歸根到底是文化的差異,每一種不同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寶,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特色。我們要承認文化差異,提高跨文化溝通能力,學會用有效的方法緩解沖突,積極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合作。
【跨文化交際英語小論文】相關文章:
跨文化交際小論文06-28
跨文化交際論文05-17
跨文化交際意思論文07-12
跨文化交際論文(薦)07-15
跨文化交際與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10-16
英語副語言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論文08-07
跨文化交際與高級英語09-13
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中的跨文化09-17
跨文化交際的畢業論文08-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