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中的跨文化
論文摘要:在英語學習中,跨文化現象普遍存在。文中通過對英語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關系的分析,結合跨文化交際的具體內容以及跨文化交際的教學方法。提出了學生在學習英語中要有跨文化意識,而英語教師更應在教學中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英語學習;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交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由于不同的民族所處的生態、物質、社會及宗教等環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語言環境產生了不同的語言習慣、社會文化、風土人情等語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或習慣不同。在交流中,人們總喜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解釋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對對方的話語作出不準確的推論,從而產生沖突和矛盾。因此,研究跨文化交際是文化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跨文化交際源于美國,始于20世紀60年代,側重于研究交際文化,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它以研究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為主旨,以提高語言的教學質量和有效進行跨文化交際為目的。這一學科的興起和發展同語言教學和日益頻繁的跨文化交往有著直接的聯系。
一、英語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
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密切關系,外語學習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學習,英語學習也必然離不開對英語國家文化的學習和理解。由于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是交際,英語學習也就自然地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間的交際,這是一種跨文化的交際。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曾提出過交際能力的四個要素,即語法性、可行性、得體性和現實性。后兩個因素直接和文化有關。得體性主要是指在說話的對象、話題、場合、身份等不同的情況下,要能夠使用不同的得體的語言,這里就涉及到文化背景的問題,F實性主要是指要使用真實、地道的英語。這已經不是僅靠語言知識就能解決的問題了。僅僅學會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規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并不意味著能使用該種語言順利地進行交際。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的雙方若不能進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產生不解或誤解,從而使交際失敗,而缺乏交際性的語言學習是毫無意義的。
我們在掌握了語言中的語法、詞匯等之后,語用便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在實際的語際交流中使用已學的知識才是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例如,在機場迎接一位剛下飛機的美國或歐洲客人時,剛一見面就問她:“Areyoutired?”事實上,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來看,這句問候的話一點都沒問題,而且還含有關心的意味。然而,客人卻不這樣認為,她會以為:難道我今天的妝沒有化好,還是衣服搭配得不夠得體?所以,跨文化交際在實際的語際交流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語學習如火如荼的今天,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英語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二、注重英語學習與教學中的文化差異
跨文化交際的研究對于英語學習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這是因為,英語學習不僅是學習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獲取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美國現代語言學家Dr.Brown曾指出:“語言的被動接受者很容易發現語法錯誤,這使得他們會認為說話者缺乏足夠的語言知識,因此可以諒解。語用失誤卻不會被像語法失誤一樣看待。如果一個能說一口流利外語的人出現語用失誤,他很可能會被認為缺乏禮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際中的失誤便不會被歸咎于語言能力的缺乏,而會被歸咎于他的粗魯或敵意。”口]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教給學生語法,更重要的是必須包括文化知識的傳授,即注重文化差異的教學。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對外交往日益頻繁,國與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廣泛。特別是社會信息化提高,國際互聯網的開通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戶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際。時代的變化和要求,使許多語言教師對之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研究這些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問題,對于我們的英語教學確實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語言教學中要體現文化對于語言的滲透作用,同時也要體現語言對文化的反作用力。文化既是外語學習的目的,又是外語學習的手段。教師對英語語言的講解和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一旦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就會富有情趣,從宏觀角度來領悟英語語言的本質。將英語語言深入到文化,就會自然習得用英語思維進行思考,同時在學習中開動大腦,進行單語聯想而不是雙語翻譯思維。
三、中國與英語國家在交際文化方面的不同
英語學習過程中,注重對交際習慣方面兩種語言所反映的文化差異的對比研究,能避免交際過程中的言語障礙,達到交際的目的,同時還會使語言學習充滿了挑戰和新奇,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習動力。如在跨文化交際的語際交流中,中國人傾向謙虛的思維方式,常會用“不行,差遠了”來回應別人的恭維,而西方人則認為實話實說才能繼續交流,因而欣然接受別人的贊揚。中國人關心周圍人的一切細節,常勸告他人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而西方人傾向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被當作小孩子,因此對這種中國式的關切不但不領情,還會造成言語障礙。例如,我們中國人和英語文化的人打招呼說“Whereareyougoing?Itiscold.Youdbetterputonmore”等,不但傳遞不了中國式的關切問候的信息,反而會引起反感。語言學家Fraise認為,語言與文化在社會環境中有十分密切的關系[5]。因此,在語言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入文化的概念和思維方式,不但對學生的英語綜合知識的習得有益,而且也會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積極樂觀、獨立自主的性格,全面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東西方在語際交流方面的差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打招呼(Greetings)。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英語國家,朋友在街上見面都習慣打招呼問候,在這方面,兩者也存在著差異。在英語國家,人們只用一些簡單的問候語來招呼對方,如:“Hello!”“How doyoudo!”“How areyou!”等。在中國,如果學生不了解這些文化差異,他們見到外國人時,就會用中國人的習慣去打招呼,如:“Haveyoueaten?”(你吃了嗎?)“Whereareyougoing?”(你去哪?)“Areyougoingtowork?”(你是去上班嗎?)等。對于這些問題,外國人都會感到迷惑不解,他們會認為你是在邀請他們吃飯或你有麻煩了需要他們的幫助。筆者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故事講的是:一位年輕的英國女士到中國來工作,剛開始,她不懂中國的語言文化和風俗習慣。一天,她去銀行,剛一進門,一位銀行職員就很熱情地迎上來,問了一句“Have you had yourlunch?”(你吃飯了嗎?)聽到這句話,這位女士非常吃驚,因為在英國這句話的含義是:說話人有意邀請她去吃飯,如果是兩個年輕人之間,這句話還可以表示男士有意與女士約會。最初的幾天,她都遇到了同樣的問題,為此她花了好長時間才弄清楚這只是中國人表示友好的一種問候方式。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對于一名中國學生,了解異國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2.謙虛(Modest)。謙虛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之一。中國人常常用自我否定來表示謙虛。當受到別人贊揚時,自己卻貶損自己。如:中國人在聽到別人贊美自己的長相、衣服漂亮時,往往會謙虛一番:“哪里,哪里。”當這種贊揚遭到中國人拒絕時,美國人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作了一個錯誤的判斷,他們之間跨文化的接觸很可能是以一場交流失敗而告終。在送禮物時,中國人常謙虛說:“HereSsomethinglittleforyou,itSnotgood.”不太了解中國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這是“謙虛”的說法,他們會很納悶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認為“notverygood”的小禮物給別人。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當聽到英美人士贊揚時,可以用:“Thankyou.”來回答。
3.關心(Showingconcern)。有一個小女孩問一個老太太:“How oldareyou?”老太太答:“Ah,itSasecret.”漢語里可以對任何人發問:“你幾歲了?”以表示關心和親切,而在英語國家,除了對小孩,人們不輕易問一個成年人特別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齡,以免冒犯他人隱私權。所以,在跨文化交際中要避免問以下這些問題:How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How m uch doyou m ake every month?W hat S your religion?W hathave you been busy doing?So you re di—vorced,whatwasthereason?有些“關心”式的問題對中國人并沒有什么不妥,但是對英美國家人士來說這些是屬“個人隱私”問題,他們不愿別人過問個人之事。因此,根據他們的習慣,這樣的問題不宜過問,否則就是失禮。
通過以上的對比,不難發現,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的文化背景。如果一個人想學好一門外語,就必須了解這門語言的產生和使用背景。因此,在教學中,要求英語教師必須重視文化差異的教學,或者說將跨文化交際注入各個教學環節當中,以此來提高學生實際交際的能力。
四、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方法
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人新的文化環境中。
1.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方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當教師在講交際文化背景時,應該組織學生多做一些現場表演,可以是關于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況和經歷。這些活動可以幫助教師達到兩個目標,一方面是使學生精通語言本身,另一方面是使學生掌握語言的功能,即交際功能。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進行一些“role—play”、“創設真實或半真實的情景”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從而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外語的交際氛圍。例如:教材中,打招呼的表達方式(Greet—ings)就有不少,如:“Nicetomeetyou!”、“Nicetoseeyou!”、“HOWareyou?”等。教師應讓學生懂得它們的使用對象,以及使用時的時空意境。比如,模擬這樣的情景:小明在外地旅游時偶然遇見一位老同學,這時,打招呼可以用:“Hi,Mary[Nicetoseeyouhere!Whatlfsurprise!”如果學生用:“Nicetomeetyou!”就不夠得體,這句打招呼用語是用在初次見面時。
2.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教師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對英語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這些都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好方式。通過這些教學方法,教師不僅可以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融人課堂,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3.抓住教材,每一單元都可向學生傳遞不同文化。大學英語教材是語言與文化的綜合體,它涵蓋廣泛的多邊內容,將自然科學、文學以及文化知識的學習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現有的英語教學實際出發,新版的大學英語教材內容新穎,題材多樣,涉及面廣,實用性強,全面地反映了英國及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社會景象;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能源危機、計算機應用,又涉及人文科學的社區服務、動物文化以及名人名家的傳記、演講。教師在備課時和上課時若具有強烈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知識的欲望,那英語課就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交流,而且是具有高尚欣賞品位的藝術賞析課,各國文化將會在課堂上進行碰撞。
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變強,分析分辨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一些哲學理論、人文思想、文化內容,會給語言教學增添一抹色彩,從而活躍教學氛圍,迅速地進人教學內容。與此同時,提供給學生有關的快速閱讀資料,安排類似的討論話題;課外指定一些內容相關、思想深刻的英文閱讀,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和信息量,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旦所收集到的信息與他們先前存入發生覆蓋,就會極大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的思想。如在講解“TheSampler”(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大學英語精讀1》Unit7)一課時,學生也許會對課文結尾感到困惑:作者的慷慨解囊為何使得老人:“jumpedbackasifhehadbeenstung(往后一跳,仿佛被什么東西蟄了一下)”,甚至老人傾其所有買了一塊最大、最貴的布丁?而作者又為何認為自己對老人所說的“Letmepurchaseyouoneofthesepuddings”是一些不得體的話。這也就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差異: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同情弱者、幫助他人是值得推崇的美德,而在歐美,人們崇尚自立,同情對于尚有自立能力的人來說,是對他們能力的否定,是一種侮辱。他們對此的反應往往是羞憤。教師在教學中應主動引導和啟發學生的文化思維,這是語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跨文化交際與英語學習中的跨文化】相關文章:
跨文化交際意識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11-14
跨文化交際與高級英語11-14
跨文化交際與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11-28
跨文化交際與跨文化意識培養02-19
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 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06-02
英語副語言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論文01-04
英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12-02
跨文化交際論文05-17
基礎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02-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