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建設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校文化建設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1
一、大學創業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大學創業文化建設在我國初露端倪。很多高校都將創業教育融入就業指導課程,做了不少探索,但總體上看,我國高等學校的創業文化建設與歐美發達國家差距較大,還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為四個缺乏。第一是缺乏認識。當前,很多高校老師對創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講授專業課程才是最重要的,學生也該把主要精力放到專業課的學習上,認為創業是學生畢業后才考慮的事情。部分老師對大學創業文化建設不置可否。還有一些老師雖然認識到了創業的重要意義,由于缺少實際創業體驗,對創業文化建設的辦法不多,積極性不高。第二是缺乏制度。當前多數高校關于創業文化建設的制度幾乎空白,創業文化建設負責部門,主要內容,建立什么樣的長效機制等都缺乏明確規定。第三是缺乏師資。我國大部分高校很難從社會其他行業聘請到行業精英到高校任教,高校老師也很難投入大量精力深入行業獲取實際經歷和體驗。尤其缺少通曉理論、善于實踐的創業導師。第四是缺乏載體。當前,我國能夠創辦高水平創業園的大學較少,而以實踐為典型特征的體驗式教育是開展創業教育的最佳方式,缺少了實踐載體,創業文化建設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對絕大多數高校而言,缺少創業實踐載體是面臨的最大難題。
二、加強大學創業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第一,創業思想進校園。高校首先應注重輿論宣傳,利用校園網、廣播、宣傳欄、校報?劝颜畬摌I的鼓勵扶持政策引入校園,把具有典型代表的創業成功案例引入校園,把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典型引入校園;同時,廣泛挖掘校友資源,把一些創業成功人士請進校園,利用報告會、大講堂、座談會、創業大賽等形式,以推進原有校園創業文化與社會創業文化的融合,讓內涵更加豐富的創業文化在大學這塊沃土上不斷茁壯成長。第二,創業知識進教材。創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創新活動,實踐性強,需要運用很多不同學科的知識。學校應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編寫適合學生使用的教材,指定閱讀書目,建立健全大學生創業理論知識體系,為大學創業文化建設提供理論支撐。第三,創業教育進課堂。很多高校都將創業教育納入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組建創業導師隊伍,為學生介紹創業案例,分析創業環境,評估創業項目等。引導教師在授課和實習實訓過程中滲透創業思想,啟發學生結合專業搞創業。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通過召開創業主題班會、討論會、創業競賽、到企業參觀學習等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第四,創業導師進團隊。學生在開展創業活動的`過程中需要組建一個團隊,集合團隊的智慧來發現機會、調查分析,評估項目,書寫創業項目計劃書,組織人、財、物等孵化項目。在以上諸環節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很棘手的困難,容易動搖信心。此時如果有創業導師加入學生創業團隊,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尋求解決辦法,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創業項目的可行性,而且可以讓學生在與創業導師一起工作的過程中,學到一些新的東西。第五,創業實踐進社會。大學生創業不能在大學校園里閉門造車,應基于社會需求創業,深入行業企業,深入市場,通過大學和社會兩個平臺的對撞激發創業火花,選定創業方向。學校也應采取措施,挑選有前景的創業項目幫助孵化,讓創業項目實現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并通過這種擴大效應和示范效應,不斷增強大學創業文化對社會創業文化的影響。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2
注重四大文化建設引領學校跨越發展
——“淺談校園文化建設”以勝利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為例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并且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性文化。因此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充滿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而不應局限于某一兩門學科?梢娦@文化是校園特有的文化現象,它對學生的知情意行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完成學校的育人目標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一、注重構建凸現教育感染魅力的環境文化
學校的校園是師生共同生活、工作或學習的場所,其環境優美與骯臟,秩序井然與混亂都直接影響到能否培養出合格人才的大問題。我國歷史上“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文化環境熏陶人的經典范例。
在區教委的關心、支持下,近3年累計投入近150萬,加強了校園環境的改造,圍繞校園文化理念系統,著力強化了學校環境文化的建設。
20xx年對學校校門和內校門的維修改造,20xx年暑期,學校鋪設了樹膠操場、跑道和修建了主席臺、升旗臺,整個學校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修建石山、魚池,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具有生命力的環境文化對人的發展和影響是不可低估的;谶@一點,我們依據學生心理特點注重環境建設,在不同的場所設置不同內容的圖案,建設大門文化、走廊文化、教室文化、綠地文化等。
大門文化,學校大門要注重了幾何形體組合、體現不斷向上的時代特征,右側的立柱上懸掛了學校的校徽,在;障率菍W校名稱的9個紅色的隸書大字;左側墻上書寫的是“愛心育人、陽光成長”的教育理念;走進校園,內校門的兩側是我校退休教師徐徽老師贈給全校師生們的一副對聯“報國常懷千里志,功書能破萬難關!”教學樓外墻壁也寫校風、教風和學風。使人進入校園便覺得學校辦學理念先進,文化氣息濃厚,時時激起教師工作熱情和教書育人的責任心,激發學生好好學習做有志少年的決心。
走廊文化,學校教學樓走道內墻壁上按照幸福教育、陽光成長、國學禮儀三大主題,分別在三個樓層安裝了精美的名人名言以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辦學思路等內容,在各樓層的走廊上還用精致的相框懸掛學校師生精彩的瞬間。師生置身于這樣的`文化走廊中,天天受到好好學習、立志成才的教育與熏陶。
班級文化,班級是學校管理的基本單元,在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注重了班級文化的建設。教室內貼上名人畫像、名言、黑板上方貼上激勵性固定標語,黑板后不定期辦好黑板板報,教室的左右側面有風格各異的學習園地和統一的學生守則和規范,每個班級都有由學生自己取名的班隊名字、班級口號、教師寄語和全家福的合影等。
綠地文化,水龍頭旁制作“水是生命之源”、草坪旁制作“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腳下小心,小草青青”、樓梯旁制作“上下樓梯,請勿擁擠”標語牌。
圍墻文化,讓每一面墻壁說話,我們圍繞經典勵志的成語故事、學生體育藝術科技家;顒拥葘W生自己校園生活素材為內容,認真做好下操場的圍墻文化建設;另外,我們在上操場緊緊圍繞科普教育、競技體育和校園讀書活動為主題內容,發揮了圍墻文化對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按六大功能室的建設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我們注重了功能室的文化建設,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同時,也注重了校園的櫥窗文化建設。
環境文化的建設,達到了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注重構建營造師生和諧發展的制度文化
多年來我校堅持“在教育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獲得教育”的辦學思想,認真做到“人文情懷、陽光管理”的管理理念,近兩年又依據“為了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新課程理念,注重營造師生和諧發展的制度文化建設。在制度方面,一改過去學校負責訂,教師遵照做的老模式,如今學校各項制度制訂走群眾路線,讓教師發表意見,參與討論修改,然后再實施,并在實施中逐步完善。這種人性化制度形態的校園文化把“軟文化”與“硬制度”溶于一爐。教師在制訂、討論、修改過程中明確制度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制度的必要性,從而自覺守紀,嚴于律己。好的制度文化可以引導教師在平凡崗位,加強學習、提升素質、不斷磨煉、迅速成長,其教學風格彰顯個性,深得學生喜愛。如段美菊、周傳娟、廖瑞等這樣的骨干教師、教壇新秀、及先進個人就是在這種人文化制度引導下成長起來的。在制度的導引下廣大教師依法執教,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學會欣賞學生,懂得尊重學生,真誠幫助學生。尤其是對學困、特困和留守孩子采取“傾斜政策”,使他們感受老師的關注和期望,增強信心,鼓足了上進的勇氣。
三、注重構建學;盍υ慈木裎幕
校園的精神文化是師生共同的心理“磁場”,是能統攝師生鼓足干勁朝目標邁進的動力。這種精神往往蘊含在校風之中,如我校“尊重關愛真樸溫馨”的校風,非常注重崇高的德和良好的行,讓校風能激勵師生與時俱進,勇攀高峰。學校先后被評為了區優秀少先隊大隊部、督導評估三等獎、教學質量提升二等獎、區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三等獎、重慶市模型比賽一、二、三等獎等。
學校在對學生精神文化營造上,善于運用教學設施,活用課程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行為規范、思想品德、安全衛生教育等。強化課程文化建設,開展適合學生特點的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開學典禮、每周一升國旗講話、作文、演講、唱革命歌曲、美術等競賽,慶元旦,慶“六一”慶國慶等。少先隊組織還開展了“我為隊旗添光彩”、“我愛校園”、“我與文明同行”、“獻愛心、見行動”、“今天我值日”、“假如我是×××”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動。這些教育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更讓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團結協作、勤奮好學、不斷進取,取得了顯著效果。
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始終緊緊圍繞“科普教育、競技體育”特色項目來打造,取得了好的成績。20xx年在江北區三十三屆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我們以團體總分56.2分的好成績榮獲區團體總分第7名的優異成績!
四、注重構建增強輻射作用的社區文化
21世紀的學校是開放的學校,不可能閉關自守,在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加強與校外的交流與互動,利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交流信息、傳遞知識、學習他人、幫助他人、學人之長、顯己之長。學校為加強與家長聯系,成立家長學校,隨時向家長宣傳教育改革政策,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下一代的良策。多年來學校堅持召開家長會,面對面聽取家長的建議,然后按家長要求對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管理。這樣做家長滿意,社會反響很好,周邊不少學生慕名前來就讀。學校同時接受群眾監督,家長也很支持學校工作。我們不定期請老教師、關工委、派出所干警、醫生來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五保戶老人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組織學生與深圳有關小學進行“心連心、手拉手”交友活動,并保持書信來往。同時也請兄弟學校來校共商育人大計。這種校際交流,彼此互動達到了提高素質,引領學校辦學理念更新,引導師生成長,引領學校發展的效果。
校園是一塊凈土,在這里只有書聲,只有快樂。營造一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校園文化,使學校成為教師的精神樂園,實現人生價值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樹立理想、開啟智慧、塑造人格、點燃火種的知識殿堂。我們將緊緊圍繞創建“花園式的書香校園”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在繼續抓好理念系統的提煉歸納、環境文化的主題細化的基礎上,注重抓好課程文化、制度文化、價值文化等的建設,推進學校內涵的發展,達到我們的辦學目標,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3
一、階段性實踐成果及反思
通過前期的工作,建設學校的項目設計有了的明顯的理念提升,各校的特色建構初見成效。具體表現出以下特點:
。保晟祈攲釉O計,規劃發展注重整體性
通過培訓引導和示范引領,項目學校進一步加強了頂層設計的意識。從辦學理念方面,對學校精神文化各要素重新審視和完善,對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的進行梳理和新的建構,避免了文化建設主題模糊,特色不明的現象。通過頂層設計,特色文化建設成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發展動力,體現了辦學思路的逐步清晰完整。
。玻浞滞诰蛘恚嬏厣癸@區域性
區域資源是學校文化發展的重要依托,充分發掘學校所在社區的教育資源,是使學校文化與區域文化相融相生,不斷獲取社會資源支持,以利于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府西街小學的“詩意民居”、瓜埠中心小學的“古鎮游學”、東壩中心小學的“創意民俗”等主題,將特色文化和特色課程建設建基于區域歷史文化、自然地理的獨特資源,為特色的生成創造了很好的基礎。
。常P注辦學傳承,生成特色注重延續性
我們要求學校要避免為了打造新特色而放棄辦學歷史中已經形成的具有一定影響的項目,要注重在傳承中發展特色。古平崗小學的“悅動童謠”、孝陵衛中心小學的“悅心兒童劇院”,就是在學校十多年特色活動基礎上的課程化改造。
。矗谌氍F代理念,發展特色體現創新性
不少項目學校借鑒當前國內外課程發展的先進理念,如SETM的理念、學習社區的理念,創新學校的課程實施方式,使得學校的課程建構更加貼近兒童學習研究的前沿。小行小學“地鐵研究院”、秣陵中心小學“故事農場”等概念的提出,就體現了與新理念的融合。
。担岢C合課程,學習方式體現活動化
我們強調學校的校本課程發展要有別于國家課程的形態,大力倡導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突出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和創造性的綜合性特色課程,為學生創造邊動手、邊認知,邊體驗、邊探究的學習機會,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體現課程的活動化。在申報評審中,我們已經發現,絕大多數學校已經摒棄那種領域單一的特色課程規劃,適合不同學生學習需求的綜合性、統整性課程已經更多出現。
。叮匾暬亟ㄔO,物化環境突出資源性
在物化建設中,每所學校不僅著力建設品位高雅、獨具匠心的學校環境文化,更將學校環境資源作為課程實施的支撐保障,注重將物化環境建設與課程特色結合起來,建設校內的課程基地。通過這一輪的建設,市教育局預期將完成10個左右的校內課程學習基地建設,并將實現基地的輻射功能?v觀18所市級、6所省級特色文化建設學校的工作實踐,雖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一些亟待厘清的認識,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總體而言,表現在:一是,一些學校在文化建設頂層設計中缺乏深層次的思考,對整體建構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理念系統、實踐系統和保障系統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著簡單化的現象,將一事一物一課程理解為特色文化建設的全部,忽略了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全局性;二是,在學校的教育愿景、辦學理念的梳理上,概念較多,內涵寬泛,缺乏個性;三是,特色課程不能支持學校文化在育人上的特色追求,對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這一關鍵問題,把握不夠到位,存在著“特色文化是一個框,什么都往里裝”的問題;四是,某種意義上,學校文化是校長辦學理念的折射,但從校長心目中的學校文化走向全校師生文化追求的過程中,仍有一個解讀、理解、認同的過程,學校在特色文化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加強自上而下的溝通、宣導,也要關注自下而上的多元主體積極參與,發揮教師、學生、家長、校外專家和社區人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得文化成為共同的信念。
二、進一步加強區域推進工作的思考
在省廳工作部署的指導下,我市將把特色文化建設工作,作為推動全市小學教育內涵發展的戰略舉措,不斷將這一項工作推向深入。
。保酃沧R,倡導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三個堅持”
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核心就是要促進每一所學校的發展,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在敏銳地認識到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問題之后,行政支持、高位引領、扎實推進是職責所在。今后,市教育局將通過有力的引導督評,提升區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對特色文化建設的認識,使得每一個區都將“區域推進特色文化建設”作為促進每一所學校內涵發展、實現區域內小學優質均衡的重要抓手。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把握“三個堅持”的原則。一是要堅持“區域推進,整體發展”。區域推進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是從整體上規劃、行政上支持、理念上更新、措施上跟進,是為了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所有的學校尋求物化中的人文追求與辦學實質的精神凝煉,以每一所學校良性的發展整體推進“教育名城”建設的宏偉藍圖。二是要堅持“各美其美,美美相容”。區域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是要每所學校成為“每一個”,而且是“獨特的一個”,學校的發展應當是差異均衡發展,避免同質化,以期實現各美其美,美美相容。三是要堅持“內涵豐厚,深入細節”。優質學校建設是一個優質化的過程,是通過改革過程中的“增量”與“進步”實現對學校自身的不斷超越,并非是一個靜態理想目標的追求。學校特色文化的重構、教師的能量提升、學生的學力提高、管理的科學規范等都折射出一個學校豐厚的內涵,區域推進學校特色文化的建設不只是建立學校的理念系統、形象系統或者打造一個品牌,還應深入至學校的每一個細枝末稍。
。玻荽伟l展,抓好特色文化學校建設的“三個層面”
因為學校發展的階段不同,我們要認識到在推進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方面所存在的階段性。既要充分發揮先行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又要使先行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鍛造特色,打造品牌;既要著力與改造與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又不可忽視基礎薄弱學校的內生力量;既要關注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強弱兩頭,又要使得有一定基礎的學校加快發展,盡快成為優質的特色學校。首先,在本市具有一定影響的文化名校、特色名校,這一類的學校,已經成為特色文化建設工程中的“先行學!保蔀椤埃保薄辈呗灾械念I頭羊。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組織有關專家及學校領導、教師,對這些學校的特色發展歷程進行分析研究,提煉有效的特色發展范式,使得他們由特色品牌到學習樣板,更好地凸顯示范作用。同時,要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對這些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促進他們不斷發展。其次,要實施對已經形成一定辦學特色學校的提升工程。要幫助他們不斷理清思路,加快特色發展,孕育新的特色文化名校和特色辦學品牌。市教育局在今年底,實施了特色文化示范學校培育對象的.評審,將這些學校作為工作目標,已經通過評審認定了一批,將對他們采取經費和政策的支持,孵化這些“準特色文化名校”。第三,加強對基礎薄弱學校或新興學校的特色建設引領。這一批學校,以省首批認定和市跟進認定的20余所為代表,市教育局將與區教育局一起,進一步細化特色建設的工作舉措,通過強化管理、結對發展、專家指導、目標督評等有力手段,切實提升他們的建設實效。
。常攸c推進,強調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的“三個結合”
特色課程是學校特色的根本表現,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是學校文化特色建設工程的重點內容。要通過課程建設,使學校文化深入到課程與教學層面,實質性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一是將特色課程發展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要引領學校認識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特色文化建設的重要背景,學校文化建設應當與課程、課堂改革的核心理念緊密相融,圍繞國標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結合學校的特色資源、特色項目,圍繞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和課程開發,使學校特色文化進入課堂和學科,與每一個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聯系在一起,與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市、區教育局在學校特色文化建設中,將深度整合教育行政、教研室、教科所以及基層學校的多方力量,切實加強對特色文化建設學校的督評和指導,將學校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習方式轉變等作為重要的著力點,努力改變文化建設與課程建設梳理的現象。二是將特色課程發展與教師發展緊密結合。教師是特色課程開發的主體,作為主體,一方面,需要教師在開發特色課程的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實踐的機會有限、經驗不足,更需要教師在開發課程的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鍛煉,不斷提高自己開發課程的能力。學校應當把特色課程發展作為學校核心實力———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催化劑,將課程發展的全程,作為有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契機。我們將加強與在寧高校、研究所的聯系,開展多層次、多方式的提升教師課程開發、課程建設和課程實施培訓,推動針對課程發展的教師團隊建設,不斷打開教師課程視野,提升教師課程能力。三是將特色課程發展與學生個性發展緊密結合。學校特色建設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學校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特色的學校,才可能培養出有個性、有特色的學生;沒有特色的學校,只能使學生成為“千人一面”的“標準件”。學校特色建設應大力倡導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突出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和創造性的綜合性特色課程,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
。矗畯娀笇Ф皆u,構建區域推進特色文化建設的“三個機制”
一是建構特色文化建設評價體系,完善工作推進的“評估獎補機制”。組織有關方面力量,加快研制學校特色文化建設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鮮明的目標導向,引領學校不斷優化實踐。以評價指標體系為依據,開展市、區兩級對有關學校的定期督導、評價,明確工作階段性目標,對于工作推進扎實、有效的學校,實施市級獎補、區級增量配套,保障工作富有成效的學校得到更多的行政支持。二是建構研制特色文化建設研訓體系,形成文化建設的“專業發展機制”。聯合北師大、華師大、南師大等高校,教研部門、教科研部門、師訓部門等直屬單位,建構多方力量整合的、面對不同對象的特色文化建設研訓課程,針對校長文化領導力、課程領導力,教師課程開發能力、實施能力等方面,進行系統的培訓。加大特色文化建設領域的有關課題,如區域推進的機制研究、學校文化建設與課程發展研究等教科研工作的引領力度,提升工作的專業化水平。三是加強特色文化建設專家指導,形成文化建設的“高端引領機制”。市、區教育局將進一步整合在寧專家資源,借力聚智。在市一級組織學校文化建設、學校課程開發、教師課程能力發展、文化發展評估等四個專項的專家團隊,同時每一個區組建一支學校文化建設的專家團隊,并且,各級各類團隊中的專家,盡可能避免兼任,最大可能性地為南京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提供多視角的指導。要通過與專家團隊協調,形成常態化的研討活動、分享活動、指導活動、評價活動,形成在專家全程介入下的工作機制。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4
【摘要】本文探討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所面臨的現狀,確定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目標,深入開展素質教育、積極建設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才能提升職業學校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使中等職業教育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營造優良的育人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校園文化是學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也是構成學校辦學實力競爭力的體現。而職業學校由于其獨有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性質,具有潛在的教育功能,職業學校的辦學的好壞,通過其校園文化就可看出來,校園文化建設是職業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好的校園文化會讓學生產生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動力,因而,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對于營造優良的育人環境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校園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1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指主導以課堂教學為代表的理論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動和現象,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園空間為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質文化整合系統,它包括校園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教風、學風、人際關系、共同的價值觀、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準則。良好的校園文化對于發揮和激勵廣大師生員工的辦學積極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僅能陶冶師生的情操,規范師生的行為,而且能凈化心靈,激發師生進取,對于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也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海原職業中學自從搬到新校區以來,學校就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通過加強校園文化活動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校園文化活動,規范校園文化活動模式,為廣大為師生創設了一個優美的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目前,學校仍然在努力建設具有時代特征和職業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努力培養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
2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推進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海原縣職業中學培養方向是面向上一級職業學院,所有學生都要參加職業高校對口招生,讓學生到高等學校學習,為了保障學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學校主要抓過程管理、抓學生的思想道德,從而形成了自我激勵、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讓學生在遵守規章制度同時,引導其不斷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因此,我們要在突出特點上下功夫。海原縣職業中學適應時代需要,開設了汽車維修與運用專業和學前教育專業,通過打造特色專業,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學校將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放著第一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設施建設作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重點突破口,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專業教室,使教學、實訓、實習、考證為一體,使專業教室具有多媒體教學、實物展示、演練實訓、形體強化訓練等多種功能,營造出良好的職業氛圍和環境。為達到以上目的,海原職業中學根據海原獨具的文化環境與自身特點,對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開設了刺繡專業課程,20xx年,寧夏回族服飾(回族刺繡)被評定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校專門聘請海原民間藝人講授回族刺繡,把回族刺繡作為一個手工專業課,進行普及培訓,讓流行于民間的手工藝步入校園,讓學生對回族刺繡技藝進行系統學習,通過學生對回族刺繡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回族刺繡這一傳統文化能得到傳承與發展。在教學中,廣大師生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走訪民間藝人等方法和措施,探討回族刺繡現狀及這一文化遺產的傳承情況,對回族刺繡工藝在課堂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對保護刺繡工藝,恢復回族刺繡針法等技藝進行了整理挖掘,使回族刺繡文化這一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老的文化遺產能夠繼續傳承下去,具有極其重要及深遠的意義,這也是擺在我們每一位中職教育工作者和關心中職教育事業發展人士面前的嚴峻課題。
3以鮮明的專業特色,加強校園行為文化建設
學校的各個專業要在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的統一要求下,本著與學校文化協調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切實加強學科建設,形成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圍。近幾年,學校組織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校園活動,以貼近校園、貼近學生為內容,使校園處處洋溢著時代氣息和青春氣息。海原職業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開展了計算機專業設計制作成果展示,刺繡大演練比賽,開放校園網絡平臺,建設師生交流平臺,促進師生交流,融洽師生關系,將知識與實踐結合。營造校園學術氛圍;經常組織各種各樣的群體文體競賽,如基礎部語文組演講朗誦比賽、學前教育班的全體學生參加各種文藝演出、體育部組織開展了兩次學校體育運動會、參加了省級職業學校學生運動會,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極大地提高了海原職中在社會各界的知名度,特別是學校教工軍樂隊的建立和在全縣各種大型活動中的頻頻亮相,更為校園文化增添了特質與魅力;為滿足學生就業應聘需求,學校多方爭取政府部門的支持,充分發揮南華山國家技能鑒定所的優勢,讓學生免費參加國家技能鑒定考試,促進學生學習的成就感,激發學習熱情的持久性。
4強化對外宣傳工作,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水平
在職業中學的.辦學過程中,學校特別重視學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動和典型人物的宣傳,報道學校的特色和亮點,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在這方面,海原職業中學創辦有自己的報紙《職教之光》,從20xx年起學校有創辦了《海原職教》雜志,向各職業學校,縣級各中小學宣傳職業教育,不斷在省市報刊增加發稿數量質量,宣傳亮點工作,努力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為學校的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推廣學校文化品牌,展示學校風采,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很受社會和企業的青睞。
總之,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窗口,隨著社會文化大環境的不斷發展,職業中學校園文化正在發生變化,日益彰顯本身所具有的職業特點。海原職業中學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為師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校園空間,注重繼承與創新相結合、堅持校園文化建設與中職學校職業教育理念和辦學方向相結合,為提升辦學品質、構建和諧校園積極努力,真正構建起既有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蘊和鮮明特色的職業中學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李飛.努力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J].陜西教育學院報,20xx.
。2]耿玲.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J].職教論壇,20xx.9.
。3]盧永剛.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探討[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xx,12.
。4]朱巧玲.淺論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J].考試周刊,20xx,7.
。5]唐光輝.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xx,05.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5
學校是用來傳承和發展文化的,是育人的重要場所。學校的一草一木都應該為教育教學服務;學校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彌漫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使教育教學工作在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里進行,這無疑是推動課程改革科學有序健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那么如何才能創設一個良好、和諧、規范的校園文化氛圍呢?我認為應該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
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影響,“孟母三遷”正說明了文化環境對人成長的熏陶作用。學校環境的美化、凈化、綠化,不僅反映了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學校的校風,很難設想一個環境骯臟、秩序混亂的地方能培養出合格人才。為此,我們可以在校門口左右兩邊建造兩個花壇,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還可以設兩個宣傳欄向社會、家長進行宣傳。校園內可以設置祖國版圖、世界地圖、學校規范圖等,意在使學生放眼世界、胸懷祖國、心中裝有自己的學校,再依次是教風、班風、學風建設及“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學生守則”等規章制度的建設,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此外教室的黑板上方應懸掛國旗,國旗兩旁書寫班訓,寓示著中華兒女應胸懷祖國,長大后為祖國作貢獻。教師辦公室《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一一上墻,明確規定教師的職責。要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黑板報內容定期更換,裝貼名人畫像及名言,建設校園文化長廊等,使師生無時無刻不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墻壁都會說話”。同時,我們學校上下操場栽種了柏樹,開辟了一條綠化帶,創設了兩個園型的花壇,栽種塔柏樹,真正做到了陽春蔥籠滴翠、盛夏鮮花似錦、涼秋紅楓似火、寒冬松柏長青。置身其中,給人以秀麗清雅、生機勃勃、意氣盎然、四季皆春之感。優美、恬靜、整潔的校園,不僅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二、師生精神文化的營造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學校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無疑會對師生心靈產生熏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為此,學校要善于運用學校的種種設施,活用教學資源,以增多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大自然的'機會,讓學生暢游知識的海洋!皶侨祟愡M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知識就是力量”……這些前瞻性的名言、古訓,均為我們揭示出讀書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可以開展作文、數學、美術、音樂、書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興趣小組活動,開放圖書館的圖書資料,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定期舉行一些讀書比賽,學生創作手抄報,開展美術、書法、作文課外活動等,把學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學校開辟的欄目里,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同時,可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進行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安全衛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傳統教育等,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團結協作、勤奮好學、不斷進取。一股正氣尉然成風,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教師中要成立學科教研組,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開辟問題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閑暇時間進行研討。再者,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班隊活動是主要的育人載體,這種育人活動可以通過學生的興趣點擴散和滲透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之中,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能力,較易為學生接受;不僅豐富了校園課余生活,而且對于穩定同學情緒、陶治情操、培養健康心理、開闊眼界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對于形成祥和寬松的校園氛圍,對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總之,校園處處皆文化,要把我們的學校裝扮得如花園一樣,要讓學生置身其中猶如走進游樂場一樣,讓學生在玩中長智、在樂中愛益、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們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推動我們的素質教育不斷向新的層面邁進。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6
一、育人文化:讓教育回歸根本
學校文化提供學校發展的共同的愿景,起到引領作用。農村高中可能普遍感到生存的巨大壓力,這與自己目標文化的錯位有一定關系。我們是這樣給自己一個定位的:“做平民的、大眾化的普通高中教育,以培養合格的高中畢業生為己任,面向全體學生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基礎教育兼顧特長培育,追求合格率,兼顧升學率!庇辛苏_的目標文化,就不再焦灼,也無須自卑,反倒生出一種悠然的達觀心態來經營自己的學校教育。
在人才的培養上,我們有個看似倒置的觀點——合格第一,優秀第二。學校文化在人才培養上的核心價值判斷決定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辦學定位、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和計劃措施等一切呈現形態。基礎教育應該是一種全面的和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造就千百萬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勞動者,而現實是由于“偏追”的影響,整個基礎教育墜入一種選拔和淘汰的深淵。高中是決戰的前沿,小學和初中是后續梯隊。在這種戰時機制上,學校無法放松心情來做教育,一切圍繞中考和高考的輪子轉。在這種高速的旋轉中,不斷地產生著新的選拔和淘汰,看一看官方數字背后真實的輟學率,可能會讓人觸目驚心。這一切皆源于核心價值判斷的失誤。既然是大眾化教育,我們更應該重視合格的教育,并把合格教育做為衡量學校教育的基本尺度。具體到高中,但凡通過畢業會考,取得畢業證書,都應算合格人才。以合格教育為核心價值判斷,弱化選拔和淘汰,才能心平氣和地做教育。開齊課程,培育特長,德、智、體全面發展。其實在合格教育中,優秀的產生是自然的事情,甚至由于科學地貫徹素質教育的精神,會有更多的學生成為優秀。這樣,優秀的成長不是建立在廢墟上的成長,而是共同成長中的突出成長而已。在這個意義上,我們提出重視合格,鼓勵上進,把合格放在第一位,追求優秀在其次。有特立獨異的學校文化做主導,我們才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流于俗。
文化就其實質而言是一種精神。當學校文化充溢于整個校園時,就形成一種氛圍,稱之為“文化場”。盡管它不可觸摸,卻是客觀存在,浸潤和濡染著在場中的每一人,這就是文化的影響力。大家都在讀書,個別不想讀書的學生倍感無聊,也跟著讀書;大家都在說笑,個別想讀書的學生也就懈怠下來。作為農村高中,區位上不占優勢,全市前2800名學生被城區重點高中一網打盡,而每年考上大學的學生不足20xx人。我校收的是全市2800名開外的學生,而家長和學生對我們懷著和重點高中同樣的期待。重點高中是把應該考上大學的學生送入大學,而我們是把原本考不上大學的學生送入大學。在現行的中考招生體制下,我們沒法改變體制,只有改變自己。學校確立“一主兩翼”的特色教育辦學思路,即“以美術為主體,以音體為兩翼,帶動發展,協調共進”,我們的學生照樣走進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等知名學府的校門。
二、管理文化:讓管理提升層次
管理有三種境——人治、法治和“文治”。校長、制度和文化是學校發展的三個關鍵因素。在學校發展的初始階段,主要靠校長的思想、人格和能力;發展階段,主要靠一套完備的、切合實際且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機制;成熟階段,則主要靠學校文化。學校管理漸次由人治、法治走向“文治”,標志著管理達到文化的極致。在此過程中,校長有義務擔當起學校文化建設的重任,把學校文化建設提升到學校發展戰略高度,引領學校的主流文化建設,把建設富有特色的學校文化視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莊嚴使命。沒有文化的意識和文化建設的自覺,總用一種行政長官的心態來領導和管理學校,永遠做不成教育品牌。平度二中有三個教學區,從二中自身的管理實踐出發,我們確立了“總部統攬,校區自治”的管理模式,提煉出“全”“細”“嚴”“正”“情”等五大特色。所有這一切構成了平度二中的管理文化。在這種文化氛圍下,一些看似復雜的事變得很簡單。如評職稱,局里給10個中高名額,最終就有10人報,沒人爭,沒人搶;評先進,年度考核優秀,多年沒搞投票評議了,都是累計積分制;年度信訪零投訴。這些都是在和諧、務實和重效的文化的長期浸潤下形成的。學校的管理文化一直秉持著以下兩個理念:
第一,以人為本,重視教師。教育即服務,教育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教師第一,學生第二”,這種觀念是對傳統學生觀的一種顛覆,具有現代意義,有利于打破“師道尊嚴”,轉變教師觀念,擺正自己位置,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有利于保護和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和培植學生多彩的個性,進而催發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的萌動,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從管理的角度講,從如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看,究竟是教師第一還是學生第一?我們認為校長只有照顧好教師,教師才會看顧好學生。當教師身處不公正的環境,工作超負荷運轉,心理上又非常壓抑時,滿腹的怨氣就會發泄到學生身上,從而給教育的對象帶去師源性污染。究其原因,很多不是教師本身的問題,而是學校管理的問題。所以學校一定要為教師提供一個公平的工作環境,要有科學的競爭激勵機制,要關心教師生活,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價值實現,落實教師民主權利,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當教師以主人翁的姿態、飽滿的熱情面對學生時,我們的工作才有可能做好。所以校長在落實“以人為本”上,首先要重視和關注教師,這是實現優質服務的前提。
第二,“人性第一,理性第二”,F在學校只注重管理的科學化,更準確地說只注重管理的量化,把目標分解,視完成情況計分,進行定量評價,這實際上是管理的一種簡單化傾向。鑒于教師工作的特殊性,在諸多因素中,有不少是無法量化、而對教育又是重要乃至關鍵的東西,像教師的人格、愛心等,它是不可以稱量的。當過多、過濫地使用量化管理時,教師往往不是在教育的根本上下功夫,不愿做長遠的打算,而是逐條研究應對量化表上的一個個項目,把極富創造性的工作變成機械的.操作,變成追名逐利的短視行為,因而就有了在教育這片知識密度較大的領地上種種不科學甚至野蠻的行徑。這是把教師當做“工具人”而不是“情感人”“文化人”的必然結果。一個充滿冷漠的“工具人”,只能培養更加冷漠和頹廢的學生。因此,量化管理不是唯一的,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法寶。培養朝氣蓬勃的學生要靠生氣貫注的教師,而激發教師工作的熱情需要學校管理中諸多豐富的非理性因素的培養。這就是我們的人本管理文化。
三、科研文化:讓科研滲透思想
平度二中在科研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做科研實際上是做文化”,于是將科研提升到文化建設的高度,在長期的運作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科研文化。“做有思想的科研”,代表平度二中教育科研所達到的境界。平度二中教育科研從自身發展經驗出發,認為基層學?蒲斜厝唤洑v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初始階段,啟動研究,生成和積累大量的過程性材料;第二階段是發展階段,在積累達到一定量的情況下,產生階段性飛躍,能夠提供研究展示現場;第三階段是高級階段,過程性材料為規范的和正式的著述取代,生成自己的科研思想,形成自己的科研風格和科研特色。我們將其通俗地概括為“三流科研出材料,二流科研出現場,一流科研出思想”。這一觀點在20xx年1月份山東省校本研究工作總結表彰暨現場研討會上一經提出,便產生廣泛的共鳴。
在科研上我們還有一個認定,就是“三流教科室主任指揮科研,二流教科室主任帶頭科研,一流教科室主任服務科研”?蒲幸匾暡牧戏e累和網絡利用,提出“材料讓科研站起來,網絡讓科研飛起來”。在科研運作上提出“柔性啟動”“利益驅動”。在正確的科研文化引領下,學?蒲幸徊揭粋腳印,發展壯大。學校從20xx年起步,20xx年初以校本研究的豐碩成果成為山東省中小學校本研究先進學校。
四、校史文化:讓古舊燭照今人
我們提出“盛世修史,史為今用,用以育人,人才輩出”,把文化建設最終落實到育人上,避免為文化而文化的文化至上主義。平度二中是1952年建校的,歷經半個世紀的發展,肯定有很多好的沉淀和積累。平度二中的史志建設從去年在青島召開的“中國地方教育史志校史工作暨校史與學校發展研討會”開始啟動。
我們讓檔案室去“存史”,由校史室去“展史”。當師生們徜徉于其間,領悟學校歷史文化的真諦,感受老二中人的精神激勵時,便是“用史”!坝檬酚恕,正是校史研究的落腳點。一張老照片盡管算不上是攝影精品,但如果它是1959年搶收本校豐產小麥的照片,那就顯得彌足珍貴。40多年前的聲光電影自然無法追回,而這張照片,依然倔強地透射著那個年代的信息。一張1959年赴省參加飛行員體檢的合影,其背景是學校門前的一座牌樓式建筑,稱為“躍進門”,兩側橫幅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如果這個牌樓能保存至今,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一些蘊含文化價值的建筑,往往被當做危房拆除了。學校尚存20世紀50年代的一座大禮堂,蘇式建筑,我們現在才知道它是歷史幸存的寶貝,該好好維護。作為檔案室的延伸和外在呈現方式,學校還興建了碑刻長廊和書畫長廊,與一字排開15間規模的校史展室并稱學校文化的“三大長廊”。碑刻長廊以40年校慶領導、專家和書畫家題詞為基礎,擴展而成。書畫長廊以40年校慶書畫為基礎,加上師生書畫作品組成,這樣就從物態層面上,構筑起學校歷史文化的立體呈現方式。
校史文化的呈現不是做給外人看的,更不是嘩眾取寵、博取名利的工具,而是二中人自己的精神家園。當一位老校友在展室里40年前的老照片上找到自己時,高興地大叫起來,我們也幸福著他的幸福。當人們走進這個貫通歷史與現實的長廊時,就會陡然意識到我們正在創造二中現在的歷史,因而更加珍惜今天的一切。
五、課程文化:讓甘泉滋養心靈
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面、協同推進。但是,教育理念有相對穩定之時,規章制度有相對完善之時,環境建設有相對飽和之時,活動文化一般也有定例,唯有課程文化建設沒有窮期。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文化資源的研發也就成為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平度二中近幾年編輯出版了《給女兒的39封信》(明天出版社,20xx年5月,該書獲當年度全國非虛構類圖書排行榜第23名,排在霍金的《時間簡史》之后);《班主任工作例談》(光明日報出版社,20xx年4月)等一批課程文化研究的新成果。
學校文化從垂直的角度看是教育文化下的亞概念,從空間的角度看又是地方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應該把學校文化放在本土文化的時空背景下加以研究。平度二中地處康城文化的背景下。古峴原系齊國下都——康城,田單大擺火牛陣就發生在這里。有春秋以來保存完好的大型古墓360余座,“打開康王墳,山東不受貧”指的就是這里。學校據此開發出的校本教材《走近齊國下都——康城》是對鄉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走近康城兒女》是對鄉土人文資源的開發。近年來,學校共編輯校本教材62種,公開出版13種,涉及道德教育、軍事教育、生命教育、環保教育、女生教育和愛情教育等多個方面,形成比較完備的校本教材體系。
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形式,文化是教育的內容,而共同承載教育和文化的是閱讀。抓住了閱讀,也就抓住了教育的關鍵、文化的根本。平度二中以“書香校園工程”為抓手,以閱讀教育為切入點,發動師生全員參與,共同營建,教師以《每周一讀》為主,學生則每周一個專題,每個專題12萬字,以此為師生人格的塑造和人文、科學素養的提升奠定一個寬泛而堅實的基礎,使學校文化、民族文化浸潤、滋養人們的靈魂,達到不訓而化,育人于無形之效。歙硯中的子硯為什么珍貴?古人開礦的礦碴被山洪沖下,在溪流中浸泡了500年,才那么圓潤、亮澤,而教育就是要用文化的溪水浸潤人的心靈。
六、終極感悟:文化競爭力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平度二中在20xx全國示范高中競爭力論壇上做交流發言,提出一個命題——文化競爭力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有文化的學校才有魅力,有魅力的學校才有競爭力。學校文化建設要關注其轉化和吸收,真正有價值的文化是為師生所接受、存于內心并外顯于行動的那一部分。如果堆砌了太多的“文化”卻不被師生認可、接受并轉化為行動,這種文化是死文化、無效文化,是文化擺設。所以,落實文化建設實效性的關鍵不是將標語口號上墻就算完事,而是看是否將學校文化植于人的頭腦,從而使人具備某種精神、氣質、意識、境界和行動上的自覺。
做教育要有文化,有文化才有品位;做文化要有思想,有思想方見深度。學校是不斷發展的,學校文化建設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增添新的內涵。建設一個校本的文化體系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創新和發展。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7
[摘要]當前,很多學校的學校文化建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對學校文化建設認識不足,意識不強;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內涵理解片面;過分注重形式,忽視內涵;缺乏規劃,不能持之以恒。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研究,需要學校在行動層面上的探索和實踐,教育理論界的專家學者在理論層面上的探索研究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和規范。
[關鍵詞]中小學;學校文化;教育管理
學校文化建設是目前基礎教育領域內的一個熱門話題。不少學校近年來大張旗鼓地開展“文化建設運動”,有的還不惜大學教授為其“策劃”“包裝”;也有一些學!疤巵y不驚”,默默地追尋著教育的文化真諦,深耕細作,把校園經營得“沉香四溢”“景深意遠”。毋庸諱言,中小學校追求“文化建設”是一件好事,說明我們的一些校長對教育的認識開始嬗變,渴望品嘗教育的“味道”,我們的基礎教育正在向著“真質”的方向發展,實乃大幸!然而,我們也需要在這“熱火朝天”的追逐中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當前中小學學校文化建設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我們應該采取哪些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近期進行了一些針對性調研,提出以下粗淺認識和建議。
一、認識不足,意識不強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多數中小學對建設學校文化的認識不足,意識不強。這種狀況在農村中小學比較普遍。農村中小學學校管理理念和方式大多停留在20世紀70~80年代的水平,以經驗型管理為主,主要是應付日常性工作,或按照上面的要求上傳下達,重形式,輕內涵,缺少獨立思考和個性創新。此外,近幾年中小學布局調整,新建中小學數量較多,特別是城鎮新建中小學數量較多。新建學校的“硬件”建設堪稱一流,但“軟件”建設特別是學校文化建設十分薄弱。中小學校為什么要進行文化建設?筆者在調研中常常向部分“重視”文化建設的學校校長提出這一問題。多數回答是“為使學校更有特色,更有影響,辦成名!,回答“一些有名的學校在搞,我們覺得很好,學著搞”的也不在少數?梢,多數中小學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意義缺少深刻和全面的理解,有的甚至人云亦云,沒有從深層次上樹立起自覺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的意識。
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指出:“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展現校長教育理念、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是規范辦學的重要體現,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敝行W校園文化通過校風教風學風、多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人文和自然的校園環境等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而深刻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以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鼓舞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規范學生。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施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這一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對建設學校文化不能停留在一般性認識上,更不能停留在追求形式上的“花拳繡腿”上,而是要提高到豐富學校教育內涵、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和培養四有新人的根本措施的高度來認識,提高到是為了追求教育真諦的高度來認識。
二、概念模糊,理解片面
關于學校文化,目前在理論上還沒有十分確定的界定。所以,一些中小學校長對其概念的理解更是模糊的、混亂的,也不乏極端片面的理解。很多學校把學校文化等同于校園文化、墻壁文化,強調的是學校環境文化設施的呈現,在這方面舍得花巨資,有些甚至把學校搞得像公園、文化廣場或者圖畫展覽館。學校文化建設在表面上大做文章。我們很難嚴謹地描述文化的真正內涵,但可以作出這樣的理解:文化既是過去創造和積累起來的文明,又是正不斷創造和不斷積累著的文明。文化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造”出來的。教育是傳承人類文化的主要渠道。同時,教育也是創造新文化,推動人類文化不斷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動力。學校自從人類歷史上出現就逐步發展為教育的主要形態,學校文化隨之產生并發展。在傳承與創造的共同作用下,學校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具有其特有的屬性——傳承和創新。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學校文化也必然不斷積累、發展,并不斷創新、進步。我們需要明確:學校文化不能等同于校園文化,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學校文化是上位概念,校園文化僅僅是學校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下位概念。學校文化是深層次內涵和特質的全部概括,校園文化僅僅是淺表層次的部分描述。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如果我們把學校文化等同于校園文化,那就差之千里也失之千里了。
我們從文化是物質和精神的總和的內涵來理解,學校文化可分為學校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物質文化——以實物形態存在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校園環境、綠化美化、建筑設施、師生服飾、標牌展板等;精神文化——以精神形態存在的文化因素,包括教育理念、核心價值、管理方式、課程內容、師生行為、人際關系等。從發展的角度,學校文化還是尊重和敬畏歷史、繼承、吐納、揚棄、發展、創新,是理性、科學、規律、規范、秉持、個性,等等。
三、功利驅動,注重形式
我們不能否認有不少的學校領導是源自于對事業的崇高追求和高度的責任感,來進行著學校文化建設的探索和實踐。但是,由于我國大多數地方的學校管理體制基本上還是以行政手段來提拔、任用、考核教育干部和學校校長,這些教育干部和學校校長也同樣用行政手段來管理教育和學校。一些教育干部和學校為了獲得上級的“青睞”而不遺余力地搞一些“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以盡快出“政績”,獲得提拔重用的資本,也就不足為怪了。在學校文化建設上,不為少數的學校是出自于功利主義,為了“粉飾門面”。所以,求大、求奇、求怪、求轟轟烈烈的重形式、輕內涵的現象十分普遍。
學校文化建設的真正目的是建設有豐富內涵的教育機體,培養有教養的學生。真正意義的學校文化是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統一體,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學校物質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質外殼,學校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靈魂和核心。我們評價學校文化水平的高低,不應是以校園是否開闊、綠化美化是否豪華、建筑是否漂亮、標語是否響亮等為標準,而是要以學校建設是否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條件、學校發展是否符合教育發展需要、建筑設施是否安全和經濟實用、綠化美化是否整潔與和諧等為標準;不應以制度嚴厲與文本健全、師生行為整齊劃一、學生考試分數名列前茅等為標準,而是要以教育理念是否科學、核心價值是否正確、管理方式是否民主、人際關系是否融洽、師生精神是否愉悅、課程建設是否合理、學校氛圍是否寬松和諧、教育質量是否全面等為標準。學校在進行文化建設時也要端正態度,消除功利心理,本著對事業、對學生負責的態度,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點滴積累,精雕細刻,扎扎實實地錘煉學校文化。
四、缺少規劃,不能持續
做事沒有規劃或雖有“規劃”但形同虛設,是目前學校文化建設的一大問題。很多學校的學校文化建設缺少整體設計、長遠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的工作策略。不少學校是今天從哪兒看到些東西感覺挺好,搬過來折騰一番;明天又從哪兒看到些東西感覺挺好,再搬過來折騰一番;今天這位校長是一種規劃,明天換了校長就換一種規劃。如:來了“國學熱”就一窩蜂地搞“國學”,來了“誦讀熱”就一窩蜂地搞“誦讀”,來了“校園舞熱”就一窩蜂地搞“校園舞”,等等。
學校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經過長期積累和沉淀。學校要深耕本土,廣學博取,汲取精華。我們的學校文化建設要立足于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立足于優秀的本土地域傳統文化,立足于本校優秀的歷史傳統文化。學校要從本校實際出發,花費一些力氣,很好地進行研究和論證,確定本校的特色、發展優勢和遠景目標,制訂出切合實際的發展行動規劃,然后堅持不懈地分步實施。學校要精選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精華,讓老師和學生去學習、去受熏陶。傳統文化并不都是優秀的,也有糟粕。本土地域是人生于斯、長于斯的熱土,有愛這片熱土的情感,才有愛國的情感。學校要使孩子懂得家鄉的歷史、熟悉家鄉的今天。老學校應該好好整理自己的歷史,感悟滄桑變化,體會那些永恒不變的精神;新建學校要重視自身教育精神的凝聚和錘煉、文獻資料的積累和豐富,學習優秀學校的文化,不斷積淀自己的文化。此外,學校還要重視學習國外優秀的文化,汲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五、研究不足,引領不力
學校在文化建設上存在上述問題,有學校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原因。一方面,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學校身上。我國教育理論界對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十分薄弱是不爭的事實。到目前,我們還沒有形成較為系統的學校文化建設理論體系。不同文化背景和發展歷史下的人的思維方式、認知方式和行為方式是有差別的,教育價值觀、教育方式方法也相應是有差別的。中華民族的教育肯定有其自身特有的規律可循。然而遺憾的是,我國的教育理論研究界卻沒有研究建立起這樣的理論體系。由于沒有權威的科學理論作為引領,我國的學校文化建設群龍無首、無章可循自然就不足為怪了。另一方面,許多學校有建設學校文化的良好愿望和積極熱情,但由于學校領導、教師對學校文化的研究不夠深入和全面,雖然十分努力,但學校文化建設的深度、廣度、科學性、結構性和系統性都十分薄弱,所作的一些工作只是星星點點,淺嘗輒止,難以持續和深入下去。
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研究,既需要學校在行動層面上的探索和實踐,也需要教育理論界的專家學者在理論層面上的探索研究。對學校來講:首先,校長應該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文化的人,一個有較高修養的人。這樣的校長應該是知古曉今、文理兼備,既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又有較高的科學素養,懂得并能堅持按教育規律辦事。其次,要大興學習之風,營造學習校園。學習是進步之車,學生需要學習,全體教職員工更要學習。教師要使學習成為一種自覺,一種快樂,一種自我需要。對于教育理論界學者來講:學者們需要緊急行動起來,濾去功利和浮華,沉下心來,好好研究、篩選、匯集、整理、論證我國的學校文化,盡快建立起一套比較系統完整的中國學校文化建設理論體系。
最后,目前我國中小學學校文化建設十分薄弱,根本的原因還是缺少政策的支持和規范。國家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盡快加大政策規范和經費投入力度,盡快啟動學校文化建設的研究和建設工程,一手抓研究,一手抓建設,盡力改變目前社會對教育的不全面和不科學認識,進一步優化教育發展環境,進一步改革學校教育管理制度,優化學校教育教學環境,提升學校教育的文化內涵。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推進素質教育,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能創造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接班人。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8
摘要: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一所學校靈魂,其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四個層次。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也是學校個性魅力與辦學特色的體現,是學校培養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需要。同時,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現象,代表一種風氣,體現一種和諧,孕育著一種教育力量。下面就從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作用及如何推進進行探討。
關鍵詞:校園文化;小學;文化建設
一、校園文化建設是小學的核心競爭力
師生是學校主體,校園是師生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與物質環境,每個老師和學生都融入到學校生活中,并且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這種精神氛圍和物質環境的建造與變革,又自覺不自覺地接受這一文化氛圍的陶冶、引導和塑造。具體說來就是提煉體現時代要求的辦學育人理念,形成學校的思想文化;培養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以形成學校的精神文化。通過全體師生的參與開展各種文明創建活動,形成學校的行為文化;通過創設良好自然環境,形成學校的特有的物質文化;通過修訂、完善各種規章制度,形成學校的制度文化,從而優化校園外部環境,提升校園內在品味。
二、如何推進小學校園文化建設
1.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不僅僅是停留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值得關注的是能包納其內涵與實質精神領域。校園精神文化的基礎是校園內人的心理層面,其內容是校園成員的思想觀念的改變及素養的提升。精神文化體現著校園文化的方向、實質和水準。首先,要有比較高的思想品味,要有先進的教學理念的支撐,要以發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現代的眼光為學校的生存發展決策,同時,要竭力把全體教職員工凝聚在一起。其次,是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一個學校如果校風不正、學風不濃、教風不嚴,很難說具有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社會也就不會認可;但如果上下團結、齊心協力,校園文化建設一定會呈現蒸蒸日上的良好勢頭。
2.制度文化建設
干凈、整潔、優雅的校園孕育的是團結、民主、健康、和諧,學生展現的是積極、自信、樂觀、勇敢。通過具體的校園制度文化建設,學校將展示的是一種積極健康、團結進取、和諧的校園風貌。學校制度文化是規范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園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運行的潤滑劑,具有巨大的潛在保障功能。其應該在充分征求教師和學生意見的基礎上,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去修訂、補充、完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凸顯學校優勢、體現校本意識,具有特色的`組織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在管理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做到制度無情人有情,體現人文關懷,讓制度成為規范師生行為的自覺規范,激發師生積極向上的工作和學習的熱情。
3.行為文化建設
優美的環境給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曠神怡,大腦更聰慧,思維更敏銳,行為更文明,激發人的上進心和求知欲;但這些良好的環境必須靠日久天長的行為來支撐;所以學校行為文化建設無小事,需要從思想、制度、行為等方面加以反思、注重引領,從而促進教師行為文化的建立。同時應該激發教師愛崗敬業的熱情,引領其學會合作、學會理解、學會寬容,應該引導教師尊重、理解學生,學會以公正的態度、發現的目光、寬廣的胸襟去欣賞學生。同時學校領導要和老師進行密切溝通,及時有效地配合老師的一切教育教學工作。
4.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的文化,它是校園文化發展程度的一個外在標志,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對師生具有重要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優美的物化環境包括校園建筑風格、綠化、美化的環境、自然的景物特色、現代化的設施等。由文化構筑的環境蘊含著對真善美的追求,具有激勵和約束的雙重作用,它會熏陶人的靈魂,感染人的心境。人在不同的環境里心情是不一樣的,受到的教育和感染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在一個莊重、整潔、肅穆的環境里,誰也不會嬉笑、打鬧、隨便吐痰、亂扔紙屑,這就是環境的約束作用;在一個群情振奮的環境里,人們也會熱血沸騰,興奮不已,這是環境的激勵作用;“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說的就是環境的感染作用。這種物質文化的教育功能是潛移默化地進行的,它給師生創造了一個莊重的“磁場”,其教育魅力于無形中統攝著師生的靈魂,從而內化為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創造力量?傊谛@文化的創建中,我們必須正確認識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合理培育校園文化,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健康進行。校長是校園文化的引路者,必須具有廣闊的視野,對教育的發展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掌握教育理論、尊重教育規律,把握教育改革動態,對自己所在學校定位準確,運用現代的文化模式,來規劃和設計校園文化建設的長短期目標,以此確立起全校師生為之奮斗的共同文化底蘊,營造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的校園文化氛圍。
一位哲人曾說:“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境!毙@環境表現出一所學校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精神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它對學生的人生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取代的。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學校的宏觀發展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意義。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9
一、學校文化改進原則
(一)先進性原則
皮爾森在《文化戰略》中指出,“人是在文化中發展自己成為文化存在物”,而“人的文化活動總是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表現出一種超越性”,所以“文化必須變得更有動態性,更注重未來的取向”。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只有在先進教育價值觀的指導下,推陳出新才能培養出未來社會發展的新人。所謂先進行原則是指學校作為教育機構,不僅應該具有先進的組織特征,還應充分體現學校先進的教育特性,也就是學校應該擁有先進的教育價值觀和教育價值體系,應體現教育哲學觀先進、發展觀先進,更重要的是人性觀、人生觀先進,用先進的理念充實校園文化建設,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更新文化內容,但其目標最終是通過文化建設謀求廣大師生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二)主體發展原則
學校發展的最終歸宿是主體人的發展,在價值定位上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通過改變學校的現實處境與文化,使之更好地促進主體人全面發展,進而達成教育目的的實現。在這一思路的指引下學校文化創新必須樹立主體發展原則,以主體發展進步為學校文化建設方向,強調主體人發展個性與特色,強調主體人在時間上的縱向對比即在原有水平上的“進步度”或“增值量”。主體發展原則在學校整體評估上要拋棄精英教育理念,改變過去對學生的結果性評價作為最主要的評估標準,對學生發展的評估倡導在多樣性、高質量、公平性基礎上多維度和過程性評估。
(三)生態系統原則
和諧的學校文化應是一個生態系統,換句話說就是中小學各文化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所呈現的形態以及由此形成的學校文化結構表現出系統有序的組織。依據文化生態系統的觀點,學校的精神、物質、組織、制度、規范等校內外應是平衡、有序、協調發展。以生態原則作為學校組織文化評估的基本原則,即以系統的、聯系的、辯證的觀點看待學校發展,注重學校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兩者間的協調,組織制度與人本管理理念的協調,讓系統化思想、整體論滲透到學校的每個角落,幫助學校塑造協作與分權的學校文化,對外吸收校外先進的思想與經驗,對內強調問題解決、集體探索,重視把學生和學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謀求學校的和諧穩定發展。
(四)以育人為主導的原則
學校文化體現育人本質,在學校理念上必須具有明確的導向性。學校文化要體現先進的教育理念,具有不同于其他行業和組織的文化特征。許多學者都倡導處在復雜的知識應用型社會之中的學校應該成為有效的學習組織,而組織的集體性學習正是變革和成功的關鍵因素。以育人為主導的學校文化在組織上表現為形成學習型組織、主體具有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合作學習的理念和終身學習理念,彰顯對人的尊重與熱愛,這樣才能夠順應“以人為本”“以育人為主導”的時代潮流。
(五)情感原則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機構單位,人的情感、心智、需要是否獲得滿足與學校的效能有或直接或間接的關系,越是名校其文化總是讓人包含愿景、懷有期望、充滿著情感與人文的關懷,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體現,是學校育人組織特性的體現。傳統學生觀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無視學生的人格與情感需要,因此,要倡導學校文化的情感原則,這項原則的貫徹將有利于改變教師專業生活與日常生活割裂的局面,增加教師的主觀幸福感和學生的幸福感以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二、學校文化改進的實施路徑
學校文化建設與改進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需要學校多方面力量的參與,具體的改進路徑具有復雜性、多樣性、創造性的特點,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筆者以石家莊市Q中學為例,對其學校文化改進的實施路徑做一個探討,以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為學校文化改進提供借鑒。Q中學的歷史只有20年,但是在這20年間發展非常迅速,已經由一個只有高中18個班的民辦高中發展成河北省知名的具有外國語特色的民辦公助教育集團,形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條龍的人才培養格局。曾被香港大學授予“優秀生源基地”榮譽,也是河北省唯一具有全國高校招生保送資格的學校,是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確定的“全國外語實驗學校”,全國外語學校工作研究會十五所理事學校之一,全國外語特色學校工作研究會副理事長學校。該校的.校園文化可以概括為“愛國、交際、協作、文明、健康、創新”十二字方針,學校的辦學理念為“堅持走外語特色以人為本之路”。
(一)通過外國語課堂內外滲透校園文化
Q中學的課程設置與教學非常注重校園文化的滲透。在師資上學校長年聘請至少10名以上的外教教授學生外語口語,在教學形式上采用小班授課制,課堂上注重互動教學、情景教學和合作學習,注重外語學習的口語交流,強調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在課堂之外,外教們還會參加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比如過年的時候由學校組織外教去學生家包餃子、吃年夜飯;在外教過生日的時候,班級體給外教過生日,大家一起吃蛋糕吹蠟燭等。通過課上課下的日常交流和接觸,就能夠讓學生接觸真實的外國語言環境,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感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精髓和體驗不同種族、民族所創造的社會文明,這也就是校園文化的滲透。
(二)組織課外活動凸顯校園文化
Q中學的校際交流非常多,比如,每年在9月份開學之初會邀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的中學生來石家莊,和學校的中學生聯誼一個星期。在這一周的時間里白天兩國的學生一起上課或參加各種演出、表演、游戲等團體活動,晚上外國學生和中國學生一起回中國學生的家里吃飯、睡覺和休息。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外語水平,交了朋友,還能夠了解外國外民族的飲食、生活習慣等多國文化。還比如,每年學校還會派一部分學生作為國際交流生去往美國、加拿大、俄國等國家學習一個學期或一個暑假,學校也開設國際班,接受來自英國、韓國、泰國、埃塞俄比亞等國的學生到我校讀中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多角度的深度了解多元文化和多國文化,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培養我校學生的愛國情結,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交際交流團結合作的能力。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校園文化改進
校園文化的改進重在教師的推廣與宣傳。Q中學近年來非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的創新,比如,在高中部率先實行“首席教師制度”,提升教師地位,鼓勵教師參與日常管理工作。比如,學校先后成立了德育教育委員會、外語教學委員會、教育科研委員會、課程開發委員會、教師專業發展委員會、銜接教育委員會、校園安全委員會、學生家長委員會。通過各種委員會的建立,強化了師資隊伍的建設與創新。還比如,在教育評價上推行了旨在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教師成長檔案”“教師發展性評價”等,推廣評價主體多元化,推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倡導教師“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通過以上種種方式讓每一位教師在日漸形成的濃厚學校文化氛圍中實現自我成長,真正體會到教育的幸福感,提高工作滿意度。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10
摘要:本文從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管理之間的關系入手,著重分析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探索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途徑,以實現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
關鍵詞: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德育途徑
校園文化建設能夠有效規范學生的行為,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態度。校園文化具有德育功能,能夠加強道德教育,提高學生道德素養。因此,校園文化建設能夠促進學校的德育管理。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管理具有一致性,校園文化建設是實現德育管理的重要途徑。職業學校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主體,十分重視學生的德育管理。學校要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以加強學生的道德修養。研究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途徑不僅能夠強化職業學校的德育管理,而且對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文化修養的提升有著深刻意義。
一、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管理之間的關系
首先,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管理的范疇一致。校園文化建設屬于德育,是學校德育管理的實現方法。學生德育管理是學校建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德育管理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其次,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管理的主體一致。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學校的師生,德育管理主要指學生的德育管理。由此可見,兩者的共同主體是學校學生。最后,校園文化建設與德育管理相互促進。加強德育管理能夠等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能夠通過文化熏陶,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二、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1.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是一種顯性文化,是學校精神的外化,也是學校品味和學校內涵的外部反映。物質文化具體包括學校的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學校標識、學校道路環境、學校建筑與布局、校園煤化等。職業學校的物質文化建設應突出職業教育的特點,加強實驗實訓樓建設,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物質文化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加強學生對學校精神的了解。
2.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主要包括學校精神、校風、校訓、校歌、;、辦學理念等。其中,辦學理念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為校園文化建設指明了發展方向。學校精神是職業學校辦學理念的升華。校風、校訓是學校師生的共同理想,體現了學校師生的道德追求。;帐菍W校的重要標志,集中體現了辦學特色和辦學理念。校歌是學校的文化標志,體現了師生對學校的熱愛,能夠有效凝聚師生力量,弘揚學校精神。
3.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是職業學校的制度被師生所接受之后而形成的文化,能夠維護學校的秩序,是學校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證。制度文化對學生有著較強的約束和規范作用,能夠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道德自覺性。
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德育途徑
1.弘揚民族精神
職業學校應重視多元化發展的社會思潮,堅持社會主流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加強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增強學生的文化判斷能力。職業學校應積極弘揚優秀民族文化,重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創新精神,以引導學生積極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職業學校應積極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
2.堅持以人為本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教師對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學生的道德素養培養需要教師具備崇高的人格和較高的人格魅力,要求教師能夠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合理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學生是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體,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服務對象,學生的表現直接影響著校園文化建設。因此,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堅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要根據學生的文化需求和實際情況開展文化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職業學校應積極開展開放性的校園文化活動,實現校園內外文化的互動,加強學生對文化的甄別與判斷的鍛煉,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
3.堅持創新
職業教育的文化本質是對未知世界的發現和探索。因此,職業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應堅持創新,在真、善、美的基礎上追求文化創新。為此,職業學校要在繼承傳統優秀文化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校園文化,重視校園文化中的人文積淀,重點強調符合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的文化創新。職業學校應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在豐富校園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加快文化創新。
4.加強網絡文化建設
互聯網時代,網絡對學生思想觀念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應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對校園網絡文化的發展給予正面引導,突出強調網絡道德規范,營造綠色健康網絡環境。職業學校應積極引導學生自覺遵循網絡規范,使學生認識到不能過度沉迷網絡,教育學生合理利用網絡信息,進而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素質,加強對學生的德育管理。
參考文獻:
[1]李秀麗.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搞好新時期德育工作[J].衛生職業教育,20xx
[2]李德洪.“校園文化建設”德育的新探索[J].甘肅農業,20xx.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11
摘 要:對于應用型大學而言,只有構建先進的、和諧的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優秀校園文化,才能讓大學生在校園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要正確把握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的內涵及構成,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積極探索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以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校園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xx)03-0218-02
大學是優秀文化傳承的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基地。大學的育人效果不僅取決于課程學習,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大學文化環境的熏陶和浸染。在大學生成長的影響因素中,大學校園文化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素養、內在氣質等方面的影響非常深遠。對于應用型大學而言,只有構建先進的、和諧的、富有生命力和創造力的優秀校園文化,才能讓學生在校園里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
一、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的內涵及構成
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是指以社會先進文化為主導,以師生文化活動為主體,以校園精神為底蘊,由校園中所有師生員工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共同創造而形成的學校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總和。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也是一個有豐富內涵的系統工程。推進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建設,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應用型大學質量立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般來說,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是中國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校園物質文化、校園制度文化、校園行為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四個方面構成。
二、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1.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大學校園不僅是學生求知的場所,更是凈化心靈、塑造品格的圣地,校園環境是應用型大學校園物質文化的直接體現。在大學的校園環境中,如果缺少了文化的滋養,就無法形成豐厚的文化底蘊,卓越的精神品質及良好育人環境。富于文化特色的校園環境、人文景觀、完善的資源平臺、過硬的教育設施是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應用型大學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2.校園的制度文化建設。校園制度文化是一種規范文化,包括教學科研的規章制度、組織管理的規范條例、學生的行為準則和要求,習慣、禮儀、校風、學風、系風和班風等。應用型大學的校園制度文化反映了此類大學的文化準則,它在發揮規范作用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導向、調控和紀律訓導。
應用型大學也應加快章程建設,根據應用型大學的實際,推進依法、民主管理,形成依照章程管理學校的體制和氛圍。
3.校園的行為文化建設。應用型大學校園的行為文化是師生員工在教學、科研及學習生活中所表現出的精神狀態、行為操守和文化品位。校園的行為文化能充分體現應用型大學的傳統、底蘊、校園精神、校風、學風等。在當今時代,大學校園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功利利己之風嚴重、誠信危機、社會責任感缺失、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應用型大學校園中此類問題也非常突出。不少學生注重眼前的利益,希望在校園文化活動中能收獲到看得見、用得上的成果以利于畢業后派上用場,對于較為長遠的信仰、精神追求的熱情明顯消退。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大學行為文化的建設,并以此引領社會道德風尚。
大學校園行為文化建設的內容包含學術文化建設、社團文化建設、藝術文化建設等,這種正確的校園行為文化的引導會對校園中個體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極大的影響。
4.校園的精神文化的建設。應用型大學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重點就是打造具有時代特征的校園精神。富有生命力的校園精神能極大地提升師生對大學的認同感和精神歸屬感。校園精神是指大學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在長期的校園文化創造過程中積淀、整合、提煉出來的,反映學校廣大師生員工共同的理想目標、精神信念、文化傳統、學術風范和行為準則的價值觀念體系和群體意識。校園精神具有導向、激勵和凝聚的功能,可以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的精神,幫助大學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家園,追求人格完善,激發大學生對理想的追求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
同時,校園精神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點,是形成校園制度文化與物質文化的基礎。當前,社會文化“綁架了”大學校園精神文化,種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已經侵蝕了大學校園,急功近利與浮躁之風不同程度地存在,校園中的官氣、商氣等較為普遍。在這樣的背景下,鮮明清晰的校園精神顯得格外重要。作為應用型大學,擔負著服務地方、服務祖國的使命,應該建設有使命感和社會擔當的校園精神文化。
三、探索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痹谏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下,大學階段應以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鑄造品格為主要內容,人才培養以立德為先、立學為基。上海交大老校長唐文治曾提出,要成就“一等人才、一等事業、一等學問”,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等品行”!耙坏绕沸小敝,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愛國心、感恩心、責任心以及激情和夢想。這種五位一體的品格要求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非常重要,堅持把“愛國、感恩、責任、激情、夢想”作為品格塑造的主題,引導學生將個人的奮斗和服務祖國的發展結合起來,找到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結合點,使學生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廣闊的眼界胸懷,成為真正有知識、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同時,依托校園文化平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大眾化。校園文化平臺的育人性和化人性、豐富性和多樣性、實踐性和參與性,可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要求內化于心、貼近于常、外化于行。最終將其滲透到校園文化的方方面面,真正形成氛圍和諧、精神向上的校園育人環境。
2.打造優質、和諧的校園物質文化。首先要立足辦學特色,以特色構筑核心實力,打造具有應用型大學特色的校園環境文化。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辦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管理上就會自然而然向這個方向傾斜,這是由學科特性決定的。應用型大學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既要凸顯此類大學的優勢,強化嚴謹務實的校風、深化技術優勢,同時也應全面提升學校的人文底蘊。先進、濃郁的'人文氛圍是提高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的有效保障。同時,也是對技術人才的培養體系的補充、完善。鑒于此,應注重優化應用型大學的人文環境,籌建一批高品位的文化場所、加強文化環境建設的戰略規劃力度。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顧秉林校長在《人文教育與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的一文中闡述道:“只有人文與科學的最佳結合,才能不斷創造出科學的奇跡!笨茖W與人文的有效結合才是培養一個和諧的人的有效途徑。確實,沒有一流的人文教育,就沒有一流的大學。作為應用型大學更用有意識的打造優質的人文環境和氛圍,這樣更利于培養學生廣闊的科學視野,深邃的智慧,更多地體味人性和情感。
其次,雖為應用型工程技術大學,但是圖書館資源建設應該更為綜合多元,是包羅萬象的。這樣才能為師生搭建多元化的文化資源平臺。圖書館資源建設應該是整個大學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重點,特別是電子數據庫資源的豐富、多元化的建設更應該得到重視。
第三,重視應用型大學的校園網的作用。要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先進文化的網絡傳播,使校園網不僅成為大學生文化生活和思想教育的平臺,也成為社會先進文化傳播的新空間。
3.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第一,打造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社團文化。在校園中,學生自發組織的學生社團,是最有影響力也最具有活力的團體。應用型大學的社團可以包括各學科理論性的研究協會、各專業研究的協會、各種倡議的協會、各種公益型協會、各種文學藝術的協會以及各種體育休閑型的協會等等。社團活動不僅豐富和活躍著大學校園的文化生活,而且對大學生理想人格的定位產生極大的影響。在不同類型的社團活動中,學生會對社會、人生、價值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不斷地提升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服務他人的意識,這樣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第二,開展主題校園文化節(如:學生音樂節、學生舞蹈節、學生戲劇節、學生電影節、學生科技節等)、大型辯論會、知識競賽、書畫展、紀念日的系列活動、高質量的學術講座及報告會、大型植樹活動、模特大賽、聯誼舞會、時尚的校園舞臺劇、主題多樣的志愿者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打造具有應用型大學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校園氛圍。
第三,在學生中倡導閱讀之風,打造讀書文化,啟迪學生智慧,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推崇經典閱讀,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書分享會,使讀書蔚然成風。不要說有些書讀了沒用,這個世界有許多書本來就與實用無關,而只為情趣存在。也不要說有些書離現實太遠,其實它離你的理想很近。瑞士作家凱勒所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廣闊的海洋。”經典閱讀不是“淺閱讀”,是一個沉靜與沉思的過程,在這沉思中,認識自己、體味生活、思考未來,健全的人格也因內心所思得到增值和完善。
第四,針對應用型大學的特征,實施文化藝術提升計劃,積極推進藝術進校園,可以與省內藝術機構團體建成共建單位,將省交響樂團、芭蕾舞團、京劇院等知名藝術團體引入校園演出,“引進來”的同時也要“走出去”,組織師生到省市藝術場館欣賞高雅藝術,陶冶文化情操。
4.構建校園文化建設的制度保障機制。制度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校園文化的制度建設要從學校自身實際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反映師生員工的心聲,做到民主、廣泛、適當,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規章制度,以適應發展的需要。應用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應該有專門的部門來負責,設立校園文化建設辦公室,創建學生主導校園文化的平臺,建立校園文化評價體系,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一個“硬環境”。
總之,作為中國高等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用型大學的發展是社會的需要,是時代的要求。以校園文化建設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為社會提供技術人才支撐,是應用型大學的社會服務職能的體現。一所大學如果沒有校園精神、校園文化的浸潤,很難想象它如何抵御功利誘惑、摒棄浮躁、有責任地服務社會。應用型大學應以立足于地方、立足于辦學特色,因為有特色才能有作為,有作為才能有地位。同時建設真正能體現現代大學精神的應用型大學的校園文化,培育應用型特色人才,提升辦學軟實力,走質量立校、文化強校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這也是現階段應用型大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張琦,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培養大學生文化自覺.高校理論戰線,20xx,(3):72-74.
張杰。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推動大學文化建設.求是,20xx,(9):47-49.
陸巖。依托校園文化平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高校理論戰線,20xx,(2):25-28.
劉延東。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xx-05/16/c_23137903.htm
楊陽。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著力把握好的幾個問題.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xx,(4):120—122.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12
[摘要]隨著我省素質教育改革工程的不斷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園文化建設意義重大,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更是相對薄弱環節,同時也受到了學校自身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構建良好的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環境有利于小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有利于形成穩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識,有利于小學生個性發展和情操陶冶,促進心智生全面發展。以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小學為例,系統研究新時代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辦法,旨在對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科學體系和實踐指導進行探索,進一步提高農村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水平和辦學水平。
[關鍵詞]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環境文化;精神文化
1新時代加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作為學校教育“軟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能夠體現一個學校綜合辦學能力和水平的關鍵因素。校園文化不等于校風,其內涵要更加豐富:是學校歷史文化的呈現,是學校精神的載體,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設體現了新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同時也是素質教育深入開展的要求。農村小學由于認識不足或是辦學能力限制,校園文化的建設一直停留在淺層的校園環境清潔、簡單文化活動的開展等層面,并沒有從精神層面或是價值觀的層面進行引領、建設和培育。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工程,校園文化建設需要不斷的去思考、反思以及方法更新,并作為一種可持續的發展動力不斷促進學校的發展。良好、優秀的`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體現,是展現一個學校辦學特色和辦學吸引力的體現,更是推動學校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內在推動力。
2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小學為例
山東省日照市棧子小學作為一所典型的農村小學,師資配備46人,在校學生668人。同其他農村小學一樣,棧子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著問題:一是農村校園文化師生參與面窄,缺乏后續支撐。目前一些農村校園文化建設依靠市面上專門做校園文化的公司進行策劃、設計和實施,很多是仿照或照搬網絡素材,與學校的教育教學,師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這樣的校園文化建設也成了無源之水,缺乏后續的支撐,完善。以棧子小學為例,校園文化建設沒有過多的動員全體師生和廣大家長參與,提出的辦學理念等主要是學校領導層的決定,導致師生對校園文化的核心理念認同度不高。實踐參與度更不高,因此,盡管有了文化建設,但學校的文化力并沒有得到提升。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師資水平有限,大部分學校的老師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不進取、低要求。棧子小學對于語數外等課程的師資培養十分重視,但對于像美術、音樂等副科的師資培養和培訓則欠缺,而且師資人數嚴重缺乏,導致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指導力量貧瘠。當地通俗文化、淺層次文化在校園內盛行,老師不積極引導導致校園文化風格偏離基本要求。三是實際操作過程中,缺乏系統性。棧子小學每年會定期舉辦“黑板報比賽”“書法比賽”“詩歌朗誦比賽”等,但是由于宣傳力度不大,僅有較少部分的學生會報名并積極準備,其余學生則未能真正投入到比賽中去。學校層面看來,只注重形式上熱鬧,條幅和標語懸掛等,只進行一時宣傳,缺乏系統性和長遠眼光。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引領著一所學校形象建設和精神風貌建設風向。良好的小學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探索、需要尋找積極有效的方法。
3新時代有效推進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設要基于當地環境實際、基于教育實際、基于學生實際。這就要求相關部門、領導根據農村小學教育的規律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積極引導師生共同參與的情況下共建校園文化。
3.1加強制度管理,保證制度的連續性,保證校園文化建設的延續
完整的規章制度能夠有效的規范和指導師生的具體行為,同時保證校園文化建設各個方面的活動和推動工作能夠高效的進行。一是進一步完善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圍繞校長負責制,進一步精簡現有的管理機構,嘗試增設“校園文化建設委員會”,鼓勵在校師生、家長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二是健全現有的管理制度匯編,與后勤管理制度進一步的進行結合,將“文化”字眼加入到匯編中去,確保每個部門能夠熟悉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內涵,熟悉具體做法。三是制定校園文化建設規劃綱要。在參考、學習其他農村小學綱要的基礎上,要強調文化墻壁、文化活動等物質文化建設,同時還要強調精神文化建設。四是建立校園文化建設制度落實的監督機制,保證建設的持續性和合理性,提高規劃綱要的落實效率,進一步改善工作方法。
3.2顯性文化建設和隱性文化建設齊頭并進
顯性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宣傳欄、墻壁畫、各類指示牌、綠化環境等外顯的物質文化表現,隱形校園文化是指校風、學風、教風、教育理念等內在的校園文化。顯性校園文化和隱形校園文化共同組成了校園文化的總和。在校園文化建設的規劃發展過程中,既需要重視顯性文化的建設,同時也要重視隱形文化的建設,整體化規劃。一是切實抓好學校環境建設,構建美化、綠化、亮化、凈化的校園環境。整潔優美的學習和工作環境能夠有效的提高效率,并增加校園認同感?梢岳眯@墻報等現有的物質基礎作為平臺,進行創意設計等。還可以利用師生自創書畫等手工制作的作品作為體現“校園對話”的基本形式。二是立足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注重思想引領。不斷的提煉和升華辦學理念,遵循現有的校訓,不斷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挖掘和鼓勵學生特長。注重品德培養和提升、教學管理能力提升、師生關系構建等。三是校園文化活動進一步提升到更高境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依托,弘揚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構建更加高雅、更加健康、更加生動的校園文化主流活動。進一步將學校精神提升至正確的三觀塑造層面。
3.3與時俱進,建設創新型的校園文化
創新型校園文化的建設要求各所學校應該基于自身發展現狀建立屬于自己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文化習慣以及校園文化表現。校園文化需要傳承和積淀,同時也更需要創新。一是活動創新,不斷豐富第二課堂內容。設計更多樣形式的體育比賽和文娛活動,鼓勵班班行動,鼓勵人人參與。如先進評比活動、學生自我管理活動等。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活動的內涵性,同時增強了團隊建設精神。二是進一步推動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建設;A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為新一輪課程改革進一步增力,更加科學、系統、開放的課程體系應該逐漸走進校園。對于學校而言,不斷提高了學校的文化品位,提高了學校的精神水平。
4結語
優秀、科學的校園文化是農村小學不斷創新發展的動力,是構建新時代新要求新標準現代化學校的重要保障。校園文化的建設發展之路也是學校的建設發展之路。保障和促進農村小學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發展是一個長期沉淀的積累過程,需要共同努力和推動。
【參考文獻】
[1]杜育紅,楊小敏.鄉村振興:作為戰略支撐的鄉村教育及其發展路徑[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2):76-81+192.
[2]王葉子.“一校兩區”辦學模式的優勢與困境——浦江縣實驗小學的個案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xx,33(11):106-109.
[3]張迎春.國有企業員工激勵機制的優化策略[J].企業改革與管理,20xx(14):96.
[4]許博.BK公司激勵機制創新設計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xx.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13
【摘要】班級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創造出來的獨有的精神文化,對于學生成長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功能,是推動班級建設發展的強勁動力。
【關鍵詞】班級文化;學生;班級管理;班風;學風
班級是學校中基層團體,同時也是一個小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和他人的交往,得到認同并被別人接受,從而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知識經驗得到發展。中等專業學校的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可能會被認為是成績差或是調皮的孩子,來到班級中往往帶有一定的心理情緒。學生學會了什么,并不是教育者有意識地給他們傳授了什么東西,教師應該讓學生在怎樣的條件下生活,也包括在學校中過什么樣的生活。生活是什么呢?就是“文化”即學校文化和班級文化。精神層面的文化是軟文化,它影響力的大小已成為一所學校、一個班級是否具有現代性的標志之一。教育者建設好學校精神文化、班級文化成為必然。班級文化是一種產生于班級管理中的文化,是為了達到管理班級目標而產生的管理手段。班級文化應以一種價值、心理等精神文化為導向,對班級特定的教書育人的目標產生的比較溫和的管理手段。
要創建優秀班級文化,打造一個好的的班集體,首先要制定班級的共同目標。它是班級的`理想和前進的方向,班級中的每個成員時刻都為實現目標共同努力。針對班級的實際情況找到突破口,根據這個點切入,調動學生積極性,抓住學生為集體進步而努力的積極性,讓學生看到集體的力量,使他們的集體意識逐漸增強。目標制定后,作為班主任,不應朝令夕改,要狠抓落實。依據本班特色開展班級教育活動,鼓勵每一位班級成員協作精神,讓全體班級成員意識到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班級整體目標,這樣一些小矛盾就會消失于無形,一個團結、和諧的班集體就容易形成了。要創建優秀班級文化,打造一個好的的班集體,其次要制定切實可行且有效的班規——即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學生共同參與和遵守的行動準則。班規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每個準則都應充分考慮對人的本性的尊重,應順其自然的引導利用學生的某些行為。班規還應考慮對學生進行良好的習慣的培養和道德品質的塑造,可以開展一系列的群體活動促進行為習慣的養成。再次要進行班風建設。班風的建設包括學生的行動、言論、情緒風貌等各方面,是一個班集體大多數學生體現出來的共同的傾向。
建立一個好的班風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要研究學生、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這是建立良好班風的基礎。班主任應從多方面了解學生,了解智力發展水平及各方面潛力,因材施教,做好學生的領路人。第二,班主任要懷著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來對待本職工作,這是建立良好班風的保證。教師自己熱愛工作、樂于奉獻無形中會給學生樹立表率作用,將自己的愛心傾注給每位學生,建立平等、和諧、有愛的師生關系,理解和尊重學生,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緒,共同完成班級目標。第三培養班級核心團隊,這是班風建設的關鍵。選出受學生尊重和信任的班干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風建設離不開榜樣的力量。好的班級核心團隊,愿意為集體服務,在班級中有威信,有影響力,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對其他學生起到示范作用。第四,開展有意義的班級活動,這是班風建設的途徑。開展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關心集體、熱愛集體、維護集體榮譽的集體主義精神。如舉行拔河比賽、歌詠比賽、班級趣味運動會等,也可舉行優秀宿舍評選、演講比賽等,讓學生把優良的作風統一到班級作風上來。最后,要進行學風建設。學風是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目的和態度、學習紀律及學習方法、效果等的反映,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部分。有好的學風能為班級營造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和積極的學習氣氛,增強學生的良性競爭和創新。
建立良好的學風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請同學自己給自己合理定位,定出一個目標,記在心里或貼在桌上,時時激勵自己。第二,要培養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能力不僅指對課程知識學習的認知和使用,同時也包括對待生活的態度等問題,作為班主任應積極的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第三,鼓勵同學之間互相交流經驗。通過學習、生活等經驗的交流,可以使同學增強信心,并掌握學習的方法,可以促進學風的建設。第四,關注重點學生,確保他們健康成長。對于學困生、貧困生及一些心理有困惑的學生要積極進行正確引導和幫助,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情緒和狀況,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發現有思想波動時及時談心,幫助他們改變不良學習習慣,擺脫自卑心理,樹立自信自強的觀念!敖煺叱,近墨者黑”,環境對于人才的成長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在班中懸掛激勵的名言警句、學生活動剪影、優秀宿舍照片、教師風采秀等,通過對教室的精心布置,使各個角落充滿文化氣息,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師生產生良好的情緒,起到育人的作用。經營班級文化,觸動學生心靈,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是教育工作者提高班級管理水平和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吳學峰.優化班級管理促進學生自我教育[J].青島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2]喻斌.淺議班級管理[A].畢節地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研討會文章選集[C].20xx年.
[3]劉春俠.旬邑縣職田中學英語組.淺談班級管理的方法[N].咸陽日報,20xx年.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14
論文摘要: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而校園文化建設對促進學校的德育教育能發揮重要作用,每所學校都要科學規劃,大力實施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以優雅的校園文化陶冶人;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規范德育工作管理機制;加強校園活動文化建設,拓寬育人途徑;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通過一系列措施來促進學校德育工作。
關鍵詞:校園文化建設;德育教育;物質;制度;活動;精神;
德育教育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黨中央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在學校的實際工作中,教師對自身教學專業的重視程度及完成教學任務的付出程度都普遍高于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多種渠道,其中,校園文化建設對促進學校的德育教育能發揮重要作用,是學校素質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如何讓校園文化建設更好地為德育教育服務,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大力實施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以優雅的校園文化陶冶人。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力的教育資源。校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充滿詩意和美感的校園環境能使學生耳濡目染,促進其調節和支配自己的行為,提高文明程度。為了創設一個和諧優美的校園環境,每一個教育主管部門都應成立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實地調研,出謀劃策,科學規劃,加大文化建設投入,以環境建設為突破口,大力實施物質文化建設。
首先,要對校園內的教學樓、宿舍樓,校內道路、活動場所以及綠化區要統一規劃,使其布局合理、規范,給人以整潔、美觀之感。其次,校園中還可以有古今中外科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等名人苑,激勵全體教師嚴謹創新,致力教壇,激勵學生勤奮求實,悉心學海;或有哲理故事浮雕、名人名言、勵志格言、師生書畫作品、溫馨提示語、《論語》、《三字經》、《學記》等,對師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德育影響。再次,要做好校園綠化工作,讓人一走進校園,就能看到各種枝繁葉茂的樹木,青翠欲滴的小草,五顏六色的鮮花……每一種花草旁邊,懸掛有關的生物知識木牌,介紹其名稱、科目和生長特點,再附上保護環境的溫馨提示牌,時時刻刻向學生傳達環保思想。第四,做好校園的“墻文化”,凸顯學校作為育人環境的文化氛圍?梢栽跇求w表面、圍墻及校門等處的墻面上,制作或懸掛各種宣傳牌匾、浮雕等,體現辦學理念、校風、教風、學風,對師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安全教育、養成教育等。第五,要加強班級文化陣地建設和校園文化設施建設。教室是學生主要活動場所,一個優美良好的環境能帶給學生良好的心理狀態。在教室布置時,應注意室內各種設施顏色的搭配,顯現一種和諧美。教室內部兩側墻上懸掛名人名言,教室后面建立圖書角、學習園地,創辦黑板報,教室正面有班訓、班規、國旗,黑板兩側有《小學生守則》、《眼保健操示意圖》。教室門口要有美觀大方的班牌、班級信息欄,班級信息欄內有勵志口號、班級人數、班主任及科任教師信息等。還要辦好班級黑板報、校園宣傳專欄、櫥窗、閱報欄、廣播站、校園網絡等,讓所有這些引導學生的輿論向著良好的方向發展,這對形成積極、健康向上的班級氛圍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要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規范德育工作管理機制。
俗話說不依規矩,無以成方圓。學校應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圍繞德育目標,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通過教代會表決,以條文的形式定下來。學校的規章制度要體現三個特點:一是全。規章制度應該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細。內容具體明確,操作性強。三是嚴。紀律嚴明,賞罰分明。為了使廣大師生了解和掌握各項規章制度,要按適用范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和學生管理制度裝訂成冊,以《制度匯編》的形式發布。以制度管理人,能充分發揮制度文化的激勵、導向功能,使全體師生按照一定的準則自覺地規范和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
三、以活動文化建設為載體,拓寬育人途徑使校園文化活動實現特色化、常規化。
通過一系列教育活動的開展,寓教于知識,寓教于競賽,寓教于娛樂,陶冶學生情操,錘煉學生品格。
通過主題教育系列,豐富師生的活動,抓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如感恩勵志教育宣講團的演講活動,讓學生知道父母的養育之恩,懂得感恩,并學會報恩;抓住重要節日,開展對學生的人格教育;抓住校園典型事件或突發事件,開展德育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開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開展禁煙禁毒的宣傳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推進校園文化的建設。
四、要加強精神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
首先,要抓好校風建設。校風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校辦學方向、培養目標、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校風也是校園文化的集中體現,校風包括教風、學風、班風等體系,良好的風氣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置身其中自然受其影響,從而產生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應,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質量。良好的校風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能增加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個學生都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產生群體動力。在構建健康向上的校風方面,要注重抓組織建設、抓實施、抓檢查落實和抓總結提高。
其次,要抓好教風建設。處于學知識長身體時期的學生,可塑性極大,正是“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的階段,教師的人格修養、知識水平、教學藝術、語言、服飾等對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和示范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在思想觀念、個性風格、舉止言談、道德修養等方面為人師表,在教育教學中身體力行,做好學生的楷模,使學生仿效于教師的人格美,從而促使學生完善人格,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三,要抓好學風建設。優良的.學風,是班級的生命線,也是一個學校的生命線。身為教師,搞好班級學風建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整個學校的學風,是由一個個班集體的良好學風,互相感染、熏陶形成的。一個班級學風的好與差,關系到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也關系到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在班內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要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激勵后進生,引領學生形成認真學習的好風氣,為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證。
總之,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模式對學校德育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外可展示出學校的風采,對內可折射出辦學的效益。學校應不遺余力地把它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投“資”建設,從而使校園文化充分地發揮德育功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ū境晒麨楦拭C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20xx]PLZ008);
張繼紅,1995年7月參加工作者簡介:作,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平涼市骨干教師,第五屆甘肅省青年教學能手,第一屆平涼名師,靜寧縣小學數學研究會會員。從教以來,有十余篇教學心得、案例發表于《中小學電腦報》、《平涼教研》、《甘肅教育督導》等刊物,曾兩次被評為靜寧縣先進教師,兩次獲得全縣小學數學課堂賽講最佳優質課,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多次獲得市級以上獎勵。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15
摘 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給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代的社會工作中,很多從事腦力勞動的人都伴隨著繁重的體力勞動,因此,這就要求這些人員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求他們具有強健的體魄。體育教學是職業學校教學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環節,F代社會需要高素質人才,而素質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是通過文化來進行培養的。在校園文化中,體育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在培養社會所需人才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作用、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人才培養途徑這三個方面來進行論述。
關鍵詞: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人才培養;現狀;途徑
前言
校園體育文化是集教學、體育活動、競賽等內容于一身的一種校園內獨特的文化,是職業學校培養人才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職業學校的總體目標就是培養人才。目前,我國大多數職業學校仍繼續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既單調又枯燥,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而將學生的德、智、體等全面發展拋之腦后,沒有充分認識到校園體育文化在職業學校素質教育的作用。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是思維敏捷、興趣愛好廣泛、實際操作能力強、個性鮮明,在此基礎上,在圍繞職業學校人才培養的特點,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建立校園體育文化,據此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培養。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高素質人才是市場所需,而素質教育中的非智力因素是通過文化來進行培養的。在校園文化中,體育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在培養社會所需人才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
職業學校體育培養人才就是使學生強健體魄,正確掌握各種體育技能,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據了解,我國職業學校的體育教學還都沒有走出傳統的體育框架。首先,體育精神文明較缺乏。大多數學生仍然認為體育教學就是鍛煉人的身體,而提升不到品質和心理的層面上來,單純追求體育技能和成績,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被忽視,從而導致學生體育能力普遍不高。體育教學被認為是不重要的學科,是一門使學生放松的學科,教學內容的先進性以及深度和廣度不進行考慮,各項體育活動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層次上,缺乏創新精神,缺乏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其次,校園體育物質文化層建設滯后。學校的不斷擴招,導致器材不足,也沒有多余的經費用更新器材,對于時代的發展的學校體育的需求根本就滿足不來。再次,職業學校校園體育制度文化不健全。學校各項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校各種體育規章制度。據調查表明,每個學校都有國家下發的相關制度,但是沒有將其落到實處。
二、 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作用
體育文化是人類身體文化的一部分。體育文化在人才培養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 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人的素質有一部分是先天的,絕大多數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的體質、能力、品德的集合,是體現人身心發展水平質量和功能的基本因素。培養具有強健體魄、具有良好體育健身意識、具有一定的體育技能、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的高素質人才,這是校園體育文化中的體育教學環境的主要目的。體育教學環境將組織行為、人文、心理、生理、自然、社會等學科的知識融為一體,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堅強不屈品質、較強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另外,校園體育文化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個性的發展得以促進。
。ǘ 促進智力發展、提高學習效率
從生物學教學分析,堅持體育鍛煉能夠使大腦神經細胞發育充分,也就是說,能夠使大腦能源物質和氧氣得到充足的供應。同時,不同性質的運動能將各種信息提供給整個大腦神經系統,對于大腦皮層細胞活動的強度、靈活性以及均衡性起著促進作用,改善以及提高了整個大腦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大腦產生疲勞現象是每個人都感受過的,大腦工作一定時間后就會產生疲勞,運動中樞神經興奮就會消除疲勞,并且使學生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三) 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體育運動的獨特的魅力體現在對抗性和競爭性中。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競爭性是非常明顯的一個特點之一,競爭所導致的優勝劣汰是自然界發展的規律。校園體育文化環境中的比賽環境能夠使學生認識到競爭的殘酷性,充分體會優勝劣汰的現實,這能夠促進學生心理耐受力和抗挫折感的培養,F代的學生家里面基本上都是一個,加之經濟條件的優越性,都是在家長的呵護下長大的,要想將他們培養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必須讓他們認識這個競爭激烈的現實,在困難中磨練他們的成功信念。
(四) 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通過校園體育文化培養人才的過程中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不可忽視的。在體育運動中,學生基本上都是輕松愉悅的,大腦皮層由于腎上腺素分泌速度的加快而處于興奮狀態,從而給學生帶來了歡樂的體驗。此時學生的心理防備性較低,容易與陌生人交往,并且建立友誼關系。在錯綜復雜的社會人際關系中,人們處理不同的人際關系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和良好的心態來進行。校園體育文化環境中的體育運動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在比賽時,比賽結果是不定性的,因此,參賽者必須隨時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做好隨時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現代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要素就是善于挖掘個人能力、發揮集體力量、團結協作。而學生的團隊精神的培養與校園體育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ㄎ澹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近年來,校園體育文化環境中引進了一些新興時尚的體育項目,例如,U形管滑板運動、搏擊操等,并且受到了廣大師生的喜愛,能夠充分地將新一代年輕人的個性體現出來。由此可見,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通過使用這些器材使其保持年輕的心態,并且他們也能夠體會到創新帶來的.樂趣,充分意識到創新是今后工作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六)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職業學校培養人才的一個重要任務,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除了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求他們具有一定的自信心。初次實踐很多學生都會產生一種恐懼感,而充足的自信心能夠消除這種恐懼感,使頭腦始終保持冷靜,從而有利于實踐工作的順利完成。學生的自信心從校園體育文化環境中的不同方面都得到了增強,學生通過在體育課中的刻苦練習增強自身魅力,在進行高難度動作時在教師的指導下體驗超越自我的成功感,在體育比賽中體會勝利的喜悅,這些都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三、 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人才培養途徑
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程,它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必須與社會政治、文化發展趨勢相適應,應著眼于全面規劃、長遠建設;另外必須適應學校的總體建設目標。但是,目前在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現狀中可以看出具有很多問題,例如領導不夠重視、缺乏資金支撐、規劃設計沒有針對性等問題,因此,對這些問題必須進行防范。
。ㄒ唬└掠^念
體育從表面看就是身體的教育,對其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即可發現,體育不僅能夠鍛煉身體,而且還能夠鍛煉心理、社交等素質。體育是一種文化,其活動的客體和主體都是人,并且充滿著理性思考和哲學思維,是一種社會現象。針對校園體育而言,它具備了構成校園體育文化觀的文化形態,是師生意志客觀精神的體現,又具備了構成校園體育物質觀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它將師生追求、良知、社會責任感和價值觀充分地體現了出來。圍繞文化對人的可塑性特征,在全面實施校園內體育文化整體環境建設的同時,加強媒體宣傳力度,運用標語、圖展、廣播、錄像等媒體進行體育文化的滲透。
。ǘ┖侠硪巹,促進校園體育設施的建設
經濟的發展在帶給人們物質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更新著人們的健康觀念,越來越多的人們成為"體育人口"的一分子,隨之而來的是對體育場館需求的不斷增加。職業學校應發揮其體育場館閑時的資源優勢,利用教學訓練以外的時間面向全校師生和社會開放。雖然我校還沒有建立體育場館,但是我校已經開展了體育俱樂部。體育俱樂部就是以學生的學習和鍛煉為中心,側重培養學生體育意識,使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提高他們自我鍛煉的能力,有效地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三)基于以人為本的校園體育文化平臺的建立
"以人為本"理念將體育教學的目標融入到了整個學校教育中,通過體育的手段和校園體育文化網絡的宣傳,構建一個校園體育文化平臺,將網絡的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自主性充分體現出來,學生從網絡上選擇自己所需的信息是不需要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這樣使得學生感知的空間和時間的信息資源得到了極大地豐富,并且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得以提高。通過校園體育文化平臺的運用,不僅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體育技能,而且還能夠將他們的情緒調控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等綜合素質得以提高。
(四)創立職業學校校園體育特色項目
職業學校校園體育特色品牌文化形成和傳播的創新路徑就是創立體育運動特色項目,為此,應該因地制宜,研發體育特色教程,主要根據學校的體育環境、學生熱衷的項目、體育教育的專長以及學校規模等條件,創設出校園的運動品牌,這是升華校園體育文化的關鍵所在。學校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的提高可以通過體育品牌之間的交流活動來實現,并且通過體育品牌的交流活動也可以使學生的榮譽感和參與度被激發出來,同時對校園體育文化形成自我特色有著非常積極的推進作用。
四、 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對人才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筆者實際工作總結,提出了幾點如何通過職業學校校園體育文化進行人才培養的途徑,筆者在實際工作中已經驗證了這幾個方面,取得了較不錯的成果。當然,這個研究領域較為復雜,并且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而變化,因此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還要對此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 王威. 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 20xx,(05).
[2] 彭杰. 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構建途徑[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 20xx,(03).
[3] 程利群. 對當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xx,(04)
[4] 邱欣.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對大學生人文精神影響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 20xx.
[5] 周麗珍. 構建高校和諧校園體育文化的實踐研究[J]. 中國成人教育, 20xx, (12) .
[6] 龔德貴. 試論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J]. 體育文史, 20xx, (03)
[7] 潘曉波,華厚杰.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現狀及歸因的調查研究[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 20xx,(09)
【學校文化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文化建設論文12-13
班級文化建設的論文05-15
班級文化建設論文01-01
校園文化建設論文07-21
加強社區文化建設論文01-17
關于班級文化建設的論文03-09
學校文化建設應該處理好四種關系論文02-22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論文07-22
企業安全緩沖文化建設的論文04-01
高職院校宿舍文化建設論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