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教師的語言藝術論文
語言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教師教學的基本功和必要素養,與課堂教學的優劣,有著密切的聯系。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有人要求教師教學語言應具有播音員的清晰,相聲大師的幽默,評書演員的流利,故事大王的激情。要求所有的教師達到這樣的標準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最起碼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語言的誘導啟發性
高明的教師并不把術語或結論“灌”給學生,而是用循循善誘的教學語言,啟迪他們求知欲的萌動,進而引導他們探求,以期“頓悟”。所以,啟發性教學是對各種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中必須重視激發學生思考,在生動含蓄,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循循善誘的語言氣氛之中,給學生留下想象的空間。同時要把握住“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動機,開闊學生的思維領域,推動“不知”向“知”的轉化。
第二、語言的科學性
教學語言的科學性指的是教學語言要準確、規范、精練,富有邏輯性和系統性。各學科的教材都是由科學的概念、術語、命題、原理等構成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時,必然要求其語言簡潔、不拖泥帶水、不重復,更要求語言準確無誤、觀點明確、語意清晰。要作到既像書面語那樣準確精練,又像口語那樣簡明易懂。不要用自己的理解水平去說話,要時刻記住,我們說話的對象是帶著幾分驚奇剛剛接觸社會生活的孩子,特別要避免“這個”、“啊”、“差不多”、“反正”、“總而言之”等口頭語,這種過多的隨意性的語言表達,不但與藝術口語毫無相通之處,且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語言的生動、形象
生動形象是藝術語言的重要特征,生動的語言會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效果,把學生緊緊地吸引住,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成僵死的靜止的方向,就要把語言變成一個最主要的創造工具”。在我看來,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說話,要練習自己的口才,口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一個教師,即使做不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最起碼要讓我們的語言生動有趣,學生才會喜歡我們的課。一個說話沒有標點、沒有抑揚頓挫、不懂激趣的老師,縱有再高深的知識,也很難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講究語匯、講究語法,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使教學語言形象化、生動化,增強其感染力和藝術性。
第四、要感情豐富
常言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的語言應當是生發于情,意遇于情。首先教師本身是一個真性情的人,為人處世真情實意。在教學中,真情來自對表達內容的深刻的體驗和理解,來自對生活、對事業、對孩子的愛。教師在教學中諸如感情豐富的教學語言,會感染學生。不過,這里要特別注意語速與感情的節奏,滔滔不絕,一瀉無余并非高明的口才。語速與感情要得體,有時可以“休止”片刻,留下回味的余地,有時要控制住感情“閘門”的“流量”,不可信馬由韁。講課中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做到語速適當,語感優美,語調抑揚頓挫,語勢有張有弛?傊叱慕虒W藝術是通過教學語言表現出來的,而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形成,要從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質入手;在教學實踐中提高。特級教師于漪之所以講起課來能精言妙語、脫口而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十多年來,認真備課、反復推敲,緊要處,一句一句地記牢,才形成的”。于漪老師的經驗,對我們每個教師都是適用的。我們在少數民族地區工作的老師,語言的表達能力應該是很重要的,語言表達應具有示范性,還應該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這樣,課堂教學才有更高的效果。
【淺談教師的語言藝術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教師的語言素養03-04
淺談古代書法教育與書法美育藝術論文03-02
淺談英語課堂中教師語言11-16
淺談年輕體育教師課堂語言的運用12-12
淺談中小學英語教學中銜接的藝術論文11-25
淺談西方語言哲學是語言研究的營養缽11-14
書籍設計中圖形語言的作用淺議藝術論文03-02
幼兒教育視角看待語言藝術論文03-14
淺談教師語言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指導作用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