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時間:2024-09-30 02:55:01 碩士論文 我要投稿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要在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怎樣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

          摘要:當今大學生面臨的競爭壓力日趨激烈,因心理壓力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是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本文圍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設置、內容安排、教學方法選定、評價體系建立、隊伍建設等問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探索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網絡文化傳播的無界限性,大學生接觸到的外在世界遠超出了上世紀的青年一代,由此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辦公廳年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試行》要求“各高校應創造條件,為大學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專題講座、報告等”。湘教工委通〔2009〕59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全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組織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體驗活動、行為訓練等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尚不能很好地滿足大學生成長發展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才培養質量。筆者根據多年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體會,針對課程建設的幾個問題展開思考。

          一、課程目標設置

          課程目標是課程預期的收獲,為這門課程培養人才指明了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要在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兼顧個性發展的人,所以在設置同質性目標的同時也要設置差異性的目標,擬定不同層級的課程目標,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1.將社會發展和大學生心理發展需求相結合。學校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適應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才。當社會不斷發展變化時,學校教育也應隨之變化,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擁有該有的心理承受力、獨立力、競爭力、創造力、合作性、幸福感等品質。

          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目的除了結合大學生的青春特點之余,還應結合社會發展實際,有效的幫助學生解除心理困惑,針對大學四年所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授課,引領學生積極健康的發展。

          2.將預防輔導性目標和發展性、完善性目標相結合。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不足,心理處于斷乳期,成熟度不夠,在面臨一些人際交往、戀愛、學業等問題時很容易出現困惑,因此要針對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疏通或輔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找出自己心理癥結,這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第一級目標即預防輔導性目標,也是針對部分有心理困惑、產生心理問題的學生的補救性教學目標。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觀點,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欲望和潛能。

          大學教育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學生自我實現目標的達成。大學時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對自我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強烈的需求和愿望。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第二級目標即發展性目標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課程目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高級目標與大學生的人格完善密切關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促進學生心理和心智的健全發展,使學生能夠通過課程學習,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用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理,促進自己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完善自己的人格。

          3.理論與實踐體驗相結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擁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常用的心理調試方法和技能,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既要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行為習慣的體驗訓練,做到知識、情意、能力相統一。

          二、課程內容安排

          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具體化的表現,以學生為中心,針對現實需求,從著眼于學生心理健全、心智發展、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角度來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學生希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獲得心理健康理論相關知識,更希望課程能增加一些體驗訓練內容,以提高實際技能。1.傳授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理論知識是指大學期間所發生的心理問題涉及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包括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對于成才和提高生活質量的意義,了解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種類、表現、預防和治療的方法等內容,以便能及時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異常情況,并以科學的態度對待。

          此外,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內容要注重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塑造,將主觀幸福感的生成、積極人格的實現、積極社會關系的建立等積極心理學的內容融入其中。2.模塊化技能內容,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模塊化技能內容即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和發展需要,將課程內容分解為一個個小單元,一個單元就是一個課程模塊,這些模塊既密切相關,又相對獨立,有自己明確的主題、學時、教學方法、評價標準及評價方法,有其獨特的功能。

          根據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目標,課程模塊化技能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大學適應教育、人際交往教育、自我意識和健全人格教育、挫折教育、戀愛和性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教育和生命教育。這八個方面的課程模塊能教給學生如何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及時用積極情緒代替或化解消極情緒,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激發自己的潛力和創造力,正確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價值觀,熱愛和珍惜生命,以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待未來生活中所遇到的磨難和挫折,從而形成堅強意志品質。

          三、教學方法選定

          選定課程內容之后就需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傳授給學生。

          1.開展以必修課為主、選修課為輔的系列教育。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殊性質決定了全體學生是它的授予對象,即大一新生入學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成為他們的必修課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將心理健康知識以講授的形式傳遞給學生,并為學生呈現一些異常心理問題及行為、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其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不適應,介紹一些增進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徑,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輔導性目標。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發展性目標和高級目標的實現需要高校開設心理選修課來實現。

          我們國家長期以來實行的教育方針就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但現實生活中,大學生有著明顯的差異性和多元性。根據后現代主義教育提倡的教育主張,我們注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的同時,要加強對專才的培養。因此,學生在大二、大三時可根據個人的興趣、需求和心理特點進行選修,如《無領導團隊教學》《團體動力學》《幸福課程》《心態管理》《就業心理與求職技巧》等課程,以增強他們的積極情緒,學會自主探索,消除在生活和學習中碰到的心理困惑,從而達到自主和自助的目的。

          2.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開設過程中,多為大班教學,教學方法受到限制。因此,要實現課程設置的目標,需要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從而優化教學效果。心理健康課程教學除了知識講授法之外,還可以使用角色游戲法、案例教學法、課堂討論法、團體輔導體驗法、心理測驗法等方法,讓大學生在各種教學方法講課過程中進行對比和提煉心理健康知識,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實際能力,從而做到心理自我調節和自我發展。

          四、課程評價體系建立

          科學的評價體系對于課程的實施和目標實現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筆者所在的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效性評價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考試加課程作業、心得體會等,但學生則希望這門課程不按照傳統的考試考查方式來進行,原由有二:一是考試的方式會增加學業負擔,二是這些評價方式不能真實地反映該課程的真實效果。

          就整個教學體系而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可以從課程目標、內容、教學方法及對實施效果等方面進行評價。但是,考慮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專業特殊性,課程評價體系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課程體驗技能為核心,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發展性評價,并結合學生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總結性評價。

          具體評價內容包括:學習紀律情況、學習活動參與狀況、作業完成情況、團隊合作情況、行為觀察、成長記錄、作品分析、策劃心理健康活動、情境性測驗等。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我反思性評價、團隊成員互相性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還須具有真實性和情境性:一方面是根據學生在平時課堂學習、體驗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是讓大學生針對平常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或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設計情境,或編寫活動方案,根據大他們面對的心理沖突、人際危機或挑戰時的反應以及所采取的問題解決策略及辦法進行評價。

          五、教師隊伍的建設

          心理健康教育是“心與心溝通”的教育,該課程教學效果是否有效與任課教師的個人修養、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直接相關。就筆者所在高校情況反映,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任課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專職教師缺乏,影響了課程建設質量和教學效果。為此,要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達到預設的課程目標,學校應加大教師隊伍建設的力度。

          第一,加大心理學專業教師引進的力度。

          第二,嚴格把關校內心理健康教師選拔。校內心理健康教師選拔時,不僅要對試教者進行專業審核,還要考核他們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對于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教師,要讓他們加強自我學習以了解學科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對于非專業的任課教師,鼓勵他們系統的學習心理學各大門類和心理健康專業理論知識和方法技術,不斷提高開展專業工作能力。此外,學校人事部門在招聘新老師時,將心理健康作為入職的必備條件;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也要適當的將工作擴寬到教師層面,對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心理測驗和排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知識,確保教師不僅師德高尚、知識豐富,同時還要人格健全。

          參考文獻:

          [1]薛長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南昌大學,2010

          [2]黎鳳環.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幾個問題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1(8)

          [3]陳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7)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相關文章:

        論高職《演講與口才》課程的改革探索12-11

        論文:教育改革論03-28

        淺談課程改革與教育公平11-18

        試析高師美術教學論課程改革探究01-15

        論數字電子技術課程改革11-22

        論大學生心理健康與高校教育管理02-22

        論素質教育與高等學校德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11-29

        論新課程改革下如何創建歷史高效課堂03-27

        論對化工機械維修課程教學改革11-23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 亚洲欧美激情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小电影在线观看高清 | 亚洲免费性生活视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