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7個維度代表大學實力論文

        時間:2024-07-22 10:41:22 其他類論文 我要投稿

        7個維度代表大學實力論文

          “老師,我們看了很多大學排行榜,也查過很多學校介紹資料,作為家長,到底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看一所大學的實力呢?又怎么看?”

        7個維度代表大學實力論文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給學生、家長指導高考復習、志愿填報,一說到大學,大多采用口頭講解的方式,后來講的次數多了,也就煩了。發現效率太低下。

          小編覺得,衡量一所大學的實力,各種大學和專業排行榜要不要看,肯定是可以看的,但是絕對不能完全看榜單,榜單里邊有很多貓膩。就連福布斯富豪榜,你們看到的都不是世界上真正的富豪,比爾蓋茨、馬云等人只不過是“炮灰”。

          那到底看什么呢?

          第一,我覺得應該看政府支持力度。

          雖然中國的高校改革大聲疾呼“去行政化”,如果中國的高校真的沒有了ZF這只強有力的手去推動,任其“野蠻生長”,最后的結局肯定是不可想象的。985工程、211工程等工程都是傾注國家力量來打造一批世界知名的大學。一所大學,如果沒有獲得國家強有力的政策、資金支持,連招生都是很困難的,老師的工資都發不出,還怎么搞?

          如果有看官對此有異議,我希望他能去了解了解什么叫“國家動員能力”的概念。

          所以,大家首先看看學校是不是獲得了各種國家政策的支持,比如985工程、211工程、2011工程、各種“卓越”計劃,哪一級政府主管,教育部、各中央部委,還是省部共建,或者有錢的地方政府。比如東部省份。

          政府支持,就意味著錢、意味著機會、意味著吸引高端人才和優質生源。

          第二,看學校的發展歷史。

          我的意思不是看歷史越悠久,幾十年發展歷史的學校,往往能形成很好的文化積淀和大學獨特的文化內涵。

          我們去一所學校讀書,不單單是學習知識,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提升我們文化素養,升華我們的人格。

          所以,看看學校的歷史中有沒有大的歷史性事件、特出的時代貢獻等事件。比如,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在此后的重大歷史發展階段,你都可以看到,北大一直處于社會發展的最前沿,甚至常常引領改革創新。

          再比如,浙江大學在抗戰時期,遷入貴州湄潭縣辦學,也就是在那個最艱苦、最落魄的歲月,竺可楨校長帶領學校師生,形成了“求是”的校風。

          看學校的發展歷史,實際上看的是學校的文化,而這種大學文化會在孩子未來的四年乃至更長時間接受熏陶,最終會成為一種共同的價值認同,最后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第三,看學校的科研能力。

          四川大學周鼎老師寫了一篇“自白書”,猛烈抨擊大學各種弊端,尤其指責大學重科研,不重教學的問題。然而,我覺得也要理性看待,科研實力實際上是大學不可回避的問題。也是衡量大學發展潛力的重要指標。

          我隨便舉一個通俗例子,如果一所大學沒有科研能力,那么學生獲得的信息就是落后的、過時的,相反,如果這所學校在某一領域的科研實力引領全國,那么學生就很容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大家要看看一所學校有多少國家重點學科、省級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各種基地、各種研究所。有沒有校辦核心期刊、發表了多少SCI論文、獲得多少專利等等。

          第四,看學校的師資水平。

          其實,師資和科研、教學往往是一體的。科研能力強的學校,師資水平不可能太差。而一所大學真正最核心的還是教師。有句俗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跟著名師的腳步。

          大學之大,不在大樓,在大師!

          大學教師是學校歷史文化、學?蒲兴降闹苯映尸F者,很多大師,往往都在一所大學任教幾十年,甚至有的老師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這所大學。那么其對這所大學的精神理解,對這所大學的情感認同都自然而然地流露于一舉一動,一笑一顰。老前輩的耳濡目染使得后輩青年就能將大學文化傳承下去。

          如何看一所學校的師資呢?主要看學校有多少院士、長江學者、終身教授(人文社會科學,相當于院士)、杰青、教授、博導、碩導的數量。當然,最重要的要看比例,比如教授占比,師生比等。

          第五,看大學的培養模式。

          不同的培養模式,孩子獲得的成長機會是不一樣的。有的大學從本科生階段就采取導師制,什么意思?通俗來講,就是一進大學就有教授帶著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這就明顯優于普通的班級制度。

          有的大學還采取“本碩連讀”甚至“本碩博連讀”,像這樣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從專業領域來講肯定效果相對較好。

          有的大學采取本科階段注重通識教育,采用大類招生。等到大三大四的時候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性格天賦進行專業分流,那么這樣的學生在本科階段的綜合素質就會相對較高,專業“底盤”相對牢靠。

          也有的大學采用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比如2+2。兩年在國內,兩年國外,像這樣的模式培養出來的孩子,全球視野就比較強。

          再比如,有的學校有些專業是全英文授課,那么這樣的培養模式下,學生信息的前沿性、視角的全球性明顯不同于國內的。

          當然,這也要細致了解,看看學校是不是真的這么執行了的!

          第六,看大學在全國、地區或者行業影響力。

          比如,有些行業,某幾所大學就是行業公認的權威。從這樣的大學出去,獲得的發展機會,肯定就比一般綜合院校的發展機會要大得多。

          比如,西南政法大學,雖然連211都不是,但是,中國法學界半壁江山都出自這所學校。尤其在南方各省的法律時務界,到處都是西政的人。你一說自己是西政畢業的,學法學的,別人都會用“請教”的目光看著你。

          當然,如果孩子自己不學無術,吊兒郎當。就算有了金字招牌,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最終反而會辱沒學校威名。

          第七,看大學的校友資源。

          雖然說,你和總理距離很遠,總理也不可能直接給你一個項目。但是,校友代表的是文化認同,只要一說是校友,同等條件下,能夠獲得機會的可能性就更大,能夠被照顧的可能性就更大。

          當然,還是那句話,如果這個人本身是草包,進了門,也未必能修行好,搞不好,還被踢出去。

          希望給各位家長以啟發。可能有不全面的地方,歡迎各位有識之士予以補充,不當之處,敬請諒解。

        【7個維度代表大學實力論文】相關文章:

        創建體育特色學校維度的研究論文03-13

        文化外交與中國的軟實力論文參考文獻11-25

        論大學管理決策中的公共性維度11-18

        試論孔子學院背后所代表的中國文化軟實力12-08

        河南省各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分析論文02-25

        關于內部控制文化維度的思考11-27

        大學論文的格式11-15

        教學目標三維度中的財務會計思考論文03-09

        大學英語小論文03-12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