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讀樂譜教學中的有效教學行為論文
一、識譜教學的重要性
《標準》指出:樂譜是記載音樂的符號,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工具。識讀樂譜是中小學音樂知識技能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在音樂欣賞、歌曲演唱、樂器演奏和探究創編等活動中,樂譜的記錄和表達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識讀樂譜是我們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有必要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梳理、整合教學實踐過程中有效識譜教學法
1 、一課多交法
一課多教法就是同一課可以多次試教,只有在課堂實踐中不斷的發現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設計,再實踐,再改進,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才能推出比較成熟的課。如筆者在八年級的歌曲課《大海啊故鄉與 F 大調》試教了四次,每一次課題組成員都集體聽課,有時候還會邀請西安市知名教師前來聽課指導,在對一堂課中的每個環節進行反復研究中,不斷磨合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對教材及課堂的把握能力。
2 、同課異構法
同樣內容的一堂課,由不同的教師來教,稱為同題異構。筆者和課題組教師對《紅河谷》《彩云追月》《彩色的中國》等課程進行了同題異構,對教材一起研究,相互聽課。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識譜教學,研討在課堂實踐中的有效的環節、無效環節,再根據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他們對教學目標的掌握情況進行反思、總結,讓課堂研究真正落到實處,也體現了教師間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識。
3 、觀摩研討法
教師和學生自進行課題的研究以來得到了充分的鍛煉。為了讓教師們提高的更快,課題組教師邀請上級領導、一線知名音樂教師對研究的課程進行聽課、研討、指導。每次的觀摩研討是教師收獲最大的時候,專家教師的指導分析,課題組成員的忠懇建議,指出要改進的方向,在研討的過程中也會有不同的觀點,進行激烈的討論,大家都非常珍惜這樣的機會。如:在評教筆者的課《大海啊故鄉與 F 大調》中,是用首調還是用固定調來教學、講 F 大調時用不用講 d 小調,如果講學生易混淆,如不講就是知識點遺漏等問題進行激烈的討論。最后,大家得出,教學中教師怎樣教應根據學生學習及教學情境靈活選擇教學策略,真正做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們在這一次次觀摩,研討中得到了鍛煉、提升,使自己不斷成熟。
三、課堂實踐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1 、聽覺培養法
聽覺培養法就是訓練學生準確聽覺的能力,能夠通過耳朵捕捉正確的音高和節奏,并把它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出來,比如律動、手勢、畫圖、符號等。 比如,筆者在教學中運用以下的方法:首先,培養傾聽能力。學唱新歌前,先讓學生多聽錄音,要認真反復地聽。第一遍要求聆聽相關音樂的情緒速度;第二遍可以隨著旋律的速度節奏等配加上自己的身體動作,或者拍手打節奏感覺音樂的節拍、力度,或者畫旋律線等方式表述音樂;第三遍可以輕輕的跟隨音樂小聲的哼唱。其次,音樂聆聽中發現感受音樂的特點。在聽中哼唱,邊聽邊唱。隨著學生的聽唱,指導他們發現旋律、節奏、結構基本概念,并引導他們在邊聽邊唱的過程中感受發現音樂的特征。第三,透過動作的編配加強音樂的記憶。通過節奏型的拍手、跺腳等動作對音樂進行模仿,邊做邊唱,訓練學生記憶力的同時鍛煉了身體的協調性。
2 、先歌后譜法
可以嘗試著用先學習唱歌后學習識譜的方法來教學。例如:七年級《無錫景》這一課,學生伴著《無錫景》這首歌走進教室,讓他們對歌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接下來學生完整的欣賞歌曲,教師提示學生根據歌曲可以劃拍、感受歌曲,以便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熟悉度。之后學生進行歌曲的學習、演唱,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歌曲的重點、難點部分以及音高,這時再讓學生學習歌譜就不會很難。最后,通過對歌譜的再次視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這樣讓學生對歌曲的理解演繹更加完美,目的是讓學生對識譜沒有心理負擔,通過讓學生自主熟悉去了解音樂、理解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們對樂譜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感受音樂課堂的輕松愉悅,并體驗在此環境下展示自我所取得的成就感,從而更加自覺、主動地識譜。
3 、 律動編創法
繼新課改后,音樂越來越注重能力的培養,創造性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比如音樂的節奏、旋律、音響等。在即興創編活動中培養學生快速反應能力、富于表現力的節奏感、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以及學生對音樂的聽覺、理解、想象等能力的培養。例如:歌曲教學或欣賞教學中,教師給出歌曲或樂曲的第一句、第三句旋律,學生來編創第二句和第四句;或者教師給出前兩句,學生編創后兩句(編創時能寫出來更好,寫不出來的同學只要能哼唱下來就行,教師記譜,目的是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編創完成后,大家一起聽一聽、唱一唱,學生相互評價,教師及時給予鼓勵。節奏練習,如:分小組編創,教師給出基礎節奏型,學生根據這些節奏型即興編創四小節節奏并表演(拍手、跺腳、敲桌、男女輪唱等形式),小組互評優缺點,教師總結評價。這樣在創編活動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還一定程度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4 、整合教材法
中學的音樂課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周一節課,課時很少,每節課都有教學任務,很難實現每節課都安排復習所學識譜內容。學生也是學了后面忘前面,缺少連續性,更不易形成一個完整的識譜系統,學習效果自然不佳。曾看到過集中識譜教學法,這樣很實用。所謂集中識譜教學法,即縮短時間,把原來需要用 2- 3 年時間來學習的識譜內容集中安排到一到二個學期學完,整個教材內容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筆者從去年開始嘗試從七年級運用這樣的教學,效果良好。這樣,既能讓學習內容緊湊,學生可以形成識譜的連續性,又能提前讓學生掌握簡單的獨立視唱技能,進一步激發興趣。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過于集中,會增加難度等。
5 、 活動補充法
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的開展,例如筆者所在學校每年都要舉行的校級、班級文藝表演、藝術節、社團合唱培訓、校園好聲音比賽等音樂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自我展示和表現的舞臺。通過學生們的自編自導自演及集中培訓的方式,激發了他們學習音樂,表現音樂及創造音樂的興趣,同時更激發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了識譜能力。
四、 研究成果應用于教學
1 、 教研能力得到提高,教學方法得到改善
兩年的課題研究,形成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如:聽覺培養法、先歌后譜法、律動編創法及一課多教、同課異構、觀摩研討等教學、教研方法;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隨筆、成品課件各十余篇,課堂實錄三節等有效性資料,在以后的教學中加以運用。
通過兩年的教學研究,課題組成員養成了課題意識、鉆研意識、創新意識、設計意識、反思意識、總結意識。每一堂課前有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課堂上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課下及時反思課堂的優缺點,改進教學方法,并進行及時總結。
2 、 培養學生參與音樂實踐, 增強了學習音樂的熱情,提高了學生的識譜能力
學生在課題實施中有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在每一次的鍛煉中,學生的識譜能力在不斷的提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信,F在的課堂,學生在識譜環節不再膽怯,敢于大膽嘗試,并能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歌曲,學生的演唱、識譜能力得到大大提高。通過研究,學生的審美能力、音樂素養得到了提高,自身的音樂表現力也相應地得到了提高。
五、課題研究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初中階段音樂課本是五線譜版(人音版),我們在教學中也是以識讀線譜為主,但是高中《音樂鑒賞》課卻是以簡譜為主,初高中識譜的銜接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嘗試運用了一些教學方法,雖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存在問題,需要進一步實踐去完善。比如,集中識譜教學法,安排的時間過長沒有效果,安排的時間過短,難度太大,學生不容易接受,集中的這個度,需要今后在教學實踐中得出?傊,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實施有效教學還將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
【識讀樂譜教學中的有效教學行為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有效教學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的論文11-30
淺談鋼琴識譜教學中的親子教學03-29
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的有效利用論文11-10
淺析多元識讀教學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12-05
創設教學情境,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論文02-20
試論高職英語教學中微課的有效運用論文02-21
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論文01-01
淺析數學教學中的有效互動03-28
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實踐論文11-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