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堂教學結構改革的實驗與研究論文
一、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的分析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一般采用五段式(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課、鞏固復習、布置作業),這樣的課堂教學結構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被束縛著,有勁使不上。課堂上以教師講為主,教師滿堂灌,從上課講到下課,學生似乎是在看戲,聽說書,始終處在壓抑、被動的狀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起來,主體作用得不到發揮。
2、跳不出“認知”的怪圈。課堂上,重在傳授知識,教師以為學生聽懂了,就萬事大吉,這樣,教學脫離了實踐,學生的能力、品質、行為習慣的培養就難以達到要求。
3、缺少針對性、實效性。教師主觀地照本宣科,不能及時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4、導致課外作業負擔過重。課堂上,學生不動腦、不動手,輕輕松松,作業壓到課外,各科都是這樣,則課外作業負擔就必然過重,惡性循環,就會影響課外活動的開展。
總之,原有的課堂教學結構,不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能高效地將課程目標落實到位,必須改革。
二、“先學后教,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結構的操作
經過多年探索,我校各年級、各學科普遍地靈活運用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即在課堂上,教師先提示課堂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自學,暴露問題后,引導學生研討解決,教師只作評定、補充、更正,最后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經過嚴格訓練,形成能力。比如,數學課上,先引導學生自己看例題、找規律,再讓學生舉一反三,做與例題類似的習題,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研討解決存在的疑難問題,最后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作文指導課上,先讓學生獨立審題、立意、選材、編寫綱目,同時,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了作文中的主要傾向性問題,最后再讓學生獨立作文。復習課,也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有時一課時一個循環,有時幾課時一個循環。如復習沒一個單元,可這樣安排:第一課時,讓學生看書、復習、質疑問難;第二課時,讓學生綜合練習,力求達到本單元的訓練要求;第三課時,引導學生更正訓練中的問題,再針對問題當堂強化訓練。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時,要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情況,靈活地進行。有時可集中學、集中教,最后練,有時可分散學、分散教、分散練,有時可學一點、教一點、練一點。
“先學后教,當堂達標”的實質,是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先學”、“當堂達標”這兩個環節,是讓學生自主學習,而且“后教”這個環節,也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因為,“后教”是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作評定),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
1、“先學”之前教師要講一兩句,準確地、明確地提示課堂教學的目標,還要指導學生自學,使學生明確自學的方法、目標、要求,讓學生很快地通過引橋,上了自學的快車道。在“先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促進學生高效地完成好自學任務,可及時表揚速度快、效果好,特別是能創造性地學習的學生;可給“走錯”或“迷路”的學生說幾句悄悄話,給他們“指南針”。但教師的講話不宜多,以免分散學生自學的注意力。教師應通過行間巡視、質疑問難、個別詢問、板演、提問、討論等形式進行調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并認真分析:是傾向性還是個別問題,是舊知回生還是新知識方面的問題,把主要的傾向性新問題進行梳理、歸類,為“后教”作好準備。這實際上是教師在修改課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備課”。
2、在“后教”這個環節,教師要做到三個明確:(1)明確教的內容。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后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傾向性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確教的方式。應該是兵教兵,會的學生教不會的,教師只評定對不對,完整不完整,對“不對”的教師要幫助更正,對“不完整的”教師要幫助補充。(3)明確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不能就題講題,只找出答案,而要尋找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還要提醒學生預防運用是可能出現的毛病,這樣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梁,以免學生走彎路。
3、“當堂達標”中教師要保證訓練的時間在20分鐘左右,不得少于15分鐘,讓學生能在實踐中,把剛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訓練的內容重在應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不搞死記硬背;訓練的形式像競賽、像考試那樣讓學生完成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教師不做輔導,學生不得抄襲。這樣的課堂作業猶如“實彈演習”,好比戰場上的高強度的綜合訓練,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如拓寬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磨練學生的意志,增強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培養雷厲風行的作風、嚴謹的態度等等)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檢測課堂教學的效果,即使反饋準確的信息,便于教師課外有針對性的輔導,布置課外閱讀、預習等少量的延伸、拓寬性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靈活運用,舉一反三。
三、“先學后教,當堂達標”課堂教學結構的評價標準
采用“先學后教,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結構,評課標準也必須改革,實現三個“轉向”。
1、評價目標,從“單一”轉向“多元”。從“單一”的評價認知多少,轉向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了多少(學生運用新知識的能力、創新精神、學習習慣等培養得怎么樣),通過評價這一手段,促進教師認真確定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目標,并按照“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結構,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2、評價主體,從“重教”轉向“重學”。從主要評教師怎樣教(教態、語言板書、現代化教學手段運用等)轉向重點評學生怎樣學,看學生自學的情緒,是否緊張地動腦、動口、動手,自學的效果如何。即使對教師的“教”,也要通過教師指導后,學生是否緊張地學習、效果怎樣來評價。這樣,評價主體由“重教”轉向“重學”,促使教師把備課、講課的功夫花到引導學生學習這方面來,不僅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愛學、樂學、會學,能力不斷增強。
3、評價重點,從“形式”轉向“效果”。課堂上能最有效地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真正全面提高了學生素質,特別是能創造性地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就是好課,相反教師講得再好,形式再美也不應算是好課。這樣,教師備課、講課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效,杜絕形式主義、花架子。
我們還采取了階段性評價(即過程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所謂階段性評價,即對課堂教學每一步的效果進行評價。如對教師指導學生自學的評價,就看學生是不是緊張的自學,效果好不好。對學生自學階段的評價,由教師通過巡視、提問、板演、練習等檢測方式來進行,看學生通過自學,解決了多少問題,收獲多少。對“后教”這一環節中教師“教”的評價,則看學生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是不是徹底解決,真正能夠理解、運用。所謂終結性評價,主要是通過當堂完成作業的正確率高低,說明效果好壞。對學生思想、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評價,則在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中結合進行。
四、“先學后教”,“當堂達標”課堂教學結構的運用條件
1、堅決執行教育法規,排除各種干擾,為課堂教學的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特別要節假日不補課、不延長學生在校時間、不加班加點,不加重課外作業負擔,逼著大家集中精力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面向全體學生。全體師生解放思想,統一認識,從心底里相信每個學生可以教好,學校堅持不分快、慢班,堅持優生、差生同桌,堅持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等過硬措施,使每個學生合格,都能自學,會自學,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完成學習任務。
3、全面提高教師素質。千方百計地鑄造師魂,使教師具有高尚的師德,在課堂上一言一行能給學生良好的影響,還要引導教師苦練基本功,提高教師在課堂上引導、點撥的水平。
4、獎優罰劣,加大推進的力度。堅持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改革,寫進了教師崗位責任制和教師津貼工資、獎勵工資的發放辦法中,聘任、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以此實現“一票否決”。
【課堂教學結構改革的實驗與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機械制圖課程改革研究論文04-13
論《混凝土結構設計》課程教學及考核方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論文05-29
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論文05-11
細胞工程實驗教學改革思路論文05-31
民商法的變動在國企改革中的問題研究論文04-27
談談高校計算機實驗室管理改革創新研究08-28
大學生美育類課程改革的研究性分析論文05-31
人體解剖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論文05-12
對于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研究論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