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日益加快,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國際交往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提出,要擴大教育開放,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的水平。在這一理念下,高校國際化進程步伐明顯加大,首先把大學英語定位在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服務上。在課程設置上,主要表現在提供用英語講授的國際化課程,幫助學生適應英語授課、英語學術交流、英語商務和工作交流!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簡稱《課程要求》)提出各高等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按照《課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設計各自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1]這意味著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已成必然趨勢,大學英語作為基礎課程的功能將漸漸退出歷史舞臺,我們進入了后大學英語時代。然而,處在這個轉型時期的大學英語,無論在課程設置、課程內容、還是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都存在突出的矛盾與問題,本研究對大學英語的困境做一些分析,提出基于復合人才理念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路徑構思,以求共勉。
一、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變化與師資素質之間的矛盾
后大學英語時代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等都將發生變化。在我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的情況下,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外語應用能力,尤其是以聽、說為主的國際交流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強。大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存在著一種普遍的懈怠情況;他們中許多人對于我們的英語教學不很滿意;他們畢業后的英語不能滿足社會和工作的需要。[2]5由此可見,大學英語通用課程的教學與學習者及社會的需求聯系不緊密,難以維系基礎英語的課程地位。在這種需求變化的形勢下,課程目標不能再停留在“打基礎”上,而是培養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2]8因此,有學者倡導從通用英語到專門英語的全面轉向,“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將成為21世紀的英語教學的主流”。[3]與之相呼應,《課程要求》提出“各高等學校將綜合英語類、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等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有機結合,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英語應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訓練和提高”。[1]為了順應形勢的變化,各高校紛紛對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和教學進行改革,相繼曾設語言應用類、語言文化類和專業英語類課程。然而,課程設置的增加和變化,意味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化,對師資的素質要求也隨之發生變化。由于后續課程的主要目標為提高英語應用能力,開設的課程內容具有學科性的特征,要求教師以學科內容為核心,用目標語來進行某門學科知識的教學。教學內容的變化對教師知識結構產生巨大的挑戰。原來可以從容應對聽、說、讀、寫類基礎課程教學的大學英語教師,在面臨應用類課程如商務英語、法律英語、旅游英語,尤其是理工科英語應用課程等進行授課時,教師的專業背景和課程內容、學生學習需求之間的差距就更加凸顯。教師們常常因為缺乏專業知識或行業實踐經驗[4],或者“學科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結構不合理或不足”[5],從而引發各方面的教學困難,如教學深度和廣度欠缺,效果難以凸顯等,使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積極性受挫,最終影響教學質量。
(二)大學英語非學科地位與大學英語
教師專業發展的矛盾蔡基剛指出,大學英語不僅不是學科甚至連研究方向也談不上,因為作為學科,第一,它要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對象;第二,要有完整的理論體系或知識系統。大學英語具有雙重性。對教師和研究者來說有學科的特征,對學生來說只是一門課程。正因為這種雙重性,使課堂教學內容和他們的研究內容可以不一樣。[6]因此,許多大學英語教師白天工作教的是英語聽說讀寫,晚上自己研究的是莎士比亞或喬姆斯基,但外語教學和文學或語言完全是兩回事。[7]這種教學內容與研究內容的不相關性,客觀上減少了教師們對科研的時間與精力的投入,因而直接影響了教師們的專業發展,這種影響即使在轉型時期也是很廣泛的,因為這個時期仍然有很多高校的很大一部分教師從事基礎課程教學。另一方面,對于從事后續課程尤其是語言應用類和專業英語類課程教學的老師來說,在大學英語時代,教師們遵循的是英語專業的教學思路,卻沒有獲得英語學科地位和專業身份認同;而“后大學英語時代”導向的是專業英語的教學思路,卻缺乏后者的專業水平和學科思維。[8]在知識結構上,大學英語教師普遍缺少專業知識和跨學科視野,因而缺乏學科方向感和認同感。因此,在專業發展上,因為學科地位和專業認同的缺失而缺少科研的源動力。雖說有一些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跨部門上課,有利于自己的專業發展,但是因為學科屬性和身份的不確定性,其專業發展方面始終受限,發展機會也有限。由此可見,大學英語的非學科地位使大學英語教師陷入身份尷尬,進而對其專業發展造成不可忽略的.影響。
(三)大學英語部門轉型與定位的問題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問題不僅關系到學生和教師的發展問題,還關系到大學英語部門的發展問題。隨著大學英語課程基礎論的淡出、大學英語英語課時與學分的削減,很多高校大學英語部門正在探尋改革與發展的出路。但是,要改革進取,走學科建設的道路,內部整合卻阻力重重,還要考慮很多復雜的問題和因素,其中學校整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問題、學科建設、課程整合、建設與開發等就是大問題。如果維持原狀,像大部分高校一樣設立大學英語后續課程或者拓展課程,這些課程的質量由于師資問題影響而受到一定的質疑,隨著大學英語課時的縮減使其甚至陷入被邊緣化的境地。如此,對于大學英語部門來說,它的優勢和主體地位就會被削弱甚至消解,大學英語教師的主體地位也會喪失,教師整體的凝聚力就會消減。如果不能解決大學英語課程的定位問題和教師的身份問題,大學英語部門很可能會面臨著越來越尷尬的境遇。在探索轉型的努力中,也有少數高校正在開始新的嘗試,如北京外國語大學設立了專用英語學院,對原大學英語部的課程與師資重新分類整合。學院不獨立招生,屬于教學科研型單位,主要為本校非英語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英語課程,并進行專門用途英語教學研究。專用英語學院下設三個教學部、一個研究中心(ESP研究中心)和四個教研室(聽說教研室、讀寫教研室、翻譯教研室和專業教研室)。不置可否,這種探索對于課程改革與師資隊伍的重新整合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卻沒能從根本上解決大學英語面臨的深刻的矛盾與問題,人才培養定位的問題、教師身份與發展的問題以及大學英語部門的地位與發展問題沒能得到根本的解決。畢竟,后大學英語時代要解決的不再是課程內容之爭的問題,也不是教學方法分歧的問題,而是課程規劃、設置與實施是否適合社會、學生需求和本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問題。
二、復合型人才———內涵、特征與途徑
20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9][10][11][12]提出培養復合型人才。所謂復合型人才,是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但一般是兩個)專業(或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其內涵應該包括兩個層面。一是指不同學科以及不同專業的復合;二是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復合。復合型人才應該具有以下特征:(1)基礎寬厚,知識面廣。復合型人才要基本通曉兩個(或兩個以上)專業的相關知識;因此具有較寬的知識面和寬厚的基礎,從而為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提供了條件,也為不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2)知識的交融性。復合型人才具有多學科的知識,但這些知識絕非松散而沒有聯系,而是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知識,并成為新的思維方法和綜合能力的萌發點,不僅有助于解決本學科、本專業的問題,而且更容易有所創造。學科知識能否融合并綜合地發揮作用,是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標志。(3)能力的綜合性和創新性。寬厚的基礎和多學科知識的交融有利于能力的形成,但這種能力不是各學科能力的簡單相加,而是彼此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并在多種能力的基礎上形成綜合能力,在實踐中發揮其綜合功能。通過不同學科知識和能力的融合而達到對原來的知識、能力的超越,用一種全新的思維方法來思考所遇到的問題,提出新的解決辦法。[13]復合型人才培養是教育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大學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可能路徑
復合型人才的理念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吳鼎民教授提出大學英語教學“三套車”的構想,即把英語語言、中外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系統地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之中,把大學英語課程改造成英語語言學習和技能訓練、跨文化交際以及通過英語獲取多學科知識的一門綜合性的、多功能的課程。[14]這是一種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教育取向。然而,大學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隱藏著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學生方面的,即學生尤其是非重點院校和一些理工科專業的非英語專業學生,由于英語基本功不夠扎實,他們在該模式下的課程學習停滯不前甚至望而卻步。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如前所述的教師知識結構和素質方面的問題,即師資的嚴重缺乏使復合型人才培養難以系統實施。這兩方面的問題使我們認識到,大學英語不可能實施英語專業復合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可以在各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中起重要的銜接與服務功能,據此,我們提出復合型人才培養視域下大學英語改革的可能路徑,分別如下。
(一)打破大學英語與專業課程的模塊分割局面,實行校本大學英語課程改革頂層設計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方案設計到組織實施,甚至到評估考核,都需要學校管理部門和各二級學院與大英部共同出謀策劃,進行三方溝通、協調與合作的校本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是指從最高端向最低端、從一般到特殊、自上而下展開推進的設計方法,被廣泛運用于不同的領域。頂層設計作為一種宏觀、系統、上下貫通的設計理念和方式,要求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建構不僅要兼顧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更要關注學校、二級學院的人才培養方案,關注校內各院系人才培養目標的貫通性、一體性。通過頂層整體設計課程,高瞻遠矚,既謀全局,亦謀一域,展現學校的人才培養與個性化發展的特色,為學生發展創造更大的成長空間和機會。要實現這點,首先要打通大英部與二級學院之間的合作渠道,打破大學英語課程與專業課程的模塊分割局面,實現大學英語課程與專業課程的無縫對接,體現大學英語課程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功能,實現人才與資源的共享。人才培養目標設計方面,培養目標是整個課程規劃的靈魂,它表明培養什么人的問題;而大學英語與專業課程具體目標是課程設計的綱領,應該既是體系化的,又是開放性的。體系化與開放性體現在二者培養目標的交集上,即培養具有較高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職業方面或學術方面)的國際化專業人才。大學英語與專業的有效融合,才能實現“1+1>2”的效果,因此,與各二級學院合作進行人才協作培養就成為大家的期望所在。在制度設計層面,學校教務管理部門應與相關部門通過政策調整和制度變革,為改革的深化提供一整套的政策保障措施,如課程的設置、課程評價考試制度、教材的編寫使用、教師的培訓和考核等。這些制度的有效制定,既是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結構系統的有力保障和有機構成,又對學校的整體課程整合起到推動作用。
(二)基于需求分析進行課程目標定位和設置,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
一門課程的設置與教學成功與否,關鍵還是看該課程是否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因為課程目標的制定是與國家對外開放的政治經濟需求緊密相關的,也是與社會和學生的需求緊密相關的。[2]6如果學生正在為四六級考試而苦惱和掙扎的話,與四六級關系不大的課程肯定與學生的暫時性需求相左。如果學生基礎好,四六級考試都考過了的話,我們還是把英語當做基礎課程來教授的話,該課程就與學生的長遠需求及社會需求相沖突。因此,后大學英語時代的課程體系應該體現需求化、可選擇化、系統化、個性化及動態化的特點,建立多層次、多類別、分級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該體系可以分為三類:通識基礎課程、高級技能課程、學科融合課程,后者包括ESP課程和文化類英語課程。上述三類課程可以針對不同院系的學生英語實際水平和專業學習與發展需求,進行訂單式培養。但是,這要求大學英語做好課程目標定位,使大學英語與各院系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效融合,在加強與其他非英語專業院系的聯系與合作的基礎上,結合二級院系人才培養方案,認真調研、準確判斷,研究制定出基于各專業院系需求的個性化、銜接性的大學英語課程模塊,為專業學生深入學習專業英語打基礎。既要考慮專業性與基礎性要求,也要考慮社會需求和學生的個人需求,照顧學術性與行業性的需求;既要避免所開設的課程與專業課程重復、搶學分的現象,也要做好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銜接,甚至可以與二級學院交叉開設課程,互通有無。這樣,大學英語與各個學科間的復合、交叉與滲透就必然會得到有效加強,有利于促進大學英語與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設計出有特色的而又適合社會與學生需求的大學英語課程模塊,甚至對全校的學科課程模塊的系統設置也有促進作用。同時,這意味著學生有更多選擇和發展的機會,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可望得到有效提高,也有助于提升學生英語技能水平,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真正做到“人才培養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15]
(三)加強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學科和專業發展意識和行動
方東指出,進行跨學科和跨專業的復合人才培養教育,其師資隊伍必然有著不同的學科及專業背景,專業師資的這種特殊性直接導致了復合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師資配置上的致命缺欠———各自獨立、缺乏協同性。他提出,要在復合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引領下改造和重塑教師隊伍。要以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為指導,實現教師在學科和專業立足點上的轉化,盡快找到新舊專業間的結合點。[16]首先,要對師資隊伍建設和培訓進行統一規劃,形成有效的機制,確保教師得到學習和提高的機會。教學單位可以統一安排和部署,分批分人次選送教師出外培訓,實施訪問教師計劃,使教師可以通過出國、進修、培訓和觀摩,加強專業學科知識和先進理論的學習,擴充專業視野,提高專業技術和教學水平。但是,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師們面臨著師生比例失調、大班教學、教學任務繁重、進修機會少、無暇參與校外的教師培訓等問題,在這種情形下,校本教師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根據教師們的需要進行訂單式的教師培訓,聘請專家和優秀教師來校講座和培訓教師,確保教師得到學習和發展。同時,也可以成立教師專業共同體,或組建專業課程教學團隊或科研團隊,鼓勵教師們根據自己的課程、興趣和發展方向,成立和加入不同的專業發展小團隊,如公共英語教學團隊、專業課程團隊、二語習得團隊、文學研究團隊等。團隊成員共同定位發展目標,建立團隊內部管理、評價體制與運行機制。在專業理論知識、教育技術、教學實踐性知識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凝聚力量,新老搭配,互助合作,整合與配置資源。同時,教學部還可以開設特色精品課程,鼓勵教師跨學科合作,組建跨教學部門、跨專業的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讓教師在團隊共同實踐和合作互助中得到收獲,較快成長。
四、結束語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教務管理部門統籌規劃、制定有效的保障制度,也需要大學英語工作者與組織者在充分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做出準確判斷,設置出有校本特色的課程體系。大學英語從單純的基礎英語教學向專業英語基礎知識教學轉變,將引發整個大學的課程設置、教師隊伍、教學資源,乃至教學評價的改革,引發的是整個學校教育理念的改革。只有抓住機會,銳意改革,主動創新設置課程體系,使學生與社會的需求得到滿足,使教師專業化往深度發展,創造三贏甚至多贏的局面,才能促進大學英語持續健康發展。
【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問題與對策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