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考前心理問題探究
學生患上考前綜合癥,與學生的自身狀況、家庭與社會環境、當前的教育體制等多種因素有關。以下是yjbys小編為您搜集整理的畢業生考前心理問題探究論文,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摘要:對高三學生高考心理問題形成原因、表現及解決措施,談幾點粗淺認識。
關鍵詞:消除;焦慮心理;應對措施
隨著高考的臨近,身處高三年級的學生大部分都會出現心理問題,個別學生還會陷入極度緊張和焦慮不安狀態,甚至出現一系列生理反應,作為高三帶班教師,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這種不良心理將直接影響學生復習備考的效率,導致其水平發揮失常,高考成績下滑,給學生本人及其家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下面,本人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就高三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表現及解決措施,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考前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高考前三輪復習過程中,學生普遍會表現出一系列不適應的狀況,身體上主要表現出心悸,多汗,面部潮紅,厭食,嘔吐,女生還會有腹痛、月經不調等癥狀;精神上會出現疲憊困乏、緊張焦慮、煩躁恐懼、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丟三落四等癥狀。上述情況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叫“競技綜合征”,我們習慣上把它叫做“考前綜合癥”;忌峡记熬C合癥的學生在學習狀況上主要表現為上課無精打采,看書頭昏腦脹,學習成績、學習效率停滯不前甚至嚴重倒退等等。
二、成因分析
學生患上考前綜合癥,與學生的自身狀況、家庭與社會環境、當前的教育體制等多種因素有關,概括起來分析,主要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內部因素。
1.遺傳基因。由于每個人受父母遺傳基因影響的不同,表現在神經系統對外界的刺激反應上也有強弱的差異。神經系統脆弱的人,對環境刺激就容易產生較強烈的反應,而神經系統強的人即使有較強的刺激,也只產生微弱的反應。
2.個體的認知評價能力。認知評價能力包括個體對刺激性質的認識程度、自身的利害關系以及自己對應付刺激能力的評估等。如果一個學生把高考當作決定自己前途命運的唯一出路,而且對自己應對高考的能力評價過低,其考試焦慮程度必然會高。而如果只把高考看作升學就業的途徑之一,并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客觀評價,其焦慮程度就不會很高。
3.知識儲備。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會對其焦慮程度產生重要影響。一般來說,平生學習努力刻苦,基本功扎實,復習全面,準備充分的學生,在考場上就會情緒穩定,信心十足,精神飽滿。反之就會出現精神緊張,坐臥不安,焦慮加劇的狀況。
4.心理素質與性情。心理承受能力強、性格外向、直爽開朗的人較少產生焦慮情緒,內向、虛榮心強的人,容易出現明顯的生理、心理反應。而甘居人后或對考試結果抱無所謂態度的人,其生理心理反應幾乎微乎其微。例如女同學因為心理較為細膩、敏感,相對男同學來講更容易患上考前綜合癥;理科生一般比文科生更為冷靜理智,所以患考前綜合癥的人數也會比文科生少。
(二)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家長對待子女學習成績的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心理狀態。對孩子的管理過于嚴厲,對孩子的成績過度關注都會增加他們的心理焦慮程度。
而寬松民主的家庭氛圍不但能養成孩子良好的個性,也不容易使他們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
2.學校環境。在應試教育依然大行其道的今天,學校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生存發展,為了提高升學率、上線率,學校拼命向學生施壓,無邊無際的題海,無盡無休的考試,膽戰心驚的排名,將學生壓得簡直喘不過氣來。大部分學生整天為了分數為了成績惴惴不安,憂心忡忡。一輪輪的考試,他們得到的是失敗消極的心理體驗,考試次數越多,焦慮程度越高。
3.社會關注。高考前夕,各種媒體對高考的集中報道接連不斷,各種各樣的高考信息也紛至沓來,給學生原本就不平靜的心理更增添了一份不安,以關愛為名的禁止鳴笛等措施也給學生帶來無形的壓力,沸沸揚揚的各種社會贊助也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
4.就業壓力。隨著社會的發展,招工就業的壓力逐漸加大,考入理想的大學被看作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面對高考,大部分學生都會不同程度地出現焦慮心理。
三、應對措施
患上考前綜合癥的同學往往會陷入了自卑、急躁的情緒中,想學習覺得有勁使不上,想睡覺又睡不著,整日心情煩躁,郁郁寡歡。此時老師如不采取措施,幫助學生排解壓力,宣泄情緒,將直接影響復習備考工作,甚至造成嚴重后果。本人在從教高三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種辦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情緒感染法。
身處非常時期的高三學生敏感多變,情緒極易受到感染,此時教師的情緒是振作還是沮喪,是高漲還是低沉都會對學生的情緒產生影響。因此教師首先要善于調控自我情緒,在與學生交往中始終做到精神飽滿、情緒高漲、態度親切、樂觀自信,在班級中創設出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團結互助的和諧氛圍。在課堂上做到教態端莊不失活潑,用語生動詼諧,教法靈活多樣,提問引人入勝,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他們受到美好情緒的感染,振奮精神,激勵自己努力學習。
(二)信心激勵法。
一是對學生的優點、進步多給予肯定并誠懇地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讓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二是幫學生將奮斗目標分解為一個個遠近不同的具體目標,當他們每天進步一點點時,多用語言和行動鼓勵學生,讓他們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以積極樂觀的狀態投入學習。三是在班里多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鍛煉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三)勞逸結合法。
要幫助學生科學安排作息,勞逸結合,張弛有度。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有的同學早晨適合理解,晚上適合記憶;有的同學上午邏輯思維活躍,下午形象思維活躍;還有的同學善于用視覺記憶,有的則聽覺記憶發達。因此要根據他們不同的特點,幫助他們安排出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充分利用大腦的最佳學習時限,同時采取多種多樣的復習方法,以獲取最大復習效益。
(四)體育鍛煉法。
高考臨近,許多同學放棄了鍛煉時間,整天埋頭苦讀,學得昏天黑地,體質也急劇下降。這時要告訴學生“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提醒他們良好的身體是成功的保障。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每天可以抽出一定的時間跑跑步,做做操,打打球等,以增強體能,放松身心,緩解壓力,提高學習效率。
(五)心理調節法。
針對考前失眠的同學,最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解除思想包袱。失眠往往產生于對考試的緊張心理,以及對失眠后果的過度擔心,因此一到睡覺時間他就想到會失眠,結果越想越睡不著,越睡不著越想到失眠,最后形成惡性循環。其實,失眠的危害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大,據醫務人員介紹,失眠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考生正常智力水平的發揮,其真正危害在于失眠者會過度夸大失眠產生的消極影響,也就是說,失眠所造成的心理影響遠遠大于其身體影響,所以只有不怕失眠才能不失眠。
做為老師,要對失眠同學講明上述道理,幫助學生解除心理負擔,告訴學生睡不著時要順其自然,不強迫自己睡覺,可以起來看看書,想睡覺時再睡。同時,教育學生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即使睡不著也要堅持早起,不要以睡不著為借口逃避自己該做的事,要像正常人那樣生活。此外讓學生臨睡前喝杯牛奶、用熱水泡腳等方法,也可以起到鎮靜中樞神經,幫助入眠的作用。
當然,要消除考前綜合癥對學生的影響,除了老師、學生想辦法外,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面的努力。做為學生家長,不要給孩子確定不切合實際的目標?记跋“你放松心情去考”、“考得不好我們不會怪你”之類的話也不宜多說,說多了同樣會讓孩子產生緊張情緒。因為孩子這時已知道考試的重要性,家長太啰嗦反而適得其反。做為學校,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有條件的可配備專業心理教師,開設心理健康講座,經常性地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
【畢業生考前心理問題探究】相關文章:
民事賠償與量刑問題探究11-28
社區矯正問題探究02-24
關于女碩士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03-02
道德教育根源問題探究11-14
探究審計實驗現有問題與應對12-12
淺談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中的“問”12-01
中職口語交際教學問題及策略探究11-21
體育教學與問題學生轉化探究論文03-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