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淺論化學教學中學生思維滯后的成因與對策

        時間:2024-06-26 11:06:4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淺論化學教學中學生思維滯后的成因與對策

          摘要:課堂上教師不顧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發展規律,在教學設計、教學手段選擇等方面存在偏差,師生之間思維不能有效銜接,致使學生思維滯后。文章從“師、生思維不對稱”等四個方面剖析了學生思維滯后的形成原因,并從“營造寬松氛圍,樹立學習信心”等三方面闡述了應對學生思維滯后的策略。

        淺論化學教學中學生思維滯后的成因與對策

          Abstract: The classroom teacher regardless of cognitive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law students, there is a deviation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aspects of choice, not effective convergence of think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sulting in students' thinking lag. Articles from four aspects, "teacher-student thinking asymmetry" and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slow form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and from the "create a relaxed atmosphere, and establish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xplained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strategy to deal with the students' thinking lag.

          關鍵詞:化學教學;教師;學生;思維滯后

          Keywords: chemistry teaching; teachers; students; thinking lag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學生在解答或回答問題時,詞不達意,答非所問,也有同學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無動于衷。每每出現這種現象,不少老師簡單地歸結為:學生學習不努力、不刻苦,學習習慣差,甚至是認為學生頭腦笨,不開竅。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不顧學生的認知能力,違背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在教學設計、教學手段選擇等方面存在偏差,致使學生思維滯后,無法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一、學生思維滯后的形成原因

          1. 師、生思維不對稱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維敏銳、靈活具有創新性和批判性有助于問題的理解;相反,思維遲緩、不敏捷則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會發現一頭熱的現象,教師講得是口若懸河,津津有味,自得其樂。而學生是不知所以,一頭霧水,其根本原因是師、生的思維不對稱。學生處于智力、思維的發展上升期,其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思維的邏輯性、思維的靈活性與敏捷性還都不完備,無法達到與教師的思維同步,特別是像一些具有發散、開放性問題或是規律揭示、空間想象及綜合運用等思維要求較高的問題,學生更是應接不暇,無法跟上教師預設的思維要求,出現思維滯后或“掉隊”。

          2. 學、教需求不吻合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發現被教師認為是難點的知識,而在學生看來并非真正的難點。相反,對于一些難以理解和把握的知識,學生迫切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剖析、仔細的講解,教師卻輕描淡寫一帶而過。再有,教師講到自己得意之處,十分興奮,對學生已懂的問題和已掌握的知識仍然滔滔不絕地重復講解,引起學生的厭惡,表現出情緒不安,不愿聽講。這就導致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需求不相吻合,當學生真正遇到那些難點時思維無法跟進。

          3. 學、教思路不合拍

          學生的學習是一環扣一環,逐層推進,是一種螺旋式上升,如果某一環節中出現了差錯必將加大后續學習難度。此時,教師若仍然按照自己的教學習慣,沿用過去的教學思路組織教學,而忽視當下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學力,其教學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另外,我們時常發現在指導學生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只是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按照自己固有的思路講解,而沒有沿著學生的思路去分析錯誤原因,沒有理解學生的心思,以至于同樣的問題是一錯再錯,屢教不改。師、生之間這種學、教思路不合拍必然會導致師生思維的脫節。

          4. 師、生興趣不一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學習的對象上,使感知變得活躍,注意力集中,觀察敏銳,記憶深刻而準確,思維敏捷而豐富。如果教師所提的問題通俗、老套,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將無法驅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無法實現教師與學生的思想碰撞和思維共振。相反,無趣的問題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致使學生思維疲勞和滯后。

          二、應對學生思維滯后的策略

          1. 營造寬松氛圍,樹立學習信心

          人本主義學家羅杰斯曾經說過: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反之,如果學生心理感到不安全,害怕回答或解答問題時出現差錯遭到同學譏笑和老師的白眼,導致學習缺乏信心,注意力很難集中,不愿意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出現思維漂移,走神、開小差就在所難免了。所以,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學習心理的呵護,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給予學生成功體驗,樹立自信心,保護好勝心。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體驗,用積極的態度多肯定、多表揚,鼓勵學生不怕出錯,大膽質疑,和同學、老師“同呼吸、共命運”,不斷地進行思維的碰撞,體驗成功的愉悅,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

          2. 暴露思維過程,讓思維看得見

          課堂上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的真實思維過程,了解學生在學習思考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才能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或進行輔導,而不至于“盲人騎瞎馬”[1]。把本來不可視的思維過程(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可視化的思維更有利于理解和記憶,有利于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梢暬季S能通過對思考方法及思考路徑的梳理,能將知識表征背后的思維規律、思想方法和路徑,進行可視化的呈現。

          當然,這種暴露思維過程,讓思維反饋是雙向的。一方面教師要及時把握學生的思維脈搏,通過師生間的對話暴露學生的觀點和想法,使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清晰可見。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如動手實驗、圖表制作、模型搭建、思維導圖等,把學生內隱的思維方式、思考過程通過動作、圖片、文字、符號等表征形式外顯出來,暴露思維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觀察,發現學生的喜怒哀樂,通過對學生的面部表情捕捉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果學生全神貫注的聽講,目光炯炯有神,并不時地點頭或是做筆記,說明學生理解教師所講內容。相反,如果學生無精打采,心神不寧或是昏昏欲睡,則說明學生對教師所教內容不感興趣,造成思維滯后,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改變單調、枯燥的文字信息,使其轉化為屬性豐富、容易記憶有高度組織性的可視形式,使它與大腦考慮和解決問題的自然方式相吻合,實現思維過程和表達的可視化。通過可視化的表達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和思維的能力,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同分異構體書寫的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元素的成鍵規律,并把這些規律用簡單的圖式呈現出來,以解決相關問題,使知識點背后的思維方法達到呼之欲出的境界,寓思維方法于問題解決之中。   “立方烷”(C8H8)的碳干結構是一個立方體,試分析其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各有幾種?

          立方烷的8個碳原子(立方體的8個頂點)是完全等價的,故可將一個Cl原子固定在一個碳原子(假設為a)上,移動另一個Cl原子,不難看出有3種等效的碳原子(b、c、d)。所以,立方烷的二氯代物共有3種同分異構體。

          立方烷的三氯代物是在二氯代物的基礎上再進行取代,(Ⅰ)中有2種不同的H原子(a、b),故三氯代物有2種,(Ⅱ)中與任意一個與Cl原子鄰位(畫○)上的H原子都不能再發生取代,(Ⅱ)中只有位置c上的H原子可以取代,所以立方烷的三氯代物有3種同分異構體。

          3. 稚化思維,實現思維無縫對接

          化學教學中,我們常常是以己度人,用自己的知識對學生要求,這顯然是不公平也是不合理的。相反,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稚化自己的思維,有意識地退回到與學生相仿的思維勢態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揣摩學生的學習心理,依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和學力,站在學生的思維角度,按照學生的思維習慣和思考方式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師生之間思維的無縫對接,這樣的思維才有活力,才能接地氣,真正使教與學融為一體。

          稚化思維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可以在學生似是而非時稚化,還可以在學生心中有卻口中無時稚化,也可以在學生完全不明白一個問題的思考過程時稚化。但無論何時稚化都必須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疑學生所疑,想學生所想。依據學生思維受阻的成因進行設疑,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教師“裝瘋賣傻”,表現出對所設疑問的新鮮感和陌生感,和學生一起追根溯源,最終以求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如銅和混酸反應的定量計算問題一直是學習的難點,學生不能按照正確的思路分析,抓不住問題的實質要點。為此,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稚化思維的策略,收到較好的效果。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想請大家一起幫我討論探究銅與稀硫酸、稀硝酸混合物反應的定量計算問題。

          生:我覺得首先要明白三種物質間發生了哪些化學反應,生成了什么物質。

          師:有道理。

          生:據我所知,銅和稀硫酸不反應,銅和稀硝酸反應生成Cu(NO3)2、NO和H2O,所以只要分析銅和硝酸哪個不足就可以了。

          師:是這樣?

          生:不對,既然是混酸,硫酸應該有所作為,具體是什么道理我還沒有想清楚。

          師:是呀,硫酸應該有所作為。剛才同學說銅和硝酸是反應的,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

          生:我知道(板書)。

          3Cu+8H++2NO3-=3Cu2++2NO↑+4H2O

          生:哦,我知道了。硝酸本身電離產生的H+和NO3-是1∶1的關系,但實際參加反應的H+和NO3-是4∶1,說明硫酸提供了H+。

          師:硫酸提供H+了嗎?

          生:我看不一定,如果僅是銅不足,就可以認為是硝酸與銅反應。

          生:我認為不能把硫酸、硝酸孤立起來看,在溶液中應分析H+總量與NO3-、Cu的三者關系。

          ……

          師:同學們,通過討論,我們厘清了銅與混酸反應的實質,在酸性環境中NO3-將Cu氧化。所以,在銅與混酸反應的定量計算中,關鍵是H+(總量)與NO3-、Cu三者量的關系,然后按不足量計算即可。

          上述案例中降低了學生的思維起點,從最基本的銅和稀硫酸不反應而和稀硝酸反應的知識入手,通過對話使思維逐漸深入,最終得出反應的本質,從而使銅與混酸反應的計算問題迎刃而解。

          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稚化自己的思維這既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藝術。當然,這種稚化不能使自己真的被稚化,也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在裝傻。所以,稚化的方式、稚化的力度以及稚化的時機需要教師在實踐中去把握和體會。

          參考文獻

          [1] 孫式武.課堂教學中師生思維同步的實現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 ,(8):44-46

        【淺論化學教學中學生思維滯后的成因與對策】相關文章:

        體育教學中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研究論文02-12

        中學數學教學難點的成因及對策11-14

        員工跳槽成因及對策分析12-02

        淺談中學生英語閱讀不良習慣的成因及其對策11-20

        高中英語教學評價:現狀、成因與對策12-03

        淺論現代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11-23

        淺論教師教學風格構成因素的研究12-10

        論課堂消極情緒的成因及對策11-30

        淺論高層建筑火災撲救對策02-21

        淺論影響電子文獻服務的因素及對策12-11

        • 相關推薦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亚洲区视频在线看 | 亚洲乱码AⅤ日本电影 | 网爆热门视频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香蕉中文日韩v日本 | 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