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牛頓運動定律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實行,對教學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實現素質教育,以往那種單純的依靠增加課時,重復教學很難完成教學目標。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實施有效教學,才能提高課堂質量。
牛頓運動定律這一章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屬于教學的重點,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石,而且也是高考的重點,每年都會有很多的題目都涉及到這一章的知識。雖然在教學中,很多物理教師都十分的重視這一章的教學,采取多字辦法改善教學,但取得的教學效果仍不明顯,下面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1 精心備課,把握教學重點
教師在備課時,必須注意教學目標的全面性。要從“知識和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過程和方法”這幾個點全面的備課,從而保證在教學中能夠很好的實現高中物理教學的總體目標。
首先是利用好教材資源。把教材內的各個教學重點的聯系和區別要把握好,結合教材設計出學生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例如這一章教學的目標就是:
(1)通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物體受力之間的關系。
(2)理解牛頓運動定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3)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
(4)認識單位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意義。知道國際單位制中的力學單位。教學的重點就是讓學生熟練的掌握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而教學的難點就是其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受力分析。因此教師在備課時應該仔細的考慮這些問題。
其次教師要科學的利用生活資源。把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的生活現象引入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把生活中常見的力學現象設計到教學之中,第三是使用網絡資源。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優質的網絡資源,與教學內容進行結合,以便在教學中合理的使用。教師在備課時還應注意教學問題的生成。在完成教學內容的備課后,還應該考慮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哪些學習上的問題,預測學生會有怎樣的反應,自己要如何的處理這些教學問題等。要保證課前備課的有效性,要有充足的準備,為課堂有效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2 整合多媒體資源,開展情境教學
多媒體生動直觀,在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開展情境教學中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梢匝杆俚陌褜W生帶入情境,借境感悟,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師在課堂上導入新課時,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先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也可以讓學生欣賞一個鏡頭,剛一上課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到教學當中來,為后面的教學奠定基礎。
例如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先帶領學生回顧2000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觀點: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然后來到17世紀,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的看法,他指出:物體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沒有加速和減速的原因,這個速度將保持不變。為了證實結論的正確,伽利略設計了一個理想實驗(thought experiment),然后利用一個跟他的理想實驗裝置相似的實驗向大家介紹一下伽利略的實驗。教師可給學生播放視頻片段:有兩個斜面,用一個小球放到左邊的斜面上,放手后小球從左邊斜面上滾下后滾到右邊的斜面上。在有摩擦力的情況下,到達右邊斜面的高度比左邊的釋放高度要低。學生對這一問題有著直觀的認識,教師再適時的把學生引導本課的學習上,學生則會以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投入到課堂學習,保持高度活躍的思維,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的內容。
3 鼓勵學生不斷探索,培養創新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所有的同學,與學生保持一種平等的關系,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勇于質疑,教師要對學生的疑問及時的給予解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對于比較有代表性的提問,要給予適當的表揚,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二定律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道例題:一個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體,質量是2 kg,在水平方向受到5.0 N的拉力,物體跟水平面的滑動摩擦力是2.0 N。(1)求物體在4.0 s末的速度;(2)若在4 s末撤去拉力,求物體滑行時間。
本例題在原題基本上增加了一個運動過程,目的是強調過程圖和受力圖的重要性。因為有些學生對此不夠重視而導致錯誤,尤其是以后遇到復雜問題的處理時更加突出,比如不注意各段運動中物體受力情況的變化和與之相關的加速度的變化,用前一段運動的加速度代入后一段運動方程進行運算,得出錯誤結果。但教材中節練習題和章后習題中沒有這類題目。學生在經過探索和嘗試后很難對這一問題進行解答。這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確定研究對象→分析過程(畫過程圖),進行受力分析(畫受力圖) →運動情況(嚴密邏輯思維的強化非常重要)
前4秒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
引導學生討論:若無第一問如何解?實際第一問的結果是第二問的初始條件,所以解題的過程不變。引申:這一類題目是運用已知的力學規律,作出明確的預見。它是物理學和技術上進行正確分析和設計的基礎,如發射人造地球衛星進入預定軌道,帶電粒子在電場中加速后獲得速度等都屬這一類題目。
4 合理布置有效作業,鞏固強化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結束后,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必須要保證作業難易適度。布置給學生的作業如果太難,則會對學生的積極性產生不利影響,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反之,如果教師布置的作業過于簡單,就很難發揮強化和鞏固知識的目的。很難實現作業的應有效果。因此,教師布置作業時,要堅持多樣化原則,除了考慮知識的強化和鞏固,還應考慮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教師布置作業時還要考慮作業的趣味性。由于物理知識十分的乏味,作業不能是機械、重復性很高,缺乏趣味性的作業。應該布置有趣味性的作業,調動其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例如可讓學生完成這些習題:
1.光滑豎直圓槽,AP、BP、CP為通過最低點P與水平面分別成30°、45°、60°角的三個光滑斜面,與圓相交于A、B、C點。若一物體由靜止分別從A、B、C滑至P點所需的時間為t2。 某火箭發射場正在進行某型號火箭的發射試驗。該火箭起飛時質量為2.02×103 kg,起飛推力2.75×106 N,火箭發射塔高100 m,則該火箭起飛時的加速度大小為?m/s
2;在火箭推動力不變的情況下,若不考慮空氣阻力及火箭質量的變化,火箭起飛后,經?s飛離火箭發射塔。(g=9.8 m/s2)
3.某同學從五樓的陽臺處釋放兩個易拉罐,一個盛滿水,一個是空的,它發現空易拉罐比盛滿水的易拉罐晚落地一段時間,它想這一定是空氣阻力引起的,于是他設計了一個測定空易拉罐所受空氣阻力的實驗。他先測出了易拉罐的質量m,又測出了一層樓的高度h1,及五樓地板到陽臺窗口的距離h2,他再請來另一同學在樓下用秒表測出空易拉罐從五樓陽臺窗口到落地所用時間t。根據以上數據,求出空氣阻力的表達式。
上述三道題就比單純的讓學生去做各種選擇填空有意思的多,減少了學生枯燥的解題過程。同時還能對所學的知識很好的進行鞏固,并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提高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腦筋,大膽的探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對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不斷的進行優化,探索教學的有效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改善物理教學,真正的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牛頓運動定律教學】相關文章:
關于淺談新課程改革論文(精選6篇)04-27
新課程下的“快樂”體育教學08-30
淺談動漫造型意識下的動畫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論文05-30
關于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論文08-09
淺談高校的思想政治專業教學改革06-13
淺談高中美術新課程《美術鑒賞》的有效教學06-10
淺談關于高校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思考04-30
新課程下初中美術情境教學的嘗試08-22
淺論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的策略04-21
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評價探究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