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風險導向型審計對公司治理的影響
[摘 要]風險導向型審計越來越受到提倡,而這也給公司經營產生了影響。面對新形勢下的審計形勢,如何做好公司治理越來越受到包括公司管理層、學者等各界人士的關注。本文通過研究風險導向型審計在中國的產生發展,分析風險導向型審計對于公司治理產生的影包括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兩方面的影響,對于如何在風險導向型審計的趨勢下做好公司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內部控制 內部審計 公司治理 風險導向型審計
風險導向型審計伴隨著美國的安然事件和世界通信公司丑聞一系列重大舞弊案及審計失敗所發展,至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采納,成為制定審計政策的基本思想之一。同時,因為其與公司治理的密切關系,自產生起就對于公司治理有著顯著的影響,并影響著公司財務制度的選擇和會計信息的披露。
一、風險導向型審計
風險導向型審計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它進行會計報表所涉及經濟活動的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行的定量評估;再根據評估結果的高低,考慮應當實施的測試程序及抽樣技術,以此控制審計檢查風險;最后總體上實現對審計風險進行控制的目標。
風險導向審計的劃時代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解決了資源的分配問題。在傳統審計中,審計資源的分配存在一定的隨意性,而風險導向型的審計使得審計師根據評估結果,將資源分配到最容易導致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
二是風險導向審計加強了抽樣技術的科學性,克服了以往所采取的抽樣技術的隨意性。
二、風險導向型審計對于公司治理的影響
1.對于內部控制的影響
第一,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更加完善。內控制度首先是一種授權體系和責任體系,由于現代各類組織層級多、結構復雜,因而內部控制的設計在以往的審計中并未受到重視,但隨著風險導向型審計的發展,內部控制的好壞程度對于公司治理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其設計也得到審計師與公司的雙重關注。由以往的專門部門負責內部控制、甚至流于形式改變為內部控制成為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細分到崗,明確到人。
第二,內部控制執行更加嚴格。受到審計資源、審計環境以及多種因素的影響,以往的審計制度導致審計師只關注于并且只能關注于內部控制的評價,而對于其執行情況的審查受到一定的限制。這直接導致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在實際中被打了折扣。即使是非常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若不能得到嚴格執行也只能是空有其表,而不能真正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而風險導向型審計由于一切以控制企業風險為最根本出發點和最終目的,緩解了審計與管理的對立矛盾,因此內部控制的執行得到審查,同時由于內部控制對于公司治理的影響增強,管理層本身對其執行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2.對于內部審計的影響
根據《內部審計標準》的定義,內部審計是“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化的方法,來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日標”。
而風險導向型審計下,內部審計由于其與董事會、公司管理層的目標一致,除了繼續對于內部控制的效率與效果進行評價外,還將促進內部控制的改善,幫助組織發現存在風險的因素并突出改進意見,確保其審計目標與公司的發展目標一致。具體影響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內部審計觀念的變化。在以往的公司經營中,內部審計機構與公司管理機構是互相獨立的,由于目的的不同導致公司管理層與內部審計機構之間存在著潛在的對立關系,這不僅使得內部審計的審計環境不夠良好,并且導致審計證據獲取以及審計意見的得出與執行受到一定的限制。
在風險導向型審計要求下,企業風險管理成為公司管理層與內部審計共同的目標,這直接影響了內部審計工作觀念的轉變。新觀念下的內部審計能夠與管理層密切合作,體現外部審計不能替代的職能,發揮對于經營管理熟悉的優勢,更好的達到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目的。
第二,內部審計范圍的變化。傳統的內部審計注重觀察、計算和重新執行等程序,旨在對于內部控制及部分經營活動進行核查。而風險導向型審計不僅關注過去,更關注于未來,將審計范圍擴大并上升到公司管理和風險控制的高度,把戰略規劃、績效考核、財務分析等情況結合起來,更好的為企業增值。
第三,內部審計意見的變化。傳統的內部審計更偏重于單純的肯定或否定,對于公司內部控制、對于公司賬務管理、對于公司經營制度等進行監督評價并報告;但在風險導向型控制下,內部審計意見不僅要向其所負責單位報告,更要與公司管理層交換意見,進行及時溝通,要求公司管理層對于剩余風險進行管理,或協助公司管理層進行風險管理措施的改進。
三、風險導向型審計下做好公司治理的建議
1.轉變觀念,注重風險管理
企業所處的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公司的既定目標能否得到實現、公司的經營戰略能否順利實施、公司的管理業績能否不斷提高不僅是公司獨立的事情,而是要放在大環境大背景下進行考量。而在大范圍考量時,企業經營風險的識別、評估、分析和應對就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是審計導向發生變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提高內部審計地位,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作用
內部審計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處于十分重要、但也十分特殊的位置。一方面,它是公司經營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起著評價公司經營的作用。在風險導向型審計下,內部審計與公司治理的潛在需求是相符的。但現行內部審計的管理,將內部審計部分與其他部門平行,直接影響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更不能起到風險管理的作用。因此,暢通內部審計與公司負責人的溝通渠道,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是現代公司治理在風險導向型審計趨勢下的必由之路。
3.注重人員選擇,規范內部管理
風險導向型審計不再是簡單的、消極的查錯查弊,而是更多的以企業戰略不標為出發點,在深入判斷企業風險的基礎上,評估并確認審計重點,最后對于公司治理提出意見。而這種轉變對于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企業在選擇人員擔任內部審計及其他管理關鍵崗位時要更加謹慎。
在選擇恰當的人員后,還需要對于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制度進行進一步的要求,借鑒國內外企業公司治理的先進經驗,完善內部管理,是更好的順應風險導向型審計的最佳選擇。
參考文獻
[1] 張憑:遵行審計準則是提升審計質量成果的保證[J].上海審計,2009(2)
[2] 郝莉:風險導向型審計對于內部審計的挑戰[J].現代審計與經濟,2009(3)
【淺談風險導向型審計對公司治理的影響】相關文章:
淺談現代風險導向審計對內部審計的指導12-09
淺談審計風險的成因與控制12-04
試析內部審計內置對公司治理的影響12-06
論述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理論研究12-05
淺談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11-17
會計審計論文:試論煤炭企業風險導向審計11-24
淺談公司治理結構的文獻綜述12-06
淺談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研究12-0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