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
論文摘要:學習英語知識、掌握英語技能、提高英語運用能力與熟悉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密不可分。高職英語教師要逐步擴展自身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能力,對涉及的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應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知識密切聯系,并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英語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文化意識,拓展學生英語文化視野。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育;英語;教學;文化意識;文化差異
任何一種語言的功能都主要是用于交際。英語對我們來說是外語,了解一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背景是進行正確交際的關鍵。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更加要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提高教授對象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樹立文化意識,并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一、語言和文化
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作為一種符號系統,它的表現形式要受其賴以存在的社會(社團)的習俗,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約和影響。長期以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的這種關系一直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教學實踐中,似乎認為只要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掌握了語音、詞匯和語法規則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而實際上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在英語學習和用英語進行交際中屢屢出現歧義、誤解、語用失誤的現象。如用How muchmoneycanyoueam amonth?來表示對外國人的關心,殊不知這是一句冒犯的問話,侵犯了別人隱私(privacy),會激起對方的反感。又如中國人以謙遜為美德,如當外國人稱贊中國人某一方面的特長時,中國人通常會用Youareoverprais—ingme(過獎)來應酬,這往往會讓說話者感到你在懷疑他的判斷力。美國社會學家G·R·Tucker和w·E·Lani bet對于外語教學中只教語言不教文化有這樣的看法:“任何這類企圖都會使學生失去興趣,使他們不僅不想學習語言符號本身,而且也不想了解使用這一符號系統的民族。相反,幫助學生在學習語言時提高對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他們發自內心的想了解其他民族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供了學習該民族的語言的基礎”。
二、文化的偶合現象與文化差異
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這被稱為文化的偶合現象。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與大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會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體驗和經歷。這種相似性必然會反映到語言中來。因而在英語和漢語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相同或相似的表達。例如:“披著羊皮的狼”,英語為“wolfinsheep’sclothing”;“同舟共濟”,英語為“inthesarfleboat”;“破土動工”,英語為“breakearth”;“三思而后行”,英語為“thinktwicebeforeyouact”;“藍圖”,英語為“blueprint”,等等,這樣的偶合現象不勝枚舉。文化的這種偶合現象,可以促進English learners在目的語(targetlanguage)學習中的“正遷移”(positivetransfer)。
但是,不同的民族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環境不同,因而對不同的事物和經歷有著不同的分類;不同的民族因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導致了他們獨特的篤信、崇尚和忌諱心態;不同的民族因其發展的特殊歷史過程也產生了本民族自己的歷史典故,傳說軼事。如:漢語中的“龍”,“生死輪回”,“八卦”,“陰陽”,“氣功”等,對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來說必然是云里霧里,不知何物。同樣,當我們看到英語中“Heisawolf’這個句子時,還以為是“這個人很兇”,實為“他是個好色之徒”。
三、樹立文化意識。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樹立文化意識,在傳授語言的同時同步傳授文化知識,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了解,語言則因賦予了文化內涵而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可以在傳授語音、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時同步進行。如freeze這個詞的基本含義是“冰凍”、“結冰”。而在一個私人擁有槍的美國社會中,一位留學生因聽不懂美國人的口語“Freeze!”(“站住”,“不許動”)而被槍殺。在美國社會中,“Freeze!”卻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語。假如這位留學生有這點文化知識就不至于付出生命的代價。又如教詞匯“professional”時,告訴學生“Heisaprofessional”和“Sheisaprofessional”可能會引起天壤之別的聯想意義:“Heisperhapsabox—er.”和“Sheislikelyaprostitute.”這是由英美的文化所觸發的定向思維。
此外,除了語言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涵義外,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思維方式等等都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在英語教學中還要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如在中國稱中年以上的人為“老”,是尊敬的表示,可在西方,“老”卻意味著衰朽殘年,去日無多,因此西方人都忌諱“老”,都不服“老”。有位導游講過這樣一件事:在一次帶隊旅游中,我們的這位導游看到一位美國老太在艱難地爬山時,便上前去攙扶她,卻遭到了老人的拒絕。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呢?因為在美國這樣一個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社會里,老人們養成了不服老,堅持獨立的習慣。所以美國的老人都不喜歡別人稱其為老人(elderlypeople),在美國都用“年長的公民”(seniorcitizens)這一委婉語來指代老人。
在英語教學中,還可以將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異進行總結歸納,這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可將中國人與英語國家人士初交時談話的禁忌歸納為四個詞:I、WARM、where、meal。I代表income;第二個詞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由此而引出“七不問”:不問對方收入、不問體重、不問年齡、不問宗教信仰、不問婚姻狀況、不問“去哪兒”、不問“吃了嗎”。這樣可使學生對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的禁忌有更清楚的了解。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對外交往與民族接觸的日益迫切的需要,高職英語教學要重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隨之而來的要求對其所屬文化有所了解的呼聲越來越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不可避免地接觸到與之有關的文化。高職英語教材的編者們在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安排,涉及文化介紹的課文和日常生活的會話題材比例明顯加大。這表明:通過日常教學要使高職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社會風貌是高職英語課特有的一個層面。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培養學生的文化習得意識,使文化規范的教學與語言技能的培養同步進行,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的正確動機、濃厚興趣和堅毅的意志。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相關文章: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的培養11-13
跨文化意識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03-03
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及能力11-14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02-19
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02-19
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02-19
增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02-19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滲透01-18
在英語教學中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