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在現行刑事政策下完善社區矯正制度
論文摘要 社區矯正制度與我國“寬嚴相濟”的刑事基本政策相一致,并有利于減輕國家的負擔,有利于挽救罪犯,有利于消除公眾的“仇視心理”,應該克服目前的制約,從完善刑種和刑罰執行方式的設置、建立人格調查制度、完善執行機制等方面著手,進一步完善社區矯正制度。
論文關鍵詞 社區矯正 非監禁 罪犯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刑相對而言的一種新興的處罰罪犯的方式,是刑罰的執行方式而不是新刑種。它不同于傳統的“把罪犯關押起來脫離社會改造”,的剝奪自由刑罰,不是使罪犯與社會隔離,而是利用社區資源教育改造罪犯的刑罰執行方式,包含了監督和控制罪犯但沒有完全剝奪罪犯的人身自由,也被稱作社區處罰。社區矯正制度在世界各國被廣泛運用,是刑罰文明的一大進步。2011年頒布實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對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和裁定假釋的罪犯明確規定依法實行社區矯正。今年1月10日《社區矯正實施辦法》正式實施,這標志著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正在不斷完善。
一、社區矯正制度概述
社區矯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司發〔2003〕12號),比較全面的官方解釋是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和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進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考察人類的行刑歷史,社區矯正的雛形早已存在。公元10世紀,英國亞西路斯旦王于公元940年制定的法律(AlawofkingAthelstan)中規定:“應處刑之15歲少年,不執行其刑而委托僧侶予以監督,倘其再有觸法行為時,始處其原曾判決之死刑”。這與當今的社區矯正在本質上極似,只不過是針對少年犯,且交予僧侶予以監管矯正。1907年英國制定了犯罪者矯正法,進一步充實了社區矯正。之后,1925年的刑事裁判法使社區矯正制度正式在英國刑事立法上得已確定。社區矯正制度在美國也同樣發展迅速,在1876年馬薩諸塞州正式制定了社區矯正法。規定凡是具有改造可能的犯罪人,均可適用。近年,世界許多國家都建立了社區矯正制度,并且成為與監獄矯正相并行的刑罰執行方式。
我國在民主革命時期革命根據地對社區矯正制度已有初步探索。例如,在20世紀30、40年代,在革命根據地監所實施的回村執行、保外服役及戰時假釋等監外執行措施便具有“社區”服刑的特色。相關制度如,1942年陜甘寧邊區制定的《高等法院監獄人員保外服役暫行辦法》,1947年東北解放區制定的《監外執行條例》都是對非監禁刑的嘗試。新中國成立后,直到2003年開始正式在北京、天津、上海等部分省市進行社區矯正試點,社區矯正已成為我國刑事司法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由此探析,可以發現在社區矯正中蘊含了深厚的人權保障理念。
二、社區矯正制度在刑罰執行中的積極作用
具體說來,社區矯正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作用:
1.社區矯正是貫徹我國刑事政策的積極舉措!皩拠老酀笔俏覈豁椈拘淌抡,對于情節輕微、社會危害性不大,主觀惡性較小的罪犯則應以改造挽救為主。社區矯正正是“輕輕”一面的具體化,是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基本刑事政策的一項具體刑事政策。
2.社區矯正有利于減輕國家的負擔,與刑罰經濟原則相一致。犯罪態勢在一定程度上與社會發展程度相關。若對所有的犯罪人員都實行監禁,監獄人滿為患,監獄的物質、文化需求很可能得不到滿足,從而影響改造罪犯的質量。社區矯正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非監禁”,有利于減少在監人員,緩解監獄壓力,包括人力、財政上的壓力,節約執法成本,符合刑罰經濟原則。
3.社區矯正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和挽救罪犯。監禁刑容易把罪犯與社會隔離,罪犯會產生“自我貶低”心理,社會也會對其有了負面的評價。而這種評價可能延續到罪犯服刑期滿、改造完成之后,影響其后續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進而導致有犯罪前科的人破罐子破摔,甚至重新走上犯罪道路。這也就是犯罪學上的“標簽理論”。社區矯正能使罪犯與自己信任的親朋好友保持正常的往來,維持平等的人際關系,能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使罪犯感到社會的溫暖,更有利于其服刑改造。
4.社區矯正制度有利于消除被害人甚至社會公眾的“仇視心理”。罪犯的犯罪行為通常會損害有種仇視的心理。社區矯正制度可以讓罪犯在服刑期間通過公益勞動對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作出彌補,包括經濟補償,也包括精神慰撫,并接受被害人及相關人員的監督,以消除被害人對罪犯的“仇視”心理,有利于社會和諧。
三、社區矯正制度發展的制約性因素
社區矯正具有許多積極功效已經是毫無疑問,但該項制度在我國的適用還存在許多制約性的因素,以下僅舉幾個方面:
首先,社區矯正的民眾參與性沒有充分體現。民眾參與性沒有充分體現,一方面是由于制度創設中存在不合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人民群眾認為罪犯都是“罪大惡極”,應該關押起來管教,一旦放置到社會去改造會和普通的人民群眾發生“交叉感染”。因此,在社區矯正的實施過程中,一些群眾表現出過度的憂慮、恐懼,盡量避免與服刑人員接觸,這給社區矯正工作的有效開展帶來許多困難。
其次,社區矯正組織不健全,社區矯正層面單一,尚未形成完善的社區矯正網絡。2012年1月1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社區矯正實施辦法》,規定縣級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機構對社區矯正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幫助。司法所承擔社區矯正日常工作。但是,實踐中司法所僅做到對文件和檔案材料上的把關和落實,對于社區矯正的教育轉化、心理矯正、監督管理等重要工作內容就處于落空狀態。而且,目前在試點過程中,社區矯正工作在吸納社會志愿者、組建專業心理矯治隊伍、社區力量幫教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沒有統一的社區矯正機構和配套的社區矯正體制而出現互相推諉和責任不到位的情況,直接影響了社區矯正制度作用的發揮。
最后,社區矯正工作片面地注重監控,而矯正、教育則容易流于形式,F行矯正制度包括了電話報到、思想匯報、談話教育、學習培訓、公益勞動、請銷假制度等,在理論上基本涵蓋了社區矯正的工作內容,但在具體實施中卻受到各種制約。由于場地、經費、人力資源嚴重缺乏,加之交叉感染的顧慮,集中學習、培訓工作基本上沒有展開,公益勞動的時間和效果也得不到有力保障,社區矯正的主要工作形式表現為報到、談話及走訪,由此,矯正只能做到基本的“控制”,而無法實現較高矯正水平的“教育”和“矯正”。
四、進一步完善社區矯正制度的幾點思考
。ㄒ唬┩晟粕鐓^矯正的刑種和刑罰執行方式的設置
無論是非監禁刑:管制和剝奪了政治權利還是刑罰執行方式中的有緩刑、假釋等,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即執行標準過于模糊,不利于準確適用。如根據我國《刑法》第72條規定,適用緩刑的實質性條件應該是有悔罪表現,適用緩刑確實不致再危害社會。但對“悔罪表現”沒做具體規定,審判實踐中就可能由于法官的自由裁量而出現很大的差距。
為此,非監禁刑的適用條件應明晰化,使非監禁刑在教育、改造罪犯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同時應增設社區服務等刑種。社區服務,指的是法院判決罪犯在社區從事公益活動,意在賠償社會、感化教育罪犯。社區服務刑是在1972年由英國首創,之后被歐洲各國紛紛引進。我國香港地區也引進了這種刑種,如2002年,香港曾判一藝人做240小時的社區服務而免于入獄。社區服務刑對于罪犯而言,既是服刑改造,又為社會作公益勞動;既受國家專門機關的管理,又受社區有關團體和志愿者的監督和幫助,這有利于增強罪犯的社會責任感,有利于其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ǘ┙⑷烁裾{查制度
社區矯正相對于監獄刑而言,對罪犯的人身控制比較弱,側重的是“攻心”,從心理上引導,感情上溫暖,以激活罪犯的良心,誠心悔罪,接受教育改造。社區矯正適用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科學的人格調查制度,應該逐步建立并完善這一制度。一般而言,人格調查制度由社區矯正執行機構(縣級司法行政機關)來完成。這樣既能保證社區矯正的一致性,又能充分發揮社區矯正執行機構較之其他機構所不具備的諸多便利條件。在國外,人格調查一般是由社區矯正機構來完成的,如英美的緩刑官的職責之一就是為法官提供判決前的報告,就對犯罪人適用監禁還是社區方案提出意見。我國現已采取這種做法,賦予社區矯正機構判決前人格調查的職能。
(三)完善社區矯正的執行機制
社區矯正的執行體制還很不健全,社區矯正的執行機構和執行人員執行權限也沒有明確。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社區矯正制度的適用。因此,完善社區矯正的執行機制是進一步推行社區矯正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一,不斷加強社區建設,為罪犯改造創造良好條件;鶎由鐓^建設的條件不符合,各方面設施不完善而盲目施行社區矯正,很可能使罪犯感覺不到非監禁刑的懲罰性,刑罰執行無法落到實處。因此,首先要做的應該是不斷加強社區建設。實現“社區”自治的機構主要是居民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社區矯正制度嚴格來講,是罪犯在社區內被矯正,而不能理解為是“由社區矯正”。社區矯正主要是利用“社區”這個有利的環境,而不是將刑罰執行權轉移給社區。社區應著力于加強自身建設,喚醒居民的社區意識,組織成立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號召更多的居民加入社區矯正志愿者的行列,積極協助社區矯正這種非監禁刑罰的執行。
第二,促使社區矯正機構專業化。社區矯正的機構與工作人員的職責和義務應當明確。配備專業的、精通犯罪心理學、矯正教育學和罪犯改造知識的社區矯正隊伍,并對執行人員開展繼續再教育,保持隊伍良好的業務素質。西方國家對社區矯正工作者的選拔是十分嚴格的,不僅要求其具有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學等有關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參加相關的培訓,并且,在人員配置上十分注重科學、合理配置不同專業背景的工作者。遵循“廣泛利用社會力量的原則”、“科學利用社會力量的原則”、“有償利用社會力量的原則”發揮社區的作用,充分利用社區力量進行幫教,幫助罪犯重返社會。
第三,完善立法,使社區矯正有法可依。針對當前非監禁刑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管制、剝奪了政治權利、緩刑、假釋、暫于監外執行等規定,擴大其適用范圍,明確將適用條件具體化,使之便于操作,避免流于形式。
總之,社區矯正制度重視教育和挽救,尊重并維護罪犯的合法權益,有利于我們探索人性化的刑罰執行方式,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應是我國司法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立足于客觀的社會基礎,積極推進社區矯正制度在我國刑罰執行中的應用,更好地教育、矯正罪犯,幫助他們順利回歸社會。
【試論在現行刑事政策下完善社區矯正制度】相關文章:
談談我國未成年犯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05-29
淺談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12-12
試論改革與完善證券發行審核制度11-30
試析我國刑事和解制度的現狀及完善12-11
刑事政策與刑法關系下的法治問題初探的論文02-27
試論數字圖書館使用制度的完善研究03-07
試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成本管理11-17
淺論我國刑事訴訟檢察監督的完善12-04
社區矯正問題探究02-2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