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信息環境下高校本科教學
論文關鍵詞:高校教育信息化 數字化教學資源 實驗教學 教學模式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創新人才的系統工程。在信息環境下,我們應開發出高效豐富的數字化教材和精品課程網站等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效果,推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根本性變革;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并將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整合,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實驗操作和知識創新能力;注重課外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構建網上教學平臺和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我國高校從1999年開始擴招,使得高等教育規模增長幅度非常顯著,從原來不到700萬人的規模,到2009年已經增加到了2979萬人。且到2020年,高等教育總規模還將從2900多萬人增加到3550萬人,高等教育毛人學率將從24. 2%提高到40% }1}。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國,與此同時,社會對高校畢業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校教師在教學中如何確保高等教育教學質量,是一個當前值得我們深人研究的課題。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創新人才的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從宏觀角度看,它涉及到高等教育機構的管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領域;從微觀角度看,它包括高等院校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管理制度建設等方面。這些方面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一幅多維度、多層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藍圖(2)。
下面就微觀層面對與學生課程學習最直接相關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信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實驗教學信息化建設、課外學生與老師的互動等進行分析研究,以進一步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推廣、普及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作為教育信息化核心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數字化教學資源并不僅局限于學校圖書館,還包括院系資料室的數字化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建設和圍繞課程的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
目前,教學資源的建設還存在觀念與資金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學校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工作不夠重視,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理解也比較片面,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還停留在以前傳統教學的階段,沒有意識到教學資源在一個學校的總體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次,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的經費嚴重不足,使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受到了一定影響。最后,就是沒有充分實現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使得許多已有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我們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發出高效、豐富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并真正地使其發揮潛在的巨大作用,以提高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方法的改變。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 )當前利用網絡與多媒體進行教學,傳授知識的模式已不斷被人們認可,應加快教學資源建設的開發速度和力度。(2)本著為老師和學生服務的原則,建立體現學校特色的、綜合的、立體化、開放式的教學資源庫,如精品課程網站等,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專業信息與課外課程學習內容,真正實現高校之間的信息共享與資源交流。(3)建立方便廣大教師和學生使用的操作簡單、交互方便快捷的服務平臺,使大量的信息資源能夠在教學中發揮作用。同時應加強對學生和教師的培訓工作,以確保信息資源被充分利用。(4)加強院系、校際及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共享。隨著高等教育向大眾化發展,我們的本科教育也將逐步轉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使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教學資源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包括領導、教師、學生、技術和管理人員以及社會等方方面面的支持與合作。學校應該建立一個教學穩定的機制,通過長期的努力,做好教學資源的建設,真正使教學資源服務于教學,更好地推進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二、信息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關鍵環節。信息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好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全優化(3);并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
1.加快教學軟硬件環境的建設
目前,教學軟硬件環境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合適教學平臺的軟件。大多數高校的教室里都配有計算機、投影儀、影碟機等硬件設施,但教師對這些設施的應用主要局限于幻燈片的放映。如果教學軟件環境建設跟不上,硬件設施的功能再強,也不能發揮作用,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因此,要構建一個適合專業教學的軟件環境,除了要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經驗,還需要依靠自身力量來加強研究力度。課堂教學軟件環境的建設不是光靠授課教師能夠完成的,它需要教學團體的通力合作,需要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實驗教學信息化建設與課堂教學軟件環境的整合。
2.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
當前,教師對使用信息技術組織課堂教學設計還缺乏積極性。教師還習慣于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信息技術的特性還缺乏認識和了解。
根據對美國1999~2001年連續三年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情況的調查發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被列為高等教育信息化面臨的最大難題(2)。原因之一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信息技術往往會成倍地增加工作量,而現有學校的人事政策還無法對這種勞動給予合理的評價和獎勵;同時,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還涉及到教學模式的改變和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新標準的出臺。
我們應該在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培訓的同時,提高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實現信息化教學的積極性,并制定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學習效果評價標準,以便更好地正確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使教師獲得更多的免費教學資源。
3.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現在高校大多數學生還習慣于沿襲中學的教學模式,即被動型的學習方式,因此,要使大學生向主動型學習的方向轉變,就要不斷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養。目前高校學生信息技術教育的課時相對來說比較少,學習時間也較短,很多大學生只具備簡單的計算機基礎技能,一般很難達到熟練應用的程度,但隨著在信息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成為高校教育的對象時,這必將給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帶來巨大的挑戰。
因此,在現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與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在進行信息環境下的教學設計時還應注意:設計目標要明確、方案要有可操作性、任務設計要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并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整合(3)。
三、加強實驗教學信息化建設
高校實驗室建設不僅是高等院校重要的基本建設之一,也是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基礎,因為高校實驗教學在高等教育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多年來我們對實驗教學不夠重視,特別是有些專業將實驗教學作為可有可無的教學內容。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實驗教學模式陳舊,諸如“以教為主”的實驗教學方式、學生參觀為主的實驗方式、學生機械地按步操作的實驗方式,二是實驗儀器、實驗設備陳舊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要,這些都嚴重地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在這種教學模式與教學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缺少思考空間,就更不必說創造性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了。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因此,打破落后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式和手段,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就成為目前高校實驗教學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多地介入到教學各環節,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融合也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舉措。首先,信息環境下理論教學領域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與取得的成果,為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輔相成,也給信息環境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提出了一定要求。其次,通過多種信息呈現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學等形式,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實驗樂趣、產生對實驗操作的強烈愿望,建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川。最后,信息技術與學科實驗教學整合被認為是教育信息資源開發和應用的核心課題,國內外實驗教學工作者針對該課題進行了大量的探索,有些還從不同層面實現了實驗教學信息化,我們可以借鑒這些先進的實驗教學經驗來提高我校實驗教學水平。
目前,我校為培養本科學生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而進行的個性化實驗項目、交通科技大賽、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項目都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使用實驗室資源,以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實驗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們應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模式,以促進教育現代化,并在整個社會和經濟信息化的大環境推動下,使我校教育信息化走向新的發展階段。
四、注重課外學生與教師的互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主要局限于課堂教學。隨著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在整個教授和學習過程中所占的比例正在或將要變得越來越少。未來的高等教育對教學過程關注的焦點會從單純的“課堂教學”擴展至“課堂”與“課外”的統一。
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教育技術、教學設計、教學過程管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要求,即要求通過信息技術加強課外學生與教師的互動。雖然學生與教師可以通過郵件、短信等方式進行交流,但為了保證學習的持續與高效,應該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方便的網上教學平臺,構建網上學習的良好環境。這樣學生就可以在網上與教師進行課程討論和交流了。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上傳與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料、布置作業等,從而使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在實際操作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這種新型師生互動關系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駕馭能力和淵博的專業知識。在網絡交流平臺上,教師不再只是傳統教學中的主講者,每個學生在交流與討論過程中都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給予啟發性的回答。如果教師不具備駕馭各種信息技術的能力,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準備不足,就不能馬上回答出學生提出的問題,這也就給信息化環境下的這種學習方式的成功實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2)需要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改革。如果沒有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教師對使用信息技術就會缺少積極性,而信息環境下的網絡交流平臺就會因為缺少主體而形同虛設,這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總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題,高等教育的信息化為我們在新時期提高本科教學質量提供了機遇。但如何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學管理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以提高教學質量,還需要我們今后進一步探索。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淺談信息環境下高校本科教學】相關文章:
淺論信息混沌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營銷12-11
淺談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地理教學03-29
淺談網絡多媒體環境下的語文教學03-29
淺談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沖擊下的人文建設03-07
淺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環境下的口語教學03-28
淺談高校多媒體教學02-19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職能發展思路03-05
信息技術環境下高校教師素質的提升11-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