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后危機時代振興我國物流產業微觀路徑探析
論文關鍵詞:后危機時代 物流產業 國際貿易 微觀路徑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物流伴隨著貿易的需求而產生,且迅速成長壯大,并對國際貿易的發展起到深遠的作用。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化解其對物流產業發展的不利影響,更好地落實中央的《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本文就物流產業受金融危機影響的程度進行了分析,且關注了后危機時代的物流產業與國際賈易的關系,以探討物流產業如何度過危機以及物流產業自身長遠發展的微觀路徑。
2008年11月全球金融海嘯全面爆發,我國物流業增加值、貨運周轉量大幅度下降,物流產業的發展受到了嚴峻考驗。通常把GDP的增長率作為衡量經濟增長的主要指標,而GDP的增長又是由貨物和服務凈出口、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三大要素所驅動,改革開放30年來的經驗表明,外貿對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推動產業升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對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出口增長率下降1個百分點,會引起投資增長率下降0. 6個百分點,消費增長率下降0. 5個百分點,進口增長率下降0. 8個百分點,凈出口增長率下降1. 7個百分點,GDP增長率下降0. 6個百分點。伴隨著經濟增長,人類進人了消費社會,對于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物流也由此伴隨著貨物流通需求的增加而增長,且不斷發展壯大,并對國際貿易的發展起到深遠的影響。分析研究物流與貿易的關系,可以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尋找理論支持和更有效的實施路徑,同時也為國際貿易的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整提供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
一、相關概念的重新界定
1.物流產業
在國際上,物流產業被認為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動脈和基礎產業,其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國現代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被喻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加速器”。
汪鳴先生提出物流產業是“復合產業”的概念,認為物流產業是“專門從事物流活動的企業集成”。丁俊發認為物流產業是物流資源產業化而形成的一種復合型或聚合型產業。其中物流資源包括運輸、倉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臺等。這些資源產業化就形成了運輸業、倉儲業、裝卸業、包裝業、加工配送業、物流信息業等等。這些物流資源也分散在多個領域,包括制造業、農業、流通業等等。把產業化的物流資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種新的服務業,即物流服務業。所有產業的物流資源不是簡單的壘加,而是一種整合,可以起到1 +1>2的功效,F代物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將逐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圖,是我國十大振興產業中惟一的服務業。
2.社會物流總額構成
物流需求規模擴大,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保證,特別是對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凈出口貿易三大需求增長的支持更為明顯。國民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反過來又促進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社會物流總額構成主要由工業品物流、農產品物流、進口貨物物流、再生資源物流以及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構成。明確了社會物流總額構成,就可以對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尋找到明確的視角,為我國物流產業的振興尋找到合理路徑。
二、學術界相關研究動態
I.國際環境分析
國外各大機構都對金融危機以及其對國際貿易和物流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尋找應急的方案和發展對策。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2008年世界海運回顧》顯示,用來預測全球未來經濟活動的指標,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從2008年5月至11月初下降了90%以上,這一下降意味著金融危機對國際貿易產生了影響,同時意味著對運輸物流服務需求的大幅下降。世界銀行2009年3月30日發布的《2009年全球經濟展望預測》顯示,預計全球GDP在2009年將會收縮1. 7%,這將是記錄在案的首度世界產量下跌;預計2009年貨物和服務的世界貿易額將會下降6. 1 %,制造業產品貿易額的下降幅度更大。紐約聯儲研究并公布了世界經濟增長指標顯示,世界經濟增長減速,有些國家,尤其是發達經濟體如美國、日本和歐盟等2008年第四季度的GDP年化季率分別為一6. 3 %、一12. 0%和一6. 3 %,下降幅度很大。以上研究表明美國金融危機導致世界貿易額的大幅下降,國際市場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下降,我國出口下降。
2.國內概況研究
何黎明經過調研和統計,分析了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物流業已經產生的不良影響,認為金融危機給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王子先認為,受危機打擊最重的先行產業是航空、水運、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業,物流產業繼續處于寒冬時期,造船、集裝箱產業受關聯影響。劉武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從進出口相關行業向運輸、倉儲等物流相關企業蔓延,由東部地區向中西部擴散。金融危機暴露出我國物流產業的理念、技術、管理、信息水平、規劃、標準都處于萌芽或者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水平差距很大;中國抗擊全球經濟危機的拉動內需、穩定出口和提高服務產業發展水平等措施都需要物流產業支撐;放寬政策限制,讓我國本土物流企業發展起來,對于搞活4萬億元投資有重要意義。
3.金融危機前有關物流產業與貿易關系的實證研究
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國際物流是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物流,是伴隨著國際貿易的需求而產生的,并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物質基礎。物流與貿易之間相輔相成,定性的分析研究已經很多,但定量研究還較少。
楊長春以北美、日本和歐洲三個地區的數據進行研究,并運用Granger因果檢驗和協整技術對2001-2006年的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認為外貿貨物吞吐量和進出口總額具有協整關系和因果關系,但物流對貿易的促進作用比貿易對物流的促進作用要稍大一些。侯方森從“現代物流—國際貿易的加速器”的角度進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孔原、劉覽為了進一步動態分析國際物流與對外貿易兩者相互影響的程度,在向量自回歸模型基礎上研究兩者的動態性,利用VAR模型中的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技術進一步研究了兩者的動態性,認為由于我國進出口貿易形成的物流服務貿易被國外物流企業分割,從而表現為我國國內進出口貿易對國際物流業務拉動效應不顯著,甚至由于國際貿易結構升級,物流服務要求內涵提升,對傳統物流企業帶來沖擊,短期形成因企業再造給國際物流業務所帶來的負影響。從國際物流的角度看,通過國際物流(HYL)的脈沖響應分析可知,我國進出口貿易對我國物流產業的拉動效應非常微弱。
由以上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我國從2002-2009年上半年的凈出口總額與我國外貿貨物吞吐量—在金融危機之前,貿易與物流之間存在平穩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金融危機發生后,由于國際貿易的減少,使得物流需求減少;到后危機時代,物流開始帶動貿易的發展。
三、后危機時代物流產業與貿易關系分析
金融危機三階段理論將金融危機劃分為危機爆發期、危機深化期和危機恢復期。如果2008年8月之前是國際金融危機第一階段的話,那么,G8峰會和“金磚四國”首腦峰會似乎向世人釋放了另一個信息:國際金融危機可能正在告別全球流動性恐慌的第二階段,現在應盡早考慮“后危機時代”(從現在開始屬于走出危機的第三階段)世界經濟該如何跨越失衡發展的模式,走上富有活力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物流與貿易的關系在金融危機三階段中,表現出不同的狀態。
由于金融危機造成的需求減少,國際貿易額下降,外貿貨物吞吐量也急劇下降。2009年底二季度,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2. 7億噸,同比增長2. 6%,增幅比一季度明顯提高。受外貿礦石、原油以及內貿煤炭、礦建材料等運輸拉動,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逐月回升,已連續4個月保持增長,其中內貿吞吐量增速顯著高于外貿。
根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數據分析,2009年第二季度規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吞吐量為6. 1億噸,同比下降6. 6%,但降幅比一季度減少6. 6個百分點。受國內外煤炭價格倒掛等因素影響,4-6月份煤炭外貿進港吞吐量分別增長2. 2倍、2. 8倍和4. 2倍。完成原油吞吐量1. 6億噸,同比增長6. 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8. 5個百分點。進入4月份以后,隨著國內煉廠開工率的增加,原油外貿進口數量急劇增長,4-6月份的外貿進口吞吐量均超過1 600萬噸,為歷史最高水平。完成鐵礦石吞吐量5. 0億噸,同比增長14.4%,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 6個百分點,其中外貿進港吞吐量連續4個月出現20%以上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國際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使鐵礦石進口現貨價低于長協價,加之投資拉動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建筑鋼材需求快速回暖,上半年的外貿進港量已接近2006年全年水平。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 597萬噸,同比下降11.0%,降幅比一季度減少1. 3個百分點,在經歷2月份的低點后,出現降幅收窄的企穩跡象。內貿集裝箱吞吐量在經歷了連續4個月的下降后于5月份重新恢復增長。受外需影響,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延續了2008年四季度以來的負增長,但降幅呈現波動減小趨勢。
從以上數據分析仍然可以得出,外貿貨物吞吐量和進出口總額在金融危機的各個階段仍具有平穩性特征走勢和因果關系,但不同的是,在危機爆發期、危機深化期貿易額的下降會帶動物流需求的下降,但在危機恢復期,物流對貿易的帶動和促進作用開始顯現。經濟增長依賴于凈出口、消費和投資,在金融危機后政府出臺的產業振興政策中,物流產業的振興作為第十個產業出現,由此也說明,振興物流產業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后危機時代振興物流產業的微觀路徑
通過對物流產業及相關產業的全面調查和數據收集,分析金融危機對物流產業影響的廣度和深度,在物流業發展整體趨緩的形勢下,尋找保證物流產業持續平穩較快發展,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及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積極貫徹國家產業振興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管理組織、調整產業結構、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加強市場監測分析、完善政策法規體系等。在這些宏觀政策的指導下,提出了振興物流業的微觀路徑:
1.構建物流運作系統平臺,提高物流資源使用效率
2009年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社會物流總額繼續增加,預計達117. 2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增加值將達到2萬億元。物流需求規模的不斷擴大,對物流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需要建立物流運作系統平臺(如圖1所示),以滿足物流產業發展的需要。嵌人物流信用評估系統和預警機制,減少風險,促進產業調整;整合現有資源有效利用物流主體與物流基礎設施的信息共享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從而大大提高物流主體運營效率;應對重大事件的頻繁發生,建立物流產業應急系統;針對金融危機導致物流產業資金鏈斷裂的現狀,物流金融的作用日趨重要;發展逆向物流使物流產業走綠色物流之路,為發展循環經濟做出貢獻。
在物流運作系統平臺中嵌人物流信用評估系統,以增加企業之間信用,減少物流交易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務效率,加快流通速度,并在產業重組的過程中,起到促進物流業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經營發展方式的作用。在物流運作系統平臺中嵌人物流信用評估系統,可以使物流企業信用信息的公示和物流企業信用信息的查詢更加直接,過濾掉不符合信用標準的物流企業,使風險的防范在最初階段就得到了加強。
針對危機的不確定性和重大事件的頻繁發生,建立物流產業應急系統。應急物流體系有四項主要功能:一是維持社會經濟秩序,穩定災區民心;二是快速搶救受災物資及各類設施設備,減少損失;三是及時補充物資,保障搶險救災活動順利進行;四是快速供應物資,幫助災區重建。把物流金融引人物流基礎平臺,拓寬了物流服務渠道,提高物流產業的服務水平,使物流產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發展精益物流,適應需求效率性和便捷性的要求。精益物流是指通過消除生產和供應過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費,以減少備貨時間,提高客戶滿意度。物流企業應該從組織結構、系統資源、信息網、業務系統等全面精益化切入,強調消除浪費,以顧客需求為中心,通過準時化、自動化生產不斷謀求成本節約,謀求物流服務價值增值的現代經營管理理念。現在的客戶需求的效率性和便捷性以及日益增高的期望值,傳統的物流服務是無法滿足的,這樣,基于成本和時間的精益物流服務將成為中國物流業發展的驅動力。
2.提升航空物流,滿足后危機時代貨物貿易的結構變化
中國進出口的下降對物流產業產生的影響,首當其沖的是航運、港口和國際貨代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航空貨運量從2008年2月下滑,到2009年2月才開始反彈,并呈逐漸上升趨勢。
后危機時代,各行業都在積極尋求新的增長點。為了順應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要求,在社會流通過程中,物流必須適應商流、信息流的要求,根據客戶的要求把貨物快速、安全、準時、優質地運到目的地。所以,在后危機時代,航空物流的提升成為物流產業能否振興的又一重點產業。要打造順應時代要求的現代航空物流業,就必須有效整合當前資源,提升服務品質,建立一體化的服務產業鏈;調整客貨運輸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降低價格開拓市場需求,從而完善我國航空運輸產業結構。調整機隊、航線的關系,發展通用航空和支線航空,突破航空運輸業中發展的瓶頸,并從東亞、東南亞區域切人,開拓全球業務,打造全球性或區域性的航空樞紐。通過以上措施,使我國的航空物流成為物流產業發展的經濟增長點。
3.完善農村物流體系,使其成為物流產業新亮點
農村物流是一個相對于城市物流的概念,它是指為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以及其他經濟活動提供運輸、搬運、裝卸、包裝、加工、倉儲及其相關的一切活動的總稱。農村既是城市工業制造業的原材料供應基地,又是商品的消費市場。所以,農村物流體系具有范圍廣泛、功能完整的特性。在完善農村物流體系時需要既注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又要注重科學技術、信息系統、人員培訓全方位的開發利用。
農村物流體系的建設瓶頸就是節點設置問題。在廣泛的地域環境中,分散的單個農戶很難自辦物流適應市場變化,抵抗市場風險,因此現代物流需要物流主體與之相適應。農產品的生產者、銷售者只有創新組織,才能適應物流所要求的規模經濟。做好物流節點規劃,發揮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和回收物流的功能,就可以突破農村物流體系的瓶頸。
4.構建物流金融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融資渠道
設立物流金融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并使物流業務得到拓展。從全國范圍看,金融業嚴重滯后于物流產業發展的需要,物流融資增長速度的滯后是導致物流效率相對較低的原因之一,也構成經濟發展的瓶頸。故而設立物流金融平臺對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后危機時代,中小物流企業對金融的渴望更為強烈,在此提出設立物流金融平臺的理念。大的物流公司由于其資金的充裕供給,物流金融平臺的建立,既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又可為物流公司提供更多的業務,同時又可以使商流、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流更加順暢,如圖2所示。
5.挖掘科研創新潛力,為物流產業在低碳經濟時代尋求新的增長點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發布的信息,中國碳排放占到世界總體份額16%,僅次于美國。2009年8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建筑和交通體系。而低碳經濟的核心概念就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節能減排甚至碳吸收,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實現人民福利的真正增長。
國際氣候組織認為,通過信息化發展智能物流是低碳經濟的重要支柱。減排潛力最大的便是物流產業,我國物流減排還有極大的空間,我國的交通運輸工具綜合能源利用水平比國際先進水平低20%。物流在低碳經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低碳經濟也需要現代物流支撐。發展物流是低碳經濟的主要支撐。
物流的合理規劃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企業在追逐利潤的同時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不能僅僅理解為來自外部的壓力,而應該變成我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居民的內在追求,通過產業選擇、技術轉換、生產和生活方式調整,過渡到一個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內需支撐型、發展可持續的新經濟模式。
綜上所述,后危機時代是一個發展和創新的時代,對于我國物流業的發展,應該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引下,利用我國的優勢,挖掘、創新、完善更有效的微觀路徑。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試論后危機時代振興我國物流產業微觀路徑探析】相關文章:
后危機時代我國銀行接管法律制度研究提綱12-12
金融危機下我國旅游市場營銷策略探析11-18
淘寶大物流計劃與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探析03-26
創新教育的路徑與舉措探析論文12-02
試論電子物流的發展12-04
小議后危機時代會計的改革與重塑11-14
提高鋼琴教學質量的路徑探析論文02-1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