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思品課的“激情明理”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通過思想品德教學,達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的目的。思想品德教學主要以“明理”為中心,向學生傳播道德知識,使其明白道理,充實思想,并用其思想去指導自己的行為。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所闡述的道理,即“明理”。要讓學生明確“是什么”和“為什么”,弄不清“為什么”,道德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話!笆鞘裁础蓖钦n文中敘述的內容,教師只有進行補充講解,才能使內容更完整、更充實!盀槭裁础眲t需要由“是什么”想開去,進一步發現文句背后的東西,這才是意義所在,“明理”所在。這就要求教師在“激情”上下工夫,在理解上做文章。所謂“激情明理”即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以達到明理的目的。情感是由一定的事物引起的主觀體驗的心理過程,是一種比較高級的、復雜的心理現象。從基本意義上說,情是大腦對客觀事物與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的反映。道德情感則是人們根據一定道德觀念,在處理相互關系、評價某種行為時所產生的情緒體驗。道德情感與道德認識是相伴隨的,道德情感是在人的道德認識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是伴隨道德認識所產生的一種內心體驗。學生對耳聞目睹的事有沒有情,以及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決定著他對這件事的態度和行為。激發情感是完成由“知”到“行”的過渡,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從這幾年的思品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對明理起著重要作用。
一、以情激情明理
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你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使他產生同樣的情感,同時別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你,使你產生情感共鳴,這就是情感的感染性。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性,以情動情地對學生進行教育。 比如有一位教師在講《關心他人》一課時,他不僅注意聯系自己平時的生活實際,同時還努力將自己“擺進去”:他作為一個身體欠佳、有嚴重關節炎的老教師,平時常常受到其他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和照顧,于是他利用這個機會向同學們講述他經歷過的一些事,并抒發他的感激之情,以此達到感染學生、激情明理的作用。他選擇適當的時機對同學們說:“同學們,我感覺到我和你們生活在一起,溫暖、幸福常常伴隨著我。”這時同學們瞪大眼睛吃驚地望著他,他真誠地微笑著繼續說:“同學們知道我身體不好,對我關懷有加,每次上課前學習委員總是協助我將教具拿到教室;每次我上下樓時,同學們都主動為我讓路,還熱情地攙扶我;當我帶病上課時,還有同學從家中為我拿來藥品……想到同學們對我的關心,我心中十分感激,在這里,我要誠懇地向同學們說一聲‘謝謝’,謝謝同學們對我的關心!”孩子們眼中閃著光,笑著搖搖頭紛紛說:“不用謝!不用謝!”此時課堂上充滿了和諧、溫馨的氣氛,情感的交流使師生的心緊緊貼在了一起,最后在“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圓滿結束。這就是有效的以情激情明理。我認為學生們已真正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通過教學實踐,我體會到教育的感染和受教育者的動情在品德的孕育和行為矯正中的促進作用,“情通則理達”的道德情感可以促進人們接受道德教育,提高道德認識,并轉化為相應的道德行為,達到了激情中明理的目的。
二、以境激情明理
《今日事,今日畢》這一課充滿了兒童情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己表演的形式來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感受山羊老師的叮囑,小松鼠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小猴子貪玩,做作業拖拖拉拉以致影響第二天的功課,生動形象,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引人入勝,進而體會人物的一言一行,產生與情境相應的情感。此時可讓學生在這具有吸引力的有意義的活動之后進行討論:“你們喜歡誰?為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經過討論,使教學雙方從內心深處理解“今天的功課今天做,明天還有新功課”的道理,將情共同引向高潮,達到激情深化明理的作用。
三、以理激情明理
比如,教學《不說謊話》一課時,在組織了聽故事并集體討論之后,要求學生用“愛說謊的放羊娃,請你聽我說……”的句式說話,利用剛學到的觀點,以教育者的身份來教育故事中的主人公。該法巧妙地實踐了課本的道德觀點,在不知不覺中激起了做事要誠實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對說謊害人的認識。
激情明理,是小學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環節,它有利于學生的思想轉化,推動學生將理念付諸行動,從而增強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因此,我們應大力提倡這種教學方法。
【淺談小學思品課的“激情明理”】相關文章:
淺談思品課堂中的合作學習11-17
初中思品課法制教育的有效滲透03-29
初中思品課也要采取快樂教學論文03-04
淺議初中生思品課學習興趣的培養03-04
淺談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利用的思考03-27
巧用生活情境提升思品課教學質量論文02-21
淺談馬克思的歷史概念12-11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音樂課06-12
淺談小學英語活動課教學論文02-27
淺談數學實驗課的教學03-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