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班主任疏導作用
論文摘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代在校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隨之而來的普遍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他們因此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從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概念和表現形式切入,對不同類型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以為班主任的疏導工作提供有益借鑒。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問題;班主任;疏導
一、大學生心理問題概述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定義各個國家都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定義的內容和形式可謂是百家爭鳴。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聯合國衛生組織對心理健康問題作了一個定義,該定義是對各國具體情況的概括和總結,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于各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參考意義。聯合國衛生組織認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應該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即良好的個人情緒和心理狀態、和諧的人際關系、正常發育的智力、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等。由此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一門內涵廣泛的學問,其中包含的內容既有個人的心理素質部分,又有個人的綜合生活狀態。要進行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首先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內涵進行分析和解讀,只有這樣才能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提高高校相關人員心理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2.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形式。首先,對自身要求過于苛刻。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社會之中,面臨著來自經濟、社會、學業、生活和工作的各種壓力,這些壓力的綜合作用必將給大學生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就是當代大學生在校期間對自己的期望要求太高。大學生大部分都處于人生的轉型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他們往往表現得爭強好勝,不論在學業上還是生活上都力求做得最好,不甘于落在他人之后。這種上進精神,一方面可以促進大學生不斷地突破自我和發展自我,另一方面,這種心理一旦超過一定的限度,必將產生諸多令人擔憂的不良心理問題。追求完美的心理需求很容易使其自身與周圍的同學和朋友產生對立和矛盾,因為一旦周圍的同伴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優秀時,具有追求完美思想的大學生就會在心理上產生怨恨和不滿,甚至產生自暴自棄或者怨天尤人的不良心理問題,這就可能導致與周圍同學、朋友關系僵化,或者對生活和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進而成為一個身心不健康的學生。
其次,過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評價。當今社會,大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與其父輩們相比更加注重自身外在形象的塑造,具有更強的自尊心和虛榮心,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和印象。在這種虛榮心理的驅使下,部分大學生總是時時刻刻地希望自己能夠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個人印象。但是由于自身實力或心理素質的欠缺,他們害怕因自身的不良表現而給別人帶來不好的印象及消極的評價,進而加劇了虛榮心理的惡化。正是這種問題的存在,使得很大一部分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陷入了兩難。他們既希望別人能夠接受自己,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對方,爭取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又擔心害怕因為自己的行為不當或者行為失誤而影響自己的個人形象。因此,很多大學生都因受到這種非正;男睦碛绊,而減少了與周圍人群的交流和往來,并逐漸表現出厭倦群體生活和群體交流的外在行為。這樣就導致他們性格孤僻并偏于內向,自身的交流溝通能力不斷減弱。
再次,學習心理浮躁。當代社會生活的節奏變得越來越快,生活中的各種文化、娛樂生活也越來越豐富。這些現實情況在給大學生帶來豐富文化、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極大地分散了他們的學習精力,F階段,很多大學生都迷戀于網絡娛樂和購物等,而忽略了平時專業課程的學習,對于期末考試也只是采取考前突擊的方式來應付,根本無法有效地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這種浮躁的學習心理普遍存在于各大高校中,并表現出了越來越廣泛的負面影響。
二、造成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分析
當代的大學生集中在八零后和九零后這兩個群體之中,由于受到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這些大學生一般都出生在條件較為優越的獨生子女家庭。其顯著特點就是對孩子過分的照顧和溺愛,使其缺乏必要的自主生活能力和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同時生活環境的優越和家長的照顧使孩子從小就產生一種生活上的滿足感和自豪感,進而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滲入到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進入高等學校學習之后,他們暫時與家庭隔離了,而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依然存在于他們為人處世的觀念中。由于有了更多的比較對象,其虛榮心理越來越嚴重。再加上缺乏相對獨立的處理事務的能力,他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顯得無能為力或自暴自棄,這樣就造成心理問題的產生和嚴重化。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一個社會經濟大變革的時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了中國的國際化進程,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西方自由主義文化進入中國的高等院校校園中,且對中國大學生產生了日益深刻的影響。這些西方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中國傳統文化和道德觀念產生了很大的沖擊,文化和意識理念的轉變直接加速了大學生心理方面的變化。在缺少必要教育和引導的情況下,大學生很可能受到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而喪失自己原有的為人處世的原則和態度,進而出現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愛慕虛榮、追求物質享受等嚴重問題。再加上高校擴招政策實施以來,大學生的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使得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重。殘酷的就業壓力迫使諸多大學生產生了緊迫感和焦慮感,對通過高等教育的方式獲得就業機會的途徑產生了反感和質疑。在這種消極心理的影響下,大學生厭學現象越來越普遍。
三、強化高校班主任的心理疏導作用
高校班主任在大學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應該針對當前普遍存在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來加強教育管理和心理疏導工作。高校的班主任不同于中學班主任,其職責更多地是積極主動地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大學生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當代高校培養的是適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不但要教育大學生提高科學文化水平,更要幫助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班主任應該積極學習相關的大學生心理學知識,深入學生內部與其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各種調查方式來全面獲得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殊心理問題來進行專業的心理輔導,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改善其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式,改變其消極的生活狀態。
為了增強大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班主任可以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理論教育的同時,積極創造一些大學生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存在一定心理問題的大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通過其自身在實踐活動中的切身感受來感受健康生活方式的美好,通過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來擺脫自身的消極心理。這種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夠強化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克服其心理問題的同時,也為其將來參加社會工作作好心理上的準備,消除對畢業和工作的恐懼心理。
高校班主任的心理疏導工作需要長期地堅持下去。大學生處于一個相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時時刻刻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所以他們產生的心理問題都具有不確定性和難以預測性,需要班主任隨時做好心理疏導的準備,認真應對每一個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其盡快克服不良心理,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
【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班主任疏導作用】相關文章:
高校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問題分析08-13
關于女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分析與疏導策略08-27
關于高校法學圖書管理問題分析08-06
高校網絡安全問題分析05-23
高;瘜W教學改革問題和對策分析08-03
淺談高校大學生的信仰問題08-06
高職生學習心理問題的分析與建議的論文06-17
關于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分析的論文3000字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