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工學結合的管理實務課程標準開發研究
論文摘要:課程標準開發已成為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依據工學結合的理念及要求,從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的角度,探討管理實務課程標準開發思路和關鍵問題的解決辦法。
論文關鍵詞:工學結合;管理實務課程;課程標準;開發
工學結合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個基本和重要特征已經形成共識,而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課程標準的研究與開發還存在許多空白,尤其是財經職業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管理實務課程標準非常缺乏。缺乏統一的課程標準,導致教學無法貼近實際管理需要,一些對于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來說非常重要的“隱性能力”、“經驗性知識”、“職業素質”在教學中沒有得到明確的要求與體現,因此,迫切需要通過課程標準的開發與制定來解決上述問題。
所謂課程標準就是對一門課程所期望的學習效果所做的具體描述,是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涵蓋課程定位、設計思路、教學目標、情境設計、教學方法、考核與評價、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內容。課程標準是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是教材編寫、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的依據;诠W結合的高職管理實務課程標準設計,其核心理念是“理論學習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學生認知能力發展與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其根本要求是以行動為導向,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統一。筆者基于工學結合理念和要求,結合我們已經開發出來的《管理基礎及實務》、《人力資源管理實務》等課程標準的實際操作,針對高職管理實務課程標準的開發進行探討。
課程定位
所謂課程定位,就是明確課程在專業培養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課程定位是課程標準開發的基礎,有了明確的課程定位,就可以為學習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采用、考核與評價方式的選擇等提供直接的依據。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是對管理工作過程進行系統化、教學化處理的結果,其專業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管理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課程,主要有《管理學基礎》、《會計基礎》、《經濟學基礎》、《統計基礎》等;二是培養學生管理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課程,主要有《人力資源管理實務》、《生產管理實務》、《營銷管理實務》、《財務管理實務》等;三是培養學生管理經驗性知識與應用能力的課程,主要有《中期實習》、《頂崗實習》、《多專業綜合實訓》、《ERP沙盤實訓》等。由此可見,管理實務課程擔負著培養學生從事基層管理工作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職業素質的任務,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主干核心課程,它處于管理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組成部分的中間環節,是《管理學基礎》、《經濟學基礎》等先導課程的延伸,為《中期實習》、《頂崗實習》、《多專業綜合實訓》等后續課程提供支撐。
設計思路
基于工學結合的管理實務課程設計應包括以下三個基本思路:一是以學生就業為出發點,根據學生就業于基層管理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確立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二是以行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課程設計應包括認知管理、模擬管理、實踐管理三個環節,讓學生遵循認知——實踐——再認知——再實踐的過程進行學習。強調無論是那一個環節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都需要通過行動去完成,實現“做中學”、“學中做”、“學后練”、“學后用”。三是以任務為歸屬點,課程以管理的業務活動、資源、對象為載體,設計相應的教學情境及子情境,每一個情境及子情境就是一項學習(工作)任務,其設計應突出關鍵知識點、專業能力、職業素質的應用與表現,學生在完成學習(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訓練各種能力,修煉職業素質;通過學習(工作)任務的完成,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以及學習成果的遷移和應用。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所追求的學生在學習過程結束后應實現的最終行為,是預期的教學效果。在管理實務課程標準開發中,清楚表述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有助于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和教師都明確自己的努力方向;它可以作為教學評價標準,有效地評價教學效果。
目標結構 管理實務課程目標從層次上劃分為課程目標、情境目標、子情境目標,首先確立課程目標,然后分解、落實為情境目標、子情境目標,三者必須保持一致;從內容上劃分為知識、能力、素質目標,在目標設計時特別需要明確素質目標,以體現教學的“育人”功能,即職業教育擔負著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重任。
目標特征 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開發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目標的確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教學是圍繞目標來進行的,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很難有效地組織教學。另外,由于管理實務課程要實現的目標具有多元性,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素質目標(態度、信念、價值觀等),不同的目標具有不同的特征,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目標具有顯性、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等屬性,而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及素質目標具有隱性、籠統、不易測量等屬性,這樣就使教學目標的表述成為了一個難點。
目標表述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課程結果,是對學生在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的要求,是一種綜合的職業能力。如上所述,這種綜合的職業能力包含許多隱性能力和經驗性成分,不可能成為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所以,可以采用“手段+行為+結果”的方式來表述情境及子情境目標。在我們所設計與開發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課程標準中,就采用了“手段+行為+結果”目標表述方式。例如,“工作分析實施”子情境目標可以表述為: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自學、社會調查以及網絡資源,并在教師的講授指導下,實施工作分析。完成本情境學習(工作)任務后,學生應能夠寫出工作分析報告,包括認識工作分析的要求,闡述工作分析的流程,能利用適當的方法獲取工作分析相關的信息和資料,能對組織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的工作崗位進行工作分析。這樣表述的意義是:目標的實現需要哪些手段和條件很明確;目標是通過完成特定的學習(工作)任務行為來實現的;結果是用語言可以明確表達出來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是可以觀察和測量的。完成了特定的學習(工作)任務,學生就具備了相應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同時也具備了所期望的隱性能力和經驗,即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態度、價值觀等,這樣就比較圓滿地解決了學習目標表述這個難點問題。
情境設計
高職管理實務課程教學情境設計一定是來源于組織實際管理工作的典型任務,當然更要跨越實際工作局限,進行教學化、系統化處理和加工,以體現教育的普適性。并且通過選擇適當的載體來組織和實施教學,將完成學習(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有機地置入所設計的學習(工作)情境之中,使學生在真實(仿真)情形與環境下,通過開展各種管理活動實現學習,以體現“寓教于做、寓教于用、寓教于樂”的工學結合理念及要求。
以我們開發的《人力資源管理實務》課程標準為例。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基層管理崗位的實際業務活動設計了工作分析、計劃制定、員工招聘、員工培訓、績效考核、薪酬設計、勞動關系處理七個教學情境,并通過“超市收銀員”作為典型管理對象來承載教學活動過程。每一個學習情境下設置若干子情境,每一個子情境就是一項學習(工作)任務,完整體現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個學習(工作)環節。每一個子情境都是一項獨立的學習(工作)任務,各情境及子情境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學生在完成每一個情境及子情境的學習(工作)任務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學生完成每一個情境及子情境的學習(工作)任務的結果,是形成解決各種管理問題的計劃方案、工作報告、經驗總結、分析報表等管理文書。
教學方法
基于工學結合開發的管理實務課程一定是通過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去實現,而項目教學法是行動導向教學方法中最理想的形式,所以,項目教學法必然成為管理實務課程教學的基本方法。所謂項目教學法就是將每一個學習情境及子情境設計為一個項目實施教學,每一個項目都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價六個步驟組織教學,學生分小組實施和完成項目任務及目標,每個步驟學生都要共同參與行動。
選擇項目教學法的理由 (1)項目教學法實現了對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綜合培養。職業能力培養是職業教育的核心。職業能力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通過“知識導向”講授法是難以培養這三項能力的,特別是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都具有隱含性,只有通過“行動導向”的教學方法才能實現。學生通過學習(工作)過程以及學習(工作)任務的完成,形成解決各種管理問題的專業能力;并學會與他人合作、溝通以及協調各種社會關系,即培養自己的社會能力;逐步訓練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能對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歸納和總結,能自主學習,即獲得方法能力。所以,項目教學法促使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三位一體的職業能力形成與發展。(2)項目教學法與管理實務課程教學實現了完美的結合。管理就是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這四個基本職能來實現的,管理實務課程就是要訓練學生的這四項基本能力。項目教學法的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步驟屬于管理計劃職能的范疇,檢查、評價屬于管理控制職能的范疇,所以,按照項目教學法對每一個情境實施教學,學生的計劃、控制能力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另外,按照項目教學法的實施要求,學生需要分小組進行學習(工作),學生要輪換擔任組長,對學習(工作)過程進行組織、領導。這樣,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也不斷得到鍛煉和提高。因此,項目教學法實現了對學生計劃、組織、領導、控制能力的全面培養。
項目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關系 項目教學法與其他的教學方法并不完全對立,它們的關系是:在項目教學法實施的六個步驟中應穿插其他的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能順利進行以及使教學目標更好地實現。其他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頭腦風暴教學法、直觀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講授法等。
項目教學法的應用 根據項目教學法的基本原理和課程的性質與特點,管理實務課程的每一個子情境教學可以按照下面六個步驟和具體要求組織實施。(1)資訊。教師通過播放視頻或錄像資料、案例分析等方式導入學習;教師講授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教師布置學習(工作)任務;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獲得有關信息。(2)計劃。教師提出有關要求;學生小組通過討論,制定出各種學習(工作)方案;教師參與學習(工作)方案的制定。(3)決策。在教師在指導下,學生論證各個學習(工作)方案;教師參與論證,并提出有關意見;教師與學生共同選出學習(工作)任務方案。(4)實施。學生按照所選方案實施學習(工作);學生完成學習(工作)任務,并提交學習(工作)成果;各學習小組派代表進行學習(工作)成果交流;教師對各學習小組的學習(工作)成果進行點評;教師將學生學習(工作)成果記錄、歸檔。(5)檢查。學生自行對學習(工作)過程及結果進行檢查,采用自查、小組成員互查、各小組交換互查等方式;教師對學習(工作)過程進行監督與檢查。(6)評價。教師運用課堂提問、期末考試等方式評價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教師運用量表評價學生學習(工作)任務過程及成果;教師和學生運用量表、360°方法評價學生的計劃能力、組織能力、領導能力、溝通能力、團隊精神以及責任感、事業心、工作作風等;學生運用量表評價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責任心等。
考核與評價
管理實務課程考核與評價指標應與學習目標保持一致。根據本類課程的學習目標,所確定的考核與評價指標包括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針對每一個方面,采用相應的方式、方法,并盡可能設計為可測量的指標?己伺c評價不應只關注結果,更要通過考核與評價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尋求提高學習效果的途徑。(1)考核與評價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主要通過課堂提問、練習或作業、期末考試等方式實現。(2)考核與評價學生專業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達到的水平。主要通過學習(工作)過程、成果評價表、綜合評價表等方式實現。(3)考核與評價學生學習(工作)作風、責任感、事業心等方面的狀況。主要通過學習(工作)過程、成果評價表及綜合評價表、360°考評等方式實現。(4)考核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責任心、教學效果等內容,主要采用360°考評等方式實現。
基于工學結合開發和設計出來的課程標準,以及在課程標準基礎上所制定的教學實施方案,必然會促使課程教學規范化、標準化,更加貼近實際工作情況,使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根本保障和提高,對于改變高等職業教育觀念、加快年輕教師的培養、更好地訓練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基于工學結合的課程標準的開發與建設必將成為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
上一頁 [1] [2]
【試析工學結合的管理實務課程標準開發研究】相關文章:
管理學基礎工學結合課程標準開發研究論文03-16
關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03-28
試析在單片機課程中工學結合教學法的改革11-19
試析滿足工學結合需要的高職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研究11-22
試析道路運輸需求分析工學論文03-09
試析電工學中的辯證法11-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