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
論文關鍵詞:合作學習 化學實驗教學
論文摘要:合作學習是指以小組合作作為主要組織形式,讓學生依據一定的分工、程序和方法在異質小組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利用合作性人際關系交往促使學生在認知、情感等方面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策略體系。合作性學習是相對個別學習而提出的,它也是一種學習組織形式。本文就合作學習進行了探索和研究,試圖從學生角度出發,研究和探討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旨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適應現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實驗的探究功能及其教育意義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在新設計的課程和教科書中,探究性實驗大量地出現。這種做法在顯示其優越性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操作難度大,難以保證效果的問題。怎么辦?退回去是沒有出路的。我們只有積極地想辦法來解決新出現的問題。筆者認為,為解決上述問題,在探究性實驗中采用合作學習策略,以此為突破口,不失為一種方法。為此,筆者對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如何運用合作學習策略進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合作學習的基本操作策略
小組合作是合作學習最常用的形式,其操作要點如下:
1.小組的組建要注意“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建立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合作學習的分組一般采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即在小組內學生有一定的差異,而在班級的小組之間基本是相似的。小組的人數一般在3-5人之間,并且這種分組可以隨時調整,使每個同學都有和其他人合作的機會,以保證班級同學的發展。小組成立后,教師要在小組成員之間建立相互依賴的關系?梢圆扇∫韵路椒ǎ喊研〗M學習的任務分解,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必須完成其中一部分,整個學習的任務才能完成;給每個成員安排不同的角色;成績考核時,以小組的平均分作為每個人的成績,只有當每個小組成員達到某一標準時,才能給每個人獎勵;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競賽。
小組建立應注意如下問題:
、俜止ず侠
小組在進行工作分工時要注意組內各成員的特點,根據組員的特長進行分工。有的同學的邏輯思維比較強,可以安排他們進行理論探討,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設計探索過程,預測探究結果。而有的同學的動手能力比較強,可以安排他們依據基本原理,遵循設計思路,進行合理化的實驗,詳細記錄下觀察到的現象,并及時將實驗的結果反饋,從而驗證預測結果的正確性。
、谝龑Щブ
在合作學習中,小組的成員之間是一種相互幫助的關系,每個成員之間是同舟共濟、榮辱與共的關系,每個人都為自己和其他成員的學習負有一定的責任。在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之間需要相互幫助,小組內其他成員的成功也就意味著自己的成功。同時,小組成員之間也通過互助各自獲得相應的進步和發展。
、蹖崿F互補
合作學習在小組組建的時候,教師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特點、技能,盡量使小組內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特點。因為在這樣的合作小組中,通過合作,可以達到互補,使不同水平和具有不同特點的學生在合作中相互促進,實現所有學生都獲得充分發展的目的。
2.重視合作態度和技能的培養
合作態度和技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合作態度和技能的培養。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應具備的合作態度和技能是:
①學習積極主動,勤于思考,不依賴于教師和其他同學;樂于助人,優勢互補,強弱相助。
、谔撔膶W習,專心傾聽別人發表意見,不隨便打斷別人發言,人人機會均等。
、鄹矣诎l言和質疑,不同的意見一定要講出來,并說明理由。
、芊䦶念I導,討論時要輪流發言,說話的聲音輕,不大聲喧嘩。
、萁⒑途S護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的技能。如尊重別人,能調控自己的情感,對別人恰當的贊美等。
、拚莆胀瑢W間有效溝通的技能。如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一邊聽一邊思考,表明自己的見解,發言條理清楚,簡練而又突出重點等。
、呓鉀Q組內沖突的技能。如組員間有爭議,有不同的見解能妥善處理等。
⑧培養合作策略的技能。如會選擇恰當的合作策略,恰當地分工,優化組合等。
3.搞好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
為了提高合作的質量,應該加強合作學習效果的評價,可以通過小組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評價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小組活動的方式,小組活動的秩序,組員的參與狀況,活動結果的匯報水平,對其他組意見的修訂和補充,組員學習的效果。另外還要評價在小組學習中與其他人相處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
二、合作性學習在探究性實驗中應用的教學實踐
合作性學習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的一般模式:分組——小組討論——提出問題——小組內進行分工——收集信息,提出假說——設計方案——驗證假說——得出結論——進行評判。
下面通過幾個教學實例來對合作學習模式進行一些探討。
1.關于氯氣漂白作用的探究性實驗
中學化學教材中有不少富有探究性的實驗,它們是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的好素材。教學時可以不改變教材中原有的實驗內容,僅僅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優化設計就能增強實驗的探究性。例如在高一教材中,在學習氯氣的有關性質時,可以將課本的實驗重新進行設計。向學生提出問題:“將氯氣通入盛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會出現什么現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來驗證你的結論?”
。1)首先小組內進行討論
對照任務,進行人員分工。首先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成員可以依次發言,各抒己見。在小組中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提出假說:①氯氣溶于水時生成了鹽酸和次氯酸,二者均可以電離出氫離子,消耗了氫氧根離子,從而使溶液變成無色;②氯氣溶于水后生成了次氯酸,而次氯酸具有強氧化性,從而使得酚酞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褪色。
。2)對照任務,進行人員分工
這時,小組內再進行分工,一部分設計實驗來檢驗假說①,另外一部分同學去檢驗假說②。此時教師可以適當加以引導,如何檢驗假說①,可以向已經褪色的溶液中加入酸,看是否可以恢復原來的顏色,若可以,則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是錯誤的。如果檢驗假說②,可以向已經褪色的溶液中加入酚酞試液,看是否可以恢復原來的顏色,若可以,則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是錯誤的。當然,學生也可以自行設計其他的方法,只要科學并且可行,有明顯現象即可。學生應用教師所提供的藥品進行分組實驗,小組內將實驗結果進行匯總,得出結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該隨時觀察每一小組活動情況,結束時對每一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比,指出各自優缺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互評,說出自己設計的目的,進行的操作過程,所獲得的實驗結果,成功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通過這樣的一個互評過程,可以使每一個小組看到他人的長處,應該學習的地方。
這樣優化組合后,實驗的啟發性和探究性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激發起來,對學習化學會產生濃厚興趣,也可以使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與方法,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2.關于溴水與乙烯反應的探究性實驗
挖掘教材中驗證性實驗,探求其中可轉化為運用探究性實驗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的使用內容,將其設計為探究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形成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讓學生成為新知識的探索者和發現者。如在乙烯的教學過程中,在驗證乙烯的化學性質時,可以將其設計成如下過程:向學生提出質疑:在制取乙烯的同時,還生成什么物質,如何檢驗使溴水褪色的是乙烯,而不是其他物質?
教師將小組分好之后,可指定各組組長,再由組長去組織相應活動。組長可以先組織本組成員進行小組內討論,將所有可能的情況羅列出來,并且分析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討論如何設計實驗去驗證。再由小組長將人員分工,各人該做什么,如何設計。記錄相應的現象,并且作出相應的解釋。實驗結束后,組長將本組情況匯總,得出結論。
通過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不僅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而且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激發了學生探索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3.關于鹵素性質復習的探究性實驗
利用活動課,指導學生設計一些探索性、研究性實驗,為學生探索和創新提供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思維空間,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重新提出假說,調整或重新設計實驗方案,使自己的探索過程不斷趨向合理,從而使學生充分體會探索性實驗的魅力。
如復習鹵素性質時,利用活動課,我設計了鎂粉與溴水反應機理的探索課題。探索過程如下:
。1)提出假說
學生明確要探索的課題后,經過激烈的討論形成如下假說:①鎂粉直接與Br2反應,因為Br2的氧化性比較強。②鎂粉與溴水中的酸反應,因溴水中存在:Br2+H2O=HBr+HBrO。
(2)設計方案
針對提出的假說,小組討論后設計了如下方案:
將鎂粉放入溴水中,觀察溴水是否褪色,有無氣泡出現。若溴水褪色并且無氣泡出現,證明反應過程為假說①;若溴水褪色并且有氣泡出現,證明反應過程為假說②。
。3)探索驗證
學生按擬定的方案進行實驗。將鎂粉放入溴水中,結果發現鎂粉能使溴水褪色,但只是開始產生少量的氣泡。實驗結果與學生的假說相沖突。此時,組長應該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分析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實驗設計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調整設計,修改假說,重新設計方案。
(4)修改假說和方案
針對上述現象,有的小組認為反應過程為①②并存,有的小組認為為反應過程①,理由是:若發生反應過程②,氣泡將持續產生,直到溴水褪色。為了證明反應過程為①,學生將鎂粉直接放入液溴中,結果無明顯現象。學生感到很困惑。此時,教師可以及時加以誘導。學生很快想到向含有鎂粉的液溴中滴加幾滴水,結果發現溴的紅棕色很快褪去。
。5)得出結論
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對照假說,分析歸納出結論。鎂粉與溴水的反應過程為:Mg+Br2=MgBr2,水在這個過程中起著催化作用。
通過上述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親身體驗類似于科學家發明、發現的過程,不僅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有利于學生創新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三、在小組學習中教師應該扮演的角色
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響著教學過程的性質和教學結果的質量。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杰斯在對傳統教育進行深刻批判的基礎上,對教師提出了更新的更加開放的要求: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非傳統的只注重“教”的“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也應該成為這種“促進者”。我認為教師要成功地扮演好這一角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積極地旁觀
俗話說,旁觀者清。學生在進行自主的觀察和討論時,教師并不是清閑的,應該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一個好的旁觀者是積極地旁觀,而不是直接參與到所觀察的事情之中。直接參與就意味著干涉,而積極地旁觀應該遵守“不干涉”的原則。
2.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
不干涉并不是放任自流,不對學生進行控制,而是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勵,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生氣盎然。教師的基本作用是創設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在實驗失敗或討論出錯時,教師要做的不是責備,或任由學生取笑,而是理解和鼓勵。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安全感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敢于行動,繼續不斷地探索和思考。在課堂上,促進者應更像是朋友和知己,是學生最可依賴的心理支持源。師生之間有了這種溫暖的個人關系,一個生機勃勃的學習氣氛就形成了。
3.要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
從以上幾點來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自由是很多的。但是,當教師以一個促進者的角色出現時,并不是一味地給學生更多的自由,這樣會造成散漫的課堂,應該注重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合作精神。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曾強調:“只有對能自律的人,能負責的人,我們才能說,就按你說的去做吧,那樣可能是對的”。教會學生自律并不會妨礙他們創造性的發揮,而只會促進他們的學習。因為在自律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于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他們能夠自己去實驗、觀察、探究、研討,將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問題討論
通過以上教學組織形式的實施,可以看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課堂行為發生了可喜的變化。同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施教策略也因此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但是,在探究中發現還有不少問題沒有或無力予以解決。如課堂課時不足,很難在課堂上將問題充分展開和廣泛討論,常常給學生一種意猶未盡的遺憾;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等。如何進一步挖掘富有啟發性、探究性的實驗內容,多開展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科學的思維方法和探究精神,還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探討。
另外,此種合作學習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還需在進一步實踐的基礎上進行整合,這正是今后繼續進行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但不管怎樣艱難,都有理由堅信這種教育理念的先進性和這種教學方式對未來人才培養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有必要通過更加扎實的理論研究和更加科學的實踐探索,去努力完善它、發展它。積極探索探究性實驗的教學策略,努力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使化學實驗真正成為學生主動探索知識、提高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是化學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1]黃正華.《淺談化學合作學習中的師生合作》[J].希望月報(上半月).2007,(03).
[2]施廣琰.《合作學習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嘗試》[J].新課程(教師版).2007,(05).
[3]賀瑛.《合作學習策略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嘗試》[J].化學教學. 2006,(07).
[4]王雪梅,張建勝,付琨,高云濤.《中學化學合作學習案例——“蘇丹紅”現象研究》[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07,(12).
【探析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模式】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問題與對策探析論文05-07
談談合作學習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應用06-05
體育合作學習模式在籃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08-12
試論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德育工作模式探析08-24
探析高校社會實踐模式05-22
水產專業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實踐教學改革探析教育論文05-11
淺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精選10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