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新特征
【論文關鍵詞】服務 高校圖書館 網絡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傳統服務面臨的挑戰,論述了高校圖書館服務將出現的新特征變化趨勢。
21世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與國際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將人類推進了信息革命的時代。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中樞的地位,似乎正在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圖書館不再是向人們提供信息的唯一渠道。以前一些只有到圖書館去才能找到的資料,現在可以從網上查到。甚至圖書館查不到的,在互聯網上都有可能查到。所以,開放的網絡環境對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提出了挑戰,圖書館服務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著深刻的變化,出現服務對象社會化,服務內容多樣化,服務手段現代化,服務方式多元化等新特征。
一、服務對象社會化
服務對象社會化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主要面向本校學生、教職工,這種相對固定單一的讀者和封閉的服務讀者群很不利于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服務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新性。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圖書館打破原有的固定服務模式,主動接觸社會公眾,擺脫了傳統的文獻管理模式,在文獻信息的采集,加工,組織和服務方面,采用了新的方式,建立了輻射型的開發性服務體系,服務對象群體也相應擴大。圖書館服務對象不再局限于本行業、本單位的人員,而是面向整個社會公眾開放。以我國高校圖書館為例,在我國的各個系統中,高等院校的網絡化建設程度相對較高,絕大多數高校的校園網均連入互聯網,不僅高校系統的用戶可以相互了解其他高校圖書館的情況,非高校系統的用戶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高校圖書館,并可以進行文獻資料查詢和其他相關的服務咨詢。服務對象的這種多層次、擴大化趨勢,必然推動高校圖書館建設發展。
二、服務內容多樣化
1.提供的文獻種類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
在網絡環境下,傳統的文獻借閱服務仍然是圖書館的基本服務,但服務內容有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對各種多媒體文獻,包括影像資料,聲像資料以及各式各類的電子出版物的需求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對檢索類的文獻,尤其是便于聯機,全文檢索的數據庫類數字化文獻的需求越來越多。圖書館在此所提供的服務也相應增加,如多媒體電子閱覽服務,數據庫聯機檢索服務,光盤數據庫服務以及磁帶類,光盤類文獻的復制,編輯服務等。這些服務都是圖書館的傳統服務內容中沒有或者很少涉及的,但在網絡環境下的今天已顯得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
2.知識密集型服務的比例增加
現代圖書館的服務已不僅僅是提供文獻的服務,而是提供資源的服務,是提供可以盡量被用戶直接掌握或需要的知識的服務。因此,現代化圖書館服務更注重知識性的服務,對一次文獻的整理,加工和無序的信息資源的二次開發,以及將傳統形態的文獻數字化后加工成為便于共享的電子文獻以便查詢。同時,對網絡中出現的大量全球性資源,進行整理,歸類,使之可以被用戶有效利用。這些信息加工整理和開發是網絡環境下圖書館工作的新的內容之一。
3.其他服務職能的擴展
網絡時代是高科技的時代,各種新的信息載體形式和新技術不斷涌現并應用于圖書館服務中,不可避免地要求使用者掌握一些新的操作技能,讓讀者了解圖書館,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如文獻查閱技能培訓,網絡資源利用培訓等。此外,服務內容多樣化中也包括了無限擴展的用戶群體對圖書館提高服務深度和廣度的更高要求,圖書館的服務需要通過更多的相互依賴和合作來完成。合作共建可以在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進行,如聯合館藏,聯合編目及館際互借等,也可以在圖書館與其他文獻信息服務機構,如各信息中心,數據庫提供商等之間進行,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三、服務手段現代化
1.圖書館管理自動化
隨著社會發展到網絡時代,數字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為圖書館的服務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手段,在全面實現計算機管理的現代化圖書館中,圖書館自動化服務是所有服務的基礎,而且圖書館自動化系統也日趨成熟,系統功能更加齊全,包括了采編、流通、期刊管理等流通服務一體化的模塊,讀者不僅可以在網上實現書目查詢,還可自己進行預約、續借和薦購等操作。
2.導引技術
圖書館的導引系統是向讀者和用戶揭示圖書館服務宗旨、服務內容、資源布局等信息的重要渠道。傳統的導引系統采用平面布局圖附加文字說明的方式,而網絡環境下的導引系統采用觸摸或語音技術,直觀、立體,具有“人機對話”的交互功能,使讀者能迅速便捷的找到自己所需信息,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3.公共查詢服務
傳統圖書館,讀者要想在圖書館閱讀某文獻,通常需要經過“入館-查詢-索書”三個步驟,其中查詢主要通過卡片,索引的形式記錄資料手工完成,效率十分低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人們立刻意識到其強大的排序索引和高速處理能力正適合圖書館繁雜的書目索引和目錄管理工作,加上網絡技術的發展,書目數據統一編目,檢索系統可以通過網絡無限擴展,從而使用戶借閱文獻的步驟變為“查詢-入館-索書”。
4.文獻檢閱技術
圖書館服務中,常常需要根據用戶指定的要求查找相應的文獻資料。在傳統手段下,這樣的服務基本上依靠圖書管理人員的經驗和學識,操作方式多是手工為主,不僅效率低、隨意性大,而且很難滿足“查準、查全”的要求,而計算機檢索技術的運用,使得定題文獻的查詢變得容易,對于提供全文服務的系統,讀者甚至可以無須“入館”,“查詢”和“閱覽”同步進行,實現即查即閱,查閱一體。
5.電子文獻服務
電子文獻包括電子出版物,多媒體文獻等,電子文獻的出現,極大的豐富了文獻資源的形式。從原先單一的紙本文獻發展到現在的視頻,聲頻文獻。在網絡環境下,電子文獻每年還將以成倍的數量增長,電子文獻現在已成為當今圖書館重要的文獻資源形式。為了更好地發揮電子文獻的作用,很多圖書館先后開設了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和光盤數據庫的局域網查詢服務,還有部分圖書館實現了網絡環境下多媒體光盤的自動點播。
四、服務方式的多元化
1.網上服務與網下服務相結合
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許多高校都建有校園網,并建立公共信息查詢系統,提供圖書館的聯機檢索以及網絡咨詢服務等。用戶能及時了解圖書館的各種動態信息,利用各種搜索引擎和文獻檢索工具,可以在網上查詢文獻,信息,而且通過網絡手段可以方便快捷地實現數字化文獻的遠地傳送。但網上服務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館舍服務,它只是網下服務的延伸。紙本文獻的借閱以及面對面的服務方式仍然是圖書館服務的基本方式。一些高層次的服務如信息加工,定題檢索服務等,仍然需要圖書館員在網下完成。
2.常規服務與特色服務相結合
傳統圖書館往往注重“大而全”的館藏文獻資源建設,而忽略了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來為讀者提供針對性強的服務。因此,圖書館在做好文獻收藏和提供的同時,應根據本館實際,從讀者需求出發,以特定的館藏資源開展服務或者以特定的讀者群或用戶群作為服務對象,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辦出自己的特色。只有這樣,才可能在林立的文獻信息服務體系中實現讀者忠誠度。
3.接收服務與自動化服務相結合
傳統圖書館借閱服務,流通服務,文獻檢索等主要以手工操作方式為主,而自動化技術的大量引入使得以往許多手工操作的服務過程被自動化系統取代,實現了服務效率的高效化,如館藏信息查詢,讀者信息查詢等。
參考文獻:
[1]韓楠.高校圖書館個性化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
[2]徐克謙.高校圖書館的建設與服務[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
【論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新特征】相關文章:
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創新03-10
論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師生關系的定位03-07
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職能發展思路03-05
論述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用戶信息需求新變化及應對舉措03-07
試論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02-24
論述基于高校網絡環境的入侵檢測方案的思考03-07
淺談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沖擊下的人文建設03-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