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討接受美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論文摘要: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接受美學注重讀者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認為作品的意義是作者與讀者共同創造的;通過閱讀、感悟,促成學生語言積累,對知識加以整合、重組,形成屬于自己的新知識;運用新穎而實用的閱讀方法可以帶領學生進入文學的勝景;運用接受美學讓學生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在閱讀中受益;發揚民主教學,實現趣味與分歧同在;運用接受美學改變現在的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適應初中生創新能力培養要求。
論文關鍵詞:接受美學;語文閱讀;素質;感悟;創新能力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
我國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觀念,往往是教師居高臨下,我教你學、我說你聽的單向傳遞造成了師生之間的不平等性和情感、心理上的距離感。這種師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如某位語文老師在教完《木蘭詩》一課時,一位男生舉手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不懂。古代女子都是纏足的,三寸金蓮,走路都很困難。木蘭怎么還能夠參軍打仗?”老師聞說便敷衍了事地說:“噢,那可是書上寫的,可能是木蘭沒有纏足吧。”但這位男生卻追根問底:“木蘭可是個很聽話,很孝順的孩子啊!怎么會不聽父母的話,而不纏足呢?”老師這時可不耐煩了,說:“我們只要學懂這篇課文,至于木蘭有沒有纏足我們就不必去討論了。”這位男生說:“可是,老師,這樣不就違背事實,不真實了嗎?……”這位老師聽了,沉不住氣了,他以訓斥的口吻對學生說:“學習這篇課文,你只要理解木蘭的性格特點就可以了,別的問題不是這篇課文要寫的。你用不著去多想。坐下!”就這樣,一句“用不著去多想”重挫了學生的個性,一聲“坐下”傷害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尊心,一頓訓斥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學生探索的火花。由此看來,一名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地進行探索,也可以壓抑孩子們探索的童心。
二、發揚民主教學,實現趣味與分歧同在
教育觀念和教學實踐強調教師要以民主的作風對待學生。“教學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尊重和學生的個性特長,健全和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正如語文新課標所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民主教學,做學生“主體的守護者”,呵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如一位教師教學《變色龍》一課,剛討論完警官奧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學生A舉手發言:“我覺得警官奧楚蔑洛夫并沒有斷錯案,赫留金才是罪有應得。
”老師在對學生A的提問作了肯定和鼓勵后問:“你這么說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A說:“開始時,小狗一副的可憐相;而赫留金卻得意洋洋,完全沒有受了害的感覺。我認為他想嫁禍小狗以獲得一筆賠償費。”這個發言轟動了教室,極大地激發了全班同學探索的好奇心。教師因勢發問:“對于這位同學的說法,大家有什么補充或不同的意見嗎?”學生們紛紛搜尋文中相關內容,不久便有多名學生舉手。 學生B:“我同意同學A的看法。就如警官奧楚蔑洛夫說的,狗那么小,夠不著赫留金。”
學生C:“我也同意。當有人說出是赫留金用煙卷戳狗時,赫留金很兇,還用自己兄弟當憲兵嚇唬人?梢娝鲑\心虛。”
學生D:“我認為,雖然事情的真相是赫留金不對,但奧楚蔑洛夫根本不曾以真相為依據來斷案。所以,談不上有沒有斷錯案。”……
最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奧楚蔑洛夫斷案的依據始終是狗的主人,而非事實,足見其性格特征。
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上應當變支配者為引路人,應當改變過去那種居高臨下的姿態,放下身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氣氛中與學生研究探討,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建立起來了,才有課堂上的師生間情與情的相融、心與心的相通、教與學的相長、師與生的互促,學生的主體意識、主體精神和個性特長才會有形成的“土壤”和“養分”。也只有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受到激勵,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文本多元解讀才得以真正開展。
三、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做到質量兼備。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于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念、新年,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生沒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和感染。因此教材的價值取向是教材的核心與靈魂,教師怎樣理解和把握,關系到在教學中能否正確指導,關系到學生在閱讀中汲取怎樣的食糧。
如莫懷戚《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講的是一家人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和和美美,相親相愛的故事。讀這篇文章的歷程,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圍繞此文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散讀這一流程后,獲得美好的閱讀印象,完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有的學生在交流中,談到了一家人互相包容、互相體諒的精神,談到了可貴的親情、溫馨的氣氛,談到了尊老愛幼的美德,談到了春天美麗的景色、生命的氣息……通過文體的閱讀使學生獲得精神的愉悅和美的感受。
:
[1] 《文藝美學》 寇鵬程,上海三聯書店出版,2006年7月。
[2] 《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初中語文》 伊滿香主編,世界知識出版社,2007年4月。
[3] 《接受美學與中學語文文學作品的閱讀》 朱慶福,2010年11月。
【探討接受美學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在籃球教學中運用體育游戲的探討08-12
藝術素養在高職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08-03
探討在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08-02
論接受美學對我國藝術教育創新的啟示08-12
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運用探討08-30
音樂美學對音樂藝術實踐意義探討論文04-22
關于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運用問題探討08-18
愉快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05-30
閱讀教學中“角色”意識的培養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