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探討
一、高職高專學生學習成本會計課程存在的問題
第一,成本會計課程計算公式繁多,易于混淆。成本會計課程內容體系龐雜,計算方法多,計算比重大,其中要求學生掌握的計算公式特別多。作為一門專業會計,成本會計以成本為對象,其內容包括成本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等,其中又以成本核算為最基本的職能,通過各種要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最終計算出完工產品的總成本以及單位成本。各種費用可以以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配,分配方法多、計算比重大,且每種分配方法都具有不同的計算公式,分配方法和分配公式繁多,學生如果對公式不加理解,一味死記硬背,則在感覺疲于應付的同時,還可能將不同的計算公式相互混淆,從而對成本會計課程產生畏難心理,失去進一步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第二,教材上的圖表一般一次性給出最終結果而沒有過程演示,學生難以理解表中數據的來龍去脈。成本會計主要通過成本數據的前后勾稽關系反映成本的核算過程。當前成本會計教材一般先從單一的知識點開始講授,每個章節介紹一種費用的歸集、分配方法,介紹完費用的歸集分配后再用數章分別介紹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核算的綜合方法。這樣的課程設計,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單一費用的歸集分配上,學生通常著重于單一的成本分配方法,如要素費用、輔助生產費用、制造費用等的歸集和分配,而對于品種法、分步法等產品成本形成的完整理論,則難以全面掌握。教材在講述產品成本形成的綜合性理論時,由于篇幅有限,難以將每種成本計算方法的全過程呈現給學生,往往將一些需要先行歸集、分配的數據直接當作已知條件,對于各成本計算表中的數據哪些屬于計算的依據,哪些屬于需要計算分配的對象,計算依據從何而來,需要計算分配的數據的先后關系等均無詳細介紹,導致學生難以理清各成本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無法將之前所學的各知識點整合起來,從而難以全面掌握產品成本形成的完整理論。
第三,實踐經驗的缺乏直接影響了高職高專學生對成本會計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成本會計是一門與實際聯系極為密切、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它要求學生能在正確計算制造成本的基礎上,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熟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法,掌握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成本報表的編制方法及成本分析的方法,從而成為具有成本核算與成本管理的實際操作技能,能根據企業的不同生產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正確地進行成本計算與成本分析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但高職高專學生一般直接從高中進入大學繼續學習,沒有任何生產和會計實務經驗,對企業、車間、倉庫、流水線等缺乏概念,也并未從事過原始憑證的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賬簿的登記、成本報表的編制和分析,因而難以將教材上的成本核算過程與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聯系起來,這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學習該門課程的困難。
二、改進高職高專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效果的建議
第一,針對成本會計課程計算公式繁多,易于混淆的問題,教師可對成本會計計算公式進行總結,概括出“通用公式”,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適當記憶、靈活應用,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消除其對該門課程的畏難心理。例如,成本會計各種費用的分配,一般都是先計算分配率,再根據分配率計算出各分配對象所應承擔的份額。對于成本會計課程所涉及的所有費用分配問題,我們可以概括出以下通用公式:①分配率=要分配的費用÷各分配對象分配標準之和;②某分配對象應承擔的費用=分配率×該分配對象的分配標準。這個公式在整個成本會計課程所涉及到的各種費用的分配過程中都適用,無論哪種費用的分配,都可以先運用通用公式①計算出分配率,然后根據計算出來的分配率再運用通用公式②計算出各分配對象應承擔的費用份額。例如,原材料費用分配中所采取的定額費用比例分配法,是將各產品所耗用的材料費用的總額,以各產品的材料定額成本為分配標準,在各個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
把以上內容套入上述通用公式,即可得:①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產品材料定額費用之和;②某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分配率×該產品的材料定額費用。學生在理清上述關系后,把公式中所涉及的各個數據代入,就可以迅速地得出分配的結果。其他費用的分配也類似地可以套用以上公式進行。學生們只須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這道通用公式,然后在每次進行費用分配時,把要分配的是什么、在哪幾個對象之間進行分配以及以什么標準進行分配這三個問題理清,再把相關的數據代入公式,則所有的費用分配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第二,傳統教學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成本會計課程由于計算過程復雜繁瑣,數據資料較多,如果僅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由教師在黑板上板書講授,則許多內容由于黑板的空間有限,無法全部展示,只能通過教材來傳授。而如前所述,成本會計教材由于篇幅有限,一般難以將每種成本計算方法的全過程呈現給學生,通常是一次性給出最終結果而沒有過程演示,導致缺乏實踐經驗的學生無法理解課本上各費用分配表、成本計算單等表格中各數據的來源,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學習的困難。除此以外,由于板書占用的時間較多,教師往往不得不加快講授的速度,有些問題無法詳盡、細致的進行解析,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之余往往失去學習該門學科的興趣和信心。為了提高成本會計的教學效果,我們應將傳統教學方法和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通過集文字、聲音、表格和圖像于一體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提高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例如,針對學生實踐經驗不豐富、不熟悉企業生產流程的特點,教師可以制作合企業生產流程圖、企業生產車間實體圖片、企業生產流水線圖片等資料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生動、形象、直觀地描述企業生產的實際流程,便于學生理解。針對之前所述教材缺乏成本計算過程演示的特點,教師可以把大量會計數據、會計表格、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放進教學課件中,通過鼠標的逐步點擊,一一將整個成本會計的核算過程演示出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深化學生的印象,使學生用于觀察、分析、思考的時間更充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第三,增加成本會計的實踐教學環節,增設成本會計實訓課程。對于缺乏實踐經驗的高職高專學生而言,聯系生產型企業,到企業中進行實習,是其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提高實務操作能力的最優途徑。但由于會計專業的學生較多,而企業由于生產任務緊張或為防止商業秘密泄露,較少接受在校實習生,只有極少數學生能通過實習來獲得實踐經驗。高職高專院?梢酝ㄟ^建立校內實訓基地、開設成本會計實訓課程來解決這一矛盾。借助校內實訓基地的仿真環境和教師所設計的仿真實驗課程,學生可以全面、系統地訓練自己的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基本技能,更清晰地理解成本核算的框架和程序,從而在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的同時鞏固了學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對學習成本會計的興趣和積極性。
會計高職高專教育主要培養的是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針對這一培養目標,高職高專教師對學生對知識的傳授與本科教學相比,更應重視其內容的實踐性、應用性問題,成本會計課程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技術性和操作性都比較強的課程,而高職院校學生缺乏時間經驗且邏輯思維較弱,要解決這一矛盾,把繁雜的成本會計理論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就要求成本會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以外,還應把握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除了傳統的講授法以外,還應結合公式概括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注意采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適當增加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枯燥的問題生動化,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高職高專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高職高專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探討】相關文章:
高職高專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11-24
試析工科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探討12-01
淺議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革03-28
Java課程教學方法探索11-14
論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經濟論文03-01
探討職業中專數學教學方法07-04
關于高中音樂教學方法的探討12-06
高校田徑課程教學方法分析01-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