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商管理人才模式和機制研究論文
1引言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4”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表示,中國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將向職業教育轉型,這既是中國產業機構向高端制造轉型升級的時勢要求,同時更否意味著以社會“就業”為導向的高等教育市場將面臨重大變革[1]。
2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選擇
根據應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和地方本科院校的具體條件,地方本科院校在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時應該選擇“官-產-學”合作培養工商管理人才的模式。這種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2.1強調人才培養的市場導向性
科技再強大也只是一個工具。師生之間深層次的交流很復雜的,既不是工具,也不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是一種有意義生活的目的和結果,而且這將激發最令人驚喜的求知欲望。因為“教育體系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最全局性的一個體制”。特別是要科學、技術和社會一體化背景下,大學生結束學!叭罩啤钡那笾獙W習,并不意味著“求知”的結束,而是在邁進人生職場,依舊需要在漫漫的人生之路上汲取足夠的知識養料去實現人生道路的精彩競技。托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所描繪的全球化3.0時代已然降臨———“科技和通信領域如閃電般迅速的進步,使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空前地彼些壁近。”而這種狀況,也正在向“求知”領域中同步。而在“求知”的方式里,“教育產業”似平正遭遇新形式向傳統方式的挑戰。高!扒笾彼鶎W的知識,在就業市場并沒有受到青睞,更多的是“屠龍之術”的學子并不能很好的滿足僅需“殺雞之技”企業人才需求。故在2014年年初的改革計劃中,教育改革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學“畢業”與“就業”不在僅僅政策層面的革新,更是每個人以自身所處之位的所思與所想: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我們能成為什么樣的人?[1]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具有國際視野,注重介紹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狀況、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政策與規定等,并且對人才的外語熟悉程度要求較高。同時,在人才的素質培養方面,也需要體現較高的開放性,培養學生有寬廣的國際化視野,較強的跨文化溝通能力;獨立的國際活動能力等。
2.2強調知識的技能性和可操作性
在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和學位教育是平等的,是高等育這個有機整體的兩翼,不僅僅是充當簡單的培養人才、滿足就業需求作用,更重要的是成為全社會的穩定閥。今后更多的地方技術類學院將重新回歸中國的高等教育主舞臺,一些被合并的學校也許又分離了出來,一些新鮮的帶有技術、技能教育特色的“工場”會出現在校園里,一些企業和校園的距離也將拉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將有力地解決教育與勞動力市場斷層的問題,因為這一方案給予了企業參與專業需求的設定。但從長遠來看,職業教育能否持續?其到底應在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中占什么樣的地位?目前美國的很多就業崗位在30年前并不存在,因此職業教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由市場信號去引導變化的領域,這就決定了職業教育必然不是幾年的類似大學教育可以完成的。因此,地方高校如何轉型,怎么“市場化”,需要留給社會培育能夠承擔授業責任的師傅的時間,留給職業教育養成合理教學方式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更容不得“大躍進”。實際上,技能型人才的“技能”應該主要是指對知識的應用,而不是單純某項實際技能的應用。或者說,“應用”也應該是分層次定位的。高職院校應該是強調專業的崗位技能技巧的應用,而地方本科技術大學應該培養更高層次的應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2],即強調人才對現代企業經營與管理商務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要求他們能夠掌握現代企業商務理論知識,并在這此前提下把這些知識運用到現代企業商務工作中去,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2.3立足區域,服務地方經濟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普通類高校,相比起中央直屬、部屬的大學,綜合性較差,專業性、地域性比較強。因此,地方本科院校承載著為地方經濟服務的任務,在其人才培養、學科設置、發展定位上都要體現扎根于地方經濟,為地方經濟服務的特點。地方本科院校在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時應該立足于當地的經濟產業,了解當地經濟產業的開放程度和對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具體要求,培養適合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實現“訂單化”生產[3]。新加坡在作為亞洲地區一個現代化國家的崛起過程中,高等職業教育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新加坡的高等技術教育也保持適度的發展,始終控制在5%~10%之間,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避免人才培育結構的失調,造成高級人才的過剩和資源的浪費。
3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官-產-學”三位一體培養機制的完善對策
“官-產-學”模式即將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四方面有機結合為一體的新型教育合作模式,主要是要求學校從培養人才的角度出發,充分與企業、科研單位、用人單位等機構進行溝通與合作,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各機構的資源進行人才培養[4]。這種模式促使學校打開校門,改變過去那種以教室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陳舊模式,是將學校教育、產業發展、企業經營、科學研究等有機結合起來的教育系統工程。地方本科院校在“官-產-學”三位一體的模式下培養人才不僅順應了地方本科院校的發展需要,也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強調與當地經濟發展狀況對接的方針[5],突出了高校與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促使高校實行開放式人才培養,即要求高校尊重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共同培養人才。這種模式是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培養人才目標的教育模式[6]。
3.1依據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的人才培養流程設計工讀結合模式
“工讀結合、工學交替”是國外高校比較推崇的一種做法,即讓學生在校期間有一部分在學校學習,有一部分時間則在企業或用人單位學習、實習、工作。在學校學習的時間稱為理論學期,在企業或用人單位的時間稱為實踐學期[7]。一般是采用“3+1”的培養方式,也就是前三年的六個學期為理論學期,最后一年的兩個學期為實踐學期。這種做法對培養應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是比較適宜的,應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8],而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能有較長的比較集中的一段時間去參與實踐、接觸社會,也能促使社會參與到學校共同培養人才的計劃中來,較好的體現了“官-產-學”三位一體教育模式要求學校教育與企業、科研機構、產業組織緊密結合的教育觀念[9]。
3.2師資隊伍建設是實施“官-產-學”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重中之重
“官-產-學”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中的所有環節都要是由人設計,所有項目的細節是由人完成的,所以說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是地方本科院校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地方本科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中主要是要大力培養“雙師型”教師,鼓勵校內的老師走出學校,多到企業或科研機構中去鍛煉自己,取得與專業技術相關的各類資格證,提高人個的業務應用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視校外老師的培養,可以以聘請客座教授、校外實驗(實習)指導教師等多種方式,引進一些高素質、高能力的校外人士作為教師來充實高校的教師隊伍。
3.3從重“專業知識”向重“專業能力”轉變,優化課程體系結構,共建研發機構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就業率是77%。但我國的大學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曾與美國作過一個對比:在制造業領域,大學畢業生就業的,中國10.3%,美國30.6%;交通業,中國10.8%,美國27.1%;商貿業,中國是11%,美國28.6%,表明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數沒有多、沒有過剩,現在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我們培養什么類型的人,辦什么類型的大學非常重要。600多所在2000年前后“專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將逐步轉型,做現代職業教育。這一重大調整,其實是遠遠滯后于現實需求的調整。這一調整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改舉措和新的人才培養政策,被稱為“中國高等教育將發生革命性的調整”[1]。如果認定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教育為突破□,切實推進人才培養結構調整,順利促進教育體制,真的需要依靠社會力量,并遵從市場需求,那就必須率先建立公正、公平、透明的互動合作機制,以此為前提,確保社會力量和市場力量在教育體制改革中,具有相應的地位和獨立性,且權利能得到保障。同時,以就業為導向的動機中,切忌不能忘記以學生為本,以學校為主體這一教育業健康成長的根本。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也可以考慮與企業或科研機構共建研發設計機構,企業或科研機構提出命題,教師和學生提供科技服務,對企業及企業所在的整個產業或科研機構的重大管理難題、關鍵技術,實現技術合作與科技創新。高校師生可以以各種方式參與到企業或科研機構的科研工作中,服務于這些科研工作,同時也能從這些科研工作中獲得知識的提升與能力的鍛煉。比如,有的高校與企業共建開發的企業資源計劃(ERP)信息系統。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擔負著服務于地方經濟的重任,應該注意按當地產業組織結構和經濟發展狀況[10],動態的調整課程設置,體現“官-產-學”三位一體的教育指導方針。地方本科院校的優勢專業、重點學科應該與當地產業發展相適應。校企合作式亦工亦讀制,在高等教育觀念上實現了從重“專業知識”向重“專業能力”的轉變。這一轉變是通過服務地方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來實現的。普通高校專業培養方案多使用“三段式課程體系”教學計劃,但高等技術大學校企合作式亦工亦讀制,建立了以職業崗位為主線進行課程配置的“崗培式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以地方企業管理職能和服務崗位為導向,以能力分析與分解為基本依據,圍繞當地主導產業和產業集群所需要的產業技能訓練目標進行課程設置。校企合作式亦工亦讀制下的“崗培式課程體系“將理論與實踐教學和實際職業環境相結合,將專業實踐、實訓教學環節及畢業設計工作均安排在校內外的實習基地中完成,并按照教學計劃在合作企業獨立進行實踐性實習工作,加快“學生”身份盡早地向適應職業崗位的“學員”身份轉變[11]。
3.4構建以職業能力為主體、職業素質訓導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實踐教學模式
要以“官-產-學”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地方本科院校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技能型工商管理人才,需要高校與企業、產業組織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穩定的合作平臺[12]。地方本科院?梢砸劳挟數禺a業組織,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建立校外的實驗(實習)基地。實行校企合作式亦工亦讀制的高等技術教育,在完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其功能完善的實踐性教學基地是一大特色。高等技術教育培養高級應用型、技藝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本科生除了應具備本專業必要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解決未來生產勞動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適應今后就業后的崗位工作。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育方式更多的只能解決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課堂教學不可或缺,但僅依賴課堂教學,將不可避免地產生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弊病,直接導致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強的結果。要完成工商管理專業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就必須打破原來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從以“課堂教學”為主向以“基地實習”為重的轉變,使教學能夠緊密地與生產工作實際需要相結合,構建與理論教學教學相互配合,以職業技能為重點,注重實踐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產學合作,學、產、研、培一體化,以職業能力為主體、職業素質訓導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取為兩翼的“一體兩翼”實踐教學模式!耙惑w”即以職業能力為主體設計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計劃,確定學校授課與企業授課的比例達到3∶1;“兩翼”中的“兩翼”是以能力為本位,按照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來設置課程,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目標,突出“職業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訓導”兩大中心任務,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到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環節和日常生活中,不僅是進行職業技能訓練,而且更強調職業素質訓導[11]。
【工商管理人才模式和機制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工商管理培養模式研究06-08
談談高校工商管理培養模式研究05-29
商業模式創新研究論文開題報告05-03
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研究06-08
《綜合與實踐活動教學模式研究》階段研究總結-學科論文06-07
應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養分析論文04-16
工商管理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分析與研究08-04
地方高校工商管理類育人模式構建對策研究05-20
管樁的應用和研究現狀分析論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