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

        時間:2023-06-26 18:43:11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艱辛而又充滿意義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畢業前大家都要寫畢業設計,而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那么開題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 篇1

          題 目:論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從《生死場》解讀蕭紅小說藝術特色

          一、 本課題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蕭紅作為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富有傳奇色彩且充滿爆發力的女作家,有著“30年代的文學洛神”之稱。其作品所具有的文學意義是不置可否的。《生死場》可謂蕭紅早期作品的巔峰之作,由魯迅為之作序,胡適為其寫后記,使其不折不扣的延續了民族精神的血液,成為文學經典。同時對中國現代小說藝術的成熟和發展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同時蕭紅作為廣大底層婦女的代言人,在《生死場》中注入了大量的心血,對女性生存這一問題作了透徹、深邃的解讀。近年來,對于蕭紅的研究有大熱之趨勢,蕭紅小說所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是不可抗拒的。作為一位具有新思想的女性,蕭紅的各種悲痛經歷以及社會大背景,造就了蕭紅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小說明顯的帶有女性悲劇意識,但同時又充滿了民族情緒,奇特變幻的語言風格組成了“蕭紅體”。她帶有散文性質的小說語言值得各位文學愛好者進行深入的思考與解讀。在21世紀,新的價值標準的評判下,蕭紅的文學成就已經足以與巴金、矛盾等文學大家相提并論。由此可見,蕭紅具有非常鮮明的文學個性和突出的文學史地位,或許這才是蕭紅研究熱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是從《生死場》中語言的運用來剖析蕭紅的寫作特色,從中啟發現代文學該如何深度挖掘中國文學家所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這就是本文研究蕭紅小說的意義所在。

          二、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提綱)

          本文擬從以下幾方面具體、深入、透徹的剖析蕭紅小說中的藝術特色。

          首先是蕭紅的成長過程,小說的創作背景。

          然后是《生死場》中散文化特征的解讀。

          第三是 從女性視角,民族批判性來進一步闡釋蕭紅體。

          三、 文獻綜述(國內外研究情況及其發展)

          蕭紅一直堅持用自我的表達手法去書寫她對社會的認知。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獨特風格的散文、小說,豐富了我國現代文學的天地。蕭紅研究開啟于其成名作《生死場》1935年12月由上海容光書局出版時魯迅先生為之作序。1949年之前的蕭紅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作品的評論,代表性成果是魯迅的《蕭紅作〈生死場〉序》和茅盾的《呼蘭河傳序》。魯迅稱《生死場》將“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已成為蕭紅研究的經典性評語。1950――1970年代,蕭紅研究相對沉寂。1980年代――1990年代,蕭紅研究呈繁盛態勢,一時形成“蕭紅熱”,蕭紅研究無論是研究領域還是研究角度、研究方法,都呈現拓展、多元格局,蕭紅研究的學術深度前所未有,至今,蕭紅研究仍是熱度不減。

          對于生死場這部小說的解讀,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是三十年代以來以魯迅、胡風等人為代表的以啟蒙和救亡為主題的解讀。這種解讀角度長期占據著統治性地位。相對于三十年代以來相對單一化、政治化的主題闡釋,八十年代以來,生死場的解讀出現了多元化、純文學化的傾向。從思想內容來看,大體有改造民族靈魂、關懷生存意義,女性主義等主題。

          1980年代以來,蕭紅研究的重心是對其文本的研究。大量論文高度評價了蕭紅小說社會思想價值,如錢理群《“改造民族靈魂”的文學——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與蕭紅誕辰七十周年》,高度評價了其啟蒙性主題。藝術風格與審美特征研究是蕭紅文本研究的重點,研究者從小說文體(散文化與詩化)、敘事方式、語言藝術以及審美風格等角度,對其小說進行了深入研究。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是趙園的《論蕭紅小說兼及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特征》,趙園認為蕭紅對“情調”、“情味”的追求,規定著其作品“無結構的結構”,使小說“戲劇性淡化”,“化解為散文”。趙園高度評價蕭紅的藝術個性,認為其藝術個性的完成,是蕭紅從弱者到強者的證明。周筱華《《呼蘭河傳》與蕭紅的小說學》認為,該作品有郁達夫的自敘傳形式、廢名的抒情詩筆調、沈從文的散文式結構,又有蕭紅自己的.藝術敏感和細膩清新等特征。秦林芳的《蕭紅創作的文體特色》也是蕭紅文體研究極有見地的論文。姜志軍《論蕭紅小說的美學特征》、王秀表《蕭紅作品審美風格芻議》等則側重研究蕭紅創作的美學風格。

          從文化角度研究蕭紅,實際上自1980 年代已經開始,蕭紅創作的文化審視與批判價值引起越來越多地關注。1990年代以來,隨著文學文化研究熱的興起,學術界對蕭紅的文化研究更為自覺、更加深入,出現了一批從文化視角觀照蕭紅創作的論文、論著,拓寬并深化了蕭紅研究。皇甫曉濤的《蕭紅現象》一書,通過對蕭紅主要作品主題的剖析與歸納,探討了中國現代文化思想的許多問題。逄增玉的《黑土地文化與東北作家群》,作為“中國現代文學與地域文化研究叢書”之一種,論及蕭紅時,從黑土地文化精神審視蕭紅的心理與精神氣質。剖視了蕭紅強烈的反抗意識與生命激情與地域文化的深層聯系。

          四、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通過對蕭紅《生死場》的閱讀,可以感受到蕭紅獨特的寫作視角,本文通過對她內心靈魂的深入解析,了解她的創作個性,挖掘作品中反應出的她的成長經歷,通過這些背景,來關注蕭紅小說對于女性悲劇意識的闡釋,對男權社會對女性各種不公平的積極反抗,對傳統道德觀念發起的文字反擊。

          《生死場》中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各類女性由生到死的痛楚,是蕭紅人生經歷的折射,在生死場的狀態中去尋找蕭紅創作的獨特之處,從而進一步認識蕭紅體,探究蕭紅文學對于現代文學寫作手法、方向的一些闡釋。

          五、 研究思路和方法

          通過對《生死場》深入解讀,反復思考,運用各種研究方法穿插進行,了解文中社會最底層女性的心路歷程,生存環境,與作者蕭紅的成長經歷相結合,從而確定論文的立意點,然后大量的閱讀外界資料,加深對論題的了解,慢慢確定自己的論文主線,根據指導老師的指導,不斷完善豐富論文內容。

          立論法、辯證思維法、跨學科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作品分析法 ,同時大量閱讀網上資料, 指導老師的寫作指導

          六、 本課題的進度安排

          20XX年11——12月 前期資料收集、系統研究

          20XX年12月底 提交開題報告 請指導老師提出修改意見

          20XX年1月中旬 根據老師意見進行報告修改,完成開題報告定稿

          20XX年2月底 提交論文初稿 ,請老師給予指導

          20XX年3——5月初 根據老師的意見進行論文修改,定稿

          2014年5月底 完成論文打印、準備答辯

          七、 參考文獻

          1. 蕭紅.《生死場》[M]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2.魯迅評《生死場》.魯迅(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3.魯迅.《生死場》序,《蕭紅文集》(第一卷)[C]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

          4.聶紺弩.《蕭紅文集》(第三卷)[M].安徽文藝出版社,1997

          5.聶紺弩.《蕭蕭落紅》[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6.錢理群《“改造民族靈魂”的文學——紀念魯迅誕辰一百周年與蕭紅誕辰七十周年》,《十月》,1982年第1期。

          7.宋劍華.靈魂的“失樂園”——論蕭紅小說的女性悲劇意識 [J]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4)

          8.陳琳. 對人類生存意義的文化觀照——評蕭紅的《生死場》[J] 《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5卷(1997)第4期

          9.秦林芳《蕭紅創作的文體特色》,《江海學刊》,1992年第2期。

          10.王秀表《蕭紅作品審美風格芻議》,《學習與探索》,1994年第4期。

          11.皇甫曉濤《蕭紅現象》,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1]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M].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5.

          12.鐘汝霖.反帝愛國的女作家蕭紅[J].哈爾濱師院學報,1978(3)

          13.黃曉娟.雪中芭蕉———蕭紅創作論[M].北京: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03.

          14.聶紺弩.高山仰止[M].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 1984 .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 篇2

          一、 選題的背景與意義:

          (一)課題研究來源

          在閱讀過程中遇到類型相關的題目,本人很感興趣,于是確定選擇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本文通過對《呼嘯山莊》中象征主義,來敘述《呼嘯山莊》中文明與自然的沖突。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著名小說家和作家,是著名的勃朗特姐妹之一,也是三姐妹中最具天賦的一個。她一生只寫了一部小說《呼嘯山莊》,但是這部偉大的作品卻使她揚名于世。通過《呼嘯山莊》,艾米莉勃朗特以維多利亞時代為背景,通過寫兩個截然不同的家族,三代人之間的愛恨情仇,充分表現了維多利亞時期文明和自然之間的沖突以及怎樣反映了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的偏愛。小說中自然和文明沖突不斷,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多次運用對比和象征來表現此沖突,例如,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的沖突,凱瑟琳兩種不同的愛情觀的沖突。這種沖突正是基于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異于常人的熱愛和當時現代文明盛行的背景。英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三姐妹從小生活在荒原上,自然在她們心中是神圣之物,這點很像新英格蘭超驗主義的觀點。并且英國浪漫主義時期沃茲沃斯和柯律利治等著名詩人影響,自然,情感和哥特式元素在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艾米莉勃朗特生活在物欲橫流的維多利亞時代,當時的人們以自然之情為基礎的生活受到現代文明的激烈沖擊。作為維多利亞時代批判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艾米莉勃朗特看到了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罪惡,內心更加執著于對自然的喜愛。因此,要想真正讀懂這部偉大的著作,就必須要了解小說中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觀點。只有了解艾米莉勃朗特對自然和文明的態度,才能真正明白在這愛恨情仇下有著更深刻的寓意—人類生活應該順應自然和本性。通過《呼嘯山莊》中自然和文明的從圖矛盾,由此來敘述《呼嘯山莊》中回歸自然的觀點。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內研究現狀

          1、陳茂林從艾米莉勃朗特所受的自然的影響來分析,他的《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呼嘯山莊的生態批評》認為《呼嘯山莊》是一部自然頌歌。小說中自然有著獨特的作用,它使人精神放松,包容所有人,它似乎是一個有血有肉的靈魂,分享著人的痛苦和換了。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深深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自然和文明的沖突和矛盾。葉利榮則在其《追尋自我的歷程——呼嘯山莊主題探析》一文中提出:艾米莉勃朗特在小說中塑造的兩個富于激情和叛逆的人物形象——希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展示了他們在迷失之后尋找自我回歸的艱難歷程表現了處于自我沖突中的人的內心世界。他們充滿抗爭的一生是生命個體追尋自我歷程的真實寫照。

          2、王宏潔則在《自然與文明的沖擊》中認為,自然和文明的沖突矛盾也就是《呼嘯山莊》中的其中一個重要主題。自然,要求人們生活需要順從內心情感和自然本性,得到自然錯給予的舒適和自得。而文明,則是不同于自然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要求人們生活遵從道德和理智。文明由此帶來了物欲橫流的社會以及追逐自身利益的人類,因此純凈自然之人被文明所污染。而自然不會隨著文明的出現和進步消失,自然會一直存在。所以自文明誕生開始,文明和自然的沖突就不斷。

          (二) 國外研究現狀

          1、英國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在一九一六年就寫過《〈簡愛〉與〈呼嘯山莊〉》一文。她寫道:當夏洛蒂寫作時,她以雄辯、光彩和熱情說我愛,我恨,我受苦。她的經驗,雖然比較強烈,卻是和我們自己的經驗都在同一水平上。但是在《呼嘯山莊》中沒有我,沒有家庭女教師,沒有東家。有愛,卻不是男女之愛。艾米莉被某些比較普遍的觀念所激勵,促使她創作的沖動并不是她自己的受苦或她自身受損害。她朝著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望去,而感到她本身有力量在一本書中把它拼湊起來。那種雄心壯志可以在全部小說中感覺得到——一種部分雖受到挫折,但卻具有宏偉信念的掙扎,通過她的人物的口中說出的不僅僅是我愛或我恨,卻是我們,全人類和你們,永存的勢力這句話沒有說完。

          2、英國進步評論家阿諾凱特爾(arnoldkettle)在《英國小說引論》一書中第三部分論及十九世紀的小說時,他總結說:《呼嘯山莊》以藝術的想象形式表達了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壓迫、緊張與矛盾沖突。這是一部毫無理想主義、毫無虛假的安慰,也沒有任何暗示說操縱他們的命運的力量非人類本身的斗爭和行動所能及。對自然,荒野與暴風雨,星辰與季節的有力召喚是啟示生活本身真正的運動的一個重要部分。《呼嘯山莊》中的男男女女不是大自然的囚徒,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里,而且努力去改變它,有時順利,卻總是痛苦的,幾乎不斷遇到困難,不斷犯錯誤。

          三、 課題研究內容及創新

          (一)課題研究內容

          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嘯山莊》中

          多次運用象征主義,例如,呼嘯山莊和西斯科拉里夫與兒時的凱瑟琳代表自然,他們崇尚自由,順應自然和暴風雨似的生活原則而與呼嘯山莊對立存在的畫眉山莊以及林頓家庭則代表文明,他們彬彬有禮,服從一切社會原則。自然和文明表面風平浪靜一直到西斯克里夫和凱瑟琳偶然闖進畫眉山莊,于是沖突不斷。凱瑟琳的自然之情開始受到文明的真正挑戰,她開始背叛自己的內心情感,越來越像淑女,最終她舍棄對西斯克里夫的真愛嫁給埃德加林頓,表面上文明占取了絕對優勢。但是婚后的凱瑟琳被內心的自然之情折磨致死。而西斯克里夫也因為凱瑟琳的背叛自然性扭曲到極端,他變成了復仇的惡魔。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約束人的真實自然之情,造成了悲劇。盡管文明帶來了進步,但是文明卻扼殺了人性。最終,艾米莉勃朗特讓西斯克里夫在死前打開阻礙之窗—文明,讓兩人的游魂在荒野間游蕩。種種表明艾米莉勃朗特對兩人愛情的同情以及要求人順應人性,重返自然的思想。 本選題擬從三個部分加以闡述:

          1、 自然和文明的定義

          2、 自然和文明的較量:

          a、自然和文明的象征:呼嘯山莊和畫眉山莊;西斯克里夫和林頓及其哈的頓。

          b、自然和文明的斗爭:凱瑟琳的愛情選擇和西斯克里夫的瘋狂報復導致人性的扭曲。

          3、 結論 人應該順從自然,歸順自然。文明的侵犯使人性扭曲以及給人帶來毀滅性的災害。

          (二)課題研究創新

          本文主要通過對《呼嘯山莊》中象征主義的運用,來解析自然和文明的沖突。艾米莉勃朗特不僅塑造兩個截然不同的莊園,分別代表自然和文明,還賦予住在兩個山莊中類似他們山莊的性格,通過他們的對比以及他們交織時所產生的矛盾分歧來說明自認和文明之間的對抗。

          四、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選題擬采用多種研究手法,然后再結合定性分析研究法、綜合查找法、歸納法、翻譯法、文獻綜述法、文獻檢索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加以詳述。

          主要包括:

          1、定性分析法:根據主觀的判斷和分析能力,推斷出事物的性質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方法。

          2、歸納法:通過許多個別的事例或分論點,然后歸納出它們所共有的特性,得出一般性的結論。

          3、文獻法:即歷史文獻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種現存的有關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信息,以達到某種調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4、文獻綜述法:即針對某個研究主題,對與之相關的各種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對所負載的知識信息進行歸納鑒別,清理與分析,并對所研究的問題在一定時期內已取得的研究狀況,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的趨勢進行系統而全面的敘述,評論,建構與闡述。其中,確定一個研究主題,收集整理專題文獻,閱讀與挖掘文獻內容,清理與記述專題研究狀況,建構與闡明專題研究發展趨勢。

          五、 研究計劃及預期成果

          (一)研究計劃

          4月15日—4月18日:指定論文指導教師,學生選定題目

          4月19日—4月25日:完成任務書部分和開題報告

          4月26日—5月12日:完成論文第一稿

          5月13日—5月22日:完成并上交論文第二稿

          5月23日—5月31日完成論文三稿(5月31日上午11點之前上交,以便答辯老師閱讀),指導教師分組閱讀論文,師生做好答辯準備

          6月1日—6月9日:論文答辯(答辯后,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意見要及時修改,以便裝訂論文終稿)

          6月10日—6月12日:二次答辯及論文裝訂、成績評定。

          (二)預期成果

          按照規定的時間和進度提交一份具有一定的理論或應用價值的,字數在5000英文 單詞左右、英美文學方向的的學術論文。

          六、 參考文獻:

          [1] bronte emily。 wuthering heights [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research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2] cecil, david.early victorian novelists: essays in revaluation. 1934

          [3]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著,方平譯。呼嘯山莊[m].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1

          [4]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著,宋兆霖譯。勃朗特兩姐妹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5] 陳茂林. ——回歸自然 返璞歸真《呼嘯山莊》的生態批評 [j]. 外語教學. 2007(01):69—73

          [6] 栗華. 野孩子的愛與恨——對《呼嘯山莊》意象和主題的一種闡釋[j]. 北方論叢. 2001(6):80—83

          [7] 裴雙. ——人類應有的前行姿態論《呼嘯山莊》對野性與文明的取舍 [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4):80—85

          [8] 邵旭東。 何以寫出《呼嘯山莊》?——也談艾米麗勃朗特創作源泉問題[j]. 外國文學研究.1996(04):77—81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 篇3

          論文題目:《近六年嚴歌苓小說中有關女性的研究綜述》

          一、選題研究目的意義

          隨著影視產業的發展推動,視聽藝術的推進,著名海外華人作家嚴歌苓成為引導文學與影視劇潮流的代名詞。當今的社會是一個充滿了大量知識泡沫的快餐式時代。網絡的應用和大批量的搜索引擎的

          出現,幾乎可以使每個人在幾分鐘之內變成知識豐富的學者。在這種貌似知識繁榮的“快”時代中,一部好的、具有長久可讀性且深具文學意義。作品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縱觀嚴歌苓三十多年的創作生涯,她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但在細品之后,我們卻能感受到她創作的誠意。她曾在一次采訪中談到過:“我覺得自己的創作就是厚積之后的瞬間爆發。” 正如陳思和所說,嚴 歌苓天生有著一副敏感又纖細的心:幼時良好的文化氛圍的熏陶為她打下扎實的文學基礎;動亂時代的經歷和二十多年的移民生活體驗,又為她提供了省視歷史和自我的獨特場所;特別是東西方文化相互雜容和猛烈的沖擊,又賦予了嚴歌苓清醒的寫作視角。 平日生活的體驗和素材的累積,使移民后的嚴歌苓的創作相較于國內初期創作的局限性,更具有豐蘊的藝術價值。嚴歌苓努力地在她的小說創作中實現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移民作家的身份也使她將這兩種毫無關聯的文化運用自如:她以西方文化自文藝復興以來的“人性”觀念來回望母國的`社會和文化,又以東方傳統文化來建構海外的移民群體。因而,在中國當代作家對傳統人性、命運和歷史的創作中,嚴歌苓有著不容被忽視的獨特地位。

          基于此,本人選擇對近六年嚴歌苓的小說中的女性研究進行整理,試圖透過外在文本,運用文化、歷史以及敘事學知識對研究嚴歌苓的女性的作品進行細致的梳理。

          二、論文寫作提綱(研究內容與思路)

          本文的基本思路與方法

          嚴歌苓是一位充滿才氣的作家,也是頗有爭議的人物。因為邊緣身份(局外身份)與雙重視角的反觀,為中國當代文壇提供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當代文學版圖中確立了自己獨特的位置。 論文總的思路是總—分—總的思路,概括起來,本文研究的具體理路具體闡釋如下:《近六年嚴歌苓小說中有關女性研究的綜述》一文共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女性形象的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地母式女性、對海外華人女性的書寫、女性角色的邊緣化等三個方面。第二部分是女性書寫背后的深層次意蘊的研究,

          主要包括女性身體書寫、女性的身份建構的兩個方面。第三部分是其他作家筆下的女性與嚴歌苓筆下塑造的女性比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嚴歌苓與不同移民作家筆下的女性比較,另一方面是嚴歌苓與外國作家筆下的女主人公的命運悲劇比較

          三、主要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呂紅(美國):海外新移民女作家的邊緣寫作及文化身份透視.華文文學 .2007.1. ( 總第 78期)

          [2]朱育穎:河流意象: 大河之女新世紀的跨域書寫.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總第233期)

          [3]滕威:懷 想 中 國 的 方 式— — —試析嚴歌苓旅美后小說創作.華文文學.2002.4(總第51期)

          [4] 陳瑞琳(美國):冷靜的憂傷—從嚴歌苓的創作看海外新移民文學的特質.華文文學,2003.5( 總 第 58 期 )

          [5]并不柔弱的話語:女性主義視角下的20世紀英文文學/劉巖等編著.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10

          [6]流散與回望:比較文學視野中的海外華人文學/饒凡子主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1

          [7]張翎:《金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 年版

          [8]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M].珠海:珠海出版 社,2004.

          [9]戴雪紅.他者與主體:女性主義的視角[J].南京社會科 學,2007.

          [10]嚴歌苓.陸犯焉識[M].作家出版社,2011.

          [11]張舒.波伏瓦與女性主義[D].外語與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11-23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例03-03

        文學翻譯論文開題報告09-14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論文開題報告11-22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模板11-28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范文11-14

        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開題報告03-20

        外國文學論文開題報告11-05

        漢語言文學論文05-24

        漢語言文學論文02-17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3. <sub id="h4knl"><ol id="h4knl"></ol></sub>
        <sup id="h4knl"></sup>
          <sub id="h4knl"></sub>

          <sub id="h4knl"><ol id="h4knl"><em id="h4knl"></em></ol></sub><s id="h4knl"></s>
          1. <strong id="h4knl"></strong>

          2. 一本在线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图 |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欧美精品 | 中文字幕在线制服丝袜 | 一级国产精品α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