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于和諧社會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創新分析
摘要:為了在和諧社會理念下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進行分析,本文通過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問題與不足之處進行舉例,并針對這些問題,探討如何進行改革與創新。提出了教育理念應該以人為本、師生應該平等交流、教學途徑應該以實踐為主等方法與建議,希望能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和諧社會 創新 思想政治
和諧社會的構建,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的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高校對學生的教育,更應該與和諧社會的追求相一致。然而新時期、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新問題也不斷增多。所以,立足于建設和諧社會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重新審視,尋找解決方法,有利于加快思想政治工作的轉型與創新。
一、和諧社會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與不足
(1)學生對象的問題
全國高校,在歷年的擴招中,已經將過去高校作為精英教育的定位轉變成大眾教育類型。據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到2014年,我國高校普通本專招生721.4萬,在校生人數高達2547.7萬人。由于擴招的影響,導致高校在校生素質相差較大。
并且由于高校再也不是什么過高的門檻,導致學生進入大學后,整個學習狀態全部松懈下來,曠課是常見現象。還有的學生沉浸在網絡游戲中,對學習態度不積極、不主動。加之高校管理相對較為寬松,更是使得多數學生難以跟上學習進度。
并且由于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當前大學生中多數是獨生子女,個人生存能力較弱,學生個性較強,集體意識較差。
(2)教學思想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改革開放多年來我國國民思想的不斷變化。學生們的價值觀呈現出更為多元化的特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在于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等方面不斷的改革變化,以及國內市場與國外接軌,造成國內外思想交流的逐漸加深。這種情形下,由許多大學生由于沒有親身經歷過建國初期的歷史階段,以及自身對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艱巨程度與長期性考慮不充分,認識不深刻。導致其受到周圍環境,尤其是外國文學、影視作品的影響,產生錯誤的價值觀,和對當前我國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不正確的認識。這些問題都要靠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來解惑,引導學生,使其對我黨這么多年來為國家與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對未來長期的規劃進行深刻的學習與理解。
對于高校學生普遍存在的思想浮躁、功利性問題,比如學生們出于未來找工作的需要而對專業課重視,卻忽略了基礎知識學科的學習。以及對某些課程形成得過且過的心理。也需要學校方面重視起來,通過對學生思想的教育,糾正這些錯誤觀點。
也有高校,存在校內思想、風氣不正的現象。辦事不按規章制度,而是通過一些潛規則、不可見光的手段進行。這樣本身就不占道德的做法,怎樣能為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呢?
(3)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人的全面發展,是和諧社會的目標。然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年實踐過程中,早已經淪為形式。由于其與學生就業無關,與學生興趣無關,以及與專業知識無關。不僅造成學生對其不重視,甚至連一些老師也同樣對其不重視。
二、和諧社會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
(1)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重視“以人為本”,因此,在和諧社會理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應該重視對人的完善與提高。高校教育中,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那樣的話,教育出來的僅僅是擁有專業知識的“機器”。必須要樹立“育人”的觀念,要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等各個方面進行教育,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使得學生在道德水平上不斷提高。
高校學生存在良莠不齊的現狀,然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卻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基礎較差的學生。“教育”兩字,顧名思義,是一種改變人、完善人的過程。而不是對優秀學生進行選拔,給予優秀的教育資源,并有意無意的放棄較差學生的做法。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人文關懷。從身心兩方面入手,培養學生,完善學生。
(2)平等交流的教育方式
平等,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本共識。在信息化社會,學生們每天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數量極為龐大。相對于過去傳統教育來說,課堂上以及學術界都不在有權威這一概念。因而對學生的思想引導,不能再用以往灌輸的方式。比如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以及艱巨性認識,不要直接向學生宣講,而是擺事實,拿證據,深入淺出,讓學生通過對事實資料的分析,自己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加深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問題的理解,也使得學生在面對一些錯誤觀點時,能有力反駁。降低了高校學生被和平演變的可能性。
并且通過平等交流,可以使得師生之間,在觀念上的碰撞、在情感言語上的交流、在思想政治問題上形成更有深度的看法與認識,在師生之間構筑一種和諧狀態。
(3)實踐為主的教育途徑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尤其是意識形態領域,諸多理論與觀點,相互辯駁,容易讓學生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所以,高校在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時,應該將思想教育納入實踐范疇。使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堂上對理論問題進行分析,在課堂外對實際問題進行驗證。教育和引導學生,在面對問題時,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以及觀點,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
綜上所述,在和諧社會的環境下,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使完善學生人格,培養學生道德,提高學生能力三方面相結合。應該創造平等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待思想政治問題有自己總結出來的、正確的看法。還應該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加強實踐總結,對思想政治問題加深理解。
參考文獻:
[1]許立,孫欽國,張文朋.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8).
[2]彭麗,鄭晶.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創新――基于和諧社會的視角[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1,(2).
[3]羅丙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點把握“四個根本”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5).
【基于和諧社會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創新分析】相關文章:
我國物流理念創新分析03-15
基于熵理論的企業組織創新分析03-23
基于技術創新的企業核心能力分析03-22
基于和合管理的高校營銷專業教學模式創新03-22
基于云計算的檔案管理服務創新分析03-12
基于互聯網的貿易模式創新實例分析03-21
現代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和創新理念03-25
試論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高校教學管理研究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