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美學思想論文
論文關鍵詞:思想政治美學思想人格美差異美
論文摘要:在教育方面,美學思想對思想政治教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把課程科學美、教師人格美、學生的心靈美和差異美貫穿于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通過兩種教育理念的交流、借鑒、融合,達到“雙贏”的美,實現教學效果的最佳境界。
馬克思指出:“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種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與音樂、體育、美術藝術等方面的教育有所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對價值認識方面的接受,其教學目的主要是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某種理想和信念,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社會政治傾向性。而關于美學思想,馬克思主義也有許多重要而深刻的論述,這對現在的思想政治教學起到了重大而深遠的指導作用。
一、課程科學美的弘揚
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政治學、哲學都是科學的理論體系,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具有科學美。教師要仔細研究、深刻把握,通過精練、確切、清晰的語言,由抽象到具體,再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做到由淺入深,通俗易懂,真正完整體現出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美。
1 學科知識的系統美
教學內容分模塊、單元(專題)、課、框、目等,層次分明。各模塊自成一體卻又相互聯系,環環相扣。在教學過程中,要發展他們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從微觀層面,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夯實基礎,以每一課,甚至每一節作為一個中心點來掌握知識要領。在宏觀層面,要在綜合分析的指導下,探尋每一模塊的主線,以該主線來貫穿模塊知識,提綱挈領,由點到塊,由塊至面,以點帶面,以面引點,最終在更高的水平上通盤把握學科知識。當然要做到此,除學生自身勤奮努力以外,還要求教師幫助學生構建主干知識和知識結構體系,并提供便捷的學習記憶法以供參考。
2 學科之間的和諧美
新課程學科各有指向性,也有不同的培養目標,但并不意味著彼此之間毫無聯系。學科間知識的相互滲透本身不是難處,關鍵在于教師個人在教學理念上的導向性與傾向性。教師在教授專業課程的同時能夠引入其他學科的知識加以適當闡析,不但體現出教師自身學識的廣度,而且能讓學生打破學科間的條條框框,減緩偏科情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學科相長。
3 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美
科學的內容要求科學的形式與之相適應!叭绻问讲皇莾热莸男问剑敲此蜎]有任何價值了。”教師要充分發揮網絡科技的作用,拓展教育教學的時空,利用網絡的即時性、海量性、互動性,創設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環境,通過感官充分促進大腦的認知、體會和記憶能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或記憶制作成電子書或VCD的教學素材,在MP3中傾聽知識錄音,在學習班的QQ群里留言提問等多樣形式,促使自己在更大更廣的時空中更好地學習成長。
二、教師人格美的堅持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逐漸消磨了斗志和激情,語言枯燥,教學方式單一化等等。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藝術創作中人物形象要典型化,但不要廉價的“理想化”,要保持典型形象的個性,而不能磨掉棱角,四平八穩。教師要通過生動的教學藝術和鮮明的人物性格,自然地表現自己的思想傾向,并塑造出具有人格魅力的典型形象。
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項單純的性格或品質,而是多方面的綜合呈現。正如陶行知所說: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體魄,農人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品味,改革社會的精神。由于專業學科的特點,教師既要抓住時政熱點,把握時代脈搏,又要關注社會生活,洞悉民生百態;既是國家政策方針的宣傳者和捍衛者,也是社會時尚生活的傳播者和見證者;既堅持原則性,又講究靈活性,其本身更應該是美的化身。教師的人格美集中表現在教學設計上。教師的教學不單單只是傳授知識,還應該是引導思考、啟發智慧。特別要說明的是,在公開課上,那種自編自導自演的近乎“理想化”的啟發式教學,限制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影響學生的求知欲。它不但不能體現教師本身知識的淵博、靈動的智慧,而且還嚴重傷害了個人的品德修養,是個人自私心理的高度濃縮,完全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人格美。
當然,教師要堅持貼近社會、貼近實際、貼近學生三原則,要放下心態,以平常心,與學生建立平等互助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親其師、信其言、忠其道”,這才是教師人格美的最佳境界。
三、學生心靈美的塑造
“黑格爾曾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笑劇出現。”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學生脆弱的心理承受著來自社會、家庭、學業、情感等諸多因素的壓力。對于心理“綜合征”,要求社會、學校、家庭和個人多管齊下,共同“會診”。作為學校教育這一環節,更顯得尤為重要。
在教學資源上有不少關于心靈美的優秀素材,如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市場交易原則,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榮譽的義務,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等等。這些素材為思想政治教學培育學生健康心理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來源。教師應充分發揮專業特長,而不能只停留在教條式的理論說教,要結合典型案例,以小見大,運用恰當的語言,曉之以理,理清利弊,動之以情,引起共鳴。教師的職責不僅僅只是教書,更重要的在于育人。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時刻提醒學生不僅要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修養,更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要教育學生以良好的心態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各種條件,善于發揮有利條件,積極應對不利條件,化不利條件為前進的動力,把困難當磨煉,把挑戰當考驗,排除萬難,勝不驕敗不餒;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胸懷大志,淡泊名利,逐漸積淀成自己的人生格言警句,領悟到“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寬度”“我們不能樣樣順心,但可以事事盡力”。
四、學生差異美的接受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所有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接受學生的差異美是非常必要的,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對美的判斷的差異。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思想狀態、社會生活經歷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學生對美的最初界定各不相同。在保證課程內容統一規范的前提下,教師要根據三維目標精神,經常性地開展活動,搭建學生有效參與的平臺,拓寬他們思考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表達自己的體會、見解。同時,教師還要轉變實現思想認識整齊劃一的傳統思維,肯定積極有益的思想,因勢利導,走出思維誤區。統一規范是一種美,個性差異更是美。沒有差異美,美就不成為美了。
第二,對美的選擇的差異。人的審美意識是歷史的、發展的、相對的,在實踐的長河中,人類創造美和欣賞美的能力是日益提高豐富的。在美學領域尋求最后的終極的絕對的真理是荒謬的,同樣地,教師在對待學生的“另類”美時,要有包容心,不要輕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殊不知多年以后,你所崇尚的美也成了“差異美”。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全面了解學生真善美的需要,根據它們的層次與水平,同教學目標相適應,找出合理差距,尋求共性美與差異美最佳的結合點。
課程科學美、教師人格美、學生的心靈美和差異美,這四個方面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的。美學思想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靈活運用、輻射發展,是貫徹我國教育方針、新課程改革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在需要。美學思想的漸進發展,必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7頁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79頁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603頁
【淺談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美學思想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對美學中的“丑”的認識論文07-27
播音主持中傳播美學表達淺談論文10-10
藝術設計中的美學思想論文(精選9篇)07-12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適應性教學設計07-20
思想政治中的人力資源論文10-16
淺談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論文07-24
淺談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論文07-02
淺談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推薦研究性教學07-08
情境式教學思想政治論文07-10
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論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