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
現如今,大家都經?吹秸撐牡纳碛鞍,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1
一、前言
電大開放式現代遠程教育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是知識經濟時代人們獲得終身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隨著漢語言文學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社會在職人員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選擇了漢語言文學作為他們繼續教育的專業,走進了電大。他們積極進取,希望學業有成,但參差不齊的文學水平和嚴重的工學矛盾使他們在電大的漢語言文學習中困難重重,怎樣克服他們學習上的障礙,怎樣使他們的學習輕松有趣,怎樣順利地完成電大學業,成為我們每位電大漢語言文學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
二、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學員的學習障礙
(一)電大學員的基本情況
電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大事業蓬勃發展,已培養了百萬多人才。然而,電大開放教育的學習特點和學生的構成特點給他們的學習增加了困難。電大學員是具有學生與成人雙重身份的特殊群體,他們來自不同專業、不同級別的單位,成分復雜。他們的社會經驗、學識水平、心理狀況都有別有普通大學生。電大學員大多是來自社會青年.在人生的歷程中,他們初嘗了充滿希望、夢幻破滅、不甘沉淪的酸甜苦辣,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當代青年人的奮斗和追求、矛盾和困難。
(二)電大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點
漢語言文學是研究中國語言的詞語、句法,賞析古今詩歌、散文、小說等眾多的文學作品,熟悉有關編輯出版的基本知識的一門學科。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具備扎實的中國語言功底和較強的寫作能力,知道如何去評價一個文學作品,進行編輯出版工作,而且還將擁有一筆財富——寬廣的知識面和優秀的人文素質。首先是“語言”,然后是“文學”,其中“語言”起修飾“文學”的作用,“文學”是中心詞,二者呈偏正關系。電大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包括:
1.語言性的學習。如:《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漢字學概論》,《語言學概論》等課程。
2.文學性的學習。如:《古代文學作品選一、二》,《現代文學作品選》,《當代文學作品選》,《外國文學作品選》等課程。
3.文學教育性的學習。如:《美學》,《寫作學》,《文學概論》等課程。
(三)學習中的困難
1.工學矛盾。電大學員工作與學習的矛盾問題,是制約電大辦學規模和提高教孕質量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方面學員工作單位要實行崗位責任制,優化組合和目標管理;另一方而學員所在學校要求不遲到、不早退、不缺席,紀律嚴格.這事實上造成了學員不得不采取單一選擇。
2.對生僻文字、語言難以理解。由于學員文學水平的參差不齊和一些生僻文字、語言在日常生活中很難用到,使得他們理解起來很費力。致使一些課程的過關率較低,如《古代漢語》、《古代文學作品選》、《文學概論》等。
三、教學構想
(一)培養電大學員的'自學能力
培養電大學員的自學能力,是電大教學的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也是提高電大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自學能力是指一個人獨立學習、獲取知識的能力。在當今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時代,這種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作為電大函授學員,他們學習時間主要是從生活和工作中擠出來的,比較零碎,要把這些零碎的時間用于學習,就需要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科技突飛猛進,知識老化、過時速度加快,一個人不可能一勞永逸地憑借學校所習得的知識謀求自身長久發展,學習將貫穿于人的一生,可謂“活到老學到老”。自學能力是學員完成遠程開放教育的必要條件,是實現終生學習的基石。廣播電視大學,是以現代化遠距離為手段,以在職成人學員為主要對象的一所學校。它既具有普通?聘咝5钠毡樾,又具有自身教學的特殊性。它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施行遠距離教學,師生分離,借助媒體,通過IP課件、BBS討論等先進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間接教學。因此,為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廣闊的前景。實踐證明,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必須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遠距離教育的最本質的特征是獨立學習。事實上,電大教學雖然明確了采用遠距離教學、面授輔導、學生自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但從教學實際過程看,自學的環節沒有很好的落實,學生在教學中的中心地位沒有得到真正體現。
(二)提高閱讀水平
利用遠程教育的廣闊平臺,增加學員的文學閱讀量,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學水平。眾所周知,閱讀水平的提高并非靠一日之功,文言文閱讀也不例外。最有效的辦法只有兩條:一條是積累,一條是轉化。
1.積累。不少人學習時只滿足于掃清文字障礙,尤其是古文,認為老師已講清楚,我也明白,這就夠了。這種學習方法是極不可取的。尤其是學習文言文時一定要注重積累,而積累的最好辦法就是背誦,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記在心,文言的實詞的意義、虛詞的運用、各種句式的變化等也就已經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過背誦可以學到古代名篇的構思立意、布局謀篇、語言修辭等方面的要義,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隨著誦讀篇目數量的增加,對文言的語言感知能力也會越來越強,文言的閱讀水平也就會越來越高。這就好比蓋房子先要打好地基,地基越堅固,房子也就可以蓋得越高。背誦就是學習文言文的地基,這是提高文言文閱讀水平的根本途徑。
2.轉化。這里說的轉化是指遷移能力,即在閱讀背誦的基礎上,把課內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就是要掌握一些學習規律和方法。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課內學習是第一位的,是基礎,課內學得好、學得精,腦中裝的文章就多,知識便可轉化為能力,就會舉一反三,閱讀的水平也就會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時不好好學習課文,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那么,十個有十個是不會成功的。
四、結論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專業,遠離社會,它就沒有生命力。傳統知識型人才的培養,知識的講解傳授成為教學和考試考查主題內容。在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提出實施“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工程”形成開放式教育網絡,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在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中心將逐步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的主體地位無疑得到提高。開放教育教學過程的優化是實現開放教育目標要求的基本保證,是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及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模式、學習模式、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的客觀要求。為貫徹落實《面向對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央電大從1999年實施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研究和探索開放教育的教學模式是實施開放教育的關鍵。聯合國教科文組總干事馬約爾在會上指出:“提供終身教育與培訓是我們惟一能夠用必要的知識與能力武裝人民的途徑,使他們能夠在變化的世界中生存”。市場經濟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具有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具有在談判、公關、策劃、教學、寫作等活動。面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所處的社會環境,作為電大教師,我們應該積極關注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尋求應用型專業發展之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適應性。
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2
一、目前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入,高等教育逐漸向大眾化發展,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使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很多高校對漢語言文學專業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仍存在著對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的問題。很多高校主要是地方高校仍然墨守成規,似乎停留在傳統專業教學上,沒有及時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調整,更沒有考慮到市場對該專業學生的實際需求。這就出現了一對矛盾,即社會的實際需求與專業培養學生目標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不解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將是一個大問題。
2.專業的課程設置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
因漢語言文學專業特殊的專業特點,該專業的畢業生只有少數繼續深造讀研究生或在中學任教當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大部分學生都不會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因此,該專業的學生具有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只是以一種廣闊的文學背景而存在的,在實際工作中的作用并不大。
3.對學生的評價體系較為單一
目前各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育評價體系注重的只是對學生的知識評價,對學生能力的評價并不重視。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評價僅僅停留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例如:學生獎學金的評定、預備黨員的選取、優秀畢業生的評選等基本數據依據就是學生的各科考試成績,而對于學生的電腦技能、職業規劃、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并沒有給出明確的評價標準。
二、以市場為導向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創新
1.對學科層次性的`科學性定位
各高校應根據自己的特點與社會的不同需求來制定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例如:國家重點文科高校,具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各種文學資料齊全,這類學校應該將培養目標定位于全面發展的人才。這類院校培養出的學生不僅能夠從事中學教學工作,還能夠從事各行業中的文字工作,有的還具有較強的科研與管理能力,這些都是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級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
2.課程設置要科學、合理
以市場為導向進行課程設置是人才培養的具體表現,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必要條件。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中,課程體系的設置是關鍵。首先,可以對傳統專業基礎課進行優化。目前漢語言文學中很多專業基礎課程重復設置,例如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等。而新的人才培養模式要求課程設置必須精簡,每門課的設置要有針對性。另外,要對課程進行整合,盡量避免內容的交叉與重復。
3.學生的評價機制要具有全面性
新時期對學生的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學生的評價機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對每一名學生必須做出系統、公正、全面的評價。這就要求不同類型的高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與培養目標的具體要求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進行考核時,將傳統的試卷命題考試標準與能力的檢測標準進行有機結合,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核。
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3
1.漢語言文學中呈現的意境
在漢語言文學中,中國的古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我國獨有的重要文學,也是國際上的學者爭相研究的文學對象。古詩之所以會如此受廣大學者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它不僅在韻律上朗朗上口,讓讀者新生喜愛,同時,在寫作手法上也是多姿多彩,經常會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欣賞著作者描繪的美景,感受著作者想要表達的心情,以及想要抒發的豪情壯志。
1.1意境源于生活,并不斷創新
由于漢語言文學歷史悠久,也造就了這一門語言的博大精深。在古詩中,詩人為了使整首詩歌更具特色,往往會為整首詩營造出一種氣氛,這種氛圍就是意境。我國的詩文中,一般是通過一些詩句或是一些詞語來營造意境,不同的作者由于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同,就會采取不同的方法來營造意境,這往往是因人而異的。而已經往往源于生活,是詩人通過日常的生活進行觀察,運用普通的事物來營造詩歌的氛圍,通過自己的感悟,來提升詩歌的美感,創造出一定的藝術境界。而營造意境,不僅能夠使詩歌的美感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還會使詩歌中描繪的實物更加真實,甚至會具有更大的感染力,使詩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更加真切,使讀者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宋代大詩人蘇軾在《題西林壁》這首詩中描寫道:“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首詩就是意境的典型例子,作者通過不同的角度對廬山進行了詳細的描寫與真切的刻畫,為讀者營造了一個全新的意境,這樣不僅是整首詩獨具特色,更加吸引讀者,同時還呈現出了很高的哲學道理,使讀者在欣賞詩歌的同時,還能夠將詩歌中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讀者在品讀詩文的同時,也會擁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漢語言文學就是這樣,能夠充分的運用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來映射出深刻的大道理,運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素材來為文章營造意境,又能夠在營造意境的同時,實現突破,收獲驚喜。
1.2意境烘托內心,并不斷深化
在詩歌中運用意境,不僅是為了使整首詩歌的美感提升,同時也能夠從側面烘托出作者的感情,使文章更具作者的情感,塑造出更加生動、立體的形象。就像是我國自古以來都有以詩言志的說法,所以我國的很多大作家都是通過書寫文章,來刻畫出自己,表達自己的意志,就如杜甫、李白等古代詩人,或用詩歌抒發自己的報國無門,感嘆世間的百態,又或是運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豁達,開闊自己的仕途之路;猶如當代詩人魯迅、朱自清等等,都是運用詩歌來描繪社會的`一種現象,旨在敲醒當代的人們,反抗就社會的不公,追求公平、公正的生活。一些文章往往會通過意境而使內心的情感更加深刻,使一些社會現象有所深化。在杜甫大詩人的《三吏三別》中,刻畫了許多的人物形象,但是讀者并不會因為人物的繁雜,而對整首詩產生陌生的感覺,因為這些人物就是為了營造詩歌的氛圍,讓讀者猶如在實際的生活當中遇到這些人物,所以就不會特別陌生,反而會彰顯這些人物的鮮明活潑的生命力,同時也烘托出作者對友情的珍愛,對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樣,在鄭燮大詩人的《石灰吟》中曾經寫到:“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營造了整首詩比較危機的氛圍,但是正是在這種危機氛圍的烘托之下,表現出了作者對國家的熱愛,寧可粉身碎骨,也不會被榮華富貴所誘,即使是死亡,也一定要留下自己的清白在這人世之間,正是這樣的意境,才深化了作者對于國家的熱愛,讓讀者更加深切的體會到作者的強烈的愛國之情。漢語言文學中的意境,往往源于日常的生活,并會不斷的創新;同時還能夠更加深化作者的情感,使讀者看作者所看,感受作者所感。
1.3構建意境易出現的問題
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意境的重要性,然而,在構建意境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一方面就是“有境無意”,就是指整首詩雖然擁有一定的意境,擁有很高的美感,但是卻是華而無實,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詩歌當中,只是簡單的將現實中的實物描寫的較為逼真,但是卻沒有側面烘托出自己的真實感情。另一方面就是“有意無境”,在一些較為成功的詩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通過合理的意境來抒發自己的真切的情感,就是俗話說的作品中既要有骨頭,又要有肉,這樣詩歌就會變成一個有血有肉的載體,來幫助詩人像讀者抒發自己的真切情感。如果一首詩只是有骨頭,而沒有肉,就會使整首詩有意無境,往往這種情況是因為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的體會較少,沒有豐富的實踐作為后盾,致使整首詩只是空洞的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樣就會適得其反,使得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不但不會體會到作者的真切情感,還會使整首詩都太平淡無奇,黯然失色。
2.語言在漢語言文學中的應用
2.1掌握語言規律
漢語言文學旨在研究語言,所以,學習了漢語言文學之后,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文學修養都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由于我國的人口較多,地域分布廣泛,少數民族以及各個地方的方言都獨具特色,在眾多語言中,普通話是最通用的,但是并不是所有地區都在使用普通話,因為由于不同地區的人對語言的掌握程度不同,南方人很難分清卷舌,會不自覺的將一些讀音弄混,然而北方人的卷舌的敏感度比較低,所以,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對于北方人來說也很不容易。在學習漢語言文學時,就是為了在實際應用語言的過程中,分析出語言的規律,正確的運用語言,進而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逐漸總結出一些語言規律。
2.2用于理解文學
漢語言文學,能夠引導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理解,然而文學理解與文學閱讀并不相同,文學理解是指深層次理解文學作品的文字,分析文字營造出的氣氛,而文學閱讀只是指僅僅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所以,學習了一些漢語言文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就可以掌握漢語言文學的真諦,從而為了以后的文學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堅實的后盾。通過對經典文章的理解與分析,就可以去分析一些未曾見過的文章,并能夠在分析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理解文學的方法。
2.3寫作中的應用
漢語言文學的廣泛領域,不僅包括理解一些文學作品,同時還包括寫作與運用。在學習了一些專業知識之后,就會逐漸掌握文章結構,了解營造意境的方法,學會正確表達感情,這樣就會在日后的寫作當中,合理的運用語言,正確的組織文字。由于漢語言文學的獨有特色,這就使學者在日常寫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彰顯文章的獨特魅力,這樣才會吸引讀者的目光,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
3結束語
漢語言文化是我國眾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漢民族文化、古代詩歌文化,以及世界華文文化等等。漢語言文學中語言的獨特用法,以及語言營造出來的意境,能夠將讀者充分的帶入到文章當中,這也就使得漢語言文學受到了全世界更多學者的學習和研究,為了我國的語言更具有特色,更富有哲理,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努力研究漢語言文學,更加深入的進行分析,分析漢語言文學中語言實際的應用方式,以及如何營造出更引人注意的意境。
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4
一、研究背景
漢語言文學專業,也就是早年間人們口中的中文系。毋庸置疑,漢語言文學專業有著十分源遠流長的教學歷史,同時在時間的沉淀之下,也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教學傳統。在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時,也就是我國的民國時期,近代教育剛剛萌芽,中文系應運而生,這也就是現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雛形。中文系承載著我國熠熠生輝的傳統文化,蘊含著無數先人的人生菁華。即便是在戰亂時期,也沒有讓一個個的熱血青年放棄對中文的熱愛。在不斷的積累沉淀后,漢語言文學專業形成了自己穩定的教學模式,其教學內容也逐步固定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校招生比例非常大,同時就業率也相對較高。然而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社會上對于經濟專業,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增加,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地位受到了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至今漢語言文學專業仍然處于一個瓶頸時期,如何進行有效的轉型成為了眾多漢語言文學教育專家首要解決的問題。按照現代教育學理論來看,應用性是衡量一個學科教育模式是否先進,教學體制是否健全,教學發展水平高低的一個非常關鍵的標準。而現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恰恰缺乏的就是專業的應用性。顯而易見,這是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歷史決定,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足以適應如今社會的發展,就導致了近年來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大大減少,就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不少學生都是被調劑的,社會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提高漢語言文學應用性儼然成為了奔赴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前線的工作者們的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教育學原來角度來看,一個學科的應用性指的便是該學科所涉及到的在實踐過程中轉變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說指導解決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還包括該專業的畢業生是否能夠運用專業知識來發揮所長,狹隘的來講,就是能否在工作中靈活運用自己專業的知識。筆者將以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來展開分析研究。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現狀特征
1、漢語言文學專業歷史悠久,教學內容固定
在近現代高等教育剛剛產生之初,北京師范大學也就是京師大學堂師范館創建于1902年,隨著學校的建立,漢語言文學專業也隨之出現,至今已有110余年的歷史,為國家建設培養了大批英才,也為二十世紀中文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魯迅、錢玄同、劉半農、黎錦熙、沈從文、沈兼士、顧隨、余嘉錫、吳承仕、黃藥眠、鐘敬文、譚丕模、穆木天、葉丁易、劉盼遂、李長之、李何林、陸宗達、蕭璋、俞敏會通開新,炳耀學界;啟功、郭預衡等先賢奠定了文學院穩重求實不務虛名、銳意創新不斷進取,既堅守學術家園,又保持現實關懷的良好學風。
2、文學性人才多于實用性人才
長久以來,無論是在世人的眼中,還是事實上,漢語言文學專業已然成為了詩人的搖籃,知識分子的海洋,但是這些名號稱謂都不能稱之為社會意義上的職業,其應用性也相對較低。不少高校因此開具了新聞學,翻譯學,對外漢語等專業,來平衡漢語言文學的應用性與文學性。但是現實是殘酷的,隨著近年來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率持續降低,為了躲避就業壓力,不少學生都選擇讀研,而讀研之后又不知何去何從。漢語言的文學性太強,以至于不少人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是貴族專業,是不愁吃穿,不擔心就業的學生選讀的專業。歸根究底,便是課程設置方面文學內容連篇累牘,而實踐性課程較少。
3、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性教學內容缺乏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內容缺乏是大多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短板。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其研究水平和北京大學不相上下,也是北京師范大學的三大王牌專業之一。但其實踐性課程較少卻是不爭的事實。語文教育學,創意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是為數不多的實踐性課程,卻是選修課程,并不能覆蓋到全部學生。有的學生更偏重文學性,就會避開實踐性的選修課,一定程度上講,實踐課程教學任務大于理論課程,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盡可能地避免實踐性課程的選擇。筆者認為,可以給學生最大的自由,但是更應該給學生一個引導,可以讓學生在實踐課程的范圍內,必須選定相應數量的課程來提高學生的實踐性。
三、為什么要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
1、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是順應社會發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紀,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僅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較強的應用能力,綜合性人才是當今社區缺乏的人才,也是我國高校需要重點培育的人才。因此,漢語言文學專業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培養既具有文學性,又具備應用性的綜合性人才,促進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更好地就業。
2、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是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
早年間,我國不斷推進素質教育,在中小學開展綜合培養,而在我國高校,也正如火如荼的開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目標便是提升我國預備人才的綜合能力,使得學生全面發展。
四、如何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
1、推進學科教育體制建設
教育體制包括了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要想增強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就要與時俱進地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樣式。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在20xx年左右,進行了教學內容的大改革。將原有的大篇幅的文學史的教學,進行了壓縮,設置了精讀名著的單獨課程,最大程度了滿足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實現了學有所專,學有所用。并設立了導師制,學生參與到導師的教學研究中,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實踐經驗。由此可見,實現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就需要通過課程的設置,完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選定方式,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他們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
2、改善陳舊的教學方式
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傳統性,加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數眾多,不少漢語言文學課堂充斥著滿堂灌,照本宣科的狀況。老師講課是老師的事,學生聽課是學生的事,教與學剝離開來。這種陳舊的教學方式,早就應該被高校淘汰。理科專業實用性強的一個原因,便是學生和老師一起進行實驗研究。那么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實用性,也需要教學相長,老師帶領著學生一起研究,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來支持教學,是必經之路。
3、加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技能便是語言運用能力,然而語言運用能力不僅僅包括寫作,還包括口頭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因此,高校不能夠僅僅憑借寫作能力來判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這就需要,學校注重對各個方面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揮發所長,盡可能地讓學生全面發展,具備過硬的綜合能力。
4、樹立創新的教學觀念
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轉型勢必要推陳出新。只有學校倡導教師和學生具有創新的觀念,營造出思維活躍,百花齊放的自由的思想氛圍,才能夠讓教師們解放思想,讓學生們自由翱翔。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勢在必行。
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5
1、前言
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譽為文科的萬能專業,畢業生能夠從事與社會人文領域相關的全部工作,但是隨著市場化競爭的日益激烈,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缺乏應用性,而人文應用型人才是指掌握一些實用技能及相應人文知識的人才,集應用性與人文性于一身,秉受人文精神,希望能夠基于精神層面來對世界和社會予以改造,從而更好地為我國的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服務。本文就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究。
2、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從目前來看,各個行業、各個部門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日益增多,單純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已經很難滿足社會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入研究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基于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來形成具有特色的培養模式。與此同時,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還應該具有熟練運用現代媒體的能力,以及過硬的聽說讀寫能力,融合多種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
3、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措施
3.1合理設置人文應用型課程體系
基于市場經濟的要求,應該要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建立起靈活多樣、厚基礎、因材施教、多方向的培養模式,實行“基礎課程+提升課程+應用行文課程”三結合。
(1)基礎課程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從事語言教育科研和語言教學的能力,可開設演講與口才、現代職業禮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語文教學藝術、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育研究方法、語文教材篇目研究與教學設計、語文課件制作、教師發展研究等多門課程。
(2)提升課程提升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升造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科研能力,提升專業理論,可開設外國文學專題、雜文創作藝術論、現代漢語語法專題研究、唐詩宋詞、音韻學、現代漢語虛詞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專題、修辭學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專題、文字學、中國語言學史、國外漢學研究、文獻學、影視藝術欣賞、漢語語法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專題、明清小說研究、邏輯學等多門課程。
(3)應用行文課程應用行文課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從事機關文員的工作能力,可開設辦公室禮儀、檔案管理學、新聞采訪與寫作、應用寫作、人力資源管理、公務員基礎知識管理學、秘書學、廣告學、行政法學、公共關系學、編輯與采訪等多門課程。
3.2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扎實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務必要堅持立足地方、面向基層,積極推進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結合社會、市場及行業發展需求突出培養特色,深化學分制改革,完善選課制、彈性學制,研制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校地合作、校企互動的實踐教學模式,不斷加強與地方政府、企業的全面聯系與深度合作,使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需求,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3.3廣建基地,深挖功能
為了進一步加強校地合作,拓展專業實習和就業渠道,進一步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人文應用性,各高校應該應該要多與企業、地方合作建立起一批學生容納能力強、專業對口性強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實習基地,倡導和鼓勵大學生將實習與就業結合起來,避免為實習而實習,強調實習是就業的敲門磚,與此同時,還可以邀請實習基地領導來學校作就業指導講座。一方面加大與實習單位產學研的合作,另一方面幫助.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感受就業氛圍,調適就業心態,樹立正確就業觀念。
3.4全程輔助職業生涯規劃
漢語言文學專業新生在入學教育時就應該被灌輸職業規劃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并且要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大學四年規劃;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二學生,則應該對他們進行詳實的就業形勢分析,端正他們的就業觀,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為就業必備的技能和素質做好準備;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大三學生,則應該加強分類指導,幫助學生對未來的職業去向進行選擇,是選擇獨立創業,還是選擇去企事業單位工作,還是選擇報考公務員,亦或者去學校當老師教書育人,或者深造讀研。針對學生的不同職業選擇來集中資源優勢進行分類指導;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四學生,則應該進一步加強其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
【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人才培養論文15篇02-22
漢語言文學論文02-17
漢語言文學論文05-24
漢語言文學論文提綱06-28
漢語言文學專業論文05-15
漢語言文學論文開題報告11-23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03-25
漢語言文學論文2000字02-20
漢語言文學 畢業論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