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臨床史觀為導向的《中國醫學史》啟發式論文
中國醫學史是研究中國醫學發展源流、規律、成就、特 色、經驗、教訓的科學,教學的重要目的就在于使學生從醫 學發展的歷史和經典醫籍中得到啟迪和教益,讓歷史為現 在和將來服務。我國著名的中醫學史專家鄧鐵濤教授提 出:醫史研究必須與中醫臨床相結合。他提倡,從事中醫 學史研究的人員,同時應該也是有中醫臨床經驗的專家, 對中醫學史有關學說與人物,應結合中醫臨床來研究其影 響和作用,對醫學史上的創新觀念和思潮,不能脫離臨床 來評價[1],簡言之“臨床史觀”。鄭洪教授也指出,中醫學 史的本質是科技史,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科技史,中醫學尚 有其特殊性,存在理論的多元性,存在古代理論與現代思 維的溝壑。而解決這些問題的最佳標準就是實踐[2。目 前文獻報道對中國醫學史教學內容的改革涉及較少,也有 提出聯系實踐進行講述,但沒有擺在重要位置。在教學形 式上,多元教學方法已經成為主流。因此,我們對《中國 醫學史》課程的教學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并運用調 查問卷進行教學效果調研。
1以“臨床史觀”為導向創新教學內容
1.1以“臨床史觀”決定課程重點內容醫學是一個不斷發展前進的過程,因此《中國醫學 史》的課程與其他中醫基礎課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有著明 顯的時間烙印,在某個歷史時期出現的醫家,他提出的學 術主張和觀點,不一定被我們今天所認可。我們更多關注 的是其中對今天的臨床實踐尚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和方 藥。因此講述的時候哪些作為重點“臨床史觀”就是重 要尺度之一。
1.2以“臨床史觀”評價醫史人物對醫學史上出現的醫家、醫史人物,用不同的標準去 評價,會得出不同的結果,比如清代醫家王清任,他的《醫 林改錯》中關于解剖學的內容有很多在我們今天看來,并 不是準確的,可是他創立的“活血化瘀”理論和一系列活 血化瘀的方劑在今天的臨床廣泛應用,因此,從“臨床史 觀”來看,王清任也是一位偉大的醫家。
1.3以“臨床史觀”引導學生“以史鑒今”
聯系當前臨床,如吳有性的瘟疫論和溫病學派對今天 非典、禽流感、甲流病因和診治的影響,葛洪的《肘后方》 與青蒿素的發現等。
2采用結合PBL的“啟發式”教學
改進教學方式在教學方式上,單純的講課已經逐步被多元化的教學 方式所取代,各種教學技術、多媒體等手段均可為醫史教 學所用。
2. 1 PBL( Problem - Based Learning)教學
PBL實施過程:提出問題-自學解疑-重點講授和總 結歸納。課前將問題發給學生,如“金元四大家的主要成 就和對今天臨床的影響”等。讓學生查閱資料,自學總 結,準備小組討論提綱。在PBL教學課中,圍繞提出的問 題,首先由組長作中心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或修正。再由 教師提出新問題,讓作中心發言的學生解答,或由他人回 答。教師可做適當啟發和引導。PBL教學課結束前幾分 鐘內,教師做總結歸納,并強調重點和難點。
2.1討論式教學適時對某些有爭議的話題進行討論,如在講到余云岫 提出“廢止舊醫案”時可結合中醫的臨床療效進行討論,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醫理論。
2.3教學角色互換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給學生1?2周的準備時間,限定講課內容,制作課件,以小組為單位,推舉代表上臺講 授,舉行小型的講課比賽,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4 “講故事”與圖片、視頻相結合醫學史具有一定的故事性,通過結合圖片、視頻講述 名醫故事,特別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和接受遙遠 的、歷史的事物。如講述名醫扁鵲時穿插扁鵲學醫和看病 “起死回生”的視頻。
3效果評估方式
除了普通的考試作為評估方式外,加用平時和教學質量調查問卷方式,調查問卷主要對學生就教學內容 和方法、教學效果的滿意度進行考察。
4結果
及討論共收回有效調查問卷491份,平均得分90. 4,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反饋。 其中“知識理論聯系臨床實際,應用性強”項目中,選擇 “很好”或“較好”占84. 7%; “善于運用PBL (問題式)教 學、課堂討論、教學角色互換等啟發式教學法”項目中,選 擇“很好”或“較好”占79. 2%; “有助于以史鑒今,為今后 的臨床打基礎”項目中,選擇“很好”或“較好”占91. 6%。 說明教學方式易于被學生接受,而學生能從中學習與臨床 相關基礎知識,為今后的臨床打基礎。學生對教學內容與 大綱的符合度”對醫學史基本內容的掌握度,知識與現 代需求的結合度的認可均達90%以上。
中醫學是一門實踐學科,我們在《中國醫學史》教學 改革的過程中,通過以“臨床史觀”決定課程重點內容,以 “臨床史觀”評價醫史人物,以“臨床史觀”引導學生“以史 鑒今”引導學生從今天的臨床角度去體會醫學史上的醫家學術成就和貢獻。并通過PBL、討論式、教學角色互換、 “講故事”與圖片、視頻相結合等各種啟發式教學方式,激 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教學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向以能 力培養為中心;從教師自我思維轉向學生群體思維;從追 求學習的結果轉向注重學習的過程;從教師的“一言堂” 轉向學生的“群論臺”。整個學習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 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展學生創造性思 維的能力。調研的結果也標明,學生對本方法認可度較 高,說明以“臨床史觀”為導向,結合PBL等多種教學方法 的教學方式在中國醫學史的教學中值得推廣。
【以臨床史觀為導向的《中國醫學史》啟發式論文】相關文章:
以項目驅動為導向的中職英語教學的課堂評價方式的論文11-21
臨床護理的論文05-15
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應用解析03-07
臨床護理雜志論文07-26
臨床血液檢驗論文05-27
臨床檢驗質控論文12-07
臨床血液檢驗論文05-20
臨床護理的論文(推薦)06-11
臨床畢業論文12-07
兒科臨床論文內容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