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論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論文1
摘 要:一、胎教的定義 胎教是指胎兒在母體內受到不同方面的感化,從而接受教育的意思。簡單來講,胎教就是孕婦有意識地利用某些方法,對胎兒進行良好影響的方法。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講,胎教是指為了幫助胎兒今后的身心健康發展,并且保證孕婦能順利度過孕
關鍵詞:婦產科論文發表,發表婦產科護理學論文,婦科腹腔鏡論文投稿
一、胎教的定義
胎教是指胎兒在母體內受到不同方面的感化,從而接受教育的意思。簡單來講,胎教就是孕婦有意識地利用某些方法,對胎兒進行良好影響的方法。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講,胎教是指為了幫助胎兒今后的身心健康發展,并且保證孕婦能順利度過孕產期而實施的一系列保健措施。主要包括精神、飲食、環境、勞逸等方面的保健。狹義上的胎教,是指妊娠期間,不僅要重視對孕婦良好品德修養的教育,還要積極采用一些措施,經母體對胎兒的感覺器官進行刺激,從而促進胎兒大腦及神經系統的發育。我們常說的胎教,就是狹義上的胎教。當然,無論是廣義上的還是狹義上的胎教,二者都是統一的,不可偏頗。孕婦保健與對胎兒感官進行有益刺激均為胎教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縱觀古今中外,良好的胎教不僅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更有助于他們成才。比如,我國古代“賢良三母”之首的孟母就深深意識到“胎教”的重要性。在《韓詩外傳》中有她的一段話說:“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在這位偉大母親的言傳教導下,她的兒子最終成為我國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莫扎特作為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在幼年就被譽為“音樂神童”。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及后來取得的偉大成就,也離不開來自家庭教育的熏陶。他的父親就是宮廷內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個作曲家。他的母親也十分熱愛音樂。因此,從他母親懷孕的時候,他便被濃濃的音樂氛圍所包圍。在他長大后,對音樂的天賦與熱愛也更加強烈。
二、胎教音樂的重要性
胎教音樂是指利用適度的音樂刺激胎兒,從而促使胎兒的神經元的軸突、樹突、突觸等的發育,為優化他們的后天智力及開發音樂潛能打下基礎。胎教音樂要挑選舒緩、輕柔、明朗、歡快、表現力度適中的樂曲,大多為C調。輕松舒緩的`音樂對母子身心健康都比較有益。據有關研究顯示,胎兒具備聽覺與記憶能力。大約5到6個月大的胎兒便可以感受音樂。當寶寶出生后哭鬧時,聽到胎兒時期常放的音樂很快就會安靜下來。這表明胎兒具有記憶能力。優美的音樂不僅有藝術價值,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孕婦聽胎教音樂能夠激發相關神經系統,減弱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副交感神經興奮性,從而幫助緩解緊張,身體得到休息,再生成神經介質,由血液循環慢慢進入胎盤,直到送至胎兒大腦相應部位,然后促進其大腦發育。音樂還能深入孕婦的心靈,平復心情。通過醫學鑒定的胎教音樂不但可以幫助孕婦放松心情,更能把美妙的音樂旋律傳遞給胎兒,讓其受到感染、熏陶,朦朧地感知到外部世界的美好。
三、胎教音樂的選擇
如果不正確選擇合適的胎教音樂與胎教方法,常常會事與愿違,達不到效果,甚至還會給胎兒的大腦及聽覺造成損害。胎教音樂都是經過專門選擇與鑒定的。專家認為,胎教音樂無論在節奏、頻率、力度,還是和頻響范圍等,都要盡量和子宮內胎音合拍,并保護好胎兒的聽覺器官。因此,音量過大的搖滾樂或迪斯科都不適合作為胎教音樂。起伏跌宕的交響樂也不適合。如果胎兒聽了不合格的胎教音樂,比如,節奏太強,力度太大的樂曲,極易造成中耳性聽力下降。當音頻高達4000Hz到5000Hz的聲音,也會胎兒的健康造成一定影響。
因此,要正確選擇胎教音樂。選擇那些舒緩、輕柔、流暢歡快、表現力度適中的音樂,摒棄那些節奏過快、力度太強、嘈雜的音樂。孕婦聽的音樂,以優美、寧靜為主,使其感到輕松愉快、緩解情緒。胎兒聽的音樂,以C調為主,選擇輕松、活潑、明快的基調,不要帶歌詞。這樣,才有利于胎兒產生良好情緒。對于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各類音樂磁帶,應注意選擇,確保質量。通?蛇x擇我國傳統樂曲、民族樂曲,或者西方的古典樂曲、搖籃曲、圓舞曲等。此外,還可以結合胎兒的性格來挑選音樂。比如,胎兒活潑好動,可以選聽一些節奏較為舒緩、旋律優美、柔和的曲子。而對于文靜的胎兒,可以適當聽一些較為活潑、跳躍性強的兒童音樂。
四、胎教音樂的實施
當孕期達到16周,便可以有計劃地實施胎教音樂了。一般一天1到2次,每次約15-20min,最好選在胎兒覺醒有胎動的時候實施。通常晚上臨睡前比較適宜?梢杂檬珍洐C直接播放,音響強度以65至70分貝為宜。胎教傳聲器應放置到孕婦腹壁胎兒頭部的相應部位,音量調節可參照成人隔著手掌聽來自傳聲器中的音響大小,這就好比胎兒在子宮內聽到的音量大小。若孕婦腹壁較厚,可將音量適度調大點;若孕婦腹壁較薄的,可將音量適度調小些。胎教音樂應不帶歌詞,節奏比較平緩、流暢,曲子的情調以溫柔、甜美為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收錄機直接放到孕婦的腹壁上。當胎兒在收聽樂曲時,孕婦也要利用耳機收聽孕婦專用磁帶,或者孕婦自己喜歡的音樂,同時,伴隨著音樂,開展情景聯想,力爭達到心曠神怡的意境,從而調節心情,強化胎教效果。
除了音樂胎教法,還可以采用對話胎教法。當孕期達20周時,胎兒的聽覺功能已經全部建立起來。母親的聲音不僅能傳遞給胎兒,同時胸腔的振動也會對胎兒產生一定影響。孕婦應注意自己說話時的語調、語氣及用詞,確保給胎兒產生一個好的刺激印記。由于男性的低音更容易傳人到子宮內,因此,對話胎教最好父母雙方一起參與。父母可以為孩子起個比較中性的乳名,經常呼喚這個乳名,促使胎兒能記住。這樣,當嬰兒出生后出現哭鬧時,呼叫其乳名,胎兒便能體會到子宮外的環境并不陌生,覺得安全,很快便會安靜下來。此外,父母應把胎兒當做一個已經懂事的孩子,多和他說話、聊天。每天定時刺激胎兒,當然,時間不要太久。對話的內容可以多種多樣,如給胎兒講故事,和胎兒對話。比如,早上起床前,孕婦可以輕撫腹部,說道:“寶貝,別睡懶覺了,我們起床吧!”打開窗戶,看著外面的景色,告訴胎兒:“今天天氣不錯。”吃完午飯后可以告訴胎兒:“寶貝該休息啦,媽媽太累了。”當然,其它時候,父母也可以不斷地和胎兒說話。當看電視時,可以問寶貝:“聽到音樂的聲音了嗎?”由于反復強化效果較好,最好每次都采用一樣的詞句開頭與結尾。此外,孕婦每日可以將腳抬高,同時聽同一首音樂,比如,“小燕子”、“彩云追月”等,便能有效促進胎兒的成長發育。當孕期達32周后,胎兒便能記住那首天天都放的音樂了。采用該方法,不但能增加夫婦間的感情,更能將父母的愛傳達給孩子,有利于胎兒的情感發育。
音樂論文2
一、“中學為體”。
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一定的民族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任何一種文化都有它產生的原因和自身的價值。二胡,就是一件深具中國民族特色的典型樂器,可以說它是我國民族樂器的代表之一,它純凈的音質,渾厚、悠揚、如泣如訴的音色,特有的裝飾音指法所形成的運腔,使得它在音樂表現力上獨具韻味。二胡只用兩根弦演奏,缺少低音,但長期以來,人們用低翻高的演奏技法,反而使二胡具有了特殊的音樂表現力。例如由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創作、演奏的《二泉映月》,可以說是二胡樂曲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品。樂曲由作者在長年流浪賣藝的生活中不斷演奏、加工而成。它既沒有炫技式的復雜的演奏技法,也沒有摻入西方復雜的音樂元素,而是以獨具民族特色簡練的創作手法,動人的旋律,加之二胡獨具特色的音色,使得無論是著名演奏家,還是二胡業余愛好者,無不對此作品情有獨鐘,滿懷深情地進行演奏。可見,作品本身具有著無盡的藝術魅力是多么的重要。這樣典型性的藝術極品,就是由于其將中國音樂的精神扎根于心,充分展示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特色,才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才能代代相傳,歷久彌新。所以我們談二胡的改革與發展就不能脫離了二胡的傳統特色,如果一味照搬西洋音樂,拋棄了二胡的.民族性特色,就無異于無源之水,難以為繼。
二、“西學為用”。
在不丟失二胡演奏民族性特色的前提下,借鑒吸收西方音樂的演奏方法與創作技巧,與時俱進,洋為中用。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文化是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共同發展的。同樣在二胡藝術的發展中也遵循著這樣的發展規律。早在20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家、二胡演奏家劉天華就提出了中西調和的觀點,他說:“一國的文化,也斷然不能抄襲些別人的皮毛以算數……也不能死守老法,固執己見可以算數。必須一方面采取本國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納外來的潮流,從東西的調和與合作之中,打出一條新路來!眲⑻烊A在自己的音樂實踐中,也是這么做的。比如其創作的二胡曲《光明行》,樂曲在采用我國民族音樂傳統習用的循環變奏結構基礎上,大膽采用西方復三部曲式。但是,樂曲主題的寫作卻不像西方寫作慣例那樣,以呈示部A段主題來形成全曲,而是采用呈示部B段主題加以變奏來發展中部和結束部,從而使音樂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同時又展現出了中西調和的新意。我們借鑒吸收西方的音樂元素,其根本目標就是拓展和豐富二胡的樂曲創作及演奏技巧,使得二胡的表現力更為豐富,從而使二胡能夠走向國際,為世界人民所接受。音樂是無國界的,音樂間的相互融合與借鑒并不是要改變二胡本身的特點,反而是要更加突出二胡的特點,所以立足于傳統、兼收并蓄才是二胡在民族音樂現代化進程中應走之路。
音樂論文3
【摘要】在初中教育階段,隨著學習任務的日益增加和愈加繁重,傾聽音樂成為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之余的一種減壓方式,不僅可緩解學習壓力,還能夠使其保持愉悅輕松的心情。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為改善教學質量都在積極嘗試引入流行音樂,且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筆者通過對初中音樂教學怎么引入流行音樂作探討,并列出一些科學有效的舉措。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流行音樂;引入
音樂教學在初中教育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音樂教學水平與質量不僅影響學生的音樂水平,還關系到他們未來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這是廣大初中音樂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流行音樂進行合理品味和欣賞,不僅能夠拓展教學范圍,還與他們的身心特點相吻合,更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一、引入教育意義類流行音樂升華教學效果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引入流行音樂,教師應始終明確引入流行音樂的目的是為教學提供服務,不能脫離教育范圍,要注重流行音樂的主題和宣揚理念。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可引入教育意義較強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在傾聽和賞析時能夠體會到流行音樂中的教育意義,對自己的內心所觸動和感悟,使其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能夠在思想意識上有所轉變,達到陶冶情操和熏陶情感的教學目的,從而升華音樂教學效果。舉個例子,在《七子之歌——澳門》教學實踐中,歌曲內容是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懷抱,受盡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教師可以愛國為主題引入幾首具有愛國情感的流行歌曲,像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劉德華的《中國人》、屠洪綱的《精忠報國》和謝霆鋒的《黃種人》等等,這些流行音樂慷概激昂、節奏酣暢淋漓,散發著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通過聆聽產生教育意義。如此,教師將教材中的歌曲與流行音樂相整合,引領學生結合這首歌曲創作背景,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深入體會歌曲中蘊涵的愛國情感,從而深化他們對祖國母親內涵的理解,并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的流行音樂改善教學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關鍵的人生成長階段,他們正處于思想發展和意識形成的特殊時期,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流行音樂來幫助學生塑造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為此,初中音樂教師應當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流行音樂,借此提升他們參與音樂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并使其在音樂熏陶下身心得以良好發展,在音樂氛圍下對人生和生活有所感悟,發揮出流行音樂應用有的輔助性教學作用,從而改善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青春舞曲》教學時,教師可先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新疆維吾爾族地區的風土人情以及人文地理風光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強大的視覺沖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點燃其學習這首歌曲的熱情。接著嗎,教師可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心理且具有青春色彩的流行音樂來播放,諸如:魏晨的《夢的怒放》、楊培安的《我相信》、零點樂隊的《相信自己》和周華健的《心的方向》等。通過傾聽不僅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努力幫助他們克服羞澀情緒,使其積極地參與歌曲表現且獲得豐富的個性體驗。還能夠讓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使他們感受到流行音樂的魅力和價值,以此在課堂上傳遞正能量。
三、增加流行音樂的欣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為充分發揮流行音樂的教育價值和教學作用,應組織學生增加流行音樂的欣賞范圍,帶領他們盡量多欣賞一些有意義的流行歌曲,不僅可利用課堂時間,也可運用課余和課下實踐,以此豐富整體音樂教學內容。當然,初中音樂教師在引領學生欣賞流行音樂時應把握好度,客觀對待流行音樂,不能盲目或者毫無目的的去欣賞,而且數量也要把控好,重點是關注引入流行音樂的質量,真正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例如,在學習《冰山上的雪蓮》這首歌曲時,這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的插曲,屬于中國民歌,教師可選擇部分具有民族意義類的流行音樂,像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韓紅的《天路》、李娜的《青藏高原》和騰格爾的《馬蘭花》等。這些民族歌曲將傳統音樂和流行元素有機融合,深受初中生的喜愛與青睞,它們雖然傳統的中華民族歌曲不同,不過也具有民族韻味,能夠拉近流行音樂和傳統音樂之間的關系。通過傾聽,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流行音樂中蘊涵的民族元素,不僅有利于對新歌曲的學習,還能夠拓展課堂教學范圍,開闊他們的音樂視野,并主動思考音樂在電影藝術中的作用,以及對民族音樂充滿熱愛之情。
總結
在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入流行音樂,不僅是對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和實施,還是新時代教學的需要,更與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契合。所以,初中音樂教師應積極引入流行音樂,對教材內容進行很好的補充,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知識,并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
【注釋參考】
[1]梁箐瑜.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J].明日風尚,20xx,14:170.
[2]侯翎.關于初中音樂教學的流行音樂引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xx,13:194-195.
[3]王雅馨.初中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引入解析[J].新課程(中),20xx,09:177.
音樂論文4
一、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ㄒ唬┣楦薪虒W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音樂藝術最明顯的表現特征就是抒發情感,透過音樂作品感知作者內的心世界,可以說情感是音樂審美的中心。在大學音樂課堂上,融入情感教學,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表達的情感,在演唱音樂作品時,讓學生有投入真摯的情感,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ǘ┣楦薪虒W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音樂作品有著很大的藝術魅力,攝人心魄的藝術美能夠凈化人們的心靈,作品的意境美能夠將人們的思想與靈魂帶入另一個世界。藝術是心靈的體操,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可以改變和調節學生們的精神狀態,在美妙的音樂作品中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娛樂身心。通過教師創設的情感氛圍來引導學生在審美活動中更好地學習音樂知識,提高審美的情趣。
(三)情感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個性化的情感教學能夠進一步增強師間生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營造更融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上營造的情感氛圍和藝術情調使學習者得到更好的藝術享受,共同表達藝術情感,經過師生的共同欣賞和再創造,讓音樂活起來。通過情感教學使音樂課堂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氛圍和藝術情調。讓音樂藝術走出書本,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在音樂的海洋里,讓美妙的音樂與學生的心靈產生碰撞,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也會得到激發,學習效果更為明顯。
(四)情感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情感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參與到音樂情感體驗中去,使學生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去理解音樂所賦予的真實情感,知識的傳授與學習過程成為心與心的交流。情感的溝通使學生更容易對音樂作品產生情感的共鳴和形象的認同,從而塑造了完美人性的音樂教育。通過鑒賞優秀的音樂作品,能夠幫助形成一個正確的真善美觀,豐富情感的具體感受,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一次靈魂的洗禮和人格的升華,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與高尚的情操。
。ㄎ澹┣楦薪虒W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藝術修養
在大學音樂課堂上注入情感教學可以改變和調節學生自身的精神狀態,在美妙的音樂作品中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娛樂身心。情感是人類對客觀事物所表現出的一種真實的反映,情感充沛的音樂作品才能觸動人們的心靈,而從藝術價值角度來講,音樂是一門最具有情感的藝術。
二、情感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運用途徑
(一)借助媒介,創境生情
情緒心理學認為人類的情緒從本質上說都是通過“以境生情”的模式發生的,客觀事物是人類情緒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情境與情感有內在的聯系,一定的情境內容直接引發人們相應的情感,情緒波動的青少年尤其容易受情境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想使學生領悟作者所表現的情感,并從中仔細體會,那就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再現作品所表現出的情境,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領悟作者的內心情感,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更能體會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景。這里的借助媒介,是指運用圖畫、電影、紀錄片等以印象渲染情境,以圖畫、劇情等顯示當時作者所處的情境。我們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在互聯網上收集相關的資料,下載安裝一些音樂制作軟件,將收集到的圖片、音樂等素材編輯成視聽課件。這些視聽結合、聲像一體的情境展示能直接再現作者所處的情景,從而觸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比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窌r,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觀看同名戲曲片和舞蹈片,很快將學生帶入故事情境,使他們對作品的背景資料生活畫面有一個生動的了解,這樣就能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情感。利用媒介制作視聽教材,能拓寬音樂情境設計的空間,讓音樂情境盡現,激起學生的情感。又如,在欣賞《春節序曲》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老百姓過年時的熱鬧場景,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這些情感體會更能使學生體會領悟作者的內心情感。
(二)親身實踐,入境生情
為了使學生能夠真切體會到作品所滲透的情感,在音樂的教學中,教師應經常指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融入作品所表現的情感中,以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情感,在成功的體驗中建立起積極的情感并實現自我的價值。例如歌曲《望星空》表達的是一位軍人妻子對駐守邊疆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在指導學生試唱時,要教他們仔細體味軍人妻子對丈夫的思念、愛戀、敬慕等多重情感,從而使學生能莊重、深情地演唱這首歌,這樣不僅使聽者受到感染,學生自己也會在演唱中受到一次感情的洗禮。
。ㄈ┘ぐl興趣,以趣生情
在青少年的認知行為中,感性因素強,理性因素弱。他們往往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來決定學習的內容。對于自己覺得有興趣的學習內容,他們表現出很大的熱情,學習動力也很高漲;而對于覺得沒有興趣的,枯燥的學習內容,他們往往感到厭煩。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十分強調兒童的內在動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說“: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強調“: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兒童的良好情緒,對于培養學習愿望起著較大的作用,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不斷地發展兒童從學習中得到滿足的良好情感,以便從這種情感中產生和形成一種情緒狀態,即強烈的學習愿望。”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整個教學產生興趣,讓學生帶著熱情參加到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這是音樂教育中情感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達到了這一點,學生就會對整個音樂教學過程產生興趣,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運用一切方法啟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一要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教師不要滿堂講、滿堂問,而是要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引導、點撥;用欣賞的語氣給予肯定和鼓勵,用激情的表現帶動和感染,充分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和想象,在平等、民主、和諧,激情的氛圍中真正激發學生思想的情感火花。第二,教師還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和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處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F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學、參與教學,趣味教學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四)欣賞名作,以美育情教育學家蔡元培這樣認為,美育可以“陶養吾人之情感,使有高尚純潔之習慣”。音樂教育是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音樂的審美教育,其根本任務就是完成對受教育者的美的心靈的內在建構……音樂的情感教育,必須是以美育為前提”。所以,音樂教育正是利用了音樂和美育的情感性特點,通過審美來育情。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的精神和文化需要,選擇情感更高尚、健康的作品,通過對不同題材的音樂名作的欣賞,使學生領悟到不同類型的情感,受到深度感染,激發起他們愛祖國、愛家鄉、愛親人的美好情感。
三、結束語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只有當情感體驗和藝術實踐做到完美的結合和統一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學習和表達音樂作品,通過音樂來傳遞自身內心情感的投射與釋放。所以,作為大學的音樂教師,必須具有更全面和更廣泛的文化知識底蘊及藝術修養,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設定,加強情感交流,才能滿足新時期下的教育要求,培養出更高水平的音樂人才。
音樂論文5
一、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留守兒童長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這樣的一個群體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現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這些問題不只是一個留守兒童家庭的問題,它也會影響到社會的和諧和安定。筆者通過調查和總結,發現留守兒童形成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父母的陪伴、關愛和教育的缺失
我們總是在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由此可以知道,父母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進城務工人員由于現實條件的限制,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帶在身邊,因為他們的收入不能擔負起孩子在城市的教育和成長需求,所以孩子只能留在家里交給老人照料,因而和孩子長期處于兩地分居的生活狀態。由于長期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就不夠順暢,孩子只能長期處于心理孤獨缺乏安全感的狀態,負面的情緒得不到及時的宣泄,心理問題極易發生。同時,少年兒童的心理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沒有父母的教育對于孩子完善人格的形成起著極為不利的負面作用。很多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和心理疾病的研究表明,孩子在兒童期間的.親情和教育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而可能使這些孩子走向犯罪的道路。
2.兒童的監護人對于孩子的監護不力,更多的是溺愛或者放縱
留守兒童一般是由爺爺奶奶或者單親來撫養,對于那些爺爺奶奶撫養的孩子來說,一方面,老人的年紀已高,沒有太多的精力來關注和照顧孩子,另一方面,隔輩的人對于孩子通常都是非常的溺愛和放縱的,對于孩子的心理變化和負面的情緒關注不夠。孩子在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和教育,造成老人對孩子的監管不到位;對于單親照顧的孩子,多數是由母親一方留守在家照顧孩子。母親在家不但要照顧家中的孩子和老人,還要承擔家庭的生活,雙重的壓力使母親對于孩子的關注和照顧也不到位,為了補償孩子,多數母親會用物質條件來彌補對于孩子的心理關懷的缺失。
3.學校對學生心理教育的缺失
留守兒童對于內心關愛的需求其實是可以通過學校的力量來得到滿足的,班集體和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可以溫暖孩子的心靈。但是由于這些孩子多處于偏遠落后地區,辦學條件和教學資源、教學理念都有很大的限制,這都影響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4.社會對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管理不夠
社會雖然對于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有了一定的關注度,但是對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還是不足的,很多的社會機構只關注學校硬件設施的建設,看上去每個學校都氣氣派派,可是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是看不到的,沒有深入的了解和溝通,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得不到社會的支持。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長期不和父母住在一起,缺乏親情的關愛,使學生形成了孤僻的性格,遇事比較膽怯;由于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不夠,致使很多孩子行為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約束;與人的交流溝通受阻,容易使留守兒童產生極端心理,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音樂教育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
心理專家研究認為音樂的力量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狀況。讓音樂的學習作為中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正確引導學生抒發內心的情緒,利用音樂的特殊力量來給予留守兒童內心積極的心理影響,從而實現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的教育。首先,學校教育應該加強音樂課程的教學力度,重視音樂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通過音樂教育,創設一個適合交流,讓學生身心得到放松和發泄的教學環境,把音樂教育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其次,針對留守兒童不同的心理問題,設計不同的音樂教育方案來解決相應問題。最后,社會各界加強對于音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政府要給予財政支持,為音樂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對于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是一個長期努力的過程,音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工作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意識到音樂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把相關建議付諸于行動,才能取得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功。
音樂論文6
【摘要】兒童是家長的最珍貴的寶貝,也是國家民族的未來希望,必須提升對兒童的關注和關懷。在幼兒教育中,需要幼兒教師將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認知能力作為教學出發點,開展靈活多樣、易于幼兒接受的教學措施。在學前教育開展音樂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潛力,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通過對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為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關鍵詞】學前教育;音樂教育;重要性
前言
現階段,幼兒音樂教學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提升幼兒德智體美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發展,起到決定性影響。學前教育正處于奠定學習基礎的主要時期,對于幼兒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紤]到幼兒天性好玩好動,所以音樂教師可以針對幼兒的特性、同時合理安排課程,使幼兒能夠在音樂中感受到快樂,放松心態。
一、學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ㄒ唬┡囵B幼兒的審美能力
同小學教育不同的是,幼兒教育主要是讓幼兒可以根據感知來展開學習。所以,不管是開展品德行為、思想意識教育,還是認知理解、知識技能等教育,均需要幼兒具備相匹配的感知能力。而通過開展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和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和感知能力。學前音樂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一些與幼兒生活息息先關、比較熟悉的動畫片歌曲和兒歌,此類音樂作品不僅節奏簡單、旋律優美,并且很多都是對一個故事進行描述,非常具有畫面感[2]。音樂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真實的還原音樂作品的內容,極大程度的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比如說《數鴨子》兒歌,利用多媒體技術生動活潑的展示出音樂內容,一個個歡樂的畫面浮現在幼兒眼前,刺激了幼兒的視覺感受,通過兒歌不僅學會數學知識,還愉悅了心情。通過開展音樂教育,對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具有深遠影響,對音樂作品中的藝術美進行感受,體驗到美的感覺,從而可以對一些事物的美與丑、是與非進行辨別,學會認知事物。
。ǘ┯兄趯τ變哼M行積極的情感教育
對于兒童音樂作品來講,必須具備健康活動、積極向上等特點。利用音樂開展激勵情感的教育,通常都會比直接說教更加具有效果。比如說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幼兒可以聯想到動畫內容,從而通過對兒歌的學習,不由自主的模仿動畫中羊兒們的團結和勇敢、友愛與合作等精神,促進了幼兒能力的提升。此外,音樂作品中的節奏可以促使幼兒展開相應的身體動作,可以培養幼兒的肢體表達和情感表達能力,對于幼兒日后成長具有重要作用。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幼兒能夠通過音樂得到情感的平衡,進而實現情緒的表達,豐富幼兒的心理世界;且幼兒在接受音樂教育時,能夠增強自身的集體榮譽感,在教師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得幼兒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認知并提高集體榮譽感[3]。
。ㄈ⿲τ變荷罱逃鸬捷o助作用
在學前教育中,幼兒的生活教育屬于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教育主要有孝道教育、人際交往教育、以及生活習慣、行為準則教育等等。生活教育對于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同時關系到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音樂教育是展開生活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比如說《好媽媽》兒歌,唱出了幼兒如何表達最媽媽的尊敬和愛意,一些被溺愛的幼兒在學習此歌曲之后,都會模仿歌曲的內容作出尊敬和愛護媽媽的一些行為,通過此種行為,可以看出幼兒學會了如何尊敬父母,如何關心關愛家人。通過學前音樂教育,能夠促進幼兒在音樂方面的智力發展,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進而幫助幼兒提高記憶力,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所以說,音樂教育可以有效的為生活教育起到輔助作用。
二、提高音樂教學水平的具體方式
。ㄒ唬┲匾晫W前教育師資隊伍的建立
一方面,音樂教師自身教學能力,對于課堂教學質量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能力較差的音樂教師,無法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從而也就無法利用伴奏或者形態來影響幼兒學習。所以,音樂教師必須積極學習相關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加強對各種教學方法的研究,從而能夠在教學課堂上,熟練運用各種樂器來渲染課堂氣氛,帶動幼兒積極投入了學習中,從而使音樂教學更加具有樂趣[4]。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一名善良、負責、樂觀、意志堅強、自信心強、自控能力好、具有上進心,且能夠合理調節自身情緒、適應工作壓力的幼兒教師,更容易被學校、家長以及幼兒所接受,且也更易獲得幼兒們的喜愛和尊敬。因此幼兒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職業道德以及心理素質,并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并利用更多的途徑引導幼兒接受音樂熏陶,用心培養社會的下一代。
(二)改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
在如今的幼兒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師教學理念較為落后的現象,從而致使幼兒教育效果無法令人滿意。所以當前主要任務就是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學局面,避免出現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提升對幼兒的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使幼兒成為課堂學習的探索者和主動者。在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需要保證課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活潑性,使幼兒能夠在興趣中進行音樂活動,在音樂課堂中感受到快樂,不僅僅是學會一首歌曲,一支舞蹈,更是需要鍛煉和提升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5]。同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教學逐漸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將音樂教育與數字化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與感染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提高幼兒在音樂方面的感悟和理解,音樂教育效果明顯提升;且幼兒園可以讓幼兒們參與學校音樂節目的制作,或是為幼兒們拍攝一些校園足跡、兒時風采等主體的音樂紀錄片,讓幼兒們能夠在親身參與的'情況下,感受音樂教育的魅力,擁有更為獨立而健全的人格。
。ㄈ┖侠碓O置音樂課程
學前教育不能較多的開展數學或者文字課程,不利于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是也不能全面的安排唱歌和跳舞課程。所以,還需要針對幼兒的不同生長時期和年齡特點進行考慮,合理穿插音樂教學,比如說上午幼兒精神飽滿,在一節課程感覺有所疲勞之后,可以安排一節音樂課程,以此讓幼兒充分活動起來。不僅可以環節幼兒的精神疲勞,還可以使幼兒進行肢體鍛煉。比如,將音樂課程安排成第二課堂。第二課堂作為一種富有情趣,寓教于樂,生動活動以及能夠直接表達幼兒生活和感情的一種教學形式,能夠在延續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發揮幼兒的個性特長。將音樂教育融入第二課堂,能夠讓幼兒突破課程教學的局限性的基礎上,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此外,也可以在進行課外活動時,對幼兒進行舞蹈、樂器、唱歌等方面的興趣培養和訓練,滿足幼兒在音樂藝術方面的需求,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在學校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越來越多,而學前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基石,越來越受到國家、社會以及家長們的關注,尤其是學前教育中的音樂教育。但是,因為我國教育教學還處于不斷改革的時期,學前教育尤其是音樂教育方面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善,這就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書育人的同時,與教育部門攜手促進學前教育的改革,為學前教育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在學前教育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生長特性,從而開展多樣豐富的教學模式,以此激發和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感覺,從而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音樂教學可以讓幼兒放松心情,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記憶力,同時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力,對于幼兒的身心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胡芬.發揮音樂元素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重要性[J].新課程下,20xx,(3):116-116.
[2]王成英.關于學前教育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探討[J].讀寫算(教研版),20xx,5(20):148-148.
[3]王麗新.基于幼兒教師音樂素養提升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整合的探索[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6):286-288.
[4]林紅.學前教育音樂課程多維內涵構建的思考與探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01):117-120.
[5]蒙廷慧.略談學前教育中的音樂教學的重要性[J].未來英才,20xx,(11):12-12.
音樂論文7
古典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教育以及流行音樂教育是大學音樂教育的三大種類。相對古典和民族音樂教育,流行音樂教育是一個后起之秀的新學科,流行音樂憑借著特殊的藝術魅力,深受大學生們的喜愛。作為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流行音樂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為切入點,針對流行音樂通識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等幾方面進行教學反思,逐步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對音樂藝術的審美力和鑒賞力。
流行音樂與大學生的關系
音樂通識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于審美教育、德育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成功教育、價值教育的全面發展新時期復合型人才的“通才教育”。而在所有音樂形式中,流行音樂這種具有青年文化代表性質的藝術形式和現代大學生尤為親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流行音樂自身的特點:1.通俗性流行音樂的內容大多都取材于現實生活,用一句俗語來說就是“接地氣”,很多作品以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為主,其中包含人生的理想、人生的哲理以及對于一些社會認知的現象等。在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中,大學生更容易掌握的原因就在于,流行音樂通俗易懂、易學易唱、旋律優美、風格多樣,它不像古典和傳統音樂那樣必須經過專門的技能訓練和具備深厚的音樂基礎,大學生可以通過體會平淡直白的歌詞和豐富的情感,即可理解流行音樂的內涵[1]。2.情感性德國著名的社會批判理論學家阿多諾認為:流行音樂真實地反映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是人們宣泄不良情感、消除社會危機和重塑文化民族性的重要渠道。大學生經常承受著各種精神壓力和困惑,如就業和戀愛問題、價值取向等,往往無法自我排解。流行音樂所具有的鮮活明快抑或纏綿傷感的旋律,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3.時代性如果說古典音樂反映了音樂的藝術高度,那么流行音樂則代表了社會文化的晴雨表。流行音樂在思想觀念上和情感上總是緊隨時代潮流,契合時代精神訴求[2]。所以每個時期都會產生相應的流行音樂作品,其中都體現和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特點。這也迎合了大學生們追趕潮流、緊扣時代脈搏的.文化口味。4、商業性。流行音樂是現代文明與科技相結合的產物,它與商業性文化娛樂圈活動緊密相連,憑借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和手段.加上近乎瘋狂而頻繁炒作的音樂選秀活動,流行音樂強勢的市場運作使得如今大街小巷到處都播放著流行歌曲,電視、網絡、MP3、手機都成為流行音樂傳播的重要媒介。這對身處網絡化、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來講,無疑都是無法抗拒的。
高校流行音樂通識教育的現狀
1.緊缺的教學資源相關流行音樂開設的通識選修課程不足,全校范圍內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由于缺乏獨立的教育教學組織,承擔教學任務的藝術類教研室基本都掛靠在專業學院。另外,在專業學院的教師由于受專業教育和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難適應非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實際要求,特別是對當代流行音樂沒有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導致課程內容的淺顯化。2.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教學以知識灌輸為主,學生被動聽講,教學方法的枯燥和單調性,削弱了學生參與互動的能力,逐漸失去了對流行音樂學習的興趣。3.單一的成績評定我國現行的通識選修課程考核大多以知識考試方式為主,側重于對學生知識面或知識記憶能力的測評,基本上還是沿用期末測試題等進行以知識記憶為主的考核,計分方式為百分制[4]。事實證明,對于像流行音樂教育這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活性動態課程,并不只能通過理論的紙質考核才能顯現學生的學習狀態與成績水平。
高校流行音樂通識教育的教學反思
在強勢的大眾傳媒瘋狂傾銷的信息時代,為大學生提供另一條接觸流行音樂的歷史、風格、經典作品、優秀作家、人文思想、社會心理的通道,提升大學生對音樂的感受、體驗和認知能力,正是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課題。
1.樹立多元開放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認,以往在大學音樂教育占主導地位的古典音樂和傳統音樂,它們以深廣豐富的創作水準,復雜精妙的體裁結構影響著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心理世界、道德世界,甚至還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智慧和力量。但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正如所有的文化形式都存在是否適宜的問題,我們也不可否認流行音樂中有一部分并不適合大學生。不過假如學校音樂教育就此把流行音樂拒之門外,則如掩耳盜鈴一般自欺欺人。所以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對流行文化有所了解,能知其利弊,辨其真偽。只有在摸準流行文化的脈搏,通過對學生需要的分析,抓住流行音樂中的亮點,找準流行音樂與大學生教育之間的結合點,才能引導學生正確的對待流行文化,創造師生、生生之間的和諧互動。
2.選擇具有價值導向的教學內容
流行音樂良莠并存是不爭的事實,它的純度、含金量絕非可與正統音樂相比。音樂教師要精心挑選一些健康向上,適宜大學生年齡特點、身心特點,并且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音樂作品介紹給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提高學生對于流行音樂美丑、優劣的識別能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由于流行音樂得到了眾多人的歡迎,也就難免被各種力量,尤其是商業和政治所利用,在其推廣過程中充斥著無中生有、過度包裝、炒作造勢和虛假宣傳,教師應提醒大學生絕不能隨波逐流,媒體中播什么就聽什么,社會上傳什么就唱什么,而應考慮這些音樂是否適合自己,是否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滋養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5]。如只是為了追求商業的最大利益化而創作和包裝的《愛情買賣》《香水有毒》等流行歌曲,只表現了“卿卿我我”“你情我愛”的簡單低俗,對大學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而近年來最受大學生歡迎的歌曲之一《我相信》,以勵志色彩的歌詞,加上慷慨激昂的演唱,給大學生帶來了積極的正能量。此外還有環保主題的歌曲《地球的孩子》愛國主義歌曲《龍的傳人》等等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加入到教學內容中,不僅凈化了大學生的心靈世界,拓寬了他們的音樂視野,還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了新鮮的藝術表現形式。
3.運用參與互動的教學方法
流行音樂之所以是流行音樂,是因為它具有與古典音樂、民族民間音樂不同的特點。所以教學方法也不能照搬古典音樂和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模式。課堂上除教師講授以外,還應適時地進行課堂討論,有的章節可以與學生合作講授(教師引導、補充、點評等),教學方法應特別注意學生的互動參與性。節奏是流行音樂的核心要素,其節奏規律較其他音樂更為動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是端坐靜聽,而要感受律動,讓身體參與到音樂搖擺中來。比如,在聽賞某些演奏的流行音樂時,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感受節奏和表現節奏(打出各類音樂的核心節奏或者搖擺身體),又如在學習流行歌曲的演唱時,要注意現場互動的多樣性,包括歌唱者與伴奏者的互動、學生間的互動、師生間的互動等?傊膭顚W生“動”起來,教學方法和唱、奏、演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更直接的感受流行音樂的魅力。另外,可以在課余時間播放合適的流行音樂作品,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情趣和習慣,為音樂課堂的教學起到一定的鋪墊作用。同時組織開展流行音樂方面的專題講座、評論、舉辦流行歌曲比賽等,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流行音樂,提高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還可以通過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鍛煉他們的舞臺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質,從而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實踐能力,多方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是對事物發展的一種指向,錯誤和不適宜的評價方式會導致評價對象的異化,繼而造成評價結果的不準確。由于流行音樂特有的不拘一格的即興性,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考核方式也需要靈活多樣,不能呆板僵化。比如任課教師在開設流行音樂通識教育選修課之前,自己先編寫出具體的教學方案,可以包含流行音樂欣賞、流行歌曲演唱、樂器常識等基本教學目標,再根據自己的教學規劃,逐步引導學生欣賞流行音樂、掌握演唱方法、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進而領略流行音樂的美。在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觀察、訪談等方式記錄學生對于音樂理解的變化,并將報告提交教務部門,為下一次通識教育課程作出參考。另外,期末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唱、奏、演等非紙質顯現形式,也可用論文寫作、題目問答等方式給予學生成績評定。
美國教育家雷塔克曾說過:“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道路的時候,教育才能成為藝術,才會有高質量”[6]。高校音樂教育工作者應充分利用流行音樂這一深受大學生喜愛的教學資源,結合切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和方法,以具有藝術魅力的教學影響力,培養出愛國榮校的當代大學生。
參考文獻:
[1]樊蕾.高校流行音樂選修課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科技信息[J].20xx,5;131.
[2]趙斌.大學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xx(24);31.
[3]陳智慧.流行音樂的強勢與大學生的成長當代青年研究[J].20xx(1);56.
[4]董莉,楊穎,斯蕓,劉龍,張勁梅.高校通識教育選修課教學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xx(11);85.
[5]張焱.大學流行音樂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2.
[6]趙斌.大學音樂教育中流行音樂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xx(24);33.
音樂論文8
摘要: 音樂被譽為無國界的語言,是陶冶心靈、舒緩精神的有效辦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作為一門藝術學科,要更好的體現音樂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就必須轉變原來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讓音樂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本文就結合小學音樂教學的現狀,從音樂教學改革的意義入手,提出改革教學的新方式,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 小學; 音樂教學 ;改革研究
近年來,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小學音樂課程作為教學的重點,必須適合新的標準,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發揮音樂對學生智慧啟迪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雖然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師都能力明確音樂課對學生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式卻非常單一,教學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要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扎實他們的音樂素養,就必須深入實施教學改革,加強社會的關注度,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也要共同努力,為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奠定基礎。
1 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教學改革是針對小學生學習狀況進行的改革,音樂課程不是中高考的知識,使得很多教師常常忽視這門學科的教學,且教學方法相對單一和固定,缺乏變通性,不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對音樂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可以彌補原來教學過程存在的不足,用多樣化的手段實施教學,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此同時,落實好小學音樂教學,還能夠突出教學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在改革中進一步發揮音樂在緩解學習壓力、舒緩心情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 小學音樂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加強社會關注度
教學改革是針對小學教學提出的全面完整的教學重塑的過程,它不僅僅需要教師和學校努力改變教學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實施教學,整個社會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從多個方面共同改革,改變原來的單一教學模式。具體而言,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人民都意識到音樂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明確教學資源整合、教學手段創新對教學質量提高的作用。理解音樂對舒緩精神、放松情緒以及減輕負擔的重要性,并且積極調動全社會參與到音樂改革之中,提出改革的有效方法,在音樂教學基礎設備上給予支持。
2.2 教育機構聯合努力
教育機構是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教育機構可以看作是教學的主體,它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教學水平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音樂教學改革必須要以教育機構的聯合努力做支撐,強調改革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學校之間也可以建立聯合統一的示范點,給學生提供多樣的學習機會。例如,教育機構之間可以定期舉辦與音樂有關的活動,通過學校之間的競賽和活動,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建立音樂示范園區,并給予積極參與的學校一定的獎勵,真正的發揮音樂的巨大作用。
2.3 教育工作者加強努力
目前我國眾多小學生配備的音樂教師在招聘時就不夠嚴格,很多都是一畢業就參與教學,還有的稍有點音樂基礎就開始工作。另外,音樂教師在授課方面也有一定問題,如對小學生沒有足夠的.耐心、課堂氣氛或許拘謹嚴肅、師生間關系不和諧等?傊畬W校在教師配備方面有一定不足,對學生音樂學習有一定的影響。對此,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的完善自我,積極推動小學音樂教學的改革。首先,教育人員要對音樂課程改革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改革的具體方法;其次,教師要開展積極學習,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音樂教學的新方法;最后,教師要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較好的精神面貌,用熱情的態度開展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給學生自由想象和創新發展的空間。
2.4 家長配合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學生刨除課上學習的知識,就是課外在家的生活。而家長作為學生的領導者,對于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我國的很多家長都不太重視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教學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無法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熱情,教學改革也不夠徹底。針對這樣的現象,學校要聯合家長,與他們打成共同參與的決定,讓家長在學生的課外時間內也關心他們的心理變化,對學生學習音樂給予大力的支持,特別是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讓孩子學習鋼琴、小提琴、古箏等藝術課程,并及時的向教師進行反饋,堅持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模式,真正的落實好小學音樂教學改革,讓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
3 結語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明確指出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因此,小學音樂教學一定要不斷創新,遵循新的發展思路,關注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當前,我國眾多小學音樂教學理念還有待革新,教學方式還存在問題,如依舊依靠傳統的教師主導的方式組織教學、音樂課程不受學校和家長重視、學校配備樂器不足、教師素質有待提升等問題,對此,小學音樂教學要注重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化的改革,轉變音樂教學的固有思想,強調創新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文君.優秀傳統音樂文化視角下的鄉村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改革研究[J].兒童音樂,20xx(05):55-57.
[2]袁英.教學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研究[J].戲劇之家,20xx(24):234.
[3]金東默.淺談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措施[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卷[C].20xx:2.
音樂論文9
摘 要:音樂教學應該傳授給學生體驗音樂的方法,讓學生通過音樂感知生活,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更好地熱愛生活,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道德情感。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中應該采取多種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音樂,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音樂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培養美感;健全人格;角色轉換;多媒體教學;創新教育
音樂中包含著美感,包含著對人生的熱愛,所以學校應該重視對音樂的教學,在音樂課堂中豐富學生的情感,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國家的思想情感。并且當學生的情感達到一定的程度,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我們的教育目標。所以在我們職業高中的音樂教學中更應該看重音樂的獨特功能,讓學生更好地成長,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從教學目標的設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等都應該進行仔細的研究,并且運用具有啟發式的語言教學,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教育自己的學生,讓音樂課堂發揮最大的功效。
一、改變音樂教師的觀念
職業高中的學生更多看重的是對技能的掌握,而忽視對文化課的學習,對音體美這樣的課程更是不重視,所以,我們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觀念,以自己飽滿的教學熱情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知道音樂在我們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同時教師也應該知道學生在課余時間非常喜歡聽歌曲,我們也可以從這個地方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和學生共同欣賞音樂歌曲,并且和學生探討歌曲的內涵。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欣賞高尚、具有特色的歌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職業道德。我們音樂教師在工作中也應該注意自身職業道德的提高,在教學工作中,我們的舉止、儀表等應該充分展示我們的審美修養,讓學生從我們的身上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感,可以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再就是我們教師在課堂內外應該用激勵性、啟發性的語言,運用幽默、真誠的語調,用我們熱愛生活、充滿愛心的心理品質使學生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中產生對音樂審美的提升。我們的音樂課程應該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實現新的突破。
二、音樂教師的課堂導入要進行改革
音樂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的導入點要進行改革。教師是課堂教學中的主導者,應該按照教學目標的設立、學生接受能力的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應該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向學生講解知識信息,音樂教師也要改變以往簡單的課堂教學,不能簡單地向學生進行技能教學,單調地講解音樂基礎知識,這樣會極大地損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應該采取靈活的導入模式,吸引學生的眼球,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安排教學活動,嘗試著音樂課堂角色的轉化,比如,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采取多種游戲,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講課,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走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進行游戲,和學生一起歡歌笑語,真正和學生融為一體,讓我們的音樂課堂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能夠從音樂課堂中學到知識,能夠從音樂中感受對生活的熱愛。
三、音樂課堂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音樂課堂也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這樣可以更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更好地體會音樂的美感,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現歷史音樂名人,讓學生從這些名人中感受對人生的啟迪。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了解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的成長經歷,特別是貝多芬兩耳失聰,但貝多芬并沒有屈服,依然創作出聞名于世的作品。讓學生從他的著名作品《英雄交響曲》中體會貝多芬的精神,感受這首交響曲的革新精神,體會其感情奔放、篇幅宏達的特點,充分體驗他的名言“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的內涵。
四、音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特別是音樂專業的學生更應該培養學生在音樂創作過程中的創新意識。由于受我國的教育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創新意識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往往是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限制影響,我們應該鼓勵學生的創作,根據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音樂創作,可以允許學生的“胡作非為”,學生從自己的創作中獲取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五、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合唱的教學模式
因為合唱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表達出對音樂的思想內涵,教師應該更好地培養學生各種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訓練模式,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歌曲表現出音樂的思想內涵,培養學生的協調感和均衡感覺,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和團結協作的精神,讓學生在集體的環境中感受美妙的音樂,體驗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總之,音樂應該發揮在人生成長中的作用,更好地為學生的成長服務。音樂教師應該讓學生熱愛音樂,善于從情感的視角,創設音樂審美情境,融情感化與審美化為一體,讓音樂成為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音樂論文10
體育舞蹈作為一種以男生和女生相互配合進行舞蹈的運動項目,自初步形成后經歷了許多階段演變至今已日漸成熟,具有很高的藝術觀賞性。近年來隨著體育舞蹈蓬勃的發展,各大院校也專門設置了該專業,豐富了學校專業種類。而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各元素之間的配合和運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音樂作為必要元素之一,應得到教師的合理利用和重視。
1.音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運用的策略
1.1加強學生的音樂理論水平
當代的社會教育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能力,但是由于學生的水平和素質有所差異,并且相對缺乏對音樂理論詳細系統的學習,因此在體育舞蹈教學當中加強學生們對音樂理論知識的培養,并且將理論的基礎知識結合體育舞蹈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能夠分析出體育舞蹈音樂的節拍、速度和旋律等基本要素,使體育舞蹈的教學有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理論的支持。
1.2突出音樂在教學過程的地位
體育舞蹈的舞蹈種類豐富,共包括十個舞種。每一個舞種的音樂風格不同,同一舞種的不同基本技術動作也有獨特的音樂節奏特點。但是在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技術動作的數量很多,教師不可能將所有的技術動作的音樂都一一講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舞種的基本音樂風格和音樂節奏突出進行講解,使學生掌握各舞種基本的音樂節奏,并在其基礎上進行舉一反三,獨立分析該舞種其他的技術動作的`音樂節奏。
1.3重視音樂與技術動作配合訓練
體育舞蹈各個舞種都有不同的風格特點,如:倫巴舞柔情似水,斗牛舞英武激昂,牛仔舞俏皮活潑,桑巴舞熱情奔放等。因此對應的舞蹈音樂也應具有相同的特點。教師應增加體育舞蹈音樂與技術動作的配合,選擇專門舞蹈音樂并配以專門的體育舞蹈基本技術動作組合的訓練,提高對基本步法訓練的質量,訓練學生音樂節奏和技術動作相吻合。
1.4靈活運用音樂速度的變化規律
優秀的體育舞蹈的舞者不僅具有相當扎實的舞蹈基本功,而且能夠靈活地運用音樂速度的快慢變化來表現自己的技術技巧和舞蹈風格特點,從而充分發揮體育舞蹈所具有的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教師在授課時要重點向學生講授音樂速度的基本變化規律,幫助學生能夠將音樂和技術技巧緊密結合起來,循序漸進的提高對體育舞蹈動作的掌握。
2.體育舞蹈選擇音樂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2.1一致性原則
舞蹈的音樂是為了升華舞蹈本身所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相同風格的音樂,能使學生很快的找到舞蹈本身的風格,有助于學生對體育舞蹈的學習和訓練。但是如果違背一致性的原則,音樂對于體育舞蹈本身來說,則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產生一種極不協調的現象。
2.2協調性原則
體育舞蹈不同的舞蹈種類其動作節奏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選擇上課使用的音樂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音樂節奏。而音樂的節奏主要依靠節拍這一元素來體現,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授課內容的舞種節奏來選擇上課要使用的音樂,達到協調統一的基本效果。
2.3目的性原則
體育舞蹈因為其本身的特點,面向的教學對象的范圍相對于其他的一些藝術形式來說,更為廣泛。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舞蹈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癥下藥”,依據教學對象的不同,選擇不同的音樂類型。在高校中進行體育舞蹈教學,選用的音樂應該更加貼近當今時代社會發展的潮流。因為在高校當中,教學對象是當代大學生,他們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尤其是當今社會受大多數人所追捧的,因此音樂的選擇應當更具多元化,滿足大學生的“獵奇心理”。結語音樂作為體育舞蹈的一個重要的元素,在進行體育舞蹈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音樂與舞蹈之間聯系緊密且不可分開。學會恰當的運用舞蹈音樂應用于體育舞蹈教學當中,有意識地、巧妙地利用音樂作為體育舞蹈教學的一種特殊語言,是一名體育舞蹈教師所應具備的重要能力。體育舞蹈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將音樂與體育舞蹈基本的技術動作有機的結合起來,將兩者完美的融合,從而最大程度的展現出藝術之美。
參考文獻:
[1]羅杰.淺談舞蹈教學中音樂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7):214
[2]聶軍.體育舞蹈教學中的音樂選擇及其作用[J].湖北體育科技,20xx,(3):100
[3]向娟.音樂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與影響[J].考試,20xx,(38):147-148
[4]張曉飛體育舞蹈與音樂[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xx,(5):72-74
音樂論文11
【摘要】運用文獻綜述法對民族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植入價值進行論述,對相關的推廣策略進行探討,旨在于為推動初中音樂教學改革的發展,實現對我國優秀民族音樂的傳承,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民族音樂元素;初中音樂;植入;推廣
1.引言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為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世界音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高山流水式的悠遠意境的營造,還是氣勢磅礴、金戈鐵馬的氣勢展現,亦或是生活點滴的描述,都體現出中國民族音樂特有的魅力,不僅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世界音樂史上的經典華章,因而彰顯出極其重要的傳承價值,F階段,在新時代理論思想的引領下,全面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標。在此背景下,對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植入與發展進行全面的論述與分析,是實現中國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的途徑,對于推進初中音樂的創新,實現與社會發展發展形勢的高度契合,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植入價值
2.1提高初中學生對于中國民族音樂的認知水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增強人們對于中環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具有必要性,這是確保傳承與發展效果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適度地植入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史、樂理知識、社會價值等相關內容這對于逐步增進廣大初中學生對于中國優秀民族音樂的了解,提高其對于中國優秀民族音樂的認知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與保障作用。
2.2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社會實效性。初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通過發揮初中各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來加強對初中學生的“三觀教育”,是新形勢下初中教育發展的全新訴求。在此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要實現對學生基礎性音樂素養的培養,同時,還要求其從音樂層面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音樂具有陶冶情操、抒發情感、撫慰心靈、激發斗志、寄托情思、促進美育、喚醒意識等重要的功效。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鑒于初中學生所處的重要發展階段,通過音樂教學來提高廣大學生對于中國民族音樂的體驗與感悟,增進其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這對于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3促進初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與發展。由于受“唯成績論”狹隘觀念的束縛,初中音樂教學的被重視程度較為低下。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初中音樂教學主要以培養學生基礎性樂理知識以及常見樂器的使用為核心內容。這種具有單一性的教學內容的設置,會誘發學生的厭學心理。因此,加強對教學體系的創新,已成為新形勢下初中音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植入,能夠實現對傳統教學體系的有機變革。首先,通過對中國民族音樂發展歷程的介紹,實現了對傳統音樂教學中理論課程設置缺失嚴重現象的有效改善;其次,民族器樂課程的設置,實現了初中音樂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修繕了傳統教學中內容單一的弊端;第三,中國民族音樂欣賞課程的開設,能夠為學生提供經典民族音樂的欣賞機會,進而激發與調動其音樂學習的興趣。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通過對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植入,不僅有助于提高廣大初中學生對于中國民族音樂的了解程度與認知水平,同時,還能夠在初中學生的“三觀教育”中發揮出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更能夠為實現初中音樂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重要的助推。因此,植入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對于初中音樂教學實現適應性與實效性的發展,彰顯出重要的實用價值。
3.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推廣策略
3.1充分發揮初中音樂教學的“筑基”作用,提高廣大初中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初中是廣大學生文化知識積累以及綜合素養發展的重要的“筑基”階段,是其興趣指向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為了實現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有機植入與全面推廣,應切實發揮初中教育的'“筑基”作用,本著“提高認知,激發興趣”的原則,遵循“啟迪→熏陶→體驗→感悟→興趣激發→自主學習”的漸進性程序,來實現對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深入推廣。由于中國民族音樂不僅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還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植入與推廣中國民族音樂元素,應從其地域性特征入手,選擇適應性的地域民族音樂元素,與學生的生活、習慣以及對于民族文化的認知領域達成有機的契合。在形成一定程度的“筑基”后,激發其對于民族音也學習的濃厚興趣,是指在未來的音樂學習、音樂體驗以及音樂欣賞中,自覺的接觸中國民族音樂,形成漸進性的民族音樂素養培養與發展的良好態勢。
3.2開展形式多樣推廣與交流活動,激發與維系初中學生民族音樂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課外活動的資源優勢,組織與開展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課外音樂活動,對于實現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推廣民族音樂元素具有重要的促進與保障作用。這就要求可以充分發揮校園媒體的作用,在課間休息時播放經典的民族音樂曲目;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興趣指向組建不同內容的課外活動小組,來實現對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進一步推介與學習;還可以通過組織開展民歌、民族樂器的學習成果展示活動,來進一步夯實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植入與發展的基礎。這對于推動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植入與推廣,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耀華.中國民族音樂[M].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
[2]朱姝.關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xx(36):180-181.
音樂論文12
音樂是表現的藝術,音樂的最大特性就是必須通過個體或群體的表現才能展現出來,這就為人們展現自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我們認為表現不是最終的目的,通過表現使自己和他人獲得愉悅的享受,生活的樂趣,這才是表現的真諦。沒有表現就沒有音樂,同樣沒有交往合作,表現也就失去意義。那么從音樂教育中學會表現,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通過交往合作來達到生命的和諧,就成為音樂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下面從兩個方面來探討如何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這個問題。
一、音樂表現需要交往合作
l.這是由音樂表現本身的特性決定的
音樂表現本身蘊涵著交往、需要合作。體態律動是一種最基本的學校音樂表現活動;演唱、演奏是最主要的音樂表現實踐活動;綜合性藝術表演,如集體舞、音樂游戲、歌表演、音樂劇、簡單的歌。☉騽、曲藝)片段表演等,是最復雜的合作性音樂表現活動。音樂表現作為一種群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本身就是一種合作表現,需要每個參與活動者將自己看做群體中的一員而與其他人相互協調相互合作,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不僅需要學生的各種感官的積極參與,更需要學生形成一股合力,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來完成。當學生參與表現時,聽到自己與同伴發出美妙的樂聲,會產生極大的滿足感;聽到受眾熱情的贊賞時,又會產生極大的自豪感,同時又進一步激發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中去,這就是音樂表現中的交往合作給同學們帶來的極大的樂趣和學習原動力。因此,群體性的音樂表現活動,對學生形成集體意識、形成與他人協作的態度、養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交往能力是極為有效的。
2.這是由教學的本質決定的
新課程改革將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這是對“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的超越。教學中的交往,就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包括師生間的交往和生生間的交往,在教學中實踐交往互動,在動態中實現有效教學。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作為表現藝術的音樂,顯然音樂表現是音樂學科的一大特色,音樂表現就是以音樂為媒介展示自我的過程。我們認為展示自我必須要有展示對象的存在,孤芳自賞不應該屬于表現活動。因此音樂表現還應包括與受眾(接受的對象)的多向互動交往,表現與交往不可分,沒有交往,音樂表現也就失去存在的基礎,音樂也是交往的`藝術。沒有交往的教學是假教學,沒有交往的表現是假表現。所以音樂表現更應該遵循教學新理念,應該強調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以實現音樂的社會交往價值。
3.這是由人的社會性決定的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曾在一項報告中指出:“學會共處,學會與他人合作”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做人、做事的基礎,是成功的階梯。學會與人交往合作,學會與社會共處不僅僅是人生的技巧,而且還是人之所以成為人的根本。音樂表現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音樂教學的領域之中,其價值還會對參與其間的每一位中小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意識產生影響。在日益強調個性教育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培養學生在踏上社會后與他人協調和諧地共存的素質與能力。而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合唱、合奏等音樂表現活動正能起到這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音樂表現怎么交往合作
民主平等的氛圍是進行良好交往合作的基礎。從音樂表現的角度看,音樂表現中的交往合作,主要是在表現者之間以及表現者與受眾之間的交流協作。因為音樂表現的是美:美的節奏,美的旋律,美的舞姿,美的情感。所以同學們在相互欣賞的過程中,都喜歡相互交流,相互合作。這是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的有利條件。
音樂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既有獨唱、獨奏等充分發揮個人獨特創造性的音樂表演形式,又有不同旋律、不同節奏、不同音色、不同聲部縱橫交錯相互協調的多聲部合唱、合奏。如果說,獨唱、獨奏能使人充分感受到藝術表現的自由與無拘束的話,合唱、合奏則能在集體藝術表現中,使每一位參與表現者之間產生心靈的共振,使每一位參與表現者體驗到只有集體合作才能實現的默契的審美愉悅感。久而久之,每一位參與表現者的’情感得以升華,心靈得到凈化。合唱、合奏等集體活動是學生共同表現美、創造美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習交往合作的主要領域。在音樂表現活動中學習相互交往合作可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l.學會相互融洽
我們指出音樂表現中的交往合作還包括表現者與受眾之間的多向互動,如他人的欣賞、反饋評價,即使個人在小組、班級表演中獲得同學們的好評,也是一種默契的交流。那么音樂表現首先要與受眾相融洽,才能實現良好的交流。因為如果表演者不顧當時的環境條件,脫離當時的情景,那么他的表演肯定缺乏感染力,不能引起同學的共鳴,也就達不到表演的目的。也許某個節日在學校舞臺上表演一曲,全校的師生都知道你的名字了,這不是很好的交往嗎?所以一方面要提高個人的表現能力;另一方面也應該注意從交往合作的高度認識自己的表現,使自己的表現貼近觀眾,以營造融洽的氣氛,這是交往合作的精髓。
2.學會相互聆聽
聆聽他人是學會交往的基礎。在合唱、合奏等群體表現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應該正確認識到自己是群體中的一員,在表現過程中必須學會聆聽同伴的唱奏,應該知道任何過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會影響集體表現的和諧性。因此,通過聆聽音樂美妙的和聲、感受同伴的協作,將大大增強交往合作的主動性,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打下心理基礎。
3.學會相互烘托
在合唱、合奏中,每一位參與者可能屬于某一聲部,有時自己所參與的聲部處于主要表現地位,有時處于陪襯地位。這種有主有次的合作表現,需要參與表現者學會擺正自己的位置,該大膽表現時就傾情表現,該做好陪襯時決不喧賓奪主。只有分清主次,才能互相烘托共同表現,這在一個樂隊中是非常重要的,通過長期的訓練,培養樂于助人的交往合作品德。
4.學會相互激勵
贊美他人是交往成功的訣竅。社會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單獨表現行為與在群體中表現的行為是不一樣的。人們在群體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會產生積極向上的群體心理意識。合唱、合奏作為一種群體行為,同樣需要群體各成員相互間積極的互動。在實際合唱、合奏教學中,我們常會看到,如果合唱、合奏者中的大多數成員都精神飽滿、全情投入,那么整個群體就會產生生機勃勃的精神面貌,藝術表現的質量會大大提高;反之就會精神萎靡,表現力低下。因此,學會合作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要在群體表現中全情投入,以自己的飽滿情緒去激發同伴的情緒,同時又善于接受同伴的情緒激發。最終達到審美情感表現與審美情感體驗的更高境界,學會欣賞自己又贊美他人。
音樂的織體層次豐富,學生通過合作表現的訓練從中感受到“和”的美,領會合的力量,懂得個人與集體團結友愛,互相合作的重要性,還在合作學習中體驗到團結合作帶來的成功與喜悅之情。人們常說音樂無國界。音樂無須翻譯,用音樂進行心靈的交流溝通有它獨特的優勢,我們要發揮這種優勢,從音樂表現中學會交往合作,由此構筑生命的和諧,世界的和諧。
音樂論文13
城市是商貿、消費、教育、服務的集聚體,在城市化進程中,對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有償文化消費的需求分析,是城市合理構建與發展的基本保障之一。這就需要研討該城市一種“在地性的”公共文化體系的構建方式———有關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探討文化如何繼承并在此基礎上得到滋養與發展,并納入區域規劃。大規模的城市體,也意味著是高等院校的集聚之選。高等院校的建筑群落,作為大型公共建筑的同時也常常被作為文化性地標,她們在現代城市發展的多層次建構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席位。浙江音樂學院作為典型的建設案例,無論從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營造,還是校園公共藝術與公共導視系統設計等各方面都體現出了文化藝術特色。該項目的理念與設計實施,尤其是其力求作為浙江文化地標的訴求,其對城市環境的創造性手法,都值得我們展開分析。
1地景構建———山居
在談到浙江音樂學院的建筑與規劃之前,我們先把規劃分為兩種類型。一類,就是在當今城市規劃建設中,多以“三橫三縱”“一圈一軸兩線”等為概念模式的規劃。在此我們將其命名為“藍圖式規劃”,即考慮各區域安排中,人群進行各項活動時的效率因素。在各區域的人群活動功能定位基礎上,配比空間、能源、交通……以上這些都重在考慮實用、高效、便捷。這類習以為常的規劃與思考模式,源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福特汽車工業流水線。即通過計算與分工,將各功能區域匹配在快速運轉的工業流水線上,它集中體現了生產方面的集約、高效。從此,直線縱橫的結構方式也就成為城市發展規劃的范本。功能主義生產方式類型的城市建設,使得在一般的城市區域內,建筑成行排列,環境成為穿插其間的附屬物。另一類,區別于“藍圖式規劃”的,則是更加強調歷史性積累的建設規劃。此類規劃的成型,從山、地、河流的地理條件約束開始,隨著人群傳統生產、生活的發展與變化。
隨著時代的變遷,產生了與生活、風俗、歷史等更多相關內容相聯系的建設成果呈現。這類成果更為生活化,具有豐富的地域性和具備文化意蘊。我們在此稱其為“有機生成式規劃”。浙江音樂學院在規劃與建筑設計、建筑與環境設計方面,對前兩種分類作出了綜合性的考量與應答,在規劃設計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地景的概念。即參照上述“有機生成式規劃”,在考慮功能安置的基礎上,追求表現方式,力圖產生有機的、勞作中的、一種與自然環境相互結合并充滿生命力的地景。所謂地景,自然景觀與建筑的融合可粗略的分為有機可生的地景概念和設計性的地景概念。有機的,又稱作勞作中的,是一種與自然環境相互結合,充滿生命力的地景,對應前述“有機生成式規劃”概念;而設計性的,是一種人為營造的,讓“自然”努力適應建筑的地景,也出于前述“藍圖式規劃”概念。雖然設計性的地景在初步成效上可能會更讓人耳目一新,但是無論從建筑還是環境的自身生長發展來看,有機的結合可能是更合理的選擇。
自然融合形成的地景概念主要由兩個因素組成,即外部環境與建筑本身。而兩個因素融合構成的地景概念也因此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選址環境(包括對于環境的利用、保護、破壞情況),建筑本體(建筑形制與構成),以及兩方面考量的綜合處理,相互融合。因此對于音樂學院建筑的地景面貌分析就可以依據這樣的邏輯來進行。建設中的浙江音樂學院,建筑群有機地融入群山環抱的地形環境中。
(1)其外———山水環繞,因形就勢。音樂學院選址轉塘鎮象山,群山環抱,曲水蜿蜒,環境宜人。音樂學院落成的思路也緊扣“錢塘山水,富春山居”的地理意向,充分保留原有地貌形態,在滿足功能的`同時,保留更多原生態儲量。從基地原有的自然肌理上,梳理出“經絡”,依脈絡布局來“生發”建筑,既不會破壞原本的自然環境,也讓在自然中的音樂學院有著更旺盛的生命力,這一點無論對于學校還是音樂、藝術這樣的概念來說都無疑是十分寶貴的。
(2)其本———庭院錯落,面貌紛呈。由環繞的道路與水系,串起每一處聚落式庭院建筑。建筑依各教學院系的專業取向各呈面貌,大型教學建筑中,穿插廊道、亭榭,從而造就出層次豐富、多彩紛呈的藝術氣息。建筑的材料與取色盡量貼近中性色彩或原色,減少了工業與人工的冰冷感,使得建筑面貌更加原生態,更好地與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
(3)其間———有機地景,相輔相生。造校園不止在造屋,更重在造境。將景觀按公園、庭院理出層級關系,從草坪林帶、果林到院落園景與花池矮垛;從開放包容的戶外逐漸到隱秘獨享的中院;從疏朗大氣的共享性到寧靜親切的相屬感,既可眺望期盼,也宜于凝神思索。這樣的環境與造景,使得在環境中的人,產生不同的情境體驗,浙江音樂學院夜景,兩個建筑單體與地景相輔相生。
2公共層級———音院
公共性建筑的另一大要點在于“公共性”。簡單的三個字,卻是指人與人交流活動的不簡單。人的成分越復雜,交流越多樣,越需要這個公共場所中可能涵蓋更為豐富的公共層級。而公共層級越豐富,建筑所要承擔的功能性職責就越復雜。在設計環節中理清這些層級,可讓空間在公共性的建立上產生更多的積極作用。
2.1校園公共層級的分析
校園無論從物質還是從人的角度,都存在著大量的不同環節的公共性問題。如何來為復雜的校園中的公共關系進行層級劃分呢?公共層級的劃分依據是明顯的人群關系,校園中的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大學校園不僅包括教學活動,還有一大塊是學生及部分教職工的食宿生活,因而在校園內部環境里還有后勤、醫療、管理、服務等人群,增加了人群關系的交集選項。但無論如何復雜、如何細分,它們都是在校園環境內部,即小環境內的面對面的一種日常生活層級的公共活動,即校園層級的公共性。對比日常的、內部的層級,則是對外的、校園與社會之間發生的城市事件,即社會層級的公共性。這樣的人群交流會更加多樣,如學生家長的參與、學生校際間同學朋友的活動,校園招聘活動,各類社會實踐或者公益活動,甚至是學校的教學成果(尤其是音樂學院獨特的教學內容,諸如音樂會、各類戲劇類表演、藝術展示交流等)對社會的展演等。這種社會性層級的活動就不再是校園內部的了,而是面向城市,甚至面向全國的、跨國的、國際性的,處在無限放大的公共空間中,它們甚至是很抽象的互動交流,早已脫離了面對面而具有的影響;趶男@層級與社會層級兩個大樣,開始一系列對于校園公共層級的梳理,接下來對于每一層級的公共性活動在音樂學院這個實踐環境中的具體體現及應對措施,就可以有一個相對具體的分析與說明。
2.2音樂學院校園公共層級問題的應對
依據上文分析的公共層級分類,首先來看日常層面。南區學生公寓周邊對應學生服務的生活區廣場街道設計,提供了解決學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超市和活動空間。藝術工程學院與文化管理學院、人文學院相連設計,建筑各體量間的夾角空場也為非表演藝術的師生提供了休憩、活動的主題性場所。北區戲劇學院與舞蹈學院共享的活力中心,為表演類學生提供了晨練、小型表演活動的場所。中心廣場和景觀湖則為音樂學院的學生提供了交流和情景相融的極佳練習場地。然后,從社會層級來看,學院作為音樂教育場所的特例,舞臺表演、露天表演以及媒體宣傳等多方內容的要求被植入設計的諸多環節,使開放性和自由交流均得以展現。南北兩個主入口,即北入口七玄匯音廣場和南入口水樂禮泉廣場,是帶有音樂特點的大型公共空間,作為浙江音樂學院的外形形象與入口形象。入口,是外來者第一眼的感受,也是離開者最后的印象。它意味著頻繁往來者最熟悉之形,是精神家園所在。前來了解學院的社會各界人士、學生、家長,參加每年藝術招生考試的考生,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典禮,或許都會將這里作為合影留念的地方。南區的下沉式體育廣場,一方面承擔著在校生日常的田徑、足球等體育運動,年度運動會等大型競賽活動;另一方面,下沉式的看臺,結合體育館為背景的主臺設計,使其成為能夠接納社會大型公共活動(如西湖音樂節等)的可能場所。北區山音劇場是音樂學院面向社會服務的音樂廳、劇場和影劇院所在的位置。這里必將成為未來社會活動及校園活動交集豐富的場所。中心歡躍音階廣場是音樂學院獨有的公共廣場空間。音樂與表演專業在民間有著在露天公共場所表演的傳統,藝術成就了場所的文化性與公共性,歡躍音階廣場則為藝術形式的傳統在場所上給予條件。整個園區規劃中,各個分院在一樓獨立設置文化展館:音樂學院、戲劇學院、舞蹈學院、藝術工程學院、文化管理學院與人文學院各具特色的展館,展現了各自藝術學科領域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并從整體上相互聯系,構建起浙江音樂學院這所“音樂的博物館”。
3靈活開放———多義空間
如果從領域上來看,前述兩個問題———建筑與景觀和公共性層級劃分———前者是純建筑學的問題,后者則是任何學科都可參與、都不得不參與的共同性問題。如果前者還可以通過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方式利用設計進行基本的解決完成,后一個共通的問題卻是設計需要克服局限來努力籌劃的。如前所述,公共性層級的劃分是依據人與人活動來進行的,是人的問題,而前期這個問題的最終成果,也是參與到其中去的人。設計作為一個直接與物質環境相聯系的存在,前期只能對解決問題提出一個假設、條件、可能性,這卻恰恰是現當代設計的一個不可放棄的任務。當設計從藝術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開始,它的身份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藝、工具,而是擁有了自身的思考和靈魂,F代設計的指向性并不是直接解決問題本身,而是提供一些可能性,即在功能性設計目的中添加可能性。這里提到的“功能”不是狹義功能主義概念中的那個同音詞。在建筑設計,尤其是公共性建筑設計中,單個場地符合單個功能條件是低級的、機械的、落后的功能主義;而多義空間,才是現代設計理念中的核心概念。空間在新一代的設計師手中擁有了多元性、混合性、復雜性和更多的可能性的特點。建筑物是死的,但是其所承載的功能與職責這些牽扯到人的內容卻是活的,僵硬地劃定區域單一職能的設計思路在面臨開放社會的開放性時顯然落伍。因而在新空間定義下,對于空間的多重利用以及對場地的重新詮釋也是音樂學院建筑與規劃的閃光點。例如:中間區域林蔭休閑花園中的音谷云廊,結合鐘樓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遮風避雨的休閑空間。云廊南北兼顧的均好位置,也將成為未來公共信息發布的中心位置。它可以承擔新生報到、學生會納新、校園招聘會等活動并作為其內容信息平臺。北區戲劇舞蹈樓之間的古臺新韻,是將老戲臺在此復建。既活態地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為學生與社會表演團隊交流實踐提供了平臺。學生是最富有不確定性的人群,打破死板的框架,撕掉固定的封條,層出不窮的創意與對舊有事物的全新定義本就是藝術類學生的擅長,更是藝術教育所期待他們去做的事情。功能靈活多變的校園與建筑設計尋此線索,為學生們的創、思提供了鋪墊。
4結語
當代的社會是一個分工日益細化的社會,卻又是一個在人們潛意識里不斷雜糅的社會。設計更是呈現出更多其歷史上不曾出現的復雜面貌:多樣性,深刻性,等。對于處在當今時代定義概念下的設計環境,公共建筑設計尤其是有著一定特殊地位和傳統的校園,在其設計環節將要面臨的不再是“符合一般規格的宿舍大小是多少我就來做多少”或者“每個校園的體育場都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的我也來”這樣按部就班的任務了,沒有標準是現今設計的語境。如何針對與學校傳統以及學校自身教學內容的特性與校園環境的個性化特征,將空間活用、功能提升,并在此基礎上提供更豐富更具內涵與意韻的選擇,成為校園設計區別以往的著力點。音樂學院在建筑設計一個院校的同時,注重對于散點式成長地域中一個文化單元建設的籌劃,對于一個藝術院校獨特的建筑設計形式的探索,以及文化點之間文化與地域之間互生的探尋。我們對于浙江音樂學院校園設計的文化藝術特色的分析研究,應該不僅僅是一個關于成果的展示,更是希望能夠在藝術性校園建設、文化單元構建及文化區域的影響方面,提供一個更新、更有益的案例參考。
音樂論文14
淺談巧借器樂提升心理素質水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1-22年)》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心理素質是人全面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筆者自25年起在音樂課堂引進電子琴實施課堂器樂教學,對器樂教學提升學生心理素質水平進行了有益的探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一、心理素質簡述及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心理素質簡述
人的素質大致劃分為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心理素質1是素質的核心、是人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素質的形成必須建立在心理素質的基礎之上。
心理素質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非智力因素、智力與能力因素、心理現狀因素和社會適應因素。
2、初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分析
初中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厭學、畏難、缺乏自信與毅力、自我認識不足、團隊合作能力差等。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具有不穩定性,學生的好奇心理及學習興趣持續時間短,容易出現厭學心理。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與新鮮感的減退,逐漸產生畏難與放棄等消極心理。加上初中生心智發育尚不成熟,自我認識不足,缺乏自信與毅力。表現為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又由于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常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自律與團體意識,個性心理突出。
二、巧借器樂,提升心理素質
為了克服學生的不良心理,筆者在教學中巧借器樂,達到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器樂教學是提升學生心理素質的極佳途徑。器樂學習是“積水成淵、水滴石穿”的過程,能錘煉意志(非智力因素)。器樂學習強調手指訓練,有助于思維開發,培養操作能力與創造力(智力與能力因素)。器樂教學中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表演活動,能建立自信、認識自我、體驗成功(心理現狀因素)。器樂教學中通過合奏訓練,能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及合作能力(社會適應因素)。
1、樹立典范,激發興趣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對處于初中青春期階段的學生,問題不在于學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
學生在初次接觸某種樂器時都充滿了好奇心,當他們坐在電子琴前就產生了新鮮感,表現出強烈而迫切的學習欲望,情緒興奮激動。筆者立即抓住這一心理傾向,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欣賞名家演奏,或教師親自范奏,把學生引入藝術的殿堂,領略電子琴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樂器本身及電子琴作品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如果我會彈該多好”的遐想,誘發“想學”的'欲望。還特別欣賞殘疾青少年表演的電子琴獨奏錄像,學生們感到十分震撼,感慨萬分。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筆者特別邀請了班里有電子琴彈奏基礎且水平較高的學生當眾演奏,彈唱大家喜歡的流行歌曲如《真心英雄》、《我和你》等。這使初學的學生羨慕不已,個個情緒高漲,同時也認為學習彈奏電子琴也不是很難,只要自己努力,同樣也會演奏的,就此建立了信心。典范的作用,讓學生在電子琴學習的過程中,激發了興趣、點燃了動機。
2、錘煉意志,水滴石穿
學習需要興趣的點燃,更需要有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是培養學生頑強意志與堅定信念的最佳方法。器樂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積水成淵、水滴石穿”的過程,教導學生要養成每天練習的習慣。習慣需要意志的支配,一些學生的意志較薄弱,隨著樂曲難度的增加與新鮮感的減退,逐漸產生厭倦、畏難、放棄等消極心理。教師就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強基本節奏訓練、規范指法與手型、先分后合、由慢到快、難點突破,鼓勵學生不畏困難,堅持到底。學生通過持之以恒的有效練習,克服了技術困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漸磨練出頑強的意志與“不達目標決不放棄”的信念。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3、啟動思維,培養能力
《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這一基本理念。美國音樂教育家詹姆士·L·穆塞爾提出“只要有可能,我們就應當在器樂領域里采取創造性教學的計劃程序。”創造需要想象,“創造性的想象是在再現性想象的基礎上,對已儲存的感知材料進行重新整合,使其突現的心理活動。”
如學習彈奏《月亮河》后,為了表現出樂曲所要表現的情緒意境、情感風格,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啟動音樂思維,要求學生運用電子琴豐富的音色庫,自主決定運用樂器音色,創編與樂曲意境相配的場景音效。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決定怎樣表現音樂。有的小組為音樂加上前奏與間奏;有的小組為表現樂曲意境添加微風、蛙聲、蟬鳴聲及流水聲;有的小組添加一點打擊樂節奏,為樂曲增添了歡樂的氣氛,表現出勞動人們愉快的生活情景;有的小組通過豐富的節奏數據庫,設計自動伴奏完成作品的演繹。
學生通過對樂曲的二度、三度創編以及對各音樂要素進行重新整合,豐富了樂曲的音樂形象或創造出新的音樂風格,直接而充分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促進了學生感受、創造、表現音樂能力的發展。
電子琴的彈奏其實是多種器官的協調運作與相互作用的過程。眼(識譜)—腦(分析與指揮)—雙手(演奏)—耳(聆聽)—腦(辨別與感受)。所謂“十指連心”,即大腦指揮手指運動,手指運動反過來刺激大腦中樞。實踐證明,學生通過器樂學習和手指訓練,其思維、創造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智力與能力因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課堂內外搭建多種形式的表演平臺。如課堂內的“樂器自由表演”,由學生自選樂器、自選曲目、自由組合,演奏形式不限,可獨奏、齊奏、二重奏、自彈自唱、伴奏演唱、創作表演等。又如“班級器樂比賽”,充分利用學生的求勝心理。對優勝的班級,榮譽感可讓學生自信倍增,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對落后的班級,及時鼓勵學生繼續努力不氣餒。再如舉辦“節日音樂會”“小小演奏家”比賽、積極參與市區各級的器樂比賽活動等。
學生抓住了這些演奏的機會,在積極參與中增強了自信、體驗了成功,同時也鍛煉了心理素質,積累了多次上舞臺的經驗,從“我不敢”變為“讓我彈”;從害怕、緊張到自信、從容充滿信心地演奏,消除了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逐步形成勇于展示自我的良好心態。
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表演活動,學生的電子琴演奏水平和心理素質水平得到了同步提升。
4、重視合奏,學會合作
電子琴教學中,通過訓練讓學生學會合奏,是有一定難度的。合奏訓練必需具有共同的紀律約束和共同的目標。每個學生要有具體的分工與協作,需要每個學生步調一致、默契配合,懂得如何協調自己和他人,使演奏達到最佳的效果。
如在學習合奏訓練《故鄉的親人》時,學生分成兩個聲部演奏,每個人都要明確自己彈哪一部分旋律,做到節奏、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的和諧統一。在彈奏中哪個樂段要換音色或換伴奏音型,都要分工明確,做到每個人都要心中有數。合奏就是要通過團隊的努力協作才能完成。在訓練中要克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心理,增強自控能力,學會自律與責任感。
國際21世紀教育教學委員會曾在一項報告中指出:“學會共處,是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此處的“共處”,即指人的“合作能力”,它是21世紀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備因素。在高度合作與競爭的社會中,只有善于與人合作,才能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音樂教師的責任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技能與表現音樂的同時,學會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自覺地擺正個人與集體的位置,加強具有合作意識和團結一致的集體觀念。一句話,加強學生合作與責任感,提升社會適應因素水平,是合奏訓練教學中最有意義的目標之一。
5、激勵評價,認識自我
激勵評價能使學生獲取自信。心理學家研究表明:每一個人在心理上都有獲得肯定與贊賞的需要。如果一個人感到自己是被別人賞識的,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愉悅的、自我肯定的感覺。器樂教學中,通過各種激勵評價以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達到維持和促進學生學習激情的目的!斑\用語言藝術激勵評價;通過學生的行為激勵評價;對自我實現的激勵評價;感情激勵評價;榮譽和物質激勵評價;競賽性激勵評價。這幾種評價非常適合我們的課堂教學!4
經過探究實踐,筆者深深地感悟到,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具有優秀的思維品格,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就必須讓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與良好的心理素質。
無論是器樂教學還是其他領域的音樂教學,或其他學科教學,都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都應把探究提升學生心理素質水平放在重要位置。若學生心理素質水平提升了,心智得到了健康的發展,學生才會端正學習態度,才會主動去學習探究。其興趣、自信、創造力、合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就會被激發出來。
總之,通過器樂教學促進學生能力發展,提升心理素質水平,是個永遠需要探究實踐的重要課題。我們一定要持之以恒,堅持下去。
音樂論文15
第1篇:現代流行音樂在當代高校校園群眾文化之存在現狀
一、導論
現代流行音樂,即指現代音樂中的流行音樂,是相對于現代音樂中的嚴肅音樂而言。本文所述之“現代流行音樂”,也常常被稱之為通俗音樂,包括爵士樂、鄉村音樂、搖滾樂、說唱樂、流行歌曲等等。如今,現代流行音樂飛速發展,不但在各個國家廣為流傳,更在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些音樂逐漸成為人們音樂生活的主體,人們對它們的熟悉程度甚至超過了古典音樂(或者“現代嚴肅音樂”),具有較廣泛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現代流行音樂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無論是它本身的通俗性、娛樂性還是與之相關的各類傳播力量,無不對現代流行音樂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同時,由于現代流行音樂的這種特性,也使其擁有了越來越多且年齡層次不一的聽眾,尤其是對在校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南京曉莊學院是江蘇省南京市一所具有悠久辦學歷史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公辦全日制本科院校。建校80多年來,南京曉莊學院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凝練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學校秉承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傳統,倡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優良作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構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院系設置不但包括文、理、工、音、體、美各科,且有師范類與非師范類之分,可以說在江蘇省乃至全國的市級綜合型高校中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鑒于以上原因,筆者擬以南京曉莊學院為出發點,并通過個案分析的方式,對南京曉莊學院學生進行有關現代流行音樂的調查、統計,由此,對現代流行音樂在當代高校校園群眾文化中的存在現狀作一嘗試性探索,以期進一步關注校園群眾文化及其與現代(流行)音樂的密切關聯。
二、現代流行音樂在南京曉莊學院存在現狀的個案調查
為了全面客觀的探究現代流行音樂在南京曉莊學院的存在現狀,筆者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并在南京曉莊學院教師、同學們的支持下回收到各年級學生所做的有效問卷568份,其中包括音樂專業學生244份,非音樂專業學生324份。此次問卷調查具有較強的廣泛性和代表性,能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調查研究的相關現實情況。調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音樂的價值判斷,學生對音樂的接受態度,學生對現代流行音樂的認識情況,學生對現代流行音樂的接受態度,現代流行音樂在校園群眾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校園群眾文化中現代流行音樂的表現方式等等。筆者通過對問卷調查部分內容的統計分析,了解學生們對待現代流行音樂的心理,從而進一步探究現代流行音樂在高校學生心中的地位以及在其校園群眾文化中存在的形式與狀態。
1.你認為音樂有先進和落后之分嗎?
用“先進”和“落后”來調查學生們對于音樂價值的判斷似乎是一個相對“偏激”的問題。音樂(或者說“音樂文化”)毋庸置疑屬于文化范疇之一,不可能進行優劣的比較,更沒有先進和落后的區別。各個時期、各個國家、各個地域的文化形態都與當時當地的人類發展密切相關,是直接反應人類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音樂也不例外。無論是大氣磅礴的宮廷音樂,還是清新活潑的民間音樂;無論是陽春白雪的古典音樂,還是另類、前衛的“先鋒派音樂”,都是全人類全世界音樂文化不可分割和不可忽視的有機組成部分。先看非音樂專業學生們的答案,從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作出正確的音樂價值趨向判斷,而認為音樂有先進和落后之分以及回答“不知道”的同學則是還沒有認識和理解音樂價值的平等性。然而,在這樣的問題面前,音樂專業學生們所給出的答案卻值得我們深思。接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音樂有先進和落后之分,這是為什么?在對部分學生的采訪中,筆者發現,這些音樂專業學生總是一開口就拿西方古典音樂與中國民間音樂作比較,或者是將當代歐美的流行歌曲與中國本土的流行歌曲作比較。這讓筆者不得不想到“歐洲音樂中心論”一詞。正如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管建華教授在《東西方音樂的相遇:融合與分立》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樣,由于長期受到西方音樂文化影響,導致很多人認為在東西方音樂文化中存在著不平等的關系。同樣,由于我國目前的院校音樂教育以“主流中心模式”和“民族附加模式”為基本教學模式,很多課程的設置都是以西方知識體系和音樂文化價值觀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從而導致我國音樂院校培養的學生誤認為西方音樂勝過東方音樂。這也進一步反映出我國音樂教育體系中對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引導的缺陷,以及缺乏樹立多元化音樂教育的觀念。
2.你更喜歡哪種音樂?
從上例調查統計表格可以明顯看出,無論是非音樂專業還是音樂專業的學生們對現代流行音樂的喜愛和關注遠遠大于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方古典音樂。由此可見,中國民族音樂、西方古典音樂以及世界其他各民族音樂在當代大學生音樂生活中的缺失。同時正如調查結果所示,現代流行音樂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極大的比重。這不僅僅是因為流行音樂本身的通俗性、大眾性對學生的吸引,也是由于當今社會音樂文化審美傾向以及音樂社會傳播的影響和沖擊。由此也折射出現代流行音樂在高校校園群眾文化中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因素,更是當代大學生音樂生活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校園群眾文化中的現代流行音樂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精神境界的滿足,更拓展了學生的社會面、知識面和交際面,為他們今后步入社會鋪砌了良好的臺階。因此,正確引導學生對現代流行音樂的認識與理解,不但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及人生觀,更有利于進一步全面健康的發展高校校園群眾文化,這不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更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3.你覺得現在的流行音樂質量如何?
“流行音樂的質量如何”似乎不能簡單的用“好聽”或者“不好聽”來判斷,然而如果僅僅從個人審美傾向角度出發,無論是非音樂專業學生還是音樂專業學生的選擇結果都可以明顯的看出,在目前高校學生們所接觸的流行音樂中真正能迎合他們音樂審美價值取向的較少。從音樂社會學角度來看,當代高校學生對音樂選擇傾向在于他們所處的社會音樂文化環境以及社會音樂影響,這也直接導致了他們對于現代流行音樂的接受態度。
當今高校中流行音樂的流行以及學生們選擇流行音樂的行為方式取決于學生們在大學文化生活中所接受的文化引導,取決于他們各自的某種特定心理需求的驅使,從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中的流行音樂以及校園群眾文化的風氣和實際現象。在網絡效應高度覆蓋的當今高校中,小到音樂文化的傳播,大到整個校園群眾文化的發展,現代流行音樂可以說無處不在。筆者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沒有一個學生不聽流行音樂、沒有一個學生不會哼唱幾首流行歌曲,沒有一個學生不喜歡某個流行歌手。現代流行音樂的曲風多樣,無論是爵士樂還是搖滾樂,無論是R&B還是嘻哈音樂,無論是美國鄉村音樂還是“中國風”,在校園群眾文化中皆處處可見。學生們喜歡多元化的音樂風格,不同的曲風往往代表著他們不同的心情和審美取向。尤其是進入21世紀后,現代音樂的中西共存以及港臺、內地流行音樂的合璧,更加推動了現代流行音樂風格的多元化發展,同時也豐富了校園群眾文化中現代音樂的形式和內容。這些與流行音樂息息相關的音樂商品是推動現代流行音樂在整個校園群眾文化中立足和傳播的直接載體,同時也是建設和發展校園群眾文化因素中關鍵的動力機制之一。
4.你覺得現代流行音樂最大的好處是什么?
現代流行音樂是音樂文化的一種形式以及文化整體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同時,現代流行音樂這種音樂藝術形式不僅是校園群眾文化中的重要成員,更是校園群眾文化中最常被涉及的形式。從音樂文化傳承的歷史以及人們審美傾向的發展來看,現代流行音樂本身就是為了接受人們的精神需要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產生的。當今高校學生的音樂文化生活的最直接體現就是通過收聽、欣賞現代流行音樂,調劑精神,消除疲勞,豐富課余生活。因此,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學生們也都是為了通過這樣的校園群眾文化活動得到娛樂和休息。與此同時,學生在對各種現代流行音樂的接受活動中,通過寓教于樂的途徑實現現代流行音樂的宣傳教育功能,F代流行音樂用其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影響了學生的精神世界,使學生的思想、感情、性格乃至品德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感染和熏陶。換言之,良好的宣傳教育功能的實現也取決于現代流行音樂所蘊含的內容。健康的、向上的內容能對學生起到鼓舞、教育的作用;反之,低俗的、消極的內容則會消磨學生的意志,甚至引向歧途。
然而在此次調查中,認為現代流行音樂具有的“文化交流”這一功能卻只有少部分同學選擇。其實,就我國來講,不但文化源遠流長而且內涵深厚,從古至今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過程,音樂文化更是如此。校園群眾文化作為一種特殊文化形態,其中包括音樂、美術等文學藝術內容。而現代流行音樂作為距離我們歷史最近、生活最密切的音樂形式與風格,無疑在文化交流上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校園群眾文化中,現代流行音樂往往體現著學生的生活狀態、內心情感,同時也體現著校園群眾文化中特定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追求。諸如很多學生所喜愛的“中國風”的歌曲,往往運用了中國戲曲的旋律、引用中國古詩詞、用民族樂器伴奏等等,這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極具民族色彩和中國特色。時至今日,現代流行音樂不但是音樂歷史積累、沉淀的結果,更蘊含著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精華。無論是爵士樂中反映出的非洲文化元素與歐洲文化元素碰撞出的火花,還是搖滾樂折射出的“二戰”后的美國黑人文化元素和白人文化元素的結合,都是文化傳承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體現。
由此可見,如果能正確的引導和啟迪學生們對待現代流行音樂的接受態度以及審美觀念,在對現代流行音樂的聽賞過程中完成文化交流,這不僅具有一定的社會實用功能,也突出表現了現代流行音樂的社會性,從而進一步體現了現代流行音樂作為校園群眾文化重要成分之一的根本特性和特殊功用。
5.你經常參與的校園群眾文化活動是什么?
豐富多彩的各類校園群眾文化不但彌補了學校課堂教學的不足,更為學生提供了滿足自身精神文化需求的通道,使學生有了獲得新信息、展示自我、增強信心、修養身心的途徑。學生們根據各自不同的性別、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專業、不同的精神需求選擇參與不同的校園群眾文化活動,使得整個校園群眾文化呈現出形式各異、內容多樣的局面,在學生們的積極參與下,推動了校園群眾文化多元化的發展。
從此次調查結果統計來看,目前學生最經常參與的校園群眾文化活動類型即是文體娛樂活動,其次是服務實踐活動。由此可知,這兩類活動是校園群眾文化活動中參加人數最多、內容最為風格、形式也最為多樣,并有著廣泛影響性和號召力的活動。這兩種類型的校園群眾文化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較強的主觀性,不但能活躍和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達到調節身心、陶冶情操、擴大交際、增進友誼的目的,而且能夠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地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的平臺和機會。在這樣活躍的活動中,學生不但鍛煉了自身的能力,更有機會展現自己,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身價值。因此,這樣的校園群眾文化活動不但具有實踐性且極具社會效應。
就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的學生來講,學院每年開展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參加的各類專業歌唱比賽,學生舉辦的專場音樂會等等,在這些校園群眾文化活動中,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音樂表演活動,展示了通過在學校系統學習所獲得的成績,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此外,在當今的校園群眾文化中,現代流行音樂的形式和內容都早已突破了音樂課堂的欣賞局限,全面且深入的滲透到校園里每個學生的生活中。正如上文所述,在現今的校園里沒有哪位學生不聽現代流行音樂,沒有哪位學生不會唱流行歌曲。甚至,隨著“快女現象”、校園歌手大賽等途徑,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走上音樂的表演舞臺,展現自己的音樂才能。這種廣泛性、輻射性使得現代流行音樂越發的融入到校園群眾文化中,并成為校園群眾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種重要形式。
6.你喜歡參與校園文體娛樂活動嗎?若喜歡,在校園文體娛樂活動中你參與最多的是哪類?
從上例兩表可見,學生對于校園群眾文化中的文體娛樂活動抱有較大熱情,樂于參加者也占絕大部分。此外,學生在選擇文體娛樂活動時更傾向于與藝術相關的活動類型,無論是藝術欣賞類還是文藝演唱類都與藝術密切相關。就文體娛樂活動類型的主體與內容來看,主要分為兩類,一為旁觀者,一為參與者。而在上述兩種文體娛樂類型中,選擇文藝演唱類的學生人數更多,此即意味著有意愿作為“參與者”投入到自身所熱衷的文體娛樂活動中的學生人數更多。而在高校校園中,文藝演唱類活動所涉及的音樂更多為現代流行音樂。因此,學生對于此類文體娛樂活動的積極性無疑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校園群眾文化的整體發展,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現代流行音樂在當代高校校園群眾文化中的廣泛性、普遍性及重要性。
三、結語
高校校園群眾文化的建設離不開與之息息相關的各個因素,其中學生作為主體因素對校園群眾文化的生存狀態有著決定性意義。通過此次的個案調查統計研究表明,現代流行音樂作為一個廣泛存在于高校學生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校園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當今社會,高校校園群眾文化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但要有與之相關的生態文化作基礎,更需要有對其起決定作用的精神文明作支撐。因此,明確了解現代流行音樂在當代校園群眾文化中的存在現狀將更加有利于從宏觀角度把握校園群眾文化建設的方向,從而進一步實現校園群眾文化不斷積極、健康的發展。
第2篇: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融入
前言
我國的民族音樂承載著各個地區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在音樂題材上和表現手法上,都呈現出中國傳統的特色。而流行音樂,承載著現代的氣息,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文化,容易被人們所接受。然而,隨著現代流行音樂的逐漸發展,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了保護我國的傳統民族特色,應實現民族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的有效結合,促使我國音樂文化發展的更加久遠。
一、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流行音樂中的融入方式
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流行音樂巾融入的方式有很多種,主要分為:第一,在流行音樂巾適當加入戲曲元素,例如,歌曲《新貴妃醉酒》等。其融入了戲曲元素,使歌曲顯得更為飽滿,吸引人們的注意,同時還成功的將戲曲文化傳遞給人們;第二,是地方性的民歌的有效融合,例如歌曲《瀏陽河20xx》就融入了湖南地方的民歌,牽動湖南民眾的心,并使其它地區更好的了解湖南的傳統文化,從而被其它民族的文化所吸引;第二,流行音樂會在音樂表演期問,加入民族器樂的演奏,例如,歌曲《HICHT歌》就融入了二胡曲,為聽眾營造出一種真實的音樂情境,使聽眾投入在歌曲中,被音樂所感染;第五,大量的少數民族音樂元素也開始融人劍現代流行音樂中,讓其它的民族了解到更多其它民族的文化,獲取更多的文化知識。
二、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音樂融入中產生的問題
(一)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入過于“口水化”
現代流行音樂注重現代氣息,無法被中老年所接受,因此通過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的結合,致使音樂可引起更多人的共鳴,促進其發展。但是現在許多歌曲創作只注重對受眾的吸引程度,而忽視了歌曲本身的內涵,導致民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融入過于口水化,無法體現民族文化的價值。但是由于其演唱起來較簡單,因此得到了受眾的喜愛,對民族音樂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二)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流行音樂中改編的“離譜”
在流行音樂的發展巾,為了使歌曲內容更顯眼,往往會在音樂巾加入黃梅戲等傳統戲曲。傳統戲曲的融人,可以更好讓聽眾了解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但是目前出現的對民族音樂離譜的改編,不儀不能為歌曲增添色彩,還會錯誤的引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例如,歌曲《鵲橋匯》,對黃梅戲離譜的改編,致使人們對黃梅戲的節奏等產生誤解。
(三)對于民族化的追求過于刻意
例如歌曲《本草綱目》過于刻意追求民族化,失去了原有詞語所要表達的意境,無法讓人體會到古典美。在流行音樂巾融人民族音樂元素過程中,必須要還原傳統文化所要表達的內涵,合理運用巾同文化,使民族元素與現代元素結合的效果達到最佳狀態。
(四)缺乏大型的、有影響力的作品
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流行音樂融入了民族元素的只占音樂作品巾的一小部分。并且缺乏像歐美流行音樂中的大型的、有影響力的`作品。因此,在我國流行音樂作品中,應加大力度融合民族音樂元素,創造出更有影響力的作品,促進我國現代流行音樂更快更好的發展。
三、現代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元素
民族音樂元素為現代流行音樂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的可用資源,使現代流行音樂充滿了民族氣息,豐富了音樂的內涵,為現代音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一)民族聲樂作品元素
中國民族聲樂作品豐富多彩,承載了民族文化的藝術特色,因此將豐富的民族聲樂作品融入到現代音樂巾,可為現代音樂增添文化氣息,并可營造出別樣的音樂情境,使音樂附上更大的吸引力,引起聽眾的興趣和共鳴。
(二)民族器樂作品元素
中國器樂的發展歷史悠久,進而成了民族器樂作品的核心,現代音樂的創作,可從民族器樂作品中尋找到文化靈感,致使其融入劍現代流行音樂中去。歌曲《東風破》,融人了傳統的樂器二胡和琵琶,使音樂聽起來更富有內涵,并引起民族器樂愛好者的共鳴,同時可表現出二胡和琵琶音色的微妙之處。
(三)戲曲曲藝元素
我國戲曲的種類繁多,但每種戲曲都具有獨特的韻味。因此為了改變現代流行音樂內容的單薄,可將戲曲曲藝元素融入其巾,滿足廣大受眾對音樂的需求。歌曲《花田錯》就很好的融人了戲曲文化,為聽眾營造了一個唯美的音樂情境,更使聽眾感受到戲曲的藝術韻味。同時通過對戲曲曲藝元素的融合,可使巾圍戲曲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傳頌。
(四)民族樂器元素
我國的民族樂器古箏等帶有其獨特的音色,運用樂器的多樣性音色來豐富現代流行音樂,使流行音樂帶有其獨特的特色,從而更能增添其音樂魅力。周杰倫的許多歌曲都融人了民族樂器,通過流行音樂將巾圉風發揮的淋漓盡致。民族樂器與流行音樂的完美結合,使音樂更具有獨特的韻味。
四、結論
綜上可知,民族元素在中國現代流行音樂巾的運用還不夠成熟。在民族音樂元素融人現代音樂的過程巾,應注意保持民族元素原有的特色,合理的進行改編,使民族元素的加入豐富現代音樂的內容,讓音樂發揮出更大的魅力。同時通過民族元素的融合,可讓青少年感受到中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讓西方感受到巾國民族的獨特韻味,通過音樂的傳遞,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
【音樂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鑒賞論文05-25
音樂教學論文11-03
音樂美學論文05-16
音樂鑒賞論文11-27
音樂與愛情的論文03-18
音樂教育論文06-10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11-08
古典音樂的論文11-14
音樂優秀論文11-30
音樂欣賞的論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