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音樂教學論文

        時間:2024-10-27 15:37:49 音樂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音樂教學論文15篇

          現如今,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論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教學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教學論文15篇

        音樂教學論文1

          一、音樂唱法的風格的

          音樂藝術中的歌唱方式、技巧是非常關鍵的。高超的歌唱二度創作需要展現出歌唱人員對自己嗓音靈活自主的使用的水平。節奏以及呼吸、音色全部是考驗歌唱發聲的主要部分,只有具備上述歌唱技巧之后歌唱人員才可以很好的表演音樂作品。

         。ㄒ唬┟缆暢ǖ谋硌蒿L格

          男中音在美聲唱法中的表演中通常非常重視自身感情的充沛,要全面使用聲音技巧對歌曲開展二次創作。通常不倡導進行其余的動作,一般利用眼睛以及面部表情的變動,來塑造人物內心世界,傳達歌曲情感。伴奏的時候一般使用鋼琴以及管弦樂隊,增加莊嚴的氣氛。

         。ǘ┟褡宄ǖ谋硌蒿L格

          民族唱法里面的表演風格:通常是體現各個地區以及民族特色,十分淳樸、自然。服飾也極具地域民族特點,莊重、優雅。在表演的時候一般會動員身體各個部分,讓其都加入到表演中。在舞臺表演的時候淡雅爽朗,和美聲唱法的端莊肅穆形成非常顯著的對比。

          (三)通俗唱法的表演風格

          站在演唱人員的角度分析,其可以全面彰顯自身特色,可以隨心所欲的進行表演,因為這種表演方式沒有固定的模式。比如:爵士舞步、霹靂舞步……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擅長的進行表演。凸顯演唱人員的特色。給大家營造一種昂揚的氣氛。這和美聲唱法的表演風格有非常顯著的差異。歌唱藝術表現是最重要的 ,其是歌唱者在對音樂作品的再次創作中實現的,演唱者必須包含深情才可以進行完美的表演。在上述二次創造中,歌唱主要技能方式是凸顯藝術表現的前提,歌者學習技術技巧的效果和其藝術表現水平有直接關系,另外歌唱藝術表現水平的高低和技能、才華的發揮以及體現有密切關系。所以,全面的歌唱藝術就是歌唱技術和藝術表現全面融合后的成果。所有進行音樂學習和分析的人在需要在自己的實踐中堅持上述原則。

          二、民歌風格在表演中的優勢

          民歌唱法和民歌形成以及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其出現在我國民間,形成以及發展的根基就是最廣大的群眾,民歌唱法源自大眾勞作。在以后的發展中得到進一步的加工,最后變成了現在的民族唱法。我國地區寬廣,不同民族都有獨特的審美要求、文化環境以及生活習俗,所以其創作出的音樂也體現出自己的特點。南方區域的民歌通常非常的委婉、柔和、樸實、美妙,其中我國北方區域的民歌就更加寬曠、清亮、豪邁。上述各種風格以及特點的音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唱法,充分的展現出國內民族唱法的多樣化。民歌唱法,現在被劃分成兩個種類:自然真聲唱法以及真假聲結合唱法。前者一般出現并使用在平原區域,全部讓真聲進行演唱,音域并不寬廣,就像我們日常說話的聲音。上述唱法非常的自然、樸實、醇厚,其中內容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因為其受到生活事情的熏陶,因此得到了眾多藝術院校的認可。

          三、戲曲風格 在表演中的優勢

          國內戲曲藝術的發展時間很長,有很多民歌都是源自戲曲。戲曲特殊的`咬字以及節奏,為民歌發展打下了非常堅實的根基。因為國內各個地區以及民族語言特色、地理氛圍、風俗習俗以及音樂特色,讓戲曲演變成多種風格的唱腔等。昆山腔可以被分為南昆以及北昆,演唱主要使用真聲,是非常緩慢柔和的,體現出樸實凝重的特色。弋陽腔演唱大部分使用真假融合的方式。風格清亮,主要包含川劇、贛劇等劇種。梆子腔大家非常了解,包含河南豫劇等,演唱大部分使用真假聲融合方式,風格清亮、歡快、高亢、明亮。另外也有的唱腔非常的連貫、溫和、婉轉,以真假聲融合演唱為重點,包含京劇、閩劇等劇種。上述戲曲重視自己的地方特點,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同樣戲曲唱腔依照自身行當以及行當里面的人物劃分成不同的人物角色,比如:老生、小生、老旦、青衣、花旦等。因此戲曲風格的音樂在我國民族音樂表演中占據重要的發展優勢。戲曲是國內民族音樂取之不盡的發展源泉,在眾多的高校中音樂發展中都把戲劇風格的民族音樂看做重點的培養對象,因此藝術表演可以吸收借鑒戲曲元素,在表演中具有很大的優勢,同時不斷的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為國內音樂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四、音樂唱法中不同風格表演的有利點

          總之,風格表演也是音樂演唱中的關鍵方面。在日常訓練中,也要踏實的學習知識,之后在表演使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身在舞臺上的表演水平,在演唱的時候也要不斷吸收經驗教訓,向觀眾傳播作品中的豐富感情,讓觀眾深入的體會到作品的感情。演員需要維持自己的表情,做出相應的手勢,讓“演”和“唱”統一在一起,讓歌唱全面的表達自己的感情,然后提高音樂作品的獨特藝術魅力,給觀眾打造出眾多令人感動、非常完美的作品。假如在演唱中表演者以不同的唱法在情感的處理中不正確,則很難表達出歌曲本身的含義與情感的交互,因此音樂演唱中的不同的唱法取決于演唱者對于歌曲自身的把握,并以演唱技巧與表演情感為主。更加可貴的每種不同類型唱法所表現情感處理方法的涉及到的聽眾的交流情感也是各不相同的,F代音樂中以其“新”的形式與創意在占據當代音樂的主流市場,以青少年為欣賞主體在音樂的形式與內容上迎合現代人的標準,但是現代音樂在發展中逐漸出現“雜”與“亂”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的音樂的真正意義,變成的商業音樂的商業手段,如何才能使流行音樂在注重情感處理與表現技法上得到創新立意是現代流行音樂的主要解決的問題。

          五、結語

          “歌手和藝術家的本質差異就是其能不能把技術完美的融合在藝術表現中,能不能將二者的統一在一起!痹谌粘I钪,很多演唱人員充分的學習了非常高難度的發聲技法,但是其卻將歌唱發聲技巧訓練當做學習的最后目標,提出動聽的聲音就是歌唱的所有。音樂表演是二次創作,其給予音樂作品一種生命的活力,其不只要尊重原作,還需要在以后的創作中添加自己領悟到的東西,更好的豐富作品的內涵。在二次創造的時候,音樂表演的主要技法 ,也就是歌唱發聲的基本功的學習是非常關鍵的,由于音樂表演屬于非常精準、靈動的活動,所以我們一定要具備非常高的歌唱創造水平。

          參考文獻:

          [1]徐敦廣.論當代民族聲樂的美學復歸[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4).

          [2]吳靜.中國民族唱法音色的聲學闡釋——以女聲為例[J].中國音樂學,20xx,(04).

          [3]張前.音樂表演藝術論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xx.

          [4]趙梅伯.唱歌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5]楊易禾.音樂表演藝術原理與應用[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xx.

          [6]張勝環.歌唱中的形體表演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xx年.

          [7]王耀華.中國民族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

          [8]張天彤.高師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傳承——關于高師民族音樂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對策[J].中國音樂學,20xx,(01).

        音樂教學論文2

          一、教師的教材簡析要詳略得當,不要不講或多講

          音樂教師在備課時,在理解欣賞教材透徹的基礎上已產生了豐富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體驗可以通過教師的神態、表情、語言、動作等內容表達出來,潛移默化地轉移到學生身上,使學生進入興高采烈或傷感深重等情感狀態。這樣,便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欣賞活動。教師要注意通過自己的情感來感染學生,激起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鳴,而教材簡述是學習課文內容的開端,學生一般是通過聽教師口述看教師“表演”,聽音樂旋律來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對樂(曲)的作者,樂曲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樂曲的曲式結構等有必要對學生作以介紹,但這種純知識型或理論性的介紹盡量刪繁就簡。要抓住樂(歌)曲的重點和特點用簡潔的語言點到為止,絕對不可以過多地講解。我以前也犯過這樣的錯誤,總以為應該把樂曲所涵蓋的內容要講深講透,唯恐學生不理解,結果講得多聽的少,學生無興趣,無形中扼殺了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后來,通過閱讀音樂欣賞教參,方曉得自己教學中的弊端。

          但同樣也存在著另一種現象,有的教師在欣賞教學中不講或者很少講解,只讓學生自己去聽。學生,尤其是我們的中小學生,畢竟音樂知識了解甚少,文學藝術修養還不夠深厚,對音樂的理解只能是處在對音樂音響的感知和膚淺的認識上,教師如果不進行必要的介紹和提示,欣賞教學則很難達到教學目的,更無從談起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師在簡短的介紹中應向學生講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兩點:一是音樂的形式因素,二是音樂的背景因素。如這部作品是聲樂曲還是器樂曲,如是聲樂曲,那么它是那種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獨唱、童聲表演唱、混聲四部合唱等;如是器樂曲,那么它是哪種類型的器樂曲,是獨奏、重奏、是西洋交響樂還是民族管弦樂。這些內容一般在音樂欣賞教材中都會提到。但是對于演唱、演奏者和詞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紹,教材中有的介紹,有的則需要靠教師去查資料了。另外,聲樂曲的演唱特點和風格,以及器樂曲各種器樂知識性的介紹和演奏方法、樂隊的配器等知識,就要看每位教師自身對這些技術性知識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圍繞樂(歌)曲的產生而折射出的社會歷史狀況。一般來講,一部優秀的作品都會在當時社會中產生過激昂振奮的社會漣漪,它能使人們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們對某種事物和社會意識的導向性思維。另外,這些作品都帶有深深的時代烙印,是那個時代的必然產物。如伴隨著香港、澳門的回歸而產生的《東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們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門及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之后,再來聽聽唱唱這些感人的歌曲,潛移默化中就培養了學生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樂欣賞教學要從感受音樂的要素入手。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等音樂要素,并了解音樂要素在表現音樂中的作用。這樣,學生們就漸漸學會了如何去欣賞音樂。教師主要教學目的就是教給學生欣賞音樂的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之耳”,對于不懂音樂的人再美的音樂對他都沒意義。在欣賞音樂教學中切忌過多的作曲式理論分析,學生最討厭聽這些。教師對作品的和各種體裁用簡單的A、B、C提示即可,不可過于專業化。尤其是中國古典的音樂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規整,無法用我們在學校所學的作曲理論去生搬硬套,這是不切合實際的。中國的音樂作品大都是表現的一種精神,注重音樂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講究的景外之景、韻外之致,思與景諧,就如同印度音樂的“拉格”精神。音樂不象文學,它沒有具體形象的描寫,大都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們不能誤導學生現在音樂是在講(描寫)什么。音樂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賞者而言是不盡相同的,這也是音樂藝術區別于其它藝術種類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音樂,教師不要框架學生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詮釋音樂作品,這是不正確的。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引導學生如何去欣賞音樂,而不是去框架學生的思維,更不能將教師的偏愛強加于學生。尤其是對一些外國著名音樂家的作品,特別是一些近現代作品,決不能茍同于一些音樂作品的介紹文字。就如同畢加索的.現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歡。教師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語言強加于學生,諸如“這是某某大師的杰作”、“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作品,多好聽呀!”等等語言威懾誘導學生,這樣的效果將會適得其反。

          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欣賞音樂。正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自己的見解。比如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烽_頭的引子,長笛在輕柔的弦樂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學生講描繪的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學生卻認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鮮花盛開,小橋流水,蝴蝶飛舞的美麗景色。他們認為春天蝴蝶還沒生出來呢。這些理解無可厚非誰對誰錯,只要認為描寫的是一種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紹中國和外國的一些器樂體裁的內容、風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時,教師只可作簡短介紹。要讓學生根據這些介紹自己去認識音樂和理解音樂。在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時,可選一些較為簡單明了的小型作品讓學生分析,逐漸提高對音樂句、段、章的認識。初中音樂教材和思考與練習音響資料中有簡短介紹。要復聽音樂作品,以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紹音樂的主題、副題、呈示、展開、重復、對比;和中國的作曲技法,如:合頭、合尾、魚咬尾、句句雙等時,我們可將樂譜抄于黑板或投影儀展示來進行簡短分析,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要有意識地介紹一些復調音樂作品。就主調與復調而言,復調音樂是高于主調音樂一個層次的。我們可以看到所有大師級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會有一些復調因素在里面。就是創作或改編的小品也會用復調的技法去修飾一下。復調音樂更能加深我們對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樓臺相會”中,小提琴與大提琴如泣如訴哀怨纏綿的對比式復調,掐死倒好處地表達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真摯的情感。

          三、要根據不同學生欣賞不同音樂,不要用高深音樂難為學生

          音樂有“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與“粗俗”之分(但這種粗俗通過教育是可以改變的)。我國廣大城鄉不同區域經濟、文化環境和發展水平存在著許多差異,客觀上影響著學校音樂教育的實施現狀和教學水平,基于這一現實,音樂欣賞課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施以不同層次的教育,音樂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來講吧,※※市與周圍各縣不一樣,每個縣的中心區與五郊四鄰又不一樣,中心各校區也不一樣,音樂班與普通班不一樣。要根據學生具有的音樂素質的層次進行教學。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樂課本照顧到的是中層次學校的學生,而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書音樂則是較高層次的音樂教材,作為當代的中學生應該而且必須了解和懂得中外音樂文化知識。但針對各地學校的情況,教學要有所不同,對具有較高音樂素質的音樂班學生,要進行深層次的教學,而對于一般的中學生,則要有選擇的教學和簡單地介紹了。我曾經到過幾個學校聽課,課余時間做了一次調查,問學生:你們是喜歡中外古典音樂還是更喜歡現代流行音樂呢?大部分學生的回答是更喜歡流行音樂;問現代的流行音樂包括哪些內容時,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則認為就是流行歌曲唄。可見現代的流行歌曲對音樂教育的沖擊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時,也能反映出現代中學生認識和欣賞音樂的水平。

          就流行音樂而言,早在《學校審美教育全書》中有這樣的解釋:流行音樂,泛指一種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擁有廣大聽眾的音樂,它有別于嚴肅音樂、古典音樂和傳統的民間音樂”。流行音樂的種類很多,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紀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輕快流暢、比較接近古典音樂的順樂或音樂喜。ɡ缡┨貏谒沟妮p歌劇《蝙蝠》、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等)稱為輕音樂,把時尚流行的歌舞,特別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稱之為通俗音樂或流行音樂!爆F代流行音樂包括各種形式、各種體裁的聲樂曲和器樂曲(例如: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一些歌舞音樂、電視配樂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樂)。就流行音樂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練,器樂曲常作機械的反復和簡單的變奏,而且多即興演奏”。并且認為流行音樂“多為此時此地的創作音樂,多數未得到公認的經典之作,因而其中魚龍混雜,精華與糟粕并存,需要欣賞者具備較高的欣賞水平去正確認識它”。但就目前中學生認識水平而言是達不到這個層次的。我不贊成流行音樂進入課堂。當前一些學校音樂教育存在著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教學一些大陸的、港澳臺的以及國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更應該引起我們對音樂教育的重視,音樂教育的核心是音樂審美,在音樂課上,應該開發學生的審美與能動能力。音樂教師更不能聽之任之,學生說課本上的歌曲不好聽,教師就教學社會上流行的歌曲。我們不能說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現今社會上有相當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調低下,歌詞不倫不類,對學生起不到激發向上,積極進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對對流行歌曲加以疏導和介紹地去欣賞,因為他們畢竟是在社會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響面太大了,一定要改變學生認為的流行音樂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確認識。

          對不層次的學生施以不同的音樂教育。對整體素質教育較高的學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要讓學生了解樂曲的體裁、題材、風格特點、作曲家的創作意圖、各個時期音樂的特征,以及音樂藝術與其它藝術之間的的聯系。這時提高學生整體的藝術修養大有裨益。但對于大多數學生的音樂教育而言,則只能是一般知識性的講解,教科書上所介紹的內容能掌握就足夠了,而且教學參考書上也是這樣要求的。

          四、要充分運用電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隨意

          一節成功的音樂欣賞課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鑒賞力和感受力。一段樂曲或歌曲光聽教師的彈奏或演唱遠遠達不到欣賞的效果。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運用直觀形象手段,通過放錄音、幻燈片、影像資料等手段,能夠將作品更準確形象的表現出來,同時較易培養學生感知音樂內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賞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時,先放一段錄像,動靜并置、遠近呼應的畫面。同時引導學生聯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邁進朝霞,山村姑娘提著籃子走向村野——提示樂曲內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頑童們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戲——暗示樂曲歡快的情緒和節奏;星星點點的茅屋農舍,家家戶戶的縷縷炊煙;小姑娘頭上清新秀麗的野花,還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襯托著樂曲對美好生活的贊美,再配上優美而富有表現力的曲調,這樣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結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賞樂曲。

          但是電教手段的運用也要慎重選擇,切勿出現盲目性和隨意性。教 師在媒體選擇及運用上要注重實效,從音樂教學實際的需要出發。比如,欣賞音樂《天鵝湖》片斷,雖然教材上寫明了教學內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劇音樂,重點也是欣賞音樂,但在媒體運用上電視及DV就要比錄音機的效果好。它能夠把聲音和圖像結合起來,使學生可以通過舞蹈演員的形體動作幫助自己來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及思想,同時,也明白了舞劇音樂與其他音樂的不同。

          運用電教手段,省時高效,聲、形、圖、文并茂,可以創造一種學生喜聞樂見、輕松活潑的音樂氛圍,激活音樂課堂使學生大道樂的境界,同時又能加深學生對樂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賞水平。但是電化教學 這條路任重而道遠,我相信經過教師們不斷去努力求知、探索,音樂電化教學的前景將更為為壯觀,電化教學之路也將越走越實。

          總之,要組織好一節成功的音樂欣賞課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師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藝、發揮出自己的綜合知識能力;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立足于學生的主體性,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和智力;培養學生對音樂 的興趣愛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欣賞分析能力;引導學生產生深刻的情緒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強烈的審美激情,提高審美能力,最終才會使學生的素質得以全面發展。

        音樂教學論文3

          摘要:中小學音樂課本所選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當代優秀兒童歌曲的創作量不大,適合學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F有音樂課本的理論等內容過于專業化,使學生不易接受。我們的教育應從單純的唱走向多元化,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帶給我們新的啟發。21世紀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為現代音樂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務實求真為基礎,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前言:21世紀已經不再允許我們使用過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了,為了適應世界的變化,為了適應當代學生的發展變化,我們的音樂教學是否也應該發生某些變化呢?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哪些弊?我們針對弊病作如何改進?音樂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樂。課堂是傳授音樂的最佳的地方,我們戰斗在第一線上的老師們讓孩子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飛翔……

          關鍵詞: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讓處在音樂干涸期的流行樂壇為之一震,成為此次春晚的一個亮點!独鲜髳鄞竺住芬云湓溨C、風趣的歌詞和簡單明朗的旋律走進了萬戶千家。而我們的音樂課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現在的學生所喜歡的呢?這也并不是說我們的課本過時了,也不是說讓我們的課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流行歌曲因其大眾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樂專業的聽眾所接受。因此,選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學音樂課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對于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應予以保留,雖然這些歌曲離我們的生活漸漸變得遙遠。但是,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是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將傳成下去,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下面再來談談關于音樂創作的問題。眾所周知,兒童歌曲的創作后的利潤是非常的低,而創作一首流行音樂,再經過包裝,它的利潤將成倍增長。因此,當今樂壇總趨勢是創作兒童歌曲的作家越來越少,而創作流行音樂的作家卻是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著“一切為了孩子們”的專家作何感想,連讓孩子們唱的'音樂都沒有,還談什么素質教育?現在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所選歌曲竟然還是那些70-90年代的兒童歌曲,而近年的雖為數不多卻也不乏優秀的兒童歌曲卻沒有或幾乎沒有選入現在的教材,更別提音樂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 示。一方面是優秀歌曲的數量無法保證,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們的教材更新時間根本無法保證,造成了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外部設施的缺乏,使我國的廣大地區的音樂教育形同虛設。這是我國的各級官員們特別是打著“孩子至高”應旗號的人們應該認真檢討反思的。我們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當今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材總體數量較多,而幾乎每本教材都會談到音樂基本理論、視唱、練耳等音樂專業課程,不是中小學音樂課就不該介紹這些內容,是在是因為其難度以靠近音樂專業本科教學難度。這一點似乎是受大浪潮(應試教育)的影響。

          學生們被填塞滿了諸如音符、休止符、音階、音程、和弦、調、調式、曲式以及數十種音樂記號,并視唱帶有一個、二個、甚至三個升降號的曲調,聽辨音程、和弦、調式,聽寫旋律,分析曲式等等。這種狀況,使得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由于無法逾越“雙基”高墻而面對音樂產生自卑與冷漠心態的失敗者。我們進行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這是一個很難回答卻也很好回答的問題。為了孩子,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藝術素養。但是,通過這種填鴨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們愛音樂卻不愛音樂課,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卻又最傷悲的事了。那種先練打節奏,接著唱音符,然后讀歌詞,最后填歌詞的老套教學法以不能再適應如今的音樂教學,老師一本正經的嚴肅認真的教學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機械、呆板的訓練方式使如今的漸漸適應快餐文化的孩子們感到厭倦。因此,音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我國的音樂教育是從學堂樂歌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學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傳心授,這是由當時的教學環境所決定的,而如今,處于21世紀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樂教師還用這種老式的教學法那才是貽笑大方。首先,我們的了解音樂是一種怎樣的藝術?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把音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使人聽之產生美感的藝術。既然它是聽覺藝術,聽也就是欣賞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們的課程教學方向應該逐漸轉向以欣賞為主的教學模式,我們開設音樂課的目的也就是培養廣大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風同志在其《音樂教育改革芻議》中提到的那樣“當務之急首先要改變幼兒園、小學、中學、師范學校的音樂教育的結構。改革‘以歌唱為中心,識譜為輔’,而代以欣賞、器樂、歌唱三者并重的音樂教育結構。尊重音樂教育藝術是以感受為特征的規律,讓學生在課內課外多聽民族的樂曲,……從小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感情和愛好。特別要注意‘聽比唱更重要的規律’。”

          認識到了現在所存在的問題后,我們的老師們應如何改良我們的音樂教學法呢?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1895-1982)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這種用音樂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于兒童的。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幾點:

          1、綜合性;

          2、即興性;

          3、親自參與、訴諸感性、回歸人本;

          4、從本土文化出發;

          5、適于開端;

          6、為所有人。

          其中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

          在現代化的今天,錄音、錄像、廣播、電視、電影、幻燈、電腦多媒體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載有各種教學資料的音像帶、視聽盤和各種電腦多媒體光盤、課件等軟件,已成為教學媒體的主流,成為極具特色的現代音樂教學設施與手段。在現代音樂教學活動中,這些手段與設施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育與社會的融會貫通,都發揮了很大作用。其特點為:普及性強,信息量大,形象直觀,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體的普及帶給老師們的應該是教學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紀,老師們的知識和教學法的更新或許才是培養下一代的至關重要的內在的條件。

          改良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之路任重道遠,希望我國全體國民都真真切切的關心我們的下一代,務實或許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的途徑和方法。

        音樂教學論文4

          1樹立新穎的教學理念,巧妙設計教學情景

          學校音樂教育要把提高學生的技能技巧、審美能力以及學生自身思想素質放在首位。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體現了美學在育人過程中的特殊功能。美的、健康向上的音樂作品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以情感上、興趣上、道德情操上的感化。例如我在指導學生欣賞歌曲《走向大自然》時,首先指導學生欣賞四幅反映四季景色的山水畫,使學生觀察畫家用重彩寫意所渲染出的每個季節的特色,再讓學生通過吟頌領悟歌詞所描寫的一年四季的美麗景色。結合觀察,發揮想象,使一幅幅有動有靜、色彩繽紛的壯麗景觀在學生心中得以復活。然后借助抒情優美的旋律引導他們去領略那多姿多彩的世界,去揣摩那氣象萬千的大自然,從而激發同學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達到提高整體素質的目的。

          2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挖掘他們對音樂的創造想象,所以要注意以下五點:一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獨唱、小型的齊唱、重唱都是很好的互動環節。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互相協調的團隊精神,創造充滿美感的'音樂課堂環境。二是要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發現人才,吹、拉、彈、唱形式不限,讓他們發揮個人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把自己最真、最純、最美的一面展現給大家,這有利于調節學生的心理,創造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三是創立多元化的課堂評價機制,如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內互評。教師可根據每名學生在音樂實踐中的參與態度、程度、合作愿望、協調能力對音樂的體驗、模仿能力、創編能力等方面給予鼓勵性的公正評價,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信心。而讓學生自評,可以使學生對相應技能與音樂要素更準確地掌握與理解。小組內互評能使學生探討著去評價,培養他們與人合作的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組內同學的努力,把那些在課堂上不太積極的同學有效地組織起來,使學習氛圍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四是要使音樂課堂上使用的樂器多元化,如口琴、豎笛、手風琴等。這些樂器都有固定的音高,演奏起來不跑調,有利于培養良好的樂感。歌曲學會后可以再配上打擊樂,如沙錘、三角鐵、碰鐘、鈴鼓、響板等進行即興表演,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既學到了知識,受到了教育,又發揮了創造性潛能和表演潛能,把厭學變成樂學。

          3音樂教學中師生關系互動的具體實施措施與方法

          首先,要注重動態的信息交流,交往論強調師生間、學生間動態的信息交流,通過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其次,要合理地轉換教師角色定位,現代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再永遠是教學中的主角,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合理地進行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也是互動的具體實施方法之一。再次,交往不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機械相加,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簡單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在音樂教學中互動的實施是很重要的一點。事實證明,音樂藝術能夠培養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奮發向上的高尚情操。正如貝多芬所說:“音樂能使人們的道德高尚起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他們健康成長。

          4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個完整的人,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各種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而音樂教育對青少年能力的培養,素質的提高,特別是審美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獨特的功能和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認真分析教材,根據教材中的音樂形象、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精神。通過觀看優秀的音樂光盤、聽音樂作品來引導學生進入音樂天地。通過教師生動的教學語言、演唱和演奏去打動學生的心扉,與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同時,幫助他們分析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和思想情感,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情感體驗,并積極地參與課外藝術實踐,使學生的美學觀念和審美能力都有展示的平臺,從而使其創造能力和自身素質都得到提高。如,我校一年一度的藝術節和體育節,就是給學生施展藝術才華提供的平臺。藝術節和體育節的組織和編排,大型的文藝節目和藝術體操的編排導演均由學生自己組織進行。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豐富了校園文藝活動,又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展示和檢驗了藝術教育的成果。近年來,我校學生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在省、市、縣級文藝調演中多次獲獎,有近百名學生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中學生藝術等級考試,均獲得了合格證。最后,還應重視提高自身的社會協調能力。音樂教師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能否成功組織好大型文藝活動,能否在各類比賽中取得成績。而組織活動和編排節目是一個系統工程,離不開學校領導、班主任和其他教師的支持,因此,要成為一個好的音樂教師,還必須擁有一定的公關意識和社會協調能力。

          參考文獻:

         。郏保輫佬ず纾⒅貙σ魳肪袷澜绲睦斫馀c感悟.中國音樂教育,2003,(8):11-12.

         。郏玻萑沃囆g教育提升學生認知能力.中國音樂教育,2003,(8):42-43.

         。郏常菡虏势迹惹厝寮业囊魳穼徝澜逃袊魳方逃,2004,(9):8-10.

        音樂教學論文5

          摘要:在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導致初中音樂教學過程淪為純粹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知識傳授過程,完全沒有將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就需要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優化和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充分重視初中音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思考相應的解決方案。筆者具體結合初中音樂教學中若干現象,進行對初中音樂教學策略的優化更新設計研究。

          關鍵詞:初中音樂;存在問題;解決方法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音樂教學有別于其他的文化課教學,它是傳授聽覺藝術的過程,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是情感的交流,是培養學生藝術審美、陶冶情操的過程,體現了人類的文化底蘊。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就音樂學科而言,必須由原來的以教師傳授樂理知識為主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真正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和音樂審美能力。然而在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課外音樂學習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豐富的音樂課外資源就被浪費了。教師在進行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對學生進行研究,結合初中音樂教學中出現的若干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音樂教學,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習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初中音樂教學實效。

          一、對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問題研究的意義

          在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著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考核不夠科學嚴謹的情況,很容易導致教學淪為形式上的教學。加上音樂在當今應試教育背景下的地位也不高,就很容易導致初中音樂教學過程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因此,對于初中音樂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思考,其根本目的在于要將教師對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有機結合在一起,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充分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促進初中音樂教學有效提升。為了充分發揮初中音樂教學的效果,就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在結合音樂知識內容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研究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在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享受音樂的同時,也為他們音樂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最終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1.知識傳授和學習脫節

          在目前的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對于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不重視,這就導致課堂往往存在著教師教學和初中生的實際訴求脫節的情況,也就造成當前考核的內容和音樂課堂傳輸的知識點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許多教師也沒有形成相應的課堂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理念,這就從源頭上導致了初中音樂教學問題的產生。從初中音樂教學的核心目標進行考慮,就要將初中生的特點和音樂課堂的特點充分結合,尋找音樂教學和初中生之間的對接點。音樂教師要將課堂教學內容和初中生的實際學習特點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和教學的內涵化發展,進而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

          2.對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有限

          當前,雖然初中音樂的課時并不多,但是如果能夠深入研究初中音樂教學,合理改進課堂教學,在有限的課時里仍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和應用能力。由于初中音樂所涉及的樂理知識還是有相當難度的,因此也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不尋找一種可行的方案,很有可能導致學生不能深入理解音樂知識,領悟不到音樂的魅力。這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如何利用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形成音樂實踐思維這一問題進行深度思考,以充分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的作用,促進初中音樂教學質效的提升。

          三、初中音樂教學中問題的解決方法

          1.有針對性地激發初中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訴求作為核心,進行課堂教學設計。首先是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主觀能動性,以更好地發揮出音樂課堂教學應有的效果。與此同時,還要求教師發揮主觀能動性,另辟蹊徑進行初中音樂教學策略的優化,以促進初中音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例如,在《北京的金山上》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這首歌誕生的背景、創作的基本情況,先讓學生欣賞《北京的金山上》的背景故事和樂曲。然后對《北京的金山上》進行深度賞析,進而在學生自主練唱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的優勢和效果。

          2.保證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設計合理

          為了保證初中音樂教學效率,在進行課堂教學的規劃和設計過程中,就需要充分結合具體知識點、知識體系、初中生學習的基本特點,對課堂教學的設計以及教學中的具體方式方法的合理應用進行精心策劃和安排。例如,在《長大后我就成了你》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和具體教學方法的應用做合理的策劃。比如,首先可以讓學生跟著視頻學習試唱這首歌,然后讓學生自己發現這首歌包含的樂理知識,并且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游戲等形式,去探究發現歌曲的內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豐富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認知,讓他們的音樂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顯著提升。

          3.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現代多媒體教學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豐富等優勢,讓學生在多種感官和多媒體互動中接受信息,使教學活動形象化、立體化,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但是當下,利用多媒體教學成了各種公開課的必要環節,觀摩課、評優課、競賽課都用上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無論執教者、聽課者,甚至評委都一致認為不用多媒體,這節課就不高端、不大氣,跟不上形式,就不是創新。無論它是否有實用價值,多媒體在我們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被無限夸大,以至于“神化”。在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優勢為教學目標服務,本無可厚非,但它也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或補充。我們教師千萬不要為了好看,不求實用,一味地拋棄傳統教學模式;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潮流,而將教學目標棄之不顧,是得不償失的。綜上所述,在對初中音樂教學存在問題的思考研究過程中,要對音樂教學特點進行總結,對初中生的特點進行分析,以制定出合理的課堂教學策略,發揮課堂教學對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推動作用;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和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鍛煉學生的音樂思維,并注重與其他學科建立有機聯系,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此外,要合理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豐富初中音樂教學的手段和資源,從而更好地促進初中音樂教學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瓊茜.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之微探[J].新課程(上),20xx,(10).

          [2]梁琴.關于初中音樂教學藝術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33).

          [3]楊小亮.關于初中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J].文理導航(中旬),20xx,(12).

          [4]高小亮.試論初中音樂教育中的情感體驗[J].高考(綜合版),20xx,(11).

          [5]張勇梅.初中音樂滲透懲戒教育的途徑探討[J].文理導航(下旬),20xx,(12).

        音樂教學論文6

          一、運用準確的專業型課堂語言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

          (一)準確使用音樂教學術語

          專業型教學語言是教書育人的重要工具,準確使用專業術語,是各行業人員技術水平的基本體現,在音樂課堂上的專業型語言,更應該注重專業術語的使用。要是教師均使用生活化語言、俗稱等代替專業術語,一方面體現不出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責任感,另一方面給學生留下“音樂課就是唱歌”的片面印象,更不利于音樂人才的培養。例如生活化語言中將三聲部稱作“上面的”聲部、“中間的”聲部以及“下面的”聲部,而專業術語應該叫“高、中、低聲部”。

          (二)發揮肢體語言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廣義上的語言包括肢體語言,音樂課堂本身就是一個小的藝術舞臺,在舞臺上肢體語言顯得尤為重要。音樂教師要善于并指導學生準確運用肢體語言來增強舞臺表現力和音樂藝術的美感[3]。肢體的伸展舒張均要與音樂節奏旋律相協調,與音樂不協調的肢體語言顯得生硬,甚至“畫蛇添足”,因此要用準確的肢體語言讓學生享受音樂藝術的美。

          (三)善于運用詩化語言描述音樂作品

          要善于運用詩歌般美妙的語言描繪音樂場景,讓學生沉浸在濃郁的語言環境之中。如音樂作品葫蘆絲獨奏《月光下的鳳尾竹》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描述:“寧靜的夜空,月光皎潔,江水緩緩的流淌,在月光下晶瑩剔透,如何的月光,宛如緩緩流動的江水,化成美妙的雨滴傾灑在鳳尾竹上,鳳尾竹斑駁的影子在晚風中搖曳,向舞動的`綠色精靈……”這樣的描述一下子讓學生置身于美妙的意境中,受到教育與感染。

          二、適當運用時代型網絡語言,讓音樂課堂接地氣,傳播正能量

          隨著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網絡語言正在逐步改變并影響著人們的語言環境,音樂課堂作為一個小的藝術傳承和音樂教育平臺,音樂教師也應該以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音樂后備人才和傳播弘揚時代精神為主題的音樂作品為己任。

          (一)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運用網絡詞匯溝通

          恰當使用網絡詞匯并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借助網絡詞匯更好地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恰當的運用網絡熱詞能使得授課與時俱進,比如用“給力”等詞匯對學生進行表揚等。

          (二)要引導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要關注社會發展

          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學習以“中國夢”為主題的音樂作品,將音樂課堂巧妙地與培養學生的價值觀相結合,自然體現社會面貌和時代氣息,以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和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情操。

          (三)使用健康、文明、積極的網絡語言

          作為教師,在教學時還應該注意使用健康、文明、向上的網絡詞匯,不能將具有罵人、歧視等負面意思的詞匯帶入課堂,不論那種語言,語言之美都以文明向上為最基本的前提。

          三、重視語速語調

          在課堂上,正確把握語速語調尤為重要,不恰當的語速讓學生聽課往往精神不振、一驚一乍或者昏昏欲睡。語速過快則讓人不知所云,顯得敷衍行事、照本宣科,語速過慢則顯得有氣無力、缺乏激情;語調過低學生難以聽到或者打不起精神,語調過高則顯得粗糙高亢,缺乏美感。因此,適當把握語速語調,是保證課堂語言美的重要方面,多快多高為宜,因人因環境而異,但總的原則是要符合教學課程的情景情節,強調重點時高亢、直述事實時平直、長串排比時明快、優雅安靜時緩慢。抑揚頓挫、字正腔圓的語言,往往給人以心曠神怡、心潮澎湃的感受,能激發學生對于課堂的熱愛。

          四、結束語

          音樂課堂語言,承載著神圣的使命,課堂語言之美,主要體現在幽默、平實、專業、準確、積極向上等多個方面。音樂教師,必須要在這些方面下功夫,提升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將音樂課堂變成藝術傳承、音樂享受、知識傳播、道德教育的平臺。

        音樂教學論文7

          摘要: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教育,人們對藝術的追求無窮無盡的。小學合唱教學,是一種集體性很強的聲樂藝術,是音樂教育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它高雅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不僅能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陶冶人們的審美情趣,它更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是美育的重要內容。根據在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中積累的教學經驗有了些新的思考,與同行們共勉。

          關鍵詞:合唱;思考;音樂課堂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集體生活是學生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推動力,為兒童發展所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身是一個悲劇!币虼,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這種獨特的藝術活動形式對小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F行的音樂教材中有許多的合唱歌曲,這些歌曲的題材廣泛,風格各異,其中還有很多深受學生喜歡的兒童合唱歌曲。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些寶貴的資源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個聲部,把合唱改成了齊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認為造成這樣的結果有很多原因:教師對合唱教學缺乏認識,教學環境的限制……但主要的還是教師對合唱教學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長期以來形成了惡性循環,使教師和學生對合唱產生了畏懼感,最終導致放棄。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豐富的表現力,盡早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出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作、合作能力,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根據新課標的要求,音樂教師應該重視合唱教學,堅守“音樂課”這塊空地,普及合唱藝術,從而讓學生在合唱教學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能力等,對此我以班級為單位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根據學校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開展了合唱教學的研究。

          一、興趣培養

          學生所處的音樂環境會制約學生對合唱的興趣,各種影視、廣播等音樂媒體,流行音樂一直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學生聽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兒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別說是優秀的合唱歌曲,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怎能喜歡合唱呢?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原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合唱有了興趣,他們才能自覺地唱好每一個音符,領會歌曲所要表達的感情,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通常以興趣入手,對同一首歌進行合唱與獨唱的對比欣賞,通過欣賞讓學生體會到合唱帶來的巨大感染力。還向學生介紹優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黃河大合唱》《藍色多瑙河》等等。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還經常在課堂上有計劃地進行簡單的合唱訓練,例如,拿到一首可聽性、可唱性較強的歌曲,我通常從節奏入手,過渡到分聲部視唱旋律,從簡單的輪唱再到兩個聲部的演唱,循序漸進,達到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實踐中反復摸索,對一些簡單的歌曲進行二度創作,改編成合唱歌曲讓學生來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參加了寧波國際童聲合唱節,觀看了他們的現場排練,使我對合唱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在以往的合唱教學中,經常要求學生抬頭、挺胸、收腹,造成了學生緊張的狀態,而他們的教學中老師特別強調的就是學會放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根本沒有強調他們抬頭、挺胸、收腹,反而讓他們跟隨來勢做各種姿態有趣的動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調動了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對合唱的興趣。所以在音樂課堂中我也經常使用這一招,使學生學習得以放松,為唱歌做準備。

          在合唱教學中還應該注重呼吸習慣的培養,我會把孩子們帶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媽媽帶著同學們去逛公園,看公園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樹,同學們的眼睛都來不及看,突然,同學們看到了一位小時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時間沒見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時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感覺?同學們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指導學生用驚訝、驚喜的表情(無聲的“ha”,自然、放松、張開,以口腔吸氣為主,口鼻同時進行的快吸動作)進行表現,每次從意境引入著手進行驚喜、驚訝表情訓練,把它熟練成一種無意識的習以為常的吸氣動作,指導孩子們在歌唱時運用這種驚訝、驚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純粹的吸氣動作。

          培養孩子們合唱聽覺習慣,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徑。我們可以通過聽音、聽節奏、聽旋律等步驟加強聽覺訓練,建立合唱聽覺習慣。訓練開始,我指導學生從要求自己怎么唱的關注點轉移到集中聽自己歌唱的聲音上來。接著進行二個聲部的和聲音程訓練,唱前先明確兩個聲音合在一起的音響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過琴聲給予的`和聲音響效果,一邊唱、一邊聽,一邊調整合唱音響效果。

          在教學中,合唱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們走過的成長道路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音樂老師耐心地進行訓練。

          三、輔助形式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最基本的藝術功能就是表現情感,表現性是音樂藝術的本質特征。但是音樂又是比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間,能夠表現最復雜、最深刻、最細微的內心世界,這些情感是無法用語言來表現的。

          傳統的合唱形式以唱為主,不能充分表現出音樂作品中豐富的情感,因此我們必須在音樂作品的內容中加入恰當的舞蹈、打擊樂。在日常的班級合唱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適當加入打擊樂或者簡單的律動,對合唱教學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我在教唱二聲部歌曲《小白船》時,先讓學生分聲部用豎笛演奏旋律,互相聆聽,接著合奏,然后要求他們把合奏時的音準和音程感覺轉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過程中,每個聲部指定幾個同學伴奏,輪流交替進行。通過這樣有步驟的過渡,合唱的音準問題大都比較好地得到解決。

          四、教學細節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我們應該考慮到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課堂上如果單項進行合唱學習終究會將學生引入一個死胡同,我們的合唱教學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從他們的生活出發進行教學。

          1。根據合唱歌曲,設計教學環節

          好的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步步滲透,把雙聲部的教學設計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級《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兩個聲部的訓練,設計成學生模仿壯族的對唱“小――妹――”“小――弟――”。

          2。根據學生實際的演唱能力適當進行“合唱教學的加減法”

          3。合唱教學時,發揮音準好的小老師的特長

          一個教學班里,總有音準特別好的學生,同樣,也有特別不好的,而大多數是居中的,要使每個層面的學生都有所收獲,我是這樣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級某一課時,第二部分的合唱雖只有一個樂句,但集體唱還是出不來效果,這時學生們自發地選出6個小老師,請他們為大家表演合唱,同學們終于能夠聽到純凈的和聲,教室里可安靜了,接下來大家就在小老師的帶領下分成兩個聲部認真練唱。最終的結果還是不準!但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聽覺的積極的訓練。

          五、自身修養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養高了,處理歌曲才會得心應手。反之,教師自身修養不高,對合唱不感興趣,則會影響合唱教學的展開。關于這一點,我們音樂老師應多向專家請教,可以多聽音樂會,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和合唱修養。

          香港的著名童聲合唱教育家、指揮家唐少偉先生曾經說過:“搞好童聲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學校普通班級的合唱教學……”合唱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只有從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以合唱的基本學習和訓練,真正普及合唱藝術,才能夠使下一代的音樂素質得到整體性的提高,繼而推動學生其他方面的全面發展。

        音樂教學論文8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簡要介紹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要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其中一部分是練習節奏與旋律。節奏的練習主要是指練習的規則與姿態以及反應能力的練習,用聲勢進行節奏的訓練,對節奏基石的提取和練習以及對于節奏進行引導、自編和補充練習等內容。而旋律方面則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樂曲、音樂樂器等其他樂器的演奏規則和方法,為歌曲伴奏,即興演奏以及自編樂曲、欣賞教學、識譜教學等內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體動作的訓練,這主要是指動作訓練、反應訓練、舞蹈表演、動作的伴奏以及即興動作和動作游戲等內容。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幼兒舞蹈創編的影響

         。ㄒ唬⿲τ谖璧附虒W中節奏方面的影響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于幼兒舞蹈教學中的節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舞蹈的節奏清晰明確。由于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強,幼兒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搶拍或是拖拍的情況,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動作的整齊度。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要求舞蹈教學中,選擇節奏鮮明清晰的音樂,從而在強重音的刺激下,喚醒幼兒的記憶功能。幼兒對于音樂的節奏與旋律記清了,他們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就輕松很多。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舞蹈教學選擇旋律易記的音樂,這樣也可以緩解幼兒緊張與焦慮的情緒。

         。ǘ┯绊懳璧附虒W中聽力能力的培養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還影響著舞蹈教學中幼兒聽力能力的培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將原本性音樂與動作和舞蹈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一種教學方法。它能夠有效調動幼兒的聽覺神經,讓幼兒學會傾聽、辨別甚至是想象各種生活中的不同的聲音,從而能夠幫助幼兒在舞蹈的學習中有效提升他們的聽力能力,使他們更迅速地做出相應的反應。

          (三)肢體訓練之于舞蹈創編的意義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肢體的`訓練。比起傳統的音樂教學重理論知識的特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則主要是注重幼兒的實際訓練。因此,肢體訓練便成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重要特點之一。奧爾夫教學法中的肢體訓練,有助于舞蹈創編。舞蹈創編是一種以人體動作為“語言”的藝術形式,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是充分調動幼兒舞蹈時的各種肢體語言與動作,從而保證他們快速地將教師所教的內容吸收并牢記在心。因此,奧爾夫的音樂教學法對于舞蹈創編是有著積極作用的。

          三、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應用

         。ㄒ唬┢鹾衔璧钢黝}

          奧爾夫音樂教學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應用,首先表現在教學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題。在幼兒舞蹈創編中,要與具體的舞蹈主題相契合,這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本質所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匯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誦以及表演于一體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契合音樂的主題是基礎。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表現。

         。ǘ┕澴嘤柧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節奏的把握,這對于幼兒舞蹈創編是非常關鍵的。奧爾夫認為音樂是一種回歸人性、回歸自然的音樂,它主張幼兒去傾聽以及辨別,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想象。因此,對于節奏的訓練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只有對音樂的節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傾聽音樂的過程中更準確地辨別區分。而舞蹈創編過程中,注重了節奏的訓練,有助于舞蹈創編的順利完成,并且還能確保舞蹈的旋律與節奏不出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節奏的重視,就為舞蹈的創編提供了不少的幫助。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要是堅持人本主義,教學以幼兒為中心,讓幼兒正確把握音樂舞蹈的節奏,從而更有效地學習。這就有效解決了舞蹈創編中對于節奏訓練的要求,因而獲得廣泛應用。

         。ㄈ┰鰪娤胂罅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要求幼兒學會傾聽,學會想象,能想象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如身邊人的聲音、來自大自然的聲音等。通過幼兒對不同聲音的傾聽,可以增強幼兒的想象力。幼兒在舞蹈學習過程中,會對所聽到的音樂給予一定的肢體反應。這個過程便是幼兒在聽到的聲音之后,然后經過大腦的想象,從而給予了肢體上相應的動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對于舞蹈創編是相當關鍵的,只有增強想象力,才能更好地運用在舞蹈創編中。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恰好實現了想象力的加強,因而在舞蹈創編中獲得了廣泛的運用。

         。ㄋ模└星樯A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應用,除了通過契合舞蹈主題、節奏訓練以及增強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內容來體現,還需感情的升華。無論是何種音樂,沒有感情作基石,那么它就不是好音樂。對于舞蹈也是一樣,若是舞蹈不能打動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沒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注重幼兒感情的激發,讓幼兒用心去跳舞。通過引導幼兒傾聽、辨別以及想象,可以激發他們對音樂的反應能力。在想象的過程中,幼兒的感情也隨著音樂一同起伏,最終達到感情升華的效果與目的。在舞蹈創編的過程中,只有將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編出更有生命力與活力的舞蹈。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所發揮的作用才會越來越大。

          四、結論

          通過本文關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應用,我們了解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對舞蹈創編中的節奏、聽力能力以及肢體動作等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舞蹈創編中的具體應用則是表現在音樂主題的契合、節奏的訓練、想象力的增強以及感情的升華等多方面。相信通過本文的分析,有助于幫助我們對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音樂教學論文9

          一、悅納音樂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音樂

          “悅納教學”的策略表現在采用“建構式六模塊教學法,即:優化情境;自主質疑;指導合作;交流展示;適時引導;悅納提升。結合該策略,對于小學音樂教學,筆者聯系自己的學習與實踐,提出以下兩個觀點:

          (一)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悅納知識,啟迪學生的思維

          “悅納教學”追求的是課堂教學的境界,讓學生主動、快樂地去學習,自由愉悅地成長,在學習中不斷去吸納,悅納自我、悅納他人、悅納社會。作家秦文君說“:學習應是帶領人走向豐富、體面、明朗、幸福的,那是美麗燦爛的進程!闭n堂體驗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是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學生學習知識是必要的,也是后期學習的基礎和前提,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學生不能只學習知識,而是要通過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得自身對于外部世界的看法逐步走向成熟。具體到音樂學習來說,就是要通過音樂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審美價值觀,讓音樂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通過學習音樂培養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熱愛生活,啟迪思維。如,二年級《十二生肖歌》,我通過讓學生猜謎語,講、聽十二生肖的傳說故事,生肖開火車游戲,學唱、表演歌曲等活動初步了解了我國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間傳統藝術的魅力,引發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音樂,體驗音樂,進而激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欲望,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二)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悅納自己和他人并加以悅納提升

          音樂本身充滿著人文的魅力與價值,而這也是驅使學生學習音樂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對于音樂教學來說,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滿足學生對于人文魅力與價值的渴望,只有滿足了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用音樂的魅力感染學生,學生的學習狀態才能不斷改善,從而更好地學習。其次,我們的音樂教學滿足了學生“好動”的渴望,小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好動是他們的特點,對此,我們不應該壓抑,而是應該積極調整,主動適應,通過音樂課程的改進,使得課堂活潑、生動,符合學生好動的特點,從而促使他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吸收知識。此外,學生“好勝”的心理需求也不容忽視,要通過對學生的正面評價、表揚、鼓勵,滿足他們的好勝心,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我在教學二年級音樂《請你唱個歌吧》這一課時,在歌詞創編環節,我問學生們,在春天里,除了歌曲中唱到的小杜鵑,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來一起唱歌呢?于是,各種答案出現了,小布谷、小蜜蜂、小黃鸝、小麻雀等。我讓大家分別模仿小動物的叫聲,這時候有的小朋友不能很好的處理好聲音,于是我加以引導:“小蜜蜂的嗡嗡聲是不是應該小一點呢?”接下來當有些同學的叫聲模仿的不準確的時候,就有其他小朋友糾正我們,小黃鸝的滴哩哩應該再清脆一點……在我的引導下,分組演唱、分角色演唱,有的`小組表演小黃鸝;有的小組表演小布谷;有的小組表演小蜜蜂……在學生們愉快的模仿聲、笑聲中,很快地就把歌曲學會了,每一個學生臉上的表情也是極富童趣,可愛至極,甚至平時不怎么開口的同學也開心的唱了起來,每一次模仿演唱都惟妙惟肖。他們唱歌的熱情被激發了出來,在合作中悅納提升,吸納他人的觀點,將學習所得運用到實踐中,從而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

          二、悅納音樂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一)悅納學生的個性,同時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展的機會

          從新課程標準中我們不難看出,音樂教學要面向每個學生,考慮整體,使得全體學生都能得到音樂的熏陶,從而使他們受益。此外,考慮整體并不意味著忽視學生的個性,我們還要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以自己的方法學習,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要將整體與個體相結合,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平臺。有些家長在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例如培養學生鋼琴、電子琴等方面的技能。而對于學生的這些技能,我們要好好把握,比如在表演上、課堂上,可以安排這些學生為大家表演。使得他們的個性、特長得到發揮,既滿足了整體學習的欲望,又滿足了小學生的好勝心理。當然,對于一些唱歌方面沒有天賦的學生,我們不應該放棄,要通過個別、細心的輔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二)悅納音樂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

          課本是一個宏觀性的內容,具有結構性、整體性等特征,是教學的基礎。而對于具體的教學活動來說,在重視課程的同時,也要重視課本以外的相關資源,課本的內容是有限的,但課本以外的資源是無限的。比如,在三年級的西南少數民族歌曲教學中,教材歌曲離學生的生活體驗較遠,如《金孔雀輕輕跳》(傣族)、《鈴鐺舞》(苗族)等,學生較難理解。因此,在進行這個單元教學時,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現代化工具尋找一些少數民族的特色風俗,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再如,搜集同民族的其他歌曲加深印象,如《月光下的鳳尾竹》《苗嶺的早晨》等等。學生都不由得被那種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音所陶醉,仿佛看到了活靈活現的孔雀、大象,清澈的河流,好客的少數民族小朋友,還有潑水節等情景,情不自禁地跟唱起來、跳起來。

          (三)悅納多種教學方式方法

          音樂教學的目的是使得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審美的意識與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我們不應該拘泥于某種特定的方法、某種特定的教學模式,而是應該靈活、多變,多方式、多方法的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鼓勵大家追求個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逐步培養起他們正確的審美觀,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他們都具有愛唱、愛跳、愛玩的天性,唱唱跳跳就是孩子們的一項生活內容,作為教師就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在教學實踐中,適當地采取啟發提問法、體態律動法、自由參與法、分組比較法、現場錄放法、課件激趣法等方法,使他們在感到有趣味的過程中學到音樂知識,得到審美教育。

          (四)悅納、引導課堂生成

          不可否認,音樂本身具有一種自由性,而正是這種自由性使得人們對于音樂能夠具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具體到我們的音樂課堂來說,對于學生的回答,在正確答案范圍內的,我們應該表揚。對于學生大膽、個性的回答,我們更應該鼓勵,而不是否定,要通過這些個性、大膽的回答,積極引導學生思維,捕捉這些回答中的閃光點,利用這些回答突破固定答案的限制,從而使得音樂課程充滿活力。在教學二年級《請你唱個歌》一課時,在學會歌曲后,我讓學生將樂曲中的歌詞進行創編,再一起隨著音樂唱歌,開一個森林音樂會。同學們開心熱情地表演了起來,正當我為學生們的表現高興時,只聽見一位男同學大聲“呱呱”的青蛙叫聲,擾亂了大家的歌聲,十分頑皮,同學們都生氣了,紛紛指責他。我看他小青蛙學得還挺像,于是靈機一動,笑著對同學說:“小鳥們,原來我們的森林音樂會把小青蛙都吸引來了,小青蛙的呱呱叫聲要是輕一點就可以為我們伴奏啦。你們還請了哪些小動物一起來呢?”同學們一愣,似乎有些不相信,“還有小白兔”,有位膽子大點的同學冒出一句“。說得不錯,小白兔的舞姿很美,肯定能為音樂會添彩的!”我馬上鼓勵道“。還有小鴨子,它的歌聲最美!”又有學生接道,“有小樹葉,它會伴奏!”……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進來,學生的興致上來了,有的為我們伴奏,還有的為我們伴舞,結合進原來的樂曲當中。望著興致勃勃的學生們,我覺得教師千萬不能喪失點撥引領的作用,讓錯誤資源的價值發揮得恰到好處,也能把節外生枝變成最佳的教育時機,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生成而有味,我由衷地感謝那位調皮的男同學。在當今教育的新形勢下,作為教師,我們應不斷完善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大膽創新,努力為我們的學生塑造一個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課堂,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而促進學生悅納的體驗。

        音樂教學論文10

          【摘要】音樂劇以其自身的多元化和不受拘束的藝術特性和時代性倍受青睞,符合當代中學生喜好通俗音樂、追求潮流時尚事物的心理,契合了基礎教育音樂教學所注重的教育目標。將音樂劇滲透到初中音樂教學對音樂課堂有著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音樂劇;滲透

          一、音樂劇的闡述

          音樂劇是以戲劇為基石,以音樂為靈魂,以舞蹈為主要表現手段,憑借音樂舞蹈及戲劇三大元素綜合來敘述故事、描繪人物、傳達概念的綜合表演藝術形式。本文所研究的音樂劇是指能走進課堂、供學生欣賞的音樂劇經典作品及教師根據音樂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合作創編的微型音樂劇,即在既定音樂背景的場景中,結合人物肢體語言表達思想內涵的音樂劇小品。

          二、音樂劇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滲透

          (一!音樂劇教學設計前期分析

          音樂教學是有目標計劃的教育活動,教師在活動前要進行音樂課程與教學前的重要環節,即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前期要對教學的情況作分析,設計出科學理想的教學方案,可從三方面進行梳理。

          1.學習需要。我國音樂教學目標是要求通過教學及生動的音樂去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興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感情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也就是說教師要創造一切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的條件,幫助學生積極投入到音樂教學及實踐活動中,通過親身的感受體驗,來使學生自身在音樂教學的理論與技巧有所提升,并使得學生鑒賞音樂能力有所培養,并敢于表現,勇于探索創新,達到各素質綜合發展的目的。目前教學中,音樂的學科特點沒有很好地被凸顯出來,教師要策劃一些實踐活動彌補課堂無法實現的音樂教學效果。教師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去結合教材內容進行音樂教學,幫助學生拓展視野,這就是為什么音樂劇可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是教學的理想內容和形式的原困。

          2.學習內容分析。教師對教學目標,學習內容的范圍及深度要有精準的定位,合理編排學習內容保證音樂教學的有序性,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施。把音樂劇作為音樂教學的一種教學內容及手段,可以很好的實現新課標對中學生的培養要求。作為音樂教學的學習內容,教師要注重體現音樂劇的.知識點,注重音樂劇的音樂學,而不是故事性。音樂劇的藝術特點概括起來有四點:第一,音樂劇的藝術形式具有綜合性特征,將音樂、戲劇、舞蹈形式結合既有整體美又有個性美,不同的人欣賞免度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申美體驗和申美情趣;第二,音樂劇創作的開放性。音樂劇的體裁可以說天馬行空,從古到今、從幻到真、從老到新,都可以拿來皆用,不拘泥于模式,保證了朝氣蓬勃的生命力;第三,音樂劇題材挖掘具有深刻性。它可以通過一些社會文化背景下人們的意識來映射出社會丑陋的現實一面。同時,音樂劇藝術從題材到內容,形式到創編,舞臺到美術設計,都可以造就創作上的深刻性,以達到藝術融合的效果;第四,音樂劇的舞臺美術設計具有創新性。舞臺布景幫助音樂劇創造劇情發展的意境,可以將短暫瞬間轉變成永恒。舞美設計的立體化及人性化可以帶給觀眾視覺沖擊的強烈感,極大地提高藝術的表現力及渲染力,使音樂劇保持時尚的氣息。

          3.學生情況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做到對學生的知識結構、技能水平有所了解,才可以有的放矢,使音樂教學更有成效。初中生處于個體生長發育的第二高峰期,對于小學生而言,初中生腦的發育更為成熟,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增強,自覺性得到進一步提高,情感也日益豐富。但對于認知往往帶有片面性,情感方面缺乏穩定性。困此教師要針對初中生特質來設計難度系數不同的世界經典音樂劇目去鑒賞,采用不同教學方法及策略制定出科學的音樂教學設計方案。

          (二)音樂劇教學設計

          1.音樂劇欣賞

          音樂劇是聽覺的藝術,感知音樂是從聆聽開始,困此多聽是音樂劇欣賞的基礎。教師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對于音樂劇領域的滲透,要注意三個方面。第一,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引導學生去聆聽音樂。以聽覺為基礎,聆聽音樂劇的靈魂,多聽才能多熟悉,熟悉后才會更理解作品的真正涵義;第二,教師要設計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去感受理解。教師要圍繞音樂劇的知識點及難點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小組互動、討論交流等方式去探究體驗音樂的美,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及勇于探究的學習思維;第三,教師可將教學延伸到課外。教師要幫助學生課后欣賞并觀摩音樂劇搜尋音樂劇素材,幫助學生完成大量的觀賞及揣摩。課內外相結合可以豐富積累音樂劇體驗,為之后的音樂劇編創打下基礎。

          2.音樂編創

          音樂的編創是實踐活動,編創是在己有素材的基礎上進行編輯和創作的再加工。教師可利用國內外優秀的音樂劇經典片段,鼓勵學生改編或配詞手法進行音樂劇的再次創作,或者可采用一些有教育、哲理性的短小寓言,通過設計劇本及配樂來進行加工編創,一方面加深學生對音樂劇的理論知識了解,使學生參與到音樂實踐中,另一方面,創新及想象思維在編創音樂劇中可以使學生完美的體現其中,得到最優化的音樂教學效果。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他們的創新思維及想象能力,注重編創的過程而非結果。

          結語

          當今社會最為注重的是人才的全面發展,困此新課改較多凸顯綜合理念的培養。教師要順應時代潮流,利用音樂劇的特質去結合教學設計,通過引導學生對音樂劇的欣賞、編創,使學生在藝術素養及人文素養達到雙向進步。

          【參考文獻】

          【1]吳慧.淺談音樂劇新模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實踐與探索,20xx(30).

          【2]張申.分析音樂劇新模式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北方音樂,20xx(08).

        音樂教學論文11

          【摘要】音樂原本是時間的藝術、情感的藝術、表演的藝術,但要教學生學習、喜歡和理解音樂,就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學手段。音樂教學方法是師生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種為了達到音樂教育目的而調整教師和學生相互聯系的活動方法。音樂教學過程的進行、音樂教學原則的貫徹、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等等,歸根到底都取決于音樂教學方法。本文為使學生獲得較好的知識與技能,探討幾種施教方法和學習方法。

          【關鍵詞】音樂教學發現法情緒目標方法

          音樂教學方法是為了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是教師和學生在共同活動中采用的手段,是一種為了達到音樂教育目的而調整教師和學生相互聯系的活動方法。音樂教學過程的進行、音樂教學原則的貫徹、音樂教學目標的實現等等,歸根到底都取決于音樂教學方法。為了更好地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對音樂教學方法進行深入的探討是極其必要的。

          1、音樂教學方法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及教學效益。

          音樂知識的傳授,學生對音樂由不知到知,對識譜、唱歌、奏樂、欣賞,由不會到會,并逐步形成技能技巧,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方法。優良的、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學生能正確地領會和掌握教材內容,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智力、能力,發展他們的創造力。如果教學方法不得當,教師同樣花了很大的精力卻收獲甚微,甚至會挫傷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學生的音樂能力得不到發展。我們在聽課中會發現,有些音樂教師個人的音樂素質很好,論音樂水平在一般音樂教師之上,但由于他不研究音樂教學方法,所以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而有些音樂教師個人的唱歌、彈奏技能、技巧可能不很突出,但他注重研究教學方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師生配合默契,教學活動充滿著樂感,其教學質量一定是良好的。因此,掌握科學的音樂教學方法是一個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它不僅對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益有重要意義,而且關系到學生的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有利發展。

          2、音樂教學方法是隨著音樂教學活動的.出現而逐漸發展起來的。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為教學方法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美國當代教育家、心理學家布魯納主張教學的目的除了要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科學知識以外,還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智力發展,以便使學生成為自主且主動的思想家,主動參加知識獲得過程的人,而反對把人當作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要善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發現學習的方法。布魯納強調學生是“發現者”,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地學習,不僅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識,而且還學會探索研究的方法,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現代教學方法以發展學生智能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即興創作,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創造音樂。

          3、音樂教學方法是音樂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時采取的手段。

          它即包括教師教音樂的方法,也包括學生學音樂的方法。在現代音樂教學中,自始至終包括著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的教與學的雙向交往活動。例如音樂教師應用演示法進行新歌范唱,而學生則要集中注意力聆聽、感受。思考這首歌的情感、意境,獲得對新教歌曲的整體印象,產生學唱的欲望。這充分地體現了雙向交往這一特性,做到即協調、均衡,又層次分明,以提高教學方法的效果。

          4、要重視情緒在音樂教學方法中的作用。

          現代教學方法強調情緒在教學中的作用,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認識與情緒不可分割地聯系著,積極的情緒對認識具有動力功能。大量的實驗證明,愉快時則感知比較敏銳,記憶比較牢固,思維比較活躍。反之,消極的情緒則會阻抑認識活動的開展。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和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每唱一首歌、奏一曲樂都充滿著情感,音樂教學就取得了更大的效益,改變了傳統音樂教學中一味強調知識、技能技巧而忽視情緒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克服了學生在學習音樂時的枯燥和厭煩。因為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向關系,所以情緒的交往同樣要求是雙向的交流。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的情緒更為重要,只有音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滿激情,才能感染學生的情緒。我們從大量的優秀音樂課上可以發現,執教的教師都是精力充沛、全身心地、充滿激情地進行音樂教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感染下,也都集中注意力地與教師默契配合,課堂氣氛活潑而富有樂感。這樣的音樂課是一種高級的藝術享受。音樂教學要按其自身教學規律,從學生的生理、心理出發,這是科學。音樂教學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運用恰當的、合理的教學方法從知、情、意、行去引導,這就是藝術。

          5、教學有法而無定法。

          教學方法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積累和發展起來的。音樂教學是一種復雜的、多元的活動,這是由于音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等是隨著社會科學文化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而教學方法歸根到底要受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制約,不同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隨之改進和發展。從教學對象來講,不同時期的學生呈不同的特征,這樣就要求音樂教學方法要因材施教。從另一角度講,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能包羅萬象、一統全盤,所以“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這也說明音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客觀存在的,尤其在今天音樂教育界正在積極地探索音樂教育改革,各種反映時代特征的音樂教學方法將會應運而生并極大的豐富音樂教學方法。采用良好的音樂教學方法能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音樂教師要隨時捕捉到更新、更好的教學方法,做一位與時俱進的新型音樂教師。以上是我在音樂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方法。總之,要想提高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只有走出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上實行變革,才能使學生體驗美感、豐富情感、促進想象力的發展。教師應走進學生的音樂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耕耘、播種、培育、收獲,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感受和熱愛音樂。

        音樂教學論文12

          一、基本情況

          錄像課來自北京市參加20xx年義務教育教學質量分析評價學業水平測試的區縣和學校。每個區縣隨機抽取一所學校的測試班,每個測試班攝錄一節常態課。全市共錄制10節。見表1。

          二、研究結果

          本項目的評價是針對10節音樂課,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四個方面進行評價。從分析的整體結果看,各項評價指標的平均值相差不大,其中教學內容的平均值最高,為8.4分;其余均為8.2分。

          (一)教學目標

          對教學目標的評價分別從3個二級指標進行?傮w來看,10節課的教學目標平均值為8.2分,這表明課堂教學目標比較恰當。3個二級指標的平均值均在8.0以上,且差異不大,表明教學目標在符合課程標準的程度、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可操作的程度三個方面均有良好的體現。其中,在可操作程度上得分最高,平均值為8.4分,表明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比較強。例如,“多數學生能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正確完整演唱墨西哥民歌《拉庫卡拉查》,能夠準確演唱歌曲中一音多字和弱起節奏的部分”。這樣的表述既有學生應達到程度的具體標準,又有可觀察的行為動詞,可以在課時結束時進行檢測,可操作性強。但有的課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表述上,存在標準不明確的問題,例如,“豐富學生對國外音樂的認知,培養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體驗并喜愛美洲音樂”。這樣的表述標準不明確,一節課無法承載這樣的責任,既無法達成也無法檢測。

          (二)教學內容

          對教學內容的評價分別從6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教學內容的平均值為8.4分,這表明10節課教學內容選擇與確定比較妥當。通過對6個指標的比較,我們發現,沒有科學性錯誤這一指標得分最高,平均值為9.7分,說明教師對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掌握較好。教學內容能夠圍繞教學目標這一指標得分最低,平均值為7.7分,說明教師對教學目標對于其他子系統的指導作用認識不夠充分,致使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為教學目標服務、不能明確地體現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例如,唱歌課《紅河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設計為:學習歌曲《紅河谷》,表現歌曲舒展、寬廣的意境,初步了解北美洲音樂的風格,從而產生了解世界各地音樂文化的愿望。教學內容設計為:演唱、識讀樂譜、音樂表現要素、音樂情緒與情感。目標中“初步了解北美洲音樂的風格,從而產生了解世界各地音樂文化的愿望”的達成,必然要涉及音樂風格和音樂與社會生活兩方面內容,但在教學內容設計中這兩方面并未涉及,說明該課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意識不夠強。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分別從4個二級指標進行。總體來看,10節課教學過程平均值為8.2分,這表明10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比較合理。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比例合適、教學方式方法與教學目標和內容相適應這兩個指標得分最高,均為8.4分,說明教師在教學中對這兩方面的處理比較妥當。1.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分析項目組采用S-T評價方法對教師行為和學生行為進行了分析。10節課學生行為占有率平均值為56.1%,教師行為占有率平均值為43.9%,這表明教師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見表4。從課堂教學模式來看,10節課中除1節器樂教學課為練習型外,其余9節課均為混合型,體現了音樂學科實踐性、體驗性的學科特點,見表5。2.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分析在教學過程的二級指標中,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評價最低,平均值為7.6分,說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方面的思考還有待加強。例如,唱歌課《茉莉花》(B)的教學時間安排:第一環節聆聽導入(5分鐘);第二環節學唱歌曲(包括豎笛演奏5分鐘)(21分鐘);第三環節拓展欣賞(11分鐘)這是一節唱歌課,核心內容應為演唱,相關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應該較為充分。但課堂實錄中第二環節學唱歌曲的實際時間僅為16分鐘,占課時的40%;第一環節聆聽導入和第三環節拓展欣賞的時間卻用了16分鐘,占課時的.40%。學唱歌曲時間不充足,致使唱歌學習中的基本目標“唱會”都未能達成,課時結束時學生演唱不但存有音準的問題,而且不能較熟練完整地演唱歌曲,“能夠比較熟練準確演唱歌曲”的教學目標未能達成。(四)教學效果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從4個二級指標進行?傮w來看,10節課教學效果平均值為8.2分,整體教學效果良好。見圖3。通過對4個二級指標的比較,我們發現教師對全體學生的關注程度平均值最高,為8.7分,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生群體的學習情況,較好地面向全體施教。例如,在唱歌課《茉莉花》(C)教學實錄中,教師不但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歌曲的教學,而且分別對男、女生進行了演唱聲音的關注與指導,并適時進行了個體演唱評價反饋與指導。這表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全體學生的關注程度較高。但教學目標達成度平均值相對較低,為7.9分。結合教師設計的教學目標在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上得分較低,這說明部分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缺乏對學生情況的全面、有針對性的了解和分析,致使教學目標脫離學生實際,不易達成,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達成度關注不夠,動態調整教學行為的能力有待加強。

          三、結論

          10節課從4個一級指標評價值來看,差異不大。其中,教學內容平均值為8.4分,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平均值為8.2分。這表明10節課整體教學質量多處于良好水平。從4個一級指標下的所有二級指標來看,差異較大。其中,教學內容下的二級指標“沒有科學性錯誤”的平均值最高,為9.7分,教學過程下的二級指標“教學環節的時間安排合適”的平均值最低,為7.6分。從單一一級指標下的二級指標來看,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學效果的二級指標差異性相對較小,教學內容下的二級指標差異性相對較大,其中,“沒有科學性錯誤”的平均值最高,為9.7分,“圍繞教學目標”的平均值最低,為7.7分。

          (一)優點

          1.教學目標確定準確,可操作性強10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較為準確,基本符合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文字描述標準、有層次,加之可觀察行為動詞的運用,使得教學目標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2.教學內容核心突出,知識傳授準確無誤教師多能根據不同課型確定核心內容,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和學科知識技能的認知規律呈現教學內容,同時確保所授知識準確無誤。3.教學方法得當,凸顯學生主體10節課在教師行為與學生行為比例方面較為恰當,突出了學生主體;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能夠較好地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適應;教師注重發揮示范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實效。4.信息技術使用恰當,有效輔助教學不論是哪一種課型,授課教師在教學中都較為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適時運用,從而有效輔助相關教學內容的學習。

          (二)問題

          1.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教學目標方面有待加強個別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對學生情況的分析與了解不夠深入、全面,致使教學目標針對性不強,符合學生實際的程度指標的評價值相對較低。2.教學內容設計不全面、表述不確切個別教師在圍繞教學目標全面、準確地設計教學內容的能力和文本寫作能力方面有待加強,表現為教學內容設計不全面、表述不確切。3.教學環節時間安排欠妥當由于缺乏圍繞教學目標、圍繞核心內容進行設計的思考,教學中表現出核心內容的環節時間設計較短,相關輔助內容的環節時間設計較長的問題。4.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有待提高部分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關注不夠,動態調整教學行為能力缺乏,致使教學目標達成度有待提高。5.授課類型選擇過于集中采樣的10節課中,從授課類型看,器樂課1節、欣賞課1節,唱歌課8節,表現為授課類型過于集中,也折射出日常教學中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對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培養有待提高。

          四、建議

          (一)拓展音樂教學領域,豐富音樂教學內容

          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教學領域包括感受與欣賞、表現、創造和音樂與相關文化,每個領域又包含三至四項內容。演唱不是音樂教學中的唯一內容也不是最重要的內容,各區縣小學音樂教研員及教師應認真學習音樂課程標準和北京市小學音樂學科教學設計系列研究成果,進一步拓展音樂教學領域,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如欣賞教學、器樂教學、創造領域的相關教學等,提高教師對不同領域內容教學的認識及教學設計、實施能力。

          (二)結合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關注目標達成

          教學目標設計中,個別教師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原有能力,同時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教學行為,致使教學目標達成度相對較低。建議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前,對學生情況進行客觀、全面、細致、準確、有針對性地分析,了解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了解他們針對每課教學的原有知識技能儲備,使教學目標的確定更趨于合理與實際;同時,提高動態調整教學活動的能力,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圍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

          個別教師存在教學內容設計不全面、表述不確切的問題。建議教師認真學習音樂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明確學科教學內容;加強作品分析,明確音樂話題和教學話題;同時認真學習北京市小學音樂學科不同教學內容的設計方法與表述形式,進一步明確每課的核心內容,從而圍繞教學目標更加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

          (四)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確保教學目標達成

          個別教師的教學環節時間設計欠妥當,致使教學目標達成度相對不高。建議教師進一步關注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時間安排。一方面要確保核心內容的教學時間,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學過程中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通過確實有效的教法、學法,提高時間效益、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

          作者:程郁華 郭寶 工作單位: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北京市懷柔區教科研中心

        音樂教學論文13

          林語堂說:“鶴足的挺拔之美是逃離危險的結果,熊掌的雄壯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結果”,音樂的藝術之美也許就是陶冶情操的結果了。音樂是積聚靈感、催發情感、激活想象的藝術,它是實施美育

          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 。在優美的旋律中,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其中的詩情畫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然而,實踐證明: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本性。長期以來,音樂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把音樂教育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學理念下,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靈性,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的需要?如何讓音樂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呢?

          一、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學是指音樂教學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種固定的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實踐。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天性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課堂成為學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空間,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華。我們教師根據兒童好動、好游戲的心理特點,把少兒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舞蹈,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少年兒童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 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學《小動物走路》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編出很多優美的舞蹈動作。這首歌的歌詞是這樣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鴨走路,搖呀搖呀搖,小烏龜走路,慢吞吞,小花貓走路,靜悄悄”。歌詞具有很濃的生活氣息。因此,我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知識背景,運用多種充滿生活氣息的教學

          方法

          進行教學。模仿小鴨走路時,有一個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動,雙手還放在嘴邊“嘎嘎嘎”叫,他的這一舉動,全班同學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在學習小花貓輕輕走路的動作時,孩子們個個貓著腰,腳步很輕巧地走著,還作出安靜的手勢提醒伙伴不要說話。這時,我及時對他們進行生活常識教育,讓他們知道在別人休息、學習、工作時,我們走路應放輕腳步,說話也要小聲點,不要去打擾別人,力爭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當孩子們的動作有一定的協調度時,我把孩子帶出教室,在操場上進行表演。孩子們很興奮,都爭著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們還創編了許多自己喜歡的動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學還創作對白,設計動作造型。他們的神態是那么的認真,動作是那么的優美,節奏是那么的整齊。

          在這種自編、自導、自演的實踐活動中,音樂不再是抽象的、虛幻的知識,而是充滿魅力和靈性的造物,與生活息息相關。在音樂課堂上,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音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座興趣橋梁,它既激發了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們的身心得到了發展,天真活潑的個性得到了解放。在這種開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學生通過歌唱、表演、創作,達到對歌曲的.體驗,師生之間平等互動,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合作。他們完全沐浴在優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樂的趣、音樂的美,激化和深化學生心中對音樂美的熏陶。

          二、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無論是對于普通的音樂聽眾,還是對于音樂的專家來說,感情體驗都是在進行音樂學習時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的魅力在于能給人們馳騁想象的空間。任何一首歌曲或樂曲都是藝術家的情感產物,它通過音樂特有的方式來表現,或活潑或婉轉或莊嚴或凄涼的情感,使人們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師應充分挖掘音樂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去體驗音樂中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音樂的審美實踐與創造中逐步發展與豐富。由此,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用愛心與激情在孩子們情感世界里播種出絢麗的彩虹。讓他們帶著一份真情去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使之產生共鳴,愉快地進行教學。

          童年時,我學會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扣人心弦的兒歌。教會我這首歌的老師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們四年級的音樂老師。當時,學校沒有任何音樂器材,連一臺錄音機也沒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給我們講了一段關于母愛的故事,說的是一位母親為了籌備子女上學的錢,多次賣血導致臥病不起的故事。我們被故事中感人的情節感動了。爸爸以帶唱的方式教我們學會了這首歌,雖然教學方式很簡單,顯得很枯燥,但達到“以情動聲,以聲帶情”,爸爸懷著感恩的心把我們帶到了愛的暖窩。從爸爸深情的帶唱聲中,我們對這首歌有了更進一步的體會。當時,爸爸眼中打轉的苦澀的淚花,只有我能體會其中的點點滴滴。自此以后,我開始學會如何去理解別人,如何去關愛別人,我的同學們也跟我一樣,經常說起生活中的媽媽。

          沒想到,同樣的一幕在我的課堂上發生了。一首《愛的奉獻》把我的眼淚推向懸崖。那一刻,課堂格外安靜,孩子們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牽引著,連平時愛在課堂上搗蛋的學生也一個勁地深情地望著我,也許他們也能體會到了愛的價值了。是的,愛是一個永恒的故事,只有開始,沒有結束;愛是一根接力棒,他傳給你,你傳給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導航,我們只有把愛一代一代傳下去,用愛的魅力感染學生,完成“治人先治學”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樂就是情感的藝術。通過音樂教學活動,塑造孩子美好心靈,在實踐中加深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對音樂的共鳴,使其靈魂得以凈化、情感得以升華,最終實現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作用。

          新課堂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教學,不僅應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更應使學生人文素養得到提高,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認知情趣,這樣的課堂才能放飛學生的個性,這樣的課堂才能煥發生命的活力。

        音樂教學論文14

          【摘要】在初中教育階段,隨著學習任務的日益增加和愈加繁重,傾聽音樂成為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之余的一種減壓方式,不僅可緩解學習壓力,還能夠使其保持愉悅輕松的心情。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為改善教學質量都在積極嘗試引入流行音樂,且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筆者通過對初中音樂教學怎么引入流行音樂作探討,并列出一些科學有效的舉措。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流行音樂;引入

          音樂教學在初中教育體系中占據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音樂教學水平與質量不僅影響學生的音樂水平,還關系到他們未來對音樂的熱愛與追求,這是廣大初中音樂教育者所面臨的重要教學任務。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流行音樂進行合理品味和欣賞,不僅能夠拓展教學范圍,還與他們的身心特點相吻合,更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

          一、引入教育意義類流行音樂升華教學效果

          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引入流行音樂,教師應始終明確引入流行音樂的目的是為教學提供服務,不能脫離教育范圍,要注重流行音樂的主題和宣揚理念。所以,初中音樂教師可引入教育意義較強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在傾聽和賞析時能夠體會到流行音樂中的教育意義,對自己的內心所觸動和感悟,使其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能夠在思想意識上有所轉變,達到陶冶情操和熏陶情感的教學目的,從而升華音樂教學效果。舉個例子,在《七子之歌——澳門》教學實踐中,歌曲內容是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懷抱,受盡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教師可以愛國為主題引入幾首具有愛國情感的流行歌曲,像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劉德華的《中國人》、屠洪綱的《精忠報國》和謝霆鋒的《黃種人》等等,這些流行音樂慷概激昂、節奏酣暢淋漓,散發著強烈的愛國主義色彩,通過聆聽產生教育意義。如此,教師將教材中的歌曲與流行音樂相整合,引領學生結合這首歌曲創作背景,通過對歌曲的學習,深入體會歌曲中蘊涵的愛國情感,從而深化他們對祖國母親內涵的理解,并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的流行音樂改善教學

          初中生正處于一個關鍵的人生成長階段,他們正處于思想發展和意識形成的特殊時期,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流行音樂來幫助學生塑造樂觀向上的人格品質,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為此,初中音樂教師應當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流行音樂,借此提升他們參與音樂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并使其在音樂熏陶下身心得以良好發展,在音樂氛圍下對人生和生活有所感悟,發揮出流行音樂應用有的輔助性教學作用,從而改善教學效果。比如,在進行《青春舞曲》教學時,教師可先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新疆維吾爾族地區的風土人情以及人文地理風光呈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強大的視覺沖擊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點燃其學習這首歌曲的熱情。接著嗎,教師可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心理且具有青春色彩的流行音樂來播放,諸如:魏晨的《夢的怒放》、楊培安的《我相信》、零點樂隊的《相信自己》和周華健的《心的方向》等。通過傾聽不僅可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努力幫助他們克服羞澀情緒,使其積極地參與歌曲表現且獲得豐富的個性體驗。還能夠讓學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要珍惜大好時光努力學習,使他們感受到流行音樂的魅力和價值,以此在課堂上傳遞正能量。

          三、增加流行音樂的欣賞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為充分發揮流行音樂的教育價值和教學作用,應組織學生增加流行音樂的欣賞范圍,帶領他們盡量多欣賞一些有意義的流行歌曲,不僅可利用課堂時間,也可運用課余和課下實踐,以此豐富整體音樂教學內容。當然,初中音樂教師在引領學生欣賞流行音樂時應把握好度,客觀對待流行音樂,不能盲目或者毫無目的的去欣賞,而且數量也要把控好,重點是關注引入流行音樂的質量,真正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例如,在學習《冰山上的雪蓮》這首歌曲時,這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中的插曲,屬于中國民歌,教師可選擇部分具有民族意義類的流行音樂,像鳳凰傳奇的《最炫民族風》、韓紅的《天路》、李娜的《青藏高原》和騰格爾的《馬蘭花》等。這些民族歌曲將傳統音樂和流行元素有機融合,深受初中生的喜愛與青睞,它們雖然傳統的中華民族歌曲不同,不過也具有民族韻味,能夠拉近流行音樂和傳統音樂之間的關系。通過傾聽,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流行音樂中蘊涵的民族元素,不僅有利于對新歌曲的學習,還能夠拓展課堂教學范圍,開闊他們的音樂視野,并主動思考音樂在電影藝術中的作用,以及對民族音樂充滿熱愛之情。

          總結

          在初中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入流行音樂,不僅是對新課程標準的落實和實施,還是新時代教學的需要,更與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契合。所以,初中音樂教師應積極引入流行音樂,對教材內容進行很好的補充,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知識,并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

          【注釋參考】

          [1]梁箐瑜.流行音樂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實踐[J].明日風尚,20xx,14:170.

          [2]侯翎.關于初中音樂教學的流行音樂引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xx,13:194-195.

          [3]王雅馨.初中音樂教學中流行音樂引入解析[J].新課程(中),20xx,09:177.

        音樂教學論文15

          一、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進行小學音樂的審美教育的過程中,能全面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促進學生從審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學生的對音樂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樹立美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自身的進步和發展。

          二、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束縛

          由于傳統的教育思想的束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對一些重點科目較為重視,不重視音樂的教學,只單單認為音樂就是教音樂知識和音樂本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育的觀念較為陳舊,忽略了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音樂審美的進步和發展。

          (二)過于重視對技能的培養

          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過于重視對學生音樂技能的培養,不能全面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學生對音樂技能的`掌握和學習,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樂。

          (三)教育內容的乏味

          在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無法真正了解音樂審美的重要性,使得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只重視抽象的一些理論,不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感受音樂,不能全面接觸和感受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約了學生進行音樂的審美。

          (四)教師的教學手段的問題

          在對小學進行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一些教師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手段過于機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學生參與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音樂的審美。

          三、全面實施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積極創設好的審美的教學情境

          在進行小學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音樂審美的教學規定,依據小學生的個性特點,在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創設能適合小學生的音樂審美情境,使學生在情境學習中,全面的了解音樂,激發學生進行音樂審美的積極性。

          在一個良好的音樂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觸音樂,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加強音樂情境的創設會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課堂內容,能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音樂的審美,能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和創新,能通過美的音樂審美情境的創設,使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相連接,能更好地推動學生進行審美的鍛煉,全面激發聲樂審美的積極性。

          (二)教師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設計

          教師要不斷地加強對音樂課堂教學的設計,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使音樂課堂更加的生動形象,緊緊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對審美的感受。

          在課程的設計上,加強引導,不斷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對音樂的美的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動參與到音樂課程的學習和音樂的審美中,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師要全面的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的特點,課堂上的語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實的吸引學生,逐步將學生引入音樂審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要讓學生參與和體驗

          教師在進行音樂審美能力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參與和體驗的能力,不斷地使學生對音樂進行感知和把握,能夠在參與的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會因為枯燥和單調的教學方式,而產生厭倦的情緒。

          真正地促進音樂能力提高,增強音樂審美能力。

          四、結語

          音樂課程作為不斷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學科,必須不斷地加強課程的改革。

          音樂課不再是傳統的技能的教學,而更加增強審美能力的教學,音樂是美的藝術,小學是音樂學習的入門階段,只有不斷的加強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才能切實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掌握,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全面促進學生的發展。

        【音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5-29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06-26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10-18

        音樂教學論文怎么寫?03-18

        高中的音樂教學論文[熱門]10-20

        初中音樂教學論文03-05

        小學音樂教學論文【通用】07-27

        有關小學音樂教學的論文12-02

        初中音樂教學論文05-15

        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論文04-01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