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陳鶴琴教育觀對兒童音樂教育影響論文
一、陳鶴琴兒童音樂教育思想的內涵
。ㄒ唬┫矚g音樂是兒童的天性,音樂是兒童生活的靈魂
陳鶴琴先生認為喜歡音樂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生來就喜歡的;并且兒童具有接受音樂教育的能力,音樂教育是兒童所自覺要求和接受的。他通過觀察發現,孩子出生后不久,音樂就易于讓他入睡,并喜歡聽各種優美的聲音。幼兒園的孩子,對于音樂的需求和能力更進一步,不僅可以欣賞,還可以用各種方式進行表現。同時,他反對把音樂作為一種特權,他認為兒童喜歡音樂的天性,是不分國家、種族和性別的,音樂應該成為全人類享有的一種權利,幼兒也應該享有,并有能力享有這一權利。而且,音樂教育的關鍵期就在于學前階段。因此,音樂教育應從兒童開始,幼兒園應特別重視音樂課程。在音樂教育實踐過程中,陳先生非常注意環境對兒童喜歡音樂天性的熏陶、培養和激發。他認為兒童雖然具有音樂的天性,如果沒有適合他們音樂教育的環境,他們的音樂能力也不會得到發展。他進一步指出,兒童音樂教育的環境是整合的,成體系的,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共同的參與,不是任何一方可以單獨承擔的。只要為兒童創設適合的、全方位的音樂環境,特別是家庭日常生活中音樂環境的創設,就會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兒童音樂的興趣、欣賞能力和表現力。
。ǘ┓磳渭円魳芳寄芘囵B,主張“從內心而歌”用音樂陶冶兒童的性情
陳鶴琴先生反對把音樂教育技能化的傾向,指出兒童音樂教育是一種“從內心而歌的精神活動”,更應該注重的是它的審美價值。他說“:從前的藝術教育太注重技能,現在的藝術教育是要注意兒童的個性、兒童的天真、兒童的創作!啊蔽覀冎袊鴳扇∵@種創造性的新精神來改進陳腐、呆板的‘藝術’教育!盵1][p。86—90]所以,兒童唱歌應以反映精神面貌為主,不能偏重于演唱技術的教學。滿足兒童唱歌的欲望、陶冶良好的情操是第一要務,培養技能是其次的。陳鶴琴先生對于音樂的情感陶冶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他指出音樂的真正價值在于人和音樂交融,由音樂的節奏、旋律之美,引起身體和精神的共鳴,凈化人的心靈,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因此,要用音樂來陶冶兒童性情,“使兒童的性情通過音樂的洗練,而達到至精至純的陶冶,以至于引導兒童以快樂的精神來創造自己的生活!盵2][p。401]陳鶴琴先生提倡用音樂激發人們團結一致、愛國向上的精神,非常注意發揮音樂對兒童良好品德與人格的培育作用。而當時的社會現狀是國人甚至連國歌也不能普遍地會唱,更談不上個人的情感、團體的精神的激發和表現。所以,他主張為培養兒童良好的品德,喚起民眾愛國的精神,就必須特別注重音樂教育。為此,陳先生親自為兒童和幼師的學生創作歌曲,用歌曲的形式對學生們進行良好品德的熏陶,鼓勵學生為建設新國家的理想而努力學習。
。ㄈ┦箖和钜魳坊,兒童音樂教育生活化、綜合化
陳鶴琴先生批判當時幼兒園音樂教學與生活脫節的現象,反對把音樂教育僅僅作為課堂內的唱歌或舞臺上的表演。他主張要寓音樂教育于兒童生活之中,讓兒童生活音樂化。他說“:大凡健康的兒童,無論游戲、走路或是休息,都本能地愛唱著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因此,我認為兒童的生活離不開音樂”,[3][p。345]同時“我們要憑著音樂的生氣和興味,滲透到兒童的生活里面,使兒童無論在工作、游戲或勞動的時候,都能有意志統一、行動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現,使兒童生活音樂化!盵4][p。401]陳鶴琴先生認為兒童的生活是整個的,他設計了“整個教學法”,把各科圍繞兒童生活整合在一起;在教育過程中,不僅各科不能分,就連科目和兒童也是不分的。他主張把兒童應該學的東西整個地、有系統地去教給兒童;提出兒童教育內容要有機結合的主張;提倡實施綜合化、整合化的教育;反對“四分五裂”、“雜亂無章”的分科教學;提出音樂教育要與其他各門學科相結合,把音樂教育融入各領域、科目的教學之中,形成音樂教育的系統。同時,不能只是學校的音樂課上有音樂,還應將音樂教育與家庭、社會、學校的生活相融合,使兒童生活在音樂之中。
。ㄋ模┟褡宓牟攀鞘澜绲,兒童音樂教育“中國化”
陶行知先生批判當時幼稚教育有三種病:“外國病、花錢病、富貴病”。陳鶴琴先生對陶先生的批判非常贊同,主張兒童音樂教育要適應中國國情,要走民族化之路,要重視民族音樂的價值,不可盲目崇洋。他說“:現在中國所有的幼稚園差不多都是美國式的。幼稚生聽的故事,唱的歌曲,玩的玩具,用的教材,也有許多是從美國來的。就連教法都不能逃出美國的范圍。中國和美國文化背景、環境均不相等,他們視為好的東西,對中國未必合適!盵5][p。75]陳先生提出辦園要適合國情,鼓勵兒童音樂教育要有中國特色,主張運用民族樂器,如琵琶、笙、簫、古琴、鼓、磬、缽等,這些既易于獲得,又便宜,對兒童的教育具有與西洋樂器一樣的價值。陳先生在教育實踐中,積極創作和改編兒童歌曲,運用民族樂器進行兒童音樂教育,努力對當時兒童音樂教育進行“中國化”“本土化”的改造。
二、陳鶴琴兒童音樂教育思想的啟示
。ㄒ唬﹥和魳方逃龖獦淞ⅰ耙詢和癁橹行摹钡膬和^
從幼兒教育機構正式成立之日,“兒童中心”就成為兒童教育工作者遵循的準則,歐洲的新教育和美國的進步教育都提倡人性的自由平等,特別是杜威更是明確提出“兒童中心”的理念,被稱為“教育上哥白尼式的變革”,陳鶴琴先生秉承杜威的先進理念,提出培養“人”的教育目標。時至今日,兒童音樂教育實踐中仍存在著不從兒童出發,重“技”輕“人”的現象。按照陳先生的音樂教育思想,我們應該做到:
1讓兒童都能享受音樂的快樂
音樂是每個兒童所喜歡的,但并不是所有兒童都喜歡上音樂課,也不是每個兒童都能在音樂中獲得樂趣,原因是傳統音樂教育過于“功利”,只關注幾個優秀的“小音樂家”,不能顧及全體兒童特別是音樂技能發展較慢的兒童,音樂教育變成了少數人的特權和優勢,成了許多兒童的痛苦和失落。因此,在進行兒童音樂教育時,我們不應過于注重音樂技能的培養,也不能只關注少數音樂特長兒童,而應讓每個兒童生活在音樂之中,享受帶來的快樂,享受生活的樂趣。應做到不論兒童音樂能力的高低,不論兒童聲音是否優美,讓每個兒童都能體驗音樂的美和生命的價值。
2讓兒童音樂教育動起來
陳鶴琴先生把兒童心理突出的特征描述為“好動心、模仿心、好奇心和游戲心”,把“做”作為教和學的中心,認為教學要圍繞“做”展開,認為“做這個教學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一切的學習,不論是肌肉的,不論是感覺的,不論是神經的,都要靠做!盵6][p。68]因此,在兒童音樂教學中,應該把音樂轉變為兒童表演、游戲的形式,而且應該讓兒童自由表現,因為兒童有“一百種語言”,每個兒童都有自己獨特表現情感的方式。比如,在音樂響起時,我們可以讓兒童站起來自由的按照旋律、節奏跳舞、表演,可以讓幼兒根據音樂的體驗去模仿動物、做游戲、講故事、繪畫等等。既能促進兒童對音樂的體驗、欣賞和理解,發展兒童的音樂能力;又能促進兒童身體協調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
3兒童音樂教育游戲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要求“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的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而游戲是兒童所喜歡的,兒童生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游戲,用游戲的方法進行兒童音樂教育,易于受到良好的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是孩子喜歡的,他就會很快的去認知、體驗和探索,就會積極學習。兒童感知動作思維占優勢,但凡能成為其動作操作對象的物體,他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兒童音樂教學要溶入游戲,讓兒童在做中學、玩中學,在快樂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從內容上把兒歌故事化,讓兒童去表演;也可把兒歌學習形式游戲化,讓兒童在玩中學,不知不覺中獲得發展。
兒童音樂教育要適合兒童的需要和特點
陳鶴琴先生提出了“幼稚園要有幼稚園的歌曲,要有幼稚園的節奏”[7][p。290]兒童有自己獨特的特點和需要,兒童音樂教學中,從形式到內容、從方法到環境都應適合兒童。從內容講,兒童音樂教育應選擇適合兒童的音樂,選擇旋律優美、節奏歡快、內容簡單便于兒童掌握的兒歌;從形式講,可以用團體教學的形式面向全體,但也要顧及每個兒童的特點采用小組教學或個別輔導,同時應提供各種玩具、道具幫助兒童體驗和表現音樂。從方法上講,兒童音樂教學應從音樂的整體入手,應兒童完整的欣賞和感受音樂的旋律、節奏和情感,切不可為了記憶歌詞把一首優美的音樂分割的“四分五裂、支離破碎”,違背兒童整體認知的特點和音樂自身的規律;從環境來講,要選擇優質的光盤磁帶,創設渲染音樂情感的物質環境,更為重要的是應為兒童創設輕松的心理氛圍,尊重每個兒童的想法和創造,讓兒童沉浸在音樂之中。同時,教師還要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也可以讓兒童教兒童,相互促進。
5兒童音樂教育加強“情育”,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情商在現代社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音樂是一種情感的藝術,音樂教育是一種“情育”,它對人類的情感起著陶冶、凈化、啟迪、培育的作用[8]。因而,我們要利用音樂教育的“情育”功能,培養兒童的情商,促進兒童全面和諧發展。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說:“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盵9]學前兒童遵從“唯樂原則”,以無意注意為主,只有兒童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愿意探索,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因而應充分運用音樂對兒童情感的陶冶作用,讓兒童在音樂教育中學會體驗美、欣賞美和表現美,激發兒童的良好情感和積極態度。同時,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永不衰竭的動力,兒童期是想象力、創造力發展迅速的時期,可以利用音樂教學激發兒童的想象,創造性的去演繹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學會和其他兒童合作、分享。
。ǘ﹥和魳方逃龖獦淞ⅰ盎貧w生活”的課程觀
1兒童音樂浸潤于一日生活
音樂本來就源于生活,從生活中創造而生,讓枯竭冷漠的兒童藝術教育回歸到兒童真實、鮮活、豐富的生活中去,這既是兒童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兒童作為一個生命體應該享受的權利。[10]我們要把音樂融入兒童的一日生活:早上讓孩子聽著熟悉、激昂的音樂入園,幼兒很快就能進入幼兒園的活動氛圍,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和探索的愿望,高高興興的開始一天的幼兒園生活;餐點聽著舒緩、優美的音樂,營造一個溫馨的進餐環境,優美的旋律能使幼兒安靜下來,增加食欲,有助于細化吸收;伴著抒情、緩慢的搖籃曲午睡,讓幼兒回味到母親的愛和溫暖,幸福自然入夢;利用音樂引導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可使幼兒不知不覺的形成習慣。
2兒童音樂教育與各領域教學相融合
《綱要》指出“各個領域的內容互相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币魳方逃鳛樗囆g領域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與美術、文學等其他藝術形式相融合,還要與健康、語言、社會、科學等領域相融合,形成合力促進兒童發展。一方面,各領域可以利用音樂這種兒童喜愛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可以利用音樂促進兒童運動的興趣、緩解兒童的緊張,也可以利用配樂進行聲情并茂的語言教學,還可以把音樂作為背景,協助各領域教學的需要。另一方,音樂教育要自然的融入語言、科學等知識,促進兒童身體運動能力的發展,培養兒童的良好的情感體驗和社會情感,與其他領域共同促進兒童發展。
3兒童音樂教育做到家、園、社會相統一
兒童音樂教育不單是兒童教育機構所能單獨承擔的,音樂教育要融入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要使家庭音樂、學校音樂、社會音樂融為一爐,而使兒童整個生活達于音樂的境界!盵11][p。402]這樣,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就融為一體,使兒童就能時時、處處都沉浸在音樂的熏陶之中,欣賞到音樂的美,體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在各種場合自由表達自己的音樂感受。
。ㄈ﹥和魳方逃龖獦淞ⅰ懊褡寤、本土化”的價值觀
1兒童音樂教育的民族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音樂教育,如果不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就談不上繼承、弘揚和發展,更談不上走向世界立于世界之巔。因此,兒童音樂教育“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盵12]現在,我國引進了許多國外著名的兒童音樂教育模式,如德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匈牙利科達伊音樂教學法、美國綜合音感教學法和日本的鈴木音樂教育體系等,也有許多兒童音樂教學演唱國外的歌曲、使用國外的樂器,當然在世界多元化、一體化的今天,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是無可厚非的,甚至對我國兒童音樂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任何一種教育模式、歌曲都有它產生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在國外好的東西不一定完全適合我們;再有,作為兒童階段的音樂教育應以普及教育、情感陶冶為主,應該使兒童音樂教育成為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因此,這些國外樂器、歌曲甚至教學形式的引進,必須立足于我們本國文化基礎上,進行本土化的改造。
2兒童音樂教育的本土化
我國地源遼闊、民族眾多,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各地都有自己本地的文化特色和音樂傳統形式,這些都是進行兒童音樂教育的寶貴資源,音樂教育也必須顧及這些因素。例如,在有的地方戲劇盛行,兒童可以較容易獲得戲劇的熏陶;而有的地方音樂傳統悠久、風格鮮明;有的地方音樂教育開展較好,有許多高雅音樂的欣賞機會。因此,我們應充分發揮地方兒童音樂教育資源,更好地、更有特色地開展兒童音樂教育。
總之,陳鶴琴先生兒童音樂教育思想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依然具有教高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在兒童音樂教育多元化和迅猛發展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深入研究、學習和實踐陳先生的兒童音樂教育思想,更要不斷創新、發揚光大。
【淺談陳鶴琴教育觀對兒童音樂教育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音樂教育的論文12-02
早期音樂教育對兒童綜合能力的影響11-28
淺談教育學視角下的音樂教育觀教育論文11-18
淺談移情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影響03-07
音樂傳承與音樂教育的關聯與影響論文11-20
淺談音樂對情緒的影響及調節方法論文06-30
淺談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的論文11-10
探討音樂教育觀念03-19
淺談音樂教育與影視音樂鑒賞的相輔相成論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