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大學英語教改方向
畢業論文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需要轉變教學思想和觀念,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改革教學方式,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對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當前許多大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強而交流能力弱,聽說水平與的迫切需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1 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1.1 大學英語教學發展不平衡
大學生入學英語基礎相差較大。不同高校以及同一高校(甚至同一班級)的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期望差異也極大。特別近幾年來的擴大招生,使一些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涌入高校。很多學生的語言知識還不系統,甚至連語法和語音還沒有過關。所以學校和教師在外語教學上的投資雖然較大,而實際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學生的語言技能,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
1.2 在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以及教學
內容上依然較多地重視語言知識的傳授,輕視能力培養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一直把教師定位在“主體”的角色上,即教師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教師控制討論的話題、內容、過程和參加者,課堂教學被視為一個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教師話語占用了70%-90%的課堂時間,學生很難有機會參加課堂活動和發表自己的見解,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交流,使得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大多數學生只學會了一些應付考試的詞匯和結構,口頭表達和實際運用能力很差,不適應當前開放的中國對外交流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英語能力的要求。
1.3 教學模式相對陳舊,教學手段落后
由于過分突出強調正確的語音、扎實的語法、一定的詞匯量,造成老師是講課主體,學生是聽眾,學生沒有真正的語言體驗、訓練和實踐的機會,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未能有效達到提高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的目的。教學中很少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錄音、錄像、電視、網絡以及多媒體等課件的推廣措施和力度不大,不重視改善教學條件,設備不足,影響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1
2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新方向
2.1 強化素質教育
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英語教學的目標要全面化、素質化,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要有機統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做到既能傳授學科知識又要使學生掌握實際運用語言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達到培養學生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目的,培養其良好的道德素質。
首先,注重課堂教學設計的多元化。要做到“三個結合氣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學習相結合;傳統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其次,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好學習語言知識和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關系,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培養其自信心。這有助于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習效果。再次。重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非智力因素是推動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源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意志力、榮譽感和自豪感的培養。最后,強調教書育人。教師要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多與他們交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反應能力、思維能力、注意力和創造力都能在學習過程中得到充分開發和發揮。
2.2 將網絡技術與英語教學相結合
第一,網絡信息技術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可以選擇的、多樣的學習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先決條件。第二,多媒體網絡提供一種全新的教學過程。通過設計良好的網上課程可以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三,網絡信息技術提高了學習效率。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起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內在動力,從而達到最快掌握學習內容的目的,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將所學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通過探究和發現進行學習,利用搜索引擎在互聯網上搜索、篩選、選擇和分析相關信息以及有關音像資料;還可以跨學科學習同一課題,拓寬視野,培養創新精神。這樣,學生從傳統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發現者、建構者,并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的認知助手和培養研發能力的工具,成為輔助英語學習的助手。
2.3 互動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應用語言能力
傳統的授課方式為一對整體,在一節課中,大部分時間由教師占據,很多學生甚至一堂課都說不上一句話,長時間的缺乏練習直接導致了啞巴式英語的產生。但語言的本質是為交際服務的,因此,在課堂中采用互動式教學方式,將課堂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得到鍛煉,師生間平等交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一方面,因材施教,提倡將課堂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在學校要求完成教學任務的壓力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的重點及難易程度,合理設計課堂內容。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的深淺,學生英語水平程度的好壞及接受速度的快慢,在設計課堂活動的時候應加大廣度,進而既能調動基礎好的學生的積極性,又使基礎差的學生能夠跟的上。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反映,根據學生的反饋隨時調整教學節奏和進度,充分調動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實施多樣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多樣化,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得主動,學得有效。根據大學生的學生特點,設計教學模式。2
2.4 適當改革原有課程考核體系
系統分析原有課程考核體系的不足之處,創新性地提出改革措施;改革原有課程考核體系,以企業擇才為培養目標,在原有知識考核基礎上,加大了演講、調查報告等形式的能力考核,間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以及語言能力的提高;同時結合分院實際情況、學生特點,可以將課程考核體系與社會考核相接軌,如美國ETS 考試中心托業考試、英國倫敦三一學院GESE 口語等級考試以及劍橋商務英語考試等,替代教學計劃中的課程考試,加大考查學生的英語實戰能力,進一步檢驗了教學規劃的科學性,為培養與國際接軌的、綜合素質高的人才提供新的模式和可資借鑒的經驗。
2.5 加強與專業知識應用結合
在提高英語語言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同時,更加注重專業知識應用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基礎的同時,將應用能力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幫助學生建立英語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不僅僅把英語作為一門學科,更能夠作為一種工具去使用,并通過這個媒介,來更好的學習專業知識。因此,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英語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可適當加些專業知識拓展能力的活動。例如,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可進行情景模擬,先將要用的詞匯提前進行準備,在實際情景模擬中進行實際演練;市場營銷專業學生可進行市場調研,并匯總、演講等。
2.6 注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語言文化、習俗,每種語言都反映了一種文化,因而任何形式的語言都具有某種文化內涵,而各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成為跨文化交流的障礙。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入,對外交流日益頻繁,英語交流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的重要地位更加明顯,這就要求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用同一種語言進行交流,從而決定了文化教育是英語教學目標的關鍵。為了培養學生英語對外交流的能力,大學英語教學不能僅限于對課文中的詞匯、語法和句法的講解,還要注重相關文化知識的傳授,使學生不僅學到應掌握的知識,而且逐步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進而提高英語語言綜合能力。
3 結束語
大學英語如何適應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完成這一任務,需要轉變教學思想和觀念,切實聯系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妥善處理好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的關系,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把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通過將素質教育、文化教育以及多媒體網絡教學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式,從根本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孫國風.關于高職英語教改的一點思考[J].教育之窗,2004,(3).
[2]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趙厚憲.外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原則[J].中國英語教學,2002,(6).
【談談大學英語教改方向】相關文章:
試論教改后的大學英語教材評估芻議09-17
高職院校英語教改思考07-15
論會計專業英語課程教改方向06-15
教育供給側改革下大學英語教改路徑論文10-20
談談英語說課的論文07-11
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大學英語教改反思05-09
如何借助英語技能競賽聯結英語分課教改論文05-16
談談中學英語中的強調句型-英語教學論文09-26
英語教育方向論文開題報告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