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具使用的創新--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
直觀性作為重要的教學原則之一,它符合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和教學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恰當地運用教具,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課堂效益,增大知識密度,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減輕學生記憶理解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教具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并能起到重要的教學輔助作用。
但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廣泛運用教具的同時,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筆者通過近幾年在小學英語教研工作中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后發現,當前,因教具過多過濫而影響教育教學效率和效果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過于追求時尚。目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思想:“教具用得越多越好、形式越多越妙”,所以教師為能在課堂中吸引學生興趣,想方設法選擇一些新奇教具,諸如新穎的模型、精美的圖片、先進的多媒體課件等。至于教具運用的合理性,學生能否接受,都一概不去考慮。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和興趣僅僅在各式各樣的教具本身,使得教具在輔助教學方面失去了它真正的功能。
第二,忽視實用效果。有的教師在教學中,不管課堂教學是否需要,將過多的教具統統搬進課堂。其結果會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教學偏離主題,教具原本應有的輔助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反而喧賓奪主,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第三,浪費教學資源。有時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可以通過語言、手勢等簡便的直觀手段說明問題,但有的教師卻刻意地去制作、準備一些教具;有時采用一般傳統教具,如簡筆畫,既實用又方便,有的教師卻非要去制作復雜的多媒體課件等。這種不顧實際情況的需要去制作教具,一方面舍棄了許多教師自身的教學特長和經驗,另一方面造成更多教育資源的浪費。
針對上述問題,從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教具在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快、適度緊張的課堂氛圍等目的出發,筆者認為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具的使用應注重科學性、趣味性、實用性。
一、科學性
教具是教學的輔助工具,它的作用只能在教學活動中得以發揮。因為同樣的教具由于運用的方法不同,所產生的作用效果也會不同,所以教師應根據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學目的、內容和方法的需要,根據小學生年齡特征的需要,科學地運用教具,避免過多過濫,使其真正有效地為教學服務。
(一)符合教學目的
教具從設計制作到課堂運用,每一環節都要緊扣教學內容,不能偏離主題。如在教學PEP教材第三冊第三單元有關人物特征描述的句型:He/She has shout hair. 原本只需要將人物的外貌特征展示,可有的教師為了讓畫面生動形象,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將人物放在了動感極強的畫面中,如成龍在武打片中的場景,趙薇在電影中的場景等等。當教師用英語描述人物特征時,學生對語言本身、人物的外貌特征等都置之不理,關注的卻是課件畫面中人物在哪部影片中。原本配上形象的畫面加上語言,讓學生能直接感知并進行學習,結果由于教具設計偏離了教學目的,過多、過雜的視覺畫面,對學生的聽覺產生了直接的干擾,也分散了學生的視覺,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樣采用多媒體課件,改成以下方法,效果就大不一樣。如先將明星的頭像制作成漫畫,讓學生看著漫畫學著用英語描述;接著做Guessing game游戲“猜一猜,誰將閃亮登場”,教師或學生用英語描述一明星的特征,讓學生在眾多明星漫畫中快速找出該明星。這樣的課件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活動中由于課件給了學生很好的材料,學生情緒激昂,爭著猜爭著說,聽和說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練習和提高,學生能較快地達到本節課的預期目的。
(二)把握適時適度
教具的展示,在時間上要恰到好處,過早地暴露教具,容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一般體積不要太大,以免容易暴露。教具的展現還要避免那種閃亮登場、一閃而過的現象。當學生還未完全理解一個內容時,本可以借助教具的展現而加深印象,提高效果,可有的教師此時往往把教具匆匆撤下去,或者換成其他教具,使學生應接不暇,造成學習上的“消化不良”。
現在提倡課堂氛圍的豐富生動,這其中也有個適度的問題。如果一味地追求生動豐富的效果,過多地依賴教具的功能,把課堂變成了展覽館、動畫觀摩或者音樂會,如此舍本求末,必然會得不償失。
(三)重在直觀易懂
利用教具的直觀效果,可以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而直觀形象的事物最容易吸引小學生的無意注意力,這不僅節約了教師用語言解釋的時間,也為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知識創造了條件。例如在教學“How many…can you see?I can see...”內容時,一般教師會準備些同類物品或畫有同類物品的圖片進行教學。但這樣的情景設置對學生沒多大吸引力,更缺少語言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溝”(Information Gap)。教師如果采用下面的教具,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準備好剪刀和一疊紙(圖1),邊剪邊與學生交流:“What am I doing?Oh,I’m cutting. What am I cutting?I am cutting some flowers. How many flowers? Guess.”此時,教師再將一疊串起來的剪紙花,散開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猜。這種方法,在教具的選擇上,打破了事先準備好、課堂上簡單出示一下的慣例,在教師邊制作邊交流的過程中,師生有一種思維、語言的互動,這種互動將英語學習變得真實、有趣、生動。如有可能的話,還可讓學生將美術課學得的剪紙、繪畫技術,在英語課堂上展示,動動手,畫一畫,剪一剪;動動口,伙伴間問一問,猜一猜。這樣,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真正將各學科有機地整合起來。
圖1
二、趣味性
新課程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具運用要遵循趣味性原則。
(一)功能多樣
教具不能僅僅是展品,只起到靜態和平面的視覺效果,還應盡可能具備動態和立體的效果,如教師發揮創造性制成的flash cards,具有運用簡便、靈活、新穎的特點,學生除了能看到聽到之外,還有可能去觸摸,可以去操作,使英語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也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設了更多的有利條件,如在進行PEP教材第四冊第四單元有關天氣情況及選擇穿衣的教學內容時,課堂上是很難將一年四季不同的氣候及穿衣狀況較真實地展現出來。教師可自制如下教具(圖2),使用該教具時,窗外的天氣情況可做成下雨、下雪、刮風、多云和晴天等五張插入式卡片,小女孩的上身做成襯衣、夾克衫、毛衣、T恤衫等五張插入式卡片。新課學習時的操練、運用環節都可用該教具,如可請五位學生(A、B、C、D、E)進行如下活動,當A學生說“It’s hot today.”時,B學生立即將相對應的天氣圖插入版圖窗框的位置,C學生接著問D“Mum,can I wear my T- shirt?”D學生答“Yes,you can.”E學生立即在五張著衣圖中選出相應著衣圖并插入人物頭像中。下面其他學生在這一活動中當裁判,對五位同學說的、選的是否正確作出判斷。這時的教具通過學生的親自操作,變成了他們的學具。
【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具使用的創新--科學性、趣味性、性】相關文章:
加強英語教學的目的性、科學性和適應性03-16
管理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03-18
平面廣告設計中的科學性和藝術性分析論文01-21
淺析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3-19
淺析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意識03-18
教具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12-10
探究英語教學中語義的模糊性03-18
論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