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二語習得中母語的積極作用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
摘要: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積極作用不容忽視,語言的共性特征與二語習得有著密切的關系,母語可以加快目的語的習得進程,要適當利用母語資源,促進目的語的學習,在教學中使用母語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關鍵詞:二語習得 母語 積極作用
母語對二語習得的作用及影響是第二語言學習與教學研究者的共識,但也一直是語言學界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受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許多學者堅持母語表達習慣和母語思維對第二語言習得有很大的阻礙作用,認為第二語言學習過程就是逐漸克服母語干擾,養成目的語表達和思維習慣的過程。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認為母語對第二語言習得有促進作用。McLaughlin和Taylor認為,母語的使用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過程,即運用以前的知識來學習新知識[1]11。近年來,國內一些學者(文秋芳,郭純潔等)也認識到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積極作用不容忽視[2]。
一、語言共性與二語習得的關系
語言共性大致有以下幾點:
(1)所有的語言都使用有限的離散語音,它們相互結合構成有意義的成分或單詞;這些成分和單詞可組成無限的句子。
(2)所有的語法都包含了構詞及造句的規則。
(3)每一種語言都含有具備某種語音特征的離散音段(如/p/,/n/和/a/等),都有若干個元音和輔音。
(4)所有語言都有類似的語法分類(如名詞、動詞等)。
(5)語義普遍現象存在于一切語言之中(如“男”和“女”、“動物”和“人類”等)。
(6)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的方法來表示過去時間、否定、疑問和命令等概念或句式。
(7)說任何一種語言的人都能創造和理解無限多的句子。
(8)任何一個正常兒童,不論出生在何地,不論什么種族,也不論地域、社會或經濟狀況如何,都能學會任何一種他所接觸的語言。
以上這些反映了語言的共同特征,與二語習得有著密切的關系。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在學習和掌握詞語的過程中,不論是否意識到他對上述語言普遍現象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即通過事物的個性認識了事物的共性。當他開始學習第二語言時,就會把他通過母語而獲得的對語言共性的認識,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到二語習得中去,從而加深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并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母語對二語習得的積極作用
桂詩春先生的看法很有道理:第二語言學習和外語學習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語為起點。下面著重從語音、詞匯、語法三方面談談母語對二語習得的積極作用。
(一)母語對語音學習的積極作用
漢字的讀音和英語單詞的讀音都是由音節組成,拼音分成聲母和韻母,韻母有單韻母和復韻母。英語的單詞音標分元音和輔音,元音有單元音和雙元音。漢語中的聲母就相當于英語的處于音節開頭的輔音,韻母就相當于英語的元音。漢語拼音的聲母和英語音標的輔音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上有很多類似的地方,所以絕大部分人發下列音素時沒有障礙:/p/、/b/、/t/、/d/、/k/、/g/和/f/在漢語中可以相應為p、b、t、d、k、g、和f。發元音音素/i:/、/u:/和/a:/也同樣能對應找到漢語中的i、u、和a。因此在外語學習中可以通過比較讀音的異同,掌握正確的讀音[3]。
(二)母語對詞匯學習的積極作用
1.直接用母語解釋外語
學生在學習外語時,頭腦中已具備了一定的母語背景知識和認知理解能力。因此可以使用中文講解抽象單詞詞義:horizon(地平線),parliament(議會),sociology(社會學)。在講解時如果用母語講述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完全用英文釋義,既費時,又很難解釋清楚。一些表示具體事物和表示時間、地點及空間概念的詞,如school(學校)、second(秒)、star(星星)、moon(月亮)、book(書)、water(水),教學時就直接用母語講解。因為人們大腦中對這些事物和概念已經形成,只需要教會一種新的符號、表達形式即可。可見,對英漢語言中存在共性詞匯直接借助母語的講解,學生就能清楚理解詞的意義。對教師來說,這樣使學生借助母語加深對這些詞匯的理解,而且還可以節省大量的課堂時間來進行其他的教學活動。
2.解釋英語中的構詞法
漢語有很多表示意義的偏旁,如樹、材都與木有關,爛、煉都與火有關。這點與英語的單詞由很多有意義的前綴、后綴構成類似。因此記憶單詞時,可以和這些表義的前綴、后綴聯系在一起,如bi-(double)、vice-(deputy)、pre-(before)和-less(with-out)等。使用這個方法既容易理解又不易遺忘。還有一類詞加上詞綴后,意思會和詞根意思不同,如indifferent(冷漠的)已完全脫離詞根different(不同的)的意思;如respectful(有禮貌的,尊重他人的),respective(各自的);consider(考慮),considerate(體貼的);provided用做連詞是“假如”的意思。這類詞教師不妨直接利用母語幫助學生理解記憶。
(三)母語對語法學習的積極作用
英漢兩種語言雖屬不同的語系,但在基本句型上仍有不少相似之處。例如:
(1)S V eg.Mum is cooking.媽媽正在做飯。
(2)S V O eg.The little girl broke a cup.小女孩打碎了一只杯子。
(3)S V P eg.My brother is a doctor.我哥哥是個醫生。
(4)S V IO DOeg.Tomgives me a book.湯姆給了我一本書。
(5)S V O C eg.The teacher asked me to answer her question.老師讓我回答問題。
漢語中的復合句或帶從句的復雜句,在結構上也和英語類似。例如:
If you feel sleepy,you’d better go to bed now.如果你感覺困了,最好現在就上床睡覺。
She is the kind of people who is always prepare to help others.她是那種隨時準備幫助別人的人。
This is the reason why he was punished by the law.這就是他為什么會受到法律懲罰的原因。
中國學生在學英語句型,甚至復合句時有點輕車熟路,正是由于漢語對英語學習所產生的積極的正遷移。除了上述在形式、結構上與漢語相似以外,英語的有些短語和句子在意義上也與漢語相似。例如,有錢能使鬼推磨—money makes themare go;以眼還眼,以牙還牙—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tooth。
三、母語在教學中的運用
母語作為一種已經獲得的極為穩定的知識和習慣,當它和目的語相似的時候,習得者在這些方面可以學得更快,這樣母語可以加快目的語的習得進
【談二語習得中母語的積極作用及其在教學中的運用】相關文章:
談外語學習中的文化習得03-18
淺議語料庫語言學在二語習得中的運用03-19
探析翻轉課堂模式在二語教學與習得中的應用11-28
淺談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交際策略研究與教學03-06
談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03-19
談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語篇分析的運用03-05
談認知學習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運用03-18
習得技能展示論文答辯中的嘗試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