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概念結構理論與構式語法說比較分析

        時間:2023-03-18 16:54:25 英語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概念結構理論與構式語法說比較分析

        摘要:本文在比較概念結構理論與構式語法說的基礎上,指出:作為認知語言學的兩個理論體系,它們有著各自鮮明甚至對立的觀點,但是認知的共性使得它們解釋語言現象時具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兩大理論并非截然對立,存在著合作的可能性。

        關鍵詞:概念結構理論 構式語法 論元結構 體驗哲學
          
          1.引言
          
          Jackendoff(1990)的詞匯概念結構理論與Goldberg(1995)的構式語法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認知語言學的重要理論體系,都運用了論元結構來說明語言中的一些特殊現象,動詞和句式之間的關系是他們討論和研究的中心。Jackendoff并沒有明確提出“動詞中心”的說法,但從他對句子的論元結構的描述不難看出,他的概念結構并沒有擺脫生成語法的影子,句子的生成依然是論元插入動詞的概念結構,再轉化為句法結構的結果。與Jackendoff不同的是,Goldberg以構式(construction)的論元結構為研究中心,認為動詞不能決定句子的生成,構式的意義才是構式生成的關鍵。
          雖然他們研究的內容不同,一個是動詞概念,一個是構式概念,但是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緊密的,在一定程度上,動詞可以選擇它能夠出現的構式,同樣構式也可以選擇滿足它的動詞。而且,表明句子中動詞和名詞關系的論元結構在概念結構理論和構式語法中的運用都頗有新意。因此,本文想通過比較Jackendoff和Goldberg的理論方法和哲學基礎,討論這兩個分別代表概念語義學和構式研究的理論之間的關系。
          
          2.理論方法
          
          Jackendoff用形式化的語言描述內在概念的空間關系,在生成語法學派中對語義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的概念結構相當于語義結構,與句法和音系結構并行。Jackendoff擯棄了由表層結構映射到音系和語義結構的句法中心說,認為這三個層次是自主的結構,都具有同等的創造性,不存在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派生,它們之間是對應關系而非派生關系,由對應規則(correspondence rules)聯系起來。
          構式是形式-意義的對應,不依賴動詞,基本的句型都是構式的實例。每個構式的存在,都有與之相應的特定的意義,也就是說,構式本身就有構式意義,與句中的動詞無關。構式語法沒有嚴格劃分詞庫與句法之間的界限,按照構式的定義,詞也是形式-意義相對應的構式。與生成學派一樣,構式語法試圖解釋為什么語法允許我們使用無數正確的表達法的同時,又讓我們放棄無數其他的表達,它反對存在深層結構或語義結構的說法,認為沒有從深層結構到表層結構的轉換,語法是單層次的。構式是語法、語義和語用的一體,是非模塊性的。(董燕萍 梁君英,2002)
          概念結構是由概念成份組成的,它們屬于不同的本體范疇,諸如Thing,Event,State,Action,Plate,Path,Property及Amount等。每個句法成分(除了無內容的it和there)都對應一個概念成分。但是,并不是每個概念成分在句中都有一個對應的句法成分。這可以解釋同一個動詞在不同的句子有不同數量的論元。(1)中的break是同一個詞,具有相同的概念結構,只是在映射到句法結構時,有些概念成分沒有被體現出來,概念結構中的施事者論元沒有出現在(1a)。
          (1)a.The window broke.
           b.Bill broke the window.
         。2)a.Harry climbed (up) the mountain.
           b.Harry climbed down the mountain.
           c.The snake climbed (up) the tree.
           d.?*The snake climbed down the tree.(例1-例2取自Jackendoff,1990)
          可以用來解釋同一個動詞出現在不同句子現象的還有Jackendoff(1990)提出的優勢規則(preference rules),詞項含有一個或多個概念條件,滿足不同的條件就會有不同的表達,例如,climb有兩個獨立的概念條件,(1)向上走;(2)用勁抓住。(2a) 滿足第一個條件,但不符合第二個,(2b)破壞了第一個條件,但滿足了第二個條件,(2c)因為蛇不能抓,破壞了第二個條件,但符合第一個條件,都是可以接受的;(2d)則同時破壞了兩個條件,不被接受。動詞后面選擇怎樣的補語一直是在詞項的子語類屬性框架(subcategorization frame)中注明的,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補語的類別、數量是很靈活的,如果把所有的信息都堆砌在框架中,必然是要增加習得者的負擔的,有鑒于此,Jackendoff制定了一些像優勢規則這樣的詞匯規則來解釋語言的生成,這些規則在子語類屬性框架之外,可以減輕詞項的負重。
          Goldberg并不贊成詞匯規則說,她給出了一些不及物動詞后面帶賓語的例子。
          (3)a.He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
           b.She baked him a cake.
           c.Dan talked himself blue in the face.
          Goldberg認為,如果堅持詞匯規則說,為了解釋三個句子的正確性,我們就必須說明三個動詞在句中有特殊的含義,有三個論元,其意義分別如下:
         。4)a.X CAUSES Y to MOVE Z by sneezing
          b.X INTENDS to CAUSE Y to HAVE Z
           c.X CAUSES Y to BECOME Z by talking(例3-例5取自Goldberg,1995)
          這樣就有增添另一個獨立詞項的趨勢,而這正有違建立詞庫的初衷,即減輕習得者詞匯習得的數量。Goldberg(1995)認為構式語法的一大優勢就是關注動詞與句式之間的關系,而詞匯規則說把這個關系隱藏在規則本身。對于上列句式,她認為可以由各自的句式特征來解釋。例如,雙賓構式的定義就與三個論元(agent,patient,recipient)有關聯,由構式提供句子中的論元,而不是由動詞許可,這樣就無需為句中的三個動詞重新定義。
          他們最大的分歧在于對動詞意義的不同態度。在概念結構理論中,動詞的概念結構是描述詳盡地,可以用來預測句式的信息;而在構式語法里,構式的意義成為主導,可能和動詞意義一致,也可能互補,甚而截然相反,動詞意義可以表示構式意

        【概念結構理論與構式語法說比較分析】相關文章:

        行政許可概念的邏輯結構06-07

        我國氣壓盤式制動結構性能和前景分析05-11

        談由概念合成理論看新詞“下課”07-31

        《挪威的森林》原型結構分析05-29

        旅游管理論文之旅游資源開發概念界定與基礎理論05-15

        虛擬與現實:對“網戀”現象的理論分析05-29

        浙江產業結構的經濟分析論文04-12

        英文結構式摘要的構成及內容要求06-20

        SiC襯底上SiCGe外延薄膜的結構分析05-11

        深入分析ARP協議的理論與實踐05-25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