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廣播新聞評論創新思考論文
與網絡、報刊、電視相比,廣播新聞評論一直是一個弱項,其潛力優勢沒有充分發揮,應突出“新、快、活”特色,在語言、內容和形式上創新,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新聞評論之路論文下載。
一、突出新、快、活優勢
新聞評論具有強烈的思辨色彩,審時度勢,切中要害,優秀的時評有著匕首和投槍的作用。代表城市廣播發聲,在新聞事件上表明自己的態度,弘揚主流價值觀。廣播評論以科學的、富有前瞻性的眼光觀察社會,發表真誠的、有價值的見解,為聽眾提供多個分析問題的視角。
如今,信息海量呈現,受眾不再滿足于知曉事實,還希望傳統媒體個性化傳播;客觀報道與主觀評價相結合,融事實的敘述和評論為一體。受眾討厭沒有新意的嘮叨,不會拒絕真知灼見。相對于報刊、電視、網絡,廣播評論的發展仍然落后,即使每天一條“本臺評論”都難以持久,質量參差不齊。
廣播評論的弱勢地位并不表明廣播評論不受歡迎,而是其潛力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發揮廣播評論的優勢,必須按照廣播規律進行創新,在“新、快、活”上做文章。新,就最新的新聞事件進行實時評論;快,簡捷明快,一語中的;活,語言活潑,從題材和形式上貼近聽眾。
二、表達口語話、音響化
長期以來,廣播評論基本上是報紙評論的聲音版,書面化的語言,僵硬的表述影響了收聽效果。新聞事件是鮮活的,一事一分析,蘊涵在其中的道理也應該是具體和鮮明的。在城市廣播新聞評論的表達創新上,突破報刊思維,放下“教育人”的理論架子是首要課題。老想著把一個普通的新聞事件拔高,上升到普遍的真理,就難免高高在上,不能與聽眾“拉呱”,與“新、快、活”的要求相去甚遠。
廣播新聞評論主要靠邏輯的力量說服聽眾,所以,在注重語言通俗性的同時,也要注重形象化表達。形象化能讓論點在聽眾腦海中動起來,收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城市廣播新聞越來越注重各種聲音的運用,好的廣播音響能體現報道的真實性,讓人如臨其境。廣播新聞評論可以引用新聞當事人的典型語言和新聞背景音響,也可以采集觀眾的觀點,充分發揮廣播“以聲代筆、以聲達意”的傳播優勢,讓廣播新聞評論從“我寫你聽”走向雙向交流。近年來,從記者現場口頭評論到連線嘉賓的訪談評論,從純文字評論到表達樣式的豐富讓廣播新聞評論的天地豁然開朗。
三、內容貼近民眾
與報紙、網絡、電視相比,廣播媒體具有更強的天然貼近性。如何增強廣播新聞評論的可聽性?在選材的貼近性和說理的通俗性上下功夫。新聞性和貼近性相統一,才能達到說聽眾關心的話題、說百姓話、表達聽眾的真情實感的傳播目的。
新聞評論的貼近性體現在反映民聲民意,針對人們普遍關心的話題發表議論。醫療保險、學校收費、住房改革、下崗就業、對社會不良現象的批評,這些話題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百姓生存狀態。一篇新聞評論的價值大小,反響如何,是否具有可聽性,關鍵是這篇評論是否觸及了群眾關心的事,是否在為老百姓說話。傳播的“相關效應”拉近了評論與聽眾的距離,從群眾生活的角度評述事物,才會受到聽眾歡迎。
選題策劃在廣播新聞評論中有著重要作用。首先是對一天中已發生的新聞進行梳理、分析,然后反問幾個問題:這個事件大家關注嗎,為什么,它包含著怎樣的道理,聽眾應該如何認識?新聞評論的選題有了,接下來就是角度和采訪寫作等落實環節的實施了。
四、個性化評論專欄
廣播新聞評論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各具特色的個性化評論專欄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1、專家評論專欄。建立涵蓋各專業的媒體專家學者庫,采用電話連線或演播室訪談等形式,為專家學者提供個性化展示的平臺,促進欄目的品牌建設。
2、記者評論專欄。將網絡上流行的播客、博客搬到廣播媒體中,給記者的采訪札記個性化表達的空間。
3、聽眾來論專欄。收集和編輯聽眾的短信、留言、來稿,由聽眾自己錄音或由主持人進行特色配音,拓展參與的渠道,對聽眾的反映做出迅速的媒體反應。
4、媒體評論匯編專欄。對報刊、網絡等媒體的新聞評論進行匯編、點評,匯天下之精華。
【廣播新聞評論創新思考論文】相關文章:
電視新聞采訪技巧創新思考論文07-16
新聞評論文范文08-28
電視新聞評論特點與制作技巧論文08-03
廣播新聞專業的論文06-09
土木工程生產的創新述評論文08-10
高校宣傳工作中新聞報道的創新思考論文10-22
改進廣播電視新聞宣傳管理的幾點思考論文08-12
中國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的思考論文07-14
新聞科技發展的思考和探索論文10-10
新聞美術設計與創新分析論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