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新聞類論文1
就新聞類節目來看,播音主持作為連接節目和受眾之間的橋梁,無論是其外在形象,還是內涵氣質,往往都對節目的收視率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由此可見,要確保新聞類節目能為廣大受眾所接受,首先必須保證播音主持本身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就目前來看,新聞類播音主持自身的親和力是影響節目收視率最為關鍵的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播音主持人具備親和力能有效拉近與廣大受眾之間的距離,激發受眾收看節目的興趣,并促使受眾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與主持人的互動中來,提高節目的整體質量。
一、新聞類播音主持及親和力的闡述
。ㄒ唬┬侣勵惒ヒ糁鞒
新聞類播音主持從根本上來看就是一種職業,其最主要的職能就是通過有效的方式向受眾傳遞有價值的信息,且對受眾自身的價值觀念等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因此,除了具有親和力外,為切實有效地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還要求新聞類播音主持具備專業的素質與能力,并且能將生活的經驗融入新聞節目中,以從根本上提高新聞節目的吸引力。
。ǘ┯H和力
親和力是新聞類播音主持在工作中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其除了與外在的環境有著一定的關聯外,更多的是播音主持自身氣質的體現,往往要求播音主持自身具備豐富的知識素養,且要求其能以此為基礎在主持過程中保持優雅的舉止與談吐。除此之外,還要求新聞類播音主持確保自身具備充足的親和力,以及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確保在實際工作中感染受眾,進而拉近彼此的距離。
二、提升新聞類播音主持親和力的主要目的
(一)提高新聞類播音主持自身的人格魅力
就傳統的新聞節目來看,播音主持通常需要以嚴謹嚴肅的態度通過說讀的方式來進行信息的傳遞,但由于這種方式過于單一,往往會使受眾喪失觀看興趣。而提升新聞類播音主持自身的親和力,就要求主持人在播音主持工作中轉變以往的播音形式,在新聞信息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的方式來進行傳遞,進而形成獨特的主持風格。從現實層面來看,受眾對新聞節目質量的要求更高,播音主持具有充分的發展空間。傳統的新聞播音形式不僅會讓主持人感到疲憊,同時也會讓受眾喪失觀看興趣,為了切實有效地提高節目對受眾的吸引力,就要求播音主持不斷地自我豐富與提升,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優化整體的新聞節目效果。
。ǘ┨岣呤鼙妼π侣劰澞康氖湛磁d趣
就新聞節目的受眾來看,由于年齡層次和文化素質的不同,所以在新聞信息內容的接受方面以及對不同新聞內容的感興趣程度,也有較大的差異,而這對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因此,為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及節目的收視率,就要求新聞類播音主持從普遍性的角度出發,為滿足不同類型受眾的收看需求來對自身的主持方式進行優化。而提升新聞類播音主持的親和力,往往能在一定程度滿足絕大多數受眾的新聞節目收看需求,并有效地調動受眾對新聞節目的收看興趣,進而從根本上提高受眾對新聞節目的關注度。除此之外,將親和力融入新聞類節目的播音主持中,也能賦予節目全新的生命力,進而提高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
。ㄈ├侣劰澞颗c廣大受眾之間的距離
拉近新聞節目與廣大群眾之間的距離,也是提升新聞類播音主持自身親和力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我國現階段的新聞類節目來看,其中最明顯的問題就是新聞的信息內容與絕大多數受眾的生活之間相距甚遠,所以受眾往往很難真正理解這些信息的真正內涵。此外,新聞類節目為確保其本身的嚴肅性,因此在播音過程中很少甚至從不與受眾進行互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受眾對新聞節目的觀看興趣。為充分有效地拉近新聞節目與廣大受眾之間的距離,新聞類播音主持要在節目中提高自身的親和力,并通過互動環節的構建促使受眾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節目中,進而促使新聞的信息內容得到更為有效的傳播。
三、提升新聞類播音主持親和力的策略
。ㄒ唬⿵娀侣勵惒ヒ糁鞒值膶I知識素養
新聞類播音主持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過聲音進行新聞信息內容的傳遞,而要切實有效地提高新聞節目的傳播質量,就必須確保新聞類播音主持自身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素養及普通話水平,以從根本上提高新聞節目的播音效果。此外,在實際的播音過程中,新聞類播音主持還應重視將自身意識融入工作中,以切實有效地提高新聞節目播音的親和力,在提高新聞節目整體質量的同時,促使主持人自身的人格魅力得到增強;诖耍覈侣勵惒ヒ糁鞒志捅仨殞ψ陨淼膶I知識素養進行強化,從提升知識素養的層面出發來打造自身的風格,明確自身的風格魅力以提高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
(二)滿足廣大受眾的實際需求
要滿足廣大受眾的實際需求,就要確保新聞節目能貼近廣大受眾的實際生活,從普遍性的角度出發對新聞節目進行優化。就我國現階段的新聞類節目來看,新聞的信息內容與絕大多數受眾的生活之間相距甚遠,不僅導致受眾無法對新聞信息內容的內涵有深入的了解,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對受眾的新聞收看興趣造成了影響。因此,要切實有效地提高新聞類播音主持的親和力,就要求新聞類播音主持能在以往新聞信息類型的基礎上,貼近廣大受眾的實際需求,將與受眾生活相關的新聞信息內容融入節目之中,激發受眾收看新聞的興趣。除此之外,在對這類新聞信息內容進行傳播時,播音主持還可以發揮自身魅力來對受眾的情緒加以調動,來提高主持的親和力。
。ㄈ┏浞掷谜Z言、眼神、表情來提高主持的親和力
要切實有效地提高新聞類播音主持的親和力,就要求其在主持過程中能合理地對自身的語言、眼神、表情加以利用。首先,就主持過程的語言來看,語音往往是主持人自身表達最直接的方式,而主持人內心的情感則會通過語氣和速度等直接表現出來,這也是主持親和力表現最為明顯的方式。其次,就主持的眼神來看,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人自身的情感往往也會直接通過眼神進行傳遞。所以,在新聞主持過程中,播音主持也應重視自身眼神的運用,以充分有效地提高自身在主持過程中的親和力。最后,就主持過程的面部表情來看,面部表情能使人內心的情緒表象化,因此,播音主持在新聞節目中必須根據實際的新聞內容來調整自己的面部表情,進而使主持變得更具親和力,從根本上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和收視率。
。ㄋ模⿲π侣勵惒ヒ糁鞒诌M行更加專業的培訓
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給我國新聞類播音主持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近年來市場的競爭越發激烈,新聞類播音主持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才能確保自身不會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對此,我國新聞類播音主持就必須給予自身專業能力充足的重視,確保在日常的工作中對自身的專業能力進行強化訓練,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素養、強化自身的專業能力,以保證自身的專業能力與大眾的要求相適應,在提高自身工作質量的同時,確保主持受到廣大受眾的喜愛。而為確保專業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提升,新聞類播音主持還應重視考核來不斷地實現自我完善。
四、結語
新聞類播音主持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向受眾傳遞相關的信息,而要確保節目能為廣大受眾所接受,除了需要新聞類播音主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及專業技能外,還要求其具備人格魅力,以有效地吸引大眾關注。就現實層面來看,要激發受眾的新聞收看興趣,就必須保證新聞類播音主持自身具備充足的親和力,有效拉近主持人與廣大受眾之間的距離;诖,我國新聞類播音主持就必須重視自身親和力的提升,以從根本上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熊楓.新聞播音主持的親和力之探微[J].科技傳播,20xx(09):12.
。2]彭嘉玲.親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xx(17):54.
。3]杜青林.從個性化、人格化和親和力來探究播音主持的藝術[J].新聞傳播,20xx(12):21.
新聞類論文2
摘 要:1993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的開播標志著中國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的誕生。15年來,電視新聞雜志奧節目經歷了高收視、高關注后,也出現了弊端和不足?偨Y出我國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的問題,從主持人、報道樣式、受眾意識、新技術的利用以及品牌經營等方面探求出中國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
1.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概述
新聞雜志節目又稱為新聞雜志節目,雜志型新聞節目,是電視新聞深度報道的重要節目形態之一。它借鑒雜志的綜合編排方法,利用電視的傳播優勢和報道、評述手法、按欄目的宗旨,將不同樣式和內容的新聞節目板塊小欄目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節目,在固定欄目和時間播出。
2.中國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的問題
電視新聞雜志節目在中國的誕生從根本層面上是結合本土經驗,有選擇地向西方學習的結果。經歷了孕育、陣痛,成長期的電視新聞雜志節目發展到今天,還遠遠沒有步入它的成熟期,在娛樂性節目和社教類節目日益濃厚的平民化傾向反襯下,其在主持人、節目內容、節目經營等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值得探討。
2.1 “明星主持人”的匱乏
美國的電視新聞雜志欄目一般采用主持人制,并且由主持人擔當編輯部負責人。這些主持人出身于記者,有豐富的新聞采編經驗,參與節目制作的各個環節,是節目的核心人物和靈魂,比如;拉瑟一個人就可以代表《60分鐘》欄目。這意味著主持人的知識、立場、風格都會深深影響新聞報道(或分析)的性質。WwW.133229.CoM在現代社會,人們都有這樣的共識,即新聞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不含任何意識形態和價值判斷的純客觀報道,因此,板起面孔貌似客觀的新聞報道不再博取觀眾的興趣,反而是那些具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說新聞”或者多重視角的新聞展示更能吸引觀眾的目光,這就要求主持人具有富于個性的話語方式、深厚的知識儲備和靈活敏銳的頭腦眼光。
2.2 節目內容深度不夠
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的核心要素就是深度報道,深度報道有較充足的時間來解析事件,其成功的要素在于提供充分、全面的信息,包括全面的事實信息、復雜的關系信息以及多元的意義信息,許多此類報道恰恰未能提供足夠的事實信息,或者讓事實信息在同一個層面簡單重復,對于關系的把握則過于簡單化,總是停留在一個可以預見的框架內;意義不能呈現多面性,而是流于簡單甚至片面,因此報道常常不能出人意料,就象一個老套的故事,缺乏新鮮感,目前,電視臺大多對深度報道節目非常重視。不斷改版、包裝、撤舊換新,這些都是必需的,但真正能吸引收視率的還是報道本身的質量。
2.3 品牌節目太少
在美國,電視界對欄目的品牌效應非常重視,美國三大廣播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新聞雜志類節目的品牌,在中國,各電視臺的新聞雜志類節目,類型豐富,數量也不少,除了央視的《東方時空》外,能被觀眾記住的著實不多,這對電視臺的整體形象塑造十分不利。因為新聞性節目是電視傳媒的立身之本,也是電視業競爭“出彩”的一大砝碼。新聞性節目做得好不僅能夠吸引收視率,還將給電視臺帶來良好的聲譽,這是娛樂性節目所不能代替的。目前眾多電視臺的新聞性節目普遍缺乏創意,雷同的多,有個性的少,有鮮明特色與風格的更少,從節目內容到包裝,到主持方式,互相模仿,形成千臺一面。這樣節目雖多,觀眾的選擇依然受限。在當今頻道增多、節目豐富的情況下,電視臺宜取求異思維,形成創新機制,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與風格,這才是媒體競爭的有效策略。
3.中國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的出路
在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形態大量仿制和克隆以及電視節目娛樂化的雙重夾擊下,中國的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如何突圍成為時下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以為各檔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都應固守受眾的需求,并竭力圍繞本欄目的記者、主持人以及某一主題來構建,打造自己的新聞節目。與此同時,充分利用新技術,打造節目品牌也將是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的大勢所趨。
3.1 精辦節目,走主持人中心制
節目主持人是電視新聞雜志類欄目的主打,節目主持人則是整個電視新聞雜志欄目的靈魂,必得大力培養權威型,明星型的主持人,逐步從目前的制片人主導轉向主持人主導制,主持人不能再只是名義上的“主持”,被動服從制片人和編導,而要成為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乃至頻道真正的“靈魂”,統籌自己的節目,策劃,包裝節目,創辦品牌節目,專欄也要圍繞主持人進行。
3.2 報道手法和多樣化,表現形式藝術化
動漫畫,如今不少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中也用到了動漫畫,例如有一則新聞是講述鄰里之間矛盾事,住在樓上的居民想要將一架鋼琴搬進家里,由于門小琴大,不得不考慮從底樓鄰居的陽臺里把鋼琴吊進屋里,本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底層的居民要求樓上的人家留下五百元“買路錢”,于是產生了糾紛。傳統的報道手法可能是依靠語言敘述和背景畫面相結合,然而在這一段電視新聞雜志中,記者專門制作了一段完整的動畫講述了這一過程,使觀眾猶如看了一段故事片。
音效。新聞中除配音之外還有兩種常用的聲音——一現場錄制的被采訪對象的講話和現場背景聲。當然,為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配樂也是常見的,但擬音對紀實來說是一種非常規做法。20xx年3月19日的一則新聞報道了上海市一居民家中的天花板忽然坍塌的事故,由于不可能記錄到坍塌實況,于是,記者在使用已損壞的天花板的鏡頭時添加了模擬坍塌的響聲。效果十分夸張。
模擬場面。通過模擬再現新聞事件的背景在紀錄片中常有運用,單純的新聞中較為少見,該電視新聞雜志類申報道20xx年2月15日的海寧特大火災時,現場的房屋已經灰飛煙滅,前去采訪的記者僅看到了一堆瓦礫,于是節目根據當事人的描述制作了一個微型的火災現場,配合記者的采訪調查,成為新聞報道的組成部分,顯然,觀眾看到的新聞畫面并不是真實的紀錄。
表演鏡頭,20xx年3月18日的一則新聞反映的是一位女士將一條從國外帶回的褲子拿到一家裁縫店加工,孰料隔天去取時發現裁縫店轉眼變成了煙紙店,整條新聞報道有一段精華之處,那就是由那位女士親自“扮演”女主角,在“事發當天”趕到煙紙店詫異地大叫一聲:“咦,這里不是裁縫店嘛,怎么變成煙紙店了?”記者在處理這些鏡頭時已經超越了紀實的界限,于是小心謹慎地打上“模擬”字樣的階段,使得這些帶有演藝色彩的非紀實鏡頭的運用“合法化”。
表意鏡頭,央視《焦點訪談》欄目的一篇報道《難圓綠色夢》1995年榮獲中國新聞獎和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專題類一等獎。其中記者在一個模仿人物視角的主觀鏡頭上添加了綠色的植物邊框,象征他懷念從前綠色林園的心理活動。
3.3 培養節目的受眾意識
現在的新聞傳播總把受眾的興趣和需求放在第一位,從民主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看,大眾的知情權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從受眾的接收角度看,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于僅僅知道事實,還渴望了解更深層的東西,把自己與媒體的接近權發揮到最大限度。電視媒介歷來就有“受眾為本”的意識,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應該重視對受眾的調查、研究和分析。通過了解受眾的有關信息更有針對性地設計節目構成、安排節目時間、制作和播出節目,以求得節目傳播的有效達到率,而對受眾真正進行系統、全面、深入和科學的調查和分析的是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的。
3.4 經營品牌節目
21世紀媒體競爭十分激烈,作為主流新聞媒體,電視臺需以高品質的新聞節目立足,那么經營品牌的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品牌新聞雜志類節目,即由特定電視臺制作、發布的,具有該臺形象及特色的新聞節目。品牌新聞雜志類節目除了具有一般新聞節目的價值要素外,還具有公信力,唯一性、影響力和鮮明的獨家特色,唯一性和獨家特色是品牌新聞雜志類節目最具價值的所在,它決定了觀眾在眾多頻道中如何選擇,例如bbc、cnn、cbs等都有代表各自風格的品牌新聞雜志類節目,有很高的知名度。
新聞類論文3
一、電視新聞類節目的后期剪輯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經濟化的發展,新媒體在市場競爭中突顯出來,現如今人們的思想、審美也在隨著時代變化,傳統的新聞類節目旨在傳播新聞事實,對觀眾而言顯得略為枯燥,現代人追求完美,對生活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對電視新聞類節目潛意識中也存在較高的視覺要求,傳統的新聞類電視節目制作不夠精良,導致觀眾不能完全認可,對節目產生視覺疲勞,這樣就會漸漸的失去觀眾,降低節目的收視率。因此,在新聞節目錄制的后期,高質量的后期剪輯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后期剪輯可以確保節目錄制時的言論得當,避免出現輿論導向錯誤,并且后期剪輯可以適當剪輯掉多余的言論,使節目內容更加簡明扼要,只有這樣,才能使電視新聞類節目發揮出自身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后期剪輯是為了保證節目效果,對節目進行適度的包裝、美化,只有這樣,電視類新聞節目才能在新媒體的發展浪潮中更加長久、穩定的發展傳播下去。
二、電視新聞類節目后期剪輯的方法措施
節目的后期剪輯是對前期節目錄制的完善,要在原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剪輯,修剪去多余的枝葉,有順序的進行編排。為了在同類新聞節目中凸顯自身的節目特色,要保證節目內容簡明扼要、語言運用合理。節目錄制的拍攝過程,需要記者能夠對節目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快速做出反應,在后期剪輯過程中抓住能夠凸顯新聞主題、節目內容感染力較強的鏡頭,并且對這些鏡頭進行編排、拼接。為了能夠使新聞內容能夠通過小事情表現大方面的事情,完善細節,通過節目一些表現力強的細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為了使新聞節目能夠表現的更加真實更加精彩,使節目的編排更加流暢,就需要幕后工作人員在進行后期剪輯的過程中能夠合理的選擇素材并且合并節目內容,處理每一個細節。
作為電視新聞類節目,旨在給觀眾傳播新聞事實,因此,必須要保證新聞節目的真實性,由于在節目后期進行剪輯的過程,需要進行屏幕分割之類的編輯技巧,雖然這類編輯技巧不像其他電視節目中需要運用的特技,但是為了使觀眾在觀看節目的過程中避免產生視覺疲勞,在后期剪輯的過程中可以運用類似疊畫這樣不會改變節目內容的特技。
在新聞節目后期編輯的過程中,還要保證畫面素材與新聞主題內容相符,新聞的表現主要是在還原事件真相,但事實上,在新聞鏡頭錄制過程中并不能保證從頭錄到尾,在新聞錄制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鏡頭的切換,為了使節目內容能夠真實的表現出來,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在剪輯、重組鏡頭時還原真實事件內容。
在當前新媒體的浪潮中,隨著互聯網和電視節目的發展,電視新聞類節目必需重視節目的后期剪輯,除了需要保證新聞節目的內容真實性,還要通過剪輯對自身進行美化、包裝,只有這樣,才能在新聞市場中長久地發展下去。
關于新聞傳播學類高校畢業生創業優劣勢分析及方向探究的論文
摘要: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加上媒介逐漸融合的趨勢,社會對新聞傳播類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不少新聞傳播類高校畢業生開始逐漸改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嘗試著進行自主創業。然而,對于剛畢業又缺乏社會經驗的高校生而言,創業是個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挑戰,為了將創業的風險降低到最低,本文對大學生創業優劣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學生準確把握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創業資源與項目并獲得成功。
關鍵詞:新聞傳播學;高校畢業生;創業;優劣勢分析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引言
據教育部不完全數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逐年上升,每年龐大的畢業生數量使得就業形式越來越嚴峻,加上媒介融合的趨勢令新聞傳播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與流程也得到不同程度的革新。不少新聞媒體行業逐漸減少了計劃招聘人數,職位的減少與應屆畢業生人數的持續增長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越來越多的新聞傳播類高校畢業生在畢業之后選擇進行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在創業時一定要注意遵循科學的理論指導,結合社會發展需求,確定合適的創業項目,在充分了解自身優劣勢的基礎上,創新創業戰略并制訂風險預估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創業損失。
一、新聞傳播類高校畢業生的創業優勢
(一)具有較強的信息處理能力
新聞傳播類畢業生在平時的`專業課學習過程中,經常會與大量的文字打交道,擁有較強的語言組織與信息篩選處理的能力,因此當他們在與潛在客戶溝通交流時,能夠快速準確地切入客戶的需求點,給客戶想要的答案,實現互利共贏的局面。
新聞類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論文題目:娛樂類電視節目策劃的創新
一 研究背景
2009年,衛視各頻道經過修整全線出擊,收視份額明顯增長。尤其是排在第一陣營的強勢娛樂媒體集中發力,大大加快發展步伐,收視份額占到衛視總體的半壁江山。在全天候收視排名前10位的省級衛視也在硝煙彌漫的收視戰場中上演收視指數追逐大戲。領先的媒體不忘擴大優勢,暫時落后者奮起直追,加速變革。
各衛視之間的較量,集中體現在娛樂節目的播出與收視上。表現突出的省級衛視,大量研發內容和形式上有創新突破的娛樂節目。在短時間內形成品牌效應,同時也將衛視形象與娛樂節目品牌捆綁起來。讓獨特的欄目品牌與內容作為衛視的名片,在激烈的收視競爭中博得一席之地。新推出的綜藝娛樂節目從節目的形式到內容都在經歷史無前例的大蛻變,很難用傳統綜藝模式分類下定義。就連業內人士也不會馬上看出節目操作上的門道,引領省級衛視娛樂節目的`收視黑馬層出不窮。電視娛樂節目想在激烈的省級衛視傳播平臺上贏得一席之地,還要用個性化的風格定位和內容吸引住觀眾群,成為給觀眾帶來快樂和滿足的節目對象,贏得觀眾的收視禮贊。媒體發展活力追本溯源,是電視娛樂節目品牌影響力和創新能力。
二 期望取得的研究成果
對于娛樂節目而言,其中資源整合有效途徑之一是電視臺把傳統的電視節目欄目制改為項目制。項目制或項目責任制,是指將獲得立項批準的節目選題及其質、量等工作要求作為一個生產項目,有項目責任人根據合同約定,全權負責其策劃、資金預算方案、宣傳制作、質量、發行、分配及承擔相關管理責任和風險的制片體制。實行項目制,把電視節目生產要素從固定欄目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改變欄目之間對收視時段資源的割據,節目創作人員題材定位、形態風格等方面創作更加靈活,有了更大的調配和利用空間。通過項目制的人力、物力、頻道資源的科學整合,以項目為單元,內容為主導,集中優勢投入到有價值的選題中。提高節目質量,打造精品,為節目品牌化的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資源整合是中國電視當前發展趨勢的客觀要求。
新聞傳播類畢業論文
新聞傳播以權威性、時效性、真實性以及社會輿論的引導性始終占據著傳媒的高地。新聞傳播的載體和途徑從廣義上分有兩種方式,傳統媒體和微媒體傳播。接下來是小編帶來的新聞傳播類畢業論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摘要:在傳媒高速發展的今天,新聞傳播一直以其高標準的制作傳播流程占據著傳媒的制高點,新聞的政治輿論導向關乎著國家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而隨著微時代賽博空間日益滲入到大眾傳媒的各個方面,探討“全球在地化”情境下新聞傳播的交互立體化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新聞傳播的本質出發,通過微媒體和傳統媒體在賽博空間內的顯性表征及相關性,探索三者相互融合、促進與重構的機制。
關鍵詞:新聞傳播;微媒體;傳統媒體;重構
新聞是指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播。新聞定義中的傳播主要指“大眾傳播”,即職業傳播者通過某種現代化的傳播媒體向大眾人群傳遞信息的活動。隨著“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聯網文化的進駐,中國的傳媒發展已與世界接軌,新聞傳播已經發展到從最初的整體、宏大、秩序進入到個體、碎片、張揚的微媒體后福特主義階段,個體意義上的事件性和參與性已經成為微時代的顯著特質。當微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展現出積極生長的同時,卻也帶來了亞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極的時代癥候,這些都給傳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筆者在本研究中試圖通過微媒體和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特質及關聯性,探討微時代下新聞傳播的交互立體化發展規律以及重構機制。
1.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影響及顯性特質
新聞傳播學類畢業生就業意向調查分析論文
【摘要】在2012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啟動之初,通過調查問卷了解新聞傳播類畢業生就業考研的情況,從問卷中了解到學生關于就業、考研的具體情況,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為做好畢業生工作,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新聞傳播學類;畢業生;就業意向
為了解新聞傳播學類2012屆畢業生就業意向和擇業狀況,進一步有針對性地做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我們制作了《新聞傳播學院2012屆本科畢業生考研、就業意向調查表》,在12屆畢業生中進行發放,回收合格表格203份,現將調查結果統計分析如下。
一、調查表設計及統計結果
1.您的畢業打算:
A.就業57人(28.1%) B.報考研究生144人(70.9%) C.出國深造2人(1%)
2.研究生報考院校:
A.安徽大學57人(40%) B.其他學校87人(60%)
3.研究生報考專業:
A.新聞傳播類103人(71.53%) B.相關專業12人(8.33%) C.跨專業6人(4.17%)
4.考研未通過未來打算:
A.繼續專職考研12人(8.33%) B.找工作58人(40.28%) C.邊工作邊考研25人(17.36%) D.到時再說28人(19.45%)
5.就業單位意向為(可多選):
A.國家機關82人(40.39%) B.事業單位103人(50.74%) C.國有企業72人(35.47%)D.民營企業83人(40.89%) E.中外合資企業87人(42.86%)F.學校59人(29.07%)G.其他34人(16.75%)
媒介融合下的電視新聞類傳播方式變革趨勢論文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伊契爾·索勒·普爾提出的。他在專著《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了“傳播形態融合”的概念,認為數碼電子科技的發展是導致歷來涇渭分明的傳播形態聚合的原因,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在這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信息技術不斷成熟壯大的社會,媒介融合自然而然的成為了新聞傳播事業的新發展趨向。在以媒介融合為背景的新聞傳播方式面前,我們必須改變新聞傳播理念探索新聞傳播媒介融合的前進方向。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怎樣推進新聞傳播是現階段我們需要思考的。介于此,作者才將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方向給大家進行了解釋。
1、媒介融合帶給當代媒體環境的改變
1.1新聞表達由過去的單一呈現到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呈現。電視新聞的主要有口播新聞、字幕新聞、圖像新聞、電視實況轉播、直播報道、電視言論等樣式。它同新媒體相比還不夠豐富、多元、全面,存在著缺少交流的弊端。但是融合新聞就能彌補電視新聞的豐富性、多樣性、全面性,還由于它的交互性,倍受親耐。為受眾提供更多的可供分享的內容。新聞記者不僅要將采制圖像新聞做好,而且還要更加全方位的反應事實。
1.2新聞采集、編輯合作化。我們對新聞采集、編輯工作模式進行創新的前提是媒介融合,其合作快速改變如今媒體界的形式。從新聞題材的采集這個角度看,兩種新聞傳播截然不同,傳統的新聞采集方式使對新聞進行分工方式的采集,而媒介融合下的新聞采集方式是將分工模式同團隊合作模式進行結合實現新聞的采集。有了媒介融合,新聞題材可以互相分享,各個媒體之間進行分工合作,這就為團隊合作方式的新聞采集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我們自然就知道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集、編輯的合作化了。我們就拿電視新聞傳播來說,在融合新聞的過程中以視頻為主成為了它的優勢,媒介融合下的電視新聞傳輸內容頗為全面,新聞題材就自然而然的被分享,它便成為媒介方式最豐富的媒體。
民生類新聞節目紀事性思索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和當今社會物質、精神水平的不斷提高,以“敘事”為出發點的民生新聞,因其選題親民性、視角廣泛性、時事互動性、播報通俗性受深廣大受眾的青睞。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嶄露頭角至今,民生新聞已逐步普及開來并走向成熟。本文將以民生類新聞節目為例,對其內容的敘事性作以分析研究。
關鍵詞:敘事;電視新聞;民生新聞;媒體傳播
一、民生新聞的定義
傳統的新聞定義為:新聞,就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按照性質,可將其區分為兩個角度,一是新聞的本體論含義:新聞是先在于主體的客觀事物變動的重要信息;二是新聞的認識論含義:新聞是主體感知到的、或用符號傳播并為受眾所接收到的客觀事物變動的重要信息。由此可見,新聞是先于受眾而存在、被受眾感知的,具有簡明性和客觀真實性。相對比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及新興媒體類(如網絡、手機)新聞更凸顯出卓越的時效性和現場感。民生類電視新聞節目作為新聞的一個重要類型,同樣具備新聞的性質及其特征。
“民生”一詞在近幾年中頻繁出現,究其原因是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民眾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觀。人們開始從社會發展和人文關懷的角度尋求自身發展機會的提供、能力的培養和權益的保護。也就是說,當今“民生”的意義,就不僅僅是從人權上界定的人的基本生存、基本發展的權利,而是以人為本,從人的需求的角度出發,實現人的生存權利有關的全部需求和與實現人的發展權利有關的普遍需求。電視新聞的觸角也從大政方針的發布延伸至普通百姓的身邊,從群眾日常生活中選擇題材,內容上鎖定群眾的生存狀況、生存空間,關注百姓冷暖和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播報形式活潑多樣,以敘事風格為主,將真實事件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表現出來。
采訪類電視新聞論文
一、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提問
電視新聞采訪類節目的采訪大部分都是由記者出鏡進行的報道,記者的言行舉止及現場的背景都是傳達信息的載體。記者要把自己融入到采訪現場氛圍的事件中去,感同身受地組織好語言,準確地把這種感覺傳遞給觀眾,同時還要學會將相對有價值的畫面及時地呈現給觀眾并加以適當的敘述與評論。采訪中記者提問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采訪效果。因此,記者在采訪時要注意提出有較強針對性的問題,不能一口氣提問完,要關注觀眾此時的心理狀態,要留下懸念,從而激發出觀眾對此新聞的興趣,提高新聞采訪類工作的質量。
二、注意對采訪細節的控制
由于采訪節目的不同要求,新聞工作者要面對的受訪人的受教育程度、性格特征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在接受采訪時,受訪人的心理與生理反應也會存在明顯的差異。因此,記者在采訪時要認真分析人物特征,及時找出應對受訪人的策略。眼睛是心靈之窗,采訪者在進行訪談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受訪者接受訪問時眼神的變化,避免因對受訪人缺少本質性的了解,在工作過程中缺少觀察能力,從而造成所拍攝信息質量較低,畫面毫無張力與沖擊感。采訪者應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在最短的時間里找到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并進行快速捕捉及時記錄。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將手、腦、眼緊密結合,制定合理的采訪類設計,找到最合適的采訪角度,才能找到普通中的異同、平凡生活中的真諦、從而獲得有價值的新聞素材。
三、要遵循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藝術性
電視新聞類專題節目的后期編輯策略探討論文
一、電視新聞類節目的后期剪輯的重要性
隨著現代經濟化的發展,新媒體在市場競爭中突顯出來,現如今人們的思想、審美也在隨著時代變化,傳統的新聞類節目旨在傳播新聞事實,對觀眾而言顯得略為枯燥,現代人追求完美,對生活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對電視新聞類節目潛意識中也存在較高的視覺要求,傳統的新聞類電視節目制作不夠精良,導致觀眾不能完全認可,對節目產生視覺疲勞,這樣就會漸漸的失去觀眾,降低節目的收視率。因此,在新聞節目錄制的后期,高質量的后期剪輯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后期剪輯可以確保節目錄制時的言論得當,避免出現輿論導向錯誤,并且后期剪輯可以適當剪輯掉多余的言論,使節目內容更加簡明扼要,只有這樣,才能使電視新聞類節目發揮出自身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后期剪輯是為了保證節目效果,對節目進行適度的包裝、美化,只有這樣,電視類新聞節目才能在新媒體的發展浪潮中更加長久、穩定的發展傳播下去。
二、電視新聞類節目后期剪輯的方法措施
節目的后期剪輯是對前期節目錄制的完善,要在原本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剪輯,修剪去多余的枝葉,有順序的進行編排。為了在同類新聞節目中凸顯自身的節目特色,要保證節目內容簡明扼要、語言運用合理。節目錄制的拍攝過程,需要記者能夠對節目內容進行分析研究,快速做出反應,在后期剪輯過程中抓住能夠凸顯新聞主題、節目內容感染力較強的鏡頭,并且對這些鏡頭進行編排、拼接。為了能夠使新聞內容能夠通過小事情表現大方面的事情,完善細節,通過節目一些表現力強的細節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為了使新聞節目能夠表現的更加真實更加精彩,使節目的編排更加流暢,就需要幕后工作人員在進行后期剪輯的過程中能夠合理的`選擇素材并且合并節目內容,處理每一個細節。
新聞傳播類應用性課程改革分析論文
摘要:新聞實務教學是新聞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內綜合性院校的新聞實務教學主要存在三大問題,亦即專業教學與傳媒實踐嚴重脫節、實踐教學的比例被大大壓縮、實踐教學有課程無體系。面對媒介融合時代的新要求,新聞實務教學必須在課程設置、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師資培養等方面進行改革。
關鍵詞:新聞實務;教學;問題;改革
作為新聞專業的核心課程,《媒介作品評析》的根本定位是教會學生運用理性的視角、專業的方法評析媒介發布的新聞作品,在提升職業技能的基礎上建構自身的專業素養。因此,本課程是具有理論延展的應用型專業課程:一方面,要求學生深刻把握新聞專業的基礎理論,另一方面,又要求學生能夠靈活使用這些理論分析具體的新聞報道作品。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把握理論與應用之間的“度”,如何在具體教學中突出“應用”的根本定位,都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課程改革緣起
(一)呼應我院辦學理念與教學改革的需要《媒介作品評析》的前身是《讀報評報》。作為國內新聞專業的傳統課程,安徽大學從1984年創辦新聞專業開始,始終將《讀報評報》課程作為每一屆大一新生的專業“入門課”。2000年以來,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逐步提出了“四基并重”的辦學理念,亦即“基本素質的提高、基礎知識的夯實、基本能力的培養、基本技能的訓練”,為此,我院以培養模式的.改革為核心,課程體系的培養為先導,教學內容的改革為基礎,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的改革為落腳點,全方位地開展新聞傳播學科教學改革。2006年,為順應新的教學需要,學院開設了《當代媒介素養》以取代《讀報評報》“專業入門課程”的地位,與之相適應,《讀報評報》課程遂重新調整為“專業提高課程”,授課年級也由大一上學期調整至大二下學期。從“專業入門課”到“專業提高課”,課程定位出現根本性改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自然必須相時而動。
我國談話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模式剖析的論文
摘 要:新聞評論節目是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的重要類型,其中,尤以談話為主的新聞評論節目廣受人們的歡迎和青睞,成為各電視臺積極策劃和創作的新聞評論節目樣式。要想提高節目的策劃質量和創作效率,深入了解其模式特征是首要的前提;诖,文章在對比分析各檔談話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模式特征的基礎上,從談話主題、節目題頭、節目內容與節目尾聲四個方面對其進行了系統總結,旨在進一步深化對于此類節目模式的認識。
關鍵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談話;節目模式
電視新聞談話類節目,也稱電視新聞訪談節目,是指由主持人、嘉賓、現場觀眾圍繞某一特定的話題展開討論,隨后經過一定的記錄、剪輯和處理所形成的節目樣式。與其他新聞播報、主持人評論為主的節目樣式相比,電視新聞談話類節目表現出個性化的節目模式特征,這恰恰是成就其節目價值的關鍵要素所在,是節目策劃和創作者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項內容。
一、選擇兼具“價值性”與“風格性”的談話主題
談話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既不像新聞播報節目那樣對一系列新聞事件進行淺嘗輒止的介紹,也不像主持人評論節目那樣對特定話題進行開門見山、直擊要害式的簡短評論,而是在特定的.時間段內圍繞著某一話題展開深入、全面的探討,由此表現出主題鮮明、內容系統、觀點多樣、形式豐富的特征。然而,此類節目的談話主題并不簡單地緊跟熱點,而是既要注重話題的實際價值,即其是否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同時也要注重與此檔節目風格、節目定位的契合性,話題必須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品牌形象和品牌個性。這要求各檔談話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需要遵循“價值性”與“風格性”的雙重原則,從熱點話題中選擇符合節目風格和定位的話題切入點,這直接決定著接下來的節目內容和節目風格情況,是談話類電視新聞評論節目首先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