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新聞傳播在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探討性論文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思維靈活、堅持自主的群體,但他們的身心并未徹底地成熟。網絡信息,很多時候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隨著社會發展,大學生個人的價值觀也會隨即改變,同時在成長的不同階段也會有所調整。網上信息有表述者個人的某些觀念,這就對大學生個人的思想觀念有較大影響。長時間下去,大學生個人的世界觀以及人生觀也可能會歪斜、扭曲。我們應當意識到網絡新聞傳播究竟會對大學生帶來哪些不利影響,同時提出恰當的處理方案,督促他們樹立起科學的價值觀,達到更高階層的人生目標。
關鍵詞:網絡新聞傳播;價值取向;影響;策略
價值取向,指的是人類結合個人的價值觀而在心理以及行為上出現的某種穩定趨向,同時也是在社會化進程中演變而來的。通常,社會價值、目的均會對價值取向有較大的影響。對大學生來說,價值取向實際上是大學生對價值評估或是選擇的某種傾向性態度或是行為準則。網絡信息技術在創新演變,早就變成了大學生學習以及生活中的重要內容。除更改從前的學習或是生活模式外,新聞信息同樣會對大學生個人的價值觀帶來干擾。
一、網絡新聞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積極影響
從開辦到現在,網絡新聞承載了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的歷史重任。首先,傳媒注重于正面報道,懂得傳承真善美。抨擊假惡丑,能夠幫助大學生塑造科學的道德行為,擺脫不恰當的道德理念。另外,網絡新聞也可以對社會公德或是家庭道德等道德體系中的內容進行傳播,提升大學生個人的道德素養。與此同時,對優秀人物或是事跡的報道同樣也會對大學生個人的價值判斷帶來很大的影響。例如:媒體“注重”傳頌郭明義,將其當作當代大學生的榜樣。在郭明義事跡的影響下,很多大學生均組建了愛心服務隊,組織義務獻血或是捐資助學等系列活動。而網絡新聞的屬性,賦予了它鼓勵、宣傳或是教育等多重功能。同時,肯定了社會行為及其背后的存在價值,督促大學生自由地仿效,同時植入科學的價值理念中。
二、網絡新聞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消極影響
近些年,傳媒的低俗風氣在報道中大幅滋生,對社會帶來非常惡劣的影響,同時也降低了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追求。為了吸引受眾者的“眼球”,有些媒體可能會爭搶、挖掘新聞以及社會上出現的陰暗面作出綜合地揭露。部分媒體私底下會講解“兩性”關系、捧星。部分媒體節目,將低俗言語作為節目特色,言辭不當,有辱斯文。該類網絡新聞傳播的低俗內容,對大學生自身的成長環境造成了扭曲,同時也讓他們的價值選擇日漸地功利化。特別是思想方面,他們會有強烈的個人主義,甚至唯我獨尊。行為方面,有些大學生不考慮集體、組織或是國家利益。生活方面,他們傾向于享樂、拜金或是頹廢主義。
三、網絡新聞傳播環境下引導大學生確立正確價值取向的對策
(一)優化校園網絡新聞傳播信息傳播環境
其一,要對校園網絡建立起新聞傳播平臺。新聞傳播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應著力對產品或是技術進行更新,推動網絡新聞的健康發展。對大學生來說,人手一部手機使用非常普遍,網絡新聞傳播環境下,規范、恰到好處地引導對大學生來說是非常緊迫的事情。高校需在校內建立起QQ或是微信平臺,以手機為媒介來增進學校、學生二者的和諧溝通。另外,要對校園新聞傳播做好動態地監管,將其作為傳播活動的“把關人”,努力培育樂觀積極、和諧安定的校園傳播文化。其二,要對網絡新聞傳播內容進行優化。區別于傳統媒介,網絡新聞傳播匯集了數字化、網絡化等常見的技術。故而,內容同樣也要符合網絡新聞傳播的屬性和相關特點。對傳播素材進行制作和選取時,需確保快捷、豐富,做到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網絡素材必須考慮多樣化的方式,手機短信應做到短平快,“個性化”傳播,挑選和校園特色相符,有一定的思想性、知識性以人文性的時尚話題。內容方面,需要和校園、生活以及學生相貼近,賦予較強的欣賞性。要讓學生感到喜聞樂見,在正常的交互活動中適應他們的“知情權”要求,提升學校總體的凝聚力,共同建設和諧、安定的校園文化。
(二)提升大學生個人的辨別能力,踐行科學的價值觀
一是高校應當面向大學生開展媒介素養教育,從物質基礎、管理制度以及人力資源等諸多層面上,對媒介素養教育給予更多的投入。利用媒介素養專業課程,督促學生參與實踐,引導他們參加各種研究活動,讓他們形成媒介素養完整的知識結構,為媒介信息提供科學的解題視角,鼓勵他們分別良莠,了解有價值、有效的知識。要確保大學生被網絡上的消極媒介信息進行牽制或是影響,利用媒介來服務于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確保媒介消費的科學性,讓他們真正學會和駕馭媒介。二是高校必須抓緊網絡新聞今后的傳播動向,了解學生對媒介的接觸情況。一旦碰到問題,需要馬上地進行引導。當代大學生個人的思維比較靈活,充滿了各種創造性。關于媒介中出現的新鮮事物,他們會有充足的興趣。相應地,對該類媒介現象沒有準確的認知,無法作出科學地判斷。怎樣了解網絡新聞傳播傳播中的各類資訊,應提供科學的引導。三是對媒介教育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改善教育成效。提升大學生個人的媒介素養,這絕非學校單方面的職責。對媒介素養教育而言,實施主體應當也是“教育共同體”,要將新聞傳播學理論研究人員作為目標,如教育從業者、傳播技術人員或是社會學者等,由他們組建完整的共同體。為提升媒介素養,大學生在信息消費中必須有科學的態度,降低不良信息的干擾,樹立起科學的價值取向。
四、結語
作為社會中知識水平比較高的人群,大學生才是網絡的直接主力。網絡已融入到大學生日常的學習、娛樂活動中來,變成他們成長路上的必備因素。同時,大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理念均發生很大的變化。故而,各級高校要建設與完善網絡新聞傳播,創設和諧的信息傳播環境,增強大學生個人的媒介素養,這也是引導大學生樹立起科學價值取向的有效舉措。
參考文獻:
[1]錢文彬.網絡新聞傳播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及對策[J].新聞界,2010,(3).
[2]莫文斌.高校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異化與關懷[J].求索,2008,(5).
【網絡新聞傳播在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探討性論文】相關文章:
網絡新聞傳播正能量的重要性管窺論文10-16
新聞傳播中的價值問題探討10-08
網絡新聞傳播失范的管理論文05-07
從網絡新聞傳播特質看專業人才教育的論文07-28
關于美學價值取向的電影藝術論文06-07
影響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探討性論文08-02
口碑傳播的基本研究取向05-08
高校檔案在校史文化傳播中的價值探討09-19
傳播媒體價值管理的論文參考10-08
論文:幼兒美術教育價值取向與實施策略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