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新聞傳播學論文1
摘要:近年,新聞傳播學成為考研的熱門學科。本文通過對新聞傳播學碩士培養的內涵與特點等方面進行分析,探析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培養的意義。
關鍵詞:新聞傳播學;研究生;高等教育
一、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培養的內涵
新聞傳播學碩士是一個介于學士及博士之間的研究生專業學位,新聞傳播學要求本專業碩士具有新聞傳播學領域的基礎、獨立的思考能力。世界上最早開辦新聞傳播學碩士學位課程的是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其專業涉及新聞的各個領域,畢業生在美國乃至世界各主流媒體十分活躍。而我國新聞傳播學的研究本身起步較晚,無論是學科研究還是人才培養,都是在借鑒西方模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學制一般為學分制,學時為三年,前兩年是基礎課和專業課學習時間,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通?梢孕尥杲^大部分學分;第三年用來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實習以及求職。畢業后獲得文學學士學位證書以及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中國的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培養開始于1978年,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次招收一批新聞學碩士研究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批自己培養的高層次的新聞教育人才。經過幾代新聞人數十年的努力后,當前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生的培養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自己的模式,逐漸規范化。
二、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培養的特點
(一)人才培養的多元化
新聞傳播學研究生的培養注重多元化。近年來,跨專業報考新聞傳播學碩士的人數比例逐年上升。跨專業學生在接收新聞傳播學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將這些理論方法與自己本科專業所學的專業知識相結合,進行深入的辯證思考與分析。在學科交匯處提出新的理論設想,進而取得新的研究成果,促進學科融合發展。當前,業界需要這樣既具有新聞專業素養又擁有其他領域專業知識儲備的復合型人才。結合近幾年狀況來看,部分新聞從業人員也開始選擇讀研深造,他們的加入為新聞傳播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實戰案例資料。
。ǘ┱n程設置重應用性
由于基本專業的特殊性,新聞傳播學在人才培養上更加注重實用性、應用性。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比起本科階段來更加注重的是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學習,并且在進行了系統的概論學習后,細化專業學習。應用型課程的設置將當下新興的科學傳播技術和先進的新聞傳播理念引入課堂,彌補研究生在實踐能力方面的短板,以更好地進行學術研究,使學術研究貼近實際生活,實現學術成果對實際生產力的轉化,促進新聞傳播理論更好地應用到實際的新聞業務中。這也能使研究生畢業后更快速地融入專業工作,使研究生教育與時俱進。
(三)注重思維及能力培養
與新聞傳播學本科生相比,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強化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塑造,通過研究和討論,引導學生對理論進行思考,結合新聞業務案例進行研究。在這一過程中,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建立邏輯思維能力,辯證地理解新聞傳播理論,進一步研究新聞業務,發展學科理論學說。研究生教育需要從學術層面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在深刻理解新聞傳播理論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案例進行研究分析,對學說進行發展或批判。研究生教育精且細,才能形成理論架構的系統搭建,邏輯思維的準確塑造,科研能力的著力培養。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獲得的能力,是研究生從事學術研究的基礎。
三、新聞傳播學研究生培養的意義
。ㄒ唬┐龠M新聞傳播學專業的發展
我國的新聞學和傳播學研究均起步較晚,我國的新聞傳播研究基本是在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過程中結合實際的新聞傳播事件進行的,主要是對新聞業務和新聞事業發展的探索。其研究實用性質較強,相應的理論色彩就比較弱。傳播學引入新聞學界后,經過一代專家學者的探索,將二者磨合,新聞學和傳播學已經彼此交融,傳播學的研究方法和批判思想已經成為新聞學研究的一部分。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更加強調學科的融合,將二者的思想理念與研究方法融匯,以傳播學的研究方法探索新聞學研究。研究生教育就是在著力培養一群從事新聞傳播學術研究的人才,培養其科研能力,鼓勵熱心學術的學子攻讀博士學位,成為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儲備人才。
。ǘ┨嵘侣剛髅叫袠I的競爭力
從新聞傳播業界的角度看,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對我國新聞傳媒行業的推動作用也是相當大的。新聞傳播學術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將新聞傳播學術理論轉換為新聞傳媒行業的生產力,促進我國新聞傳媒傳播能力的提升,擴大我國新聞的傳播影響范圍,提升我國新聞的傳播影響力,提高我國的國內外輿論引導能力,進一步增強我國現當代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新媒體的出現、社交媒體平臺的強大給新聞傳播力的提升帶來了新的問題,如何在這樣一個形勢多變的環境下加強我國的新聞傳播力,需要學界的研究者們不斷提出新問題和新視角,反復地進行研究,探討出最好的方案、辦法。
(三)符合研究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隨著本科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本科畢業生就業的壓力持續增長,而本科文憑的競爭力卻未曾增長。這使得本科畢業生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越發處于劣勢地位。就目前的狀況來看,碩士研究生在就業時相較于本科生會更有自信心、更有競爭力,部分政府部門、事業單位以及企業對高學歷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尤其是西部地區、基層單位,研究生的優勢較大。在工作中,學生在研究生階段所接收的教育和培養出的思維能力能促使其在事務處理上看得更遠、考慮得更周到、處理得更妥帖,這種能力使研究生在工作發展上有著足夠的后勁。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教育無論是從個人還是從行業,甚至從國家的角度來看,都十分重要。國家傳媒影響力的拓展、新聞傳媒行業的發展以及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本身的發展,都離不開科學、規范的高等教育,需要高校和專家學者們對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予以重視,完善學科教育體系,豐富研究生教育內容,鼓勵學生刻苦鉆研學術,促進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天策.新聞與傳播專業型碩士的培養目標與模式[J].新聞與寫作,20xx(4):65-68.
[2]徐耀魁.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的困境與對策[J].新聞愛好者,20xx(7):19-22.
。3]張瑜燁,楊海洋.我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的研究起點及研究進程[J].當代繼續教育,20xx(2):62-65.
新聞傳播學論文2
新聞傳播學涉及的領域很廣,要明確自己的興趣所在,詳細了解院校的培養方向與側重點后再報考。
對于一件事,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有行動的動力,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是如此,媒介環境學創始人尼爾·波茲曼曾說:“我驕傲,我是媒介環境學人!倍遥埠茯湴,因為我是媒體人。
說起媒體人,很多人都會想到電視主持人或記者,但我卻是—名微信文案編輯。事實上,媒體行業也分很多種,其中傳統媒體包括廣播、電視、報紙、期刊等,而近幾年興起的新媒體則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數字化的傳統美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等。不管是哪種背景下的媒體人,他們都絕非電視上看到的那樣光鮮。說白了,媒體人其實很苦很累,在這里,常常是女人當男人使,男人不當人使。
說起來,我的中學時代似乎就為從事這個工作埋下了伏筆。那時超喜歡寫小說的我立志“以筆浪跡天涯”,于是在高考時我報考了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該專業的主干學科是新聞傳播學,主要學習新聞學、廣播電視學以及與廣播電視有關的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而作為未來的媒體從業人員。新聞采寫、編輯以及攝影等知識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知識的實踐性都非常強,在進行理論學習之后,更多的便是相關的實踐操作。事實上,看似很好玩的新聞采寫在很多時候是件讓人頭疼的事兒——要及時寫出既有時效性、真實性又吸引受眾眼球的文章,是非常困難的。
大學四年稍縱即逝。我的大部分同學在畢業后都去了電視臺、報社、出版社等媒體企業做記者、媒體運營、網絡編輯等。而我選擇了繼續深造,攻讀傳播學碩士。隨著對媒體行業的進—步了解,我愈發向往進入該行業工作。于是畢業時我如愿進入了報社新媒體部做微售客戶端的文案編輯。作為微信文案編輯,主要工作就是把新聞報道、有價值的文章以微文的形式推送給受眾。本質上與傳統編輯沒什么差別。只不過換了—種表現形式而已。
當然,“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得不說,媒體工作真辛苦!每天趕新聞稿件到凌晨,有時新聞來了,要立即爬起來編輯推送,吃不好又睡不好。不過,喜歡寫東西的同學肯定知道,夜深入靜時往往也是思緒最為活躍的時候,靈感常常在那時冒出來后便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再苦再累我都認了。對于一件事,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有行動的動力,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是姐此。當你認真做完那件事,回頭看自己留下的腳印,看到自己一路癱來的成長歷程時,那種愉悅感,你比誰都清楚。
新聞傳播學論文3
摘要:在傳媒高速發展的今天,新聞傳播一直以其高標準的制作傳播流程占據著傳媒的制高點,新聞的政治輿論導向關乎著國家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而隨著微時代賽博空間日益滲入到大眾傳媒的各個方面,探討“全球在地化”情境下新聞傳播的交互立體化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新聞傳播的本質出發,通過微媒體和傳統媒體在賽博空間內的顯性表征及相關性,探索三者相互融合、促進與重構的機制。
關鍵詞:新聞傳播;微媒體;傳統媒體;重構
新聞是指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播。新聞定義中的傳播主要指“大眾傳播”,即職業傳播者通過某種現代化的傳播媒體向大眾人群傳遞信息的活動。隨著“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聯網文化的進駐,中國的傳媒發展已與世界接軌,新聞傳播已經發展到從最初的整體、宏大、秩序進入到個體、碎片、張揚的微媒體后福特主義階段,個體意義上的事件性和參與性已經成為微時代的顯著特質。當微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展現出積極生長的同時,卻也帶來了亞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極的時代癥候,這些都給傳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筆者在本研究中試圖通過微媒體和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特質及關聯性,探討微時代下新聞傳播的交互立體化發展規律以及重構機制。
1.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影響及顯性特質
在人類信息傳播的發展歷程中,新聞傳播以權威性、時效性、真實性以及社會輿論的引導性始終占據著傳媒的高地。新聞傳播的載體和途徑從廣義上分有兩種方式,傳統媒體和微媒體傳播。傳統媒體是相對于近幾年興起的互聯網媒體而言的,即通過某種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的文藝樣式(包括報刊、報紙、廣播、電視等)。即使在微時代得以正式具名的維度下,傳統媒體新聞傳播仍然在信息內容生產、深度專業化報道、資源配置、機構規模、行業主導權及權威性等方面表現出極強的競爭力和鮮明的特點。
1.1強大的新聞信息內容生產能力以及高質量、標準化的專業制作團隊
國外一項名為《在線讀者行為報告》的研究表明,選取數百萬博客和社會微媒體網站的信息內容進行分析,80%以上的鏈接都以傳統媒體機構為信息源。實則是說當今炙手可熱的微媒體傳播平臺內容的生產能力還是有限。由于中國的媒體機制形態(微媒體在新聞發布上的采編權相應受限),這種現象在中國體現得更為明顯。中國的傳統新聞媒體機構有著龐大的規模、優秀業務能力的記者和采編人員、一定區域內最專業頂級的制作設備,這些配置都決定了傳統媒體在新聞制作發布領域的高質量、高標準以及無法撼動的資源優勢。
1.2高水準新聞信息內容的深度挖掘和提升能力
相對于時下微媒體為受眾提供的“信息快餐”,傳統媒體固有的資源厚度在全面調查、深度挖掘、后續跟進等方面具有其后發優勢的顯著特點。
1.3悠久歷史下積累的新聞品牌知名度以及資源優勢帶來的權威性
傳統新聞媒體機構大多經歷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歷程,期間人類社會經歷過戰爭、經濟低迷和衰退、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新技術革命等多次各領域的劇變,傳承至今的新聞媒體在公眾心中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這一特點造就了傳統新聞傳播的權威性以及真實性。
2.微媒體在新聞傳播中的角色扮演
什么是微媒體,從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我們用的微博、微信,其實不然。“微”是相對于“宏大”而言的,而微媒體所代表的個體、差異、多元是相對于福特主義階段傳統新聞媒體的整體、秩序、統一而言的。表面上微媒體來自于對“微小、平凡、時效、自由”為表征的新媒體文藝式樣和社交傳播方式(博客、微博、論壇、微信、微小說、微電影等)的點題,但實則是對網絡文化日漸滲入到人類的日常生活細節,且促使人們用互聯網的思維表達去看待世界的總結。微媒體的時代是一個后福特主義文化態勢在城市社會中得以廣泛深度發展的時代。而微媒體新聞的正式具名,更可以看作是互聯網文化更大范圍地進駐人類社會生活核心場域的標志。這使得我們開始重新思考新聞傳播與世界、國家、社會、個人之間的多元關系。這種多元關系使得微媒體新聞傳播的特征更加凸顯。
2.1傳播內容的個性化、碎片化,傳播行為的去中心化
方興未艾的微媒體時代賦予了現代普通人進行傳媒藝術創作和傳播的條件,新聞傳播的概念被擴大化,而“微”所指向的是一種個體的興起,是以個人為單元、個體為終端的新文化思維與文化態勢。用戶可以針對任一新聞事件選擇不同的視角和出發點進行發布和評論,并且這些信息發布具有很強的自由性、去中心性、碎片性。在微媒體傳播的維度下,新聞傳播的媒介議程設置及新聞價值的判斷更趨向于多元性、靈活性、差異性和不確定性為代表的后福特主義藝術話語。
2.2傳播架構的超級鏈接化帶來的迅速時效性
借助無線網絡和移動終端,個體有條件全天候、全時段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發布及評論新聞事件。這種時效性有時甚至達到了新聞事件發生過程中,傳播就已經同時實現的程度。這都是人類進入微媒體后福特主義階段以來一以貫之且積極增長的文化生態之一[1]。
2.3傳播頻率的幾何級數化帶來的高覆蓋性
微媒體新聞傳播從首位發布者開始就以指數級方式擴散,這種原子裂變的傳播方式可以使新聞信息在極短時間內覆蓋全網。正是微媒體平臺新聞傳播的這一特質,賦予了新時期新聞傳播彰顯人類文化傳播范式重要變革的價值。
2.4平等交互帶來的及時糾錯性
在當下以交互為核心精神的web2.0時代,各階層民眾在互聯網平臺上享有平等的信息發布權。這種交互平臺可以接收來自不同群體階層的觀點及聲音,有利于還原新聞事件真相和綜合客觀評價,對于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能夠起到糾錯效果,體現新聞的真實原則[2]。
3.微媒體與傳統媒體新聞傳播交互發展的異同及優劣勢
在新聞事件發生和發布過程中,微媒體和傳統媒體都以新聞事件播報的真實性、時效性作為主要追求目標;都需要對新聞事件本身及其發展過程進行跟蹤、評論和深度挖掘;都受當下傳播營銷學影響體現出明顯的親民化傾向。微媒體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新聞固有的媒介議程,其時效性、廣泛性、互動性、參與性等積極因素客觀存在,但這種“我既媒體”弱化媒體把關人的“公民新聞時代”有其固有的亞文化征引和消極價值觀等時代癥候,如新聞信息量大但良莠不齊(虛假新聞、炒作新聞、無效評論);公信力不足可信度低;新聞選題規范化、專業化偏低等。而與之相對的傳統媒體新聞在時效性及廣度上略顯遜色,但其優秀的品牌知名度、豐厚的資源配置以及強大的信息內容生產力造就了傳統媒體在新聞制作上的高標準專業化、深度挖掘剖析的持續化、真實權威的引領化、輿論導向核心價值的建構化等優勢。
4.微媒體與傳統媒體交互立體化發展下的新聞傳播重構機制
新聞傳播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微媒體與傳統媒體是這個時代新聞傳播的共同載體,微媒體思維模式的大范圍進駐雖然對傳統媒體構成了不小的沖擊和挑戰,但微媒體的發展速度及現狀并未跨越人類生物學的一個代際尺度,中國新聞傳播場域中依舊是微媒體和傳統媒體并存的格局,二者融合實現全媒體新聞傳播戰略是歷史的必然,這體現了全球格局、在地路徑的整合傳播意識。
4.1傳統媒體和微媒體在新聞傳播上實現交互借鑒
為增強媒體競爭力,各大傳統媒體均開設了網絡版、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搶占新聞先機。但微媒體平臺不是擺設,要積極開展平臺互動,在這一過程中個體不再被動接受信息,而是真實地參與到新聞本身,此時個體所體驗到的代入感和認同感都有利于新聞本身的關注度提升。另一方面微媒體要盡可能地規范新聞選題和內容的范式,加強與權威媒體的合作,引用主流媒體的視頻、聲音、圖片等資料提高自身公信力。
4.2傳統媒體應通過價值觀導向引導微媒體建構良性新聞傳播環境
微媒體新聞傳播的特質決定了其傳播中的負面信息及虛假新聞會以幾何級數化擴展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給公眾生活和核心價值觀造成嚴重的影響。傳統媒體此時應發揮自身權威性、輿論價值強的資源優勢,引導、協助微媒體完成新聞的篩選,建構和諧的新聞氛圍。
4.3.傳統媒體和微媒體建構交互立體化的多維新聞傳播空間模式
在新聞報道過程中傳統媒體和微媒體應有效地結合,微媒體由于時效性強的特點可以擔任新聞事件第一時間的報道發布,搶占新聞先機。傳統媒體因為其專業性和權威性強而隨后以更充分的策劃、采編、制作,發布更全面、更有深度、更有連續性的報道,并在報道中糾正負面虛假新聞,引導健康的價值觀取向。整個過程中力爭做到新聞傳播的多場域、多類型、多層面的交互立體化播報模式,建構多平臺融合的全媒體戰略。今年的“兩會”報道期間很多主流媒體開通了網絡上流行的直播間,題為“直播兩會”;前段時間央視《新聞聯播》推出的系列專欄“點贊中國”,這些都為傳統媒體與微媒體相融合借鑒提供了頗有裨益的案例參照。賽博空間下的新聞傳播已由單向線性傳播轉變為交互立體化的多維網狀傳播,怎樣更好地體現當代新聞傳播的文藝修辭能力,是“全球在地化”語境下中國傳媒發展的核心場域。應充分利用各媒體平臺的優勢進行交互融合與重構,共同營造全媒體新聞傳播的新世態。
參考文獻
[1]黃潔沁.芻議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J].新聞傳播,20xx(10):36-38.
[2]冀蕊.基于自媒體新聞傳播對傳統新聞傳播的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xx(15):288.
新聞傳播學論文(精選12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聞傳播學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聞傳播學論文 篇1
摘要:在傳媒高速發展的今天,新聞傳播一直以其高標準的制作傳播流程占據著傳媒的制高點,新聞的政治輿論導向關乎著國家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而隨著微時代賽博空間日益滲入到大眾傳媒的各個方面,探討“全球在地化”情境下新聞傳播的交互立體化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新聞傳播的本質出發,通過微媒體和傳統媒體在賽博空間內的顯性表征及相關性,探索三者相互融合、促進與重構的機制。
關鍵詞:新聞傳播;微媒體;傳統媒體;重構
新聞是指新近變動的事實的傳播。新聞定義中的傳播主要指“大眾傳播”,即職業傳播者通過某種現代化的傳播媒體向大眾人群傳遞信息的活動。隨著“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聯網文化的進駐,中國的傳媒發展已與世界接軌,新聞傳播已經發展到從最初的整體、宏大、秩序進入到個體、碎片、張揚的微媒體后福特主義階段,個體意義上的事件性和參與性已經成為微時代的顯著特質。當微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展現出積極生長的同時,卻也帶來了亞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極的時代癥候,這些都給傳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筆者在本研究中試圖通過微媒體和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的特質及關聯性,探討微時代下新聞傳播的交互立體化發展規律以及重構機制。
新聞傳播學碩士論文怎么寫
如何寫好碩士學位論文,真正的論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你的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現。那么新聞傳播學碩士論文怎么寫?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分享新聞傳播學碩士導師關于碩士學位論文的寫作指導,希望對各位碩士生們有參考作用!
我指導的碩士論文有不少被評省優、校優,也因此被學校評為“卓越導師”和“優秀導師”,有一些經驗和心得可與老師、同學們分享和交流,下面就談三個問題:
一、如何做一個好研究?
不少同學向我請教如何寫好論文,我認為真正的論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你的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現。也就是說首先要考慮如何做好一個研究,論文只是一種呈現方式而已。我認為做好研究要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有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是研究者的必備。二是要有好心態,做研究是很辛苦的事,但我主張“快樂學術”,我常跟同學們說你不覺得研究這個問題挺好玩的嗎?“痛并快樂著”。
1、先要有問題意識
寫論文先要做研究,做研究先要有問題可研究。所以說寫論文從看論文開始,做研究從找問題開始。我認為沒有問題意識的學生不能算是研究生。不少同學只會背書應試,總在揣摩老師的標準答案,沒有獨立思考和獨到見解。我覺得培養研究生實際上就是與他們十多年應試教育養成的思維習慣作斗爭的過程。那么,問題從何而來?不要指望老師給你,你自己去思考去尋找。我認為問題要從如下幾方面去發現:
從社會實踐中找,理論就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去的東西;
從傳媒發展中找,傳媒發展尤其是當今轉型面臨各種問題;
新聞傳播學畢業論文參考文獻
1. 田書芹. 青島城市企業品牌形象塑造的.經驗及啟示[J ] .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
2. 何修猛. 現代公共關系學[M].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01
3.孫迎光, 韓秀景. 組織形象塑造[M]. 上海三聯書店,2009,07
4.董璐. 傳播學核心理論與概念[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09
5.鄭生勇, 乜瑛. 公共關系學[M].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7, 01
6. 李莉莉. 青島榮膺最具軟實力城市[ N ] . 青島日報,2009.20.6.
7.劉曉輝,貴州發展休閑農業探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7(32)
8.王飛,馮年華,曾剮.區域形象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經濟師,2006(3)
9.劉嬋嬋,孫秀茹,白玉華.區域形象戰略研究—— 兼論廣西區域形象戰略[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3)
10. 于光遠. 地區形象設計與建設[N]. 廣州日報, 1996- 4- 9
11. 王黎明. 區域可持續發展[M]. 中國經濟出版社, 1998, 04: 148- 156
12. 王德業主編. 區域形象浪潮[M]. 新華出版社, 1998, 06: 35- 39
13. 羅志英. 地區形象論[M]. 中央編譯出版社, 1997, 01: 66- 67
15. 禹貢, 常立新. 論區域形象識別系統—— 兼論常德區域形象設計問題[J].武陵學刊, 1995, 5: 100- 103
新聞傳播學碩士論文怎么寫
寫碩士論文既是學習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碩士最后階段必須要做的,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新聞傳播學碩士論文寫作指導,供大家閱讀查看。
一、如何做一個好研究?
不少同學向我請教如何寫好論文,我認為真正的論文不是“寫”出來的,而是你的研究成果的自然呈現。也就是說首先要考慮如何做好一個研究,論文只是一種呈現方式而已。我認為做好研究要有兩個前提,一是要有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是研究者的必備。二是要有好心態,做研究是很辛苦的事,但我主張“快樂學術”,我常跟同學們說你不覺得研究這個問題挺好玩的嗎?“痛并快樂著”。
1、先要有問題意識
寫論文先要做研究,做研究先要有問題可研究。所以說寫論文從看論文開始,做研究從找問題開始。我認為沒有問題意識的學生不能算是研究生。不少同學只會背書應試,總在揣摩老師的標準答案,沒有獨立思考和獨到見解。我覺得培養研究生實際上就是與他們十多年應試教育養成的思維習慣作斗爭的過程。那么,問題從何而來?不要指望老師給你,你自己去思考去尋找。我認為問題要從如下幾方面去發現:
從社會實踐中找,理論就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去的東西;
從傳媒發展中找,傳媒發展尤其是當今轉型面臨各種問題;
從理論盲區中找,就是前人沒有研究過或研究不夠的地方;
從認識誤區中找,通過分析批判可以發現認識中存在問題;
從橫向比較中找,可從同類事物的不同中發現問題和規律;
從縱向梳理中找,在歷史的發展和變遷的拐點上找到問題;
新聞學碩士論文:“傳播學的雙重公共性問題與公共傳播學的“誕生
摘要:中國傳播研究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可歸結為雙重公共性的缺失,即學術共同體內的學科公共性的缺失與社會共同體內學術公共性的缺失。前者反映傳播學的智識品質問題,后者反映傳播學的思想品質問題。以布洛維的社會學分類法為參照,應當在一種關系性的傳播學“四分法”中為公共傳播學開辟理論與實踐空間,并建立一種互異共生的傳播學知識生態。
關鍵詞:傳播學 公共性 智識品質 思想品質 公共傳播學 知識生態
中國的傳播研究發展到今天,在繁榮的表象下面臨一種失語的尷尬和危機。中國的傳播學人,正不知要向誰討個酒杯一澆心中的塊壘。
這種失語,一方面反映在傳播學本身難于參與到中國社會科學界的公共討論和總體反思當中,無法生產出能夠在整個社會科學領域內流通的學術話語,因而在學術共同體中難有一隅發言的位置;另一方面,如果把傳播理解為一個與政治、經濟、文化密切勾連的歷史的與社會的過程,那么,在傳播日益成為一個新的世界體系和社會體系中至關重要的建構性因素的當代,傳播學在對社會與時代的理論把握與社會進程參與上更是殊少貢獻——在社會這個價值共同體中,傳播學的失語狀態更加令人不安。
一、智識品質與學術共同體內學科公共性的缺失
在這里,學科公共性是一個臨時定義的概念,是在狹窄意義上相對于社會科學的學術共同體而言的,主要指在社會科學界這個特定集體中主體之間的互動性、普遍聯系性以及意識交互性[2]。這是針對當前中國大陸社會科學的學術現狀進行的靜態考察。
淺議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學教學的改革論文
一、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傳播行業的轉型
1.新聞生產方式的變革
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使得傳統新聞的生產模式受到沖擊,并且逐漸形成了依托大數據而存在的數據新聞,新聞的前期搜集與后期整理、制作都圍繞著數據的搜集與解釋而展開,同時也打破了傳統的新聞媒體對新聞的壟斷與控制,尤其是許多互聯網交流平臺的開放,使得普通用戶也能成為新聞的搜集者,同時新聞的傳播也更加的便捷,更具有時效性。
2.新聞報道方式的變革
傳統的新聞報道通常都需要依賴電視、報紙等較為固定的傳播模式,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同樣也造就了一大批互聯網社交新聞媒體,逐漸形成了以全樣本、可視性和重質化為報道特征的數據新聞報道模式,同時也大大增強了新聞報道的客觀真實性。
二、大數據時代下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
1.新聞傳播人才需要豐富的文學知識與扎實的理科基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綜合素質也在素質不斷提高,對于新聞的報道工作早已不是簡單的新聞采集工作,更重要的是對已有新聞事件的信息篩選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新聞傳播人才具有扎實的理科基礎,能夠熟練的運用計算機以及數學等理科基礎知識,將新聞事件進行簡單的處理,同時以一種更加直觀的方式展示在人民群眾的面前,將新聞的數據信息在最短時間內傳達給新聞關注群體。
2.新聞傳播人才需要熟練的業務技能與經營管理的能力
隨著大數據的飛速發展,新聞傳播人員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首先必須要掌握基本的媒體業務技能,這其中包括“攝影、錄像、編稿、報道”等四個方面,同時還需要掌握基本的應用軟件的使用方法以及新聞挖掘手段和工具的使用。其次由于目前大數據正在與傳統的新聞傳播媒介相互融合,互聯網的數據新聞傳播使得新聞的傳播變得方便快捷,也讓人們在作為新聞信息傳播者的同時也成為了新聞傳播的管理者,因此也對新聞媒體人的專業技能以及經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大數據時代下的謝恩媒體傳播人才來說,如若想要更好地實現新聞的價值,則必須要學會要管理新聞傳播,制定全面的新聞媒體管理方案。
關于新聞傳播學專業論文
新聞傳播學涉及的領域很廣,要明確自己的興趣所在,詳細了解院校的培養方向與側重點后再報考。
對于一件事,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有行動的動力,無論學習還是工作,都是如此,媒介環境學創始人尼爾·波茲曼曾說:“我驕傲,我是媒介環境學人!倍,也很驕傲,因為我是媒體人。
說起媒體人,很多人都會想到電視主持人或記者,但我卻是—名微信文案編輯。事實上,媒體行業也分很多種,其中傳統媒體包括廣播、電視、報紙、期刊等,而近幾年興起的新媒體則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數字化的傳統美體、網絡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等。不管是哪種背景下的媒體人,他們都絕非電視上看到的那樣光鮮。說白了,媒體人其實很苦很累,在這里,常常是女人當男人使,男人不當人使。
說起來,我的中學時代似乎就為從事這個工作埋下了伏筆。那時超喜歡寫小說的我立志“以筆浪跡天涯”,于是在高考時我報考了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該專業的主干學科是新聞傳播學,主要學習新聞學、廣播電視學以及與廣播電視有關的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而作為未來的媒體從業人員。新聞采寫、編輯以及攝影等知識的學習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知識的實踐性都非常強,在進行理論學習之后,更多的便是相關的實踐操作。事實上,看似很好玩的新聞采寫在很多時候是件讓人頭疼的事兒——要及時寫出既有時效性、真實性又吸引受眾眼球的文章,是非常困難的。
大學四年稍縱即逝。我的大部分同學在畢業后都去了電視臺、報社、出版社等媒體企業做記者、媒體運營、網絡編輯等。而我選擇了繼續深造,攻讀傳播學碩士。隨著對媒體行業的進—步了解,我愈發向往進入該行業工作。于是畢業時我如愿進入了報社新媒體部做微售客戶端的文案編輯。作為微信文案編輯,主要工作就是把新聞報道、有價值的文章以微文的形式推送給受眾。本質上與傳統編輯沒什么差別。只不過換了—種表現形式而已。
有關探析微博對傳統新聞傳播學模式的影響的論文
摘 要:在我國科技經濟水平的發展文化不斷得到提高下,微博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隨著經濟發展不斷提高,使其在新聞傳播的效果與作用上越來越得到廣泛的使用,并得到人民的認可和接受。同時,微博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當中仍然存在許多的弊端因素,從而給微博的信息傳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本文主要分析微博對傳統新聞傳播模式當的影響,并針對這一問題采取有用的措施。
關鍵詞:微博;傳統新聞;傳播模式;影響;措施
一、前言
隨著科技技術化的發展,人們對與微博打入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市場,給信息的傳播,微博之所以能夠介入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是微博在新聞傳播中的主要是以豐富的新聞報道語言、泛華的新聞內容以及創新的文本的報道形式等等策略打入市場。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中,微博的信息傳播具有創新的傳播信息技術,能夠使信息的傳播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微博的介入對傳統的新聞傳播有利又有弊,
二、微博的含義
微博[1],是一種以博客相稱的微型的博客。其主要是通過微型的博客平臺進行信息的傳播,并通過信息的社交方式在人們的社交網上進行傳播。微型微博最早是在2006年3月,由一個美國人推出的著名微博網站,在起初階段里,微博服務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機發送文本信息的平臺,以簡單的形式話題進行與受眾進行分享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一項科技項目。微博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的基礎下,以創新的,便捷的傳播信息在新聞傳播的科技發展中開啟出一番新的天地。
手機媒體的新聞傳播學特點論文
摘要: 手機媒體是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在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的普及,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手機媒體傳播正迅速地占領新媒體傳播中移動媒體傳播的主要陣地。本文從傳播學角度分析了手機媒體的特征,并探討具體的發展措施。
關鍵詞: 手機媒體 傳播學特點 發展
中圖分類號:TN9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2-0092-01
受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迅猛發展的影響,手機突破了信息傳遞的時間和地域限制,不僅兼具了視聽和傳播功能,也實現了信息的交流互動。手機的普遍存在和手機功能的不斷拓展,使手機媒體得到迅速發展,成為除報刊和廣播等傳統媒體之外和互聯網并存的重要媒體形式,被人們稱為“第五媒體”,具有明顯的傳播學特征。
一、手機媒體的傳播學特征分析
。1)手機是可以移動的傳播媒介。
手機是可以行走的傳播媒介,因為它體積小、重量輕,非常便于攜帶并且具有極高的普及率。它在進行信息傳播的時候幾乎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只要手機有電、具備上網的條件,信息的傳播就可以實現。信息傳播的速度之快遠超電腦和其他的移動終端。
。2)手機媒體實現了信息的交流互動。
手機的基本功能是通信,除此之外,手機還具備互動交流的傳媒功能。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幾乎是單向的,雖然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很多傳統媒體也更新了觀念,加入了互動交流的因素,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手機作為信息交流互動的主流,其位置是牢不可破的。人們可以通過手機實現上網聊天、發帖、發微信、上qq、發微博,實現各種形式的互動,沒有時空限制。
探討手機媒體的新聞傳播學特點論文
摘要: 手機媒體是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在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的普及,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的“第五媒體”,手機媒體傳播正迅速地占領新媒體傳播中移動媒體傳播的主要陣地。本文從傳播學角度分析了手機媒體的特征,并探討具體的發展措施。
關鍵詞: 手機媒體 傳播學特點 發展
中圖分類號:TN9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2-0092-01
受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迅猛發展的影響,手機突破了信息傳遞的時間和地域限制,不僅兼具了視聽和傳播功能,也實現了信息的交流互動。手機的普遍存在和手機功能的不斷拓展,使手機媒體得到迅速發展,成為除報刊和廣播等傳統媒體之外和互聯網并存的重要媒體形式,被人們稱為“第五媒體”,具有明顯的傳播學特征。
一、手機媒體的傳播學特征分析
。1)手機是可以移動的傳播媒介。
手機是可以行走的傳播媒介,因為它體積小、重量輕,非常便于攜帶并且具有極高的普及率。它在進行信息傳播的時候幾乎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只要手機有電、具備上網的條件,信息的傳播就可以實現。信息傳播的速度之快遠超電腦和其他的移動終端。
。2)手機媒體實現了信息的交流互動。
手機的基本功能是通信,除此之外,手機還具備互動交流的傳媒功能。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幾乎是單向的,雖然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很多傳統媒體也更新了觀念,加入了互動交流的因素,搶占了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手機作為信息交流互動的主流,其位置是牢不可破的。人們可以通過手機實現上網聊天、發帖、發微信、上qq、發微博,實現各種形式的互動,沒有時空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