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重建思考
諸種版本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論著論及20世紀20、30年代文壇時,只有浪漫主義思潮與寫實主 義思潮的“雙峰對峙”,只有以象征主義為代表的現代主義思潮,惟獨見不到古典主義思潮的蹤影。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且文化博大精深,在歷史變遷的每一個時代中,都出現過文人墨客致力于研究中國的文學思潮。然而現當代的文學思潮過于依賴歷史,僵化的思維模式嚴重制約了我國現當代的文學發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并解決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現階段一個緊迫且重要的任務。本文從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存在的問題出發討論,提出了重構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策略,希望能為該方面提供幫助。
關鍵詞: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學潮流,文學是時代的產物,其發展受到政治以及社會的影響。雖然現階段我國的文學創作風格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就現階段的文學思潮史模式來看,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亟待解決。重構文學思潮史對我國的文學發展具有很大的意義,想要促使文學思潮史持續發展,相關者在構建的時候,必須尊重文學作品本身,在充分考慮時代特點的基礎上,科學的把握作者生活的社會環境。
一、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問題分析
1.敘述方式墨守成規。對現階段的文學思潮史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先宏觀整體(不涉及社會背景、歷史事件)的敘述方式是我國文學思潮史最常采取的敘述模式;再對比今夕寫作的環境、背景及原因;最后分析文學作品本身”的模式,文學思潮史被圈定在這樣一個固定的框架中,很難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的文學思潮史敘述模式是人們經過長時間總結、歸納出的既定模式,是前人敘述思路的模板,具備一定的先進性。然而正是這種“先進因素”的存在導致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敘述方式仍然建立在現有的文學思潮史敘述基礎上,難以有所創新和突破,繼而嚴重的限制了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拓展與發展。
2.思考方式、思維模式缺乏創新。因為編寫文學思潮史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文學史家,這些“大家”們熟知某些時段的文學作品、文學創造理論,正是這些思維主導了他們的編著思想,使他們認為文學主體與文學形式是構成文學創造思想的兩個因素,文學形式存在的意義就是服務于文學創造。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文學史家在編著文學思潮史的時候就會受到思維定式的影響。盡管20世紀文學界就已經發現了這種問題,也就解決此問題掀起了“重寫文學史”的運動,然而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新的文學思潮史分析了作品的主旨、人物的形象以及文學作品的成就,然而作品的個性卻被一筆帶過,嚴重者甚至完全被忽略。
二、分析重構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有效措施
1.從作品的風格地位出發討論。20世紀早期,學者們在研究文學思潮的時候總是習慣于將“作品作者”當成重點,研究圍繞著作者的背景、環境展開,詳細地羅列了這些內容之后才會延展至作品本身,開始分析作品的寫作風格以及作品的文本形式,這樣就形成了“作家中心”的寫作模式,作品本身的特點、個性難以展現,文學思潮變成了舍本逐末的“架子工程”;谝陨,重構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關注點應被放在文學作品本身上,從作品本身出發,研究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影響力,充分的感悟作品內部蘊藏的意義、精神,盡可能保留作品原汁原味的思想內涵,而不是主觀的、過度的、片面的“替作者”闡釋作品的外部特征。例如,在論述《阿Q正傳》時,應以小說的藝術成就為始論點,將討論的重點放在諷刺、議論以及古典與文言句式雜糅方面,再研究主人翁的性格、形象,聯系到當時中國的社會現狀,再在最后的階段內指出小說的內涵及作者想要喚醒民族的英雄血性。
2.從宏觀角度出發分類文學思潮。傳統的文學思潮史研究和著作都以時間為論述的軸線,這種論述方式的優點在于條理清晰,脈絡清楚,方便人們快速的查找相對應的時間、歷史、事件。然而這種以時間為軸的論述模式也存在非常明顯的弊端。因為太過于看重時間的先后順序,因而極易導致社會史與文學思潮史相混淆,并最終使后者變為社會史的“復述”。因此,在構建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時候,著作人應立足于宏觀角度,分類文學思潮,使得文學思潮能夠形成“塊狀結構”,繼而能夠專題化。例如,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應從追求作品的美學價值以及感性價值出發,利用作品內容展示歷史、時代的變遷、發展,并揭示人性的發展歷程,這樣才能構建出完整的、科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
3.兼顧各種思潮重構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重構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需要兼顧文學發展歷程中的各種思潮,繼而形成互補的發展生態以及呼應的敘述張力。在構建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時候,應將研究的重點放在研究作品本身上,在論述具體的某個思潮的時候,要嚴格的遵循歷史的流動發展規律,按時間順序描述作品,自然而然的展示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而不是以論述社會史為方法創作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
4.打破文學研究中慣用的文學史概念。雖然慣用的文學史概念與文學史的論述模式一樣具備某些優勢,但這種優勢在現階段已經展示出了較大的局限性。因此,在構建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時候,應以全面了解現有的文學思潮史概念體系為出發點,充分考慮時代背景和作者環境,然后采用全新的文學思潮史概念體系打破原有的概念體系約束,進而更加全面展示中國文化思潮史獨具特色的意義和價值。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構建離不開敢于打破現有文學史的勇氣、意識,要在充分尊重作品本身,尊重時代背景、尊重客觀環境的基礎上,以“異文體同”思潮的概念為借鑒依據,構建專題化的文化思潮總體框架以及新的思潮史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呈現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流行線索,也才能實現重構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嵐.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重構淺析[J].青年作家,2014
[2]康小紅.關于重構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的研究[J].讀書文摘,2015
[3]莊錫華.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研究的幾個問題[J].社會科學戰線,2011
【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史重建思考】相關文章:
現當代文學的現代性思考03-26
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建構的重新審視11-30
論重寫中國哲學史03-06
對中國哲學的哲學思考02-27
現當代中國文藝學學科建設的路向:話語創建-現當代中國文藝學03-21
中國思想史:境況、描述與解釋03-04
探析中國美術史教學探索12-02
中國美術史3000字論文02-24
中國MBA教育的現狀及思考03-01